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的资料

合集下载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

《落花生》教案《落花生》教案篇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花生的图片,搜集关于作者许地山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语。

2.搜集关于花生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激趣入课1.导入:(多媒体出示谜语)同学们,你们都很喜欢猜谜语吧?现在就请大家听听老师的这则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子自安家。

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植物?2.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PPT出示作者照片及资料)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因为小时候其父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因而常用笔名“落华生”。

那么,关于花生,他的父亲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篇以趣味谜语引入新课,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花生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介作者,暗示课文主题,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字义、词义,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3)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师生交流,并检测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区别掌握易错的字音、字形。

便:多音字,有pián和biàn两个读音。

通过组词区分读音。

榨:读翘舌音zhà,不要读成zhá。

矮:读ǎi,不读nǎi。

(2)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①指导学生解释词语时,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②学生联系课文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播种、吩咐、榨油、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 落花生(学案)语文五年级上册(含答案)

2 落花生(学案)语文五年级上册(含答案)

2.落花生
1.识记生字。

(给加点字注音)
半亩.( ) 榨.( )油榴.( ) 矮.( )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便{() ()
3.默写生字并组词。

mǔbōjiāo fēn
fùtíng zhàmù
ǎi
我把难写或写错的字再写两遍:
4.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 )
(2)价钱低。

( ) “榨”是翘舌音,不要读错。

“便”是多音字,结合生活经验区分:
pián,一般指价钱低;biàn,方便,便利。

①“亭”下部是“丁”,不要写错。

②“慕”最下边是“”,不要写成“小”
③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区分“慕”与“墓”“幕”。

参考答案:
自学字词
1.mǔzhàliúǎi
2.{pi án (价钱便宜)bi àn (便利)
3.亩(一亩地) 播(播种) 浇(浇水) 吩(吩咐) 咐(嘱咐) 亭(茅亭) 榨(榨油) 慕(爱慕) 矮(矮小)
4.(1)居然 (2)便宜 (3)爱慕 (4)体面 内容感知
1.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2.①②③ ④
3.桃子 石榴 苹果。

现代文学史作家资料

现代文学史作家资料

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鲁迅的二弟。现代散文大家。“五四”时期,周作人一面积极倡导“为人生”的创作主张和以人道为核心的“人的文学”的理论,积极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散文,1921年6月,他发表了一篇名为《美文》的短评,鼓励“治新文学的人”大胆尝试现代小品散文,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积极推进它的 发展和繁荣。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苦茶杂记》、《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等;散文名篇有《故乡的野菜》、《乌蓬船》、《苍蝇》、《苦雨》、《鸟声》、《喝茶》等。
孙 犁
孙 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解放区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清新优美,以诗意表现生活见长,
常常以战争为背景,但并不正面写战争,常常在战争中吟咏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小说代表作有《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长篇《风云初记》;作品集《白洋淀记事》等。
丁 玲
茅 盾
茅 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发表《幻灭》时起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张天翼
张天翼(1906~1985),讽刺幽默风格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其小说的特点是“含笑的泪”。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从空虚到充实》、《脊背与奶子》、《速写三篇》等;长篇《鬼土日记》、《洋泾浜奇侠》;中篇《清明时节》;短篇《包氏父子》、《华威先生》等。

《落花生》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落花生》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落花生》文本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作者:卢小柯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20年第09期一、文本教学解读《落花生》是许地山在1922年发表的散文集《空山灵雨》中的一篇,文中所倡导的“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体面”的落花生精神曾引起轰动。

该文也多次被收录于小学教材中,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经典篇目。

然而,细读文章,除了“借物喻理”,总有丝丝暖意涌上心头。

如果没有质朴的亲情,怎会有月下尝花生、议花生的情景?如果没有浓醇深厚的父子之情,怎会有如此生动、深刻的对话?如果没有父亲殷切的期盼之情,又怎会对作者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落花生》语言浅显,文字朴实,之所以能如此打动人,除了它所传达的道理,还有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浓浓深情。

结合单元的阅读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可从“借事抒情”人手,弱化故事中的“理”,感受字里行间的“情”,以“情”带“理”,才能真正体会到质朴的亲情、厚重的父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缅怀之情。

学生悟到了“情”,“理”自然就会内化,阅读能力的习得也就顺理成章。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尝花生、谈花生、忆花生”四个部分。

第1自然段主要写“种花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家人生活的质朴和平凡的幸福;第2自然段写了准备过收获节“尝花生”,从“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可以读出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敬爱;第3~14自然段是“谈花生”的部分,也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体现出父親的谆谆教导和一家人的其乐融融;“忆花生”为最后一个自然段,笔者倾向于把这一段单列为一部分,因为这段话的重点,即最后一句,意味隽永,说明了父亲的教导留给作者的深刻影响。

情感除了藏在故事里,还藏在月下品花生的画面里,藏在文章质朴的表达里,藏在作者的毕生追求里。

课文的插图描绘了月光下在一个简易的茅亭里,坐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虽看不清他们的脸庞,但一定是品着花生相谈甚欢,不远处是花生田。

纯朴淡雅的画面勾起人无限的遐想。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相关资料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相关资料

落花生作者许地山简介《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1893-1941)笔名就叫“落华生”,他取这个笔名,说明他崇尚“落花生”的精神:生长在泥土里,不好看,但是很有用,词浅而意深。

作者在生活中,正是这样,追求多做贡献,做有用的人,而不计报酬。

他的夫人曾回忆说:“豪华酒楼没有他的足迹,乘轮船、火车都是买普通票,喜爱与劳动人民接触,对人真挚谦虚,对名利从来淡薄。

”许地山出生于台湾,1921年入燕京大学攻读,毕业后曾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深造。

归国后又回到燕京大学当教师。

1935年,香港登报征聘文学院教授,许地山以杰出的才能应聘,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主任。

他在教育、生话及工作中,从不崇拜任何偶像,不盲目信赖任何权威,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许地山在香港还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努力开展进步文化活动。

卢沟桥事变后,许地山走出书斋,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他团结爱国志士,教育革命青年,写文章、做讲演,宣传抗日。

当时为抗日工作从北方到南方的人,大多经过香港,他们人生地疏,又不懂粤语,许地山热情地为他们解决困难或给予资助,他家成了迎来接往的接待站。

许地山从1921年起开始写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并从事翻译工作。

.他的作品无论长短篇,都文字简洁,有独特风格,引人入胜。

著名作家郁达夫夸奖他的小说:“像这样坚实细致的小说,不但在中国小说界不可多得,就是寻遍1940年的英美小说界,也很少有可以和他比并的作品。

”他写的《春桃》,描写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的生活。

许地山1941年8月4日因病逝世,宋庆龄、郁达夫、徐悲鸿等都送了花圈。

郭沫若在悼文中这样写道:“他不仅是一个诚实的创作家,真挚的学者,而且是一个极其健全的社会人……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许地山生前是老舍的好友,他逝世后,老舍先生曾流着眼泪说:“地山是我的绝好朋友,他竟死了”,许地山——落华生,他的一生做到了“对人有好处”。

《落花生》相关链接【落花生】即花生,也叫长生果。

潮汕三市名人榜

潮汕三市名人榜

潮汕的家底全在这里了……(此资料尚不包括汕尾)潮汕人历史广东潮汕人和福建闽南、闽北同属河洛民系。

地域上的潮汕指的就是潮汕平原上的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个市。

其中又包括潮阳(属汕头),普宁(属揭阳)这样的几个县级市。

潮阳以前是中国第一大县,现在风光不在,分化成潮阳区,和潮南区,属于汕头管辖。

不过潮阳出过许多强人,全国首富黄光裕和他哥哥就是潮阳的,QQ腾讯之父是潮阳的,亚洲电视掌门人林百欣也是潮阳的。

广东富豪前十名中有7个潮汕人,其中四个就是来自潮阳区的。

工商界中国大陆马化腾:潮南成田人,腾讯总裁,QQ之父张静君:普宁燎原人,163创始人,时代财富总裁李东生:揭西人,TCL总裁杨贤足:揭阳人,联通董事长、联通总部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政协科技界代表朱树豪:饶平人,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主席、骏豪地产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黄光裕:潮阳铜盂人,国美创始人,三登内地首富黄秀红:潮阳铜盂人,鹏润总裁朱孟依:丰顺人,合生创展总裁黄茂如:惠来人,茂业总裁黄世再:惠来周田人,大中华国际总裁杨荣明:普宁人,鹰金钱集团、珠江啤酒集团、广药集团董事长张仲凖:普宁燎原人,多保利、立达总裁周泽荣:潮南峡山人,侨鑫总裁黄俊钦:潮南人,新恒基总裁施少斌:饶平人,佳多宝(王老吉)总裁李松坚,澄海人,上海电器、名园总裁陈鸿城,普宁人,金友谊总裁陈建城,普宁人,中大环保投资总裁何荣坚:普宁军埠人,中宇控股、群豪男装、英丹服饰总裁。

梁国湛:潮安人,华丰总裁姚文琛:潮阳人,姚记总裁,上海潮汕商会会长廖创宾:汕头人,潮宏基总裁陈鸿成:普宁军埠人,雷伊总裁赖海民:普宁麒麟人,鸿荣源总裁杨启昭:揭阳人,榕泰总裁郑松明:潮阳人,德明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升平:潮阳人,晨光笔业总裁马兴田:普宁下架山人,康美总裁杨镇欣:普宁占陇人,高乐玩具总裁刘武:澄海人,宝供物流总裁张章笋:潮安人,北京国瑞兴业总裁,商业地产改革家蔡东青:澄海人,玩具之王,奥飞动漫总裁周卫群:普宁人,迈四通建材总裁黄伟鹏:汕头人,西陇化工总裁卢礼杭:普宁流沙人,雅诺信珠宝总裁林连登:惠来人,老一辈橡胶大王高绳之:澄海人,老一辈商业家林小拙:揭阳人,吉荣总裁张永标:普宁人,立达总裁吴开松:东方明珠总裁,深圳市潮商会会长。

许地山的故事

许地山的故事

许地山的故事
许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男,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

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

次年入燕京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

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

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工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

[16]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东南亚和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落花生》《空山灵雨》《缀网劳蛛》;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类有关的文章。

妻子周俟松,为晚清民初诗人周大烈的六女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落花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落花生》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落花⽣》散⽂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的作品。

这是⼀篇叙事散⽂,全⽂围绕“种花⽣——收花⽣——吃花⽣——议花⽣”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时候的⼀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2课《落花⽣》课⽂原⽂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就开辟出来种花⽣吧。

”我们姐弟⼏个都很⾼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没过⼏个⽉,居然收获了。

母亲说:“今晚我们过⼀个收获节,请你们的⽗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好不好?”母亲把花⽣做成了好⼏样⾷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过这个节。

那晚的天⾊不⼤好。

可是⽗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亲说:“你们爱吃花⽣吗?”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的味道很美。

” 哥哥说:“花⽣可以榨油。

” 我说:“花⽣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这就是它的好处。

” ⽗亲说:“花⽣的好处很多,有⼀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不像桃⼦、⽯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地挂在枝头上,使⼈⼀见就⽣爱慕之⼼。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

” 我说:“那么,⼈要做有⽤的⼈,不要做只讲体⾯,⽽对别⼈没有好处的⼈。

” ⽗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做的⾷品都吃完了,⽗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上。

___________________ 本⽂作者许地⼭,选作课⽂时有改动。

【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2课《落花⽣》教案1 教学⽬标 1.认识“榴”等6个⽣字,会写“亩、播”等8个⽣字;掌握“便”这个多⾳字,理解“便宜、爱慕”等词语的意思。

2.分⾓⾊朗读课⽂,背诵课⽂重点句,把握课⽂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课件【2020年9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课件【2020年9月】
不同点: 果实的外表和长的位置不一样。 父亲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是想强调花生
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特点。
你对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怎么理 解的?
借物喻人
父亲借花生教育孩子:
做人不要只重外表,要做有用的人。
借物喻人,由花生的品质总结出做 人的道理。
资料:
父亲的价值观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系。中日甲午战 争爆发后,因清政府的腐败,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作者许 地山的父亲鄙弃荣华富贵,反对浮华虚荣,毅然抛弃家产,携 全家回福建定居,宁可过清贫的生活。也正因为他崇尚质朴, 力求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而也会教育子女 为人做事要踏踏实实,不求虚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本文是按照_C____的顺序写的。 A.议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B.种花生 收花生 议花生 吃花生 C.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对于花生,“我”认为花生的 _价__钱__便__宜_, 姐姐认为花生 味 __道__美__味__ ,哥哥认为花 生_可__以__榨__油_,父亲认为花生虽然长得不好看, 但是 很__有__用__ 。
会认字
mǔ fēn zhà piá liú ǎi
亩 吩 榨 n便 榴 矮
会写字


音序: M 结构: 上下 偏旁: 亠 笔画数: 7 组词: 亩产 田亩 万亩良田
笔顺:


音序: B 结构: 左右 偏旁: 扌 笔画数: 15 组词: 广播 播种 声名远播
笔顺:
ji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落花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落花生

朗读视频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难读 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给课文标明自然段序号。 3.想一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pián

我会读
fēn

liú

zhà

ǎi

易错音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榨吩油 咐( (zfēhnà√
zà) fēng)
1.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A )
A.借物喻人
B.叙事明理
2.本文按照____事__情__发__展____的顺序写了____种__花__生____、
___收__花__生_____、__尝__花__生____、__议__花__生______,详写
了___议__花__生_________。这样安排详略能使文章重点

亭子(tíng√ tín) 石榴(liú√ niú)
同音易混字
吩 fēn

字义:口头指派或命令。 组词:(吩咐) 字义:花草的香气。 组词:(芬芳)(芬香)(芬芳馥郁 )
运用:我按妈妈的吩咐去公园观察花草树木,来到公园,只 见各种各样的菊花,千姿百态,芬芳迷人,争奇斗艳,有红 的,白的,黄的……
突出、主次分明。
第四步:查资料
查资料,填一填。
在植物王国里,花生是独有的 地上开、花______地下结果
的植物,而且一定要在
黑暗环的境土中壤才能结出果实,所
以人们又称它为“ ”。 落花生
第五步:提问题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上 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
初读感知
花生:在植物王国里,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 地下结果的植物,而且一定要在黑暗的土壤环 境中才能结出果实,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落花 生”。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从播种到开花 只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花期却长达两个多 月。 它的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部,每株花生开 花少则一二百朵,多则上千朵。

许地山的资料

许地山的资料

许地山的资料【篇一:许地山的资料】许地山,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

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

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一生著作颇多,有《花》、《落花生》等。

人物生平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

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

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籍。

1913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

两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响,后来,他创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

1915年12月,许地山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

1917年暑假,许地山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学会多种外文和方言。

并经常和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等人在一起谈论时政,寻求真理,探索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道路。

他们在北京青年会图书馆编辑《新社会旬刊》,宣传革命思想,发表新文学作品。

当五四运动爆发时,许地山作为学生代表经常上街演讲,在天安门前参加游行集会,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1年1月,许地山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周作人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

(落花生)资料

(落花生)资料
落花生
思考: 1.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 2.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
花生是一种草本植物,花是黄色。花垂落在地面, 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也叫“落花 生”。
落花生
花生,原名落花生(学名:Arachis hypogaea Linn.),属蔷薇目,豆 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 长30-80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分离, 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 胀,荚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 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可用于 制皂和生发油等化妆品的原料。
思考: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 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 相近的词吗?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 “让 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 种花生吧。”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 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 居然 收获了。
说说种植花生的过程。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
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 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 人呢?为什么?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 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 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 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 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买种


•翻地


•播种


•浇水
读文理解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 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 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

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
这意外的收获,也可以看出花 生的好种,易活,生命力强。
体会作者收获花生的喜悦。
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尝花生
既写出了母亲的勤劳能干,又写出了母 亲为过花生节做了精心的准备。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他们是怎样 过收获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吃花生 (先)
议花生 (后)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议花生”,着重写了“议花生”的过程,作者借 花生,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
造句:我每天早上都用榨汁机 榨果汁。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部“木”的捺变点, 右部“窄”稍紧凑。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艹

组词: 羡慕 爱慕


造句:我真羡慕她有一双灵巧

的手。
书写指导:整体紧凑, 最下面是两个点。
ǎi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矢

组词: 矮小 矮子



造句:跟哥哥相比,他显得很
第一部分(1)我们
在母亲提议下种花
//
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2)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 节,并为其做准备。
//
第三部分(3—15)我们和父亲吃花生、议花生的过程。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教材习题第1题)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作者写种花生、收花生和尝花生都只 有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花了很多的 笔墨,为什么?
课文主要是借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自 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叙述上有详略之分, 目的是要突出主旨。
品读鉴赏
种花生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收花生

五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落花生相关资料

五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落花生相关资料

《落华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1、创作背景许地山生逢甲午战败中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变乱时期,父亲当时率部奋力抵抗日侵,不敌而败,年幼的许地山却对这份国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之后随父亲迁居回大陆福建。

19岁时,家境拮据,许地山开始自谋生活。

21岁那年由于家道贫苦,不得不赴离家甚远的缅甸仰光任教,在仰光的三年时间里,远离亲人和故乡的许地山,经历了种种艰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许地山写文章、开会、演讲,在示威游行中冲锋在前,不畏强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战士。

1919年的“五四”时期,是“人的自觉”和“个性解放”的时代。

2、作品鉴赏主题思想《落花生》散文,从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

许地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独特理解是他作品中最动人的亮点。

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领悟并揭示出来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花生深埋土中不为人所识,花生以自己的“牺牲”而使自己“有用”。

“无我”故能破除对物质的贪恋,“有我”方能主动选择与承担自己的责任,使牺牲成为可能。

爱既“有我”又“无我”,以“有我”来实现“无我”的爱兼有着博大与慈悲的境界。

“落花生精神”以出世的态度来入世。

一方面保持锐意的进取之心,一方面又保持平和的生存态度;一方面积极地去做一个有用的人,一方面也明白人的命运被限定。

许地山一生都在求索着人生的密码与终极目的,也在行动中表明自己的赤子之心。

写作手法落花生《落花生》是一篇记叙散文,它运用对话写人记事。

在平淡如水的记叙中,蕴涵了殷殷的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地山的资料(一):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落花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许地山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用心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他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许地山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许地山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等。

(二):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

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

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持续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籍。

1913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

两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必须影响,之后,他创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

1915年12月,许地山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

1917年暑假,许地山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学会多种外文和方言。

并经常和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等人在一齐谈论时政,寻求真理,探索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道路。

他们在北京青年会图书馆修改《新社会旬刊》,宣传革命思想,发表新文学作品。

当“五四”运动爆发时,许地山作为学生代表经常上街演讲,在天安门前参加游行集会,用心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1年1月,许地山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周作人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

许地山以落华生为笔名在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命命鸟》,写了一对缅甸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桎梏束缚下的感情杯具,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他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

1922年2月10日,许地山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缀网劳蛛》,为其早期的代表作。

小说反映了作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懑并给予深刻批判,充分显示“五四”时期新文学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

1922年8月,许地山与梁实秋、谢婉莹等到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192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以“研究生”资格进入美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人类学及民俗学,两年后又获牛津大学研究院文学学士学位。

1921年到1926年是许地山创作的第一次高潮时期。

这期间,他的12篇短篇小说结集为《缀网劳蛛》;44篇散文小品,由商务印书馆以《空山灵雨》为书名出版。

脍炙人口的《落花生》,以童年漳州生活为背景,明确主张做人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1927年许地山学成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文学院任教。

与此同时,许地山还写了不少宗教书。

如《大藏经索引》、《道教思想与道教》、《中国道教史》(上卷)、《云笈七签校异》、《摩尼之二宗三际论》等,并着手编纂《道教辞典》。

其学术成就,学界有口皆碑。

抗战期间,许地山作为一名热爱祖国的左翼作家,奔走呼号,声讨日寇罪行。

然而,却受当时燕大任教务长司徒雷登的排挤而被解聘。

后避居香港,被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

许地山在港大任教期间,在改革教育、教学的同时,用心从事社会教育和文化活动。

他先后发起和组织了“香港新文学学会”、“中国文化协会”,并兼“广东丛书编印委员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

他用心提倡改良中小学课程,推荐教育当局创办香港中小学教师讨论会,并担任”香港中小学教员暑期讨论班”主任以及多所中小学校董。

对香港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不少贡献,受到各界人士好评,曾被选为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许地山更是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他走出书斋,奔波于香港、九龙等地,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讲,帮忙流亡青年补习文化课,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七七感言》、《造成伟大民族底条件》等杂文,宣传抗战,反对投降。

在上海沦入日寇铁蹄之下时,著名作家郑振铎冒险收藏了3300多本明、清时代的刊本、抄本,打算转移到香港。

许地山得知后,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不被敌人掠走,毅然答应帮忙寄存1938年3月,在汉口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许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当选为理事。

当时大批文化人与青年学生流亡到香港,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会员通讯处”,许地山任常务理事兼总务。

他写了长篇论文《国粹与国学》,在当时影响很大。

他还写了抗日小说《铁鱼的鳃》,作品透过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表达了人民坚持抗战的意志和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文艺界的极大好评,被认为是“中国小说界不可多得的作品”。

许地山积劳成疾,导致心脏病逐渐严重。

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时,他心脏病再次复发,英年早逝,年仅49岁。

噩耗传出,第一个送来花圈的是宋庆龄。

梅兰芳、叶恭绰、郁达夫、徐悲鸿等许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挽联。

当天,香港所有的机构和学校下半旗,港九钟楼鸣钟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个团体近千名代表举行“许地山先生追悼大会”。

国内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会,痛悼这位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爱国者!(三):许地山的人物轶事翻译轶事许地山对于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是十分崇敬。

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因此曾翻译过《吉檀迦利》、《在加尔各答途中》、《小说月报》、《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文。

许地山由于喜爱泰戈尔,又引起他对印度文学的浓厚兴趣。

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

经过数年的刻苦努力,许地山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

据统计,许地山从英国留学归来后的几年间(自1927年起,至1935年离开燕京大学止),写有学术论文8篇,学术论著5部。

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

这本著作与他深厚的文学、翻译功底是分不开的。

20世纪30年代初,北平中华乐社柯政和主编过《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册,每册十曲,其中第一册的十曲歌词都是许地山翻译的,书前有许地山写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书后有许地山写的歌词解释。

许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写到的他演奏、研习、教授音乐和谱曲的事都鲜为人知。

他在广州文庙当佾生之前就开始研究音乐。

他擅长琵琶,能谱曲编词,虽然他所从事的工作似乎与音乐不搭界,但他十分看重音乐和音乐教育,同时许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乐曲和西洋民歌,对英、德、法、俄罗斯、苏格兰、奥地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音乐倾注的热情尤其多,他译的这十曲名歌就是一个证明。

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摇篮般底摆》之外,都是情歌。

有写热恋时真挚而灼热的情感:”炙热的手互相执持。

嘴唇颤动不息。

微音优美直像歌乐,从我那里发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

”(《再一次吧!》);有写恋人别后的相思:”野鸟在清唱,野花正在开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静如睡,虽然想见底欢乐能够消灭愁苦。

但失意的情绪不望春归”(《罗鲁孟》);有写生活中的恋旧情结:”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不放在心里么?你能忘记旧时的朋友,和旧的时日么?旧的时日,我爱,旧的时日,我们要为它喝一杯。

”(《你能忘记旧时朋友么?》)。

从他译的这十曲歌词和《前言》中,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挚爱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间情怀。

如果没有对艺术的虔诚,没有丰富人生经历作基础,是很难想象他能译出如此雅致多情的世界名歌。

对许地山而言,翻译也就是艺术的创作。

所以许地山与他所敬佩的音乐家柯政和相会面后,谈起音乐教育,有着相同的见解,柯政和约他翻译西洋乐曲,他便一口答应了。

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册的《前言》中说:”民国十五年,我从欧洲回国,过摈榔屿,到华侨办底学校去找几位旧同事,我们已经别离十几年了。

但是那学校所授底唱歌不但与十几年前一样,并且和我在小学时代所学底不差只字,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教新的,他们反都问我那里来底新的。

这个越使我觉得非赶办音乐学校不可。

但是我底音乐兴趣虽然有,我底音乐底知识却够不上提倡,这事非专门家去做不可。

”那里,我们不难体会到许地山对普及音乐教育的用心良苦,我们看到许地山确实用他的笔为我们翻译,介绍了好的西洋音乐作品。

谈及许地山的翻译风格,我想引许地山《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中的一段话加以探讨:”这译本是依1912年麦美伦公司底本子译底。

我并没有逐字逐句直译,只把各故事底意思率直地写出来。

至于原文底辞句,在译文中时有增减,因为编译民间故事只求其资料明了就能够,不必如其余要逐字斟酌。

我译述这22段故事底动机,一来是因为我对”民俗学”(Folk-Lore)底研究很有兴趣,每觉得中国有许多民间故事是从印度辗转入底,多译些印度底故事。

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必定很有帮忙,二来是因为今年春间芝子问我要小说看,我自己许久没有动笔了,一时也写不了许多,不如就用两三个月底工夫译述一二十段故事来给她看,更能使她满足。

”看了这段文字我们不难体会许地山翻译的风格--朴素而真实,正如他的人一样。

当然,翻译的风格是与翻译文本的文体息息相关,许地山对此是驾轻就熟的,《孟加拉民间故事》一书的翻译便是朴实的。

那里另附一首许地山译的德国民歌,以此我们可领略他熟捻的翻译技巧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夜曲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鸣。

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

西天一片云影,黑暗像要下临。

停住罢!别走近来遮片刻底爱光阴,停住罢!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顶;远处颤音低微,是夜莺底幽呜,是夜莺底幽呜,唱罢,快乐的夜莺!在银光里唱罢,这如梦的夏夜,我们不能听见别的声。

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快乐的鸟,唱给我们听!同时,我们能够发现许地山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介绍、传播异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其译作《孟加拉民间故事》和《二十夜问》对于研究中国民俗学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西洋名歌的翻译也对中国普及音乐教育起了必须的作用。

”落华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毕生从教,诲人不倦。

他的早逝,确是文学界、学术界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

他所热情倡导的”落花生精神”是难能可贵、深入人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