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933环境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3环境学(初试大纲)

考查目标

《环境学》是我校为招收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环境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主要考察学生对环境科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熟练掌握程度,兼顾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掌握环境基本规律、环境学基本原理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环境污染含义、特征及作用机制。

3.掌握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相关知识。

4.掌握全球环境问题产生根源及解决途径。

5.掌握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6.具有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可使用计算器。

3.考试题型

题型一般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

考查内容

1.环境、环境问题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沉降、沙漠化等)的形成机制、危害与防治对策。历史上重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的根源。2.环境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3.资源的分类及特点;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联系。

4.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及物理环境等污染的含义、特征、类型、作用机制及控制方法。

5.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生态平衡的概念与特点;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6.环境质量标准及环境基准相关知识。

7.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区别。

8.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科学发展观。

第一章水环境

1.水的自然循环(图p5)

从海洋的蒸发开始,蒸发形成的水汽大部分留在海洋上空,少部分被气流输送至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些水汽凝结成降水。海洋上空的降水回落到海洋,陆地上控的降水则降落至地面,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补给河流和湖泊,一部分渗入土壤与岩石空隙,形成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后都汇入海洋。由此构成全球性的连续有序的自然水循环系统。

水循环的基本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水的社会循环(图p12)

人类为满足生活、生产需要,不断取用天然水体中的水,经使用,一部分天然水被消耗,但绝大部分变成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排放,重新进入天然水体的过程。

3.水资源的特征

①作用上的重要性;②补给上的有限性;③时空上的多变性;④利用上的多用性。

4.中国水资源的特点

①水资源总量不少,人均和亩均水量不多;②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平衡,年内和年际变化大(夏秋多,春冬少);③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④水污染的蔓延,极大减少了我国水资源的可用量;⑤用水的极大浪费,影响水的总量。

5.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海水淡化;人工降雨;

②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改进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挖掘水资源潜力。

6.水污染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加剧了全球的水资源短缺,危及环境健康,严重制约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7.主要水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

水环境污染物包括悬浮物、耗氧有机物、植物营养物、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石油类、酸

碱、病原体、热污染以及放射性物质等。

根据污染物质及其形成污染的性质,可以将水污染分为化学性污染(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需氧性有机物污染、有机毒物污染)、物理性污染(悬浮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3类。

①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细小固体或胶体物质。造成水体浑浊,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水底栖息生物窒息,破坏鱼类产卵区,淤塞河流或湖泊。

②耗氧有机物以悬浮态或溶解态存在于污水中,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降解为简单有机物,并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降低的有机物。主要是指由城市污水、食品工业和造纸工业等排放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废水所造成的污染。由于有机成分复杂、种类繁多,一般常用综合指标如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氧气的量,单位为mg/L)或总有机碳(TOC)(水的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以碳的数量表示水中含有机物的总量)等表示耗氧有机物的含量。

③植物营养物重点指含氮、磷的无机物或有机物,主要来自生活污水、部分工业废水和农业尾水。

水的富营养化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危害:含有NO2-、NO3-,危害人体健康;引发水华和赤潮;透明度降低,DO降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有些藻类分泌有毒物质;底层沉积死亡生物的残体,厌氧分解产生H2S等有害气体;水生生态系统紊乱,多样性破坏。

赤潮: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④重金属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镍、钴、锡等。主要特点:重金属的毒性通常由微量导致;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几乎都通过与有机体结合而发挥作用,某些重金属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物;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可通过食物链发生生物富集、放大;重金属的毒性与金属的形态(价态)有关。

⑤难降解有机物(持久性有机污染POPs)难以降解的有机物,大多为人工合成化学品。POP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远距离环境迁移性,并可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影响的一类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长期与人类和动物接触会引起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异常,致癌、致畸、致突变。POPs在低纬度地区,挥发大于沉降,在高纬度地区沉降大于挥发,逐渐向中高纬度地区转移,并最终在极地地区积累的现象,称为POPs的全球蒸馏效应。POPs在低纬度地区排放,伴随中纬度地区冷暖季节变化而挥发沉降,并通过全球蒸馏效应逐渐积累到极地地区的现象,称为POPs的蚱蜢跳现象。

⑥石油类

⑦酸碱

⑧病原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