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ZH2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_朱静
siRNA沉默EZH2对HL-60细胞迁移、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论著㊃基础研究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8348.2021.10.007网络首发 h t t ps ://k n s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50.1097.R.20201127.1227.010.h t m l (2020-11-27)s i R N A 沉默E Z H 2对H L -60细胞迁移㊁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朱秋花,潘学谊,曾文彬,周兰兰,关则兵ә(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广州510080) [摘要] 目的 探讨人类同源基因2(E Z H 2)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 L -60细胞迁移㊁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㊂方法 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用s i R N A s 沉默H L -60细胞的E Z H 2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 C R (qR T -P C R )及W e s t e r n b l o t 验证3个不同序列的s i R N A 敲除E Z H 2的效果并筛选出最佳序列㊂随后用C C K -8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并用T r a n s w e l l 迁移小室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W e s t e r n b l o t 方法检测细胞迁移㊁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㊂结果 在H L -60细胞中用s i R N A s 敲除E Z H 2后其增殖能力下降(P <0.05),凋亡增加(P <0.05)㊂T r a n s w e l l 迁移小室试验结果显示,H L -60细胞敲除E Z H 2组(s i E Z H 2组)的下室细胞比例比H L -60野生株细胞组(w i l d 组)和空病毒组(N C 组)明显降低;苏木素染色后发现s i E Z H 2组膜上细胞基数明显低于w i l d 组和N C 组㊂W e s t e r n b l o t 检测显示,s i R N A 沉默E Z H 2后细胞迁移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 P -2)表达下调,E -钙黏蛋白(E -c a d h e r i n)上调,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B 淋巴细胞瘤-2(B c l -2)基因下调,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 a s p a s e -3)上调㊂结论 在H L -60细胞中敲除E Z H 2基因后其增殖㊁迁移能力下降,凋亡增加㊂[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 L -60;人类同源基因2;细胞迁移;髓外浸润[中图法分类号] R 55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8348(2021)10-1653-05E f f e c t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o f s i R N A s i l e n c i n g E Z H 2o n m i gr a t i o n a n d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of H L -60c e l l s *Z HU Q i u h u a ,P A N X u e y i ,Z E N G W e n b i n ,Z H O U L a n l a n ,G U A N Z e b i n g ә(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e m a t o l o g y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G u a n g d o n g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 ,G u a n g d o n g 510080,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f f e c t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o f E Z H 2o n t h e m ig r a t i o n a n d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o f a c u t e p r o m y e l o c yt i c l e u k e m i a H L -60c e l l s .M e t h o d s s i R N A s w e r e u s e d t o s i l e n c e t h e E Z H 2g e n e i n H L -60c e l l s b y l e n t i v i r a l t r a n s f e c t i o n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h r e e d i f f e r e n t s e q u e n c e s o f s i R N A k n o c k i n g ou t E Z H 2w a s c o n f i r m e d b y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r e v e r s e t r a n s c r i p t a s e -p o l ym 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 (Q R T -P C R )a n d W e s t -e r n b l o t ,m o r e o v e r t h e o p t i m a l s e q u e n c e w a s s c r e e n e d o u t .S u b s e q u e n t l y ,t h e c e l l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y a n d a p-o p t o s i s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b y c e l l c o u n t i n g k i t -8(C C K -8)a n d f l o w c y t o m e t r y ,t h e c e l l m i g r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wa s d e t e c -t e db y T r a n s w e l l m i g r a t i o n a s s a y ,a n d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l e v e l s o f m i g r a t i o n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a p o pt o s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p r o t e i n s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b y W e s t e r n b l o t .R e s u l t s A f t e r s i R N A s k n o c k i n g ou t E Z H 2i n H L -60c e l l s ,t h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w a s d e c r e a s e d (P <0.05)a n d a p o p t o s i s w a s i n c r e a s e d (P <0.05).T h e T r a n s w e l l m i gr a t i o n c h a m b e r t e s t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r a t i o o f m i g r a t e d c e l l s i n t h e l o w e r c o m p a r t m e n t s i n E Z H 2g r o u p(s i E Z H 2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e c r e a s e d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h a t i n t h e H L -60w i l d c e l l s g r o u p (w i l d g r o u p )a n d e m p t y v i r u s g r o u p (N C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e l l sb a s e n u m b e r o n t h e m e m b r a n e i n t h e s i E Z H 2g r o u p w a s s i g-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 w i l d g r o u p a n d N C g r o u p a f t e r H e m a t o x y l i n s t a i n i n g .T h e W e s t e r n b l o t d e -t e c t i o n f o u n d t h a t a f t e r s i l e n c i n g E Z H 2b y s i R N A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m i gr a t i o n -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 MM P -2w a s d o w n -r e g u l a t e d a n d E -c a d h e r i n w a s u p -r e g u l a t e d ;a n d t h e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a p o pt o s i s r e l a t e d p r o t e i n B -c e l l l y m p h o m a -2(B c l -2)g e n e w a s d o w n -r e g u l a t e d ,w h i l e c a s p a s e -3w a s u p -r e gu l a t e d .C o n c l u s i o n A f t e r E Z H 2k n o c k i n g o u t E Z H 3g e n e i n H L -60c e l l s ,i t s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m i g r a t i o n a b i l i t y i s d e c r e a s e d a n d a p o pt o s i s i s i n c r e a s e d .3561重庆医学2021年第50卷第10期*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A 030313664);广州市越秀区科技计划项目(2017-W S -008)㊂ 作者简介:朱秋花(1989 ),住院医师,硕士,主要从事白血病及其髓外浸润的研究㊂ ә 通信作者,E -m a i l :z e b i n g gu a n @126.c o m ㊂[K e y w o r d s]a c u t e p r o m y e l o c y t i c l e u k e m i a;H L-60;e n h a n c e r o f z e s t e h o m o l o g2;c e l l u l a r m i g r a t o r y;e x-t r a m e d u l l a r y i n f i l t r a t i o n初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 L)患者中有30%~ 40%可伴有髓外浸润(E M I),E M I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㊁皮肤结节㊁齿龈增生㊁中枢神经系统的侵犯及肝脾肿大等[1]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 P L)占成人AM L的10%~15%,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㊂A P L常起病较凶险,有10%~20%的患者死于早期出血㊂E M I在A P L中发生不少见,且研究显示E M I与AM L患者预后差相关[2]㊂作为多梳家族蛋白(P c G)中具有催化活性的亚基,果蝇z e s t 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基因2(E Z H2)是主要起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作用,通过甲基化修饰核小体组蛋白H3K27位点赖氨酸调节细胞分化㊁增殖及肿瘤的形成[3-4]㊂有研究发现,E Z H2在多种恶性实体肿瘤如肾癌㊁肺癌及甲状腺癌迁移及预后差相关[5-7],且有研究报道E Z H2抑制剂在体外有抗白血病作用[8]㊂但是E Z H2在白血病的作用及其参与E M I的机制研究较少㊂本课题前期研究证实人A P L细胞系H L-60和K a s u m i-1细胞均高表达E Z H2,且已通过实验证实在K a s u-m i-1细胞株中E Z H2促进其细胞迁移㊁增殖,抑制其凋亡[9]㊂本研究旨在探究E Z H2对H L-60细胞迁移㊁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以为A P L的表观遗传学治疗提供理论依据㊂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及试剂55例初治AM 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标本来源于南方医院血液科㊂H L-60细胞购自天津血液病研究所㊂细胞的培养基为含有10%新生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中国)的R P I M-1640培养基(H y c l o n e, U S A),并添加100U/L青霉素㊁100μg/L链霉素;在含有37ħ㊁5%C O2饱和湿度条件进行培养㊂R N A 提取试剂T r i z o l试剂盒及逆转录试剂盒均购自中国T a R a R a公司㊂E Z H2和β-a c t i n基因引物均由上海英俊捷基公司设计并合成㊂核蛋白/胞浆蛋白试剂盒购自中国弗德生物公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 a s p a s e-3)单抗㊁E Z H2单抗㊁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 P-2)单抗㊁H3K27m e3单抗㊁E-钙黏蛋白(E-c a d-h e r i n)单抗㊁B淋巴细胞瘤-2(B c l-2)单抗㊁G A P D H单抗均购自美国C e l l S i g n a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C S T)公司,二氨基联苯胺(D A B)显色液购自中国D A K O公司㊂能够敲除E H Z2的3种不同序列小干扰R N A(s i R-N A-1:A A C A G C T G C C T T A G C T T C A,s i R N A-2:A A C A G C T C T A G A C A A C A A A,s i R N A-3: G G A T A G A G A A T G T G G G T T T)及对照组空病毒(N C:T T C T C C G A A C G T G T C A C G T)购自中国吉凯基因㊂1.2方法1.2.1实时荧光定量P C R(q R T-P C R)方法检测E Z H2表达q R T-P C R方法检测AM L患者骨髓E Z H2m R-N 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㊂1.2.2建立敲除E Z H2的H L-60细胞株6孔板接种对数生长期的H L-60细胞,使每个孔细胞数为1ˑ105个,H L-60细胞分别用3种不同序列s i R N A的慢病毒(分别为s i R N A-1组㊁s i R N A-2组㊁s i R N A-3组)及空载体慢病毒(为N C组,而未转染的H L-60则为w i l d组)转染,培养72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拍照㊂随后流式细胞术用来检测细胞的绿色荧光蛋白(G F P)转染率,并筛选出G F P阳性的细胞,用q R T-P C R及W e s t e r n b l o t验证3个不同序列的s i R N A敲除E Z H2的效果并筛选出最佳序列记为s i E Z H2组,体外扩大培养㊂1.2.3 T r a n s w e l l实验检测细胞迁徙能力细胞的迁移能力用T r a n s w e l l迁移小室实验来检测,小室基底膜的孔径为8μm㊂H L-60的3个处理组细胞株(w i l d㊁N C和s i E Z H2组),用磷酸缓冲盐溶(P B S)分别洗涤细胞2次,R P I M-1640培养基重悬细胞使细胞浓度为3ˑ106个/L㊂分别取3ˑ105个细胞接种到T r a n s w e l l小室的上室㊂下室加入500μL 各自细胞所需含有血清的正常培养基,在含有37ħ㊁5%C 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18h后,对迁移到下室的细胞进行计数㊂同上处理各组细胞,培养时间为10 h㊂取出小室,用苏木素对小室膜上细胞进行染色,选择相同位置的5个视野进行计数并拍照㊂上述实验均重复3次㊂1.2.4 C C 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C C K8实验用来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将H L-60的w i l d㊁N C㊁s i E Z H23组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接种于96孔板,调整每孔细胞数为1ˑ104个,各组设3个复孔㊂分别于0㊁24㊁48㊁72㊁96h后加入C C K8试剂,培养3h后在酶标仪下测定各孔450n m吸光度(A)值,以上试验重复3次㊂1.2.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用细胞凋亡双标检测试剂盒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 n n e x i n V-A P C/P I)检测,用P B S液漂洗w i l d㊁N C㊁s i E Z H23组细胞,1ˑB i n d i n g B u f f e r漂洗细胞1次离心弃上清液,随后用100μL1ˑB i n d i n g B u f f e r重悬3组细胞,加5μLA n n e x i n V-A P C,室温光孵育15m i n㊂1ˑB i n d i n gB u f f e r漂洗细胞1次之后离心弃上清液,在200μL 1ˑB i n d i n g B u f f e r重悬的3组细胞中加入5μL P I;用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细胞凋亡㊂1.2.6q R T-P C R及W e s t e r n b l o t方法检测相关基4561重庆医学2021年第50卷第10期因及蛋白表达采用q R T -P C R 方法检测相关基因表达,具体方法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10-11]㊂W e s t e r n b l o t 方法用来测定相关蛋白,取H L -60的w i l d ㊁N C ㊁s i E Z H 23组细胞提取蛋白,蛋白浓度用二喹啉甲酸(B C A )法检测,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 D S -P A G E )之后转膜,加入一抗在4ħ冰箱孵育过夜,次日洗膜之后加入二抗孵育2h ㊂以G A P D H 为内参,化学发光显色后拍照分析E Z H 2㊁组蛋白H 3第27位赖氨酸上三甲基化(H 3K 27m e 3)㊁MM P -2及E -c a d -h e r i n 蛋白表达水平㊂1.3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 P S S 13.0软件分析,用2-ΔC T 表示E Z H 2m R N A 表达水平,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比较采用t 检验(方差齐时)或校正t 检验(方差不齐时);多组间比较采用O n e -W a y A N O V A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AM L 患者E Z H 2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55例AM L 患者E Z H 2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在AM L 中高表达E Z H 2患者E M I 发生率明显升高(P <0.01),见表1㊂2.2 各组细胞E Z H 2的表达水平比较在H L -60细胞中转染载有不同s i R N A 片段的慢病毒,培养72h ,荧光显微镜下拍照,见图1㊂q R T -P C R及W e s t e r n b l o t 检测E H Z 2基因及蛋白表达均下调㊂s i R N A -1组E Z H 2m R N A (0.0030ʃ0.0002)明显低于s i R N A -3组(0.0043ʃ0.0001)和s i R N A -2组(0.0064ʃ0.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㊂其中以s i R N A -1(序列A A C A G C T G C C T TA G C T T C A )下调H L -60细胞的E Z H 2最明显,W e s t e r n b l o t 检测结果与P C R 结果一致,流式筛选s i R N A -1组G F P 阳性细胞体外扩大培养用于后续实验,随后检测N C ㊁s i E Z H 2㊁w i l d 3组细胞E Z H 2的表达,qR T -P C R 及W e s t e r n b l o t 结果均显示,s i E Z H 2组E Z H 2表达均明显低于N C 组及w i l d 组(P <0.001),见图2㊂2.3 各组H L -60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率比较C C K 8实验提示在H L -60细胞中敲除E Z H 2后s i E Z H 2组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 <0.05)㊂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现s i E Z H 2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 <0.05),见图3㊂ A :s i R N A -1组;B :s i R N A -2组;C :s i R N A -3组㊂图1 荧光显微镜下拍照观察细胞G F P 表达(ˑ200) a :P <0.001,与w i l d 组比较;bP <0.001,与s i R N A -1组比较㊂图2 W e s t e r n b l o t 和q R T -P C R 检测E Z H 2的表达水平表1 AM L 患者E Z H 2表达与临床特征关系项目n低表达(n =23)高表达(n =32)χ2/ZP性别(男/女)555/1821/1110.3400.001年龄һ5531.0925.781.2130.225B M%һ5526.3929.16-0.6310.526P B %һ5422.5031.21-2.0120.044W B Cһ5522.1132.23-2.3120.021L D H (正常/升高)478/123/243.8590.049E M I (无/有)5518/57/2517.1600.001核型(正常/复杂)3812/223/10.2420.623续表1 AM L 患者E Z H 2表达与临床特征关系项目n低表达(n =23)高表达(n =32)χ2/ZP预后(低/中/高)472/15/24/22/20.2780.870诱导(D A /I A)#5510/1318/140.8730.350巩固(a /b /c )446/6/615/1/107.4950.024һ:平均秩;#:诱导方案中8例H A 合并到D A ,3例MA 合并到I A ;B M%: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 B %: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a :诱导方案联合小于4个疗程的中㊁大剂量阿糖胞苷(M D /H D -A r a -C );b :诱导方案联合大于或等于4个疗程M D /H D -A r a -C 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 u t o -H S C T );c :诱导方案联合异基因H S C T (a l l o -H S C T )㊂5561重庆医学2021年第50卷第10期2.4 各组H L -60细胞敲除E Z H 2后细胞迁移能力比较T r a n s w e l l 迁移实验中s i E Z H 2组的下室细胞比例[(4.50ʃ0.26)%]明显低于w i l d 组[(9.05ʃ0.30)%]和N C 组[(9.03ʃ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苏木素染色后发现s i E Z H 2组小室膜上细胞基数比w i l d 组和N C 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见图4㊂ a:P <0.05,与s i E Z H 2组比较㊂图3 C C K 8及流式细胞术检测H L -60细胞增殖及凋亡a:P <0.001,与s i E Z H 2组比较㊂图4 T r a n s w e l l 实验检测H L -60细胞的迁移能力2.5 各组H L -60细胞敲除E Z H 2后H 3K 27m e 3和MM P -2蛋白水平比较在H L -60细胞中敲除E Z H 2,H 3K 27m e 3和MM P -2蛋白均明显下调(P <0.05),而E -c a d h e r i n 则上调(P <0.05),同时发现E Z H 2下调后抗凋亡蛋白B c l -2亦下调,而细胞凋亡途径关键蛋白c a s p a s e -3上调,见图5㊂图5 W e s t e r n b l o t 检测相关蛋白表达3 讨 论E Z H 2作为P c G 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肿瘤中起原癌基因作用㊂E Z H 2参与调节细胞分化㊁增殖及肿瘤的形成[3],有研究显示E H Z 2与多种实体肿瘤迁移能力相关[5-7]㊂A P L 为白血病中一种特殊类型,E M I 发生率较高,E M I 中以中枢浸润较常见,一旦发生中枢侵犯预后较差㊂目前国内外有关A P L 与E Z H 2的关系及其E M I 机制研究极少㊂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证实在AM L 细胞株H L -60及K a s u m i -1存在E Z H 2高表达,且在K a s s u m i -1细胞中证实敲除E Z H 2细胞凋亡增加,增殖减慢,机制研究显示E Z H 2通过调控E -c a d h e r i n 蛋白及p -E R K /p -c m yc /MM P -2通路影响细胞迁移[9-10]㊂且T A N A K A 等[11]研究显示,在H L -60细胞中下调E Z H 2可抑制其增殖㊂因此,本研究猜测E Z H 2与A P L 细胞增殖㊁凋亡及迁移相关㊂本研究旨在探究在H L -60中敲除E Z H 2对细胞的增殖㊁凋亡及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㊂相对于实体肿瘤的迁移而言,在白血病中则表现为E M I ,白血病一旦发生E M I 则预后较差㊂MM P s ㊁黏附分子㊁趋化因子及E -c a d h e r i n 异常表达均可影响白血病细胞E M I ㊂当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表面的黏附因子表达异常时其黏附能力下降促使细胞趋化黏附于血管内皮上,进而分泌MM P s 促使细胞外基质降解,最终细胞迁移至骨髓外导致E M I[12-14]㊂相关研究6561重庆医学2021年第50卷第10期表明,在AM L中E M I的发生亦与MM P s表达增加密切相关[15-16]㊂E Z H2可通过甲基化肾癌㊁口腔癌细胞核小体组蛋白下调E-c a d h e r i n表达从而增强细胞的转移能力[5,17]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在H L-60细胞中敲除E Z H2后E-c a d h e r i n表达上调,MM P-2下调,细胞迁移能力减弱㊂因此,本研究认为E Z H2可能通过上调H L-60细胞的MM P-2降解细胞外基质或通过下调E-c a d h e r i n来增强A P L细胞迁移能力㊂E Z H2主要通过甲基化周期蛋白㊁抑癌基因等靶基因参与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及肿瘤的形成[4]㊂林璐慧等[18]研究发现,敲除E Z H2后H L-60细胞中H3K27m e3亦下调从而导致B c l-2下调促进细胞凋亡㊂B c l-2是一种癌基因,具有抑制凋亡的作用㊂有研究报道,在H L-60细胞存在B c l-2过表达,抑制B c l-2的表达能够增加细胞凋亡关键基因c a s p a s e-3活性,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19]㊂本研究发现,敲除E Z H2后H L-60细胞的增殖减弱㊁凋亡增加㊂本研究认为,敲除E Z H2后对组蛋白H3K27的甲基化作用减弱,进而其对靶基因抑制作用减弱,从而引起B c l-2下调及c a s p a s e-3上调㊂综上所述,E Z H2可能通过上调B c l-2及下调c a s p a s e-3促进H L-60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㊂临床中使用去甲基化药物如地西他滨及阿扎胞苷治疗白血病可能基于表观遗传学调控,这为将来使用E Z H2抑制剂或其他类型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白血病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更深的机制研究仍需进一步探究㊂在A P L细胞株(H L-60)中敲除E Z H2能有效抑制其增殖和迁移能力,并促进其凋亡,且E Z H2可能通过MM P-2及E-c a d h e r i n影响H L-60细胞的迁移能力, E Z H2可能通过调节B c l-2及c a s p a s e-3影响H L-60细胞增殖凋亡,这将为A P L表观遗传学治疗提供新靶点㊂参考文献[1]H IÇSÖNM E Z G,ÇE T I N M,T U N C E R A M,e ta l.C h i l d r e n w i t h a c u t e m y e l ob l a s t ic l e u k e m i ap r e s e n t i n g w i t h e x t r a m e d u l l a r y i n f i l t r a t i o n:t h ee f f e c t s o f h i g h-d o s e s t e r o i d t r e a t m e n t[J].L e u kR e s,2004,28(1):25-34.[2]K O B A Y A S H I R,T A W A A,H A N A D A R,e t a l.E x-t r a m e d u l l a r y i n f i l t r a t i o n a t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p r o g n o s i s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a c u t e m y e l o g e n o u s l e u k e m i a[J].P e-d i a t r B l o o d C a n ce r,2007,48(4):393-398.[3]C A O R,WA N G L,WA N G H,e t a l.R o l e o f h i s-t o n e H3l y s i n e27m e t h y l a t i o n i n P o l y c o m b-g r o u p s i l e n c i n g[J].S c i e n c e,2002,298(5595):1039-1043.[4]N A K A G AWA S,O K A B E H,S A K AMO T O Y,e t a l.E n h a n c e r of z e s t e h o m o l o g2(E Z H2) p r o m o t e s p r og r e s s i o n o f ch o l a n gi o c a r c i n o m a c e l l s b y r e g u l a t i n g c e l l c y c l e a n d a p o p t o s i s[J].A n n S u r g O n c o l,2013,20(S3):667-675.[5]L I U L,X U Z,Z HO N G L,e t a l.E n h a n c e r o f z e s t e h o m o l o g2(E Z H2)p r o m o t e s t u m o u r c e l lm i g r a t i o n a n d i n v a s i o n v i a e p i g e n e t i c r e p r e s s i o no f E-c a d h e r i n i n r e n a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J].B J UI n t,2016,117(2):351-362.[6]X I A L,Z HU X,Z HA N G L,e t a l.E Z H2e n-h a n c e s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C C L5t o p r o m o t e r e c r u i t-m e n t o f m a c r o p h a g e s a n d i n v a s i o n i n l u n gc a n c e r[J].B i o t e c h n o l A p p l B i o c h e m,2020,67(6):1011-1019.[7]X U E L,Y A N H,C H E N Y,e t a l.E Z H2u p r e g-u l a t i o n b y E Rαi n d u c e s p r o l i f e r a t i o n a n d m i g r a-t i o n o f p a p i l l a r y t h y r o i d c a r c i n o m a[J].B M CC a n c e r,2019,19(1):1094.[8]常乃柏.D N A甲基化靶向药物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2017,44(2):64-67.[9]Z HU Q,Z H A N G L,L I X,e t a l.H i g h e r E Z H2e x p r e s s i o n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e x t r a m e d u l l a r y i n-f i l t r a t i o n i n a c u t e m y e l o i d l e u k e m i a[J].T u m o rB i o l o g y,2016,37(8):11409-11420.[10]张灵秀.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E Z H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关系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14.[11]T A N A K A S,M I Y A G I S,S A S H I D A G,e t a l.E z h2a u g m e n t s l e u k e m o g e n i c i t y b y r e i n f o r c i n gd i f fe r e n t i a t i o n b l o c k a g e i n a c u t e m y e l o i d l e u k e-m i a[J].B l o o d,2012,120(5):1107-1117.[12]F A A I J C M J M,W I L L E M Z E A J,RÉVÉS Z T,e ta l.C h e m o k i n e/c h e m o k i n e r e c e p t o r i n t e r a c t i o n s i n e x t r a m e d u l l a r y l e u k a e m i a o f t h e s k i n i n c h i l d h o o dA M L:D i f f e r e n t i a l r o l e s f o r C C R2,C C R5,C X C R4 a n d C X C R7[J].P e d i a t rB l o o dC a n c e r,2010,55(2): 344-348.[13]J I A N G L,Y U G,M E N G W,e t a l.O v e r e x p r e s-s i o n o f a m y l o i d p r e c u r s o r p r o t e i n i n a c u t e m y e-l o i d l e u k e m i a e n h a n c e s e x t r a m e d u l l a r y i n f i l t r a-t i o n b y MM P-2[J].T u m o r B i o l o g y,2013,34(2):629-636.[14]WA N G C,C H E N Z,L I Z,e t a l.T h e e s s e n t i a l r o l e s o f m a t r i x m e t a l l o p r o t e i n a s e-2,m e m b r a n e t y p e1m e t a l l o p r o t e i n a s e a n d t i s s u e i n h i b i t o r o fm e t a l l o p r o t e i n a s e-2i n t h e i n v a s i v e c a p a c i t y o fa c u t e m o n o c y t i c l e u k e m i a S H I-1c e l l s[J].L e u kR e s,2010,34(8):1083-1090.(下转第1662页)7561重庆医学2021年第50卷第10期P r e v a l e n c e o f h y p o t h y r o i d i s m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y p e 2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a n d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i n I n d i a:a 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s t u d y[J].D i a b e t e sM e t a b S y n d r O b e s,2019,3(12):369-376.[2]R A M I R E Z A K,D A N K E L S,C A I W,e t a l.M e m-b r a n e m e t a l l o-e n d o p e p t i d a s e(N e p r i l y s i n)r e g u l a t e s i n f l a m m a t o r y r e s p o n s e a n d i n s u l i n s i g n a l i n g i nw h i t e p r e a d i p o c y t e s[J].M o l M e t a b,2019,4(22): 21-36.[3]R A O Z,Z H E N G L,HU A N G H,e t a l.α-K l o t h oe x p r e s s i o n i n m o u s e t i s s u e sf o l l o w i ng a c u t e e x-h a u s t i v e e x e r c i s e[J].F r o n t P h y s i o l,2019,12(10):1498-1508.[4]张校康,李宝新,李娜,等.血清A d r o p i n蛋白和脑啡肽酶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变化及影响因素[J].国际眼科杂志,2020,20(3): 504-508.[5]张加生,张丽丽,周卫国,等.慢性病患者10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平均风险评估及其与眼底病变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9): 2351-2355.[6]苏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压控制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8,47(16):2219-2222.[7]G U T T A S,G R O B E N,K UM B A J I M,e t a l.I n-c r e a s ed u r i n a r y a n g i o te n s i n c o n v e r t i n g e n z y m e 2a n d n e p r i l y s i n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t y p e2d i a b e t e s[J].A m J P h y s i o l R e n a l P h y s i o l,2018,315(2): 263-274.[8]S I N G H P,V I J A Y A K UM A R S,K A L O G E R O U P OU L O S A,e t a l.M u l t i p l e a v e n u e s o f m o d u l a t i n g t h e n i t r i c o x i d e p a t h w a y i n h e a r t f a i l u r e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s[J].C u r r H e a r t F a i l R e p,2018,15(2):44-52.[9]K I M J,H A N D,B Y U N S H,e t a l.N e p r i l y s i nf a c i l i t a t e s a d i p og e n e s i s th r o u g h p o t e n ti a t i o n o f t h e p h o s p h a t i d y l i n o s i t o l3-k i n a s e(P I3K)s i g n a-l i n g p a t h w a y[J].M o l C e l l B i o c h e m,2017,430(1/2):1-9.[10]J O R D A N J,S T I N K E N S R,J A X T,e t a l.I m p r o v e di n s u l i n s e n s i t i v i t y w i t h a n g i o t e n s i n r e c e p t o r n e p r i l-y s i n i n h i b i t i o n i n i n d i v i d u a l s w i t h o b e s i t y a n d h y-p e r t e n s i o n[J].C l i n P h a r m a c o l T h e r,2017,101(2): 254-263.[11]U I J L E,H A R T D C,R O K S N O E R L,e t a l.A n-g i o t e n s i n-n e p r i l y s i n i n h i b i t i o n c o n f e r s r e n o p r o-t e c t i o n i n r a t s w i t h d i a b e t e s a n d h y p e r t e n s i o nb y l i m i t i n g p o d oc y t e i n j u r y[J].J H y p e r t e n s, 2020,38(4):755-764.[12]S I L V A A P,M E N D E S F,C A R I A S E,e t a l.P l a s-m a t i c k l o t h o a n d F G F23l e v e l s a s b i o m a r k e r s o fC K D-A s s o c i a t e d c a r d i a c d i s e a s e i n t y p e2d i a b e t i cp a t i e n t s[J].I n t J M o l S c i,2019,20(7):1536-1548.[13]S A V V O U L I D I P,K A L O G E R O P O U L O S A P,R A P T I S V,e t a l.C a l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o r o n a r y a r-t e r i e s a n d a o r t i c v a l v e a n d c i r c u l a t i n g a-k l o t h o l e v e l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h r o n i c 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J].J T h o r a c D i s,2020,12(3):431-437. [14]G A R T H J,E A S T E R M,S K Y L A R H E,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a n t i-a g i n g p r o t e i n k l o t h o o nm u c o c i l i a r y c l e a r a n c e[J].F r o n t M e d(L a u-s a n n e),2020,1(6):339-346.[15]C I T T E R I O L,D E L L I C S,L U P O L I S,e t a l.K l o t h o g e n e i n h u m a n s a l t-s e n s i t i v e h y p e r t e n-s i o n[J].C l i n J A m S o c N e p h r o l,2020,15(3): 375-383.[16]J I B,W E I H,D I N G Y,e t a l.P r o t e c t i v e p o t e n-t i a l o f k l o t h o p r o t e i n o n d i a b e t i c r e t i n o p a t h y:E v i d e n c e f r o m c l i n i c a l a n d i n v i t r o s t u d i e s[J].JD i a b e t e s I n v e s t i g,2020,11(1):162-169.(收稿日期:2020-06-18修回日期:2020-12-16)(上接第1657页)[15]J A N OW S K A-W I E C Z O R E K A,M A R Q U E Z L A,M A T S U Z A K I A,e t a l.E x p r e s s i o n o f m a t r i x m e t-a l l o p r o t e i n a s e s(MM P-2a n d-9)a n d t i s s u e i n h i b i-t o r s o f m e t a l l o p r o t e i n a s e s(T I M P-1a n d-2)i n a-c u t e m y e l o g e n o u s l e u k a e m i a b l a s t s: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 n o r m a l b o n e m a r r o w c e l l s[J].B r J H a e m a t o l, 1999,105(2):402-411.[16]李晟,陈子兴,王玮,等.明胶酶A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 2003,42(10):684-687.[17]W A N G C,L I U X,C H E N Z,e t a l.P o l y c o m b g r o u pp r o t e i n E Z H2-m e d i a t e d E-c a d h e r i n r e p r e s s i o n p r o-m o t e s m e t a s t a s i s o f o r a l t o n g u e s q u a m o u s c e l l c a r-c i n o m a[J].M o l C a r c i n o g,2013,52(3):229-236.[18]林璐慧,黄轶群,马旭东.R N A干扰沉默E Z H2基因对H L-60细胞增殖㊁凋亡及组蛋白甲基化㊁乙酰化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38(3):249-252.[19]L I U J,Y A O Y,D I N G H,e t a l.O x y m a t r i n e t r i g-g e r s a p o p t o s i s b y r e g u l a t i n g B c l-2f a m i l y p r o t e i n s a n d a c t i v a t i n g c a s p a s e-3/c a s p a s e-9p a t h w a y i n h u-m a n l e u k e m i a H L-60c e l l s[J].T u m o u r B i o l,2014, 35(6):5409-5415.(收稿日期:2020-06-21修回日期:2020-11-26)2661重庆医学2021年第50卷第10期。
LncRNA H19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LncRNA H19在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①朱敏郗雪艳杜伯雨(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十堰442000)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07-0883-05[摘要]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技术的提高,研究者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了大量非编码RNA(NcRNA),这类RNA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NcRNA可能参与各种基因表达的调控。
目前的研究已证实,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在生长调控及生理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参与肿瘤调控。
LncRNA H19是最早发现的印迹LncRNA,虽然在大多数组织中LncRNA H19的表达在出生后被关闭,但很多研究提示其可在肿瘤发生期间被重新激活或抑制,从而影响肿瘤进展。
本文主要综述近期LncRNA H19在肿瘤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LncRNA;H19;肿瘤;作用机制Research progress of mechanism of LncRNA H19in cancer disease development ZHU Min,XI Xue-Yan,DU Bo-Yu.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iyan 442000,China[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stud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techniques,researchers have found a large number of noncoding RNA(NcRNAs)in human genome,which has been receiving attention.Increasing evidence indicated that NcRNA is likely to involve in the regulation of various gene expression.Recent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at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plays im‐portant regulator roles in various biological processes,including cancer development.LncRNA H19is the first imprinted gene. Although H19expression is turned off after birth in most tissues,there are many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it can be reactivated or inhib‐ited during tumorigenesis.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LncRNA H19in cancer disease development,aim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Key words]LncRNA;H19;Cancer;Mechanism1概述由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院启动的多国联合研究项目计划——DNA元件百科全书(EN‐CODE)项目已证实,基因组中有80%的基因可被转录,然而最终可表达为蛋白质的基因只有不到2%[1]。
靶向EZH2-EED相互作用抑制剂的发现及抗肿瘤机制研究
靶向EZH2-EED相互作用抑制剂的发现及抗肿瘤机制研究表观遗传(Epigenetics)是指基因的DNA序列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却发生可遗传的变化,最终导基因表型的变化。
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形式多样,过程可逆,控制细胞命运,调控个体正常生长发育有序进行,并与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肠道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
因此表观遗传和基于表观遗传的药物开发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表观遗传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DNA的甲基化,组蛋白的各种修饰,非编码RNAs等。
目前已上市的表观类抑制剂有8个,分属三个靶点,分别为2个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个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和1个异柠檬酸脱氢酶抑制剂(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
多梳抑制复合物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是表观遗传中一颇受关注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s)。
它是由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ED(Embryonic Ectoderm Development),SUZ12(suppressor of zeste 12)和RbAp46/48等亚基构成的复合物,主要催化H3K27甲基化,导致靶基因启动子区H3K27的高度甲基化,继而使该基因转录沉默,影响细胞的多种生物学效应,如多个调控细胞分化过程的基因皆受该甲基转移酶的调控。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EZH2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如在淋巴瘤,胰腺癌,黑色素瘤,乳腺癌,膀胱癌,胃癌等肿瘤中,都发现EZH2的异常表达和/或突变。
因此抑制PRC2复合物的活性被认为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新兴手段,很多科学家为此投入大量精力。
目前靶向PRC2的抑制剂多为针对EZH2的酶活抑制剂,数个正进行临床试验,但暂时没有药物上市。
EZH2既可以作为PRC2酶活催化亚基,通过H3K27me3依赖的形式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也可以直接激活一些非组蛋白,如直接甲基化Actin,激活GATA4(GATA binding protein 4),AR(androgen receptor)和ER(estrogen receptor))等。
EZH2在宫颈上皮病理改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EZH2在宫颈上皮病理改变中的表达及意义(北京昌平中医医院北京 102200)【摘要】目的:探讨zeste同源增强子2 (EZH2)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85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及宫颈鳞癌中EZH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相关病变程度的关系。
结果:EZH2在62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样本中,仅有3例阳性表达,在CIN I,CIN II,CINIII及宫颈的鳞癌中的阳性表达比例分别为3%,40%,57%,80%。
EZH2在正常组织、癌前病变及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5%,41%及80%,从正常、癌前到癌,表现出逐渐增高的阳性率。
在癌前病变组中,CINI,CIN II及CIN III的阳性率分别为3%,40%,57%,表现为在癌前病变中,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阳性率明显增高。
结论:EZH2的表达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到CIN再到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升,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EZH2;CIN;宫颈癌【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384-02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中鳞癌占90%以上,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占第1位,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发展趋势[1]。
宫颈鳞癌是由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逐步发展形成的。
CIN根据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的程度分为CIN I、CIN II和CIN III三个级别。
上述病变在临床检查中无法区分,必须通过活检病理诊断才得以确诊。
早期诊断和治疗CIN对于预防宫颈鳞癌意义重大。
EZH2可以抑制细胞的分化和靶基因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永生化,EZH2 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2-6]。
本研究中,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ZH2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差异的意义。
EZH2作为抗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研究进展
EZH2作为抗肿瘤免疫治疗靶点研究进展李倩;王艳林【摘要】多梳蛋白复合体(PcG)的核心亚基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EZH2)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参与维持细胞密度、干细胞多能性、细胞周期调节等重要的生理作用。
研究发现,EZH2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致癌因子。
由于EZH2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或者不表达,使其新近被鉴定为一种肿瘤相关抗原。
已经在EZH2蛋白分子中鉴定出多条特异性抗原肽,这些抗原肽能激发机体免疫细胞对EZH2表达异常增高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上述研究提示,EZH2可能是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分子靶点,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就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 the core subunit of polycomb group protein complex(PcG), is a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which involves in cell density maintenance, stem cell pluripotent, cell cycle regulation and other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roles. The study has found that EZH2 is over-expressed in many tumor tissues and can be used as a carcinogen to promote tumorigenesis. Since EZH2 has been proved to be non- or low-expressed in normal tissues, it has recently been identified as a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Multiple antigen peptides derived from the EZH2 protein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their ability in stimulating the killing activity of immune cells against the tumor cells with over-expressed EZH2 has been proved. These studies indicate that EZH2 could be a new molecular target for anti-tumor therapy and has potential value in tumorimmunotherapy.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review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se study fields.【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EZH2;分子靶点;抗肿瘤免疫;肿瘤相关抗原【作者】李倩;王艳林【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医学院三峡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宜昌 443002;三峡大学医学院三峡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宜昌 443002【正文语种】中文多梳蛋白复合体(Polycomb group protein,PcG)是参与染色质基因表观遗传负性调控重要蛋白因子,在哺乳动物中,PcG主要分为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即多梳蛋白抑制性复合体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和多梳蛋白抑制性复合体1(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1,PRC1)。
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
题目: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一、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的基本介绍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是一种重要的酶,它在细胞内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该酶能够催化组蛋白H3的赖氨酸27位点上的三甲基化修饰,从而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基因表达。
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在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
二、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的生物学功能1. 调控基因表达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通过对组蛋白H3的赖氨酸27位点进行三甲基化修饰,参与了基因的沉默和表达调控。
该酶在染色质的紧密程度和转录因子的结合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影响了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
2. 参与肿瘤发生发展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淋巴瘤等。
其过度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转移性以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该酶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三、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1. 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在多种疾病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其作为治疗靶点具有潜力。
相关研究表明,对ezh2酶的抑制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2. 开发相关药物的前景针对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的抑制剂和抗体类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了当前热门的研究方向。
相关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这些药物来干预ezh2相关的疾病,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四、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研究的挑战与前景1. 挑战目前对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的了解仍然不够全面,其调控机制还存在很多未知的领域。
目前对ezh2抑制剂的研究也还存在一定的挑战,尚未取得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2. 前景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的进行,相信未来对ezh2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相关的药物研发也将迎来新的突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董雯;李静;王瑞仓;李晓红【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引起的恶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贫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极易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治疗效果较差,应用去甲基化药物后患者生存率较前升高,但仍存在去甲基化治疗无效等问题,同时中医中药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治疗中应用逐渐广泛,临床反应较好.现对近年来本病的中医及西医治疗进行阐述,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期刊名称】《河北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9(034)002【总页数】5页(P60-64)【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医辨证分型【作者】董雯;李静;王瑞仓;李晓红【作者单位】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050091;河北省中医院血液病科石家庄0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造血干细胞水平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它呈现外周血可见若干系减低,伴有或不伴有骨髓病态造血。
近年来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基因突变、染色体核型异常及铁过载等与发病及预后关系密切,除传统化疗药物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去甲基化药物在临床应用广泛,临床疗效佳;中医中药应用辨证论治,辨析证型的不同,再给予相应治疗,疗效较好。
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下分别从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这3个角度,对其治疗进展及认知做以综述。
1 中医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1 中医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认识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特色,古代医术经典当然没有对此病专有名词的记载,然而,《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麻氏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外感四季之邪气,同时体质较差,伤及骨髓,瘀血内停,造血受阻。
[1]周氏认为脾肾亏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原因,邪毒内蕴为本病发病的关键原因,痰瘀内动为本病的变证。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在炎症反应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在炎症反应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申秦颢,肖逸雯,胡瑜,程蓓,罗应伟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昆明650106摘要: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s)介导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在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用于治疗癌症、病毒感染等疾病。
HMTs被认为是调节炎症反应的靶分子群之一,分为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s)和蛋白质赖氨酸甲基转移酶(PKMTs)。
PRMTs主要包括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2(PRMT2)/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6(PRMT6),PKMTs主要包括SUV39H1、SETDB1、SET8、ZEST同源增强子2(EZH2)等,上述HMTs可通过调节相关信号通路活化、Tregs细胞分化等途径参与骨关节炎、肺炎、子宫内膜炎、结肠炎、脑脊髓炎、血管炎、神经炎性疾病、牙髓炎、腹膜炎和肝炎等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为多种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
关键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甲基化修饰;炎症反应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11.026中图分类号:R3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11-0099-05翻译后修饰是指蛋白质在合成之后发生的共价修饰,是蛋白质动态反应以及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同时也是细胞信号调控的重要靶点。
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是翻译后修饰的一种,由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MTs)所介导。
HMTs分为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s)和蛋白质赖氨酸甲基转移酶(PK⁃MTs),具有位点特异性,并在多种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炎症是人体消除有害刺激的基本防御反应,但长期慢性炎症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包括癌症、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炎和牙周炎等。
近年来HMTs与炎症反应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人们的重视,然而其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对HMTs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深入研究HMTs在炎症反应中的生物学作用提供依据。
miR-29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miR-29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任雪维(综述);张吉才(审校)【摘要】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基因调控分子,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与肿瘤关系密切,已成为近年来肿瘤学研究的新方向。
研究发现,miRNA-29(miR-29)在多种肿瘤中均有涉及,具有抑癌和促癌双重作用,且其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也存在差异。
因此,miR-29有望成为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的生物标记物或治疗靶点。
本文就miR-29家族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MicroRNA (miRNA) is an important gene regulatory molecul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of a variety of diseases and is relat-ed to tumors. MicroRNA has become a new direction of oncology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showed that miR-29 plays dual roles, as tumor suppressor and tumor promoter. The expression of miR-29 significantly differs between cancer and normal tissues. miR-29 is predicted to be a bio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predictionof certain cancer.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ole of miR-29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ncer.【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6(043)017【总页数】5页(P775-779)【关键词】microRNA;miR-29;肿瘤【作者】任雪维(综述);张吉才(审校)【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湖北省十堰市442000;湖北医药学院湖北省十堰市442000;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1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iyan Dali 442000,China;2Clinical Laboratory,Tai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iyan Dali 442000,China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Hubei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of China(No.2014CFB304).AbstractMicroRNA(miRNA)is an important gene regulatory molecul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of a variety of diseases and is related to tumors.MicroRNA has become a new direction of oncology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Studies showed that miR-29 plays dual roles,as tumor suppressor and tumor promoter.The expression of miR-29 significantly differs between cancer and normal tissues.miR-29 is predicted to be a biomarker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prediction of certain cancer.This paper reviews the role of miR-29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ncer. microRNAs(miRNAs)是一组内源性、高度保守、大小为18~25个碱基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其通过与分布在转录组上的miRNA应答元件(miRNA response element,MRE)结合而发挥生物学功能。
EZH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EZH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张军华;崔勇;桑梅香;林晓萌;李中;张刚【摘要】目的探讨EZH2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H2在65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 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EZH2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胃癌细胞株SGC7901、BGC823中EZH2的表达.EZH2 ShRNA转染胃癌细胞株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结果胃癌组织中EZH2蛋白阳性率为63.07%,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ZH2蛋白阳性率为10%;胃癌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 <0.000 1).胃癌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P <0.000 1)、肿瘤浸润深度(P <0.000 1)、淋巴结转移(P=0.001)及分期相关(P=0.001).EZH2阳性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01).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BGC823中EZH2蛋白高表达,ShRNA介导的EZH2表达沉默可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结论 EZH2高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子,EZH2可明显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2)006【总页数】4页(P611-614)【关键词】胃肿瘤;EZH2;增殖;预后【作者】张军华;崔勇;桑梅香;林晓萌;李中;张刚【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保定071000;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保定071000;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科研中心,石家庄05001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保定071000;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保定071000;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R73-3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仍占较高的比重[1,2]。
ezh2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
ezh2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EZH2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 EZH2)是一种关键的表观遗传修饰酶,它在细胞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EZH2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的特点和功能。
EZH2是一种酶蛋白,属于多聚蛋白复合物PcG(Polycomb group)的一员。
PcG复合物在细胞中通过对染色质进行特定的修饰,参与了基因的转录调控。
EZH2作为PcG复合物的一个重要成员,主要负责对组蛋白进行甲基化修饰。
EZH2通过在组蛋白H3的赖氨酸位点上添加甲基基团,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甲基化修饰可以导致染色质的紧密程度增加,使得基因的启动子区域难以被转录因子识别和结合,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
因此,EZH2的甲基化修饰具有转录抑制的功能。
除了对染色质的修饰作用外,EZH2还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例如,在胚胎发育中,EZH2的活性可以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干性和自我更新能力。
同时,EZH2也在许多成体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如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在这些组织中,EZH2的异常表达或突变往往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EZH2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异常表达可以导致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活化或抑制,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在许多肿瘤类型中,EZH2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增强有关。
因此,EZH2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研究人员正在开发针对EZH2的抑制剂,以期望能够在临床上应用于肿瘤治疗。
EZH2的甲基化修饰还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在心血管疾病中,EZH2的异常表达与心肌重构和心脏功能障碍有关。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EZH2的甲基化修饰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因此,研究EZH2的甲基化修饰对于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寻找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EZH2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酶,在细胞的转录调控和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中PRC2和H3K27me3的表达关系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中PRC2和H3K27me3的表达关系张宁;曾智;阎丽萍;杨珂;孙庆文;黄鹏【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胃癌组织中多梳抑制复合物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PRC2)和组蛋白H3K27me3表达的影响,探索HP感染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快速尿素酶检测、Giemsa染色和PCR方法检测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行胃癌手术的84例患者HP感染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PRC2和H3K27me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方法检测HP感染率分别为70.24%、61.90%和76.19%.PRC2家族成员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SUZ12、EED和H3K27me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76%(67/84)、77.38%(65/84)、40.48%(34/84)和69.05%(58/84),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2.62%、34.52%、8.33%和14.29%,P<0.05).临床资料分析表明,EZH2和H3K27me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在HP阳性胃癌组织中,EZH2、SUZ12、EED和H3K27me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06%(57/64)、84.38%(54/64)、46.88%(30/64)和82.81%(53/64),均显著高于HP阴性胃癌组织(50.00%、55.00%、20.00%和25.00%,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组织中PRC2和H3K27me3蛋白表达上调相关.【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8(045)013【总页数】6页(P667-672)【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多梳抑制复合物2;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H3K27me3;胃癌【作者】张宁;曾智;阎丽萍;杨珂;孙庆文;黄鹏【作者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上海市201318;湖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青岛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和死亡人数约占世界的50%[1],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基因和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其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明确。
EZH2Ezh2组蛋白甲基化酶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关键调控因子
EZH2Ezh2组蛋⽩甲基化酶组蛋⽩甲基转移酶关键调控因⼦以Ezh2为例,彻底搞明⽩⼀个调控因⼦regulator的调控原理。
这个是⼀个⾮常典型的调控因⼦,⼴泛涉及了epigenome, regulatome and transcriptome,这⾥还会加⼊miRNA,⼀旦把这个搞清楚了将会受益⽆穷。
Polycomb-group proteinsPolycomb Group (PcG) Proteins - 这⾥强调的是⼀个蛋⽩家族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es (PRCs) - 这⾥强调的是⼀个复合体蛋⽩- nature reviewPolycomb group (PcG) proteins are epigenetic regulators of transcription that have key roles in stem-cell identity, differentiation and disease. Mechanistically, they function within multiprotein complexes, called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es (PRCs), which modify histones (and other proteins) and silence target genes.HOX familyPolycomb-group proteins are a family of protein complexes first discovered in fruit flies that can remodel chromatin such that epigenetic silencing of genes takes place. Polycomb-group proteins are well known for silencing Hox genes through modulation of chromatin structure during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 fruit flies (Drosophila melanogaster).They derive their name from the fact that the first sign of a decrease in PcG function is often a homeotic transformation of posterior legs towards anterior legs, which have a characteristic comb-like set of bristles. 这个名字的来源很懵。
生物文献翻译——《EZH2基因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
EZH2基因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累积的证据显示,EZH2基因是一种在一类广泛的癌症中处于放松管制状态的基因,并且在干细胞维护和肿瘤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因此,组织EZH2基因的表达或者活动可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抗癌治疗战略。
在这次审查中,我们解决了当前对于EZH2基因旁路的调控,在癌症的发展中涉及的EZH2基因调节目标靶位的机制的理解。
最后,我们将描述癌症疗法靶基因EZH2或者它下游的串联序列,可能导致逆转肿瘤细胞的致癌性和干扰肿瘤细胞的恶化和复发。
EZH2基因是在PRC2中起催化作用的核心蛋白,催化H3K27和介导靶基因的基因沉默所涉及的基本细胞过程,如细胞命运的决定,细胞周期的调控,衰老,细胞分化与癌症。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EZH2基因放松管制可能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驱动程序,而灭活的EZH2基因可能在许多癌症的治疗中有效。
EZH2基因的阻遏作用EZH2基因的高表达于一种范围广泛的癌症中,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结肠癌、肺癌、胰脏癌、肉瘤和淋巴瘤中。
EZH2基因的过度表达往往是与先进的人类癌症的进展和预后差阶段的。
强迫表达的EZH2基因细胞株显示增加了扩散和致癌能力。
过度表达的EZH2基因在乳腺上皮细胞致癌小鼠模型上,用乳腺肿瘤病毒长期重复侵扰导致上皮细胞增生表型。
此外,体细胞EZH2基因突变被发现于22%的B淋巴细胞瘤的原始扩散中,滤泡性淋巴瘤7%,而12-23%是myelodysplasic和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患者中。
大多数的突变被称为是灭活酶PRC2的复杂性活动(测得的甲基化状态未修改的组蛋白多肽底物),这首先似乎与EZH2基因的致癌属性相矛盾。
例如,在淋巴瘤中,杂合错义突变经常发生在氨基酸Y641中,内设置EZH2基因域。
据认为,野生型EZH2基因显示催化活性最高的第一单甲基化H3K27,但是随后的二和三甲基化的能力比较弱。
相反,Y641突变的显示能力在催化单甲基化中有限,但是获得较高的催化后的反应效率。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在制备用于诊断脓毒症的生物标记物中的用途[
专利名称: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在制备用于诊断脓毒症的生物标记物中的用途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唐伦先,孙宏,包晓玮,赵冬旸,刘娜,周如女,许明正,李珂,吕迪宇,白建文
申请号:CN202010294942.0
申请日:20200415
公开号:CN111413497A
公开日:
2020071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在制备用于诊断脓毒症严重程度或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诊断脓毒症严重程度或者预后的试剂盒,所述的试剂盒中含有检测体液样品中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的试剂。
本发明发现EZH2在临床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与脓毒症患者的SOFA评分呈正相关,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EZH2在T细胞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提供EZH2作为脓毒症感染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监测的指标,并可以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
申请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地址: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即墨路15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林炜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及其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及其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中作用及机
制的研究进展
黄韵晓;顾馨集;朱梦梅;于兵
【期刊名称】《癌变.畸变.突变》
【年(卷),期】2024(36)3
【摘要】Zeste增强子同源物2(EZH2)是一种组蛋白甲基转移酶,主要通过多梳抑制复合体2(PRC2)依赖的组蛋白H3中27位的赖氨酸三甲基化(H3K27me3)、PRC2依赖的非组蛋白甲基化、不依赖于PRC2的非组蛋白甲基化和不依赖于PRC2的转录激活4种途径调控基因表达。
EZH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参与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肿瘤的增殖、转移、侵袭、肿瘤分级、肿瘤耐药、不良预后等密切相关。
多种EZH2抑制剂在恶性肿瘤生长方面表现出良好抑制效果,延缓了肿瘤的生长与转移,EZH2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本文对EZH2及其抑制剂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开发靶向EZH2的肿瘤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7页(P237-243)
【作者】黄韵晓;顾馨集;朱梦梅;于兵
【作者单位】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
【相关文献】
1.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和MLL2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2.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抑制剂联合抗癌药物对膀胱癌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3.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在常见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4.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5.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2在常见肿瘤中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组蛋白甲基转移酶2在常见肿瘤中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王宇;郭彩瑶;王莹;刘圣兰;戴伟
【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4)2
【摘要】组蛋白甲基转移酶2(SET and MYN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2, SMYD2)是SMYD家族成员,其功能是对组蛋白和非组蛋白进行甲基化修饰,调节下游的靶基因和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肿瘤、炎症及免疫失调等疾病。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
肿瘤发生的潜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甲基化的异常调节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SMYD2参与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进而影响肿瘤干细胞、肿瘤细胞增殖与转移以及耐药等生物学特征。
因此,本文对SMYD2在常见肿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SMYD2的机制研究及其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总页数】8页(P111-118)
【作者】王宇;郭彩瑶;王莹;刘圣兰;戴伟
【作者单位】赣南医科大学康复学院;赣南医科大学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
【相关文献】
1.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在炎症反应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3.SETD2调控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3K36me3的分子机制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4.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在常见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5.组蛋白
H3K36位点甲基转移酶识别组蛋白底物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者 单 位 :200001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医 学 院 附 属 仁 济 医 院 妇 产 科 ,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市妇科肿瘤实验室
△通信作者:狄 文,E-mail:diwen163@
DNA 序列改变一样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然而, 基因序列改变与表观遗传修饰异常有本质的 不同。 因为 DNA 序列一旦发生突变,基因就难以修 复或变异的基因产物也难以消除。 但是,表观遗传修 饰异常能潜在性地被其相关染色质修饰酶类的抑制 剂所逆转[3, 5]。 因此,明确肿瘤细胞中的表观遗传修 饰酶类的作用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进而为阻止表观 遗传修饰变异提供相应治疗手段。 就表观遗传修饰 酶 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ue 2)的 研 究 现 状 进行综述。
EZH2 的分子生物学
近年, 在与基因沉默和肿瘤关系密切相关的组 蛋白修饰的研究中, 对和组蛋白赖氨酸残基甲基化 有关的酶类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这里就组蛋白甲基 转移酶类中的使组蛋白 H3 赖氨酸 K27 位点甲基化
·416·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1 年 10 月第 38 卷第 5 期 J Int Obstet Gynecol,October 2011,Vol. 38,No. 5
肿瘤组织中 EZH2 过表达
自从基础研究发现EZH2 是一个染色质修 饰酶 后,出现很多 EZH2 和癌细胞特性改变相关的报道。 很多研究者都发现相对正常组织来说,EZH2 在癌组 织中表达异常增高, 且其表达越高, 肿瘤恶性度越 高,预后越差。 在某些情况下,EZH2 过表达与 EZH2 基因扩增相平行。 研究发现, 在前列腺癌和乳腺癌 中,EZH2 表达水平的改变最显著 。 [12]
【关键词】 后成说,遗传; 基因沉默; DNA 甲基化; 肿瘤; EZH2
Roles of EZH2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in Tumorigenesis ZHU Jing,ZHANG Shu,DI We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Renji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Key Subject of Shanghai Education Committee,Shanghai Laboratory of Gynecologic Oncology,Shanghai 20000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DI Wen,E-mail:diwen163@
二、 EZH2 与组蛋白脱乙酰基 通过研究 EZH2 与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s) 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发现,PRC2 具有组蛋白乙酰转 移酶活性。 在人类细胞中,PRC2 的结构与 HDAC1 和 HDAC2 相关联。 PRC2 介导的转录沉默能被 HDACs 抑制剂 TSA 阻断 。 [11] 一些生化数据表明,HDACs 虽 然不是 PRC2 的核心亚基, 但是在体内与这些沉默 酶类有短暂的功能协作作用。 关于其中的具体作用 机 制 目 前 还 不 清 楚 。 综 上 所 述 ,EZH2,HDACs 和 DNMTs 三者间的功能联系产生一种新的观点,即肿 瘤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异常由以上 3 种表观遗传沉默 通路所控制。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1 年 10 月第 38 卷第 5 期 J Int Obstet Gynecol,October 2011,Vol. 38,No. 5
妇科恶性肿瘤研究
·415·
·综 述·
EZH2 组蛋白甲基转 要】 PcG(Polycomb group)蛋白家族是一组在 胚 胎 发 育 中 起 作 用 的 基 因 调 控 因 子 ,根 据 其 功 能 不 同 分 为两种蛋白质复合物,即 PRC1 和 PRC2。 PRC2 是一个作用于组蛋白 H3 赖氨酸位点 K27 的高度保守的组蛋白甲 基转移酶,EZH2 是构成 PRC2 蛋白复合物的一个催化亚基。 大部分肿瘤研究表明,EZH2 过表达于多种癌组织,如 前列腺癌和乳腺癌。 虽然目前关于 EZH2 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但是 EZH2 介导的组蛋白甲基化与 DNA 甲基化间的功能联系提示两者所致的基因沉默机制在肿瘤抑制因子的缺失中起作用 。 阐述 EZH2 的基本分 子生物功能及其与多种不同肿瘤组织之间的密切关系,讨论 EZH2 与其他表观遗传修饰酶间的关系以及 EZH2 过 表达的结果及其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
PRC2 的一个共有生物功能是 对分化基因 的转 录沉默。 目前已知通过全基因组研究,在多种生物体 中 PRC2 的常作用靶点是转录因子和信号通路的关 键位点。
EZH2 与其他表观遗传修饰酶的关系
一、 EZH2与 DNA 甲基化 通常认为,EZH2 沉 默与 DNA 甲基化 是两个生 物学独立的基因沉默系统。 但是最近的研究指出,在 人类细胞中,EZH2 与 DNA 甲基转移酶 (DNMTs)在 结构和 功能上都 有 联 系 。 Viré 等 [9]研 究 表 明 ,PRC2 亚基(EZH2 和 EED)能免疫共沉淀人类全部 DNMTs (DNMT1,DNMT2,DNMT3), 还 有 某 个 确 定 靶 基 因 的 沉默都需要 EZH2 和 DNMTs 的参与。 更重要的是, 骨肉瘤细胞的 RNA 干扰结果表明,EZH2 对 靶基因
【Abstract】 The Polycomb group(PcG)protein family is a group of gene regulatory elements playing roles in embryonic development,which functioning in tow distinct protein complexes termed Polycomb-repressive complex 1(PRC1) and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PRC2). EZH2 is the catalytic subunit of PRC2,which is a highly conserved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that targets lysine-27 of histone H3. Most studies on human tumors show that EZH2 is over-expression in a variety of tumors,including prostate and breast. Although the mechanism of EZH2 with cancer progression is not determined,functional link between EZH2-mediated histone methylation and DNA methylation indicate which involved in the gene silencing machinery implicated in tumor suppressor loss. The authors review the basic molecular biology of EZH2 and the findings of EZH2 in different cancers. And also discuss EZH2 connections to other epigenetic modifying enzymes ,as well as the consequences of EZH2 overabundance and its potential roles in tumorigenesis.
的 酶 PRC2 (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 进 行 阐述。
PRC2 最开始是在人类细胞和 果蝇胚胎中 纯化 和命名的[6]。 在人类和果蝇 PRC2 中存在一个十分相 似的中央亚 基成分,在人 类称其为 EZH2,果 蝇为 E (Z),其是一 个保守的催 化亚 基 ,且 每 个 EZH2 包 含 一个提供其甲基转移酶活性部位的重要 SET 区域。 通过对其他 SET 区域的结构测序发现一个少见的结 构,称之为假结体[7]。 此假结体通过 SET 区域将两个 保守肽段连接形成, 其中一个肽段插入由另一肽段 形成的环路中。 这些结构显示赖氨酸底物和甲基供 体辅助因子通过各自的连接槽结合到 SET 区域的相 应结合位点。 连接槽由对应于甲基转移反应基团的 一条内链联接。 但是 EZH2/E(Z)自身缺少酶功能,而 是 需 要 与 至 少 两 个 非 催 化 配 体 ( 如 EED/ESC 和 SUZ12) 形成络合物才具有稳健的组蛋白甲基转移 酶活性。 在 EZH2 组成序列中,对其组蛋白甲基转移 酶活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羧基末端 SET 区域和其相邻 的半胱氨酸富集 CXC 区域的完整性[7]。 另外,EZH2 氨基末端提供的是配体亚基相连接的结合区域。 PRC2 酶功能还受另一关联组成部分,即 PHF1(人) 或 Pcl(果蝇)影响。 虽然 PHF1/Pcl 不是 PRC2 的核 心亚基,但其与 PRC2 复合体的联合能激活 PRC2 酶 活 性 或 影 响 PRC2 在 体 内 对 目 标 基 因 的 募 集 [8]。 PRC2 复合酶需要联合多个因子而发挥作用的高 度 协作性质, 对抑制 PRC2 作用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 切入点。 就是说除了 EZH2 的催化亚基 SET 区域,还 有很多潜在性的表面区域和结合槽有结合其抑制分 子的有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