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的解剖及淋巴引流

合集下载

乳房解剖PPT课件

乳房解剖PPT课件
解剖
解剖
淋巴引流
➢ 乳房大部份淋巴腋窝淋巴结 锁骨下淋 巴结
➢ 内侧乳房 肋间淋巴管 胸骨旁淋巴结 ➢ 部份乳房上部淋巴 胸大小肌淋巴结
锁骨下淋巴结
➢ 两侧乳房间皮下交通 ➢ 乳房深淋巴网 腹直肌鞘 肝镰状韧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剖
第一节 急性乳 腺炎
概念
• 乳腺的急 性化脓性炎症, 多发于产后 3~4周。
病情观察
• 生命征 • 肿块与伤口情况 • 血常规 • 细菌学检查
发病机制
• 抵抗力下降 • 乳汁淤积 • 乳头破损 • 细菌入侵
乳汁淤积
• 乳汁分泌过多 • 婴儿吸允不足 • 乳头发育不良
常见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链球菌
健康史
• 乳房发育不良 • 哺乳是否正常 • 乳头破损
身体状况
• 红、肿、热、痛 • 脓肿形成 • 淋巴结肿大 • 感染中毒症状 • 败血症

认识乳房的淋巴系统

认识乳房的淋巴系统

认识乳房的淋巴系统认识乳房的淋巴系统1.乳腺的形态和位置乳腺的形态和位置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各个不同的生理时期也存在着差异。

成年女性的乳房一般呈半球形或圆锥形,轮廓均匀,两侧大小相似。

一般来说,少女的乳房娇小,挺拔,质地饱满,乳房间距较宽;青年女性的乳房丰满、圆润,饱满而富有弹性。

哺乳後的乳房有一定程度的下垂和松弛;老年女性的乳房常萎缩,下垂,较为松软。

乳房的中央是乳头,直径约为0.8-1.5cm,表面呈粉红或棕色,其上面有许多小窝,是输乳管的开口。

乳头周围颜色较深的环形区域称为乳晕,直径为3-4cm,青春期呈现玫瑰红色,妊娠期,哺乳期时乳晕的颜色会加深。

乳房的位置在两侧胸大肌的表面,一般位於第2到第6肋骨之间,内侧靠近胸骨旁,外侧达腋前线,其外上极形成乳腺的尾部伸向腋窝,因此整个乳腺犹如一个倒置的逗号。

2. 乳腺淋巴管循环特点及通道神经怎么分布在女性乳房的组织内有极其丰富的淋巴管互相吻合成丛,整个腺体、腺叶、腋小叶都被稠密而微细的淋巴网所包围。

但小叶内无淋巴管。

乳房的淋巴循环主要引流到:腋窝淋巴结、内乳淋巴结、锁骨下/上淋巴结、腹壁淋巴管及两侧乳房皮下淋巴网的交通。

其中最重要的是腋窝淋巴结和内乳淋巴结,他们是乳房淋巴引流的第1站,也是癌细胞最容易集结的地方,所以也是女生“自我检查”的重要部位。

乳腺各个象限的淋巴液都可以向腋窝或内乳淋巴结引流,腋窝淋巴结约收集75%的乳房淋巴液,另外约25%流向内乳淋巴结。

因此,乳房外侧的肿瘤向腋窝淋巴结转移较多,肿瘤位於内侧时内乳淋巴结的转移率较高。

乳房的神经由第2-6肋间神经皮肤支及颈丛3-4支支配,乳头,乳晕处的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发生乳头皲裂时,疼痛剧烈。

除了感觉神经外,还有交感神经纤维走行分布於乳头、乳晕和乳腺组织,因此,当产妇的乳头受到婴儿的吸吮刺激时,可以引起催乳素及催产素的反射性分泌,引起乳汁的分泌。

乳腺癌术後很多患者会感觉胸壁切口麻木感、跳痛,这也与皮神经受损有关。

乳腺癌

乳腺癌

(二)鉴别诊断
•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又称乳腺结构不良, 乳腺增生 是妇女最常见的非炎性、非肿瘤性乳腺疾 病。 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主要表现为 乳腺组织增厚,稍晚则可触到大小不等的 结节,与皮肤和乳腺后方均无粘连。好发 生在乳腺外上象限,多为双侧。病人多伴 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月经前明显,月经来 潮后即可缓解或解除。
2.乳腺导管扩张 本病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多发生在 乳腺导管扩张 37~50岁中年妇女。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 头可内陷,极似乳腺癌。 • 以下各点可与乳腺癌鉴别:①病人年龄较轻,多在40 岁左右。②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脓性,少数也可为血性。 ③乳头或乳晕下有时可触到增粗的乳管。④乳房肿块多位 于乳晕周围,伴有疼痛,与大导管关系密切。⑤乳腺有炎 性表现或有炎症病史及哺乳障碍史,乳房肿块可有缩小或 增大的情形。⑥乳管造影可显示导管扩张。⑦乳头溢液有 大量的炎细胞。⑧乳腺肿块穿刺可见大量炎细胞或脓细胞。 ⑨腋窝淋巴结肿大,质较软并有压痛。 •
二病理
• • • • • • • • • • • • • • • 1、非浸润性癌: 1)小叶原位癌: 2)导管内癌: 2、早期浸润癌: 。 1)早期浸润小叶癌: 2)早期浸润导管癌: 3、浸润性癌 1)浸润性非特殊型癌: ①单纯癌:较多见,约占乳腺癌一半以上 ②硬癌:约占乳腺癌总数的10%左右, ③髓样癌:约占乳癌总数10~20%, 2)浸润性特殊型癌 ①乳头状癌: ②粘液腺癌:又名胶样癌,较少见。发病年龄大,生长缓慢,境界清楚,切面半 透明胶冻样物,癌组织中含有丰富粘液,恶性程度较低,腋下淋巴转移较少见。 腺样癌:又称乳腺派杰氏病。
• 3.X线检查:乳腺照相(钼靶)是乳腺癌诊断的 常用方法,常见的乳腺疾病在x线片上表现一般可 分为肿块或结节病变,钙化影及皮肤增厚征群, 导管影改变等。肿块的密度较高,边缘有毛刺征 象时对诊断十分有助。 • 4.超声显像检查:超声显象检查无损伤性,可以 反复应用。对乳腺组织较致密者应用超声显象检 查较有价值,但主要用途是鉴别肿块系囊性还是 实性。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正确率为80%~ 85%。癌肿向周围组织浸润而形成的强回声带, 正常乳房结构破坏以及肿块上方局部皮肤增厚或 凹陷等图像,均为诊断乳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乳腺的解剖及淋巴引流

乳腺的解剖及淋巴引流

临床表现
clinic manifest
• 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或者 腺体增厚,特点是部分病 人具有周期性疼痛(疼痛 与月经周期有关)
乳房肿瘤
breast tumour
• 女性乳房肿瘤的发病率(incidence )甚高
• 良性肿瘤中纤维腺瘤(fibroadenoma)为最多 (占3/4),乳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占1/5.
• 2、腋淋巴结: 乳癌出现腋淋巴结转移时,有助 于选择治疗方案和 判断预后。位置越高,预后越 差。
• 3、胸骨旁淋巴结(内乳淋巴结);乳癌出现内乳 淋巴结转移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位于乳腺内侧及 中央的肿瘤内乳淋巴结转移 率较高。
• 4、胸肌间淋巴结:也是乳癌转移的重要部位之一 。
• 5、两侧乳房借广泛吻合的浅淋巴管网相互交通, 一侧乳房的淋巴液可流向对侧;一侧乳房癌变可 转移至对侧。
• 4、哺乳期 乳腺受泌乳素影响,小叶内腺 体大量增多,官腔明显扩大,腺泡上皮顶
• 三、内分泌激素对乳房的影响
• (一)卵巢激素 • 1、雌激素:刺激乳导管生长(青春发育期)及
乳腺小叶腺泡发育及乳汁形成。 • 2、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下产生生物学效应,
共同作用于乳腺促进其发育,二者比例适当,乳 腺发育正常。 • (二)脑垂体激素 • 1、催乳素:促进乳房生长、发育,发动、维持泌 乳 • 2、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参与 雌、孕激素调节。
。关系密切的有:
• 1、浅静脉:乳静脉、颈浅静脉,颈前静脉
乳房的淋巴引流
• ①乳房外侧和上部大部分淋巴液经胸大肌 外侧缘淋巴管引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 锁骨下淋巴结;
• ②乳房上部部分淋巴液可不经腋窝直接经 穿过胸大肌的淋巴管流入锁骨下淋巴结, 继而汇入锁骨上淋巴结

乳房的外科解剖2018.12.07

乳房的外科解剖2018.12.07

乳房血供
乳房动脉
胸廓内动脉穿支
起于锁骨下动脉第一段下壁,上内侧约60%
第3-7肋间动脉的穿支
来源于胸主动脉,上外侧约10%
腋动脉的分支
根据胸小肌分为:第1段(内侧)、第2段(背侧)、 第3段(外侧),上外侧30%
Part 4
乳房血供
Part 4
乳房血供
胸最上动脉:第1段
发出,沿胸小肌上 缘下行,下进入乳 腺实质
排列方向一致,故称此线为langer皮肤裂线,简
称langer线。
Part 3
乳房构成的临床意义
Not recommended
Recommended
乳腺外科良性肿瘤切口选择
Part 3
乳房手术切口设计
恶性肿瘤切口演变
Part 3
乳房手术切口设计
恶性肿瘤切口选择4PART 04乳房血供
Part 4
Part 4
乳房血供
肩胛下动脉
系腋动脉分支之一。此 动脉是一粗大短干,在 肩胛下肌的外侧缘附近, 分为胸背动脉和旋肩胛 动脉。胸背动脉营养背 阔肌和前锯肌;旋肩胛 动脉穿三边孔至冈下窝, 营养邻近的肌肉,并与 肩胛上动脉吻合。此动 脉分布区域如有外伤或 手术时应注意处理该动 脉。
Part 4
乳房血供
胸背动脉
• 胸背动脉 系肩胛下 动脉的直 接延续。 此动脉与 胸背神经 伴行,分布 于背阔肌 及附近诸 肌,营养该 区域。
Part 4
乳房血供
胸背动脉
19.胸背动脉 胸背神经
Part 4
乳房血供
胸背动脉
• 23.胸外侧动脉 • 25.胸背神经 • 26.胸背动脉
Part 4
乳房血供

乳腺正常解剖组胚结构

乳腺正常解剖组胚结构

乳腺正常解剖组胚结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乳腺正常一、乳腺的大体解剖范围乳腺位于胸前部,内侧达到同侧的胸骨缘,外侧为同侧的腋中线,上缘达到第二肋骨水平,下缘到第六肋骨水平,大部分的乳腺位于胸大肌的表面,小部分乳腺位于前锯肌、腹外斜肌及腹直肌前鞘的表面,有时乳腺可向外上方延伸至腋窝,成为乳腺的尾部,又称为Spence腋尾(spenceaxillary tail),应与腋窝的副乳腺相鉴别,当其内有小叶增生或纤维腺瘤时应与腋窝的肿大淋巴结相鉴别。

二、乳房的组织结构1、乳腺是由表面的皮肤、皮下的纤维结缔组织以及乳腺组织共同组成,乳腺组织内又包含着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间质和乳腺的小叶导管系统所组成的实质。

性成熟期未生育女性的乳腺呈圆锥形或半球形,富有弹性,而已生育哺乳的女性及绝经期的女性则有不同程度的下垂,弹性降低。

2、乳腺腺叶:乳腺的本质上是一种复管泡状腺体,10-15个末梢膨大的腺泡、与腺泡相连续的腺泡管及与腺泡管相连接的终末导管共同组成了乳腺小叶,许多的乳腺小叶构成乳腺腺叶,15-20个左右的乳腺腺叶构成乳腺的实质,乳腺腺叶呈放射状排列,腺叶之间无相交通的导管,故在手术时在切开乳腺实质时,应取放射状切口,这样对乳腺腺叶的影响最小。

而男性的乳腺与女性不同之处就是无小叶结构,故男性乳腺癌无小叶癌。

3、乳腺输乳管:乳腺的导管系统是构成乳腺实质的重要结构,是乳腺腺泡分泌乳汁的排出通道,与腺泡直接相通的导管为腺泡管,向外依次为终末导管、分枝导管、输乳管,输乳管在近乳头部与一个梭形膨大相连续,成为乳管壶腹部,或称为输乳窦,后者向外管径出现一个短距离的狭窄部后开口于乳头区。

在临床的乳腺导管镜检查时,上述乳腺导管在乳腺导管镜下不易区分,其中终末导管不能窥见,有时仅能观察到终末导管向分枝导管的开口,我们从乳头开始由浅入深以分枝导管口为标志,将乳腺导管人为地分为大导管、Ⅰ级、Ⅱ级、Ⅲ级导管等,实际上我们对乳腺内镜下的导管分级标准,分别属于解剖学范畴的输乳管、分枝导管。

乳腺正常解剖组胚结构

乳腺正常解剖组胚结构

乳腺正常一、乳腺的大体解剖范围乳腺位于胸前部,内侧达到同侧的胸骨缘,外侧为同侧的腋中线,上缘达到第二肋骨水平,下缘到第六肋骨水平,大部分的乳腺位于胸大肌的表面,小部分乳腺位于前锯肌、腹外斜肌及腹直肌前鞘的表面,有时乳腺可向外上方延伸至腋窝,成为乳腺的尾部,又称为Spence腋尾(spence axillary tail),应与腋窝的副乳腺相鉴别,当其内有小叶增生或纤维腺瘤时应与腋窝的肿大淋巴结相鉴别。

二、乳房的组织结构1、乳腺是由表面的皮肤、皮下的纤维结缔组织以及乳腺组织共同组成,乳腺组织内又包含着纤维结缔组织组成的间质和乳腺的小叶导管系统所组成的实质。

性成熟期未生育女性的乳腺呈圆锥形或半球形,富有弹性,而已生育哺乳的女性及绝经期的女性则有不同程度的下垂,弹性降低。

2、乳腺腺叶:乳腺的本质上是一种复管泡状腺体,10-15个末梢膨大的腺泡、与腺泡相连续的腺泡管及与腺泡管相连接的终末导管共同组成了乳腺小叶,许多的乳腺小叶构成乳腺腺叶,15-20个左右的乳腺腺叶构成乳腺的实质,乳腺腺叶呈放射状排列,腺叶之间无相交通的导管,故在手术时在切开乳腺实质时,应取放射状切口,这样对乳腺腺叶的影响最小。

而男性的乳腺与女性不同之处就是无小叶结构,故男性乳腺癌无小叶癌。

3、乳腺输乳管:乳腺的导管系统是构成乳腺实质的重要结构,是乳腺腺泡分泌乳汁的排出通道,与腺泡直接相通的导管为腺泡管,向外依次为终末导管、分枝导管、输乳管,输乳管在近乳头部与一个梭形膨大相连续,成为乳管壶腹部,或称为输乳窦,后者向外管径出现一个短距离的狭窄部后开口于乳头区。

在临床的乳腺导管镜检查时,上述乳腺导管在乳腺导管镜下不易区分,其中终末导管不能窥见,有时仅能观察到终末导管向分枝导管的开口,我们从乳头开始由浅入深以分枝导管口为标志,将乳腺导管人为地分为大导管、Ⅰ级、Ⅱ级、Ⅲ级导管等,实际上我们对乳腺内镜下的导管分级标准,分别属于解剖学范畴的输乳管、分枝导管。

乳腺的解剖及淋巴引流课件最新版

乳腺的解剖及淋巴引流课件最新版
3、胸骨旁淋巴结(内乳淋巴结);乳癌出现内乳
淋巴结转移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位于乳腺内侧及 中央的肿瘤内乳淋巴结转移 率较高。
4、胸肌间淋巴结:也是乳癌转移的重要部位之一。 5、两侧乳房借广泛吻合的浅淋巴管网相互交通,
一侧乳房的淋巴液可流向对侧;一侧乳房癌变可 转移至对侧。

总之,乳房淋巴的主要引流方向是腋窝和内乳 淋巴结,它们都是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此外,乳房的淋巴引流与静脉回流,尤其是椎静 脉系统相互关系,这就是临床上乳癌在出现肺转 移之前较早地出现脊椎、骨盆或颅骨转移的原因 所在。
(二)乳房的主要内部结构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乳头、
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构成。其内 部结构有如一棵倒着生长的小树。 1、腺体:有15-20个腺叶—— 腺小叶——小乳管、腺泡。 2、导管:导管系统——大导管 ——各级导管——末端导管, 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排列。 3、纤维组织:皮下浅筋膜与乳房 腺体之间有纤维索带相连,称之为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乳头
1.位置 乳腺后间隙 2.形态 乳头 乳晕 乳晕腺
输乳管窦
乳晕 乳晕腺
输乳管 乳腺小叶
3.结构 乳腺叶 乳腺小叶 输乳管 输乳管窦 乳房悬韧带 或Cooper韧带
乳腺小叶 乳房悬韧带 乳腺后间隙 输乳管 输乳管窦 输乳孔 胸大肌
5
乳房构造的临床意义
正常乳房腺体最多的是外上象限淋巴液可流向对侧;
⑤乳房深部淋巴网可与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的淋巴
管相通,从而可使乳房深部的淋巴液引流向肝脏; ⑥乳房淋巴管有时直接注入颈深下淋巴结。
乳房的淋巴输出途径图
临床意义
1、乳房皮肤淋巴管:分布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 皮肤。 乳腺癌累及乳房浅淋巴管网时,可导致所

乳腺解剖结构讲解

乳腺解剖结构讲解

乳腺解剖结构讲解:一、解剖结构正常成年人乳腺位于第2-6肋间,内侧边缘为胸骨旁,外侧边缘为腋中线。

乳房可以分为皮肤,皮下组织及腺体。

后者包含实质及间质,为乳腺的功能组织,常见的乳腺外科疾病则发生于腺体组织。

腺体分为 15-20个腺叶,每个腺叶含有一个主导管(collecting duct),汇聚于乳头。

乳头下方的导管增粗,形成乳窦,具有临时储存乳汁的作用。

主导管直径大约为2mm,而乳窦直径可以到5-8mm。

乳腺导管系统逐级向下形成分支。

每个主导管引流一个腺叶,后者由20-40个小叶(lobule)组成,而每个小叶又包含 10-100个腺泡(alveoli)。

腺泡含有分泌细胞,具有分泌乳汁的功能,乳汁通过各级导管逐渐汇合于乳头。

形象地来看,腺泡就像是葡萄,很多个葡萄汇聚一起形成一串葡萄(小叶)。

炎症,创伤和手术等都可能对腺体及导管造成破坏。

任何导管破坏都可能导致哺乳时该导管引流区域的乳汁淤积。

越高级别的导管损伤,堵塞造成乳汁淤积的范围越大。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人体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不同区域的引流导管有一定的侧支形成,所以一支导管堵塞后,其引流区也有可能不会出现乳汁淤积。

临床上可以看见很多患者做了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后照样可以喂奶。

二、乳头乳晕区含有丰富的神经及血管,感觉敏感,该区域手术疼痛比较明显,出血较多。

乳晕上常可见很多小突起,门诊不少患者来就诊,误认为这些小突起为肿瘤或者不正常组织,其实这些小突起是乳腺的正常结构,名为蒙哥马利腺结节(Morgagni tubercles),是蒙哥马利腺(Morgagni glands)的导管于皮肤的开口形成的。

蒙哥马利腺是一种特殊的腺体,为汗腺及泌乳腺的中间结构,兼具二者的功能。

它可以分泌油脂,具有湿润乳晕皮肤的功能,同时又具有泌乳的功能。

所以乳晕区有这些小结节不用担心,但是如果这些小结节出现异常,比如红肿,疼痛,则很可能发生了感染,应该及时就医。

乳房的外科解剖学

乳房的外科解剖学

乳房的外科解剖学乳房的外科解剖学【名称】乳房的外科解剖学【概述】乳房由腺体、脂肪和纤维组织构成。

乳腺由表皮衍生而来,位于网状筋膜组织中。

乳头是表皮的棘状突层的局部增生。

乳腺的生理活动受垂体前叶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等多种激素所制约,并产生相应组织结构上的变化。

成年女性乳房位于浅筋膜所构成的囊内,上下位居4~5个肋间,上界一般在第2肋水平。

两侧外界达腋中线。

腺体的外上部向腋窝突出为乳腺尾叶。

乳腺的中心为乳头,周围为环状乳晕。

乳房的包囊是胸浅筋膜,它向乳房深部延伸,将乳腺分隔成约20个呈放射状排列的乳腺小叶,小叶间为蜂窝样脂肪组织。

每个乳腺小叶均有相应的输乳管,开口于乳头。

近乳头部位的乳管扩大称为输乳管窦(图1)。

每个输乳管的周围有纤维束(Cooper)韧带与皮肤以及胸大肌筋膜相连(图2)。

乳房的淋巴管非常丰富,主要的回流途径是腋窝淋巴结和内乳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可分为外、前、后、内和中央5群。

外侧群在腋动、静脉周围;前群位于前锯肌浅面、胸小肌下缘和胸外侧动脉,乳腺癌转移首先侵及这群淋巴结;后群位于腋窝后侧壁,沿肩胛下血管分布;中央群在腋窝基底中央,腋筋膜深面的疏松脂肪结缔组织内,各群淋巴结在此汇合;内侧群位于胸小肌上方的深面,其输出管集合为锁骨下干与颈外侧淋巴结相通,锁骨下淋巴干,左侧注入胸导管,右侧注入右淋巴导管(图3)。

胸骨旁淋巴结沿胸廓内血管排列,乳腺内侧部和胸前壁的浅组和深组淋巴管汇入此组淋巴结,继而经肋间淋巴管汇入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图4)。

乳房下内侧的淋巴管,穿过腹前壁上方,在膈下间隙汇入肝淋巴管。

乳房深面的淋巴管穿过胸肌注入锁骨下淋巴结。

乳房浅层的淋巴管与皮肤淋巴管有广泛联系。

癌肿由此可转移至对侧乳房和腋窝(图4)。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外科处理及其解剖学基础(尉承泽)_百替生物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外科处理及其解剖学基础(尉承泽)_百替生物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外科处理及其解剖学基础(尉承泽)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外科处理及其解剖学基础解放军三○七医院普通外科尉承泽解剖学是所有外科手术的基础。

毫无疑问,解剖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方式也出现相应的变化。

随着相关疾病生物学特性认识的深入、外科治疗理念的进步以及非手术治疗手段的丰富,推动了外科手术方式的变革,使其更趋合理、更加人性化。

乳腺位于胸前壁,其腺体、皮肤、皮下组织中具有丰富的淋巴管丛,且相互吻合成网,通过集合淋巴管汇入区域淋巴结。

约75%的乳腺淋巴引流至腋窝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总数约30~60枚[1]。

目前,国内外腋窝淋巴结分组尚不统一,按照解剖学多将其分为5~6组。

Danforth等[2]将腋窝分为5组:(1)前群淋巴结:位于腋窝外侧壁,接受乳腺中央部和外侧部的淋巴引流,其输出淋巴管注入中央群和尖群淋巴结;(2)外侧群淋巴结:位于腋窝外侧壁,接受上肢淋巴汇流,其输出淋巴管注入中央群和尖群淋巴结;(3)后群淋巴结:又称肩胛下淋巴结,位于腋窝后壁,接受腹后壁和胸后壁浅层淋巴汇流,其输出淋巴管注入中央群和尖群淋巴结;(4)中央淋巴群:是腋窝最大的一组淋巴结群,位于腋窝中央,腋动、静脉下方的脂肪组织内,接受前群、外侧群和后群的淋巴的淋巴输出管,也接受部分乳腺集合淋巴管汇流,其输出淋巴管注入尖群淋巴结;(5)尖群淋巴结:位于腋窝尖顶部,在胸小肌和锁骨下肌之间,沿腋静脉近段排列,接受腋淋巴结其他群的汇流,经锁骨下淋巴干左侧汇入胸导管或左锁骨下静脉,右侧注入右淋巴导管或右颈静脉。

1860年,Virchow通过对乳腺癌病理解剖学的研究,创立了乳腺癌转移的离心学说:即乳腺癌的转移扩散是原发灶局部浸润及通过局部淋巴系统,沿淋巴管循序向淋巴结转移,而淋巴结具有机械性滤网功能,可以捕获癌细胞,进而延迟癌细胞远处转移,只有当淋巴结的滤过捕获能力耗尽,癌细胞方可冲破淋巴结的机械屏障向远处转移。

基于Virchow的理论及乳腺解剖学特点,William Halsted设计了乳腺癌外科治疗里程碑式的经典术式——乳腺癌根治术:即切除全部患侧乳腺、胸大肌、胸小肌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

瞻望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乳腺淋巴引流的解剖和生理学

瞻望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乳腺淋巴引流的解剖和生理学

锁乳 突肌锁骨 头骨膜瓣修 复气管 ; 如双佃 喉返 神经受 W o l ug 2 0 2 8 : 9 2 9 9 5 F e n I rd S r 0 0; 4( ) 5 5 . . lmig 累。 尽量将受累较轻一侧保留少许正 神经束 , 必要时行 J e 1 Am u g I 9 B. ta . S r 9 9;2 0( ) 9 3 5 :6 7~ 7 7 6 0. . 双侧喉返 神经切 除 , 将喉端找 出与迷 走神经中 的喉 返 Ni o l n D.e 1 W o l u 1 9 ;2 ( ) 7 5 s ta. rd J s 9 8 2 6 : 2 束支直接吻 合. 可获 良好效 果 ; 如双 侧颈 内静 脉受 限. 7 2 7 o ISJ t 1 Am u g 2 0 9 3 3. .J f ,e . R a JS r 0 0;l :2 4 7 为安全起见 , 切除时常保 留双侧颈外 静咏代替静 脉回 2 5 8 3. Na a , t自.Asa u g 1 9 k oK e 1 inJS r 9 4:2 ( ) 33 :
淋 巴吸 收 自问质问隙 并流向盲端 的淋 巴毛 细管 后者的直径约 1  ̄5 m, 0 0F 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 , 其基 底膜不完整 。 重迭 的内皮细 胞间接 合处功能如瓣膜 , 开 放时达 1  ̄2 m 宽 . 0 5 F 可允小颗粒进入 。 胞饮作用使大
颗粒径 内皮层泡状运输 , 附着在周 围结 缔组织 的胶原
1 .淋 巴
起这 些收缩 . 后者 的扩展速 度为每秒钟 4 ~jmm。瓣
膜使 淋巴流是单 向的。 的外在压力降低其流速 . 持续 而
间歇 的外在 压力 则引起增速 。
淋巴毛 细管 引流至集合淋 巴管 , 而进 入淋 巴结 。 转 输 入管 引流至淋 巴管 的边缘窦 , 继而进 入生 发中一 之 L - 间的髓状窦 。 些中心含有大 量吞噬细胞 . 这 后者 可聚积 蛋 白胶体 , 如放射性示 踪剂 , 诸 但不是活性染料 。淋巴 结 内丛引流至输 出淋 巴管 . 者连接淋 巴结 门的动静 后 脉 也 存在边缘窦至输出管的直接 引流 。 Ld i u wg发现 淋 巴管和 淋巴结连 接的 两种主要 型 式: 第一种 . 巴结接受输 入淋 巴管 的淋 巴液 , 淋 滤过后 引流至输出淋 巴管 第二种 , 巴管穿 过淋 巴结或在其 淋 表面 而其内容物不进 入淋 巴结 内. 可见输 入淋 巴管进 入的第 一个淋 巴结不一 定有 直接 聚藏 肿瘤细 胞的 危 机, 这也是 假阴性前 哨淋 巴结的 一种解释 。 全身的淋巴 引流入几个大淋巴干 , 再进入静脉循环 . 巴流速在静 淋 止时为每天 4升 , 昼夜不同 , 并随生理需要而 异。 2 .乳腺 的淋 巴系统 C uk hn r isa k将乳 腺 的淋 巴引 流径路 分 为外 在和

乳腺的解剖知识

乳腺的解剖知识

乳腺的解剖知识一、乳腺的体表位置与外形乳腺是由乳腺腺体、脂肪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所构成的体表器官。

一般来讲,成年女性乳腺的体表界限上界为第2肋,下界为第6肋,内界靠近胸骨缘,外界靠近腋中线。

成年女性的乳腺多呈圆锥形或半球形,其大小随人体的胖瘦、乳腺内含脂肪的多少而在大小和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生育哺乳后的乳腺,多数有所下垂。

乳头乳晕复合体位于第4~5肋之间。

一般将乳腺分为内上、内下、外下、外上四个象限,90%以上的乳腺的外上象限腺体较其他象限为多,且构成一个伸向腋窝方向的尾叶。

故肿瘤发生在外上象限的机会也较其他象限为多。

二、乳腺导管-腺小叶系统的组成乳腺由乳管、腺小叶和脂肪组织构成。

每个乳腺由15~20个导管-腺小叶系统构成,每个系统可以称作一个腺叶。

腺小叶分泌乳汁进入终末导管,然后乳汁依次汇入区段导管、收集导管,最后这15~20个腺叶通过收集导管汇聚于乳头。

收集导管管径为2~3mm,它们在乳头的基底部呈壶腹样膨大至5~6mm,称为输乳窦,输乳窦在乳头尖端处再行变细,最后以点状开口于乳头。

三、乳腺的筋膜解剖乳腺位于皮下浅筋膜的浅层和深层之间。

浅筋膜的浅层组织是在皮下脂肪中,锁骨下区的浅筋膜极薄,与胸大肌筋膜紧密相连。

浅筋膜不仅形成乳腺的包囊,而且还伸向乳腺组织内形成小叶间隔,对乳腺组织和脂肪组织起支持作用,并保持一定的弹性和硬度。

间隔的一端连胸肌筋膜,另一端连于皮肤,间隔在乳腺上部发育较好。

这些纤维间隔称为乳腺悬韧带或称库柏(COoPer)韧带。

在乳腺的后面,即浅筋膜深层与胸大肌筋膜之间,组织疏松呈空隙状,称为乳腺后间隙。

整个乳腺除大部分是掩复在胸大肌前面的深筋膜上以外,其外侧部分是掩复在前锯肌上,内侧部分掩复在腹外斜肌和腹直肌上,深筋膜及乳腺后间隙是乳腺解剖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乳腺相关的血液供应乳腺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内乳动脉以及胸外侧动脉,二者均起源于腋动脉,分别主要供应乳腺内侧及外侧部分。

内乳动脉的1~4分支从乳腺中上的背面进入乳腺,胸外侧动脉从乳腺外上的背面进入乳腺,其分支互相吻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头
1.位臵 乳腺后间隙 2.形态 乳头 乳晕 乳晕腺
输乳管窦
乳晕 乳晕腺
输乳管 乳腺小叶
3.结构 乳腺叶 乳腺小叶 输乳管 输乳管窦 乳房悬韧带 或Cooper韧带
乳腺小叶 乳房悬韧带 乳腺后间隙 输乳管 输乳管窦 输乳孔 胸大肌
5
乳房构造的临床意义
正常乳房腺体最多的是外上象限,因此,此处患病的 机会也最多。
1、青春期 乳腺在雌激素作用下,乳腺导管及间质增
生,导管扩张分支增加,最后形成小叶; 2、性成熟期 乳腺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改变,分增 殖期、分泌期及月经期; 3、妊娠期 妊娠早期乳腺小管增大、增多,腺泡也增 多,导管扩张,妊娠后期,除腺体导管增大外,腺泡 细胞开始有分泌活动,管腔内出现分泌物; 4、哺乳期 乳腺受泌乳素影响,小叶内腺体大量增多 ,官腔明显扩大,腺泡上皮顶端脱落形成乳汁,进入 扩大的导管内储存,待泌乳用; 5、老年期 乳腺腺体逐渐萎缩变薄,脂肪相对增多, 是因为雌激素分泌减少所致。
一、(1)乳腺胚胎发生
自胚胎第 6周,在躯干腹面双侧形成两条对
称的带状乳腺( 6-8 对始基);第 9 周,第 5 肋间一对乳腺始基继续发育,形成乳芽,其 他退化。若未退化而继续发育则形成副乳。 乳腺在胚胎发育中出现异常:一侧或双侧乳 腺缺如;副乳;先天性乳头凹陷。
(2)、乳腺主要生理期特点
乳房的淋巴引流
①乳房外侧和上部大部分淋巴液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
管引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巴结; ②乳房上部部分淋巴液可不经腋窝直接经穿过胸大肌 的淋巴管流入锁骨下淋巴结,继而汇入锁骨上淋巴结
③一部分乳房内侧淋巴液,经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
淋巴结,继而引流至锁骨上淋巴结;
④两侧乳房借广泛吻合的浅淋巴管网相互交通,一侧
2、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参与
雌、孕激素调节。
3、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刺
激全身代谢,间接促进 乳房生长、发育。
4、生长激素:在甲状腺素协同下发挥生物
学效应,间接影响 乳房发育。
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雌、雄激素分
泌,影响乳房发育。 (三)其他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 激素、胎盘激素。
乳房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
乳腺在月经周期中主要表现为月经前增殖,月经后复旧, 周而复始,不断重复。 增殖期:停经后7-8天开始至18-19天止,此期乳腺导管 延伸,管腔扩大,腺管末端分支增多扩张为腺泡构成 新小叶,自行经前5-7天开始到月经来潮为止,乳腺小 叶扩大,腺泡增生肥大,管周纤维组织变软、疏松、 水肿及少许淋巴细胞侵润,乳房增大发胀,轻度疼痛 和压痛,行径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月经期:月经开始到行径后7-8天止,生理所致的内分 泌改变导管末端和小叶明显退化复原,小腺管系统萎 缩,间质紧缩,多余的水分吸收,乳腺变软变小,若 内分泌紊乱,乳腺小叶周期变化月与经周期改变不协 调可导致乳腺小叶增生
三、内分泌激素对乳房的影响
(一)卵巢激素 1 、雌激素:刺激乳导管生长(青春发育期)及 乳腺小叶腺泡发育及乳汁形成。 2 、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下产生生物学效应,
共同作用于乳腺促进其发育,二者比例适当,乳 腺发育正常。
(二)脑垂体激素
1、催乳素:促进乳房生长、发育,发动、维持泌 乳
四、血管分布及淋巴引流
(一)动脉分布
1、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又称内乳动脉,分布于乳腺内侧。 2、腋动脉分支:为乳腺上部和外侧的血供。自内向外依次


为—胸最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胸背动脉。 3、肋间动脉 (二)静脉分布 乳房静脉回流对乳腺癌转移有重要意义。关系密切的有: 1、浅静脉:乳静脉、颈浅静脉,颈前静脉。 2、乳房深静脉: 1)内乳静脉,这是引流乳腺最大静脉。 2)腋静脉,周围有丰富淋巴组织。 3)肋间静脉 三条静脉血流均可经上腔静脉进入肺,是乳腺癌发生肺 转移的主要途径。 注意:椎静脉系统:椎静脉系统与腔静 脉系统的血液可相互流通,是乳腺癌发生骨转移的主要途
乳腺
一、乳房的解剖 二、乳房的胚胎发生及各生理期的变化
三、内分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 四、乳房的血液供应及淋巴引流二、乳房的源自剖 (一)乳房外部结构 位置
乳房位于前胸部,胸大肌和胸肌筋膜的表面, 上起第2-3肋间,下至6-7肋间,内侧至胸骨旁线,外 侧可达腋中线,外上角可延伸向腋前线,称之为乳房尾 部。 形态 成年未产妇女的乳房呈半球形,老年时乳房萎 缩下垂,乳房中央有乳头,通常在第4肋间隙或第5肋 间隙与锁骨中线相交处,男性位置较固定,女性因发 育程度和年龄而有所差异,乳头色素深,表面皮肤粗 糙,呈颗粒状,形成乳晕,其内有15-20个乳导管开口 ,乳头周围有皮脂腺开口及一圈色素沉着,称乳晕区 ,其表面有较多小隆起,深面为乳晕腺,可分泌脂性 物质润滑乳头。
乳房的淋巴液可流向对侧;
⑤乳房深部淋巴网可与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的淋巴
管相通,从而可使乳房深部的淋巴液引流向肝脏; ⑥乳房淋巴管有时直接注入颈深下淋巴结。
乳房的淋巴输出途径图
临床意义
1、乳房皮肤淋巴管:分布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 皮肤。 乳腺癌累及乳房浅淋巴管网时,可导致所
属范围的淋巴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由于皮 肤在毛囊处与皮下组织连结紧密,可见毛囊处出 现很多点状凹陷,呈“桔皮样”改变。 2、腋淋巴结: 乳癌出现腋淋巴结转移时,有助于 选择治疗方案和 判断预后。位置越高,预后越差。
乳管内衬有上皮细胞,其基底层(生发层)明显增生
时,可形成不同的病变,如囊性增生病和导管瘤等。
距乳头约1.5cm处输入管膨大形成输乳管窦,有储存乳
汁的作用,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 乳腺癌时,如癌块侵入Cooper’s韧带,使此韧带收缩 而失去弹性,可导致癌块表面皮肤凹陷,称“酒窝征 ” 。
(二)乳房的主要内部结构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乳头、
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构成。其内 部结构有如一棵倒着生长的小树。 1、腺体:有15-20个腺叶—— 腺小叶——小乳管、腺泡。 2、导管:导管系统——大导管 ——各级导管——末端导管, 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排列。 3、纤维组织:皮下浅筋膜与乳房 腺体之间有纤维索带相连,称之为 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