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的护理措施
颅骨骨折的护理措施
![颅骨骨折的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91b7b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7.png)
颅骨骨折的护理措施1. 引言颅骨骨折是指颅骨骨骼的破裂或折断,常常会导致头部外伤,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颅骨骨折的护理非常重要,早期的干预和正确的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颅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包括常规护理、药物治疗、生活护理、并发症监测等方面。
2. 常规护理在病患被诊断为颅骨骨折之后,进行常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常规护理的目标是保持患者的基本生命支持和舒适,以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定位: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床上,头部保持在中立位置,以促进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正常运作。
•血压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低血压情况。
•呼吸监护: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质量,必要时进行辅助通气支持。
•伤口处理:对于患者的头部伤口,保持干燥、清洁,并定期更换敷料,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颅骨骨折的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可以使用适量的镇痛药物,例如吗啡或非处方的止痛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抗生素:如果患者存在开放性头部伤口或感染迹象,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4. 生活护理除了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外,生活护理也是颅骨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调控:建议患者采用高蛋白质、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身体功能。
•卧床休息:患者在初始阶段需要严格卧床休息,以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伤口进一步损伤。
•头部支撑:为了避免头部骨折的移位,建议患者使用头颅固定器或软枕头来稳定头部。
•定期转换位置:患者应定期转换体位,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避免剧烈活动:患者应避免参与高风险活动或剧烈运动,以防止头部骨折的进一步损伤。
5. 并发症监测颅骨骨折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颅内血肿、脑震荡等。
因此,监测并发症的出现对于及时干预非常重要。
•意识状态监测: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意识清晰度、定向力和清晰性等,以及任何不寻常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变化。
颅底骨折相关护理知识
![颅底骨折相关护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24ebd8c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d.png)
颅底骨折相关护理知识介绍颅底骨折是指颅底骨骼的破裂或断裂,通常由于头部受到严重的外力而引起。
颅底骨折可能导致脑组织的损伤和周围神经的损害,因此需要进行专业的护理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颅底骨折的护理知识,包括其症状、诊断、护理策略以及并发症的预防。
颅底骨折的症状颅底骨折常常伴随以下症状:•头痛:疼痛可能在头部任何部位出现,特别是在颅底骨折的位置。
•流鼻血或鼻漏:骨折导致鼻腔或鼻窦受损,从而引起鼻腔出血或鼻腔液体渗出。
•眩晕:颅底骨折可能导致平衡失调和眩晕感。
•呕吐:颅底骨折可刺激呕吐中枢,导致恶心和呕吐。
•听力和视力问题:骨折可能影响听觉神经和视觉神经,导致听力和视力问题。
•脑脊液漏:颅底骨折损伤脑膜,导致脑脊液渗出。
颅底骨折的诊断诊断颅底骨折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检查:•X射线:用于检查颅骨的破裂或断裂情况。
•CT扫描:更精确地检测颅骨的破裂和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磁共振成像(MRI):用于评估骨折对脑组织和周围神经的影响。
颅底骨折的护理策略颅底骨折的护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休息和限制活动患者需要保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对头部的进一步伤害。
2. 疼痛管理提供适当的疼痛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以减轻患者的头痛和不适感。
3. 头部护理保持患者头部的干燥和清洁,避免头发纠结。
定期检查头部伤口,以确保没有感染。
4. 监测症状定期监测患者的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呕吐、听力和视力问题等。
记录和报告任何异常症状。
5. 鼻腔护理对于有流鼻血或鼻漏的患者,保持鼻腔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剧烈擤鼻。
6. 脑脊液漏的管理对于脑脊液漏的患者,保持平卧位,并定期检查漏液的情况。
必要时进行手术修复。
7. 情绪支持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抚,帮助他们应对疼痛和不适感。
颅底骨折的并发症预防以下措施可帮助预防颅底骨折的并发症:1. 脑积液潴留的预防定期检测患者的神经状态和意识水平,以便及时发现脑积液潴留。
必要时进行脑积液引流手术。
颅底骨折的护理
![颅底骨折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6c8a9f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f.png)
沟通交流
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其需 求和顾虑,解答疑问,提供必要
的信息和指导。
创造舒适环境
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减少外界刺激,有助于缓解疼痛
和焦虑。
疼痛护理
疼痛评估
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疼痛 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以便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药物止痛
遵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 缓解疼痛,提高舒适度。
出院指导与随访
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 家属详细说明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 括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
定期随访
出院后应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 康复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及时发现 并处理潜在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05
颅底骨折的康复护理
康复训练指导
早期康复训练
在颅底骨折恢复早期,应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肢体被动活动、 肌肉按摩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肌肉萎缩。
中期康复训练
随着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如进行关节主 动屈伸、站立和步行训练等,以恢复肢体功能。
后期康复训练
在颅底骨折基本愈合后,应着重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 洗漱、进食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04
颅底骨折的并发症护理
颅内血肿的观察与护理
颅内血肿的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颅内压的变化。如发现异 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颅内血肿的护理
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加重出血。遵医嘱使用止血药和降低颅内 压的药物。
脑脊液漏的观察与护理
脑脊液漏的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持续的脑脊液漏出,如耳、鼻、眼等部位流出清澈或略带血性的 液体。
颅底骨骨折护理常规
![颅底骨骨折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a61fe9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e.png)
物理疗法
采用冷敷、热敷、按摩等物理 疗法,缓解患者的疼痛。
脑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漏护理
保持头部高位 01
患者需保持头部高位,以减少脑脊液漏出,同时避免剧烈运动 和咳嗽等可能加重漏出的行为。
02 清洁伤口 定期清洁伤口,避免感染,同时观察脑脊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3 避免填塞 禁止填塞脑脊液漏口,以免加重颅内压力,导致脑疝等严重并 发症。
颅底骨骨折的成因
交通事故
颅底骨骨折的常见成因之一是 交通事故中的头部撞击。
跌落伤
从高处跌落或跌倒时头部受到 冲击,也可能导致颅底骨骨折。
暴力打击
受到暴力打击,如袭击或虐待, 可能导致颅底骨骨折。
02
护理诊断
疼痛
疼痛原因
颅底骨骨折导致神经受损或颅内压升高,引发头痛、 耳痛等症状。
疼痛评估
通过患者的疼痛描述、表情、体位等评估疼痛程度,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04 饮食调整 患者需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避免过度用力或突然改变体 位等行为,以减少脑脊液漏出的风险。
呼吸监测与支持
监测呼吸状况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 节律和深度,及时发现呼吸
异常。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
提供呼吸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提供适当的 氧气吸入和机械通气支持。
疼痛缓解
采用药物、冷敷、按摩等方法缓解患者疼痛,提高 患者舒适度。
脑脊液漏
诊断依据
通过观察患者鼻腔、外耳道有无清亮
液体流出,初步判断脑脊液漏。 01
并发症预防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
处理颅内感染、低颅压等并发症。
颅底手术护理
![颅底手术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90be2a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0.png)
颅底手术护理【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帮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和重要性,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加强营养。
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3、检查各项常规是否齐全,术前3天备好用血申请单。
4、手术前一日(1)确认验血型和备血。
(2)做好皮肤准备。
(3)患者做好个人卫生。
(4)晚8时开始禁食、禁水,患者应保持稳定的情绪,安静入睡。
入睡困难者,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5、手术当日(1)贴身换上手术衣裤,取下假牙和饰品。
(2)按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3)准备导尿包和尿袋,以备术中应用。
(4)带好术中药物(甘露醇、抗生素)和患者的CT及MRI片等。
术后护理1、按全身麻醉护理常规,建立特别护理记录单。
2、去枕平卧6小时,6小时后抬高床头30—45度,以降低颅内压力。
3、测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神志和瞳孔,每半小时一次,术后第一天酌情减少测量次数。
4、患者如出现剧烈头痛、颈项强直、克氏征(+)、频繁呕吐、寒战高热及神志淡漠、嗜睡等症状,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5、前颅底手术患者,注意观察有无视觉改变及眼球运动受限。
术后1—2日起,眼睑肿胀,可向患者解释为正常现象。
侧颅底手术患者,注意观察有无面瘫、耳鸣、眩晕出现,有无舌体运动障碍。
6、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敷料有无松脱。
腹部伤口给予沙袋压迫5—7天,以防止术后血肿发生。
7、保持负压引流的通畅和固定,并记录引流物色、质、量,引流物如为淡黄色,应及时向医生汇报,以排除脑脊液的可能。
术后第二天起改为尿袋引流,以控制引流速度和量。
8、术后6小时,可进少量流质,术后第一天可进半流质,3—5天后,视患者情况改为普食。
9、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导尿管护理。
【健康教育】1、半年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2、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伤口感染。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4、多食富有营养的清淡饮食,忌烟酒。
5、按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
颅骨骨折护理措施
![颅骨骨折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fc4a7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1.png)
颅骨骨折护理措施1. 引言颅骨骨折是指颅骨骨架的断裂,是一种严重的头部损伤,常常与颅内损伤和脑损伤相伴随。
颅骨骨折的护理措施是确保患者的安全与稳定,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骨折愈合,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将介绍颅骨骨折护理的基本原则、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2. 颅骨骨折的基本原则颅骨骨折的护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定期检查和清理患者口腔和鼻腔分泌物,防止误吸引起肺炎等并发症。
•监测和维护循环功能: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定期开展体温监测,保持患者循环功能的稳定。
•预防和控制感染:定期更换患者的敷料,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注意观察感染迹象,避免交叉感染。
•观察和评估神经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变化,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肢体活动和感觉变化等,及时评估和处理。
•减轻疼痛和不适:合理使用镇痛药物,给予患者舒适的体位,减轻不适和疼痛感。
•提供心理支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协助患者应对困难和压力。
3. 颅骨骨折的护理措施针对颅骨骨折的特点和临床需要,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3.1 床位护理•安排平稳而宽敞的病床,避免强光直射和噪音刺激。
•定期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避免患者体位变换过快或粗暴,防止进一步损伤。
3.2 疼痛控制•根据患者疼痛程度使用适当的镇痛药物,监测疼痛的变化和药效的持续时间。
•如果患者无法口服,可考虑静脉给药或其他替代途径。
•定期评估疼痛缓解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3 颅内压监测•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安排颅内压监测,监测颅内压力变化。
•如发现颅内压过高,及时采取措施减轻压力。
•分析监测结果,判断颅内压和脑功能的改善情况。
3.4 创面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清洁干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如有感染迹象,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扩散和并发感染。
3.5 神经功能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症状和变化,如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肢体活动和感觉变化等。
颅底骨折护理常规
![颅底骨折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b2b81c8d15abe23482f4dbe.png)
1.严格卧床休息,平卧位或患侧卧位。
2.注意避免用力的动作,预防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3.合理饮食,多食水果及蔬菜。
质量标准:
1。密切监测,要求观察及记录及时、准确。
2.无颅内感染的发生:有脑脊液漏者定时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遵医嘱按时应用抗菌素。
3.脑脊液漏愈合。
颅底骨折护理常规
1.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头高仰卧位或患侧位。
2.鼻部出血或流脑脊液时,不应过紧填塞或冲洗,不可拧鼻。
3.外耳道流出脑脊液时,用酒精棉球擦拭外耳道,覆盖无菌敷料,患侧卧
位,以防止逆行感染。
4.有脑脊液耳、鼻漏者要注意保持耳、鼻孑L及口腔的清洁,避免挖鼻孑L、
打喷嚏和咳嗽,严禁填塞或用水冲洗耳、密切观察有无颅内感染征象。
5.有脑脊液漏者,除非为了诊断及治疗,一般勿做腰椎穿刺。
6.遵医嘱应用抗菌素。
7.脑脊液漏,绝大多是在一个月内自然停止,超过一个月不治愈或反复发
生脑膜炎症状者,应准备手术治疗。
8.昏迷病人加强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及皮肤等的护理。
颅底骨折的护理
![颅底骨折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5249e09ec3d5bbfd0a747b.png)
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治疗
1、非手术治疗: 单纯性颅底骨折无须特殊治疗,主 要观察有无脑损伤及处理脑脊液漏、颅 神经损伤等合并症。当合并有脑脊液漏 时,需防止颅内感染,禁忌填塞或冲洗。 静脉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多数漏口在伤 后1~2周内自行愈合。超过一个月仍未 停止漏液者,可考虑手术。
治疗
2、手术治疗合并症 : (1)脑脊液漏不愈达一个月以上者,在抗 感染前提下,开颅手术修补硬脑膜,以 封闭漏口。 (2)对伤后出现视力减退,疑为碎骨片挫 伤或血肿压迫视神经者,应在12小时内 行视神经管减压术。
听神经、
无
乳突区、咽后壁
少见
颅前窝骨折 :熊猫眼征
颅后窝骨折
五、脑脊液的鉴别方法
(1)将漏出液滴于白色吸水纸或纱布上,血迹 外周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渍圈; (2)被脑脊液浸湿的手帕,没有被鼻涕或组织 渗出液浸湿的那样干后变硬的现象; (3)收集血性漏出液观察,血性脑脊液多不易 凝固; (4)脑脊液含糖量较高,可用尿糖试纸测定; (5)部分颅底骨折病人,鼓膜仍完整时,脑脊 液可经耳咽管流至咽部,病人可自觉有咸味 或腥味液体咽下。
七、常见护理诊断
有感染的危险
与脑脊液外漏有关。 潜在并发症 颅内出血、颅内压增 高、颅内低压综合征。
八、护理措施
1、预防颅内感染,促进漏口早日闭合
(1)体位: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患侧。 (2)维持局部清洁:每日清洁外耳道、鼻腔或口 腔,指导病人勿挖鼻抠耳,注意不可堵塞鼻腔。 (3)避免颅内压骤升:指导病人勿屏气排便、咳 嗽、打喷嚏等。 (4)对于脑脊液鼻漏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 作,禁忌作腰穿。 (5)注意有无颅内感染迹象,如头痛、发热等。
健康指导
颅底骨折的护理10001000
![颅底骨折的护理10001000](https://img.taocdn.com/s3/m/bdb744d0bb4cf7ec4afed09c.png)
颅底骨折的护理一颅底骨折颅底骨折大多为颅盖和颅底的联合骨折,绝大多数为线形骨折1 病因(1)颅盖骨折延伸而来。
(2)暴力作用于附近的颅底平面。
(3)头部挤压伤,暴力使颅骨普遍弯曲变形所致。
(4)个别情况下,垂直方向冲击头顶部或从高处坠落时,臀部着地2 临床表现(1)颅前窝骨折:前额部头皮挫伤肿胀、眼睑和球结膜下瘀血斑、鼻出血和脑脊液鼻漏、嗅觉丧失或视力减退,严重者可出现失明。
(2)颅中窝骨折:颞部软组织挫伤和肿胀、耳出血或脑脊液耳漏、面神经或听神经损伤、眶上裂综合征、颈内动脉-海绵窦娄。
(3)颅后窝骨折:枕部或乳突区皮下瘀斑,多在伤后数小时出现。
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功能障碍或延髓损伤症状。
3 辅助检查(1)对单纯颅底骨折无合并脑损伤者,检查专案以基本检查为主。
(2)伤情较重,疑有颅内血肿、癫痫发作或脑干损伤者应行头颅CT检查,以了解颅内深部情况,头颅磁共振成像能更清楚地显示大脑脑干情况。
(3)颅底X线相诊断率不高,不要求常规拍照,且投照时体位可使伤情加重,更不宜于急性期拍摄4 诊断依据(1)有头部脊柱或臀部外伤史。
(2)常伴有不同程度不同的原发性脑损伤,如脑震荡和脑挫裂伤。
(3)临床征象( a)颅前窝骨折:眶周皮下及眼球结合膜下瘀血,表现“熊猫”眼征。
鼻腔流血并伴脑脊液鼻漏。
可合并嗅神经、视神经、脑垂体、丘脑和额叶脑挫伤症状。
(b)颅中窝骨折:外耳道流血并脑脊液耳漏,常伴有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和颞叶脑损伤症状。
少数患者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或外伤性动脉瘤。
(c)颅后窝骨折:乳突皮下瘀血、肿胀、压痛,有时咽后壁肿胀、瘀血或脑脊液漏。
可合并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和小脑、脑干损伤症状。
(4)颅底骨折属于开放性颅脑损伤,故颅内可有积气现象。
(5) X线检查:有时不能显示骨折线,诊断应以临床体征来判断。
二治疗原则这类骨折的本身多数无需特殊治疗,而要着重处理合并的脑损伤和其他并发损伤。
颅底骨折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颅底骨折护理需要注意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afa2a40f121dd36a22d82db.png)
颅底骨折护理需要注意什么作者:陈彩虹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21年第6期陈彩虹金堂县福兴中心卫生院说起颅底骨折,大家可能有点模糊,相比于糖尿病、冠心病,这种病出现的概率相对较低,但概率低并不代表不会发生。
张阿姨家小孩因为颅底骨折被送往医院急救。
是因为几个小朋友一起捉迷藏,头部受到挤压伤。
张阿姨急坏了,赶忙打电话并将孩子送往医院。
但自己对这种疾病了解的少之又少,内心极为恐惧和害怕。
庆幸的是,小孩儿经过一系列抢救,算是保住了性命。
但问题又来了,医生说,治疗固然重要,但护理也很关键,所以希望张阿姨配合医生做好孩子的后续护理工作。
这下可把张阿姨弄懵了,啥也不知道,这可怎么护理啊!不要着急,我们一起看看护理应该如何去做呢?颅底骨折颅底骨折,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出现在颅底位置的骨折,通常以线性为主,可以使某一颅窝,亦可为横行穿过两侧颅底。
因骨折线常常波及鼻窦和岩骨,导致颅腔与窦腔相通而引致隐性开放性骨折发生,加大颅内继发感染风险。
有关资料显示,颅底骨折大部分是因颅盖部骨折线扩大至颅底引发,一部分可因头颅挤压伤所致。
该病诊断多依赖于临床表现,经X线平片难以将颅底骨折显现出来。
颅底骨折的分类颅前窝骨折一般伤及额骨眶板及筛骨,血迹通过前鼻孔流出亦或是流经眼眶内,眼眶周围与球结合膜处有淤血斑形成,被视为“熊猫眼”。
骨折处一旦脑膜破裂,可使脑脊液经额窦、鼻窦流出,形成脑脊液鼻漏,外界空气可乘此机会逆流于颅腔,导致颅内积气形成,筛板与视神经管骨折能够引致视神经受损。
颅中窝骨折一般波及位置是颞骨岩部,当鼓膜与脑膜均破裂,脑脊液可随中耳经鼓膜裂孔溢出,并引发脑脊液耳漏。
倘若鼓膜完整,脑脊液此时会借助咽鼓管抵达鼻咽部,多并发第VII颅神经损伤,假设伤及蝶骨及颞骨内侧,可致脑垂体受损。
颅后窝骨折颅后窝前方亦为岩锥后方,有内耳孔经面神经、听神经,后下方波及颈静脉孔,副神经、舌咽神经等均在此处通过,双侧是枕骨鳞部,颅后窝骨折后,可能会伤及上述对颅神经,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主要有颈部肌肉肿胀、咽喉壁黏膜淤血等表现,经X线片检查诊断。
颅底骨折护理常规
![颅底骨折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20e25b52b160b4e777fcf4f.png)
颅底骨折护理常规【概念】是指颅骨受到暴力作用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护理评估】1、有无颅内感染的迹象。
2、有无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颅内压低综合征。
【护理诊断/问题】1.意识障碍:与外伤有关2.头痛:与外伤有关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恶心、食欲减退、家属营养知识缺乏有关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外伤致呕吐有关5.瞳孔、生命体征改变:与颅脑损伤有关6.体温过高:与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及合并感染有关7.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活动障碍或营养不良有关8.睡眠形态紊乱:与头痛、恐惧、环境改变有关9.有受伤的危险:与头痛头晕、肢体乏力有关10.有颅内感染的危险:与脑脊液外漏有关11.便秘:与长期卧床运动量减少、饮食中纤维素减少有关12.自理能力欠缺:与头痛头晕绝对卧床有关1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脑脊液外漏体位要求及预防感染方面的知识14.焦虑/恐惧:与担心预后、环境改变有关15.潜在并发症:颅内血肿、颅内高压、颅内低压综合征、消化道溃疡【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坐卧位,头偏向患侧。
3、保持局部清洁,每日两次清洁、消毒外耳道、鼻腔或口腔,消毒棉球不可过湿,以免液体逆流入颅。
劝告病人勿挖鼻、抠耳。
4、预防颅内逆行感染:脑脊液漏者,禁忌堵塞、冲洗鼻腔、耳道和经鼻腔、耳道滴药,禁忌做腰椎穿刺。
脑脊液漏严重者,严禁经鼻腔吸痰或放置鼻胃管。
5、注意有无颅内感染的迹象:如头痛、发热等。
6、避免颅内压骤升:嘱病人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打喷嚏。
7、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避免颅内压骤然上升的动作。
2、指导病人预防颅内感染的方法。
对颅底骨折病人如何护理
![对颅底骨折病人如何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0e6e5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3.png)
对颅底骨折病人如何护理1.病情观察1.颅内感染观察由于颅底骨折之后,经常会导致颅内通过人体的耳鼻腔跟外界相通,形成一种开放性的颅脑损伤。
因此在密切关注病人体温以及其他生命特征、意识、瞳孔、头痛、呕吐情况、颈项强直以及四肢活动情况等,以此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了解病人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的情况。
1.2颅内压观察对于颅底骨折多数合并颅内血肿,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以及四肢运动的基本情况,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偏瘫、失语等情况,动态评估病人的GCS结果,观察病人是不是存在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以及视乳头水肿等情况,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颅高压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汇报,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在护理人员警惕颅内高压症状以及患者体温的同时,对于是不是存在低颅压情况给予高度重视。
在人体大量脑脊液出现外漏的时候,极有可能造成低颅压,患者的体征表现主要有:意识淡薄、头昏头痛、视力模糊以及尿液量减少等临床症状。
一旦发生低颅压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让患者采取平卧位,最大限度的减少脑脊液的外漏,同时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缓解病人的不适症状。
1.3耳漏观察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病人是否存在耳闷、耳胀以及视力下降的情况,对骨膜的完整性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红肿积液的情况。
1.4鼻漏观察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脑脊液流出的部位、时间、脑脊液的性质以及体位关系。
如果漏口在蝶窦部位,则表现为患者的鼻腔出现清水似的鼻涕,一天当中早晨的时候最多;再如上颌窦积液,患者头部偏向对侧的时候,脑脊液的流量最多。
1.防止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2.1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患者家属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条件的患者家属可以选择单人间病房,同时减少甚至杜绝家人、朋友的探视,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恢复环境。
病房内做到早晚通风各一次,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与新鲜,保证病房内每日进行两次紫外线消毒,每次消毒的时间为30分钟。
2.2帮助患者保持正确卧位,促进漏口早日闭合颅底骨折一般而言是不需要进行手术的,存在脑脊液外漏的情况要及时采取特定的体位,主要目的在于凭借重力作用使患者的脑组织移向颅底脑膜破损处,能够帮助局部粘连促进漏口闭合。
颅底骨折的护理汇总讲义
![颅底骨折的护理汇总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e14900148d7c1c708a145d2.png)
头顶部或从高处坠落时,臀 部着地。
颅底骨折着力点与常见 的骨折线位置
分类
颅底骨折绝大多数是线形骨折,个别为凹陷骨折, 按其发生部位分为:
1、颅前窝骨折 2、颅中窝骨折 3、颅后窝骨折
(一)颅前窝骨折
症状:前额部头皮挫伤肿胀、眼睑和球结膜下瘀血 斑、鼻出血和脑脊液鼻漏、嗅觉丧失或视力减退, 严重者导致失明。
常累及额骨眶板和筛骨,引起的出血经前鼻孔流出; 或流进眶内,眶周皮下及球结合膜下形成瘀血斑, 称之“熊猫”眼征。骨折处脑膜破裂时,脑脊液可 经额窦或筛窦由前鼻孔流出,成为脑脊液鼻漏,空 气也可经此逆行进入颅腔内形成颅内积气。筛板及 视神经管骨折可引起嗅神经和视神经损伤。
(二)颅中窝骨折
症状:颞部软组织挫伤和肿胀、耳出血或脑脊液耳 漏、面神经或听神经损伤、眶上裂综合征、颈内动 脉-海绵窦瘘 。
2.发生颅内感染后,应取炎性分泌物或脑脊液 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 头孢他啶对严重的颅内感染有较理想的效果。
3.合并脑损伤者,按脑损伤治疗。
辅助检查
1.对单纯颅底骨折无合并脑损伤者,检查专案 以基本检查为主。
2.伤情较重,疑有颅内血肿、癫痫发作或脑干 损伤者应行头颅CT检查,以了解颅内深部 情况,头颅磁共振成像能更清楚地显示大脑 脑干情况。
7、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①颅底骨折病人一般表现为两种心理状态:出现脑脊液外漏、颅神经损 伤等症状时,病人大都十分恐惧;而轻症病人对疾病缺乏足够的重视,表 现为不以为然。 ②在住院治疗期间,需长时间卧床,日常活动受到限制,治疗费用高, 病人往往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护士要做好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使病 人了解颅底骨折的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三)颅后窝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底骨折的护理
1. 预防颅内感染,促进瘘口早日闭合
(1) 体位:嘱病人去半卧位,头偏向患侧维持特定体位至停止漏液后的3~5日,借重力使脑组织移至颅底硬膜裂缝处,促使局部粘连而封闭瘘口。
(2)保持局部清洁:每日清洁2次,消毒外耳道、鼻腔和口腔,注意棉球不可过湿以避免液体逆流入颅。
劝告病人勿挖耳抠鼻。
注意不可堵塞鼻腔
(3)避免颅内压骤升:嘱病人勿用力屏气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以免颅内压骤升导致气颅或脑脊液逆流。
(4)对于脑脊液瘘的患者,不可经鼻腔进行护理操作,严禁从鼻腔吸痰或放置胃管,禁止耳鼻滴药、冲洗和堵塞,禁忌做要穿。
2 病情观察
(1)明确有无脑脊液瘘:鉴别脑脊液、血液和鼻腔分泌物。
脑脊液鉴别方法:a.将血液滴于白色的滤纸上,若血迹的外周有月晕样淡红色浸润圈则为脑脊液。
b.行红细胞计数并与周围红细胞比较。
c.根据脑脊液中含糖而鼻腔分泌物不含糖来鉴别。
(2)准确估计脑脊液外漏的量:在鼻前庭或外耳道口松松的放置干棉球随湿更换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估计脑脊液的量。
(3)注意有无继发性的颅脑损伤:颅骨骨折病人可合并脑组织、血管的损伤。
导致癫痫、脑出血、继发性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
脑脊液外漏则可推迟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的出现。
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救治较为困难。
因此,应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生命征、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症状
(4)注意颅内低压综合征:若脑脊液外漏较多可使颅内压过低引起颅内血管扩张,出现剧烈的头痛、眩晕、呕吐、厌食、反应迟钝、脉搏细数、血压偏低。
头痛在立位时加剧,卧位时缓解。
若病人出现颅压过低时,可遵医嘱补充大
量的液体以缓解症状。
、
健康教育
1颅底骨折病人要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和擤鼻涕,勿挖耳、抠鼻或屏气排便,以免鼻窦或乳突气房内的空气被压入颅内,引起气脑或颅内感染。
2告诉门诊病人和家属若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发热、意识模糊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颅底骨折病人要避免颅内压骤然升降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