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科学与工程(DOC)

合集下载

分离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分离技术研究

分离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分离技术研究

分离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分离技术研究科学和工程是当前社会发展中两个重要领域,它们的交叉与融合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在科学与工程的交汇点上,分离技术研究成为连接两个领域的重要纽带。

分离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旨在通过不同方法分离混合物中的组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分离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分离技术研究的重要性、进展和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分离技术在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性。

在科学领域,分离技术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相互作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离技术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学品、生物分子、有机物和杂质等,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环境中所需的纯净原料和样品,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工程领域,分离技术则是生产过程中关键的环节。

通过合理选用和操作不同的分离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纯度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工业化生产的高效率和经济性。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分离技术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分离技术被发现和开发出来,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创造了更丰富的选择。

传统的分离技术如萃取、蒸馏、结晶等仍然被广泛应用,而一些新兴的分离技术如超滤、逆渗透、离子交换、分子筛等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些新的分离技术不仅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广的适用范围,还能够满足对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还促进了分离技术的交叉研究,如分离膜技术、电场分离技术、微流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分离效率和分离精度,丰富了分离技术研究领域。

在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中,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许多重要领域。

例如,化工工程中的分离技术可应用于石油加工、化学品生产、药物制备等重要环节。

这些工艺过程中,分离技术的选择和优化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生物技术和制药工程领域,分离技术则主要用于蛋白质纯化、疫苗制备、细胞培养等关键步骤。

分离技术的应用不仅对生物医药行业的科学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也为保障公众健康提供了重要支持。

(整理)食品分离技术

(整理)食品分离技术

食品分离技术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离技术的概念分离过程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混合物分成互不相同的几种产品的操作过程,它包括提取和除杂两个部分。

分离技术是一门研究如何从混合物中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离出来的科学技术。

要实现混合物的分离,需要某种专门的设备和专门的过程,并且要提供相应的能量和物质。

这是因为物质的混合过程是一个熵的增加过程,可以自发地进行;而从混合物中进行分离,是一个熵减少的过程。

熵减的过程必须要有外加能量才能进行。

第二节分离技术的分类及特点所有的分离技术,都可以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机械分离处理的是两相或者两相以上的混合物,其目的是简单地将各相加以分离,过程中不涉及传质过程。

如:过滤、沉降、离心分离、旋风分离等。

传质分离过程的特点是过程中有传质现象发生。

传质分离技术处理的物料可以是均相体系,也可以是非均相体系。

传质分离过程包括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是指借助于分离媒介(热能、溶剂、吸附剂),使均相混合物变成两相系统,再以各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过程。

如:闪蒸、萃取、精馏、吸附、吸收、离子交换、结晶以及泡沫分离等。

速率分离控制分离过程则主要是根据混合物中各个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过程。

如:反渗透、超滤、电流等,分离过程所处理的原料产品通常属于同一相态,仅仅是组成上存在差异,利用浓度差、压力差以及温度差等作为分离推动力。

如果按分离性质分类则有:①物理分离法:以被分离对象在物理性质方面的差异作为分离依据,采用有效的化学手段进行分离,包括热扩散法、梯度磁性分离法以及过滤、沉淀、离心分离等各种机械分离法。

②化学分离法:依据被分离对象在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采用有效的化学手段进行分离的技术,如沉淀分离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技术等。

③物理化学分离法:被分离对象中,有时存在着不止一个特征方面的差异,包括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差异,据此可以采用物理手段与化学手段相结合的技术进行分离。

【初中化学】陈家镛院士:化工“牵手”冶金

【初中化学】陈家镛院士:化工“牵手”冶金

【初中化学】陈家镛院士:化工“牵手”冶金陈家镛,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和冶金学家。

他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主修化学工程,1956年回国后加入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开拓了我国湿法冶金研究的新领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开展了长期艰苦卓绝的工作,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服务于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

主编《溶剂萃取手册》《湿法冶金手册》等专业工具书,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5项,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作为著名化工专家,他辛勤耕耘,为推动我国化学工程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我国湿法冶金的开拓者之一,他坚持不懈,使我国的湿法冶金在很多方面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作为连续五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他积极参政议政,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建言献策。

“我从上小学五年级开始,面对日本的军事侵略和工业品倾销就立志要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人生的每一步都在实践自己的诺言!”心怀科技报国梦想陈家镛1922年出生于四川成都金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陈松谱早年曾开办私塾,祖上还留有一些薄田,足够维持一家人日常生活。

陈家镛排行第四,是家中的长子,父母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1925年为了躲避战乱,陈松谱举家搬至成都市区青龙街的祖屋居住,陈家镛在离家不远的成都县立高等小学和成都县立中学校(现成都七中)度过了十二载光阴。

能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入读成都当时最好的学校,陈家镛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学习勤奋刻苦,待人热情诚恳,在学业和操行方面都出类拔萃。

他后来曾回忆说,“我从上小学五年级开始,面对日本的军事侵略和工业品倾销就立志要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人生的每一步都在实践自己的诺言!”1939年中学毕业后,心怀科学与工业报国理想的陈家镛如愿考取了名师荟萃、专业拔尖的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

他在重庆遇到了杜长明、高济宇、李景晟、时钧等国内学界一流的老师。

生物分离工程

生物分离工程

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分离工程是指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将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纯化得到目标物质的一种工程领域。

该领域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包括生物学、生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广泛。

生物分离工程的目的是将生物体中的目标物分离出来,以便进行药物发现、分析化学以及生命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生物分离工程包括生物分离过程、分离器设备及工艺控制等多个方面。

生物分离过程是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通过特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分离,得到纯化的目标物质。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前处理:对样品进行初步处理,如细胞破碎、离心、过滤等。

(2)初步分离:将混合溶液通过某些技术方法进行初步分离,如各种色谱技术、电泳分离、凝胶柱分离等。

(3)中间分离:在初步分离的基础上,对样品进一步处理,如双向电泳、反渗透膜分离、超重力分离等。

(4)终极分离:最后通过某些技术,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完全分离出来,如聚集素层析、反转移层析、凝胶电泳等。

分离器设备是指在生物分离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设备,根据不同的分离过程,分离器设备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分离蛋白质时,最常用的分离器设备是各种色谱技术和电泳分离设备,而在分离细胞时,采用的设备则主要是离心机、过滤器等。

工艺控制是指对生物分离工程中各个步骤进行控制和调节,以确保分离工艺的有效性和纯化度的提高。

常用的工艺控制手段包括调节温度、压力、流量等系列参数的控制,并且可以采用自动化操作,进一步提高生物分离工程的自动化程度。

生物分离工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生命科学研究、药物研发、食品工业以及纯化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

例如,在药物研发中,生物分离工程用于分离制备药物,提高药物纯度和效果;在食品工业中,生物分离工程用于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在环境保护中,生物分离工程可用于处理污水和有害气体等。

总之,生物分离工程是一项复杂、细致的研究领域,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分离工程将会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实施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队伍建设目标,达到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并举,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为国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高层次科技人才。

根据国家战略需求,结合我所学科发展实际,特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作的科研道德,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实验技能,熟悉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中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1、化学工程(1)多相反应工程(2)材料工程(3)能源工程(4) 化工过程系统集成2、化学工艺(1)分离科学与工程(2)绿色过程与工程(3)化工冶金过程工程(4)湿法冶金3、生物化工(1)生物反应工程(2)生物分离工程(3)生物剂型工程(4)生物过程集成4、应用化学(1)绿色化学工程(2)计算机化学与化工(3)分子模拟(4)化学信息学5、工业催化(1)新型催化材料及应用研究(2)环境催化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研究(3)绿色化学与催化6、环境工程(1)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利用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新过程(2)过程系统集成与生态工业/循环经济技术(3)大宗固体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与产品工程(4)CO减排与资源化的研究工作2(5)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循环技术与工业示范(6)环境工程材料7、材料学(1)纳微结构材料制备与应用(2)新型介质与新材料研制(3)无机矿物高值化利用与功能化设计(4)新型化工材料与工程应用三、培养方式与方法(一)培养方式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指导教师个别指导与研究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

博士生主要以科学研究为主,同时根据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结合个人基础,由导师指导学习相关的课程,重点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自然辩证法考试材料

自然辩证法考试材料

1.简述技术创新的内容p356(可能不太对)技术创新是以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为目的、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或过程。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

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

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从新思想和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或成功的应用。

技术创新是一技术的,工艺的和商业化的全过程,其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核心技术工艺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

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事件。

2.简述自然科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主要特征p60自然科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主要特征是(1)具体性。

科学将世界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它们的对象是具体的、特殊的物质运动,相对于无限世界的永恒问题而言,它们一般只提出和设法解决现实对象的有限问题。

(2)经验性。

科学以经验为出发点和归宿。

起于经验(由观察、实验而来)迄于经验(用实验对所得到的科学认识进行检验),力求不背离经验。

(3)精确性。

科学要求得到的结论是系统而明晰的,彼此联系、不矛盾,通常都能用公式、数据、图形来表示,其误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4)可检验性。

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性陈述,而是个别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

其中可检验性是关键,它是具体性的体现、经验性的基础和精确性的保证。

可检验性至少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它意味着料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科学实践活动,实验方法是科学的标志,是最重要的科学方法;第二,它为科学假说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理,不论提出假说还是鉴别假说都应当遵循这个原理;第三,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在这里表现为实验结果必须可以再现的可重复性特点。

3.简述科学事实的内涵及其分类p173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镓的分离提取及高纯化制备方法

镓的分离提取及高纯化制备方法

第14卷第6期2023年12月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Vol.14,No.6Dec. 2023镓的分离提取及高纯化制备方法刘左伟, 许志鹏*, 郭学益, 田庆华(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长沙 410083)摘要:镓是一种重要的稀散金属,在众多新兴高精尖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文中介绍了镓分离提取及高纯化制备的常规工艺。

镓在地壳中的丰度较低,通常和铝、锌等金属伴生,主要作为冶炼过程的副产品回收。

常先采用酸或碱浸出矿石或二次资源中的镓,后采用离子交换法、分级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富集浸出液中的镓,最终通过电积制备99.99%粗镓。

镓的高纯化制备通常以工业生产的粗镓为原料,借助镓低熔点、高沸点的特点,以及主金属和杂质元素在不同相分配比不同的性质,通过电解精炼法、部分结晶法、单晶生长法、区域熔炼法、真空蒸馏法和真空热解法等技术进一步提纯制备99.999%~99.999 999%高纯镓。

关键词:镓;分离提取;高纯化中图分类号:TF843.1 文献标志码:A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galliumLIU Zuowei, XU Zhipeng *, GUO Xueyi, TIAN Qinghua(School of Metallurgy and Environment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 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 Gallium, as a rare metal,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many emerging high-precision fields. This paper introduced several conventional processes of gallium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Gallium has a low abundance in the earth ’s crust and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aluminum and zinc, which is usually recovered as a byproduct. Acid or alkali leaching is first used to extract gallium from ores or secondary resources. And then ion exchange, fractional precipitation, and solvent extraction are generally applied to enrich gallium from lixivium, and finally crude gallium (99.99%) can be obtained by electrowinning, which is the raw material for further purification. Gallium has a low melting point and a high boiling point, and the distribution ratios of gallium and impurity elements in different phases are different, which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urification. Therefore, the high-purity gallium (99.999%~99.999 999%) can be prepared by electrorefining, partial crystallization, single crystal growth, zone smelting, vacuum distillation and vacuum pyrolysis processes.Keywords: gallium ; extraction ; purification镓是一种重要的稀散金属,镓及其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光电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合金、化工、医疗等领域,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关键原料[1-4]。

常用提取分离技术

常用提取分离技术

提取分离技术1.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醚类、酮类、甘油酯等具有特殊溶解作用,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2. 生物酶解技术它是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以食品科学与营养系食品科学专业教授沈立荣为首的团队研发的现代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已经应用于浙江康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健达生羊胎(美容)浓缩液,是国内现代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的先进生物技术。

生物酶解技术应用于人类健康、农业、工业与环境,在其它领域也有一些应用,应用范围广阔。

在人类健康领域的应用最多,已经成功形成生产力用于人类健康工程。

生物酶解技术的基础学科依据是通过酶的作用使物质得到充分分解,得到生物工程需要的提取物。

酶是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其复合体,是生物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酶是二级学科,应用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

酶(enzyme),早期是指in yeast 在酵母中的意思,指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

大多数由蛋白质组成(少数为RNA)。

能在机体中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是酶促反应过程。

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

细胞新陈代谢包括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3,4]3.分子蒸馏技术分子蒸馏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离技术,它不同于传统蒸馏依靠沸点差分离原理,而是靠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实现分离。

当液体混合物沿加热板流动并被加热,轻、重分子会逸出液面而进入气相,由于轻、重分子的自由程不同,因此,不同物质的分子从液面逸出后移动距离不同,若能恰当地设置一块冷凝板,则轻分子达到冷凝板被冷凝排出,而重分子达不到冷凝板沿混合液排出。

这样,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

新型分离科学与技术教学大纲(研究生)

新型分离科学与技术教学大纲(研究生)

分离科学与技术课程英文名称: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ique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分析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材料化学等专业分离科学与技术龙活虎(学时范围: 60 学时)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分析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也可作为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化学组分的分离和预富集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沉淀与共沉淀、蒸馏与挥发、液-液萃取、离子交换、离子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萃取色谱、超临界流体萃取、电化学分离、浮选分离、选择性溶解、膜分离、分离方法的选择。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的内容:液相色谱、萃取色谱、浮选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膜分离。

掌握的内容:沉淀与共沉淀、蒸馏与挥发、溶剂萃取、离子交换与吸附、离子色谱、气相色谱、电化学分离、选择性溶解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习本课程应具有基础化学知识。

前导课程:四大基础化学。

六、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本课程以介绍各种分离技术的应用实例作为实践性教学内容。

七、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60内容学时1、概论 22、沉淀与共沉淀 43、蒸馏与挥发 24、溶剂萃取 65、离子交换与吸附 66、离子色谱 67、气相色谱 68、液相色谱 69、萃取色谱 410、超临界流体萃取 211、电化学分离 612、浮选分离 213、选择性溶解 214、膜分离 415、分离方法的选择 2八、本课程在课外练习方面的要求讲解每一部分内容后,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献。

九、本课程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十、其它有关问题说明大纲撰写人:王英滨大纲审阅人:学院负责人:制订日期:2001年12月。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研究物质如何组织成为我们身边各种物品并且如何对其进行改进的学科。

它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物理学、化学、工程学、生物学等。

材料科学和工程是现代工业的支柱,它为各个行业提供了材料和技术支持。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制造、加工、处理、改善或改进各种物料的物理、化学、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光学特性以及与环境的互作用。

这些物质可以是金属、陶瓷、聚合物、纳米材料、高分子、生物材料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涉及到的主要领域包括材料加工、材料性能、材料选型、材料表征以及材料应用等。

这些领域在现代工业中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

材料加工是将原材料转化成具有有用性质的物品的过程。

它包括材料的分离、精细加工、成型、热处理、涂覆等步骤。

这些步骤中有许多物理和化学过程,并且许多加工方法涉及到了其他领域的知识,如物理、化学、力学和数学等。

因此,材料加工是材料科学和工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材料性能是指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性质和行为,包括机械、电学、热学、光学等因素。

材料性能对于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制造有重要影响。

材料科学和工程的任务之一就是评估和优化材料的性能。

材料选择是一种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考虑,包括材料性能、生产成本、环保要求和适用于的用途等。

材料科学和工程需要了解市场、技术和法规等多个方面,以便在选择材料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材料表征是将材料的内部和表面结构进行分析的科学过程,涉及到多种技术,如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分析材料的性质和改进材料的性能。

材料应用是材料科学和工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我们使用材料的场合是多种多样的,如航空、汽车、医疗和建筑等。

在每个领域,材料要求不同,因此,实际的应用需要进行精细的设计和开发,以满足特定要求。

总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材料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试题及答案.doc

材料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试题及答案.doc

材料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晶体的表面能与所显露的那个晶面有关,密排的晶面表面能( )。

A.最低 B.最高 C.适中 D.不确定 本题答案: 2、判断题 电子由于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因此存在隧道效应。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叙述鲍林二规则内容,并举例说明应用。

本题答案: 4、判断题 纯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承受的载荷由基体和增强颗粒共同承担。

本题答案: 5、问答题 要使聚合物在加工中通过拉伸获得取向结构,应在该聚合物的什么温度下拉伸? 本题答案: 6、填空题 在变价金属化合物催化剂中,通常是( )化合物具有催化活性。

(填“高价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态”或“低价态”)本题答案:7、单项选择题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借助光、热、辐射能、引发剂等作用,使单分子活化为活性自由基,以下哪一种最常用?()A、光B、热C、辐射能D、引发剂本题答案:8、单项选择题在书写晶体结构缺陷符号时,上标’’表示带()个电荷。

A.-1B.+2C.-2D.+1本题答案:9、单项选择题干洗与水洗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除了()A.能去除油性污垢B.使衣物不起皱C.使衣物不收缩D.衣物容易褪色本题答案:10、判断题干纺初生纤维的断面形态结构特征可用E/v值来表征。

E/v值越接近于1,固化过程越缓慢和均匀,横截面越接近于圆形。

本题答案:11、单项选择题下列不属于催化剂毒物的是()A.化学吸附毒物B.物理吸附毒物C.选择性毒物D.稳定性毒物本题答案:12、问答题简述对生物医学材料的基本要求.本题答案:13、单项选择题剪切效应是指()A、短纤维与基体界面剪应力的变化。

烟草科学与工程.doc

烟草科学与工程.doc

2011年·烟草科学与工程·杏汁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王花俊,等 1—1 单料烤烟主流烟气中主要酚类化合物及其与感官质量相关性分析………………程传玲,等 1—5 钛营养对烤烟生长过程中生理特性的影响………………………………………………张蕊,等 1—9 几种烟草自有致香成分单体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桂文兵,等 1—13 广东浓香型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分析…………………………………………李丹丹,等 1—17 三门峡烟区烤烟不同生育期气温和日照时数的特征分析……………………………苏永士,等 1—22 烟叶复烤线打叶框栏的技术改进…………李晓,等 1—26 烤烟不同部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杜娟,等 2—16 KC-2A 膨胀介质对烟丝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李慧,等 2—21 叶黄素氧化降解产物GC/MS 分析及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刘金霞,等 2—24 两次润叶水分、温度控制对打叶质量的影响………………………………………皇甫东有,等 2—28 松散回潮工序加工强度对烤烟烟叶感官特性的影响…………………………………邓国栋,等 2—32 基于Luikov 理论的烟丝贮丝过程热湿特性研究………………………………………赵亮,等 2—36 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CO的研究进展…………………………………………宋振兴,等 2—41 烟碱的微生物代谢研究进展……………王春利,等 4—27 河北烤烟中11 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陈伟华,等 4—321-L-丙氨酸-1-脱氧-D-果糖的热裂解分析……………………………………芦昶彤,等 4—35 烟支质量及相关指标标准值的系统化设计……………………………………………李娟,等 5—84 活性炭结构特性对烟气羰基物过滤效率的影响……………………………………解晓翠,等 5—88 真空回潮工序对卷烟产品烟丝颜色及内在品质的影响…………………………………李滟芳,等 5—92 超声波萃取技术在烟草成分分离中的应用研究综述………………………………………郭青,等 5—962012年·烟草科学与工程·烟用拉线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测定…………………………………………韩云辉,等 1—26 草酸钾添加量对卷烟纸热解性能及主流烟气的影响……………………………………………李旭华 1—29四川烤烟烟碱和总氮含量分布特点及对评吸质量的影响……………………………………………罗玲,等 1—33 新型添加剂在卷烟纸中的应用…………张玲,等 2—26 功能性香精添加前后烟丝挥发性成分变化及对感官品质的影响……………………………………马骥,等 2—31 沟槽滤嘴截留挥发性烟气成分的同时蒸馏萃取条件研究…………………………………………靳志富,等 2—37 活性炭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研究综述…………………………………………解晓翠,等 2—40 高透滤棒质量稳定性的生产改进………李文伟,等 2—46 流动相和流速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果糖嗪的影响…………………………………………程传玲,等 4—65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安毅,等 4—69 析因设计优化叶丝干燥加工参数………谭奇忠,等 4—75 稳定热湿条件下白肋烟干燥动力学在线分析…………………………………………刘相君,等 4—79 温度对烟用香精折光指数的影响………邱玲利,等 4—84 烟用材料编码及应用……………………韩云辉,等 4—87 天然多糖的提取及其在卷烟中应用述评…………………………………………许春平,等 5—34 保润剂对卷烟保润性能的影响……………张丽,等 5—38 枫槭浸膏热裂解产物分析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苏东赢 5—41不同烘培条件下白肋烟感官质量与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徐丽霞,等 5—46 高沸醇溶剂法提取烟梗中木质素的研究…………………………………………郑永杰,等 5—51 真空回潮工序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的质量影响…………………………………………高金玲,等 5—55题目作者期页2013年·烟草科学与工程·6-羟基烟碱与烟碱的安全性比较研究…………………………………………马林,等1—25国产优质烟叶替代津巴布韦烟叶的模块设计及应用…………………………………………王林,等1—30低次烟叶发酵制备烟草香料的研究…………………………………………许春平,等1—34茶叶再造烟叶对卷烟烟气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晋照普,等1—38发酵肺形侧耳胞外多糖的成分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许春平,等1—41取样量、取样次数对烟丝混合均匀性检测的影响…………………………………………刘栋,等1—45烤后烟叶基因组DNA提取条件优化……马林,等2—593-羟基-β-二氢大马酮的合成及在线热裂解研究……………………………………李石头,等2—64烟叶热裂解产物的分析研究……………王保会,等2—69节杆菌Z3粗酶液降解白肋烟烟碱条件优化…………………………………………张文龙,等3—20叶片结构与叶丝结构关系模型研究………余娜,等3—24烤烟非挥发酸与其感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陈志燕,等3—29云南烟区烟叶致香物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分析…………………………………………王超,等3—33滤棒质量指标均值控制域的统计分析…………………………………………谭奇忠,等3—38响应面法优化烟叶中蔗糖酯的超声波萃取工艺…………………………………………陈凤华,等4—15用大孔树脂层析法和水提法分离金银花中的致香组分………………………………孙胜南,等4—20天然烟用香料提取技术研究进展………刘绍华,等4—24环境因素对卷烟主流烟气CO释放量的影响…………………………………………林琳,等4—29不同型号吸烟机对卷烟主流烟气释放量的影响…………………………………………程华,等4—3PROTOSMAX70接装机烟支输出装置的改进…………………………………………伍政文,等4—37浓香型烟叶分切烟片的综合质量研究……陈伟,等5—26非挥发性有机酸与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pH关系研究…………………………………邱宝平,等5—30HXD气流干燥对卷烟综合质量的影响…………………………………………张俊岭,等5—35烤后烟叶SSR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王广超,等5—39烟支通风率控制参数研究………………黄晓飞,等5—43低次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降解研究…………………………………………许春平,等6—1烟叶糖含量与其感官舒适度的典型相关分析…………………………………………王春利,等6—6切丝宽度对卷烟主流烟气7种Hoffmann成分释放量的影响…………………………………邱玉春,等6—9三门峡烟区主栽烤烟两品种烟叶质量比较…………………………………………王金林,等6—14卷烟生产中叶片加料循环温度稳定性的优化…………………………………………张常记,等6—18题目作者期页2014年·烟草科学与工程·保山烟区烤烟外观质量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彭漫江,等1—48国产烤烟与津巴布韦和巴西烤烟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差异性分析梁娅,等1—54美拉德反应及其产物在烟草工业中的应用…………………………………………程传玲,等1—59造纸法再造烟叶涂布液流变行为的研究…………………………………………胡嘉维,等1—63烟用拉线热收缩率自动测试装置的设计…………………………………………方细玲,等1—67香烟滤棒香料线定位技术的改进…………………………………………赵海娟,等1—70复合生物酶液处理低次烟叶制备烟用香料…………………………………………许春平,等2—23烟用水基胶中二甘醇二苯甲酸酯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樊亚玲,等2—27卷烟厂卷接包设备柔性连接系统研究…………………………………………王雁,等2—31基于疑似目标区域判定方法的卷烟透明包装缺陷检测……………………………………李力,等2—35以卤代糖为原料合成糖苷的方法述评…………………………………………张改红,等3—25烟棒粉碎过筛的应用研究……………胡嘉维,等3—30烟梗表面基团分析……………………杜鹏,等3—35烟草烷烃含量研究……………………康文功,等3—40茶叶添加量对再造烟叶卷烟烟气酚类有害物质的影响…………………………………牛津桥,等3—44滤嘴稀释度对卷烟主流烟气香味成分释放量影响研究述评……………………………戴莉,等4—33烟用香精香料中3,4,5-三羟基苯甲酸的测定…………………………………………邓梅忠,等4—39卷烟条盒输送线堵塞报警装置设计及应用…………………………………………王淑英,等4—43烤烟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的典型相关分析…………………………………………王建民,等5—28不同烤烟品种对6种重金属吸收能力差异研究…………………………………………董石飞,等5—32影响卷烟烟气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源分析…………………………………………刘畅,等5—35卷烟纸的透气度等设计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氨释放量及焦油含量的影响………………张国强,等5—39气质联用法测定烟用搭口胶热裂解产物中的苯系物…………………………………………李国政,等5—44ZJ17卷接机组吸丝带导轨的结构改进…………………………………………李卫,等5—47浓香型烟叶分切区位钾含量的变化研究…………………………………………王根发,等6—1用于烟梗木质素降解的漆酶的分离纯化研究…………………………………………张锐,等6—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基胶中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方法改进………………………章平泉,等6—9烟气水分、感官舒适性与烘丝工艺参数的关系研究…………………………………………李永生,等6—13造纸法再造烟叶萃取和涂布液工艺研究综述…………………………………………孙德坡,等6—17蒸汽膨胀技术用于烟丝膨胀的效果研究…………………………………………廉成哲,等6—22题目作者期页2015年·烟草科学与工程·烟草薄片中添加烟草花蕾挥发油对烟气化学组成的影响…………………………………………农李政,等1—19复合型保润剂对膨胀烟丝感官品质和保润性能的影响…………………………………………鹿洪亮,等1—24枇杷叶浸膏的热裂解行为研究…………………………………戴建国,等1—30烤后烟叶多重PCR反应体系的优化……………………………………马林,等2—30党参提取物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罗会贤,等2—34枸杞多糖的热裂解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王全,等2—38制丝重点工序工艺参数对卷烟在制品色泽的影响……………………………………丁美宙,等2—42烟梗预处理工序工艺参数优化……………………………………王广超,等2—48基于ANP的卷烟制丝质量评价方法……………………………………张新锋 3/4—34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智能混丝掺配PID控制模型研究……………………………刘穗君,等 3/4—39微波膨胀梗丝掺配比例对卷烟品质的影响…………………………………赵云川,等 3/4—44甜橙香胶囊滤棒对烟气有害成分及卷烟香气特性的影响…………………………………………朴洪伟,等 3/4—48在线激光打孔卷烟通风率与卷烟理化指标的关系……………………………………解晓翠 3/4—52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洗梗水温合格率的应用研究…………………………………张常记,等 3/4—57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卷烟包装尺寸测量方法…………………………………彭莉科,等 3/4—64亚临界萃取降低烟叶焦油及有害成分研究…………………………………田海英,等5/6—43灵芝多糖的羧甲基化修饰及其保润性能研究…………………………………芦昶彤,等5/6—49碳酸钙目数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物理与烟气指标的影响…………………………………………王浩雅,等5/6—54卷烟主流烟气中氨捕集方法的改进…………………………………………何育萍,等5/6—58。

工程科学调研报告

工程科学调研报告

工程科学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工程科学的发展现状,探讨工程科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未来工程科学的发展趋势。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同时使用网络资源和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三、调研结果1. 工程科学的发展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工程科学在过去几十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工程科学涉及的领域包括土木工程、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工程科学的快速推进。

2. 工程科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工程科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工程科学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工程科学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如建筑工程、能源工程等,对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起到关键支撑作用。

此外,工程科学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解决方案,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工程科学的发展趋势工程科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工程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优化工程设计和生产过程,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2) 绿色工程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工程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工程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工程科学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浪费。

(3) 跨学科合作工程科学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合作,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提供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工程科学与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结合,可以解决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难题。

4. 调研结论工程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未来工程科学将继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支撑,注重绿色工程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跨学科合作创造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四、参考资料- [1] 张三,工程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科技进步与创新,2018年- [2] 李四,工程科学的现状分析,科技论坛,2020年- [3] 王五,工程科学发展趋势的展望,工程研究与发展,2019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离科学与工程(DOC)《分离科学与工程》课程论文题目: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时间:2014年12月6日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摘要:膜分离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新技术,随着膜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在各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特性,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水处理、生物技术、医药工业和医疗设备方面的应用,并展望膜分离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前景,分析膜分离技术在膜材料、新的膜过程和膜通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膜分离技术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发展趋势;膜材料;膜过程。

一膜分离技术 01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 02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 03 膜分离技术的类型 (1)(1)超滤 (1)(2)纳滤 (1)(3)微滤 (2)(4)反渗透 (2)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2 在啤酒无菌过滤中的应用 (3)3 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制取中的应用 (4)4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4)5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4)6 在医药工业和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5)7 膜分离技术在中草药中的应用 (5)三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6)1 膜材料 (6)2 新的膜过程 (7)( 1 ) 膜蒸馏 (7)( 2 ) 膜萃取 (8)3 膜集成过程 (8)四结论 (9)膜分离技术是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透过性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浓缩的边缘学科高新技术。

由于膜分离技术具有节能、高效、简单、造价低、无相变、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等优点,而且特别适合热敏性物质的处理的特点,其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生物工程、医药和保健、食品和生化工程等行业。

虽然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在许多方面离产业化要求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是随着新型膜材料的不断开发、高效的强化膜过程分离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膜分离技术应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在未来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它将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引人注目的作用。

一膜分离技术1 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使用半透膜的分离方法,在常温下以膜两侧压力差或电位差为动力,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浓缩、纯化。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或人工合成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流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集操作。

现已应用的有反渗透、纳滤、超过滤、微孔过滤、透析电渗析、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控制释放、液膜、膜蒸馏膜反应器等技术,其中在食品、药学工业中常用的有微滤、超滤和反渗透3 种。

2 膜分离技术的特点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具有以下特点:①在常温下进行,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分级、提纯和浓缩,且可以同步进行能较好地保持产品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分;②分离过程中不发生相变,挥发性物质损失少,节约能源;③具有冷杀菌作用,保存期长,无二次污染;④选择性好,应用范围广,但要选择相应的膜类型;⑤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可连续进行,效率高。

3 膜分离技术的类型目前己经研究和开发的膜分离技术有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渗透蒸发和气体分离等。

正在开发研究中的新的膜技术有真空膜蒸馏、支撑液膜、膜萃取、膜生物反应器、膜控制释放、仿生膜以及生物膜等过程。

(1)超滤超滤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100000之间,选择某一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膜可以将杂质与目标产物分离。

超滤技术在生化产品分离中应用最早、最为成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制品的分离、浓缩。

早期的工业超滤应用于废水和污水处理。

三十多年来,随着超滤技术的发展,如今超滤技术已经涉及食品加工、饮料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制剂、中药制剂、临床医学、印染废水、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回收、环境工程等众多领域。

(2)纳滤纳滤膜具有纳米级孔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200--1000,能使溶剂、有机小分子和无机盐通过。

纳滤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提取抗生素,一是用溶剂萃取抗生素后,萃取液用纳滤浓缩,可改善操作环境;二是对未经萃取的抗生素发酵液进行纳滤浓缩,除去水和无机盐,再用萃取剂萃取,可减少萃取剂用量。

1纳滤的主要应用领域涉及:食品工业、植物深加工、饮料工业、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精细化工、环保净水和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工业。

(3)微滤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微滤是发展最早、制备技术最成熟的膜形式之一,孔径在0.05-10цm 之间,可以将细菌、微粒、亚微粒、胶团等不溶物除去,滤液纯净,国际上通称为绝对过滤。

由于微滤孔径相对较大,单位膜面积透水率高,而且制备成本最低,使用范围非常广,其销售额居于各类膜的首位。

(4)反渗透由于反渗透分离技术的先进、高效和节能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和热敏感性物质的浓缩,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食品工业、牛奶工业、饮料工业、植物(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制备饮用水、纯水、超纯水、海水、苦咸水淡化、电力、电子、半导体工业用水、医药行业工艺用水、制剂用水、注射用水、无菌无热源纯水、食品饮料工业、化工及其它工业的工艺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及冷却用水。

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现状1 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用于食品工业开始于20世纪60 年代末,首先是从乳品加工和啤酒的无菌过滤开始的,随后逐渐用于果汁、饮2料加工、酒精类精制等方面。

至今,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加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膜分离技术对植物蛋白进行浓缩、提纯和分离。

②利用膜分离技术加工乳制品。

③利用膜分离技术对卵蛋白惊醒浓缩。

④利用膜分离技术对动物血浆进行浓缩。

⑤利用膜分离技术对明胶进行提纯。

⑥在含酒精饮料加工中的应用。

⑦在非酒精饮料加工中的应用。

⑧膜分离技术在处理淀粉废水中的应用。

⑨膜分离技术在制糖工业中的应用。

⑩膜分离技术在食用油加工中的应用。

11膜分离技术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用于食品加工有很多优点: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会因加热而产生色、香、营养成分等质量指标的恶化;节省能源、设备占地面积小;更重要的是由于分离膜性能的提高,能在很高精度水平下分离各种成分。

2 在啤酒无菌过滤中的应用啤酒的无菌过滤是啤酒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着啤酒品质的稳定性、外观及口感。

褚良银等。

采用无机陶瓷膜对啤酒进行除菌过滤,对膜孔径的选择、膜器结构优化、膜滤运行过程强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提出了一套新型高效的膜器结构与工艺设计的依据;翁佩芳等还采用膜错流过滤和新型的无菌灌装系统的消毒灭菌方法对无菌生啤酒的生产工艺进行设计,使整个生产工艺系统高效、优化运行,同时加强生产操作及卫生的管理,生产出色泽、品质优良、保质期长的无菌鲜啤酒。

33 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制取中的应用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制取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处理规模也越来越大。

仅应用超滤工艺的水厂中净化规模每天在20×104m3以上的已有数座,超滤水厂的总处理量已超过每天800×104m3。

还有许多厂家利用微滤工艺进行处理,可见,膜处理法已经成为饮用水制取最常见的方法。

微滤可以有效去除小颗粒有机物和悬浮固体,但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仅用微滤的方法是不能去除的,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微滤结合混凝、吸附预饮用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赵鹏等人用两个PAC结合微滤技术处理河水,在两个反应器中维持很高的出水通量达到167L/m2·h,实验证明不同粒径的PAC,在高通量下都对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率。

韩国的Jeong-ikOh等人研究微滤结合在线快速搅拌器加混凝剂生产饮用水,当加入混凝剂为1.1 mg/L时,膜阻力最小,电势接近于零,此时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4 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排入水体中,严重影响了水质。

为了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并能回收一些有用物质,需对工业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废水处理中常采用超滤和纳滤技术。

据研究采用纳滤技术处理城市污水,可有限地降低水的浊度、色度及有机物;经超滤处理后的出水可用于循环冷却水、造纸用水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水源,这大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5 膜分离技术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在生物技术方面, 膜技术也有各种应用,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微滤和超滤技术。

例如:从植物或动物组织萃取液中进行酶的精制;从发酵液或反应液中进行产物的分离、浓缩等。

膜技术应4用于蛋白质加水分解或糖液生产,有助于稳定产品质量, 提高产品的收率和降低成本。

由于应用分离膜可以在室温下进行物理化学分离,所以它特别适合于热敏性生物物质的分离。

可以想象膜分离技术在生物技术方面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膜技术用于生物技术也有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与色谱法比较,分离精度不高。

同时多组分分离做不到;膜上容易形成附着层, 使膜的通量显著下降;操作结束后,膜清洗困难;膜的耐用性差。

这几点是影响膜技术在生物工程领域应用的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如何改进和解决上述问题就成为膜分离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主要研究方向。

6 在医药工业和医疗设备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现在微滤、超滤、反渗透和渗透等膜技术已经在医药和医疗设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制药工业中膜技术主要用于:①利用微滤技术进行药物澄清;②利用超滤和反渗透技术进行药液精制和浓缩;③利用分渗透技术制备灭菌水,除热原水和注射水等;④渗析技术在医药科学中的典型应用是人工模拟肾脏进行血液的透析分离;⑤利用亲合膜技术,通过在膜上固载特定的功能配位键。

在医疗设备方面除了用于药物控制释放的膜技术外,膜式人工肺、人工肾也都应用了膜分离技术。

随着新的膜材料的出现以及膜成本的降低,膜技术将会在医药和医院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7 膜分离技术在中草药中的应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中草药所含化学成分极其复杂,通常含有苷类、黄酮、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同时还含有蛋白质、胶体、淀5粉、无机盐等无效成分,这些无效成分的存在,会降低有效分的浓度,影响其中药的品质和功效,同时也给中药的分离带来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中草药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研究表明,不同组分间的性能和分子量相差很大,一般有效成分的分子量大多数在200- 1000,无效成分的分子量在50000以上,一些无机盐类的分子量则不足100。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膜孔径大小特征在常温下对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达到纯化目的,研究表明膜分离技术在中草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主要有三大功能,即截留大分子杂质、滤除小分子物质和脱水浓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