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

合集下载

山桐子产业在我国的开发利用情况

山桐子产业在我国的开发利用情况

山桐子产业在我国的开发利用情况方晓璞;李欣;鲁海龙;史宣明【摘要】山桐子作为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论述了山桐子产业在我国的开发利用情况,主要包括山桐子国家扶持政策、良种选育、人工栽培、山桐子油食用安全性、山桐子油加工工艺及深加工应用情况,以期为山桐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9(044)002【总页数】5页(P86-89,98)【关键词】山桐子;产业发展;良种选育;人工栽培;加工应用【作者】方晓璞;李欣;鲁海龙;史宣明【作者单位】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8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82;西安中粮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F326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是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落叶乔木植物,高8~12 m,跨亚热带与暖温带,在中国、日本、韩国都有分布,是东亚特有的树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三省、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台湾等17个省区。

山桐子分布于海拔300~1 200 m山坡,山谷两侧的疏林或林缘。

山桐子树干通直,不裂、耐寒、抗旱,适应性强,且山桐子树干高大,树冠广展,花色黄绿,红果累累,果实含油率高,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和良好的绿化及观赏树种[1]。

山桐子果实中提取的油脂可以加工出优良的保健食用油、生物柴油以及润滑油等,其油脂经深加工还可用于制药,具有降低血脂、血压等功效[2],应用前景广阔。

最近数年,全国出现“山桐子热”,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在发展山桐子产业。

本文从山桐子国家扶持政策、良种选育、人工栽培、山桐子油食用安全性、山桐子油加工工艺及深加工方面论述了山桐子在我国的开发利用情况,以供参考。

1 山桐子产业国家扶持政策自1981—1985年四川省科委将“毛叶山桐子生物学特性及油脂食用卫生安全性研究”列为该省研究课题以来,国家对山桐子产业进行了大力扶持。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经典)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经典)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是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森林与环境的相关性,林业的基础条件与发展潜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等,对我国地域进行逐级划分,并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明确各级分区单元的林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生产力布局,为现代林业发展构建空间布局框架。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为现代林业建设服务,应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全国林业发展区划的服务对象是各级管理部门,应具有很强的宏观战略性。

本次区划采用三级分区体系。

一级区:为自然条件区,旨在反映对我国林业发展起到宏观控制作用的水热因子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时考虑地貌格局的影响。

通过对制约林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林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不同区域今后林业发展的主体对象,如乔木林、灌木林、荒漠植被;或者林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如:开发、保护、重点治理等。

二级区:为主导功能区,以区域生态需求、限制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对林业发展的根本要求为依据,旨在反映不同区域林业主导功能类型的差异,体现森林功能的客观格局。

三级区:为布局区,包括林业生态功能布局和生产力布局。

旨在反映不同区域林业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生产力的差异性,并实现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区域落实。

通过一、二、三级区划,将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体系,对全国林业发展进行分区管理和指导,从而提高全国林业发展水平。

这不仅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迫切需要。

2三级区划既是二级区功能的落实和完善,也是二级区特殊地段和优势区域的反映,是实现林业宏观控制的基础。

为全面落实一、二级区的发展方向和主导功能,组织实施和实现三级区的目标,特此制定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区划办法。

全国林业发展区划工作组二○○七年十二月3第一章指导思想、原则与主要任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 1 指导思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2 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3 依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 4 主要任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第二章区划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 1 指标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 2 类型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3 主要区划因子的确定和主要因子分析要求. . . . . . . . . . . . . . 92. 4 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2. 5 命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第三章区划数据统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第四章区划成果编制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4. 1 区划报告编制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4. 2 附表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4. 3 成果图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附件一:生态区位等级与划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附件二:森林生产力级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附件三:非木材林业资源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附件四:林业产业分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 附件五:林业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 附件六:各二级区三级区划参考指标体系. . . . . . . . . . . . . . . . . . . . 55 11 . 1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科学,在全国林业发展区划一、二级区划体系的指导下, 充分考虑生态保护、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合理分区和布局,以生态优先, 生态恢复和治理为重点, 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保护与发展并重,建立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山区林农的脱贫致富,构建现代林业空间布局。

林业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林业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林业产业规划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林业产业在我国的地位日益凸显。

林业资源是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生产方式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等。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林业产业规划实施方案,以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1. 提高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快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建设生态林业产业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

4. 打造林业产业的品牌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重点任务。

1.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林产品的优质化、特色化。

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林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

4. 加强林业产业国际合作,拓展林产品的国际市场。

5. 建设生态林业示范区,推动林业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政策措施。

1. 完善林业资源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林业资源管理体系。

2. 加大对林业产业的财政支持,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

3. 减少对传统林业产业的扶持,鼓励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下产业。

4. 加强林业产业标准化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5. 支持林业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五、保障措施。

1. 建立健全林业产业监管体系,加强对林业产业的监督管理。

2. 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3. 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提供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

4. 加强对林业产业的宣传推广,提升林业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实施保障。

1. 加强林业产业规划的宣传和解读,提高社会各界对林业产业规划的认识和支持度。

2. 建立健全林业产业规划的考核评估体系,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调整措施。

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

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
入占比达到60%以上。
(二)主要政策环境
粮油安全战略 强农惠农政策 生态文明建设 林权制度改革
国家战略——粮油安全
2007年,国务院批准发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 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0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 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 2009年,主管部委联合发布《林业产业政策要点》、 《林业产业振兴规划》等,都把木本粮油作为国家支持的 重点产业,纳入规划落实实施。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发展油茶、核桃 等木本油料”; 2011年2012年,财政部出台了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木本 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
(二)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 中全会精神,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按照“生 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调结构、 转方式,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栽培品种化、生产标 准化、产品特色化和经营产业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实施扶优扶强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强宏观引导,实施 政策倾斜,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重点培育 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区,为维护国家生态和粮油安全, 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做出积极贡献。
(一)规划范围
按照“突出特色,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分 步实施,重点扶持”的基本思路,综合考虑适合 在山区、丘陵区以及其他宜林荒地、荒滩种植, 兼顾生态效益突出,优势特色突出且资源和生产 条件较好,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在国 际市场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或国内市场需求量较大, 对拉动地方经济、推进农民增收致富有典型促进 作用等主要选择条件,近期从5大类经济林中的近 千个树种中选择30个重点优势特色树种,列入规 划范围,优先规划布局,重点予以扶持。

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资源丰富的生态环境下,通过发展利用森林底下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实现经济收入和生活改善的一种经济形态。

林下经济既能丰富当地居民的经济来源,也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如何规划和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一、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当前,我国林下经济已经逐步发展壮大。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7000多个行政村开展了林下经济,林下经济年收入达4000亿元以上,成为了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在一些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福建等省份,林下经济已经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的标志性产业。

林下经济的发展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果林经济。

果林作为一种生态林种,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目前,全国果林总面积已经达到6000万亩以上。

在果林周围开展果实采摘、果品深加工等产业,不仅为农民增加收入,也推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发展。

2. 草药经济。

我国拥有丰富的草药资源,开发利用草药可以带动整个药材产业链的发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已经形成了许多草药种植基地,将药材提炼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 珍稀动植物经济。

我国森林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不乏珍稀的野生动植物。

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繁殖等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可以保护和提升珍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4. 其他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种形式,还包括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多种形式。

二、林下经济的优势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 生态优势。

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会破坏自然环境,而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资源利用,使得森林享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2. 社会优势。

林下经济可以带动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就业和创业。

3. 经济优势。

林下经济的开发利用成本比较低,而且可以多元化、可持续性发展,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

三、林下经济的发展规划1. 林下经济的资源评估。

针对不同地区,分析区域内森林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和接近的市场,以及当地居民的发展需求等,对林下经济资源进行评价,制定出区域内合理的资源利用计划。

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_布局_重点和趋势研究概述

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_布局_重点和趋势研究概述

一、中国林业及产业的现状与特点近年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成效明显,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保护进一步加强。

据第七次中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比上一次清查净增0.2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净增2.15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149.13亿立方米,净增11.28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2亿公顷,净增840万公顷,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森林资源的增长为林业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21世纪,中国林业产业发展迅速,总产值年平均增速一直保持两位数。

2010年达2.28万亿元,同比增长30.21%。

从主要林产品产量来看,中国人造板、松香、木竹地板、家具、经济林产品产量均处于世界首位,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

综合来看,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国涉林企业有25万家左右,林产加工企业12万家左右;其中:家具企业1万多家,人造板企业6000多家,地板企业5000多家,木门企业4000多家,木结构和楼梯企业3700多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5万家左右。

全国从事林业产业人员有4500万人,林业产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近5%。

二是产业内涵不断丰富。

除了传统的产业类型外,近年来中国森林食品、花卉竹藤、森林旅游、沙产业、油茶等木本粮油、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产业快速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制药和林产品展会经济、金融咨询服务业等蓬勃兴起,各种品类的林产品琳琅满目,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是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

广东南部、河北东部建成世界著名的家具中心;浙江嘉善、山东临沂、江苏邳州、河北文安等四大板材基地产量占全国同类产量一半以上;木竹地板前10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中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布局、重点和王满中东部地区成为木竹地板生产中心;全国涌现出林业产值超50亿元以上的县有30多个,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0个。

四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

贵定县山桐子产业发展优劣势及对策

贵定县山桐子产业发展优劣势及对策

贵定县山桐子产业发展优劣势及对策韩 珊(贵定县沿山镇人民政府,贵州 贵定 551303)[摘 要]山桐子综合利用价值高,发展山桐子产业,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贵定县野生山桐子资源丰富,近年来积极发展山桐子种植,但山桐子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为促进贵定县山桐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分析贵定县发展山桐子产业在政策、区位、自然条件、市场需求方面的优势,以及在群众认可度、产业发展服务、产业链、市场认知度、劳动力支撑、资源保护方面的劣势,提出强化宣传动员,凝聚发展共识;注重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水平;健全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推进政策落地,壮大人才队伍;提高市场认知,实现产品变现;加强资源保护,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山桐子;产业发展;优势;劣势;对策;乡村振兴;贵定县[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24)02-0054-0103-05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属大风子科、山桐子属落叶乔木,又称山梧桐、半霜红、油葡萄、椅树等[1−2]。

野生山桐子分布广泛,生长于海拔400~2 000 m 低山区的山坡、山洼等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通常集中分布于秦岭以南地区海拔900 m 至西南地区海拔1 400 m 区域的山地[3]。

山桐子果实富含亚油酸、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微量元素,有“树上油库”“空中油库”之称[2−4],且综合效益高[5],同时兼具油质好、树形美、木质优等特点,可用于食用油料、生物能源、园林绿化、医疗保健、生态改善等[6−9],发展山桐子产业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0]。

目前全国从事山桐子研发的企业、科研机构逐渐增多,进一步为山桐子产业化发展注入科技力量[11−12],山桐子人工种植规模也逐年增大。

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平均海拔1 200 m ,相对高差700 m 左右,喀斯特地貌发育成熟,适宜山桐子生长繁殖。

特色经济林建设方案(三)

特色经济林建设方案(三)

特色经济林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因此,产业结构改革成为了当务之急。

特色经济林的建设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工作原理特色经济林的建设通过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特色树木,如水果树、茶树、桑树等,利用其丰富的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这些特色树木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农产品,还可以用于生态修复、旅游观光等多种用途,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同时,特色经济林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农民的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实施计划步骤1. 确定适宜的特色经济林种植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特色经济林种植品种。

2. 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建设特色经济林基地。

3. 种植特色经济林:根据种植品种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确保特色经济林的生长和产量。

4. 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通过加工和销售特色经济林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特色经济林的经济效益。

5. 培训和引导农民: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加收入。

四、适用范围特色经济林的建设适用于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和贫困地区。

这些地区的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可以种植多种特色树木,从而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五、创新要点1. 种植适宜的特色树木:选择适宜的特色树木种植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2. 发展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加工和销售特色经济林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

3. 培训和引导农民: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加收入。

六、预期效果特色经济林的建设可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济林生态工程规划方案

经济林生态工程规划方案

经济林生态工程规划方案一、工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木材、纤维和其它林木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在此过程中,经济林生态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经济林是指专门为经济目的所栽培的林木,包括果树、杉木、松树等。

经济林生态工程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精心管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林的生产力和产品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制定了本经济林生态工程规划方案,旨在推动经济林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总体目标本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经济林生态工程的规划与实施,达到以下目标:1. 提高经济林的生产力和产品品质,旨在在不增加土地利用的前提下,保证经济林产出的稳定性和递增性,增加木材及木材产品的供应。

2.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3. 培育和利用本地优势植被和物种资源,增加区域经济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规划内容1. 经济林种植规划1.1 选址原则经济林生态工程的选址需遵循生态梯度原则,根据生态环境适宜性和植被资源分布特点进行选择,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和社会因素,避免对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1.2 类型和比例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资源,科学确定各类经济林的种植比例。

如在气候适宜的地区可适当增加果树种植比例,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 树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材种进行种植。

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当地优势树种进行经济林种植,提高林木的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2. 生态保护规划2.1 水土保护在经济林种植过程中,应注重水土保护,防治水土流失。

建立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水土保持设施,减少林木种植对水土资源的冲击,保护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护和恢复当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避免经济林生态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目录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章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形势------------- 2页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8页第三章全面保护林地----------------------- 11页第四章合理利用林地----------------------- 17页第五章统筹区域管理----------------------- 21页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26页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国务院明确要求“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好林地资源的保护利用,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林地保护管理的方针、政策,制定《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国家林地保护利用战略,明确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引导全社会严格保护林地、节约集约利用林地、优化林地资源配置,提高林地保护利用效率,实现2020年森林覆盖率奋斗目标,实现我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的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纲要》是指导全国林地保护利用的纲领性文件。

本《纲要》的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我国油葡萄(山桐子)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我国油葡萄(山桐子)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我国油葡萄(山桐子)产业的现状与前景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第8期文/李欣油葡萄(山桐子)树形美观,枝叶繁茂,每年 4—5月·花香浓郁,6—9月绿树成荫,10月至翌年4月则红果挂满枝头,是荒山和庭院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优良树种。

由于其果实可榨油,每年售果收入每亩高达数千元,在荒山上栽种山桐子可使荒山真正变为金山。

1.我国山桐子产业的现状千年以前《诗经》就有油葡萄(山桐子)的记载,称油葡萄(山桐子)为椅树。

我国为世界油葡萄(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 分布中心,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都有野生油葡萄(山桐子)的分布,在国外只有日本和朝鲜半岛有少量分布。

1959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北京香山樱桃沟栽种的两株油葡萄(山桐子)树,至今已结果50余年,是在我国北方人工栽培油葡萄(山桐子)最早的记录。

该所科技人员将北京产的油葡萄(山桐子)果实培育出的油葡萄(山桐子)苗木,已在河北省石家庄、张家口、廊坊、邢台、邯郸等市种植。

四川省科委于1981—1985年将“毛叶山桐子生物学特性及油脂食用卫生安全性研究”列为该省研究课题,其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可惜当时未向卫生部申报“新食品原料”批号。

2004年四川师范大学尤炳清教授主持的“毛叶山桐子开发应用”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于2004年承担了国家“948项目—山桐子树种优良种质资源及培育技术引进”。

2007年9月22日(国发办〔2007〕59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指出: 食用植物油(油茶,核桃,油牡丹,油橄榄,山桐子等)是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2011年3月11日,财政部印发《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林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财发〔2011〕19号文) ,决定从2011年起,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油茶、核桃、油橄榄,山桐子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徐湘江;薛秋生;李宏秋【摘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林资源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关于新时期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4页(P102-104,105)【关键词】经济林;现状;发展对策【作者】徐湘江;薛秋生;李宏秋【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哈尔滨 150081;河北承德医学院蚕业研究所067000;牡丹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我国《森林法》规定,“经济林是以生产干鲜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香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经济林因其能够迅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而成为我国五大林种之一,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复杂,经济林资源丰富,据有关专家研究统计,现已拥有各种经济林木近千种,其中大面积主栽树种约60种。

我国经济林生产的原材料主要包括干鲜果品、木本油料、药材、香调料以及工业原料等,相对于用材林而言,经济林具有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为我国商品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进步[1]。

经济林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林种。

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客观需求,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赋予林业的历史责任。

当前一个时期,如何较准确地把握我国经济林产业发展态势,并发掘其潜力,对于加快推动该产业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经济林现状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林业三大体系的建立,我国经济林建设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我国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十分重视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把发展经济林产业作为改善和加强山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保障粮食安全,优化人民膳食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使得经济林产业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明显增加,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并呈现出持续良好的健康发展态势。

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林业作为我国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林业发展,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再生能力,国家在2020年发布了《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林业发展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一、发展目标和任务《规划》提出,到2025年,林业总规模达到8.8亿公顷;造林绿化面积达到70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林业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林业强国。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5个重点任务:加快森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推动林业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推进林产品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林业与城乡融合发展。

二、推进森林绿化和生态保护规划提出,要加强国土绿化、退耕还林、沙化土地治理等措施,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动林业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要按照“绿色低碳、品质高效、智能数字”的方向,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实现从传统林业向绿色、低碳、环保、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产业转型。

同时,推进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经营特别是生态林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高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四、推进林产品产业转型升级规划提出,要实现林业产业由传统木材、竹材、非木材林产品向林下经济、观光休闲、生态旅游、生态服务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

此外,还要加强林产品市场化、品牌化、服务化建设,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提高林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提高林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规划强调要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要加快绿色、智能、数字、智慧的林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林业技术和管理模式。

同时,要加强林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素质优良、能力强的林业高素质人才队伍。

六盘水市山桐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六盘水市山桐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六盘水市山桐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杨家慧,许 恒,杨 娴(六盘水市林业局,贵州 六盘水 553001)[摘 要]山桐子含油量高、适应性强、生长较快,是一种集油用、材用、观赏用于一体的多用途树种,发展山桐子产业,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助力国家油料安全、促进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

为促进贵州省六盘水市山桐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分析该地区山桐子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当地山桐子产业发展存在造林空间缩减,资源底数不清;抚育管护粗放,示范带动不足;加工技术滞后,产品竞争力不高;项目支撑较少,产业链发展薄弱等问题。

提出科学开展资源调查,稳步拓展造林空间;精细管理培育种苗,加快推动规模种植;深化产品精深加工,增强市场竞争力;科学制定产业规划,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大产业宣传力度,增强群众认知等对策。

[关键词]山桐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六盘水[中图分类号]S641.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24)05-0132-0098-04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为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 )山桐子属(Idesia )植物,又名水冬瓜、山梧桐、油葡萄、水冬桐、椅树、斗霜红等,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1]。

主要分布于甘肃南部、山西南部、陕西南部和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河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2]。

山桐子含油量高、适应性强、生长较快,是一种集油用、材用、观赏用于一体的多用途树种。

2013年11月,国家林草局将山桐子列入《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4年 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将山桐子列为全国重点发展的木本油料树种;2020年5月,国家林草局将山桐子树种纳入国家储林树种目录,将其列为B 级优先推荐树种。

发展山桐子产业,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助力国家油料安全、促进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对保障国家能源和粮油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3−4]。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 规划» 明确了 “ 十四五” 期间林草产业发
展的 12 个重点领域ꎬ 分别是经济林、 木材加工、
设运营、 亚洲和拉美竹子中心联合共建ꎬ 鼓励竹
产业走出去ꎮ
生态旅游、 国家储备林工程、 种苗花卉、 竹产业、
林下经济、 森林康养、 林草中药材、 林业生物质
( 来源: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基地ꎬ 宣传推广一批竹产业发展典型案例ꎮ 五是
编制产业指南ꎮ 研究编制竹产业重点领域发展指
南ꎬ 进一步优化竹产业结构和布局ꎮ
事实证明ꎬ 竹产业是极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
生态产业、 朝阳产业、 富民产业ꎮ 在习近平生态
文明思想指引下ꎬ 贯彻落实好 « 意见» ꎬ 我国竹
产业必将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ꎬ 为全社会提供更
多更优质的绿色产品ꎬ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美好生活需要ꎬ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作出更大贡献ꎮ

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
«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 ( 2021—2025 年) »
2022 年 1 月 28 日ꎬ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
源安全ꎮ
« 规划» 提出ꎬ 要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惠民、
12 个重点领域之一ꎬ 到 2025 年ꎬ 竹产业总产值
达 7 000 亿元ꎮ « 规划» 提出ꎬ 加强优良竹种保护
培育ꎬ 培育优质竹林资源ꎮ 推进竹产品精深加工ꎬ
突出重点、 优化布局、 创新引领、 示范带动ꎬ 明
大力发展竹家具、 竹制品、 竹乐器、 竹笋、 竹炭、
“ 十四五” 期间ꎬ 不断完善林草产业发展投
业总产值达 9 万亿元ꎬ 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现代

山桐子产业在仙居开花结果

山桐子产业在仙居开花结果

山桐子,又称油葡萄,大风子科山桐子属,为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观赏与经济等多效益相结合的不可多得的优良树种。

该树种为多年生落叶乔木,果实鲜红,挂果时间长,宜大面积造林,景色壮观,是填补秋冬季节观光旅游短板的优良树种。

栽种山桐子投产早,成本低,采果期为秋冬农闲季节,用工受限制少,果实病虫害少,绿色环保、产量高、出油率高,所榨取的山桐子油为食用油,油内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炼为共轭亚油酸,用于制造治疗和软化血管药品。

山桐子是仙居县的乡土树种,种质资源丰富,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尤以上张乡、埠头镇的山林中分布最集中。

其适应性广,生长良好,树体高大。

品种也较多,果实颜色有暗红、鲜红和黄色,果实含油量比较高,但果穗较短,结果率低。

因此本地野生山桐子种质资源只能用于旅游观光和彩林建设点缀,由于产量较低、经济效益差,不宜开发为木本食用油树种。

此次引种试验成功,可作为优良品种推广。

而且山桐子适应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低,可谓是能在贫瘠土地上栽种的“黄金果”。

山桐子产业的发展,能高效利用高山抛荒地,唤醒沉睡的山区土地资源和剩余劳动力。

在仙居这样一个山区县,发展山桐子产业,建设“树上油库”,提炼“中国的橄榄油”,可以走出一条带动林农脱贫致富的新路,从而为仙居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添砖加瓦,为美丽乡村、美丽县城建设尽绵薄之力,也为仙居林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把握发展契机发展前景广阔。

山桐子作为木本油料已被国家及专家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两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结合重大生态工程加快发展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

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发展木本油料产业营造了良好环境。

原农业部印发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编制了《全国大宗油料作物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升中国油料生产能力。

原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将山桐子作为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纳入了国家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经济林在国家政策和市场作用的推动下取得快速发展,但如何破解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集约化程度偏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日前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重点选择30个优势特色树种,优先规划布局,重点予以扶持。

本期专题对《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要点解析,希望广大读者给予关注。

我国经济林呈现快速发展局面我国经济林发展势头如何?日前发布的《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称,在国家扶持政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市场作用的驱动下,我国经济林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的深入实施,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稳步提高、产值大幅增长。

新造经济林连续多年以百万公顷的速度增长,占新增造林面积比重达到20%。

截至2012年底,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3560万公顷,产量达1.42亿吨,与“十五”末相比分别增加38%、54%,均居世界前列。

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产值2012年达到7752亿元,占林业第一产业产值的56.4%,与“十五”末相比增加2.4倍。

主要特色干鲜果品产品年出口额3.2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60%,继续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产业带动与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经济林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下游产业加快发展。

目前,全国经济林果品加工、贮藏企业2万多家,年加工量1600万吨,贮藏保鲜量1200万吨,年加工储藏产值突破1600亿元,比2005年增长近两倍;以经济林为依托,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和节庆活动蓬勃兴起。

截至2012年,经济林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对林业产业的贡献率达到1/4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新造的经济林,近1/5是在宜林荒山、荒坡上种植的,累计增加有林地面积120万公顷,提高森林覆盖率约0.1个百分点,生态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经济林发展的优势特色更加突出。

各地重点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木本油料、木本粮食、特色鲜果、木本药材、木本调香料五大类中的优势特色树种,发展速度和产值效益明显高于一般经济林。

“十一五”期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先后新建名特优经济林示范基地597个,使30多个木本粮油和名特优树种得到很好示范推广,初步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和区域特点的特色产品产业带。

目前,“中国经济林之乡”达421个,优势特色经济林栽培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的有5个省(区、市),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8个省(区、市)。

——山区经济和农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据对全国林业重点省(区)的调查统计,从事优势特色经济林种植的农业人口约为1亿,农民种植优势特色经济林年人均收入达到12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

在一些生产油茶、核桃、枣等木本粮油的山区大县,农民来自于优势特色经济林种植经营的收入比例达到60%以上。

重点布局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尽管我国经济林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上看,经济林发展基础十分薄弱,产业化水平仍然偏低。

尤其在发展布局上存在重点不够突出、结构不尽合理、优势不够明显等问题。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规划》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经济林,对统筹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倍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规划》指出,在新形势下发展经济林,能带动生态总量增长,是实现林业“双增”目标的重要载体;能有效改善民生,是解决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途径;能充分利用山区资源,是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紧张,提升国家粮油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能增加有效供给,是刺激和拉动消费,提高人民的膳食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

按照“突出特色、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分步实施、重点扶持”的基本思路,《规划》首批选择木本油料、木本粮食、特色鲜果、木本药材、木本调料五大类30个优势特色经济林树种,进行科学布局,重点引导发展。

这些优势特色经济林树种是综合考虑适合在山区、丘陵区以及其他宜林荒地荒滩种植,兼顾生态效益和优势特色突出,且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在国际市场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或国内市场需求量较大,对拉动地方经济、推进农民增收致富有典型促进作用的多种因素进行的选择。

指导思想和四项原则指导思想: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调结构、转方式,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栽培品种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和经营产业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强宏观引导,实施政策倾斜,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重点培育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区,为维护国家生态和粮油安全,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四项原则:一是市场导向,政府积极扶持。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取胜,提质增效。

加大政府扶持,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广阔、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与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通过示范引导和培育市场做好服务。

二是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发展。

按照适地适树、比较优势、适度规模的要求,综合考虑水、土、气等自然资源条件和资金、市场、技术等环境因素,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突出特色发展,强化科技引领作用。

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优质、丰产、高效为目的,采取改造与新建相结合、面上发展与示范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优势产区,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

三是统筹兼顾,产业整体开发。

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前提,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经济林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重点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林)场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推进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立足产业整体开发,加速构建优势产业集群。

着力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四是创新机制,社会广泛参与。

建立保障特色经济林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整合财政投入,优化资金和信贷投放。

完善林业在重点工程、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林木良种补贴、森林保险和对重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

8年努力实现五大目标《规划》提出力争通过8年努力,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健全、效益良好的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格局,实现优势特色产品供给、粮油安全保障、富民增收能力显著增强。

重点发展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竞争力强、国际知名的优势产区,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重点县,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示范基地,到2020年,实现五大发展目标。

——产品供给能力。

优势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2480万公顷,增长49%,产品年产量达到3650万吨,增长1.4倍。

其中,油茶、核桃、枣、板栗、仁用杏(山杏)等为主的木本粮油经济林面积增长60%,产量增加4倍。

——质量安全水平。

优势特色经济林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基地面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优质产品率达到80%以上。

产品质量监管能力不断加强,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知名度稳步提高。

——产业综合实力。

优势特色经济林第一产业年产值6000亿元,增加1.8倍;果品加工比例达到30%,产品贮藏保鲜比例达到35%。

优势特色经济林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产业加工规模化、集群化水平显著提升。

——富民增收效果。

累计提供就业机会50亿工日,规划区内农民来自优势特色经济林年收入达到3000元,增长1.5倍。

——粮油安全保障能力。

木本油料年产量达1100万吨,占国内油料产量的比重由6%提升到10%;木本粮食年产量达1350万吨。

木本粮油折算节约耕地面积约615万公顷。

着重培育五大优势特色经济林片区《规划》依据《中国林业发展规划》,按照合理区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要求,提出着重培育五大优势特色经济林片区的总体布局。

东北中温亚寒带片区:范围东起长白山,西至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沙地,南接燕山山脉,北以大小兴安岭为界。

区内以东北平原和蒙古高原为主体,山地、沙地、林地资源丰富。

行政范围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区)。

该区重点发展仁用杏(山杏、大杏扁)、榛子、果用红松、蓝莓和沙棘等优势特色经济林。

西北大陆性温带片区:范围东起浑善达克沙地,西至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国境线,南到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六盘山及长城沿线,北与俄罗斯、蒙古接壤。

行政范围涉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5省(区)。

该区重点发展核桃、枣、仁用杏(山杏、大杏扁)、杏、石榴、枸杞、沙棘等优势特色经济林。

华北黄河中下游暖温带片区:范围东起渤海、黄海的海岸线,西至陇东山地,南达秦岭、伏牛山、淮河及苏北灌溉总渠,北至长城以南地区。

行政范围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辽宁、河南、安徽、江苏、陕西、甘肃、宁夏12省(区、市)。

该区重点发展核桃、枣、板栗、仁用杏(山杏、大杏扁)、柿、银杏、榛子、花椒、杜仲、金银花、杏、石榴、樱桃、猕猴桃、山楂、长柄扁桃、油用牡丹等优势特色经济林。

南方丘陵山地亚热带片区:范围东起黄海海岸线,西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东南部相邻,南部以南岭南坡山麓、两广中部和福建东南沿海为界,北至秦岭山脊、伏牛山主脉南侧、淮河流域。

行政范围涉及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四川、重庆、湖北、浙江、贵州、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广西、广东16省(区)。

该区重点发展油茶、核桃、油桐、油橄榄、板栗、柿、银杏、花椒、八角、厚朴、杜仲、金银花、杨梅、猕猴桃、香榧、山桐子等优势特色经济林。

西南高原季风性亚热带片区:范围包括我国的云贵高原及青藏高原东部。

行政范围涉及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甘肃、青海6省(区)。

该区重点发展核桃、油橄榄、板栗、花椒、澳洲坚果等优势特色经济林。

明确各类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目标《规划》针对30个优势特色树种,分别确定了重点县布局、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

优势经济林发展油茶:确定湘赣浙闽低山丘陵区为油茶的核心发展区,桂粤闽南低山丘陵区、滇东南桂西高原山地坝区、川东盆地区、贵州高原区、滇北川南高原区、鄂南地区为油茶的积极发展区。

在14省(区、市)发展200个重点基地县。

发展目标:到2020年,优势区油茶面积稳定在380万公顷以上,占全国的75%以上;年产量达410万吨,占全国的80%以上。

核桃:确定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区域,秦巴山区,大别山区,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西缘等区域为核桃的核心产区,鲁东山区、长江中游地区、燕山东部等区域为核桃的积极发展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