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最新进展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Meta分析
a l y z e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7 e a s e—c o n t r o l s t u d i e s b y me t a—a n a l y s i s .T h e c o mb i n e d a n a l y s i s w a s i mp l e me n t e d t h r o u g h Z t e s t a n d a n a l y s i s ,a n d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a s w e l l a s s e n s i b i l i t y w a s a l s o t e s t e d .Re s u l t s T h e r e w e r e 7 q u a l i i f e d r e l e v a n t d o c u me n t s ,i n —
J L i a o n i n g Me di c a l Uni v e r s i t y
辽 孝 压 学 院 亏 搪
2 0 1 3 D 。 3 4 ( 6 )
.
’
69
中青 年 急性 心 肌 梗 死 的危 险 因素 Me t a分 析
王维 维 ,蒋 超
( 徐州 医学 院基 础 学 院 ,江 苏 徐 州 2 2 1 0 0 4 )
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二例成功救治报告
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 冠心 病 的发病 率及 病死
率渐升高 , 中急性 心 肌梗 死 的 发病 呈低 龄 化 趋 势 , 其 本
文报告 2例青 年女性急性 心肌梗死 。
1 病 例 资 料
诊断为冠 心病 , 急性 广泛 前壁 心 肌梗死 。即予瑞 替普 酶 1 静 脉溶 栓治 疗。于住 院第 1 0MU I天行 冠状 动脉 造影 , 术 中见 L D近 中段 5% ~ 5 A 0 8 %狭窄 , 对角支 开 口处 3 % 0 狭窄 ,C L X多 处轻 度狭 窄 (0 ~ 0 , C 2 % 3 %) R A全段光 滑 , 无 明显病变 , 明确诊断为冠 心病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予支
V 导联 s T段抬高 。查 C 9 9U L C — B6 1U L K5 4 / ,K M 0 / ,
[ 图 分 类 号 ] R 4 .2 中 5 22
[ 献标 识 码 ] B 文
[ 章 编号 ] 10 — 2 (0 8 0 - 2 - 文 023 9 20 )8 0 1 2 4 0 0
前, 未在意 。第 5天上午 胸 痛再 次发 作 , 胸骨 后烧 灼 为 改善微循环等治疗 , 于人 院第 l 临床治 愈 出院。随访 9天 样 疼痛 , 放 射 痛 , 痛 时伴 大 汗 、 心 、 吐 , 身 乏 无 疼 恶 呕 全
6~ 2个月生 存。 l 力 。心电 图示 :、Ia F导联 呈 Q Ⅱ I、V I s型 ,T段 弓背 抬高 , s 2 讨 论 予对 症处理 后 以下 壁 心肌 梗死 收入 院 。有 高 脂血 症 病 2 1 病 因与 发病机 制 冠 心病 是 由多种 遗传 因素 和环 . 史 2年 , 否认 糖尿病及 高 血压 病 , 素月 经规 律 。查 体 : 平 境 因素共 同作 用所致 的复杂 的多基 因遗 传病 , 下列 因 与 双肺 呼吸音清 , 心率 7 / i , 齐 , 0 mn律 各瓣膜 听诊 区未 闻及 素密 切相关 : 年 龄 、 ① 吸烟 、 血 压病 、 尿 病、 高 糖 肥胖 、 少 病理性 杂音 , 余未见异 常 。查肌 酸激酶 ( K) 7 / , C 17 4U L 运 动生活方式 , 发卒 中家族 史 , 早 高半 胱 氨酸 血症 等 ; ② 肌 酸激 酶 同工 酶 ( K MB) 8 / , 冬 氨 酸 转 氨 酶 C — 23U L 天 性别 , 病男 性 多于 女性 , 性 平均 发 病年 龄 较女 性 大 本 男 ( S ) 8 / , 酸脱 氢 酶 ( D 53 U L A T 15U L 乳 L H)2 / 。诊 断为 冠 0年 本 心病 , 急性 下壁 心 肌梗 死 。于 人 院第 l 5天行 冠 状 动 脉 概提 前 l 左 右。另 外 , 病 发 病 与女 性 绝 经 时间 呈 造影 检 查 示 : 主 干 、 前 降 支 ( A 、 冠 状 动 脉 左 左 L D) 右
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
LN X a— a ,Y N X a—a I i j n I i j n ou oi
( adoac lrMe i n p r n f T n c u nP o l’ si l o g h a h n i 2 0 0,C ia C r ivsua dc eDea t t o g h a epe SHo t ,T n cu n S a x 7 0 i me o pa 7 hn )
要 的作 用 。 [ 键 词 ] 青 壮 年 ; 性 心 肌 梗 死 ; 险 因素 ; 状 动 脉疾 病 关 急 危 冠 [ 中图 分 类 号 ] R5 2 2 4 .2 [ 献标识码] A 文 [ 章 编 号 ] 10 97 (0 0 0 0 0 0 文 0 8— 2 6 2 1 )3— 3 8— 3
[ 责任编校: 蔡秀连]
青 壮 年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的 危 险 因素 分 析 及 干 预
林/娟, 健 J 阴晓 、
( 川 市 人 民 医院 心 血 管 内科 , 西 铜 川 7 7 0 ) 铜 陕 20 0
[ 要 ] 目的 摘
通 过 对 青 壮年 人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的危 险 因素 、 临床 表 现 分 析 , 讨 青 壮 年 人 心 肌 梗 死 发 病 特 点 , 便 探 以
到釜底 抽薪 之效果 。 参 考文献 :
[ ] 陈祖基. 1 眼科 临床 药 理 学 [ . 京 : : , 出版 社 ,0 2 M] 北 4 I I  ̄q I , 20 .
3 0例经 局部 地 塞 米 松 2~3次 注射 , 口服 清 胃
化 痰汤加 减 4剂后 , 果较 为满 意 , 效 囊肿 吸 收。随 访
塞米 松注射 液 0 1~ . l加 2 . 0 2 m , %利 多 卡 因注射 液 0 1m , 后注 射囊 肿 中央 , 轻推 注 。如有 睑缘 破 . l然 轻 溃 或睑缘外 肉芽生 长 的 , 以直 接 把 药注 射 在 患 眼 可 的硬 结处 。然 后 涂 妥 布 霉 素 地 塞 米 松 眼膏 剂 包 扎 2 。5d后 如肿块 未全 消 , 如法再 注射 一次 。并 4h 可
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
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多发性大动脉炎本期视点一例27岁女性患者,多发性大动脉炎诊断明确。
因“持续胸痛伴憋气、平卧困难”收入院。
心电图和心肌酶动态演变符合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心脏超声和B型钠尿肽(BNP)水平支持心力衰竭(心衰)诊断。
冠脉造影示左主干开口95%狭窄,经免疫科和心外科医生会诊后,于左主干开口置入1枚药物洗脱支架。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胸痛和心衰症状消失,日常活动不受限。
结合文献回顾和以往经验,对于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冠脉的患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是合理、可行的选择。
病历摘要病史现病史患者女性,27岁,因“反复胸闷1年、加重伴胸痛1日”入院。
1年前,患者劳累后出现胸闷,无胸痛,休息数分钟后可自行缓解。
症状反复至2月前,患者胸闷加重,含服硝酸甘油约10分钟可缓解。
患者诉活动时左上肢无力。
当地医院血管彩超示左侧颈总、颈内、锁骨下动脉狭窄,左侧颈内动脉远端闭塞,右侧颈内动脉虹吸部闭塞,左侧肾动脉狭窄。
实验室检查示血沉24 mm/h,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予泼尼松40 mg/d共1个月后,每周减5 mg至30 mg/d维持。
1天前,患者出现持续胸痛,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伴憋气、不能平卧,床上活动即出现明显喘憋,入我院治疗。
既往史否认结核病史,月经规律,孕2产0,均自然流产。
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心率105 bpm,左上肢血压测不出,右上肢血压100/50 mmHg,左下肢血压120/65 mmHg,右下肢血压120/65 mmHg。
体重56 kg。
左侧无脉,右侧脉弱。
双侧颈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股动脉未闻及血管杂音。
心界不大、心律齐、双下肺底湿音,主动脉瓣听诊区Ⅲ级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腹部未见明显异常。
双下肢不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a-E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均为阴性。
血沉16 mm/h,C反应蛋白15.7 mg/L。
年轻女性自发冠脉夹层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道
・ 7 5 9 ・ 显著 , 两者联合 相得益彰 , 既 弥 补 了 单 纯 应 用 中药 的不 足 , 又 减 少 了 硝 酸 甘 油 的副 反 应 。辨 证 论 治 和 整 体 观 是 中 国传 统 医学 的
周文 燕 , 郭海 平 , 薛立 新 , 黄
关键词 : 冠 脉 夹层 ; 急性心肌梗死 ; 年 轻 女 性
雄, 刘兆 川
中图分类 号 : R 5 4 2 . 2 R 2 5 6 . 2 文献 标识 码 : C
1 资 料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L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 0 6 . 0 6 2 文章编 号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 0 6 — 0 7 5 9 —0 1
重要特征 , 病 症 结 合 是 中西 医结 合 临 床研 究 的 特 色 , 若 对 冠 心 病
心绞痛进行明确的辨证分型 , 并 且 明 确 指 出 每 种 药 对 应 的 中 医 症( 证) 型, 不 仅 有 利 于 指 导 临床 , 还有利于广泛应用与学习 。
参 考文献 :
[ 1 ] 胡大一 , 许俊堂. 谈 淡 不 稳定 型 心绞 痛 的溶 栓 疗 法 [ J ] . 中 华 心 血 管
脉 夹层 , 1 例猝死 。 因此 , 对 于 中青 年 女 性 的 急性 心肌 梗 死 、 心 绞 痛 患 者 要 考 虑 自发 性 冠 脉 夹 层 的 可 能 , 行冠 脉 造影 、 血 管 内超 声 、 多 排 冠 脉 C T 检 查 是 确 诊 的 有 效 手 段 。对 确 诊 的 患 者 给 以 积 极 的 治 疗 , 此类 患者出院后应给予密切随访 , 防止 夹层 再 次 发 生 引起 猝 死 。 参 考文献 :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 摘要 ] 目的 : 探讨青 年人急性 心肌梗死 的危 险因素及冠状动 脉病变特点 。方法 : 4 年龄 ≤4 将 8例 0岁 的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列 为青 年组 ,O例年龄 > 0岁的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列 为中老年组 , 5 4 比较 并分析 2组冠心病 危险 因素及冠状 动脉病 变特点 。结 果: 青年组患者男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为 9 .7 , 79 % 高于 中老年组 的 8 .0 ( 2 0 % P<0 0 ) 青 年组患者 高血压发 生率为 1 .0 , .5 ; 90% 明显低于中老年组 的 6 .0 P< . 1 ; 0 0 %( 0 O ) 青年组 无 “ 三高 ” 糖尿 病 、 ( 高血压 、 血脂 异 常) 比例 ( 7 0 % ) 6 .0 患者 高于 中老年组 (0 0 % ) P< .1 。青年组以吸烟为唯一危险因素患者 比例高达 5 .0 , 中老年组只有 6 0 %。青 年组无 “ 3 .0 ( 0 0 ) 20 % 而 .0 三高 ” 无 吸烟者其他危险因素 : 早发心血管家族史 3例 , 多动脉栓塞 ( 高凝状态 ) 例 , 1 2例不明。 中老年组无“ 三高 ” 吸烟者其他危 险 无
t o t a d h o o r n i g a i nd ng he y u h n t e c r na y a g o r ph c f i s i
L e —h n P e .h UO B n s e g , AN W n z i
( . eat etfE egny W h eodPol s o i lT e f l t o i l a nnMei l ol eWu u JD p r n o m rec , u uScn ep H s t ,h f i e H s t W na dc lg , h m e pa A a d pa o i f aC e A h i 4 0 02 Dp r n C rioy Z ogh nH si lT e f l t o i l F d nU i rt,h n h i 0 02,hn ) n u 2 1 0 ;. ea m t ado g ,hn sa o t ,h i i e H s t u a nv sy S ag a 03 C ia t e o f l pa A a d pa o f ei 2 [ b t c]Obet e T vs gt ter kf t sa dt ooayag gahcf d g i yu gau swt auem oad l A sr t a jc v :oi et a h i c r n ecrnr n i rpi i i s n o n dh i ct ycri i n i e s ao h o n n h a
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56例临床分析
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56例临床分析心肌梗死是世界上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病因,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是普遍公认的,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急性心梗发病年龄有提高趋势。
而冠心病的致命表现形式是急性心梗,虽然年轻人的心梗存活率比老年人高,但长期病死率仍不容乐观。
为探讨青年人急性心梗发病的规律,回顾了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56例青年人急性心梗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年龄18~44周岁,平均31.5岁,男54例,女2例。
均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ST段提高,动态演变及心肌酶谱的改变。
其中临床诊断为前壁心梗39例,下壁心梗5例,下壁加正后壁心梗2例,高侧壁心梗2例,前间壁心梗3例,下壁加右室梗2例,广泛前壁心梗2例,非ST 抬高型心梗1例。
1.2 危险因素本组患高血压病2例(4.3%),高脂血症16例(34.8%),糖尿病2例(4.3%),吸烟32例(69.6%),体重指数超标者18例(39.1%),酗酒14例(30.4%),心血管病家族史3例(6.5%)。
1.3 触发因素本组发病前学习工作过度劳累18例(39.1%),情绪激动7例(15.2%),大量吸烟20例(43.4%),暴饮暴食6例(13.0%)。
1.4 血脂变化血清胆固醇增高13例(28.6%),甘油三脂增高15例(32.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14例(30.4%)。
1.5 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经心梗常规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镇静止痛,扩血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缩小梗死面积,挽救濒死心肌,防止左室重构,保持大便通畅,对症等治疗。
经尿激酶溶栓治疗10例(17.9%),血管再通5例(50%),治愈55例,转院行介入治疗1例。
2 讨论青年人AMI少见,但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压力增大,患病率有增高趋势。
青年女性AMI少见,本组仅2例。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新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新进展
第29页
心电图监测
判断部位和范围: 可依据出现特征性改变导联来判断心肌梗死部位:如V1、V2.V3反应左心室前壁和侧壁,Ⅱ、Ⅲ、aVF反应下壁。Ⅰ、avF反应左心室高侧壁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新进展
第30页
心电图监测
监测中发觉以下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医生: 室性早搏>5次/分;室性早搏R-on-T现象;多源性室性早搏及成对或连续室性早搏;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心房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新进展
第31页
血流动力学监测
AMI并有泵衰竭者应用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以了解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动脉平均压(PAP)及毛细血管楔压(PCWP)并经过漂浮导管热稀法测量心排血量。护士应注意保持导管通畅, 每2h用肝素盐水冲管一次。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新进展
第15页
临床症状评定
判断患者是否发生AMI,主要依靠三个方面: 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新进展
第16页
临床表现
1. 经典临床表现: 连续性心前区或胸骨后或剑突下出现难以忍受压榨样猛烈疼痛,连续超出30分钟;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伴有出汗,面色苍白和恶心呕吐.可放射至左上肢尺侧,也可向两肩、两上肢、 颈部、 颏部或两肩胛区放射.
缓解疼痛
在使用止痛药品过程中,要注意亲密观察: 观察患者胸痛性质、程度、 部位、 发作频率、 连续时间及对止痛药反应情况。注意是否有呼吸抑制及血压下降等情况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新进展
第35页
活动量安排
浅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直接感染引起的尿路炎症。主要症状为尿
频,尿急,尿痛,严重者 血尿及脓尿。尿常规:尿蛋白阴性或轻度
我院从 2 0 年  ̄2 0 年 用姜黄 一3味汤治疗泌尿系感染 04 05
总结如下 : 临床资料:本组 1 5例,本院收诊治的患者年龄 8 O岁 , ~3 其 中 8 0岁 1 ~2 3例 ,2  ̄3 0 0岁 2 ,男 3例 ,女 1 例 2例,临
Hale Waihona Puke 细胞满视野,停用上述药。用姜 黄 3昧汤 2 5 . g加 1O l水 , 5r a 煮 3分钟,热服 ,每 日 3次。口服姜黄 3味汤第二天尿道刺激
症状消失 ,第五天治愈。
姜黄一3味汤治疗泌尿系感染治愈率高, 服用药方便。 天然 中
草药组成, 无毒副作用, 消耗药材量小, 社会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分钟后 ,下腹部胀痛伴尿频 ,尿急 ,尿痛 ,来我院就诊 。血 常
规 :正常。尿常规 :白细胞 ++ +一++++诊断为急性泌尿 系感染 。口服氟哌酸 0 2 . g每 日 3次 。0 9 . %生理盐水 2 0 l 5 m 加青霉素 8 0万单位静脉滴注 。 用上述药三天 。 0 连 患者下腹部 疼痛 ,尿频 ,尿 急,尿痛伴肉眼血尿 。尿常规:+++ +,红
阳性( +) ±一 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 > ‘ 弱 云 尿红细胞 2 I 1I X OL / 菌。 ~ 1 个 /高倍视野。 白细胞数>5 / O 尿 个 高倍视野。 血常规:白细胞总 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正常。本病属于蒙医 热淋 的范畴。
床表现如表:
泌尿 系感 染确诊病例
1 5
更好措施的预防此病的发生。
关键词 :青年 急性心肌 梗死 中图分类号 :5 14 R 4 ,
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理应用抗生素 、 对感染灶的彻底引流 、 切实 的灭 菌消毒和杜 绝交叉感染等多个方 面的] 作 . 都在防治 获得性感染 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① 控制 获得性感染重点是严格执行 无菌操作 。 在无菌状态下拔除体外 引流 管 ,并送细菌学培 养及药敏试 验, 了解有无P M及药物敏感情况 。②外源性感染的预防应 P
次 ; 秘 者 可根 据 医 嘱给 予 开 塞露 或 缓 泻 剂 , 便 嘱患 者 排 便不 可
用 力过 猛 。
( 稿 日期 :0 8 2 2 收 2 0 —1 — 4)
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山 西 焦煤 集 团古 交矿 区总 医院( 3 20 000 ) 为探 讨 青 年人 心 肌梗 死 发病 的规 律 , 们 总结 了 20 年 我 01 以来 3 0例 住 院 的 青 年 人心 肌梗 死 的 特 点 . 旨在 探讨 青 年 人 刘子 文
家属 与医护人员共 同配合 为患者创造 良好的治疗环境 ,以取
得更 好 的 疗 效 卧 床 患 者要 保 持 大便 通 畅 , 因为 患者 活 动 少 , 容 易发 生 便 秘 。护 理 应 给予 清淡 、 消化 饮 食 , 日补充 果 易 每
汁或菜泥 、 香蕉等 ; 也可用温开水冲适量蜂蜜 口服 , 日 12 每 ~
实用医技杂志 20 年 3 09 月第 l 卷箍 3 6 期 Ju aoPataM dc ehi e, a h 09 V11, o3 or lf r i l eil cn us M r 0 , o 6 N . n cc aT q c2 .
・
2l ・ 5
根据调查发现 .导致获得性感染的致病菌种类会不断发 生 变化 , 在所有分离 出的菌 株中 , 兰阳性球菌 的比例呈 增 革 加趋势 , 革兰阴性杆菌呈下降的趋势 。另外真菌感染也似乎
不同年龄段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与研究新进展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年第6卷第35期2019Vol.6No.35192不同年龄段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与研究新进展付佳惠1,2,周彤2*(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2.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蒙古包钢医院)急诊医学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全世界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
每年仅在美国,就有30000多名55岁以下的女性因AMI住院[1]。
年轻女性更有可能经历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斑块侵蚀或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2]。
因此女性AMI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综述了不同年龄段女性AMI临床特点与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年龄;女性;急性心肌梗死【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5.192.021不同年龄段女性AMI发病率及死亡率特点女性AMI发病年龄高于男性[3]。
国外一组研究数据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STEMI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小于55岁年龄组发病率为13.0%,55岁至64岁年龄组为17.5%,65岁至74岁年龄组为28.0%;而≥75岁的年龄组为48.3%[4]。
绝经前女性患冠心病的风险较低,且在AMI后左心室肥厚和心脏重塑的概率也比同年龄段男性低,而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以及AMI后死亡率有所上升,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也降低[5-6]。
发病率的差异可能是由于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导致的。
雌激素(E2)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E2可在再灌注和心肌缺血的情况下防止细胞凋亡并减少损伤[7]。
雌激素的核受体ERβ,位于细胞核内,介导雌激素的基因型效应,AMI或高血压等损伤后,心脏发生病理重塑,E2对这种病理重塑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似乎主要是通过ERβ介导的[7]。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青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中青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包括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心理压力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青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和控制的建议。
生活方式是导致中青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酗酒,都会增加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不健康,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进而增加了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
中青年人应该注意饮食的均衡,保持适当的体重,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减少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
遗传因素也是中青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一些心脏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会增加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对心血管疾病的易感性,一些遗传突变可能导致血管壁的损伤、血栓形成等病理过程,为患急性心肌梗死创造条件。
中青年人如果有家族成员患有心脏病或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患有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应该更加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预防。
心理压力也是导致中青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青年人面临着来自工作、学习和家庭的各种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增加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中青年人应该学会有效的减压方法,如运动、休息、社交等,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心理压力,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也是导致中青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这些慢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不受控制的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会损害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直接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中青年人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有助于预防和控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也面临心肌梗死的风险。
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对于这一年轻人群体来说,警惕和了解可能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一、吸烟吸烟是导致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能够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斑块破裂,从而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中青年人如果长期吸烟,就会增加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二、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动脉壁内膜增厚和血管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心脏负荷和冠状动脉的阻力。
长期高血压状态下,心脏和冠脉的负荷会变大,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中青年人如果出现高血压,尤其是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就需要警惕心肌梗死的风险。
三、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指人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水平上升,同时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下降。
这种情况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
中青年人如果患有高脂血症,特别是家族遗传史较明显的话,需要重视心肌梗死的危险。
四、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易发生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糖尿病还会导致心肌代谢障碍,增加心脏的负担。
中青年人如果患有糖尿病,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健康状况。
五、肥胖肥胖会导致血糖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等情况,从而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特别是腹部肥胖,更容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中青年人如果存在明显的肥胖情况,需要警惕心肌梗死的风险。
六、缺乏运动缺乏运动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长期久坐不动会导致身体脂肪堆积、血管阻力增加、心脏肌肉力量下降等问题,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
中青年人应该保持适当的运动,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
尽管通常急性心肌梗死更常见于中年和老年人,但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
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虽然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常常症状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于及早预防和干预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1.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是导致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良的生活方式习惯,如高脂肪、高糖、高盐饮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缺乏锻炼等都会增加中青年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青年人的生活压力增大,工作节奏快,精神压力大,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日益普遍,这些都使得中青年人的心脏健康面临更多挑战。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影响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人的家族中有心脏疾病的患者,那么该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将明显增加。
遗传基因可能导致某些人的血管壁容易受到内皮损伤,从而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诱因。
3. 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是导致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危险因素。
长期的高血压和高血脂状态不仅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还会增加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等原因,现代中青年人中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对于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也越来越高。
4. 糖尿病糖尿病是导致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不仅会导致血管病变,还会影响到心脏病供血不足,从而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而且,糖尿病患者通常伴随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现象,这些因素的叠加作用会更加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风险。
5. 精神压力中青年人的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也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状态下,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失调,引起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综述 •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进展李群星1,尹德录1作者单位:1 222002 连云港,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心血管内科通讯作者:尹德录,E-mail:druseyin@ doi:10.3969/j.issn.1674-4055.2018.02.37目前,我国关于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研究的相关数据较少,而美国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每年约有3万<55岁的年轻女性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1];<6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统计数据显示,女性与男性相比,即使调整混淆因素后,出院30 d后原始医院再入院率也高出近2倍[1]。
所以对于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无论从发病率还是严重程度上都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从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特点、预后等方面对年轻女性心肌梗死做一综述。
1 病理生理机制以往尸检报告显示,粥样斑块破裂、侵蚀、钙化引起血栓形成是导致AMI事件的主要发生机制。
然而,还有其他因素易导致年轻女性AMI,例如:冠状动脉痉挛(CAS)、冠状动脉自发夹层形成、Tako-tsubo心肌病、心肌炎和心肌桥等[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常被称为易损斑块或不稳定斑块,其特征是大的坏死核和薄的纤维帽,伴有巨噬细胞浸润和破坏。
目前,斑块破裂的具体原因现在仍不清楚,可能与细胞凋亡、炎症细胞浸润和感染等因素相关。
尸体解剖资料表明,50岁以下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妇女冠状动脉斑块经常受到侵蚀,而老年妇女中,更常见的是斑块破裂。
Farb 等[3]的一项研究中发现,44%的猝死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存在蛋白多糖和平滑肌细胞的侵蚀,且在年轻女性中更常见,具有较少的管腔狭窄和较少的钙化。
以上说明,在年轻女性ACS中斑块侵蚀比斑块破裂更常见。
CAS是指由心外膜血管短暂收缩引起的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所致的临床证候。
CAS发生机制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源性血管收缩舒张物质平衡破坏、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敏感性升高、Mg 2+与H +的作用、氧化应激、慢性炎症以及心理应激等[4]。
3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 Cent South Univ (Med Sci)2020,45(7)3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刘欣,罗瑛(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病科,长沙410008)[摘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在3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少见,动脉粥样硬化负荷较低。
其危险因素具有独特之处,除了吸烟、血脂异常等传统危险因素外,还与凝血相关的遗传基因多态性、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等新型危险因素有关,它们可能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加强预防可降低早发冠心病的发病率,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吸烟;血脂异常;血栓形成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n the risk factor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under 35years oldLIU Xin,LUO Ying(Department of Geriatric Medicine,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8,China)ABSTRACT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the world are increasing,and the age of onset is gradually getting younger.Extensive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are rare in patients under 35years ol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the atherosclerotic burden is low.The risk factors are unique.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such as smoking and dyslipidemia,new risk factors such as genetic polymorphisms related to blood coagulation,fibrinogen,homocysteine and uric acid,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atients with early-onse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Enhanced preven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KEY WORDS young;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moking;dyslipidemia;thrombosis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0.190149/xbwk/fileup/PDF/202007856.pdf收稿日期(Date of reception):2019-02-28第一作者(First author):刘欣,Email:*****************,ORCID:0000-0003-3299-4030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罗瑛,Email:138****************,ORCID:0000-0002-1516-7001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0453)。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目的探讨中青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30例在我院内科住院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中青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年龄、性别体重无明显差异,无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家族史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进行调查。
结果观察组中家族史、超体重、血脂异常、高血压及高血糖所占比例与正常人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较大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家族史,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的危险因素。
标签:中青年;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冠心病已成为危害全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最严重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患者数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
随着诊疗技术和护理水平的提高AMI 急性期死亡率虽已下降,但仍严重威胁着生命。
为了更好地预防中青年AMI的发生,维护机体健康,我们对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院内科住院诊断为AMI的30例患者进行了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在在我院内科住院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中青年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年龄、性别体重无明显差异,无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年龄30~48岁,均为男性。
文化程度,大学10例,高中(含中专)14例,初中6例。
1.2方法①测量身高、体重,依据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计算体质指标,进行体型分型。
②血脂检测采用酶学,于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TC、TG,总胆固醇>5.7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脂>1.7mol/L为高甘油三脂血症;空腹血糖≥6.1mol/L为高血糖。
③血压测量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测量血压的标准执行。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心脏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头号原因,而心肌梗死是心脏病的主要形式之一。
性别差异是心肌梗死患者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女性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死亡率相对较高。
因此,了解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二、文献综述1. 性别差异女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占心肌梗死总发病率的30%。
但是,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却高于男性,其中一方面是由于女性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生年龄相对较大,多伴随有其他危险因素的缘故。
2. 危险因素女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这些危险因素都是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及药物干预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
3. 干预措施对于女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采取的干预措施包括药物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等,其中药物干预如抗栓、抗血小板等可以有效降低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次发作率。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病历分析等方式。
共拟纳入100名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年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探究影响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发生的因素,并针对其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如药物干预、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等。
四、预期结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能够了解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有助于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心肌梗死的发生,同时为女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医疗服务,提高生命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
方法本次研究时间2021年1月-2021年12月,抽取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为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总体分析和观察,总结危险因素以及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疾病诊治提供资料。
结果 300例患者中高血压病占比38.33%(115/300),糖尿病占比33.33%(99/300),吸烟占比71.33%(214/300),高TG占比50.67%(152/300),高TC占比47.33%(142/300),低HDL-C占比48.67%(146/300),BMI超过25占比73.67%(221/300);300例患者中男性所占比重超过95%,年龄集中分布36-43岁,BMI25.1-26.6,并且大部分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TG、TG指标值偏高,HDL-C偏低,LDL-C偏高,血清学检查结果和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异常。
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风险为逐年上升趋势,影响因素比较多,受到高血压、吸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临床特点非常明显,所以对高危因素要重视,做好相应的预防,尽早处理。
【关键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现阶段我国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受到更多的关注,对青年人群生活压力很大,而且生活习惯等出现很多改变,健康状态在不断下降,多处在亚健康,从而导致心肌梗死等很多疾病的风险提升[1]。
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类型等会对心肌梗死产生影响,增加患者的家庭负担。
为此对青年群体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高危影响因素,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2]。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300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资料:男280例,女20例,年龄33-45岁,平均(38.52±2.24)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女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最新进展摘要】美国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中,女性的CVD死亡率首次显著下降,部分原因是人们的认识提高,对女性及其心血管风险的关注增加,以及对已建立的CHD应用循证治疗。
尽管取得了这些进步,CVD仍然是影响数百万女性的主要发病率和死亡率威胁。
所以对于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无论从发病率还是严重程度上都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将对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做一综述。
【关键词】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005-03目前,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的女性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
冠心病(CHD)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男性疾病。
但是,自从1912年赫里克首次描述了女性的情况以来,尽管过去20年来女性的心血管死亡率有了惊人的改善,但对于女性,冠心病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充分的诊断和充分的治疗。
自1984年以来,女性每年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仍然高于男子,在2000年,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个人的绝对数字仍然高于男子[2]。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1.吸烟吸烟是导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最重要的可预防原因。
在55岁以下的妇女中,女性患上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吸烟,使她们的风险增加了7倍[3]。
吸烟、血脂异常和家族性冠心病在青少年患者中很常见。
在青少年患者中,年龄在55岁以下的女性吸烟和肥胖的流行率高于老年女性。
在戒烟后的1~2年内,女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大大降低,在10至15年内降至不吸烟者的风险水平。
向定成[4]研究发现老年组和青年组吸烟比例分别为21.58%和40.62%,青年人吸烟较多(P=0.037)。
可能原因是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转变生活方式,戒烟使老年患者吸烟比例明显下降。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吸烟,尤其是大量吸烟是年轻人患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闫明洲等[5]认为青年人急性心梗第一危险因素为吸烟,在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及重度狭窄病变患者中,多数有吸烟史。
香烟烟雾中与冠心病有关的物质超过数十种之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血液黏滞性升高,加速胆固醇沉着。
吸烟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大的冠状动脉闭塞。
2.酗酒在一般人口中,每1~2天喝一次酒精饮料的人,与戒酒者和酗酒者相比,其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死亡率较低[6-7]。
对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饮酒和冠心病之间存在u型关系[8-9]然而,在有记录的冠心病患者中,饮酒的效果还不确定。
酒精有多种生理作用。
虽然效果平衡似乎有利于无症状者预防冠心病,但在已建立的冠心病患者中可能有所不同。
例如,酒精降低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受性,导致剂量依赖的冠状动脉血管收缩,提高心率和收缩压,增加血浆微量素激活因子抑制剂1.9的水平,这些效应会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3.性别在一项基于人群观点的急性心肌梗塞相关症状表现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10]:男子显著少抱怨颈部疼痛(OR=0.52;95%CI:0.35,0.78),背痛(OR=0.38;95%CI:0.26,0.56),下巴疼痛(OR=0.50)95%CI:0.31,0.81),恶心(OR=0.58;95%CI:比女性0.45,0.75)以上。
相反,男性比女性更可能报告尿潴留(OR=1.27;95%CI:1.00,1.61)。
尽管男性更倾向于抱怨胸部疼痛,但在统计上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已经证实,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11],青年AMI中男性更多见,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相关。
雌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稳定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血小板聚集;增加血管壁弹性;产生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
雌激素可调节脂蛋白代谢,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13]。
4.糖尿病目前公认糖尿病是冠心病发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在一项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5],在正确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54.4%),超重/肥胖(53.9%)和高血压(51.2%)分别位居前三位,其次是糖尿病(19.5%)和脂质代谢异常(7.7%)。
女性糖尿病患者(25.5% vs 17.4%)的患者更多;糖尿病病人从毛细血管到大动脉均可有不同程度的病变,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明显增厚,血管壁增厚、血压增高,血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变性和脂肪变性,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有的则有血栓形成或管腔狭窄,糖尿病病人三酰甘油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而且高血糖可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促进血液单核细胞迁入内膜及转变为泡沫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16]。
糖尿病病有凝第Ⅷ因子增高及血小板功能增强,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引起动脉管腔闭塞。
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密切相关[17]。
5.高血压年轻女性高血压患者并不多见,多为继发性高血压。
CAMI的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51.2%,国外大型研究表明,这一比例更是高达60.5%~69%[15]。
在一项日本人口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遗传因素的研究发现,在患有高血压的人中,bk-b2受体的c等位基因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没有高血压的人[17]。
青年人高血压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血压增高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作用,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增加内膜对脂质的通透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易于进入动脉壁,血小板黏附及中膜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等变化,均可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14]。
6.血脂异常在一项亚洲人血脂与冠心病的研究中,随着亚洲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血清中的tc含量也随之上升,而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
在所有亚洲国家,城市的血清tc水平也高于农村人口[18]。
大量的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冠心病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19]。
因此要通过促进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来预防心血管疾病,需要把重点从治疗发展后的疾病转移到预防心血管疾病通过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7.血尿酸相关研究已经表明,高血尿酸血症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提示与冠心病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20]。
胡大一等[21]的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在女性中血尿酸水平越高,冠脉评分越高,在男性中,不存在这样的关系。
UA可以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并促进血小板血栓形成在血栓形成的早期阶段。
与此同时,尿酸盐晶体可以激活血小板,这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增加冠状动脉栓塞。
增加的血清尿酸水平和高血压,炎性细胞因子,内皮细胞功能,NOS途径和伴随的氧化应激。
血尿酸是由触发炎性反应和强烈的免疫应答受损的细胞发出的危险的信号。
尿酸是伴随着增加生产的氧自由基,和尿酸晶体可以诱导炎性反应和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之一。
青年女性AMI发生与上述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预防青年女性AMI,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青年人,更应该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1] MozaffarianD, BenjaminEJ, GoAS, ArnettDK, BlahaMJ, CushmanM, deFerrantiS, DesprésJP, FullertonHJ, HowardVJ, HuffmanMD, Judd SE, Kissela BM, Lackland DT, Lichtman JH, Lisabeth LD, Liu S, Mackey RH, Matchar DB, McGuire DK, Mohler ER 3rd, Moy CS, Muntner P, Mussolino ME, Nasir K, Neumar RW, Nichol G, Palaniappan L, Pandey DK, Reeves MJ, Rodriguez CJ, Sorlie PD, Stein J, Towfighi A, Turan TN, Virani SS, Willey JZ, Woo D, Yeh RW, Turner MB; on behalf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5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irculation. 2015;131:e535]. Circulation. 2015;131:e29–e322.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0152.[2] Gholizadeh L, Davidson P. More similarities than differences: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CVD mortality and risk factors in women. Health Care Women Int. 2008;29:3–22. doi: 10.1080/07399330701723756.[3] Njølstad I, Arnesen E, Lund-Larsen PG. Smoking, serum lipids, blood pressur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12-year followup of the Finnmark Study. Circulation. 1996;93:450–456.[4]张妮,向定成,张金霞,肖华,龙浏城,吴源锋,龙锋.吸烟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09):858-861.[5]闫明洲,贺玉泉,金元哲,等.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病变结果与危险因素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25(3):293-294.[6] Maclure M. Demonstration of deductive meta-analysis: ethanol intake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Epidemiol Rev.1993;15:328-351.[7] Thun MJ, Peto R, Lopez AD. et al.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US adults. N Engl J Med.1997;337:1705-1714.Google Scholar Valmadrid CT, Klein R, Moss SE, Klein BE, Cruickshanks KJ. Alcohol intake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in persons with older-onset diabetes mellitus. JAMA.1999;282:239-246.[8] Palmer AJ, Fletcher AE, Bulpitt CJ. et al. Alcohol intak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J Hypertens.1995;13:957-964.[9] GOLDBERG, Robert J.,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symptom presentation associat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population-based perspective. American heart journal, 1998, 136.2: 189-195.[10] Hanke H, Hanke S, Bruck B, et al.Inhibition of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strogen by progesterone in experimental atherosclerosis.Atherosclerosis,1996 ,121:129-133.[11] AnandSS,LslamS,RosengrenA,etal.Risk factor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women and men:insights from the INTER-HEART study [J].EurHeart J,2008,29(7):923-940[11]高晓津,杨进刚,杨跃进,许海燕,吴元,李卫,王扬,唐欣然,孙毅,乔国芳,宋雷,伏蕊,孙慧,严欣欣,董秋婷,张璇,叶蕴青,金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03):206-210.[12]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概要.中国循环杂志,2014,27:487-491.[13]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14]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 GWTG: transforming contemporary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linical care. Heart, 2010, 96: 1798-1802.[16] Krim SR, Vivo RP, Krim NR, et al.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linical profile, 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among Hispanic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Get with Guidelines-Coronary Artery Disease (GWTG-CAD)registry. Am Heart J, 2011, 162: 988-995.[17] Aoki, Shuichi, et al. "The genetic factor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hypertension."Japa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65.7 (2001): 621-626.[18]Khoo, K. L., et al. "Lipid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Asia." Atherosclerosis 169.1 (2003): 1-10.[19]刘静,赵冬,秦兰萍,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 561-565.[20] Nieto FJ, Iribarren C, Gross MD, et al.Uri c acid and serum antioxidantcapacity:a reaction to atherosclerosis ? Atherosclerosis, 2000,148:131-139.[21]陆丕能,胡大一,陆鋆,王伟民,陈步星.冠心病与血尿酸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2002(08):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