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淋巴结.tmp

合集下载

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TNM分期

一、乳腺癌TNM分期(AJCC)第六版1、原发肿瘤(T)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没有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Tis(DCIS):导管原位癌;Tis(LCIS):小叶原位癌;Tis(Paget’s):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注:如果有多个微浸润灶,则按最大浸润灶分类,不能将各个微浸润灶相加;如果有多个较大浸润灶时,应将其注明。

T1a:肿瘤最大直径>0.1 cm,但≤0.5 cm;T1b:肿瘤最大直径>0.5 cm,但≤1 cm;T1c:肿瘤最大直径>lcm,但≤2 cm。

T2:肿瘤最大直径>2 cm,但≤5 cm。

T3:肿瘤最大直径>5 cm。

T4: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a)或皮肤(b),如下所述:T4a: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T4b: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破,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T4c:T4a与T4b并存;T4d: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1)临床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虽然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N2b:仅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临床证据”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显像)或体检发现,或大体病理标本即可见的异常(2)病理学分期(pN)ap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或未行病理学检查)。

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

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

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以下是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的文章: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加。

病理报告是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如何正确解读病理报告至关重要。

乳腺癌的病理诊断主要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报告中一般会包括以下内容:1. 乳腺癌的类型:乳腺癌可以分为纤维腺瘤型、导管癌型、小叶癌型、黏液型、髓样型、浸润性乳腺癌、淋巴瘤和肉瘤等多种类型,这些类型的病理特征及影响治疗的方案都不同。

2. 癌组织的分级:乳腺癌的分级主要是根据其组织学异型性及核分裂象数目,划分为I级、II级及III级。

分级越高,癌细胞越异形,生长速度越快,预后也越差。

3. 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分为高度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度分化。

分化程度越高,癌细胞越接近正常乳腺细胞,生长速度越慢,预后也越好。

4. 淋巴结情况:病理报告中会说明癌细胞是否侵入了淋巴结,淋巴结是否转移。

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的重要预后指标。

5. 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可以判断癌细胞是否表达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HER2蛋白。

这些检查结果将影响激素治疗及HER2靶向治疗的选择。

上述内容是乳腺癌病理报告中常见的几个方面,正确解读病理报告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在治疗方面,根据癌的类型、分级、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情况等因素,可能采用手术、放疗、化疗、激素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总之,乳腺癌病理报告解读对于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因素之间相互关联,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PPT课件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PPT课件
3.1 示踪剂
乳腺癌SLNB的示踪剂包括蓝染料 和核素标记物,推荐首选联合使用蓝染 料和核素示踪剂,可以使SLNB的成功 率提高、假阴性率降低。经过严格的学 习曲线和熟练操作后,可以单用蓝染料 或规范--3.1示踪剂
⑴蓝染料:国外较多使用专利蓝和异硫
蓝,国内较多使用亚甲蓝,上述蓝染料示 踪剂具有相似的成功率和假阴性率。
⑵核素示踪剂:推荐使用的是99mTc标
记的硫胶体,要求煮沸5~10 min,标记率
>90%,标记核素强度0.5~1.0 mCi/0.5~2.0
mL。是否采用220 nm滤网过滤标记的硫
胶体并不影响SLNB的成功率和假阴性率。
核素示踪剂对患者及医务人员均是安全的,
不需要特别防护。
10
3 SLNB操作规范--3.1示踪剂
持多中心乳腺癌患者接受SLNB;
b: 高危患者在行预防性乳腺切除时,可以考虑接受SLNB;
c: 部分研究在先前进行过保乳和腋窝手术后同侧乳房复
发的患者中进行SLNB取得了成功,但在其作为常规应用
前还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d: 导管内癌患者接受乳房切除术或保乳手术范围可能影
响到随后的SLNB时推荐进行SLNB;
(5)术前淋巴显像:乳腺癌 SLNB术前可行淋巴显像, 有助于确定腋窝以外的SLN。 但术前淋巴显像对于腋窝 SLN的完全检出并非必须。
12
3 SLNB操作规范
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无论是乳房切除手术还是保乳手术,一般情 况下,SLNB应先于乳房手术。术中SLN的确定
依示踪剂而异。染料法要求检出所有蓝染淋巴管
4 S L N 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
4.2 SLN的术子后诊生断物学诊断

乳癌TNM分期

乳癌TNM分期

T1c 肿瘤最大直径>l cm,但≤2 cmT2 肿瘤最大直径>2 cm,但≤5 cmT3 肿瘤最大直径>5 cm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a)或皮肤(b),如下所述T4a 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T4b 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破,或卫星结节T4c T4a与T4b并存T4d 炎性乳腺癌区域淋巴结(N)临床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例如曾经切除)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有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N2a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它组织固定N2b 仅有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临床明显"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临床体检或肉眼可见的病理异常.病理学分期(pN)a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例如过去已切除,或未进行病理学检查)pN0 无组织学上区域淋巴结转移,没对孤立肿瘤细胞(isolated tumor cell, ITC)行进一步检查注:ITC定义为:单个肿瘤细胞或小细胞簇的最大直径不超过0.2 mm,通常需要由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cal, IHC)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但有时也可采用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证实.ITCs通常不表现恶性特征,如增生或间质反应.pN0(i-) 无组织学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IHC阴性pN0(i+) 无组织学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IHC阳性,但IHC簇直径不超过0.2 mmpN0(mol-) 无组织学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阴性(RT-PCR)bpN0(mol+) 无组织学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阳性(RT-PCR)ba:pN分类是基于腋窝淋巴结切除伴或不伴前哨淋巴结切除.分类如果仅仅基于前哨淋巴结切除,而没有随后的腋窝淋巴结切除,则前哨淋巴结标示为(sn),如pN0(i+)(sn). b:RT-PCR: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pN1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或通过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移灶,但临床不明显**pN1mi 微小转移(>0.2 mm,3个,内乳淋巴结被归为pN3b以反映肿瘤负荷增加)pN2 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内乳淋巴结临床明显*,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pN2a 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转移病灶>2.0 mm)pN2b 内乳淋巴结临床明显*,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pN3 ≥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多于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同时内乳淋巴结临床阴性但有微小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pN3a ≥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直径>2.0 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pN3b 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多于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同时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移,但临床不明显**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临床明显"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或临床体检异常.**:"临床不明显"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外)或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远处转移(M)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注:如果无疾病进展的证据,未接受过术前化疗,术后影像学检查(且诊断后4个月内进行)发现存在远处转移,分期可以更改.T1包括T1micT:乳腺内无或未触及癌瘤。

乳腺癌保乳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患者的护理

乳腺癌保乳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患者的护理
乳房根治术 2 0 05年 8月 至 20 0 5年 l 2月我科行保乳 加前哨 淋 巴结活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 8例 , 总结如下 。 现
1 资料 与 方 法
本组共有 2 0枚前 哨淋 巴结 ,6枚腋 窝淋 巴结 , 5 经病理 检
查均未见癌转移 , 瘤切缘经 冰冻病理 检查 , 肿 未有癌残存。
( 头大学 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 , 东 汕 头 55 4 ) 汕 广 10 1
【 摘 要】 目的 :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方法及护理。方法 : 分析 8例早期乳腺癌 , 行保乳加前哨淋 巴结 活检 资 料 。 结 果 : 乳 加 前 哨 淋 巴 结 活检 术 达 到 微 创 治 疗 乳 腺 癌 及 保 留乳 房 优 良 美容 效 果 。结 论 : 期 乳 腺 癌 实施 保 乳 加 保 早
时进行健 康教育工作 , 患者 由过去 的被动 接受治疗 转变 为现 在的 主动 、 极参 与和 配合 治疗 , 积 促进 了舒 适护 理水 平 的提 高 ] 。本研究数据表明 : 舒适 组患 者住 院天 数 比对照组 明显
减少 , 而满意度明显提高 ( 0 0 ) 提 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 P< . 1 , 的生 活质量 。舒适组患 者的 医疗 费用虽 有相应 的控制 , 但与 对照组 比较差异无 显著性 ( 0 0 ) 这可能 与医疗保 障体 P> . 5 , 制相 关。因此 , 在提高医 护质量 的同时 , 做到合 理收 费 , 减轻
前哨淋 巴结 活检术 , 对提 高乳腺 癌患者的生存质 量具有非常积极 的意义。
[ 关键词】乳腺癌;,L 前哨淋巴结活检 ; f ̄g; 护理
[ 中图分类号】R 7 . 1 [ 43 7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 编号】1 7 . 9 (O 7 O 46 10 6 15 8 2 0 )S ) - , 0 4 2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40例临床报告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40例临床报告
3.2 SLNB临床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检出率和假阴性。SLN 的常规定位方法有三种:
3.2.1 蓝染法: 常用染料有异硫蓝、专利蓝及美蓝
3.2.2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2.3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由于美蓝具有便宜、无副作用及没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能造成的污染等特点,我们采用美蓝染色法,本组 SLN检出率达90%(36/40)。Weaver 等 [2] 认为SLN的放射示踪法或活性蓝示踪法单独应用均可能造成遗漏,理论上两法合用可增高 SLN的检出率。另外,美蓝注射部位多选择肿瘤旁和乳晕区皮下。有研究表明 [3,4] :癌旁美蓝注射标记所得的SLN与乳晕旁注
1.2 方法: 首先局部切除行乳腺肿瘤活检,送冰冻病理回报为恶性,在乳晕区皮下注入美蓝4ml并适当按摩3min~5min。注射药物约 10min~15min后开始游离皮瓣,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胸大肌外侧缘寻找蓝染的细小淋巴管,沿着蓝染的淋巴管向腋窝方向追踪,可发 现1个~3个蓝染的淋巴结,即为SLN。行SLNB,切除淋巴结后单独送病检,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射标记所得的SLN是一样准确的,而且乳晕旁注射更方便、简单,对于影像显示而不能触及肿块的病灶更为实用。本组病例均选用乳晕区 皮下注射,效果满意。
本组假阴性率为7.7%,与文献报道 [5,6] 的假阴性率(0~23%)符合。我们考虑SLN未能检出可能与美蓝注射时间和肿瘤所在位置 有关。由于美蓝的分子量小、代谢较快,在淋巴管内停留时间较短,注射约20min~30min后即可从尿中排出。因此间隔时间太长容易导致 美蓝回流至第二站淋巴结,从而影响SLNB的准确性。为防止美蓝进入第二站淋巴结,我们可沿蓝染的淋巴管往回寻找至靠近乳腺处,以防 遗漏SLN。刘君 [7] 等认为SLN检出率与肿瘤部位有关,肿瘤位于内侧象限时,SLN检出率降低。本组4例未检出SLN者中有3例位 于内侧象限。我们认为可能由于内侧象限淋巴引流走向内乳淋巴结而导致SLN的检出率较低。另外,SLNB的准确性还与术者手术操作的熟 练程度和准确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有关。

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TNM分期正文:⒈引言⑴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乳腺癌TNM分期的各个阶段,并提供相关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⒉乳腺癌TNM分期⑴ T分期- T0:无原发病灶。

- Tis:原位癌。

- T1:原发肿瘤直径≤2cm,且无淋巴结转移。

- T2:原发肿瘤直径2-5cm,或累及胸肌深层,或有淋巴结转移。

- T3:原发肿瘤直径>5cm,或累及皮肤或胸壁,或有淋巴结转移。

- T4:原发肿瘤累及胸骨、锁骨、肋骨,或有皮肤溃疡或炎症,或有淋巴结转移。

⑵ N分期- N0:无淋巴结转移。

- N1: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可单个或多个,但可活动。

- N2: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可多个且不可活动,或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或有腋窝与锁骨上淋巴结共同转移。

- N3: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或胸骨上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结转移。

⑶ M分期- M0:无远处转移。

- M1:有远处转移。

⒊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原位癌原位癌指癌细胞仅限于原发部位,未侵犯邻近组织和淋巴结。

⑵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通过淋巴管播散至邻近淋巴结。

⑶皮肤溃疡皮肤溃疡是指乳腺癌浸润至皮肤,导致皮肤组织破溃。

⑷远处转移远处转移是指乳腺癌细胞侵入血液或淋巴系统,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到达远离原发灶的部位。

⒋结尾⒈本文档涉及附件:- 附件1:乳腺癌TNM分期图表⒉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原位癌:癌细胞仅限于原发部位,未侵犯邻近组织和淋巴结。

- 淋巴结转移:癌细胞从原发肿瘤通过淋巴管播散至邻近淋巴结。

- 皮肤溃疡:乳腺癌浸润至皮肤,导致皮肤组织破溃。

- 远处转移:乳腺癌细胞侵入血液或淋巴系统,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到达远离原发灶的部位。

(完整word版)乳腺癌TNM国际分期法

(完整word版)乳腺癌TNM国际分期法

乳腺癌TNM国际分期法目前常用的临床分期是按1959年国际抗癌联盟建议,并于1978年经修改的TNM国际分期法。

乳腺癌的临床分期是对乳腺癌患者已发展到何种程度作出的判定,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它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1、癌肿本身的生长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和它的浸润范围,以“T”(Tumor)字表示;2、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程度,以“N”(Node)表示;3、远位脏器有无血行转移,以“M”(Metastasis)表示。

如果在T、N、M三个字母下面再附加0、1、2、3等数字以表示其变化的程度,就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某一具体乳腺癌目前的临床情况。

这是国际抗癌协会所通过的临床分期法,简称为TNM分期法。

肿瘤的组织学表现不影响临床分期的划分。

T——代表原发肿瘤的情况。

大多数癌肿的T可分为四级,即T1、T2、T3、T4.分级的标准一是肿块大小,二是局部浸润表现。

某些癌肿还有另外两种分级,即T1S代表原位癌T表示未扪及原发癌灶。

N——代表区域淋巴结的情况。

临床上亦分为四类,即N0、N1、N2和N3.为了说明日后病理检查有无淋巴结转移,如证实有转移,则在N上加“+”,如无转移,则在N上加“—”。

如临床上未能触及的淋巴结中已有转移,则为N0+,已触及的淋巴结中未见癌细胞转移,则以N1—表示。

临床医师对自己触及的淋巴结,也可以在N后面附加a或b来代表自己对有无癌转移的判断,如N1a或N2a代表淋巴结可触及,但认为非癌转移,N1b或N2b代表淋巴结可触及,且认为已有癌转移。

M——代表远处组织的血行转移。

M0表示无远位组织血行转移,M1则表示已有远处组织的转移。

1)原发肿瘤(T)分期:Tx 原发肿瘤情况不详(已被切除)。

T0 原发肿瘤未扪及。

Tis 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Paget病局限于乳头,乳房内未扪及块物。

T1 肿瘤最大径小于2cm.T1a 肿瘤最大径在0.5cm以下。

T1b 肿瘤最大径0.5~1cm.T1c 肿瘤最大径1~2cm.T2 肿瘤最大径2~5crn.T3 肿瘤最大径超过5cm.T4 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部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解读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解读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
解读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的一种,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但是,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也成为了许多患者遇到的问题。

为此,专家团队制定了“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以期帮助更多的患者预防和处理淋巴水肿问题。

第一步,预防淋巴水肿。

首先要注意手术后的康复与护理,避免手术部位承受过重的压力或者伸展。

其次要控制手术后的炎症反应,避免出现严重的感染情况。

此外,适当的锻炼对于预防淋巴水肿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促进淋巴液循环,保持淋巴管畅通。

第二步,识别和治疗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如果患者出现了乳腺部位肿胀、压痛、乳头疼痛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对于轻度的淋巴水肿,可以通过适当的按摩、局部热敷等方式进行自我治疗。

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则需要进行淋巴引流等专业的治疗。

第三步,日常护理。

患者在接受了治疗之后,需要长期进行日常护理,以避免淋巴水肿的再次发生。

首先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增加淋巴系统的负担。

其次要保持乳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和细菌感染。

另外需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下,避免手臂承受过重的压力。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预防及处理团体标准,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淋巴水肿的预防和处理方式,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更多的宣传和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处理淋巴水肿。

万特普安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漏治疗中的重要角色

万特普安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漏治疗中的重要角色

万特普安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漏治疗中的重要角色作为一名从事医疗文案工作的专业人士,我深知万特普安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漏治疗中的重要角色。

在此,我将以第一人称视角,详细阐述万特普安在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漏方面的优势和应用。

自从乳腺癌成为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以来,医学界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

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等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不少副作用。

乳腺癌术后淋巴漏便是其中之一,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淋巴漏是指淋巴液从淋巴管泄漏到周围组织或体腔内,导致局部组织肿胀、感染等症状。

乳腺癌术后淋巴漏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观,还可能导致感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万特普安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应运而生。

万特普安是一种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可以有效地促进淋巴管的修复和再生。

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漏治疗中,万特普安起到了关键作用。

万特普安可以有效地促进淋巴管的再生。

乳腺癌术后,淋巴管受到损伤,导致淋巴液泄漏。

万特普安通过与淋巴管壁上的细胞相互作用,刺激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淋巴管的再生,从而减少淋巴液泄漏。

万特普安具有抗感染作用。

淋巴漏导致的局部组织肿胀、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感染。

万特普安可以抑制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生长,降低感染风险。

万特普安还可以减轻患者痛苦。

乳腺癌术后淋巴漏会导致局部组织肿胀、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万特普安通过促进淋巴管再生、减少淋巴液泄漏,可以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万特普安的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万特普安注入到淋巴漏部位,使其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万特普安在体内可逐渐降解,不会引起过敏反应或排斥反应,安全性高。

万特普安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漏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通过促进淋巴管再生、抗感染、减轻患者痛苦等多方面作用,为乳腺癌术后淋巴漏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乳腺癌病理分期标准

乳腺癌病理分期标准

乳腺癌病理分期标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T分期。

T分期是指原发肿瘤的大小和侵袭范围,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袭程度分为T1、T2、T3和T4四个分期。

其中,T1表示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T2表示肿瘤直径在2-5厘米之间,T3表示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T4表示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

二、N分期。

N分期是指淋巴结转移情况,根据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和范围分为N0、N1、N2和N3四个分期。

其中,N0表示没有淋巴结转移,N1表示转移至腋下淋巴结,N2表示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N3表示转移至锁骨下淋巴结。

三、M分期。

M分期是指远处转移情况,根据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分为M0和M1两个分期。

其中,M0表示没有远处转移,M1表示存在远处转移。

根据T、N、M三个分期的情况,可以确定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分为I期、II 期、III期和IV期。

I期表示肿瘤较小且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II期表示肿瘤较大或有淋巴结转移但无远处转移,III期表示肿瘤侵犯胸壁或皮肤或有远处转移,IV 期表示有远处转移。

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分期是指导乳腺癌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法,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和靶向治疗则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乳腺癌病理分期标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对病理分期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乳腺癌术后淋巴漏:万特普安的临床应用解析

乳腺癌术后淋巴漏:万特普安的临床应用解析

乳腺癌术后淋巴漏:万特普安的临床应用解析自从乳腺癌成为女性健康的主要威胁之后,医学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得以生存下来。

然而,乳腺癌的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往往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如术后淋巴漏。

术后淋巴漏是指在乳腺癌手术后,淋巴液从手术切口处渗出,导致切口不愈合,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感染等并发症。

淋巴漏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5%15%。

淋巴漏不仅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因此,如何有效地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关注的问题。

我曾参与了一项关于万特普安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漏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了100例乳腺癌术后出现淋巴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万特普安治疗,另一组使用传统的压迫治疗。

结果显示,使用万特普安治疗的患者,淋巴漏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压迫治疗组,且愈合质量也更好。

万特普安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1. 促进淋巴管再生:万特普安能够为淋巴管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淋巴管再生,从而修复淋巴漏。

2. 减少淋巴液渗出:万特普安能够通过物理屏障作用,减少淋巴液从手术切口处渗出。

3. 抑制炎症反应:万特普安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4. 减轻患者疼痛:万特普安能够通过局部麻醉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尽管万特普安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漏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例如,万特普安的最佳应用剂量、应用时机和疗程等,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来验证。

万特普安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观察。

万特普安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材料,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漏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万特普安将为更多乳腺癌术后淋巴漏患者带来福音。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万特普安的最佳应用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IIA期
T2 N0 M0
T0 无肿瘤证据 T1 T < 2 cm
T2 2 cm < T < 5 cm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活动
T2 N1 M0
乳腺癌IIB期
T3 N0 M0
T2 2 cm < T < 5 cm
N1 =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活动 (p) N1a, N1b
T3 T > 5 cm
任何 T N3 M0
T4
无论肿瘤大小,直接浸 润到胸壁或皮肤
T4 d Leabharlann 炎性乳癌N3 =转移到同侧内乳淋巴结
乳腺癌IV期
任何T 任何 N M1
M1 = 远处转移 (包括转移到同侧锁骨上,内脏, 或对侧内乳淋巴结 )
乳腺癌的播散
转移 脑 皮肤
对侧乳腺
肺 肝

局部浸润或 播散 局部淋巴结
原发灶
局部浸润
T3 N1 M0
乳腺癌IIIA期
T3 T > 5 cm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N1 = 活动 N2 = 与另一个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固定
T0 T1 N2 M0 T2 T3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T < 2 cm
T2 2 cm < T < 5 cm
T3 T > 5 cm
乳腺癌IIIB期
T4 any N M0
乳腺癌临床分期
局限性(早期)乳腺癌
局部晚期乳腺癌
转移性乳腺癌
I期
II 期
III 期
IV 期
T1 N0 M0
T1 T < 2 cm
乳腺癌I期
T1a: T < 0.5 cm T1b: 0.5 cm < T < 1 cm T1c: 1 cm < T < 2 cm

乳腺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临床研究

乳腺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临床研究

乳腺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临床研究周梦;金梅;王琳;袁春雷;段思佳【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8)003【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s in breast cancer. Methods Radionuclide combined with methylene blue method was used to 58 case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for 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rel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SLN with the pathological result were analyzed. Results IM-SLN imaging rate with radionuclide combined with methylene blue method was 19%, the detection rate was 100%, and the IM-SLN metastasis rate was 5%, all of which were associated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patients' IM-SLN transfer status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status by univariate analysis (P < 0.05), while was irrelated with patients' age, menopausal status, tumor size, tumor location, preoperative biopsy and pathological typ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success rate of radionuclide combined with methylene blue method of IM-SLNB is low, actually all of these patients have ALN metastasis, who have the indication of radiotherapy in the endosperm area in the NCCN. Therefore, the method of IM-SLNB for this part of patients is not significant. For the patients with only IMLN metastasis, missed diagnosis and inadequate treatment will occur without IMLNB. Therefore,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the sample size needs increasing, which is expected to guide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lymph node dissection, and provide accurate staging and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for patients.%目的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的意义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核素联合美蓝染色法对58例乳腺癌患者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内乳前哨淋巴结的相关特性.结果①内乳淋巴结显像率为19%,检出率100%;内乳前哨淋巴结转移率为5%,均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②内乳前哨淋巴结转移状况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大小、位置、术前活检方式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核素联合美蓝法内乳淋巴结活检成功率低,但有助于对患者分期及判断预后,并可指导个体化治疗.【总页数】5页(P92-96)【作者】周梦;金梅;王琳;袁春雷;段思佳【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江西南昌 330029;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江西南昌 330029;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江西南昌330029;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江西南昌 330029;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江西南昌 33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经肋间隙探查定位于内乳区的前哨淋巴结对乳腺癌淋巴分期的影响 [J], 雷涛;孔长保;李金勇;冯天恩;于俊丽;周永力;张慧2.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研究 [J], 孙晓;王永胜;丛斌斌;邱鹏飞;张朝蓬;周正波;刘雁冰;陈鹏;赵桐;王春建3.乳腺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研究进展 [J], 丛斌斌;邱鹏飞;王永胜4.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99mTc硫胶体联合亚甲蓝示踪活检术246例临床分析[J], 孙邦旭;杜江;林晶;钟红5.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转移临床特点研究 [J], 林晶;孙邦旭;杜江;钟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规范化处理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规范化处理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规范化处理
邱鹏飞;王永胜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2022(49)22
【摘要】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标志着乳腺癌淋巴结手术进入微创时代,循证医学I类证据支持SLNB是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安全、有效的腋窝诊断技术,前哨淋巴结阴性及低肿瘤负荷患者行SLNB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腋窝淋巴结复发风险和并发症极低。

作为乳腺癌区域淋巴结微创诊断技术,SLNB安全有效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应建立在规范化操作前提下。

目前SLNB在我国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逐渐趋于规范化和普及化,本文将对临床实践中SLNB的适应证、示踪剂应用、学习曲线掌握、手术规范操作和组织标本处理等问题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1143-1146)
【作者】邱鹏飞;王永胜
【作者单位】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前哨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处理状况分析
2.2019年第一届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大会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学习班会议通知
3.2019年第一届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大会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学习班会议通知
4.2019年第一届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大会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学习班会议通知
5.前哨淋巴结时代乳腺癌的精准区域处理:演进与展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隆胸术后腋窝淋巴结聚硅酮性淋巴结病一例

隆胸术后腋窝淋巴结聚硅酮性淋巴结病一例

隆胸术后腋窝淋巴结聚硅酮性淋巴结病一例
张景丽;张红英;步宏
【期刊名称】《中华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2002(031)004
【摘要】@@ 患者女,39岁.两年前患者发现左侧腋窝处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包块,抗炎治疗无效于2001年10月15日入院.体检:腋下扪及数个肿块,约指头大小,质中、活动,无压痛及红肿等现象,同侧乳房无明显异常.术中见肿大淋巴结6枚,直径0.5~3.0 cm,切面灰白及灰黄色,质细嫩,临床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性黏液腺癌?术中选淋巴结3枚送病理冷冻切片检查.
【总页数】2页(P366-367)
【作者】张景丽;张红英;步宏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
【相关文献】
1.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在 PICC 术后淋巴液渗漏中的应用
2.乳腺癌术后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一例
3.自黏性软聚硅酮薄膜敷料预防乳腺癌术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研究
4.新型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治疗鼻咽癌患者颈部放射性湿性脱皮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5.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胸术后填充物移位并严重胸腹壁感染一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例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首先复发的特点和治疗

7例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首先复发的特点和治疗

7例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首先复发的特点和治疗
蒋勤娟;王达飞;陈胜东;朱国民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
【年(卷),期】2009(006)032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内乳淋巴结首先复发的临床特点及探讨治疗方法,总结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及采取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以内乳淋巴结为首先复发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误诊为胸壁复发,3例误诊为胸骨转移;6例行局部放射治疗,1例同时行患侧胸壁和锁骨上区预防性照射.结果 6例患者病灶消失,1例患者病灶残留;随访期间共有2例胸壁复发,3例患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5例伴有远处转移,予以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其中3例已死亡.结论内乳淋巴结首先复发常被误诊为胸骨转移、胸壁复发,应充分认识本病,避免误诊;治疗时应行积极的挽救放疗,建议对复发灶放疗时使用混合射线照射,对同侧胸壁和锁骨区预防性照射,继后作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等全身治疗.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蒋勤娟;王达飞;陈胜东;朱国民
【作者单位】214206,江苏省宜兴市肿瘤医院;214206,江苏省宜兴市肿瘤医
院;214206,江苏省宜兴市肿瘤医院;214206,江苏省宜兴市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肿大的CT诊断 [J], 王新文;赵福林
2.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效果研究 [J], 宋晓;信国锋
3.乳腺癌术后内乳及锁骨上淋巴结放疗的Meta分析 [J], 卢德宝;李志高
4.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J], 张玉晶
5.乳腺癌术后内乳淋巴结放射治疗的效果观察 [J], 张喜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科uctd的诊断标准

产科uctd的诊断标准

产科UCTD(亚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淋巴结病)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患者存在相关症状,如淋巴结肿大、发热、疲劳、不适等。

2. 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观察是否存在其他相关体征和症状,如皮肤病变、肝脾肿大等。

3. 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

4. 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以进一步评估淋巴结和其他器官的病变情况。

5. 如果需要,可以进行病理学检查,以获取淋巴结的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以确定是否为亚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淋巴结病。

在所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如果医生确定患者存在亚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淋巴结病,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类似症状,则可以诊断为产科UCTD。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

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只根据症状进行初步诊断,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会修改或重新评估诊断。

在考虑诊断为UCTD时,应咨询相关专家以获得更准确和一致的评估。

总之,产科UCTD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以获得组织样本进行进一步评估。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淋巴结影像学检查
MG US MRI CT PET/CT
腋窝淋巴结影像学检查:钼靶
目前临床常用的乳腺影像检查方法 软组织分辨率低,仅MLO位可以显
示腋窝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检出率约1/3
增大淋巴结呈椭圆形或类圆形,部分 呈蚕豆状
边界清晰 密度均匀或不均 淋巴结的大小和数目
判断转移依据:形态、边界、密度及周围组织结构
左腋窝淋巴结增大
两侧腋窝淋巴结增大
N N
Tபைடு நூலகம்
腋窝淋巴结钼靶显示临床意义
辅助乳腺癌诊断 乳腺癌的初步临床分期 术前钼靶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术中病理提示
转移,则必须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术前钼靶显示淋巴结阴性,术中病理诊断乳腺癌,
则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活检阴性则不需腋 窝淋巴结清扫
内乳淋巴结影像学检查:局限性
钼靶:无法显示内乳淋巴结 超声:肋骨及肺组织干扰 MRI:心脏、大血管的搏动伪影
呼吸运动伪影 肺组织干扰 空间分辨率
内乳淋巴结影像学检查:CT
扫描前呼吸训练 扫描范围第 1~6 前肋 扫描层厚 2~3mm 增强扫描 窗宽窗位选择区分肌肉、脂肪、血管、
影像检查提示胸肌间淋巴结增大,不论是否转移淋 巴结,必须行胸肌间淋巴结清扫
内乳淋巴结
约收集全乳25%的淋巴回流
内乳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位于胸骨旁1~6肋间,沿胸 廓内动静脉分布,是内侧区及中央区淋巴回流的第一站
常规乳癌根治术不对内乳淋巴结清扫,影像检查发现内乳 淋巴结增大,临床处理还未达到共识,一般主张放疗或化疗。
和腋窝淋巴结转移
腋窝淋巴结阳性;
>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伴镜下发
现内乳淋巴结转移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 原发肿瘤淋巴引流区中最先接受淋巴引流的, 临床上最早发生转移的淋巴结
解剖学研究提示,腋窝淋巴结多遵循由远心 端向近心端汇流方向的排列规律
国内外学者达成共识:乳腺癌SLN可准确预 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
左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左腋窝淋巴结形态规则,边缘 清晰,增强淋巴结强化不均
乳癌腋窝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 淋巴结呈融合状,提示包膜外侵犯
腋窝淋巴结影像学检查:CT
不是乳腺癌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清晰显示腋窝淋巴结 判断转移依据
大小:长径>20mm,转移率约40%、<5mm约10%
可活动
巴 前哨淋巴结切除发现内乳淋 巴结有微小转移灶
结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固定或相互融合;
pN2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内乳淋巴结转移
分 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3同侧锁骨下或锁骨上
pN3≥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期 淋巴结转移;
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锁骨上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有≥1个
3、尖群(锁骨下淋巴结)
II 组 - 腋中组或胸小肌后组
III 组 - 腋上组或锁骨下组
影像检查能否指导腋窝淋巴结不处理还是清扫、活检?
胸肌间淋巴结
胸肌间淋巴结(Rotter’s淋巴结):胸大、小肌之间, 沿胸肩峰动脉胸肌支排列,接收胸肌及乳腺后部的 淋巴回流,并注入腋窝尖部淋巴结
目前乳腺外科对胸肌间淋巴结未达共识,有人主张 术中探查,有人术中不处理
乳腺癌淋巴结影像学评估现状
乳腺淋巴引流途径 乳腺癌淋巴结临床意义 影像检查在乳腺癌淋巴结判断
中的价值
乳腺淋巴引流的途径
腋窝淋巴结
约收集全乳75~85%的淋巴回流
解剖上腋窝淋巴结分为5群: 腋窝淋巴结:以胸小肌为界分为
1、前群、外侧群、后群
3组:
2、中央群
I 组 - 腋下组或低位组
左乳腺癌术前胸肌间淋巴结转移
左乳癌化疗及左乳根 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 术后3月:两肺及脑多 发转移
乳腺癌胸肌间淋巴结转移
左乳癌术后 胸大小肌之间多发结节 影提示IPNs转移
左乳癌术后化疗后 胸大小肌之间多发结节 影较前缩小
内乳淋巴结
正常情况下主要位于第1~6前肋 大小约2~5mm,>6mm即考虑转移 内乳淋巴结易向锁骨上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累及胸 膜及对侧淋巴结,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临床报道:切除内乳淋巴结,不提高生存率,不降 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术后胸廓畸形及其它并发症发生 率 目前乳癌根治术、保乳术不对内乳淋巴结进行探查 临床上对内乳淋巴结外科处理意见不统一 目前主张放疗
化疗后复查:腋窝转 移淋巴结较前缩小
腋窝淋巴结影像学检查:PET/ CT
目前临床乳腺癌应用有限的影像检查 方法
显示腋窝区淋巴结较好 转移淋巴结检出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
低,敏感性不足50%,准确性约80%
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PET/CT
Fusion imaging of PET-FDG and CT
肋软骨
乳癌内乳淋巴结
左侧胸骨旁增大淋巴结 长径约 1.2cm CT提示淋巴结转移 化疗后长径约 0.2cm
右侧胸骨旁增大淋巴结 右侧腋窝增大淋巴结 CT提示均为淋巴结转移
乳癌内乳淋巴结
右侧胸骨旁增大淋巴结 CT提示右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右侧胸骨旁增大淋巴结,邻近胸骨骨质破坏 CT提示右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侵犯胸骨
随着影像技术发展,特别是肿瘤阳性对比剂或显像剂的临 床应用,乳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准确率有望提高
谢 谢!
Fusion imaging of FDG-PET- CT
乳腺癌术前影像学检查现状
影像学对淋巴结的敏感性及准确率均不高,因此临床寻求 前哨淋巴结(SLN)活检以提高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
腋窝增大淋巴结,应根据淋巴结的形态、密度、边缘、邻 近组织以及强化特征进行初步判断是否转移
胸肌间及内乳淋巴结增大,则高度怀疑淋巴结转移,建议 临床常规作CT检查排除转移
内乳淋巴结影像学检查:PET/CT
显示内乳淋巴结的代谢,与邻近的胸壁软 组织、血管、软骨对比明显 对于大于5mm淋巴结具有优势
空间分辨率有限,对于小于5mm淋巴结显 示比较困难
检查时的呼吸运动造成伪影干扰
乳腺癌18F-FDG PET显像
同时显示腋窝、胸肌间及 内乳淋巴结
乳腺癌内乳、胸肌间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Chandawarker认为无论IPNs有无触及增大,均 应切除胸肌间筋膜和淋巴结
IPNs是否常规作为乳癌手术清扫的对象,目前临 床尚未达到共识
胸肌间淋巴结影像学检查
CT、MR、超声可以显示增大的胸肌间淋巴结 PET/CT显示胸肌间淋巴结形态、大小及代谢 目前有关胸肌间淋巴结影像与病理对照的资料 较少(过去可能把它归为腋窝淋巴结) 建议:只要影像学检查提示IPNs,常规行淋巴 结清扫术
腋窝淋巴结影像学检查: 超声
目前临床乳腺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清晰显示腋窝淋巴结 显示淋巴结内的血流信号 适时显示淋巴结的血流动力学的特征
右 侧 腋 窝 淋 巴 结 增 大
右侧腋窝低回声光团
大小约0.88cmx0.73cm,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其内丰富血流信号
腋窝淋巴结影像学检查:MRI
目前乳腺癌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软组织分辨率高,乳腺专用线圈显示范围有限,特
别是俯卧位双手前举的体位 显示部分腋窝区淋巴结 转移淋巴结的特征T2WI上信号不均,增强强化不均 乳腺癌腋窝转移淋巴结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原发
瘤相似
右乳癌术前MR
右侧腋窝淋巴结类圆形增大 T2WI信号不均 增强强化不均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III型
腋窝淋巴结影像学方法比较
MG
US
CT MR PET\CT
敏感性 - 7.1-66.1% 79-90% - 20-100%
特异性 - 7.9-44.1% 70-89% - 65-100%
胸肌间淋巴结(IPNs)
IPNs有人把它归为腋窝淋巴结,IPNs注入腋窝 尖群淋巴结
IPNs转移预后差
临床建议:IPNs - N3
影像检查决定放疗靶区勾画及剂量的分布
乳腺癌淋巴引流
腋窝 内乳 胸肌间
特点:
乳腺任何部位淋巴均可引流至腋窝和内 乳淋巴结
乳腺分区仅对病灶定位,对淋巴引流途 径的判断价值不大
临床分期
病理学分期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pN0无组织学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淋 N1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pN1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形态:长/短径<2,准确率达 60%
密度:淋巴结“门”结构消失及密度不均,准确率达92.86% 边缘:毛糙、密度不均,多提示转移并包膜受侵
右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右侧乳腺肿块 右腋窝淋巴结类圆形增大 边缘毛糙 邻近脂肪间隙模糊
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右乳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腋窝淋巴结类圆形增大, 边缘毛糙,邻近脂肪间隙 模糊 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