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初出塞》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
理解为:只要是李广将军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教:不允许,不同意。 胡马:侵扰内地的外地骑兵。 度:走过,越过。 阴山:阴山山脉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段进 入河北省西北部,连绵1200多公里,南北宽50~100 公里,是黄河流域的北部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分界 线,也是中国古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分界线, 是中国十大山脉之一,蜚声海内外的秦始皇修筑的 长城就在阴山之巅,著名的阴山岩画,穿过阴山仿 佛可以看到昭君出塞那当年的景象。 理解为:决不允许外来侵略势力越过阴山。
古诗二首
《十五从军征》 《出塞》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自学提示:
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 内容。
2、学习本文以叙述为主,用环境描写 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3、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 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内容把握: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
《出 塞》
王昌龄
文题背景:
《从军行》原是中国古代的歌曲类别, 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乐府解 题》中说:“从军皆军旅辛苦之辞。” 王昌龄的《从军行》沿用乐府旧题来表现 唐代的边塞生活,是由七首七言绝句联缀 而成的组诗,每首诗分别选取征戍生活的 某一场景,来表现征戍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四首,写西北边塞 战士艰苦奋战的高昂斗志。
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长征:很远的征途。 人未还:人还没有回来。战争对人们有着很 大的影响,写出了诗人的悲愤。 理解为:几万里的征途的士兵们还没有回来。
但使龙城飞将在
但使:只要是
龙城:或解释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 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或解 释为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 右北平郡所在地。
张家嘴小学北师大第十一册《十五从军征》《出塞》PPT课件PPT、优质教学课件
2、摘抄本课的新字生词。 3、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4、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战
争的诗歌加以品读。
5、预习下一课内容。
分是什
物。
么 ?是 不 是 有
生
见 的 有机 图
物。 在轻松
片。
机 物?
愉 悦的
师小结板书:食
氛围中
物 中的主
自 主寻
要有机物(见板
找食物
书 设计)。
中 有机
物,获取知
展示一幅厨房和 看 图 片 寻
食物中的蛋白质 酶 被氧化
尿素、二氧化碳和
氨基酸 组成
热量 各种蛋白质
2.其重要性表现在: 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
要 原料,约占人体除水分外剩余质量的一半。 ②蛋白质参与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因此可以说没有蛋白质就
没有生命。 如 A、参与化学反应的酶就是一种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绝大多数 酶属于蛋白质,但也有少数酶不属于蛋白质。B、由蛋白质和血红素组 成的血红蛋白在吸收 O2 和呼出 CO2 的呼吸过程中起载体作用。
作业布置
1、选词填空。 继续 陆续 连续 持续
(1)、我会( )努力学习的。 (2)、六年级1班( )三个月获得流动红旗。 (3)、同学们( )回到班级,等待老师的到来。 (4)、我摔倒很多次了,但我还是( )往前走。 (5)、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 )都掉光了。 (6)、今年入冬以来,雪一直( )下了三天三夜。
简 单有 读 能力 自 行找
机 物 的 和 获 取 出烷烃类
分 子式 信 息能 物 质分
几种简 单 有 机物的 性质 和用途 的表
若学生能
、性质和
力。教师 子式书写 格汇总。
力 不 错,课
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出塞》教案教学设计
《十五从军征》《出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背诵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歌中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十五从军征》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边塞诗,想一想边塞诗的特点是什么?2.引导学生回顾边塞诗的豪放、激昂、悲壮等特点,为学习《十五从军征》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十五从军征》,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3.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五、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默写《十五从军征》。
2.学生之间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第二课时:《出塞》一、复习导入1.复习《十五从军征》,回顾诗人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边塞诗,《出塞》与《十五从军征》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出塞》,感受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3.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五、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默写《出塞》。
2.学生之间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六、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艺术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2019-2020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十五从军征》《出塞》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古诗二首教学目的: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4.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目的1、2难点:目的3、4及背诵、默写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导入: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
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其中有吟诵边塞风光的(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有叙述边关战事的(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有借以倾诉思乡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渔家傲》,更有畅谈从军壮志抒发爱国之情的(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一、交流资料。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
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2.诗歌大意:《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
一位衣衫褴褛、鬓发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经是那么熟悉,而今却家破人亡的,绝望地望着东方……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三、讨论探究: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板书)3.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四、学生小结五、推荐阅读王昌龄——从军行(一、二)王翰——凉州词六、作业背诵默写板书设计:兵役的残酷无限的凄凉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不尽的悲哀第二课时导入: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
其中无论是用剑和心抒写的豪情,还是用弓和刀叙述的征战,或是用白发和眼泪表达的思念……都像晶莹、细润的珍珠撒在诗海的托盘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让人流泪,使人感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4《诗词曲五首》赏析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古诗赏析一、《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
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注释:⑴征:一本作"行"。
⑵始:才。
归:回家。
⑶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⑷阿(ā)谁:古人口语,意即"谁"。
阿,发语词。
⑸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⑹松柏(b 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坟墓、高坟。
累累,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⑺狗窦(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洞穴。
⑻雉(zhì):野鸡。
⑼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⑽旅葵:葵菜,嫩叶可以吃。
⑾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飰(fàn):古同"饭"。
⑿羹(gēng):用菜叶做成的带浓汁的食物。
⒀一时:一会儿就。
⒁贻(yí):送,赠送。
一本作"饴"。
⒂看:一本作"望"。
⒃沾:渗入。
白话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诗词曲五首九年级下册原文
诗词曲五首九年级下册原文以下是《诗词曲五首》九年级下册原文:
1.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 《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4.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5.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出塞)(良心之作)
做的: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羮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不知贻阿谁”一句,进一步突
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 令人对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产生极 度痛恨之情。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动作、神态描写,进一
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突出老兵 “出门东向 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 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 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 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 得淋漓尽致 。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
作品别名:乐府诗/乐府/乐府民歌 创作年代:两汉时期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文学体裁:乐府诗 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 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 谱的机构,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 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 乐府诗,简称乐府。 二、最大的特点是: 叙 事性强。
乐府诗
畅所欲言: 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吗? 一个家庭吗?是什么造成了老百姓 们悲惨的生活呢?此时,你最想说 些什么?
(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连年的战争)
从军之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远望: 松柏冢累累
十 五 从 军 征
回乡所见: 近看:
狗窦:兔入 梁上: 雉飞
中庭: 生旅谷
井上: 生旅葵 行动: 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回乡心情: 泪落沾我衣
没有回来。
征(zheng)一声
出塞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万里长征人未还
征战沙场
战死沙场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想象:久未回家的边 关战士,面对明月会 想些什么?
(战士对战争的怨恨,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24课诗词五首 原文及赏析
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24课诗词五首原文及赏析原文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满江红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朝天子咏喇叭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赏析十五从军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远近结合,写出了一派凄凉破败的景象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写老兵到家后看到的一派凄凉破败景象,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表现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
此情此景实在叫人痛苦至极,怆然泪下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动作描写,写出老翁家破人亡的惨况,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中心思想:本诗以叙述为主,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诉衷情谁料写出了作者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中心思想:本次书写回顾作者当年慷慨从军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一问一答,什么地方看得见中原?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初中必背古诗词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初中必背古诗词一、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1.《江南》《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1.《凉州词》《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古诗《十五从军征》(作者佚名)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十五从军征佚名[两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一作:遥望)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标签乐府、民歌、叙事、忧国忧民、古诗三百首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望:远远地望去。
松柏:松树、柏树。
冢: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野鸡。
旅谷:野生的谷子。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即野葵。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做。
羹:就是饭菜的意思。
一时:一会儿就。
贻:送,赠送。
沾:渗入。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秋语文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古诗二首 十五从军征 出塞》
这里,已经是 野兔、野鸡、野谷和野葵的家了。 是我这个不速之客 破坏了它们平静的生活了。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当了65年的兵了, 如今却是一无所有地回来了。 倒是这些现成的野谷和野葵 支持我活下去。
舂 羹贻
十五从军征
yuè (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ē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zhǒng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dòu zhì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lǚ
kuí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chōng
gēng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累累:léi léi,同 “垒垒”。
yí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65年了, 总算奇迹般地活着回来了, 回到了故乡亲人温暖的怀抱了, 这是多么激动又多么欣慰的人生结局呀! 然而……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我知道,我都80岁了, 亲人们已经多数不在人世了。 哪怕还有一个活着的亲人和我相依为命, 伴我度过人生的最后几天,也满足了。
乡里人的回答, 如同泼了一头冷水,如同晴天里的响雷: 原来,亲人们都已经离开人世, 成堆成堆的坟墓上, 松树和柏树都已经长高了。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
打仗
(汉)《乐府诗集》
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 后来成为诗歌的一种。
路上碰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才能回家
狗洞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原文及译文【语文版】
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诗词五首》原文及译文【语文版】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描述了一位少年从军六十五年后返回故里看到的情景。
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乐府诗集:原指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
原文:《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注释1.始:才;归:回家。
2.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3.阿(ē):语气词,没有意思。
4.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5.松柏(bǎi):松树、柏树;冢(zhǒng):坟墓、高坟;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6.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7.雉(zhì):野鸡。
8.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旅谷:野生的谷子。
9.旅葵(kuí):即野葵。
10.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1.持:用;作:当做;12.羹(gēng):就是用菜叶做的汤。
13.一时:一会儿就。
14.贻(yí):送,赠送。
15.沾:渗入翻译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他说)“从远处望去,你家就在那个松柏环绕着的坟墓中。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里的边塞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里的边塞诗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以描写边疆戍边生活和抒发对国家边疆的忧虑与热爱为主要内容。
小学生在背诵古诗词时,了解一些边塞诗对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首小学生必背的边塞诗:1.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塞下曲·其三》李白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6.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8.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些边塞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反映了古代诗人对国家边疆的深厚感情和对戍边将士的崇高敬意。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六年级语文古诗二首《十五从军征》《出塞》预习资料
《十五从军征》【简介】《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该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词句注释】1、始:才;归:回家。
2、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3、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4、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5、松柏(bǎi):松树、柏树。
6.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zhǒng),坟墓。
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7、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dòu),洞穴。
8、雉(zhì):野鸡。
9、中庭:屋前的院子。
10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11、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12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3、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14、一时:一会儿就。
15、贻(yí):送,赠送。
16、看:一说为“望”。
17、沾:渗入。
【白话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就洒落在征衣上。
《出塞》【简介】《出塞》是乐府旧题,也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
边塞诗的代表之一。
内容主要是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士兵们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乐府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 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 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 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 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汉 书· 艺文志》载:“自孝武立乐 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 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亦可观风俗,知薄 厚云。”
汉乐府的主要思想内容
“道 家逢 中 乡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有里 阿人 远看 谁: ? ”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老兵“道
逢乡里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家中有 阿谁?”“乡里人”答道:“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 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反映其在久别家 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 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 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 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 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
(1)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揭露与反抗。 如《东门行》、《妇病行》等。
(2)对战争和徭役的控诉与揭露。
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 (3) 对封建礼教和婚姻的抗议,对劳动 人民坚贞爱情的歌颂。
如《上邪》等。
(4) 其他。有的讽刺统治阶级的贪 淫残暴。 如《长安有狭邪行》 讽刺卖官鬻爵;有的阐发人生 哲理。 如《长歌行》末两句云:“少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语言描写、环境描写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课堂小结
对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 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 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 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 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 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相关知识
《出塞》,是边塞诗的著名题 目。主要以描写边疆的军旅生活 与军事行动为主。有一定的主观
三个场面
老兵回家前和乡人的对话 回家后烧饭作羹 饭菜熟后难以独自进餐
合作探学
造成老兵悲惨一生的原因是什么?
检测促学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下列有关诗歌赏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 酷奴役和迫害。
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
情节: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 → 做饭羹→出东门→泪沾巾
情感变化:思亲情切——希望落空—— 绝望——悲哀流泪——心意茫然
主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 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 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 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
八十始得归 问 乡里人
十 五 从 军 征
看
冢 兔 雉 树 谷做饭 葵做羹 谁 泪
凄凉
孤零
茫然
持 贻 落
课文解读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 故乡家中。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 “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 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 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 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 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 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 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 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家中→“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
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 (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 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 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情感----两个“阿谁”
“家中有阿谁”是指老兵久征回归,近乡
途中问人的话,表现了老人那满怀悲怯、 犹存侥幸、终归绝望的心情,颇有“近乡 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味道。 “不知贻阿谁”是指老兵回家做饭,孤苦 伶仃,连个一同吃饭的亲人都找不到,我 们可以体味到他那渴盼亲情、渴求慰藉却 又举目荒坟的孤凄处境。能有“阿谁”呢? 苍茫天地,荒旷世界,唯老人孑然一身而 已,这真是惨不忍闻的人间悲剧!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
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 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这一特 色是由它的“缘事而发”的内容 所决定的。 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 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 成熟的发展阶段。
课文朗读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zhǒng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dòu zhì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kúi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gēng chōng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yí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B、首句用夸张的手法写书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C、“松柏冢累累”到“井上生旅葵”,短短二十五字,就描绘 了一幅悲惨的画面,创造了浓厚的悲凉气氛。 D、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热闹的景象。
3、写出老翁孤独凄凉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描写老人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本文运用了那些描写?
民族意识,因与其所处历史时期
及生存环境有关。
作者简介
王昌龄(约690— 约 756),字少伯,山西太 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擅长七绝,尤以登第之前 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 著,有“七绝圣手”和 “诗家夫子”之称。《出 塞》被誉为七绝中的压卷 之作。
背景介绍
《出塞》应当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做, 《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 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 民族的自信心极强,故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 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 烈自信。 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 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 愿望。同时期杜甫的《兵车行》可以作为参考。
动作、神态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突出老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
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 发得淋漓尽致 。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 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 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
拓展延伸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拓展延伸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同学们,这一课学习的生字你们都掌握 了吗?现在大家来检验一下,点击下面的视 频开始听写吧!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
来还是他孤身一人。这不仅照应了上文—— 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 而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
“不知贻阿谁”一句,进一步突出老翁孤独
凄凉的处境和心情,令人对不合理的兵役制 度产生极度痛恨之情。
环境描写,由遥看到近见,用不同方
位的动、植物勾勒出一幅凄凉破败的 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 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 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 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 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 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 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 而 对于家中无人是谁造成的并未言明, 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字词积累
出 塞 【唐】王昌龄
汉:汉朝
秦:秦朝
出塞:乐府 旧题。塞, 边塞。出塞, 就是到边防 线上去戍守 边疆。 关:边关
但使:只 要,要是
秦 万 但 不
时 里 使 教
明 长 龙 胡
月 征 城 马
汉 人 飞 度
时 未 将 阴
关, 未还:没 还。 有回家 在, 飞将:西汉名 山。 将李广。英勇
善战,百发百 中,威震边疆, 被誉为“飞将 军”。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 鲁迅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 抗匈名将的怀念,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 今边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 人,保住边疆。诗句语意含蓄,情感深 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激情。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 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 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 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 好心愿的爱国之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之久 诗一开头用了“十五”和“八十”两个数字,
尖锐地揭露了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一个 足足服了六十五年兵役的老兵,最后才得拖着垂 死的身躯,穷老归乡。可以想见,这六十五年, 他必然经历了千辛万苦。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 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 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 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 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Fra bibliotek字词积累
始:才。 归:回家 君:你,表示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 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孔穴。 雉(zhì ):野鸡 中庭 : 屋前的院子 生 :长
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 ):即野葵。 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 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 羹(gēng):菜。糊状的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 ):送,赠送 沾:渗入
语言描写,数十年了,岂敢奢望家人 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 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 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