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
林业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林业产业规划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c36092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a.png)
林业产业规划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林业产业在我国的地位日益凸显。
林业资源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生产方式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等。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林业产业规划实施方案,以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1. 提高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快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建设生态林业产业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
4. 打造林业产业的品牌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重点任务。
1.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林产品的优质化、特色化。
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林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
4. 加强林业产业国际合作,拓展林产品的国际市场。
5. 建设生态林业示范区,推动林业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政策措施。
1. 完善林业资源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林业资源管理体系。
2. 加大对林业产业的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
3. 减少对传统林业产业的扶持,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下产业。
4. 加强林业产业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5. 支持林业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五、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林业产业监管体系,加强对林业产业的监督管理。
2. 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3. 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
4. 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宣传推广,提升林业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实施保障。
1. 加强林业产业规划的宣传和解读,提高社会各界对林业产业规划的认识和支持度。
2. 建立健全林业产业规划的考核评估体系,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措施。
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8994b2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e.png)
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资源丰富的生态环境下,通过发展利用森林底下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实现经济收入和生活改善的一种经济形态。
林下经济既能丰富当地居民的经济来源,也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如何规划和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一、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当前,我国林下经济已经逐步发展壮大。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7000多个行政村开展了林下经济,林下经济年收入达4000亿元以上,成为了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在一些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福建等省份,林下经济已经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的标志性产业。
林下经济的发展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果林经济。
果林作为一种生态林种,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目前,全国果林总面积已经达到6000万亩以上。
在果林周围开展果实采摘、果品深加工等产业,不仅为农民增加收入,也推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2. 草药经济。
我国拥有丰富的草药资源,开发利用草药可以带动整个药材产业链的发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许多草药种植基地,将药材提炼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 珍稀动植物经济。
我国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不乏珍稀的野生动植物。
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繁殖等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可以保护和提升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4. 其他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种形式,还包括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多种形式。
二、林下经济的优势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 生态优势。
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会破坏自然环境,而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资源利用,使得森林享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2. 社会优势。
林下经济可以带动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就业和创业。
3. 经济优势。
林下经济的开发利用成本比较低,而且可以多元化、可持续性发展,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
三、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1. 林下经济的资源评估。
针对不同地区,分析区域内森林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和接近的市场,以及当地居民的发展需求等,对林下经济资源进行评价,制定出区域内合理的资源利用计划。
造林规划设计
![造林规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fdad0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8.png)
造林规划设计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多样性保护为目标。
以下是一份700字的造林规划设计:一、规划目标:1.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可持续的林业经营模式,提高林业产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改善社会福利: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位于XX市郊区的XX山区,总面积约2000公顷。
三、规划内容:1.生态林建设:(1)生态森林:占总面积的70%,主要种植乔木树种,其中包括毛白杨、油松等快速生长、耐旱耐寒的树种,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抑制土壤侵蚀。
(2)生态厚度:设置生态厚度带,以增加生态多样性和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3)生态廊道:设置自然通道,连接周边生态保护区,促进物种迁徙和基因流动。
(4)防火道:设置防火道,确保林区的安全。
2.经济林建设:(1)经济林:占总面积的20%,主要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经济作物,如柚子、桃子等水果树种,并引进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特色种植业。
(2)种子林:占总面积的10%,用于培育优良品种的林木种子,提供给周边林农使用。
3.管理与运营:(1)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健全林业管理体系。
(2)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提高农民的林业管理水平。
(3)引入现代化林业设施,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和劳动生产率。
(4)加强林火防控,建立完善的防火设施和技术体系。
四、实施计划:1.第一年:进行前期调查和论证,确定造林树种及面积分配。
2.第二年:进行土地整治和准备工作,包括疏木、疏水、改良土壤等。
3.第三年至第五年:进行主体造林工作,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
4.第六年至第十年:进行林地管理和技术指导,包括树木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5.第十一年至第十五年:进一步提高经济林的集约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经济效益。
五、预期效益:1.生态效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恢复能力,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促进物种多样性保护。
特色经济林建设方案(三)
![特色经济林建设方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3cf8db8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7.png)
特色经济林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因此,产业结构改革成为了当务之急。
特色经济林的建设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工作原理特色经济林的建设通过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特色树木,如水果树、茶树、桑树等,利用其丰富的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这些特色树木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还可以用于生态修复、旅游观光等多种用途,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同时,特色经济林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农民的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实施计划步骤1. 确定适宜的特色经济林种植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特色经济林种植品种。
2. 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
3. 种植特色经济林:根据种植品种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确保特色经济林的生长和产量。
4. 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通过加工和销售特色经济林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特色经济林的经济效益。
5. 培训和引导农民: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加收入。
四、适用范围特色经济林的建设适用于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和贫困地区。
这些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可以种植多种特色树木,从而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五、创新要点1. 种植适宜的特色树木:选择适宜的特色树木种植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2. 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加工和销售特色经济林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
3. 培训和引导农民: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加收入。
六、预期效果特色经济林的建设可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
![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041ed8c2cc58bd63186bd77.png)
《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经济林在国家政策和市场作用的推动下取得快速发展,但如何破解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集约化程度偏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日前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重点选择30个优势特色树种,优先规划布局,重点予以扶持。
本期专题对《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要点解析,希望广大读者给予关注。
我国经济林呈现快速发展局面我国经济林发展势头如何?日前发布的《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称,在国家扶持政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市场作用的驱动下,我国经济林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的深入实施,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稳步提高、产值大幅增长。
新造经济林连续多年以百万公顷的速度增长,占新增造林面积比重达到20%。
截至2012年底,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3560万公顷,产量达1.42亿吨,与“十五”末相比分别增加38%、54%,均居世界前列。
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产值2012年达到7752亿元,占林业第一产业产值的56.4%,与“十五”末相比增加2.4倍。
主要特色干鲜果品产品年出口额3.2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60%,继续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产业带动与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经济林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下游产业加快发展。
目前,全国经济林果品加工、贮藏企业2万多家,年加工量1600万吨,贮藏保鲜量1200万吨,年加工储藏产值突破1600亿元,比2005年增长近两倍;以经济林为依托,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和节庆活动蓬勃兴起。
截至2012年,经济林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对林业产业的贡献率达到1/4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新造的经济林,近1/5是在宜林荒山、荒坡上种植的,累计增加有林地面积120万公顷,提高森林覆盖率约0.1个百分点,生态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林种规划方案
![林种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52c33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0.png)
林种规划方案一、我国森林经营的方针(一)可持续发展与森林经营的方针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每个地区、乃至每个人。
因而可持续发展指出了现代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
因而可持续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威胁的森林经营,意味着不仅森林的生态潜在能力的持续,同时还必须是我们以及我们的社会所依赖的以森林为基础的产品和服务产出的持续:所以,现代林业经营方针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现代林业的范畴已经在传统意义上有了很大的拓展和延伸。
现代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又是关系生态环境的公益事业。
林业肩负着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任务O(二)林种的划分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
按照1998年5月修订的《森林法》的规定,我国的林种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林种。
林种是造林目的的集中反映,也是制定经营措施的依据。
“分类经营”的思想必须贯彻落实到各个林种的经营措施上。
二、林种规划(一)林业区划与林种规划的关系林业区划和林种规划同属于反映客观世界并服务于林业的认识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林业区划是根据客观规律研究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以及生产条件、生产特点等,从质的方面解决宏观布局、生产发展方向的问题。
区划主要反映森林的自然属性,体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群落及其相互关系。
区划依据自然的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稳定因素,如气候、土壤等,而对可变的因素反映较少;对林业生产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的和稳定的,因而也是相对稳定的。
而规划则是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现实条件制定的比较具体的措施,体现具体的生物群落的演变特征,又对生产发展规律。
目标。
步骤和措施予以系统反映,着眼于发展速度和时间安排,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资金、劳力等多因素进行调整,有较大的可变性,一旦实施完毕就可中止。
林业远景的发展规划方案
![林业远景的发展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284b6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9.png)
4林业远景的发展规划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的思绪随着键盘的敲击声开始流转。
林业,一个关乎生态平衡、关乎人类未来的话题,今天,我要为它描绘一幅宏伟的蓝图。
一、目标定位2.林业产业总值翻一番,助力国家经济发展。
3.林业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二、战略布局1.林地保护与恢复:严格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加大力度恢复退化林地,确保林地面积只增不减。
2.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林业产业布局,发展特色经济林,提高林业产值。
3.林业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培育林业科技创新企业,推动林业技术进步。
4.林业人才培养:加强林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林业人才,为林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林业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林业国际地位。
三、具体措施1.林地保护与恢复(1)加强林地保护立法,明确林地保护责任。
(2)实施林地保护工程,重点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
(3)推广生态修复技术,提高林地质量。
2.林业产业结构调整(1)发展特色经济林,提高林业产值。
(2)推广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3)加大林业产业扶持力度,培育林业龙头企业。
3.林业科技创新(1)加大科研投入,设立林业科技创新基金。
(2)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产学研结合。
(3)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4.林业人才培养(1)加强林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林业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优秀人才。
(3)加大林业人才培训力度,提升人才素质。
5.国际合作与交流(1)积极参与国际林业合作项目,提升我国林业国际影响力。
(2)加强与国际林业组织的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3)推动林业“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市场。
四、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林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2.资金保障:设立林业发展专项资金,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3.组织领导:成立林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4.监督考核:建立健全林业发展考核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林业发展规划
![林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439dc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3.png)
林业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是指针对林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制定出一系列发展方案和目标,以推动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个700字的林业发展规划范例:林业发展规划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林业发展规划,以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一、发展目标1. 提高林业生产效率:通过引进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率,增加林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 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扩大森林面积。
3. 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林果业等产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 推动生态旅游发展:将林业与旅游业结合,开发林业景观旅游项目,增加林业收入和就业机会。
5. 打造绿色森林品牌:通过改进林业管理和生产方式,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和环保程度,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品牌。
二、发展策略1. 技术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在林业生产中引进新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林业资金扶持:加大对林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林业项目,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3. 开展林业培训: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并推广先进的林业管理经验和技术。
4. 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完善的森林管理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非法砍伐和森林火灾的打击和防范。
5. 林下经济发展:鼓励农民开展林下经济,例如发展采摘果园、蜂蜜养殖等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6. 林业与旅游结合:推动林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开发林业景观旅游项目,提高林业收入和就业机会。
三、主要举措1. 增加投入:加大财政和资金扶持力度,增加对林业的投入,用于技术创新、森林资源保护和农民培训等方面。
2. 建立林业扶持政策:制定并实施优惠的林业扶持政策,包括贷款利率减免、税收优惠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从业人员进入林业领域。
3. 建设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林业科技研究和示范项目,推动林业技术创新和应用。
我国林业特色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我国林业特色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b03c2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6.png)
林业特色资源主要指以生产除木材以外的果品、食用油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资源。
按照资源类型可分为木本油料、木本粮食、木本调料、木本药材和其他工业原料资源等。
林业特色资源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是工业、农业、医药、国防等诸多领域的重要原料来源,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促进资源绿色增长、改善生态环境,对于优化饮食消费结构、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特色资源产品生产具有持续性、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在保护生态、消除贫困和产业发展领域具有巨大潜力[1]。
我国林业特色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面积、产量均居全球首位。
本文分析木本油料、木本粮食、木本调料、木本药材和其他工业原料资源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为我国开发利用林业特色资源提供参考。
1现状及产量变化分析1.1木本油料资源油料植物是指植物体内(果实、种子或茎叶)含油脂8%以上的植物。
油脂既是食用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医药、皮革、纺织、化妆品和油漆等工业的重要原料[2]。
我国木本油料树种有400多种,可利用的有220多种。
含油量在15%~60%的有200多种,在50%~60%的有50多种,已广泛栽培提供油料的有30多种[3]。
油茶、核桃、油橄榄和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大。
根据第九次清查结果,我国油茶种植面积为219.27万公顷,核桃为169.75万公顷,油橄榄为1.77万公顷。
根据《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2019》记载,2019年,我国的木本油料产量770.63万吨,其中核桃和油茶的产量合计736.85万吨,占全部木本油料产量的95.62%。
云南、湖南和新疆三省区的木本油料产量超过百万吨,分别是142.22万收稿日期:2021-07-17作者简介:郝月兰(1983—),女,河北衡水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经营管理。
E-mail :****************。
经济林项目实施方案
![经济林项目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60a6c2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f.png)
经济林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木材、竹材、果品等经济林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们决定实施经济林项目。
二、项目目标。
1. 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提高经济林产品产量;2. 提高经济林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3.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水平;4. 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三、项目内容。
1. 选址规划,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种植经济林的土地,进行规划布局;2. 种植技术,推广优质种苗,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经济林产品产量和质量;3. 市场销售,开展经济林产品的宣传推广,开发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4. 政策扶持,加大对经济林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参与经济林种植。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前期调研,对项目实施地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等进行调查研究,明确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2. 规划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经济林项目实施的详细规划方案,包括选址规划、种植技术、市场销售和政策扶持等内容;3. 资金筹集,通过政府扶持、银行贷款、合作社投资等方式筹集项目所需的资金;4. 实施落地,根据规划方案,开展经济林项目的实施工作,包括选址规划、种植技术推广、市场销售推广和政策扶持落实等工作;5. 监测评估,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6.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推广项目成果和效益,吸引更多农民参与经济林种植。
五、项目效益。
1. 带动就业,经济林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加收入;2.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经济林种植,农民将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经济林项目的实施将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4. 提高生态环境,经济林的种植将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增加土地的生产力。
六、项目风险。
1.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可能影响项目效益;2. 自然灾害,如干旱、水灾等自然灾害可能影响经济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3. 技术风险,种植技术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力等技术问题可能影响项目效益。
林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
![林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ca0b0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7.png)
林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一、产业定位。
林业特色产业是指以林木资源为基础,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和人文环境特点,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
我国林业资源丰富,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促进林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产业选择。
在制定林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时,首先需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
可以考虑发展木材加工、林下经济、林产品深加工、林业旅游等产业,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产业发展。
针对不同的特色产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
比如对于木材加工产业,可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对于林产品深加工产业,可以加强品牌建设,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对于林业旅游产业,可以加强景区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四、政策支持。
政府在制定林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时,需要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式,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技术支持。
除了政策支持外,还需要加强对特色产业的技术支持。
可以通过建立科研机构、推广先进技术、培训人才等方式,提升特色产业的技术水平,增强其竞争力。
六、市场拓展。
在实施林业特色产业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市场拓展工作。
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展会、开展推介活动、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提升特色产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拓展销售市场。
七、风险防范。
在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重视风险防范工作。
可以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市场监测、提升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等方式,降低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八、产业联动。
最后,需要重视产业联动的作用。
可以通过加强产业协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不同特色产业之间的互补和联动,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总之,制定林业特色产业实施方案是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一步,需要充分考虑产业定位、选择、发展、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市场拓展、风险防范和产业联动等方面,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7475e303844769eae009edb3.png)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林造发〔2014〕1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促进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调发展,推动实现2020年农民收入倍增和林业“双增”目标,现就加快新时期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新时期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的重要意义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林产业,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生态富民产业,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
我国经济林树种资源丰富、产品种类多、产业链条长、应用范围广,发展经济林产业有利于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促进林业“双增”目标早日实现。
经济林在集体林中占有较大比重,发展特色经济林的重点在集体林。
通过在集体林中大力发展以木本粮油、干鲜果品、木本药材和香辛料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有利于挖掘林地资源潜力,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为丰富的木本粮油和特色食品;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同时,对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绿色增长,维护国家生态和粮油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林培育与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中央林业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特别要着力发展板栗、核桃、油茶等木本粮油,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步伐。
国家林业局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将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纳入“十二五”时期林业发展十大主导产业。
各地把发展经济林作为活跃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主导产业、推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经济林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截至2013年底,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3781万公顷,总产量1.48亿吨,经济林种植与采集业年产值达到9240.37亿元,占到林业第一产业产值的一半以上;全国近千个特色经济林重点县,经济林收入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20%以上,成为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d0bcc3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c.png)
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市“十三五”林业发展思路及规划一、指导思想: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致力于全面深化林业机制体制改革,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本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深化改革,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增强林业发展活力;惠民利民,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增加林农收入;生态优先,促进经济发展与自然和谐,逐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林,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支撑体系;依法治林,加强林业执法,完善林业法制保障体系,把林业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文化引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生态文明。
三、主要目标:在2016-2020年期间,全市森林覆盖面积将增加8.4万亩,其中山坡地退耕还林(果)4.5万亩,荒山绿化7500亩,水系森林1.5万亩,农田林网折实面积9000亩,新建绿色通道200公里,新增城区绿化300万平米。
到规划末期,全市林木覆盖率将达到并稳定在38%,城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到14平米,城郊林木覆盖率将提高到45%,全市通道、水系绿化率将达到90%以上,境内荒山将全面绿化,农田将基本林网化。
四、重点工程:一)城区绿化工程。
以高铁新城建设为契机,建设生态新城,形成鲁南城市绿化建设的标志工程。
工程竣工后,市民出门平均300米内将建有休闲绿地、公园或广场,机关、学校、医院、部队营区绿地率将达到37%以上,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5%,有害气体及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将建有防护林带,绿地率不低于43%,全市将形成“一环三廊、五脉六楔、公园匀布、绿网交织”的绿化格局。
二)山区绿化工程。
全面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切实推进封山育林、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宜林荒山将全部绿化。
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df3bd1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1.png)
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林业作为我国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林业发展,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再生能力,国家在2020年发布了《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林业发展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一、发展目标和任务《规划》提出,到2025年,林业总规模达到8.8亿公顷;造林绿化面积达到70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林业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林业强国。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5个重点任务:加快森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推动林业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推进林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林业与城乡融合发展。
二、推进森林绿化和生态保护规划提出,要加强国土绿化、退耕还林、沙化土地治理等措施,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林业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要按照“绿色低碳、品质高效、智能数字”的方向,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实现从传统林业向绿色、低碳、环保、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产业转型。
同时,推进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经营特别是生态林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高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四、推进林产品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提出,要实现林业产业由传统木材、竹材、非木材林产品向林下经济、观光休闲、生态旅游、生态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
此外,还要加强林产品市场化、品牌化、服务化建设,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提高林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提高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规划强调要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要加快绿色、智能、数字、智慧的林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管理模式。
同时,要加强林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素质优良、能力强的林业高素质人才队伍。
某县经济林发展及林下资源开发项目规划
![某县经济林发展及林下资源开发项目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3f5ef3da300a6c30c229fba.png)
2018年某县经济林发展及林下资源开发项目规划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步伐,根据市政府关于全市“50万亩经济林及林下资源开发项目”的总体要求,结合XX林业产业发展实际,制订《XX县经济林发展及林下资源开发项目规划》。
一、基本情况1、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XX县地处四川盆地,幅员面积XXXXkm2,地貌以丘陵为主,坝、丘、山皆备,海拔在229米至674.4米之间;土壤多以紫色沙岩和页岩发育而成,中性或微酸土居多;气候属四川盆地区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3℃,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零下4.8℃,年平均降雨量954.3mm,最多年降雨量1389.2mm,最少年降雨量602.2mm,春冬季降雨较少,盛夏与初秋常发生伏旱,年平均日照1299.9小时。
全县辖30个乡镇,591个村,5943个合作社,总户数25.1万户,总人口100.32万人,农业人口74.42万人,农村劳动力42.41万个,幅员面积224.41万亩。
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74.5亿元,县域财政收入6.75亿元,粮食总产量44.1万吨,全县人均占有粮食440公斤,农村居民人均占有粮食591公斤,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078元。
2、林业发展情况由于各级党政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我县近年林业快速发展,全县林地面积10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2%,林木蓄积量300万m3,林业产值达5亿元,农村人均林业收入300元,先后多次评为全国、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
全县林业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林业结构不够合理、经济效益较差等问题,全县成片林地面积中防护林面积占61.68%,用材林面积37.61%,薪炭林占0.11%,特用林占0.2%,经济林占0.4%;由于我县林地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主要营造防护林为主,树种单一,生长周期长,可利用资源较少,农民从林业中直接获得收入少。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时代对林业发展的新要求,实施生态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绿山富民建小康为目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特色优势,面向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发展经济林、速生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大力开发林下资源,进一步优化结构,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促进我县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建设绿色XX、生态XX、和谐XX作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主要政策环境
粮油安全战略 强农惠农政策 生态文明建设 林权制度改革
国家战略——粮油安全
2007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 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0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 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 2009年,主管部委联合发布《林业产业政策要点》、 《林业产业振兴规划》等,都把木本粮油作为国家支持的 重点产业,纳入规划落实实施。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发展油茶、核桃 等木本油料”; 2011年2012年,财政部出台了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木本 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
(二)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 中全会精神,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按照“生 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调结构、 转方式,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栽培品种化、生产标 准化、产品特色化和经营产业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实施扶优扶强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强宏观引导,实施 政策倾斜,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重点培育 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区,为维护国家生态和粮油安全, 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做出积极贡献。
(一)规划范围
按照“突出特色,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分 步实施,重点扶持”的基本思路,综合考虑适合 在山区、丘陵区以及其他宜林荒地、荒滩种植, 兼顾生态效益突出,优势特色突出且资源和生产 条件较好,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在国 际市场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或国内市场需求量较大, 对拉动地方经济、推进农民增收致富有典型促进 作用等主要选择条件,近期从5大类经济林中的近 千个树种中选择30个重点优势特色树种,列入规 划范围,优先规划布局,重点予以扶持。
社会化服务严重滞后
科技服务大多依托于科研单位,靠行政力量下达 任务,与市场和基层群众需要联系不紧密; 社会化科技推广体系尚不完善,且力量薄弱,缺 少必备手段,形不成有效推广的利益结合机制; 在产销环节,产品多停留在自产自销和客户上门 收购阶段,不能形成有效的产销衔接;全国专业类 的经济林果品交易市场较少,主要依赖农产品综合 市场。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发展相对滞后,社 会化专业服务机构发育不完善,一时也跟不上发展 需要。
17.8
5.08
2.78
9.93
46.9
12.54(26.7%) 7.07(15.1%) 27.27(58%)
2013年油橄榄支持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总共安排5个项目,项目规模7100亩: 当年投入总资金1843万元。占当年农发项目木本
油料和特色经济林专项资金的1.81%; 其中国家和地方财政安排840万元,地方和企业自
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例
“十一五”期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用于名优经济林 项目总计40多亿元;
“十二五”头三年,已累计投入47亿元。建设各类示范 基地约180余万亩。
年度
合计投资 中央投资
地方配套
自筹资金
2011 2012 2013 合计
13.9
3.23
1.92
8.69
15.2
4.23
2.37
8.65
(四)产业发展趋势
山区是全面致富的主攻点
党的“十八大”全面确立了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实现收入翻番,林业任务 十分艰巨。尤其是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问题,主要靠林 业。 我国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 口的56%,全国90%的贫困县分布在山区。 国家已经明确,发展木本粮油,应当作为山区农村经 济发展重点产业和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重点加以扶持。
基本国策——“三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全面实现小康 的关键所在。强农惠农是我国长期坚持一项基本国策。大 力发展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战略 意义。 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提出:“特别要着力发展板栗、 核桃、油茶等木本粮油,加快山区综合开发步伐,尽快形 成有区域特色、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全面提高农民经营 林业的经济收益”; 连续出台的几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涉及到木本粮油的政 策支持;国家重点扶贫、山区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农田 水利、国土治理等涉农专项,明确可以用于发展木本粮油 和名特优经济林。
集约经营程度偏低
经济林实施集约经营的面积占42.4%,一般经营水平的 面积占48.0%,处于荒芜或老化状态的面积占9.6%。 经营规模不尽合理,多数情况是基地过于分散,点多 面广,难于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有的盲目扩大种植面 积,过分强调集中连片; 生产管理和经营强度普遍较低,多数还处于粗放经营 为主,标准化、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丰产栽培技术示 范推广力度不够,一些先进手段普及率低,需要更新改 造的占有较大的比重。 因经营不当造成病虫害问题在局部地区有扩大的趋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产业化程度仍然偏低 社会化服务严重滞后 投入明显不足
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产业发展整体上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和有效指导, 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色优势不够明显。 部分地区贯彻适地适树原则不力,在树种品系的 选择上盲目引种栽培,呈现严重的趋同化,缺少特 色竞争优势,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优势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少,甚至出现品种退化、 品质和产量下降的倾向; 少数地方不顾本地资源和自然条件,牺牲环境搞 建设,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投入,既浪费了资源, 破坏了生态环境,又得不偿失,背上沉重的负债压 力。
不利因素的挑战
市场容量毕竟有限。目前简单初级产品的需求空间究竟 有多大,未来增长点在哪,必须有个清醒认识。
水土资源约束加大。发展经济林多位于高山丘陵区或西 部干旱地区,水土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经济林发展的主要 因素;
生产成本增加。主要是农资价格上涨、人工费用增加, 建设标准提高,边际效益提高难度加大。
生态与民生林业的协调发展
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提高人民群 众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2002年到2010年八年间,经济林新增面积约1000万公 顷,累计增加森林覆盖率为0.1个百分点。 各地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经济林不仅可以充分利用 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经济,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山区生态环 境,真正走上了生态富民的发展之路。 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如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 程,今后这些工程仍会发挥巨大带动作用。
17
产业化程度仍然偏低
苗木良种化及推广程度偏低。不足60%。有不少 地方还是以本地的实生苗为主,苗木市场混乱; 产品结构相对简单。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 品少,系列开发更是簿弱环节。加工企业数量偏少, 加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商品化处理能力低。 保鲜、冷藏、储存和交通运输条件限制,产品的 自然损耗很大,多数情况是有产量而上不去销量, 有产值而形不成销售额。 加工技术落后,缺乏产品开发和成套技术的研发, 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导致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 整体效益难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筹1003万元。
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期林业走上以生态建设为主、全面加强现代林业建 设、实现生态与民生林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随之而来,国家加大了对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退 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态工程的支持力度,增加了造 林绿化、森林抚育等各项林业专项资金补助的投入。 大多数经济林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兼容性树种,尤其适合 在山区发展。既能增加山区就业,促进林农增收,又能有 效增加森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伴随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建设 也得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人们从发展经济林上尝到了甜 头,走上了生态得保护、经济得发展、农民得实惠的良性 发展轨道。
劳动力素质有所下降。农村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 守的多为老人和孩子,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相对偏 弱;
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增加。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气候变 暖,导致极端性天气、旱涝等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频繁发生, 未来的气候条件仍不容乐观。
二、关于规划布局的总体思路
规划范围 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食用植物油需求呈刚性持续增长。预测到2020年, 中国需增加约5000万吨粮食和1000万吨食用油。 耕地资源有限,依靠耕地提升粮油作物单产的空间相对 较小;而我国现有宜林荒山荒地4400万公顷,其中有相 当一部分适宜发展木本粮油,节约耕地、替代传统油料和 顶替进口的作用显著。 目前木本粮油在我国粮油产量中所占比例极低,分别仅 占6.51%和1.07%,实际消费水平更低,木本粮油产品的 增长空间巨大; 我国木本粮油单产不高,仅为发达国家的1∕5至1∕3 , 加工和储藏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产量提升和效益 增长的潜力巨大。 国家已经把发展木本粮油作为重要战略举措,财政部已 经出台整合资金支持发展的具体措施,国家粮食局正在组 织包括木本油料在内的非粮油料作物发展战略研究。
3
(一)主要成就
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已连续多年,新造经 济林每年以百万公顷的 速度增长,占新增造林 面积比重达到20%。
截至2012年底,全国 经济林种植面积3560万 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 18.2%;
产品产量显著提高
2013年,经济林产 品总量达到1.48亿吨, 与“十五”末相比, 总产量增加60%, 主要经济林产品产量 居世界前列。 2013年主要特色干 鲜果品产品年出口额 3.2亿美元,比“十五” 末增长60%。
(三)基本原则
1. 坚持市场导向,政府积极扶持。
经济林产值大幅度增加
2013年经济林产品 种植与采集产值达到 9240亿元,占林业第 一产业产值的57%,是 “十五”末的整4倍。
经济林总产值突破1 万亿元,对林业产业 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 一。
优势特色更加突出
据2010年调查统计, 全国木本粮油、特色鲜 果、木本药材、木本调 香料等4大类中的30个优 势特色经济林树种,与 “十五”末相比,面积 增长15.6%,产量增长 84.3%,产值翻了一番。 发展速度均高于一般经 济林,所占比重进一步 加大,优势特色更加明 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