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治疗新策略及其理论依据
急性脑出血诊治进展与策略_(2)-精选文档
• 2).血肿对脑水肿形成发展的作用。
• 研究研究表明 脑出血 释放的血红蛋白可能是 脑水肿形成的物质基础。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有白 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释放细胞毒性介质,从 而加重脑损伤。炎症反应是指以血管反应为中心 的血管丰富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 反应过程。炎症反应在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时也会 出现。一方面吸收和清除细胞碎片和坏死组织; 另一方面炎症反应释放的酶和炎症介质会加重脑 水肿和神经细胞的破坏。
四、脑出血诊断
• 1.急诊室诊断: • 简单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既往有高血 压病史,疑似卒中患者应尽快行头颅CT或 MRⅠ检查,区别出血和缺血(Ⅰ级推荐,A 级证据);建议对疑似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 断,尽快收入神经专科病房或神经监护病 房(NICU)(Ⅰ级推荐,A级证据)。
2.急性期诊断推荐意见
抗凝药物及血小板药物 相关的脑出血
• 华法林、阿司匹林、肝素等抗凝、抗血小 板药物所引起的脑出血。
少见原因的脑出血
•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 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血管病、血管内 淋巴瘤病、脑曲霉病、慢性硬膜下血肿清 除、肝硬化及非肝硬化的酒精性肝病是导 致脑出血的几种少见原因。
五、治疗
• (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治疗,一直在争议之 中。)
(一)、内科治疗
• 颅高压推荐意见:颅内压升高的治疗应当是一个 平衡和逐步的过程,从简单的措施开始,如抬高 床头、镇痛和镇静(Ⅰ级推荐,D级证据);可使用 甘露醇静脉滴注(Ⅰ级推荐,C级证据);必要时也 可用甘油果糖或呋塞米或大剂量白蛋白(Ⅱ级推荐, B级证据),但不建议长期使用;短暂的过度通气 可间断应用于颅高压危象(Ⅰ级推荐,B级证据); 对伴有意识水平下降的脑积水患者可行脑室引流 (Ⅰ级推荐,B级证据);尚不推荐常规使用高渗盐 水降颅压,仅限于临床试验的条件下或对于甘露 醇无效的颅高压危象使用(Ⅲ级推荐,C级证据)。
脑出血的治疗策略
和GRE;纳入200例后终止。因为:
急性出血,敏感性:CT和MR一致 慢性出血、微出血、脑梗死的出血转化:MRI优于CT
8
MR显示的微出血和脑梗死的出血转化,CT阴性
微出血
脑梗死的出血转换
9
2 急诊处理
中青年非外伤性、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或CT和MRI检查
怀疑有血管异常时,特别是考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ICH, 应尽早进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脑血管造影可清楚地 显示异常血管及显示出造影剂外漏的破裂血管和部位。 为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Neurosurgery. 2001, 49(4):864-671; Neurosurgery. 2002;51(3):628-638
23
4.1 渗透性脱水治疗 1) 甘露醇
综上所述
甘露醇在ICH的临床应用尚需更多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 – 注意: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是肯定的;需要的是观 察临床疗效
J Neurol Sci, 2005, 234:41–45
2005 印度 甘露醇 ICH RTC
100ml/次, q4hX5d, 2d减量
19
J Neurol Sci, 2005, 234:41–45
2005 印度 甘露醇 ICH RTC
两组基线 水平一致
20
(178例)、外伤性颞叶出血(141例)2个随机临床对照研究
比较甘露醇早期大剂量 ( 1.4g/kg,50kg需要20% 350ml) 和传统小剂量 ( 0.7g / kg )疗效
2个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与传统小剂量比较,大剂量甘露 醇组具有更高的 瞳孔恢复正常率,更好的术后ICP良好控 制,以及更佳的临床预后(6个月时)。
探讨脑出血治疗中策略、热点问题和发作时症状表现
一、概述——分类
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分类 欧洲将 ICH 分为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和原
因不明性脑出血 美国有学者将 ICH 命名为非动脉瘤性、非 AVM 性、
非肿瘤性自发性脑出血。 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的分类,目前得到较
探讨脑出血治疗中策略、热点问题和 发作时症状表现
探讨脑出血治疗中策略和热点问题
主要内容
概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策略选择
并发症
热点问题
一、概述
分类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预后
一、概述——分类
我国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未分类
55.3--68.1% 34.1--40.7% 2.2%
障碍、意识障碍等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
丘脑诊断要点
➢ 丘脑性感觉障碍、对侧半身深浅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或自发性 疼痛
➢ 运动障碍,出现侵犯内囊可出现对测肢体瘫痪,多为下肢重于 上肢
➢ 丘脑性痴呆: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情感障碍,人格改变 ➢ 丘脑性失语: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言语,发音困难,复述差,
高血压:占脑出血60-70%。 淀粉样血管病:约占15%。
一、概述——其他少见原因
外伤 动静脉畸形 颅内血管瘤 凝血功能障碍 脑梗塞出血转换 静脉窦血栓 颅内新生物 海绵状血管瘤 硬脑膜动静脉楼 静脉血管瘤 可卡因和拟交感神经药物应用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一、概述——预后
列宁,1924年,死 于脑溢出血
一、概述——预后
病死率
42.5% (国内七五期间)
38~64% (国内九五期间) 20~56% (美国)
中国脑出血的防治:挑战与策略
3 I H 急性 期 处 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3 1 控 制 血 肿 扩 大 1 ~ 3 的 I . 8 8 CH 患 者 于
发 病 3h 内 出 现 血 肿 扩 大 , 往 后 果 严 重 。评 估 血 往
和 觉悟 , 对 高危 人群 及 患者 的一级 血缘 亲属 等 易 针
的意 义。
l 出血 性 脑 卒 中 的 一级 预 防
对 可 干 预 危 险 因素 进 行 干 预 是 一 级 预 防 的 核 心 。相 对 于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 出血 性 脑 卒 中危 险 因 对
素 的研 究相 对 滞后 , 一级预 防长期 依从 性也 相 对较 低, 因此有 必要 建 立一 种预 防性 卫 生服 务 体 系, 努
C T检 查 示“ 点征” 。近来有研 究表 明 C 脑血 斑 等 T 管造影 “ 点征” 斑 评分是 预 测血肿 扩 大的有 力指 标 ,
是住 院死 亡率的 独立预 测 因素 , 是判 断 长期预 后 也 的危 险 因素 , 应 同样 予 以重视 , 而有 助 于识 别 . 的 指 标 。 也 从 高风 险 患者 以及 可 能 通过 干 预 危 险 因素或 治疗 获 止 血 治 疗 是 控 制 血 肿 扩 大 的研 究热 点之 一 。
与针 对 脑 缺 血 的 急 诊 情 况 处 理 一 样 , 针 对 在 I H 入 医 院 前 及 急诊 的 处 理 过 程 中应 同样 强 调 C
“ 间 就 是 大 脑 ” 时 间 窗概 念 , 强 公 众 对 脑 血 管 时 的 加
更 高的 患者 可 能更 有 益 。但 与 此 同时 可 能增 加 血
脑出血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与新药物探索
04
结论与展望
脑出血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总结
免疫细胞治疗
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血肿吸 收和脑损伤修复。
免疫抑制剂
研究发现某些免疫抑制剂能够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 应和脑组织损伤,有助于患者康复。
免疫疗法临床试验
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免疫治疗在脑出血治疗中具有一 定疗效,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随着免疫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 免疫治疗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研究和应 用逐渐深入,为脑出血患者带来了新 的治疗希望。
02
脑出血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免疫细胞治疗
细胞移植治疗
通过移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 如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调 节免疫反应,促进脑出血后的脑组织 修复和再生。
免疫细胞亚群研究
针对脑出血后免疫细胞亚群的变化及 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寻找潜在 的免疫细胞治疗靶点。
临床试验
02
03
组合疗法探索
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 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客观评价新 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免疫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 如溶栓、降压)的结合,以求达 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研发成果与前景
• 现有免疫药物改进:通过对已有免疫抑制剂的优化,提高其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 • 全新靶点药物:发现新的免疫靶点,开发针对性脑出血免疫药物,为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 个性化治疗策略: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患者制定更为个性化的免疫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总的来说,脑出血的免疫治疗研究及新药物探索仍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阶段。随着科研工作者对脑出血免疫机制的深入了
免疫治疗在脑出血中的研究现状
细胞免疫治疗:研究集中在利用免疫 细胞如干细胞、Treg细胞等,调节免 疫反应,促进脑组织修复和再生。
脑出血最佳治疗方案
脑出血最佳治疗方案第1篇脑出血最佳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在我国,脑出血的发病率较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
为提高脑出血的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最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治疗原则1. 快速诊断:对疑似脑出血的患者,应尽快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2. 积极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时处理并发症。
3. 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治疗,降低致残率。
4. 全程管理: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三、治疗方案1. 急性期治疗(1)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降低颅内压。
(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以下药物:a. 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预防再出血。
b. 抗凝血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c. 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
d. 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
(3)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以下手术方法:a. 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较大血肿,中线移位明显的患者。
b. 微创血肿清除术:适用于较小血肿,中线移位不明显的患者。
c. 脑室穿刺引流术:适用于脑室出血患者。
2. 恢复期治疗(1)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2)药物治疗:继续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抗凝血药物等。
(3)中医治疗: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针灸、按摩、中药等治疗方法。
3. 后遗症期治疗(1)康复治疗:针对患者遗留的后遗症,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药物治疗:继续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抗凝血药物等。
(3)心理治疗:对伴有心理障碍的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和治疗。
四、治疗周期1. 急性期:一般为1-2周。
2. 恢复期:一般为1-3个月。
3. 后遗症期: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周期不定。
五、注意事项1.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
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脑出血是指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的一种疾病。
其症状严重且多样化,患者在就医时经常要接受临床治疗。
本文将分析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包括急救措施、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
脑出血时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目的是尽快控制出血并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其次,要采取止血措施,如在患者头部施加冷敷或者轻轻用手按压止血。
同时,要保护患者的头部,使其处于相对平稳的位置,避免头部晃动或者震荡。
最后,要尽快就医,就诊时医生会进一步对患者进行诊断,确定出血的部位以及程度。
药物治疗也是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在很多情况下,医生会给患者使用降低血压的药物,以减少血液对血管的进一步压力。
此外,还可以给患者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液凝结并进一步加重出血状况。
有时,医生可能还会对患者进行抗痉挛药物的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痉挛症状。
手术治疗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较大的脑出血。
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是进行脑内引流手术,将堆积在脑内的血液引出,减轻对脑组织的压力。
此外,还有一种手术叫做血肿清除术,即通过手术切除血肿组织,以减轻对脑部的压迫。
在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护理和康复治疗,以恢复脑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在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脑出血会对患者的脑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恢复患者的脑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认知训练等方面。
物理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行走和平衡功能,包括进行简单的运动和肌肉锻炼。
语言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交流能力,包括进行语言训练和说话治疗。
认知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认知能力,包括进行记忆训练和注意力训练等。
综上所述,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包括急救措施、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治疗手段和综合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脑出血是常见的急症之一,相信很多人对脑出血也都不陌生。
在我们老家患有脑出血的人非常多,其中有很多人因为发现和救治及时,挽回了生命,而有的人却让脑出血夺去了生命。
我们要知道脑出血属于一种急重症,它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夺去患者的生命,而在众多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在短时间内突然血压持续增高导致颅内出血导致的,这种情况必须要及时救治,否则就会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
那么在发生脑出血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吗?有什么具体的治疗策略吗?下面我就根据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进行简单的讲解。
目前对于脑出血的治疗来说,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两者又都各有优势,所以很多医学者考虑,将中西医结合起来治疗脑出血,这样会不会对脑出血的治疗有推动作用。
有研究学者为了将中西医的优势的更好的发挥出来,还开展了试验工作,其结果显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那么具体的治疗策略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脑出血的知识。
1.引发脑出血病因有哪些?脑出血是属于脑卒中范围内的疾病,是一种非创伤性的颅内血管破裂。
对于脑出血这种疾病来说,最常见的病因就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导致颅内压增高,使血管破裂。
此外如果患者本身就患有其他疾病,也会增加脑出血发生率,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动脉或者静脉畸形等。
脑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出血主要是高血压或者淀粉样血管病引起的脑出血。
而继发性脑出血就是上面提到的因为疾病引发的脑出血。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引发的脑出血都非常严重,必须引起重视和及时治疗。
脑出血高发人群在40-60岁之间,其中50岁左右发生率最高。
引发脑出血的原因除了疾病和高血压之外,还与患者本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如果患者睡眠不好,经常抽烟、喝酒等就会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从而增加高血压的发生概率。
如果患者喜欢吃高盐、高糖以及高脂肪食物,也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生概率。
脑出血的康复治疗策略
脑出血的康复治疗策略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言语和认知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治疗。
本文从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总结出康复治疗对于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治疗可以促进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协调性,促进康复,同时还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再生,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肢体活动能力。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电疗、按摩、理疗等方法。
其中热敷和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电疗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再生,按摩和理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协调性。
此外,物理治疗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疗法来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包括平衡能力、步态、手眼协调等方面[]。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疼痛、恢复神经功能、预防并发症等。
常用的药物有肌肉松弛剂、抗痉挛药、抗抑郁药、促进神经细胞再生药等。
肌肉松弛剂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抗痉挛药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抗抑郁药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神经细胞再生药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再生,帮助恢复神经功能。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调整,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三、言语和认知康复治疗言语和认知康复治疗是针对脑出血患者在言语和认知方面的障碍进行的康复治疗。
语康复治疗包括以下方面:(1)发音和口腔肌肉训练。
这是恢复发音能力的基本训练,通过锻炼口腔肌肉和舌头的运动能力,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发音能力。
(2)语音训练。
通过训练语音韵律和语调,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语音的表达能力。
(3)语言理解训练。
通过训练语言理解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话语和表达自己的意思。
(4)日常生活交流训练。
通过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场景,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日常交流能力。
认知康复治疗:脑出血常常导致认知功能的损害,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判断等方面。
脑出血的手术及药物治疗策略更新
脑出血的手术及药物治疗策略更新摘要:脑出血(ICH)占所有卒中的10%~15%,是引起卒中相关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
发生脑出血后,再出血、水肿导致继发性损伤和使得预后进一步恶化。
因此已经完成和正在展开临床试验的目的是不仅是预防再出血,还需预防水肿所致的继发性损伤。
尽管没有试验显示接受干预治疗后功能预后有明确获益,但最近已取得很大进步。
本篇述评主要阐述ICH 急性期管理的最新进展。
脑出血(ICH)是卒中相关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ICH占所有卒中的10%~15%,每年的发生率为12~15/100 000。
亚洲国家ICH发生率更高,约占所有卒中的20%~30%。
30天死亡率接近50%,其中半数的死亡病例发病24小时。
尽管目前尚无临床试验证实干预性试验能显著改善ICH功能预后,但是近期已经完成和正在展开的试验对ICH患者急性期医疗管理有显著影响。
本篇述评主要根据近期已完成和正在展开的ICH相关临床试验,讨论ICH的急性期管理。
脑出血的预后ICH重要的预后因子为出血即刻的血肿体积,及之后的血肿扩大体积。
40%的ICH患者发病的最初几个小时出现血肿扩大,神经功能恶化,且功能预后差,死亡率高。
与基线比较,血肿体积每增加10%,死亡率增加5%,功能预后不良概率为16%。
不幸的是,ICH止血药相关的临床试验(下文展开详细阐述)都显示不能改善预后。
并发脑室出血(IVH)是ICH功能预后不良的另一个危险因素。
ICH导致梗阻性脑积水引发急性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
据报道,ICH伴IVH的死亡率为50%~80%。
紧急脑室外引流(EVD)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最近的研究显示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可能有助于IVH溶解血块。
正在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主要明确使用rt-PA溶解IVH 血块是否可以改善长期预后。
与ICH预后不良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幕下脑出血的位置、水肿、使用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脑出血继发丘脑下部损伤
(1) 丘脑下部的解剖特点:
丘脑下部包括丘脑下沟以下的第三脑 室壁及室底上的一些结构,其中含有15对 以上的神经核团,数以万计的神经分泌细 胞,如位于第三脑室壁上的室旁核、室周 围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等。丘脑下部 长约1cm,重约4g,约为全脑重量的3‰,但 机制复杂,与植物神经、内脏活动、内分 泌、代谢、情绪、睡眠和觉醒均有关。
该区还有以下特征:
1)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较脑的其他部 分多一倍以上,且该处血脑屏障不够 健全,有较高的通透性,故在缺氧 、 中毒、颅压增高、感染等损伤时易出 现水肿和出血等改变;
2) 漏斗柄是丘脑下部与垂体间的神经纤 维联系,当其受压、肿胀、出血时 , 该联系即遭到破坏。
(2) 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症状:
继发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出现昏迷早且重, 39例中38例(97%)在发病24小时内昏迷;血压相对较 高,39例中31例(79.5%)的最高收缩压达200mmHg以 上 , 而 无 脑 干 出 血 组 仅 46.1%(6/13) , p < 0.05 ; 眼 位 改变多,占53.85%,表现为分离斜视、歪扭斜视、 眼球浮动、中央固定等,无脑干出血组仅有10%; 存活期短,本组39例中29例(74.4%)在48小时内死亡, 无脑干出血组仅30.8%(4/13),说明脑干出血是促进 脑出血死亡的原因之一。
实验性脑出血后6h、24h、72h的血流量变化
假手术组
血肿周围 白质
2.07±0.014
血肿周围 皮质
血肿对侧相 血肿对侧相 应部位白质 应部位皮质
2.04±0.354 1.96±0.099 1.81±0.120
6h组
1.91±0.247 2.25±0.382 2.23±0.021 2.10±0.580
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占位效 应,致使丘脑下部受压,垂体柄水肿、移 位、扭曲等,加以继发脑室出血损伤第三 脑室壁均累及丘脑下部,出现症状,常表 现为出血性胃糜烂或溃疡,呕吐咖啡样胃 内容物,急性肺水肿,白细胞增高,血糖 升高,中枢性高热,大汗淋漓等 。
5. 脑出血继发脑疝
脑出血可以并发天幕疝、中心疝、枕大孔疝、 蝶骨嵴疝、扣带回疝及小脑上疝。后三者一般不 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剖检时发现;前三者 临床症状明显,多为症状加重或致死的原因。
1.脑出血继续出血
发生率:经CT动态观察发现 20%~38%脑出血存在继续出血。
判断标准:尚未统一,一般认 为血肿体积增加≥30%~33%。
原因:长期饮酒、肝肾功能不 良、血压过高等。
2. 脑出血继发脑干出血
本科分析剖检的52例大脑出血中, 39例(75%)有继发脑干出血,其中中脑出 血12例(30.8%), 桥脑出血9例(23.1%),中 脑桥脑均有出血18例(46.1%)。
一、脑出血治疗现状:被动 ● 脱水降颅压 ● 调控血压 ● 清除血肿抢救生命
二、脑出血治疗新进展策略:主动 ● 防治继续出血 ● 清除血肿:减少继发病理改变; 减轻灶周组织损伤抢救生命 ● 保护灶周组织
三、脑出血治疗新策略的理论依据
(一)脑出血后继发病理改变
1、脑出血继续出血 2、继发脑干出血 3、继发脑室出血 4、丘脑下部损伤 5、脑疝 后四点均由出血量过多,继发出血或占位效应压迫所致
脑桥及小脑出血: 多破入第四脑室。
(2) 血液破入脑室的机理:
① 早期直接破入脑室:出血量多、发
生急、或出血靠近脑室者;
② 通过边缘软化处破入脑室:多见
于尾核与丘脑及胼胝体与尾核头之间 的白质因缺血软化,使血肿易于穿 过软化处破入脑室。
(3) 血液破入脑室的后果:
取决于破入脑室的血量,如破 入脑室的血量较少,症状可无明显 加重,甚至还可减轻症状;如大量 破入脑室,不但可损伤丘脑下部、 而且可阻塞导水管等部位,致病情 加重,甚至死亡。
3. 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
(1) 破入脑室的部位: 由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
及速度不同,血液破入脑室的部 位亦不同 。
壳核出血:多破入侧脑室前角或体部。其中侧脑
室前角外上方(尾核丘脑沟处)占72.9%, 侧脑室 前角外方、尾核头上方占25%,直接穿破内囊膝 部入侧脑室占2.1%。
丘脑出血: 多破入第三脑室。
发病天数(例数) 血肿区 镜像区 血肿周围区 镜像区
1d(14)
8.3 39.95
32.01
41.10
2d(2)
6.6 37.5
动物实验:
模型:犬,注血3ml,相当人类60ml 方法:14C-iodoantipyrine微示踪技术
结果:注血6h、24h血肿周围白质的rCBF与 对照组相比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 差异;证明脑出血早期的脑损伤非 缺血所致; 注血72h血肿周围白质的CBF较对照组 降低了19.8%(P<0.05)。
天幕疝时出现同侧瞳孔散大。 中心疝时双侧瞳孔均小,呼吸不规则。其病理 标志为:(1) 黑质、红核向下移位,(2) 第三脑室向 下移位,(3) 丘脑下部及上部脑干向下移位。出现 中心疝时,则很可能发生枕大孔疝,呼吸心跳解 离,致死亡。
(二)脑出血后灶周组织损伤
1、灶周组织缺血性损伤(不是半暗带) 2、灶周组织水肿 3、炎性反应 4、细胞凋亡 5、细胞骨架蛋白损伤 6、信号转导系统改变
继发脑干出血的机制:
(1) 血液由大脑出血灶沿传导束下行注入脑 干7例(18%),呈索条状,多沿锥体束流入 中脑基底部。
(2) 大脑出血灶破坏丘脑,直接延及中脑 者2例(5.2%)。
(3) 大脑出血灶破入脑室,导水管扩张 积血,血液进入导水管周围灰质, 共8例(20.5%) 。
(4) 脑干小血管出血,共25例(64.1%) ,多呈点片 状出血,有的孤立存在,有的融合成片。主 要是小动脉出血。
24h组
1.99±0.035 2.21±0.050 2.00±0.078 1.68±0.078
72h组 1.66±0.014* 2.53±0.212 2.25±0.141* 1.93±0.092
“*”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Biblioteka 05,有统计学差异。临床检测:
Xe-CT对脑出血患者灶周组织血流量测定(ml/100g·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