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经济林在国家政策和市场作用的推动下取得快速发展,但如何破解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集约化程度偏低、产业化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不健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日前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重点选择30个优势特色树种,优先规划布局,重点予以扶持。本期专题对《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要点解析,希望广大读者给予关注。

我国经济林呈现快速发展局面

我国经济林发展势头如何?日前发布的《全国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布局规划(2013-2020年)》称,在国家扶持政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市场作用的驱动下,我国经济林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随着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的深入实施,我国经济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稳步提高、产值大幅增长。新造经济林连续多年以百万公顷的速度增长,占新增造林面积比重达到20%。截至2012年底,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3560万公顷,产量达1.42亿吨,与“十五”末相比分别增加38%、54%,均居世界前列。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产值2012年达到7752亿元,占林业第一产业产值的56.4%,与“十五”末相比增加2.4倍。主要特色干鲜果品产品年出口额3.2亿美元,比“十五”末增长60%,继续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产业带动与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增强。经济林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下游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全国经济林果品加工、贮藏企业2万多家,年加工量1600万吨,贮藏保鲜量1200万吨,年加工储藏产值突破1600亿元,比2005年增长近两倍;以经济林为依托,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和节庆活动蓬勃兴起。截至2012年,经济林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对林业产业的贡献率达到1/4以上。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新造的经济林,近1/5是在宜林荒山、荒坡上种植的,累计增加有林地面积120万公顷,提高森林覆盖率约0.1个百分点,生态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经济林发展的优势特色更加突出。各地重点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木本油料、木本粮食、特色鲜果、木本药材、木本调香料五大类中的优势特色树种,发展速度和产值效益明显高于一般经济林。“十一五”期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先后新建名特优经济林示范基地597个,使30多个木本粮油和名特优树种得到很好示范推广,初步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和区域特点的特色产品产业带。目前,“中国经济林之乡”达421个,优势特色经济林栽培面积超过100万公顷的有5个省(区、市),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8个省(区、市)。

——山区经济和农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据对全国林业重点省(区)的调查统计,从事优势特色经济林种植的农业人口约为1亿,农民种植优势特色经济林年人均收入达到12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在一些生产油茶、核桃、枣等木本粮油的山区大县,农民来自于优势特色经济林种植经营的收入比例达到60%以上。

重点布局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

尽管我国经济林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上看,经济林发展基础十分薄弱,产业化水平仍然偏低。尤其在发展布局上存在重点不够突出、结构不尽合理、优势不够明显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规划》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经济林,对统筹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倍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规划》指出,在新形势下发展经济林,能带动生态总量增长,是实现林业“双增”目标的重要载体;能有效改善民生,是解决农村尤其是贫困山区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途径;能充分利用山区资源,是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紧张,提升国家粮油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能增加有效供给,是刺激和拉动消费,提高人民的膳食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

按照“突出特色、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分步实施、重点扶持”的基本思路,《规划》首批选择木本油料、木本粮食、特色鲜果、木本药材、木本调料五大类30个优势特色经济林树种,进行科学布局,重点引导发展。这些优势特色经济林树种是综合考虑适合在山区、丘陵区以及其他宜林荒地荒滩种植,兼顾生态效益和优势特色突出,且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在国际市场具有显著竞争优势或国内市场需求量较大,对拉动地方经济、推进农民增收致富有典型促进作用的多种因素进行的选择。

指导思想和四项原则

指导思想: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调结构、转方式,大力推进布局区域化、栽培品种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和经营产业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强宏观引导,实施政策倾斜,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市场资源,重点培育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区,为维护国家生态和粮油安全,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四项原则:

一是市场导向,政府积极扶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取胜,提质增效。加大政府扶持,重点支持市场前景广阔、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与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通过示范引导和培育市场做好服务。

二是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发展。按照适地适树、比较优势、适度规模的要求,综合考虑水、土、气等自然资源条件和资金、市场、技术等环境因素,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突出特色发展,强化科技引领作用。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优质、丰产、高效为目的,采取改造与新建相结合、面上发展与示范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优势产区,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

三是统筹兼顾,产业整体开发。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前提,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经济林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重点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林)场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立足产业整体开发,加速构建优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四是创新机制,社会广泛参与。建立保障特色经济林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整合财政投入,优化资金和信贷投放。完善林业在重点工程、造林补贴、森林抚育补贴、林木良种补贴、森林保险和对重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

8年努力实现五大目标

《规划》提出力争通过8年努力,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健全、效益良好的优势特色经济林发展格局,实现优势特色产品供给、粮油安全保障、富民增收能力显著增强。重点发展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竞争力强、国际知名的优势产区,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重点县,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示范基地,到2020年,实现五大发展目标。

——产品供给能力。优势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2480万公顷,增长49%,产品年产量达到3650万吨,增长1.4倍。其中,油茶、核桃、枣、板栗、仁用杏(山杏)等为主的木本粮油经济林面积增长60%,产量增加4倍。

——质量安全水平。优势特色经济林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基地面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5%,优质产品率达到80%以上。产品质量监管能力不断加强,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知名度稳步提高。

——产业综合实力。优势特色经济林第一产业年产值6000亿元,增加1.8倍;果品加工比例达到30%,产品贮藏保鲜比例达到35%。优势特色经济林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