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作品及人物简介

合集下载

许地山代表作

许地山代表作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落花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许地山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他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许地山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许地山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1人物经历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

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

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籍。

1913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

两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响,后来,他创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

1915年12月,许地山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

1917年暑假,许地山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学会多种外文和方言。

并经常和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等人在一起谈论时政,寻求真理,探索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道路。

他们在北京青年会图书馆编辑《新社会旬刊》,宣传革命思想,发表新文学作品。

当“五四”运动爆发时,许地山作为学生代表经常上街演讲,在天安门前参加游行集会,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1年1月,许地山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周作人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

许地山 赏析

许地山 赏析

许地山赏析
摘要:
一、许地山简介
二、许地山作品特点
1.主题内容
2.文学风格
三、许地山代表作赏析
1.《缀网劳蛛》
2.《命命鸟》
四、许地山的影响及评价
正文:
四、许地山的影响及评价
许地山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鲁迅、郭沫若等人一同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内容丰富,被誉为“文学的百科全书”。

许地山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总结:许地山作为一位杰出的中国现代文学家,他的作品主题丰富、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对许地山的简介、作品特点、代表作品赏析以及影响和评价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他的文学作品。

许地山的资料

许地山的资料

许地山的资料(一):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落花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许地山籍贯广东揭阳,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用心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他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许地山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许地山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等。

(二):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

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

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持续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籍。

1913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

两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必须影响,之后,他创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

1915年12月,许地山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

1917年暑假,许地山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学会多种外文和方言。

并经常和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等人在一齐谈论时政,寻求真理,探索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道路。

他们在北京青年会图书馆修改《新社会旬刊》,宣传革命思想,发表新文学作品。

当“五四”运动爆发时,许地山作为学生代表经常上街演讲,在天安门前参加游行集会,用心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落花生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落花生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落花生》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许地山生逢甲午战败中被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变乱时期,父亲当时率部奋力抵抗日侵,不敌而败,年幼的许地山却对这份国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铭心的痛,之后随父亲迁居回大陆福建。

19岁时,家境拮据,许地山开始自谋生活。

21岁那年由于家道贫苦,不得不赴离家甚远的缅甸仰光任教,在仰光的三年时间里,远离亲人和故乡的许地山,经历了种种艰辛。

[4]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燕京大学读书的许地山写文章、开会、演讲,在示威游行中冲锋在前,不畏强幕,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先锋战士。

1919年的“五四”时期,是“人的自觉”和“个性解放”的时代。

[4]作品鉴赏主题思想《落花生》散文,[2][5]从一粒花生映照出人生。

许地山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独特理解是他作品中最动人的亮点。

文章的主旨是散文中的“我”领悟并揭示出来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花生深埋土中不为人所识,花生以自己的“牺牲”而使自己“有用”。

“无我”故能破除对物质的贪恋,“有我”方能主动选择与承担自己的责任,使牺牲成为可能。

爱既“有我”又“无我”,以“有我”来实现“无我”的爱兼有着博大与慈悲的境界。

“落花生精神”以出世的态度来入世。

一方面保持锐意的进取之心,一方面又保持平和的生存态度;一方面积极地去做一个有用的人,一方面也明白人的命运被限定。

许地山一生都在求索着人生的密码与终极目的,也在行动中表明自己的赤子之心。

写作手法《落花生》是一篇记叙散文,它运用对话写人记事。

在平淡如水的记叙中,蕴涵了殷殷的深情。

收获花生的夜晚,妻子儿女、父母昆仲姊妹,数人围坐一屋,品尝着自己亲手劳动种植的花生,一灯如豆,言欢意惬,这该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而又回味不已、充满着温馨气息的阖家欢乐图呵。

这里有慈母的爱,严父的情,兄姊的宽厚,小弟的聪颖。

从这里,当母亲的可以寻到子女的拳拳寸草心,做父亲的可以觅得妻子的温柔,儿女的厚爱;做儿女的也不难体味出父母天高地厚一般的养育之恩。

【国粹与国学】许地山

【国粹与国学】许地山

【国粹与国学】许地山许地山(1893~1941),福建龙溪人,作家、学者。

著有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集《缀网劳蛛》、学术论著《中国道教史》等。

“国粹”这个名词原是不见于经传的。

它是在戊戌政变后,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呼声嚷到声嘶力竭的时候所呼出来的一个怪口号。

又因为国粹学报的刊行,这名词便广泛地流行起来。

编辞源的先生们在“国粹”条下写着:“一国物质上,精神上,所有之特质。

此由国民之特性及土地之情形,历史等,所养成者。

”这解释未免太笼统,太不明了。

国民的特性,地理的情形,历史的过程,乃至所谓物质上与精神上的特质,也许是产生国粹的条件,未必就是国粹。

陆衣言先生在中华国语大辞典里解释说,“本国特有的优越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就是国粹。

这个比较好一点,不过还是不大明白。

在重新解释国粹是什么之前,我们应当先问条件。

(一)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事物不必是国粹。

特有的事物无论是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的,或地理上的,只能显示那民族的特点,可是这特点,说不定连自己也不欢喜它。

假如世间还有一个尾巴的民族,从生理上的特质,使他们的尾巴显出手或脚的功用,因而造成那民族的精神与文化。

以后他们有了进化学的知识,知道自己身上的尾巴是连类人猿都没有了的,在知识与运动上也没有用尾巴的必要,他们必会厌恶自己的尾巴,因而试要改变从尾巴产出来的文化。

用缺乏碘质的盐,使人现出粗颈的形态,是地理上及病理上的原因。

由此颈腺肿的毛病,说话的声音,衣服的样式,甚至思想,都会受影响的。

可是我们不能说这特别的事物是一种“粹”,认真说来,却是一种“病”。

假如有个民族,个个身上都长了无毒无害的瘿瘤,忽然有个装饰瘿瘤的风气,渐次成为习俗,育为特殊文化,我们也不能用“国粹”的美名来加在这“爱瘿民族”的行为上。

(二)一个民族在久远时代所留下的遗风流俗不必是国粹。

民族的遗物如石镞,雷斧;其风俗,如种种特殊的礼仪与好尚,都可以用物质的生活,社会制度,或知识程度来解释它们,并不是绝对神圣,也不必都是优越的。

许地山的故事

许地山的故事

许地山的故事
许地山(1893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男,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

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

次年入燕京大学,获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

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

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工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

[16]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东南亚和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落花生》《空山灵雨》《缀网劳蛛》;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类有关的文章。

妻子周俟松,为晚清民初诗人周大烈的六女儿。

《落花生》《落花生》

《落花生》《落花生》
语言简练优美
作品以简练优美的语言,描述了花生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文学价值高
《落花生》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01
02
03
激发民族精神
作品中所提倡的踏实务实、重视内在美等价值观,激发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民族精神,激励人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为实现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
重视内在美
通过描述花生埋在土里,却以内在果实丰富和价值连城的特点,提醒人们要重视内在美和实用性,不要只追求外表和虚荣。
提倡踏实务实
作品通过描写花生在土里默默耕耘和结果,提倡人们要踏实务实,努力工作,不张扬、不浮躁,一步一个脚印地取得成功。
对现代人的启示
对文学的影响
写作手法独特
《落花生》以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使作品显得真实感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人物之间的对比
读者感受
05
故事中,父亲对孩子们的教诲令人感动。他告诉孩子们要踏实做事、做有用的人,这种朴素的人生哲理令人感到温馨和激励。
故事中,花生虽然外表不起眼,但内里却很有价值,这种形象的象征意义也让人感动。它启示人们不要只注重外表,而要看重内在的价值和品质。
父亲的教诲
花生精神的象征意义
感人之处
推动文化启蒙
《落花生》作为文化启蒙的作品之一,提醒人们要重视实用主义价值观,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追求真理、自由和平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文化启蒙进程。
对社会的贡献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写作背景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该小说以朴实无华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人性的善良、真挚和对生命的珍视。

许地山先生作品

许地山先生作品

许地山先生作品概述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许地山书法梵文作品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有关的文章,书籍。

许地山,现代作家、学者。

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

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

“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

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

现在徐闻县有他的故居。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落花生》,并被登在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5课。

祖籍广东竭阳。

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

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

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

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后曾研究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

"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

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1941年8月4日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问题小说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一开始就汇入了问题小说的热潮之中,出手不凡,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名家如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

缀网劳蛛》作品赏析

缀网劳蛛》作品赏析

5.个人见解
1.人道主义和宗
教主义的矛盾
命运与生活 3.丰富的宗教哲 学内涵
2.
3.思想内容②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人不能完全掌握自己 的命运,反而会受到偶然的外力的影响。当蜘蛛第一 次放出游丝时,不晓得会被风吹到多远,吹到什么地 方,或者粘到雕梁画栋上,或者粘到断垣颓井上,便 形成了自己的网。网成之后,又不知什么时候会被外 力所毁坏,所以人对于自己命运的偃蹇和亨通,不必 过分懊恼和欢欣,只要顺其自然,知命达观即可。等 到网被破坏时,就安然地藏起来,等机会再缀一个好 的。”“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所有的网 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 这种充满佛家思想的人生哲学,充分显示了人世的苦 难和安分随时,安于命运和在心理上战胜命运的人生 态度。
2.写作背景
以小说来探究社会人生问题,从“问题”出发来理解 文学,是“五四”新文学崛起时的一大特点。五四时 期作家把社会的黑暗归结到一个个问题上去,并期待 通过文学来揭露,来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初期小说 家写过不少恋爱问题的小说,但是却几乎没有成功的 作品。而许地山是这当中特殊的一个。他的小说宗教 色彩很浓厚,其中短篇小说《命之鸟》、《商人妇》、 《换巢鸾凤》比较著名,“都是穿了恋爱的外衣而表 示了作者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人生是痛苦的,如果想摆脱这种痛苦,应当涅槃进入 极乐世界,或者悟彻人生,知命达观。著名小说《缀 网劳蛛》最具代表性。
《缀网劳蛛》作品赏析
1.人物介绍 2.写作背景 3.思想内容 4.艺术特征 5.个人见解

1.人物介绍
许地山,笔名落花生,现代作家、学者。出生于 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 文学院,1920年毕业留校任教。期间与翟秋白、 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 革命。“五· 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 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 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 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 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有《空山灵雨》、 《缀网劳蛛》等。现在徐闻县有他的故居。

许地山

许地山

许地山
名赞堃, 字地山, 笔名落华生 籍贯广东揭阳。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 说家、散文家、“五四” 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 一。
(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
一.许地山的生平及简介
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父亲:许南英 台湾历史上第二十五位进士 爱国诗人
婚姻生活
前 任 : 林 月 森
后 任 : 周 俟 松

地山在梵文、宗教方面亦
有研究硕果。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 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与瞿 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 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 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 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 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 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1914年8月4日因过度劳累病逝。
小说通过主人公春桃和李茂、向东充满传奇色 彩的遭遇,暴露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无能以及 军阀混战造成的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赞扬了 劳动人民为求生存,敢于冲破世俗观念,坚持 以互助友爱为重的可贵精神。小说在介绍人物 坎坷遭遇的同时,广泛地开展了对国民党统治 下的腐败的社会现实的描写,巧妙地暴露了统 治者的种种罪恶——兵灾匪祸使得民不聊生, 军官带兵投敌使得国土沦丧,士兵技术高超反 被诬陷,因英勇杀敌而受伤反被政府遗弃。在 那样的年代里,当劳动者还没有引导到革命道 路上的时候,他们要生存,就只有携手起来咬 紧牙关寻求出路。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 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 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 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 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 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 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落花生

落花生

• 许地山译事:许地山对于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是 十分崇敬。 他喜欢泰戈尔的作品,因此曾翻译过 《吉檀迎利》、《在加尔各答途中》、《主人, 把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尔的诗歌、小说、散 文。由于喜爱泰戈尔,又引起他对印度文学的浓 厚兴趣。1928年他翻译了《孟加拉民间故事》, 1930年,出版了专著《印度文学》,1934年,又 译出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等 等,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
The end
Thank you !
• 爹爹接下去说: • “So you should try to be like the “所以你们要像 peanut ,” father 花生因为它是有 went on , “because 用的,不是伟大, it is useful , though 好看的东西。” not great or • attractive.”
• “Do you mean ,” I • 我说:“那么,人要 asked , “we should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learn to be useful but 伟大,体面的人了。” not seek to be great • 爹爹说:“这是我对 or attractive ?” 你们的希望。” • “yes ,” father said . “this is what I expect of you .”
主题
• 《落花生》的作者许地山笔名 就叫“落华生”,他取这个笔 名,说明他崇尚“落花生”的 精神:生长在泥土里,不好看, 但是很有用,词浅而意深。作 者在生活中,正是这样,追求 多做贡献,做有用的人,而不 计报酬。
• 哥哥说:“花生可以 制油。” • 我说:“无论何等人 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 吃;都喜欢吃它。这 就是它的好处。”

许地山介绍及相关作品集

许地山介绍及相关作品集

许地山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台湾台南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作家、学者、基督徒。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落华生),以字行。

许地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在大学开梵文课的华人第一人和当代华人研究印度学的先行者,先前只有陈寅恪的梵文老师,西方汉学家钢和泰教授在北大教过梵文,学生有罗世方等人,编有北京商务印书馆版《梵语课本》和《梵语诗文图解》等书籍。

现代作家、学者。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

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

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

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

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回国途中短期逗留印度,研究梵文及佛学。

1927年起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编委,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

1935年因与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不合,去香港大学任教授。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许地山的好友老舍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后终因劳累过渡而病逝。

许地山于192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命命鸟》,接着又发表了前期代表作小说《缀网劳蛛》和具有朴实淳厚风格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情节奇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国风味和异域情调。

他虽在执着地探索人生的意义,却又表现出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

20年代末以后所写的小说,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群众切实的描写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春桃》和《铁鱼底鳃》便是这一倾向的代表作。

他的创作并不丰硕,但在文坛上却独树一帜。

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散文集《空山灵雨》,小说、剧本集《解放者》、《杂感集》,论著《印度文学》、《道教史》(上),以及《许地山选集》、《许地山文集》等。

现代小说 《命命鸟》——许地山

现代小说  《命命鸟》——许地山

参考文献
• 许地山 《许地山精品选》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6.6 • 周俟松、杜汝淼 《许地山研究集》1989.5 • 成仿吾《命命鸟》的批评 • 张晓亮 《许地山小说《命命鸟》中的宗教意蕴》 • 刘杰 《简论许地山小说的艺术世界》
推荐阅读
• 《我们要什么样的宗教》 • 《礼俗与民生》 • 《宗教的妇女观》 • 《国粹与国学》 • 《怡情文学与养性文学》 • 《创作底三包和鉴赏底四依》
命命鸟与敏明、加陵的关系
• 第一次:示爱的歌词中出现了命命鸟意象 • 第二次:幻境中出现了不会吟唱的命命鸟 • 第三次:情尘中自称命命鸟虚伪的恋人
• 敏明与加陵本是极了世界美丽的命命鸟,指 引眷恋于红尘,无法拜托肉体的障碍,不能快 乐的吟唱。敏明在不断地引导下,看破了情尘 中的虚伪,不断了悟,最终在涅槃节前和加陵 走向绿绿绮湖,回到极乐世界中去……
写作特色
早期作品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奇 特,情节曲折生动,感情深沉真挚, 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南国 风味和异域情调。如《命命鸟》 会不平等和阶级对立成为其小说的 基本背景,如《春桃》 《铁鱼底腮》 等。
故事简述
• 青梅竹马的加陵和敏明,在短暂的分别之后, 再聚之时,二人相唱和,心心相印。但敏明的父 亲宋志想利用盅师离间二人,同时加陵的父亲婆 多瓦底也百般阻挠他们的爱恋,陷于痛苦挣扎中 的敏明在无意间进入瑞大光塔顶幻境中,被指引 看到了情尘中自称“命命鸟”的恋人相互啃食的情境, 看清了情尘的虚伪,敏明在不断地顿悟中,最终 在涅槃节之前和加陵一起走向绿绮湖,回归到瑞 大光顶的幻境中……
敏明对佛道的感悟过程
• 第一阶段:潜在的佛道思想与萌动的青春情欲相并 存 • 第二阶段:青春情欲的萌动产生了爱情 • 第三阶段:爱情遭到父亲的破环,陷入痛苦的纠结 之中 • 第四阶段:进入瑞大光顶幻境,看到情尘中恋人的 虚伪 • 第五阶段:与加陵的谈话加深了敏明对佛道爱情的 理解 • 第六阶段:敏明顿悟忏悔带领加陵回到瑞大光顶幻 境

许地山作品精选

许地山作品精选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籍贯广东揭阳。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著作颇多,有《花》《落花生》等。

时光易过,他们在那里住着,已经过了两个冬节。

那天晚上,祖凤从墟里回来,隔膀下夹着一架琵琶,喜喜欢欢地跳跃进来,对和鸾说:“小姐,我将今天所赚的钱为你买了这个。

快弹一弹,瞧它的声音如何。

”和鸾说:“呀!我现在哪里有心玩弄这个?许久不弹,手法也生了。

你先搁着吧,改天我喜欢弹的时候,再弹给你听。

”他把琵琶搁下,说:“也罢。

我且告诉你一桩可喜的事情:金权今天到墟里找我,说他要到省城吃粮去。

他说现在有一位什么司令要招民军去打北京。

有好些兄弟们劝他同行。

他也邀我一块儿去。

我想我的机会到了。

我这次出门,都是为你的缘故,不然,我宁愿在这里做小营生,光景虽苦,倒能时常亲近你。

他们明后天就要动身。

”和鸾听说打北京,就惊异说:“也许是你听差了吧?北京是皇都,谁敢去打?况且官制里头也没有什么叫做司令的。

或者你把东京听做北京吧。

”祖凤说:“不差,不差,我听的一定不错。

他明明说是革命党起事,要招兵打满洲的。

”和鸾说:“呀,原来是革命党造反!前几年,老爷才杀了好几个哪。

我劝你别去吧,去了定会把自己的命革掉。

”他迫着要履和鸾的约,以为这次是好机会,决不可轻易失掉。

不论和鸾应许与否,他心里早有成见。

———节选自《缀网劳蛛》方方土。

许地山的故事

许地山的故事

许地山的故事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许地山的简介
2.许地山的生平经历
3.许地山的贡献和影响
正文
许地山,原名许振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他出生于台湾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就表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在求学过程中,他不仅勤奋好学,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致力于推动民主和文化的进步。

许地山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

他曾在台湾、大陆、香港等地从事教育和新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他与鲁迅、郭沫若等著名作家有过密切的交往,共同探讨文学和文化问题。

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许地山发表了许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散文和评论,如《缀网劳蛛》、《商人妇》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和人性的复杂。

许地山的贡献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是台湾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为台湾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积极参与反对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再次,他是一位杰出的学者,研究领域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遗产。

第1页共1页。

许地山其人及其作品

许地山其人及其作品

许地山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

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

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

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一生著作颇多,有《花》《落花生》等。

作品特色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有关的文章,书籍。

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一开始就汇入了问题小说的热潮之中,出手不凡,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名家如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

他一开始创作,就站在弱者的角度审视社会乃至身边所发生的一切。

一方面,他忖身推人同情弱者,以此决定了他的情感色彩是现实的;另一方面,他以亲身所感所睹之社会不平而萌发改变现状之愿望.试图为这腐败的社会寻求一条到达光明的道路。

因此,以其进入宗教的角度和动机可以感到:许地山是有感于人类的不平和人生的黑暗才走人宗教的。

许地山的出世恰恰是为了人世,他那建立在现实苦难之上的宗教情绪.本质上是一种忧患意识。

许地山尽管熟诸佛道经典,却从来不想避世隐居,始终把改造社会、拯救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一简单朴帝的信条贯穿了许地山的一生。

其作品既表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体悟和阐释,矧时也集合了他对基督教文化、道教文化乃至现实主义文化的多重思考和体认。

许地山简介

许地山简介

许地山简介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笔名落华生(也叫落花生),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家。

许地山的代表作品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危巢坠筒》《道学史》《印度文学》等。

他的创作一开始就汇入了问题小说的热潮之中,出手不凡,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名家如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人物生平许地山(1893~1941年)名赞堃,号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许地山,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

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

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籍。

1913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

两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响,后来,他创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此。

1915年12月,许地山回国,住在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英中学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

1917年暑假,许地山以优异成绩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学会多种外文和方言。

并经常和瞿秋白、郑振铎、耿济之等人在一起谈论时政,寻求真理,探索改造社会、振兴中华的道路。

他们在北京青年会图书馆编辑《新社会旬刊》,宣传革命思想,发表新文学作品。

当“五四”运动爆发时,许地山作为学生代表经常上街演讲,在天安门前参加游行集会,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1年1月,许地山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周作人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

许地山以落华生为笔名在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命命鸟》,写了一对缅甸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桎梏束缚下的爱情悲剧,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许地山作品集

许地山作品集

许地山作品集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

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

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

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

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

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回国途中短期逗留印度,研究梵文及佛学。

1927年起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编委,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兼课。

1935年因与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不合,去香港大学任教授。

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后终因劳累过渡而病逝。

许地山作品集介绍·命命鸟··商人妇·黄昏后·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无法投递之邮件(续)·海世间·海角底孤星·醍醐天女·枯杨生花·慕·债·万物之母·银翎的使命·补破衣的老妇人·再会·处女的恐怖·别话·爱流汐涨·在费总理的客厅里·三博士·街头巷尾之伦理·法眼·归途·解放者·无忧花·人非人·危巢坠简·铁鱼的鳃·萤灯·桃金娘·春桃·读《芝兰与茉莉》因而想及我的祖母·落花生·东野先生·换巢鸾凤·女儿心·玉官。

《落花生》《落花生》

《落花生》《落花生》

象征手法
05
读后感
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故事情节的深刻含义
故事情节的启示
对故事情节的感悟
对人物形象的看法
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文中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等人物形象真实、贴切,符合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形象。
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传达了一种典型的美德,如勤劳、朴实、真诚等,值得读者学习和借鉴。
父亲
严格、望子成龙,对子女寄予厚望,但未能充分体谅孩子们;
哥哥
责任感强,为家庭付出的榜样,但有些过于严厉;
小弟
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热爱自然。
姐姐
细心、善解人意,成为家庭中的调和剂;
主要人物关系
主要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
父亲的形象作为家庭的支柱和孩子们的榜样,对子女产生深远的影响;
哥哥和姐姐在故事中为其他家庭成员树立了榜样,同时也在家庭中扮演着调和剂的角色;
1923年,许地山开始写散文,发表了处女作《落花生》,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写作背景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代表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作品以落花生为喻,通过讲述主人公许地山童年时代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落花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选入多套中小学语文教材中。
作品影响
02
内容概述
VS
许地山:中国现代作家、学者,笔名落花生。出生于*台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许地山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以清新、朴实、自然、优美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而著称。
主要人物介绍
《落花生》主要描写了许地山童年时期的故事,包括他与家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生活点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作书目语体文法大纲1921,生活
《缀网劳蛛》((短篇小说集)1925,商务
《商人妇》(短篇小说集)呵住,1925,商务
《空山灵雨》(散文集)1925,商务
《换巢鸾凤》
《无法投递之邮件》(散文集)1925,北京文化学社
《印度文学》(论著)1930,商务
《解放者》(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道教史》(上册,论著)1934,商务
《春桃》(短篇小说集)1935,生活
《落华生创作选》(短篇小说、散文)1936,上海仿古书屋
《扶箕迷信的研究》1941,商务
《萤灯》(童话故事)1941,香港进步教育出版社
《许地山语文论集》1941,香港新文学学会
《国粹与国学》(论著)1946,商务
《杂感集》1946,商务
《危巢坠简》(短篇小说集)1947,商务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集)1951,开明
《许地山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2,人文
《佛藏子目引得》(上中下册)汇编,1923,燕大图书馆编纂处
《落花生达衷集》编纂,1931,商务
[翻译书目] 孟加拉民间故事印度戴博诃利著,1929,商务
二十夜间英国贝恩编,1955,作家
大阳底下降英国贝恩编,1956,作家
《落花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
人物简介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落花生》,并被登在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15课,以教育同学。

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祖籍广东揭阳。

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

1910年中学毕业后曾任师范、中学教员。

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12人,在北平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小说月报》。

1922年往美国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较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后曾研究人类学、民俗学等。

1927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传抗日,反对投降。

"皖南事变"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介石,呼吁团结、和平、息战。

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常务理事,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1941年8月4日终因劳累过度再加上心脏病发作而去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