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室外环境对比分析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系名称:建筑系专业名称:城市规划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摘要:现如今,世界各国正在生态城市的构建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或多或少的建设成就、获得宝贵经验。
针对对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简要阐述和相关案例的表述,希望得到一些启发和思索。
关键词:卫星遥感生态赤字生态工业园电磁污染田园城市众所周知,进入到21世纪人类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方面追求营养,娱乐方面追求新元素等等。
但就在生活水平逐日提高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人类的生存活动息息相关。
例如:温室效应导致的北极冰川融化,从而使得世界上一些海拔地势较低的国家城市经常发生水灾;城市面积急剧扩大导致耕地林地面积大幅度降低。
由于城市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也由于其物质能量高度集聚、人类活动密集、环境变化剧烈、生态脆弱而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城市的生态建设已变得十分迫切,成为目前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和热点。
对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研究,是为了我们更好地建造我们理想中的生态城市。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以人为核心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场所。
生态城市则是人类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长期探索过程中所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模式的一种理想形态。
所以生态城市应该是三维的、一体化的复合模式,而不是平面的、随意的。
同生态系统一样,城市应该是紧凑的,是为人类而设计的,而不是为汽车设计的,而且在建设生态城市中,应该大幅度减少对自然的“边缘破坏”,从而防止城市蔓延,使城市回归自然。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形成自然、城市与人融为有机整体的互惠共生的结构。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我国生态环境堪忧,大城市雾霾现象严重,小城市环境现状虽尚好,但发展过程中若不对城市生态环境加强重视将会走上大城市发展的老路。
95年以后我国非常流行盖玻璃房子,而大量的玻璃房子造成光污染,房子里却是夏热冬冷,又需要空调调节室温,能源消耗非常大。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
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一、环境保护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的利用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恢复生态,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工作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关心环境问题,就是在关心人类的发展问题。
环境污染与破坏,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会制约社会的发展,影响人类的健康。
下面小编整理了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供大家参考!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研究1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
许多学者和专家人士、各国领导等,都开始意识到环境对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分析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以期提出一些有效性的解决策略。
事实上,能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会直接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实力水平。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维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以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分析(一)国内外水环境保护形势第一,国内水环境保护形势。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快速提高趋势,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起来,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早在2008年,我国政策的环境相关报告中就指出,我国存在严重的水体污染问题。
综合来看,我国的水体污染问题主要如下:其一,水污染的总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其二,重金属对于水体污染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三,我国许多江河湖水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其四,新的水体污染物正在增多。
其五,水资源的开发与使用过于浪费,造成部分地区出现了用水困难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析和比较
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析和比较一、本文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空气质量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的相关数据,探讨国内外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政策与实践。
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国内外在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为提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本文还将探讨未来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国内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析在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准,其编制和发布由我国环境保护部负责。
AQI采用了分级的方式,将空气质量分为六级,从优到差分别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这种分级方式使得公众能更直观地了解当前空气质量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
但是,受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机动车数量增加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仍然不容乐观。
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冬季,由于采暖期燃煤排放的增加,容易出现重度污染甚至严重污染的情况。
从AQI的具体数据来看,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在良到轻度污染之间波动。
其中,一些经济发达、工业集中的城市,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相对较高,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工业污染较少的地区,如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则相对较低,优良天气占比较高。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等。
公众也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如减少私家车使用、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出行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和公众的参与,共同推动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
在地理环境领域中,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天气气候和自然资源有何差异?
在地理环境领域中,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天气气候和自然资源有何差异?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天气气候和自然资源的差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两个国家在这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下面,将就此为大家逐一讲解。
一、天气气候方面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天气气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首先,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之上,东西长约8000公里,南北宽约5500公里,纵横交错的山脉、平原、河流等地貌形成了复杂的地形地貌。
这使得中国在气候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比如,北方地区大气干燥,而南方地区湿润多雨;西北地区干旱少雨,而东南地区阳光明媚。
但总体来说,中国处于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的交界处,年平均气温大约在10度左右。
而另一个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不同,其气候趋向于温带或寒带,年平均气温要比中国低一些。
此外,该国的气候也受大洋洋流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其东部海岸的气候温和潮湿,而西部山区则多雨多雪。
总体来说,该国的气候显得更加温和湿润。
二、水资源方面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两国在水资源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水资源的分布十分不均衡。
大量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受限于干旱的气候条件,水资源较为匮乏。
此外,中国在近些年也面临了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的困境。
而另一个国家,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不同,其水资源更加充沛。
这主要是因为该国地区的降水量比中国大,水资源相对丰富。
此外,该国在保护水资源方面也做得较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遏制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三、土地资源方面两国在土地资源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面积较大,但是由于人口多和土地利用不合理等因素,致使土地资源十分紧张。
此外,中国的土地面积逐年缩减,自然资源也因此丧失。
而另一个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该国土地资源相对比中国更为充裕。
该国讲究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保证土地的可持续性利用,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和孟加拉国的农村人居环境有何不同?
中国和孟加拉国的农村人居环境有何不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对于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乡村振兴同样至关重要。
农村人居环境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因素。
而中国和孟加拉国这两个拥有众多农村居民的国家,他们的农村人居环境有何不同呢?1.自然环境中国和孟加拉国的农村人居环境的最大不同就是自然环境。
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东部,气候炎热多雨,季风影响很大,且地势低平,自然灾害不断,例如水灾和气旋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因此,孟加拉国农村人居环境相对较差。
而中国则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着广袤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大部分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对较好。
但是,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日益恶化。
2.乡村建设中国侧重于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
同时,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一些地方的建筑风格越来越与当地自然环境脱节,造成环境上的污染和不和谐。
而孟加拉国由于基础设施、资金和设计等方面的限制,大部分农村人居环境十分原始,居住条件比较艰苦。
3. 文化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之外,文化也很重要。
中国的农村传统文化非常丰富,例如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古老的农村建筑等都表现了农民的富有智慧的创造力和崇尚自然的理念。
而在孟加拉国,农村生活较为贫穷,由于政府贫困程度较深,仍然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派生出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封闭、静默、原始等生活方式,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4. 教育和医疗制度中国的农村教育和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农村学校和农村卫生院不断改善和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而孟加拉国政府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重视程度比较低,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普及程度不高,劣质的卫生条件导致农村人口普遍患病率较高。
总之,中国和孟加拉国的农村人居环境有许多不同,由于这些不同的因素和影响,两国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有着各自的特点,也存在许多同样需要改进的问题。
国内与国外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系名称:建筑与艺术学院专业名称:城市规划122 学生姓名:国文卓指导教师:孙晓璐【摘要】: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过多的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变得相当严重,并且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首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的介绍,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和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差距。
【关键词】:生态环境国内外生态理念【正文】:1.城市生态环境1.1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4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人类环境会议”,该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时代的开始。
1984年前苏联生态学家 Yanitsky第一次提出“生态城市”慨念。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MAB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标志着保护生态环境思想的成熟。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通过《里约宣言》和《21世纪进程》,第一次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1.2 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现状20世纪以后,城市研究及开发规划中大量吸收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开创了人类生态学领域,研究内容集中于城市问题和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城市生态的研究开始围绕城市的能量、物质及废弃物循环而展开,涉及城市及腹地的关系、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等问题。
这些研究考虑了人类生态、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和社会心理变量,以上各领域的研究曾被视为城市研究的经典领域。
2.中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2.1 中国城市中的生态理念园林设计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喜欢把模拟自然的园林放到城市中,使之成为中国人安顿心灵的理想住处。
世界各国地理环境的差异
世界各国地理环境的差异地球是一个广袤而多样的星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着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
这些差异不仅塑造了各地独特的自然风光,还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气候条件来看,世界各国差异显著。
在赤道附近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常年高温多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植被繁茂,生物种类丰富多样,但高温和高湿度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而在南北极地区,如挪威、加拿大的部分地区,气候极为寒冷,漫长的冬季和短暂的夏季,使得这些地区的生存条件相对恶劣。
然而,寒冷的气候也造就了独特的极地风光,如绚丽的极光和巨大的冰川。
地形地貌方面,各国也是大不相同。
像中国这样地域辽阔的国家,拥有着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其雄伟壮观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东部的平原地区则是农业发达的区域,为大量人口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以广袤的平原和低矮的高原为主,中部的大自流盆地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而尼泊尔则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喜马拉雅山脉的一部分位于其境内,高耸入云的山峰吸引着众多登山爱好者前来挑战。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也在各国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有些国家如日本、英国是岛国,四面环海,海洋资源丰富,渔业和海洋运输业在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而像俄罗斯、加拿大这样的大国,陆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广袤的森林资源。
内陆国家如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等,则需要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来发展贸易,其经济发展相对受到一定的限制。
河流与湖泊也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流经巴西等多个国家,为沿岸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
尼罗河则是埃及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
美国的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为周边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土壤类型的差异也影响着各国的农业发展。
在欧洲,一些地区拥有肥沃的黑土,非常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国外户外活动现状分析报告
国外户外活动现状分析报告# 国外户外活动现状分析报告## 引言户外活动是人们在大自然中亲近自然、锻炼身体和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旅游的流行,国外户外活动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报告将分析国外户外活动的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并提出对国内户外活动发展的启示。
## 1. 国外户外活动的发展现状### 1.1 多样化的户外活动类型国外户外活动类型多种多样,涵盖了徒步旅行、登山、露营、划船、野外求生等。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户外活动,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 1.2 完善的户外活动基础设施国外的户外活动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包括山体和水体的保护管理、登山线路的规划和标识、露营地点和设备的提供等。
这些设施的完善提高了户外活动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吸引了大量的户外活动爱好者。
### 1.3 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国外开展户外活动的组织和机构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包括户外安全知识、技能培训等。
这些服务不仅提供了参与户外活动所需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还保障了参与者的安全,吸引了更多人参与户外活动。
## 2. 国外户外活动的发展趋势### 2.1 可持续发展国外越来越多的户外活动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例如,徒步线路设置了保护区,规定只能在指定路线内活动;划船活动则倡导不使用化学农药等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物品。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成为未来国外户外活动的重要发展方向。
### 2.2 结合科技与互联网科技与互联网的发展为国外户外活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使用智能设备、无人机、虚拟现实等技术,户外活动可以实现更多样化的体验和更好的安全保障。
另外,互联网的发达也为户外活动的宣传和预订提供了便利,人们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了解活动信息并进行报名。
### 2.3 受众扩大化国外户外活动的受众已经从最初的少数人群扩大到了更广泛的人群。
除了专业爱好者,越来越多的家庭、年轻人、老年人和企业团体也开始参与户外活动。
中外环境保护对比研究
中美两国环境保护对比研究【摘要】美国是世界强国,中国也在近二十年来的时间里快速发展起来成为发展中大国。
在环境保护方面上,美国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已经不再是困扰其发展的阻碍。
中国则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延续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模式。
在近几年的时间里,环境污染已经得到了国家还有民众的广发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两国的意识、环保政策、非政府组织三大方面来浅析环境保护的对比。
关键词:中国美国意识政策非政府组织一、环境保护意识(一)、历史背景环境保护是基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之上的。
在中外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时间上来看。
从1972-1978年的7年,中国正处于极为混乱的“文革”劫难时期,也是环境问题开始暴露,环境保护意识萌生、传播和普及的时期。
当时中国工业化还处于初期阶段,但环境污染开始在局部地区特别是城市暴露出来,污染事件陆续出现。
但当时国人对环境污染、环境公害还知之甚少。
但1970年的美国开展了旨在保护环境的“地球日”活动,喊出了“不许东京悲剧重演”的口号。
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所以在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美国在环保意识上是有差距的。
美国已经在着手开展了环境保护运动,而我国正处在认识阶段。
(二)、民众环保意识情况一个国家民众的环保意识与国民性格、社会经济水平、社会制度和文化水平等都有关系。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差异非常大的国家,在民众环境保护意识上面则存在这样的差异。
中国城市中生活的对空气、噪声和工业污染的感受非常深。
而农村人在水、土壤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更感到忧虑。
在谈到“居住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约有一半受访人认为处于“中等水平”,另有20%受访人认为处于较差的状况。
地球村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57%的受访人认为我国环境状况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比较差的水平。
以上是我国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在如何应对环境污染上,我国民众是无奈和无力的。
面对环境污染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仅能依靠政府去组织管理环境污染。
国内外生态城市环境指标分析比较之研究
交通運輸 l 西雅圖政策規劃部門對在運輸計畫
執行方面乃是全國之模範,其成功
部分包括寬腳踏車道、交通運輸網
在社區設置上百個交通圓環以紓解
交通量。
l 這部門為發展輕鐵進行大規模進階
3.生態城市議程:
為成為生態城市,克里夫蘭市提出許多新議題,在進行設計與規劃遵
循這些議題以降低環境衝擊。
表 1 克里夫蘭市之生態城市議程
空氣品質 政府應公正執行法令,削減車輛污染排放及大量空氣污
染源。
基於環境公平性,城市應該著手降低收入戶及少數居民
地區不平衡之污染衝擊。
氣候變遷 與其他城市共同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
We will learn how to creating a new vision of what cities should do to become more livable,economically successful, and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壹、永續發展與生態城市:
市府所有物所得建立多倫多大氣基
金。
l 這基金將提供貸款及補助給各團體
從事排放削減。包括綠建築、腳踏
車道、掩埋場沼氣發電、再生能源
等以減緩都市熱島效應。
城市環境 l 環境保護計畫是一個綜合性計畫包
Toronto
括六十六個建議:土壤、水、管理、 永續、能源、運輸、綠色經濟發展、
教育及監測。
廢棄物減 l 在多倫多,厚紙板、好紙、乾淨木
貳、國外生態城市案例
一、美國克里夫蘭市(Cleveland):
中外环境保护对比研究
中外环境保护对比研究中美两国环境保护对比研究【摘要】美国是世界强国,中国也在近二十年来的时间里快速发展起来成为发展中大国。
在环境保护方面上,美国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已经不再是困扰其发展的阻碍。
中国则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延续发达国家先污染再治理的模式。
在近几年的时间里,环境污染已经得到了国家还有民众的广发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从两国的意识、环保政策、非政府组织三大方面来浅析环境保护的对比。
关键词:中国美国意识政策非政府组织一、环境保护意识(一)、历史背景环境保护是基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之上的。
在中外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时间上来看。
从1972-1978年的7年,中国正处于极为混乱的“文革”劫难时期,也是环境问题开始暴露,环境保护意识萌生、传播和普及的时期。
当时中国工业化还处于初期阶段,但环境污染开始在局部地区特别是城市暴露出来,污染事件陆续出现。
但当时国人对环境污染、环境公害还知之甚少。
但1970年的美国开展了旨在保护环境的“地球日”活动,喊出了“不许东京悲剧重演”的口号。
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认识环境问题,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所以在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美国在环保意识上是有差距的。
美国已经在着手开展了环境保护运动,而我国正处在认识阶段。
(二)、民众环保意识情况一个国家民众的环保意识与国民性格、社会经济水平、社会制度和文化水平等都有关系。
中国和美国是两个差异非常大的国家,在民众环境保护意识上面则存在这样的差异。
中国城市中生活的对空气、噪声和工业污染的感受非常深。
而农村人在水、土壤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更感到忧虑。
在谈到“居住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时,约有一半受访人认为处于“中等水平”,另有20%受访人认为处于较差的状况。
地球村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57%的受访人认为我国环境状况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比较差的水平。
以上是我国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在如何应对环境污染上,我国民众是无奈和无力的。
某国和中国的景观和自然环境有何异同?
某国和中国的景观和自然环境有何异同?在世界的不同角落,自然环境和景观各不相同。
今天,我们将比较某国和中国两个海岸线较长的国家,看看它们有哪些异同点。
一、气候1. 某国:某国毗邻赤道,气候温暖潮湿,热带雨林遍布。
每年的温度变化不大,降雨集中在夏季,往往导致水灾。
2. 中国:由于中国地广人多,气候多样。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南方气候温和潮湿。
中国南部的春夏季节较长,会有台风等极端气候现象。
二、地形1. 某国:某国地势较为平坦,高山少,大部分地区都被覆盖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2. 中国:中国地形多样,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形类型都有。
中国大部分地区是以山地为主。
三、海岸线1. 某国:某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边地带常常是沙滩和珊瑚礁的交替出现。
该国的海岸线瞬息万变,每年都会因为海浪的冲刷和海水的侵蚀而不断改变。
2. 中国:中国海岸线也很漫长,其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海岸线上有很多岛屿,如海南岛、台湾等等。
中国的海岸线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景区,如厦门、青岛等等。
四、生物多样性1. 某国:某国热带气候条件下,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
进入该国的范围,可以看到热带雨林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树木种类,如巨大的榕树等等。
除此之外,该国也拥有很多独特的动物物种,如考拉、袋鼠等等。
2. 中国: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非常丰富,其在东亚地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中国大部分地区有着各式各样的动植物,如大熊猫、金钱豹等。
此外,中国还拥有一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山西的古建筑群等。
五、环境保护1. 某国:某国人口众多,经过无数年的开发和探索,现如今已经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
为保护环境,该国开始实施严格的环保措施,清理污染等措施可谓得心应手。
2. 中国: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和地球的其他地方一样,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极大影响,当前环境问题也很严重。
但近年来,中国也采取了许多环保措施,比如禁止进口废品、开展全国"绿盾行动"等等。
国内外人居环境主要研究内容及比较研究
国内外人居环境主要研究内容及比较研究尚蕾;杨兴柱【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human beings has been changing.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study of geography, human settlement and sociology.Through systematically sorting out literature on living environmen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 the study found that: domestic research mainly concentrates i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t different scales, while abroad research scope is wide and the research scale is more various.The comparison.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y on living environment find many differences,the abroad study a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is deeper than the domestic research, the research type is more abundant, the research angle is more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informal settlements upgrading problem.On the basis of this, I reviewed and prospected the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人类生存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人居环境已成为地理学、人居环境学、社会学等研究的热点问题.对近年来国内外人居环境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国内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尺度下人类住区适宜性的评价;国外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范围较广,在研究尺度上更加多样性.文章对国内外人居环境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发现:国外在研究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比国内更深更广,国外研究主体类型更为丰富,在研究角度上更集中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非正规居住区升级改造问题.在此基础上,对人居环境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和展望.【期刊名称】《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6)003【总页数】6页(P40-45)【关键词】人居环境;研究内容;国内外比较【作者】尚蕾;杨兴柱【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23人居环境科学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提出的人类聚居学,Doxiadis认为自然环境、人、社会结构、建筑与城市、交通和通信网络是其构成的五个基本要素[1].人居环境科学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研究人类聚居的演变规律,对解决人类聚居问题有重要指导作用.在我国,吴良镛先生在道氏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居环境学这一新的学术观念和学术系统加以阐释,提出应将人类聚居从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和全球、区域、城市、社区(村镇)建筑不同尺度进行研究,从而推动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2].由此可见,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复杂,研究领域较为广泛,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对人居环境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梳理,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对于人居环境方面研究的重点内容,对国内外人居环境的研究范围及尺度进行了详细划分,对国内外人居环境的研究尺度、研究主体、研究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为今后国内人居环境的研究提供借鉴.对近年来国内人居环境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我国学者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人类住区适宜性评价方面,并且是分布在不同尺度上的人类住区居住环境.根据李雪铭对国内不同地理尺度下人居环境的研究,将学者们对国内人居环境研究内容的地理尺度划分为城市、城市社区、城市边缘区及乡村四个尺度[3].1.1 城市人居环境在人居环境的研究领域,我国学者的研究内容较集中于城市,尤其是北京、大连和上海等大城市的宜居性评价问题.孟斌等通过问卷调查和空间插值方法对北京市区满意度的整体特征及空间自相关性进行研究[4].李王鸣等从多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的评价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杭州城市的人居环境进行研究[5].张文忠系统论述了宜居城市建设的理念及重点[6].自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为宜居城市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城市人居环境的质量、居住满意度、人居环境优化、如何构建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等问题的研究[5,7-11].1.2 城市社区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居住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社区居住环境,其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城市的整体宜居性.黄宁等通过制定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厦门市集美区的人居环境特征进行了探究[12].李雪铭等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大连市居住小区的环境归属感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13].程承旗等提出了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评价城市居住小区的居住环境质量的方法,使居住小区环境的质量评价更加简单易行[14].目前,学者对于城市社区人居环境研究较少,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居住环境适宜性评价范围内,对于社区居住环境优劣的影响机制及其动态研究不足.1.3 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人居环境的问题日益严峻,而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更是集中了城市中心区和乡村区域的主要人居环境问题.祁新华等采用主、客观集于一体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价了广州市边缘区的人居环境[15].程煜等从系统论角度对广州市边缘区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全面分析[16].宁越敏等以上海郊区的小城镇为研究案例地对其居住环境进行评价,并且总结了其发展规律[17].1.4 乡村人居环境乡村人居环境是一个动态的复杂巨系统,是多种物质结合的综合表现[18].朱彬等在评价了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基础上探究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特点[19].杨兴柱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进行了质量评价[20].李伯华等运用自组织演化理论探讨了乡村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21].目前国内对于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人居环境特征及质量评价范围内,而缺少对乡村人居环境的理论、城市化影响下的人居环境特征变化等方面的探讨.国外学者在道氏人类聚居学提出后对人居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内涵丰富.通过梳理大量国外文献,发现国外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内容主要在以下尺度:城市、城市社区、城市边缘区、乡村、特殊区域等.2.1 城市人居环境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就开始关注城市中的发展问题,强调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社会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以期缓和城乡分离的状态;盖迪斯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对人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探究,指出发展城市在重视物质环境的建设以外,更应重视多样性与公众参与的问题;芒福德提出以人为尺度对城市进行规划,倡导发展家庭、邻里、小城镇、农业地区和中小城市[2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工业城市的产生,学者开始关注解决城市问题的可行性方法的实践,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完善,社区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重要关注点.Georges A. Tanguay等对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开展了17项研究,分析表明这些指标体系不仅在概念框架和方法上缺乏共识,在指标的选择和数量优化上也缺乏共识,因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指标的选择策略[23].Shuhana Shamsuddin等认为城市宜居性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个适于步行的环境是促进城市宜居的重要因素,文章研究了适宜步行的环境在促进吉隆坡宜居性中的作用,同时评估了公民步行活动中的舒适程度[24].2.2 城市社区人居环境1988年人居环境的主题是“住房与社区”,可见国外对于社区人居环境的研究较早,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创建健康和宜居社区成为许多区域优先发展的重点.西方学者较多关注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策略、社区机构在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社区居民的参与性等方面的研究.Devin Fidler等对美国最大的非营利性组织美国退休人员协会提出的宜居社区战略进行评价,分析了阻碍社区宜居性的因素并对该战略提出了改进的建议[25].Nany Yuliastuti等认为对提高环境质量做出的努力也是提高社区赋权的一个改进过程,提取本地资源以及赋予公众更重要的角色,从而促进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来改善住宅环境质量[26].Ali Komeily等对目前的社区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分析后发现它们没有以平衡的方式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社会和机构四个方面,因此作者以平衡思想探索NSA5评估方法来弥补文献中应用NSA方法分析的不足以及实现评价目前评估系统在确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进步性的作用等目标[27].2.3 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大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向周围地区扩张,这些扩张无序、没有规划,因此大城市边缘区的人居环境问题明显,尤其表现在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周边区域.这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Emmanuel 以津巴布韦半城市化居民区为案例地,通过对居民区周围地下水的采集检测对水质进行评定,研究发现居民区的坑式厕所的密集分布导致周围的地下水硝酸盐和大肠杆菌严重超标,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28].Jessica Thorn等探讨了内罗比半城市化地区居住区对于环境变化适应的机制和过程[29].Adrian Guillermo Aguilar和Luca Salvati分别以墨西哥和罗马的半城市化区域为案例地探讨了人类住区的扩张对周围环境和土地利用的影响[30-31].2.4 乡村人居环境西方城市化水平高,对于乡村尺度的人居环境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中较多关注乡村地区居住区空间规划、影响居住区扩张的原因、居住区规划居民参与度等问题.P.Setijanti等探讨了巴厘岛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传统居住区的影响,研究发现多数居民为适应旅游业对房屋进行了改进或改变房屋本来的用途[32].Ambe J. Njoh认为对于如何促进公众参与尤其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研究不足,因此文章强调在乡村居住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发挥乡村委员会的作用从而提高居民参与度[33].2.5 特殊区域人居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有密切关系并且相互影响,这表现在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环境对人居环境的约束力等方面.Veronica Constantin等提出了脆弱性评估工具可为罗马尼亚阿普塞尼山脉地区矿区定居点可持续性发展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34].Bambang Setioko等分析分布在海岸边和河口三角洲区域的渔民居住区,目的是确定城市环境对城市化的沿海地区渔民聚落的影响变化.这项研究可以提高我们对城市环境抵御居民活动系统变化的理解[35].Reto Jagher对叙利亚沙漠地区更新世时期ElKowm考古遗址研究推测在长时期内干旱不毛之地人类的行为活动,展示了更新世时期人类对荒漠环境的适应和认知能力[36].3.1 研究尺度3.1.1 研究时间尺度一方面,国外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从时间上要早于国内研究,这主要是由于西方工业革命促进城市的发展,无序的城市扩张引起了大量城市问题,促进了学者对城市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西方对于人居环境研究不局限于现代,对于早期人类住区的分布与迁移情况以及居住模式通过考古遗址进行较多研究[37].国内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即目前人类居住区的研究,对于不同时间段的人居环境缺乏动态性的观察和探索.3.1.2 研究空间尺度西方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空间范围广,Andrew B. Reinmann分析的人类定居点的扩张对地表碳储汇的影响推测未来几十年全球气候变暖趋势[38].Vinit Mukhija认为在全球发展中国家非正规居住区升级中决策者和规划人员应考虑到住房的土地占用、住区分布格局和居住条件等问题[39].目前国内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范围集中在国内的几个大城市和部分省市的乡村地区[40-42].没有深入地研究人居环境在全国范围内的特征变化及分布模式.3.2 研究主体西方人居环境研究主体类型丰富,从以城市为主体开展研究扩展到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中国家非正规居住区和特殊居住区等.Bambang Setioko对渔民住区安置的分析,探讨了潮汐涨落没有改变渔民住区的原因[43].Veronica Constantin提出了新颖的方法来评估矿业居住区的脆弱性并用GIS详尽制作了矿业村庄的脆弱性地图[44].国内以城市、乡村、城市过渡区等为研究主体,但对于海岸区、矿业区等特殊地区的居住区的居住条件情况较少涉及.3.3 研究角度3.3.1 人类住区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类居住区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居住区的无序扩张对自然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国内在不同尺度上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居住环境适宜性评价上,而对于人类居住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变化研究较少.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多关注居住区活动和居民住宅扩张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Andrew评估了2005到2050年温带地区人类聚落的扩张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人类住区的扩张是土地覆盖情况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使地面碳储汇量发生重大改变从而影响全球温度变化[38].Emmanuel 以津巴布韦半城市化居民区为案例地,研究发现居民区的坑式厕所的密集分布导致周围的地下水硝酸盐和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对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负面影响[28].3.3.2 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历年世界人居环境日的主题都离不开可持续人类住房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目的就是寻求人类住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在围绕人居环境主题下,西方许多学者开展了解决居住区问题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国内在对人居环境评价后很少探讨城市及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模式.N.Chabbi-Chemrouk认为发展可持续的人类住区需要一个更为全面和综合的方法,城市不仅是建筑物、空间和景观的综合体,同时也是机构、人员和活动的综合体,实现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起到协调各种参与者的作用[45].Nany Yuliastuti认为社区协会在居住区环境改善方面和组织实施相关环境治理措施中应扮演重要角色[46].Antar A. Abou-Korin以埃及为研究案例地认为小规模的居住区是未来发展中国家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47].3.3.3 非正规居住区升级改造问题国外学者以全球性的视角研究发展中国家非正规居住区的改造问题,这些非正规居住区大多存在于大城市的周边地区,是大城市不断扩张和住房供应不足的结果,并且认为这对于世界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许多学者探讨了这些地区住房升级改善的途径以及政府推动的升级改造项目是否真正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需要[48].中国也存在许多非正规居住区,对于这些居住区的改造大多由政府推进,但是对于这些居住区升级改造策略、居民需求的满足以及居民在居住环境改善中的参与度较少研究.国内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集中在本国,对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居住问题较少涉及.人居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住区的各种现象与特征的重要学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类聚居区问题多样化与复杂化,人居环境研究作为学术界的重点,国内关于人居环境研究应在借鉴国外人居环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4.1 国内人居环境研究的不足4.1.1 国内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居住区宜居性评价上,然而宜居性的概念和评价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同时目前的人居环境评价框架主要是针对城市人居环境,而乡村地区、旅游社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与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都需进一步研究.4.1.2 研究内容较为单一,研究主体应进一步扩大,目前国内主要的研究内容集中于宜居性评价,而城市发展、乡村地区生计变迁等与人类有关的活动引起的土地覆盖的变化、碳排放变化和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关注较少.4.1.3 在研究尺度上,从国内人居环境主要的研究来看大多是评价某一城市或多个城市现阶段的居住适宜性,主要是横向研究,而较少关注研究区域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4.2 国外人居环境的研究启示4.2.1 国外在人居环境研究视角上更加广阔,在对城市及社区居住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能够提升城市和社区宜居性的要素,角度更加微观,如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城市的人行道环境、交通环境等都是居住环境的一部分,对居住环境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国内人居环境研究可多关注这些要素从而为政府部门制定提升策略提供建议,在促进城市等区域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还能丰富国内人居环境的研究内容.4.2.2 西方学者在以非正规居住区和居住条件恶劣地区为案例地的研究中提出了相应的人居环境管理和提升策略,在以城市社区为案例地的研究中指出居住环境的改善需要当地居民、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的多方参与,并提出居民参与居住环境管理的相应方法,这对国内城市及社区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2.3 高度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是人居环境学科的特点,这也就要求人居环境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集成,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充分借助考古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研究人居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国内研究可借鉴国外学科综合应用的实例开展从而形成国内人居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体系.【相关文献】[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趋势论[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3):1-4.[3] 李雪铭,田深圳.中国人居环境的地理尺度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12):1496-1497.[4] 孟斌,尹卫红,张景秋,等.北京宜居城市满意度空间特征[J].地理研究,2009,28(5):1319-1324.[5] 李王鸣,叶信岳,孙于,等.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以杭州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1999,19(2):39-43.[6] 张文忠.宜居城市建设的核心框架[J].地理研究,2016,35(2):206-212.[7] 李华生,徐瑞祥,高中贵,等.城市尺度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5,20(1):1-5.[8] 王坤鹏.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来自我国四大直辖市的对比与分析[J].经济地理,2010,30(12):1993-1997.[9] 李丽萍,吴祥裕.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1):16-21.[10] 张云彬,吴伟,刘勇,等.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的综合水平评价与区域分异[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29(5):624-628.[11] 陈静,尹卫红,张景秋,等.宜居城市与北京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2):16-19.[12] 黄宁,崔胜辉,刘启明,等.城市化过程中半城市化地区社区人居环境特征研究: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6):751-759.[13] 李雪铭,刘巍巍.城市居住小区环境归属感评价:以大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6,25(5):786-790.[14] 程承旗,李启青,沙志友,等.城市居住单元环境质量的高分辨率遥感评价方法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24-30.[15] 祁新华,程煜,陈烈,等.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评价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2):150-153.[16] 程煜,祁新华,陈烈,等.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3):104-108.[17] 宁越敏,项鼎,魏兰.小城镇人居环境的研究:以上海市郊区三个小城镇为例[J].城市规划,2002,26(10):31-35.[18] 李伯华,曾菊新,胡娟.乡村人居环境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5):71-74.[19] 朱彬,张小林,尹旭.江苏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格局分析[J].经济地理,2015,35(3):139-144.[20] 杨兴柱,王群.皖南旅游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2013,68(6):852-865.[21] 李伯华,刘沛林.乡村人居环境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理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9):131-136.[22] 张文忠,余建辉,李业锦,等.人居环境与居民空间行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3] GEORGES A,JUSTE Rajaonson.Measur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cities: An analysis of the use of local indicator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0,10:407-418.[24] SHUHANA Shamsuddin.Walkable Environment in Increasing the Liveability of aCity[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50:167-178.[25] DEVIN Fidler,ROBERT Olson.Evaluating a Long-Term Livable Communities Strategy in the U.S[J].Futures,2011,43:690-696.[26] NANY Yuliastuti,NOVI Saraswati.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Urban Settlement: The Role of Local Community Association in East Semarang Sub-District[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35:31-35.[27] ALI Komeily,RAVIS Srinivasan.A need for balanced approach to neighborhood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s:A critical review and analysis[J].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15,18:32-43.[28] EMMANUEL,DAVID Love.Effects of a semi-formal urban settlement on groundwater quality Epworth (Zimbabwe): Case study and groundwater quality zoning[J].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2005,30:680-688.[29] JESSICA Thorn,THOMAS F.Thornton Autonomous adaptation to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peri-urban settlements:Evidence of a growing culture of innovation and revitalisation in Mathare Valley slums,Nairobi[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5,31:121-131.[30] ADRIAN Guillermo Aguilar.Peri-urbanization, illegal settlemen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Mexico City[J].Cities,2008,25:133-145.[31] LUCA Salvati,MICHELE Munafo.Low-density settlements and Land use changes in a Mediterranean urban region[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2,105:43-52.[32] SETIJANTI P,DEFIANA I.Traditional settlement livability in creating sustainableliving[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179:204-211.[33] AMBE J.Municipal councils, international NGOs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n rural settlements in Cameroon[J].Habitat International,2011,35:101-110.[34] VERONICA Constantin,LUCRINA.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ology:A tool for policy makers in drafting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ural mining settlement in the Apuseni Mountains,Romania[J].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15,52:129-139.[35] BAMBANG Setioko.Towards sustainable urban growth: The unaffected fisherman settlement setting(with case study Semarang coastal area)[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17:401-407.[36] RETO Jagher,HANI Elsuede.ElKowmOasis,human settlement in the Syrian Desert during the Pleistocen[J].Science Direct,2015,119:542-580.[37] ARLENE Fradkin.Early human settlement and natural formation of the Florida Everglades, USA: The Ichthyoarchaeological evidence[J].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2016,8:463-469.[38] ANDREW B,LUCY R.Assessing the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of human settlement expansion in a mesic temperate landscape from 2005 to 2050[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6,545:512-524.[39] VINIT Mukhija.Upgrading Housing Settlements in DevelopingCountries[J].Cities,2001,18(4):213-222.[40] 胡伟,刘长春.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系统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13(6):11-17.[41] 刘学,张敏.乡村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以镇江典型村庄为例[J].河南科学,2008,26(3):375-378.[42] 丛艳国,夏斌.广州市人居环境满意度的阶层分异研究[J].规划研究,2013,37(1):40-43.[43] BAMBANG Setioko,EDWARD Endrianto Pandelaki.Towards sustainable urban growth: The unaffected fisherman settlement setting (with case study Semarang coastalarea)[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17:401-407.[44] VERONICA Constanfin,LUCRINA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ology:A tool for policy makers in drafting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ural mining settlements in the Apuseni Mountains,Romania[J].Science Direct,2015,52:129-139.[45] CHABBI-CHEMROUK N,DRIOUCHE N.Urban solidarity, a key issue to sustainable human settlements[J].Procedia Engineering,2011,21:707-710.[46] NANY Yuliastuti,NOVI Saraswati.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Urban Settlement: The Role of Local Community Association in East Semarang Sub-District[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35:31-35.[47] ANTAR A.Small-size urban settlements: Proposed approach for managing urban fut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f increasing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the case of Egypt,Ain Shams[J].Engineering Journal,2014,5:377-390.[48] RUTH T M.Exploring counter-conduct in upgraded informal settlements: The case of women residents in Makhaza and New Rest (Cape Town),South Africa[J].Habitat International,2014,44:290-296.。
中美地貌景观比较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美地貌景观比较姓名: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职称:年月日成人教育学院制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中美两国地貌的对比 (2)二、中美两国景观上的对比 (2)(一)中美两国公园入口的对比 (3)(二)中美两国山间园林小路的比较 (4)(三)高校住区广场的比较 (5)(四)中美两国绿地栽植的对比 (5)三、结论 (7)致谢 (8)参考文献 (8)中美地貌景观比较专业学生指导教师摘要:由于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推崇亲近大自然,导致出现草坪热、推进大广场和进行古树名树的移植等各种各样形式主义的跟风,这种形为已经受到各界有关人士的批评。
作者通过对美国和中国的一些城市的风景地貌和特殊地理环境的大量走访和调查,希望通过对两国的公园入口或学校园区等场所的景观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对比收获一些有利于我国今后园林规划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中美两国;地貌环境;景观规划;引言:通过对比中美地区地貌景观,找出我国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很多的景观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爱搞面子工程,爱搞大门面,问题的根本与中国多年来的浮夸风和小农意识等历史原因关系密切,我们应当尊重自然,理解大自然,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受惠于大自然,才能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一、中美两国地貌的对比美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之间,地域宽广,三面临海,受海洋气候的影响,一年四季气候温暖湿润.处于热带位置的夏威夷州是个水份和热量都十分丰富的地区,非常适合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美国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不同的是,我们国家西高东低,且较大部分都是以山地为主,可用耕地少,而美国拥有占全国总面积约一半以上的平原地形,拥有的耕地面积大约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而且土质优良肥沃,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
美国的西部是著名的落基山脉,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低缓,中部地区都是广阔的平原,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大半,拥有全世界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的肥沃土地,西靠太平洋,东面是太西洋,南面与墨西哥湾相连,而北面是加拿大,有着得天独厚的农耕条件。
节能减排工作国内外差距
节能减排工作国内外差距总体看,我国能源开发与节约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能源效率有所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效率水平依然差距很大。
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为例,根据统计局数据按现行汇率计算的每百万美元能耗,我国为1184吨标准煤,比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高2.2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高2.3倍、4.5倍、8倍和0.3倍。
从单位产品能耗与通用耗能设备的能源效率看,我国能源效率偏低的状况就更加突出。
按照有关部门的研究分析,我国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其中,火电供电煤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4%,铜冶炼综合能耗高65%,水泥综合能耗高45.3%,大型合成氨综合能耗高31.2%,纸和纸板综合能耗高120%。
2000年,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6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个百分点;中小电动机平均效率87%,风机、水泵平均设计效率75%,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5个百分点,系统运行效率低近20个百分点;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整体水平低10%;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7.6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以上。
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低。
我国探明煤炭储量1145亿吨,石油60亿吨,天然气13700亿立方米。
但人口基数巨大,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煤炭只有55%,石油是11%,天然气仅为4%。
2000年进口石油已占消费量的33%,并逐年上升。
按此速度到2020年,进口油气的比例有可能达到50%以上,(2006年己达50%),这将影响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
2006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表明,在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的排序中,中国仅排在第56位,位于资源绩效最差的国家之列。
节约指数是利用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类资源消耗强度或污染物排放绩效与世界或该国总体绩效比值的加权平均来表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立体效果图
公园的特点
妙的连接起来。不仅如此,公园 的屋顶花园宽敞开阔,并且精心 挑选耐寒的植物,在一些季节中 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能够使公 园能够富有绿色植物,在一些建 筑上也会种植一些绿色植物。使 人在购物时也能感受到绿色。 8 字形的循环道路,使得交通变得 方便。因为这个道路的扭曲,致 使所有的店铺在造型上也是富有 特色的。
日本龙安寺
特点:
龙安寺是日本枯山水的经典作,以石庭闻名,是日本 抽象美庭院代表。因为日本土地限制的原因,使他们 无法形成较大的河流或湖泊。龙安寺在庭院的设计上, 采用了及其抽象的构图,用及简练的手法创作。 植物上,一般采用常青的植物,很少采用开花的植物。 一般会定期修剪使得植物按照一定的形态发展。 在山水上,一般是以拳石代山,白沙代水,青苔代植 物。将白沙按照水纹的状态进行摆放。 建筑小品上,采用的是像石灯、石笼等。
园内美景和植物
园内雕塑
龙安寺
大阪的难波公园是一个个人认为比较 有特色的公园,它是一个公园与商场 的结合。而且没有采用日本过去的枯 山水式的方法来规划这个公园,该公 园在入口处呈现在人眼前的是一个用 岩石覆盖的空间,像一个小峡谷。里 面还有设计师惊喜设计不同的小湾、 岩洞和河谷,河谷还有一条呈8字形 并向上倾斜的通道来联系上面的景观。 在上面,公园种植了许多的植物,给 人一种安谧、惬意的感觉。开放空间 与城市街道直接相连,斜坡与“山石” 形成层次感。使购物商场与开
国内外室外环境对比分析
-----西方、中国、日本
英国布伦海姆宫风景园
特点:
布伦海姆园林是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的典范。该风景 园是以几处弯曲的蛇形湖面和几乎完全自然的驳岸而 独具特色。通道也不是与入口大门相接的笔直通道, 而是采用大的弧形园路与住宅相切。 在水体的处理上,采用的是自然式的湖泊造型,不追 求刻意的造型。 在植物上,开阔的缓坡草地散生着高大的乔木与树丛, 树木不需要人工修剪。 总的来说,英国的自然式园林是以追求广阔的自然风 景构图,较少的表现风景的象征性,而注重从自然要 素直接产生的情感。
园内石景与水景
园内廊桥与建筑小品
园内植物与其他小品的搭配
苏州的拙政园与中国北方的园林是有 不同的,代表南方园林的拙政园是比 较小家碧玉型,并且范围较小,一般 是文人类的府邸,会更加富有诗情画 意。而北方的园林多事皇家用的园林 气势恢宏,多用大红大紫的颜色,更 加气派。
武汉中山公园
特点:
前身是一个私家花园,名为“西园”,现在是一个纪念性质 的公园,是中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始建于20世纪初,是武 汉历史悠久的文化休憩名园。 在布局上,武汉中山公园十分清楚的划分成了三个区域,并 且各有特点。 在植物的配置上,采用的是常绿与落叶植物搭配。 在水景布置上,以人工围成的湖泊与喷泉为主。而且还会在 这些湖泊或喷泉附近设置一些雕塑或者是亭台轩榭等。 总的来说,武汉的中山公园采用的是中西合璧的手法,使得 公园结构分明,道路清晰。
公园平面图
中国拙政园
特点: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位于古城江苏,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城。 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特 色,是写意式自然风景园林。 在水体上以湖泊、池塘为主,并会置以山石。 在植物上,南方的园林会以落叶植物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辅之 以藤萝、芭蕉等植物。 在石料的选择上,中国的江南园林以太湖石和黄石两类为主。它们 除了用于与水搭配外,还用于作为空间的屏障、做为小型假山,或 者散置。 在园林中,通常会放置亭、台、轩、榭之类的小品建筑作为点缀。 并且摆放的相当有技巧,可谓五步一景,十步一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