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典论·论文》PPT课件
《曹丕典论·论文》课件
曹丕典论·论文 PPT课件大纲:探讨曹丕的思想观点、文学造诣、与中国传统 文化的关系以及曹丕典论对后人的启示与现代文学的影响。
曹丕简介
曹丕(187-226),三国时期魏国皇帝,蜀汉创始人刘备之子,被誉为文学家、 史学家和政治家。
什么是曹丕典论
曹丕典论是曹丕创作的一部重要文集,包含了他的政治观点、才华横溢的诗文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为什么曹丕典论具有重要的历 史意义
曹丕典论不仅是曹丕个人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代 表了当时社会和历史的特点。
探讨曹丕的思想观点
曹丕典论中,曹丕探讨了君主职责、治国之道和个人修养等重要议题,展现 了他作为统治者的思考和智慧。
探讨曹丕的文学造诣
除了政治观点,曹丕典论也展示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才华,包括了他的诗作、 散文和史书等多个方面。
曹丕典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曹丕典论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合了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和中国文人传统美学理念。
曹丕典论的特点
曹丕典论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学家的才华和对人性的洞察。
文章的基本结构
曹丕典论的文章结构清晰,包含了引言、论述和总结,并以精确、简练的语言传达作者的观点。
作者的写作风格
曹丕的写作风格独特,语言流畅,诗意盎然,常运用比喻和修辞手法来生动 地描绘他的思想和情感。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夫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架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放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察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入》、《登楼》、《槐赋》、《征思》,于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
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俊也。
应玚和而不壮。
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以至乎)杂以嘲戏。
及其[时有]所善,扬、班[之]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遗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乐荣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末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不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壁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惧于饥寒,富贵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亦志士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或问屈原相如之赋孰愈。
曰:“优游案衍,屈原之尚也;穷侈极妙,相如之长也。
然原据托譬喻,其意周旋,绰有馀度。
曹丕《典论·论文》
文体论
共论述文体八种:奏议宜雅(文辞的典雅, 共论述文体八种:奏议宜雅(文辞的典雅, 又指内容的雅正),书论宜理( ),书论宜理 又指内容的雅正),书论宜理(书论的写作 以说理为主,要求说理严密有理致), ),铭诔 以说理为主,要求说理严密有理致),铭诔 尚实(文辞的朴实,内容真实), ),诗赋欲丽 尚实(文辞的朴实,内容真实),诗赋欲丽 (肯定审美价值)。 肯定审美价值)。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这样 评价曹丕所处的时代: 指曹丕) 评价曹丕所处的时代:“他(指曹丕)说诗赋不必 寓教训,反对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 寓教训,反对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 文学眼光看来, 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 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言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言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鲁迅在这里说“曹丕的一个时代” 鲁迅在这里说“曹丕的一个时代”,不仅着眼于曹 丕是一代君主,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 丕是一代君主,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更主 要的是着眼于曹丕的文学地位, 要的是着眼于曹丕的文学地位,这两方面共同确立 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 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
关于文学价值的思考
曹丕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这里的“文章”意义宽泛, 事”。这里的“文章”意义宽泛,不仅指审 美性的文学作品, 美性的文学作品,而且指非审美性的实用性 文章,但是, 文章” 文章,但是,“文章”已经具有了文学的意 曹丕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 义 。曹丕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一种是 经国之大业” 有益于国家;一种是“ “经国之大业”,有益于国家;一种是“不 朽之盛事” 有益于自身。 朽之盛事”,有益于自身。这两者是相辅相 成的。 成的。这就把对文学价值的思考与人的生命 价值的思考联系在一起, 价值的思考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进步的 文学观念。 文学观念。
曹丕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是中国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时期文学专论,作者即魏文帝。
《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时所撰的一部、、、文化论集。
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
《论文》是其中的一篇《典论•论文》是魏文帝曹丕所写的二十篇文章之一,按照“子”书的形式写成,是曹丕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
但是很可惜,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
而幸运的是,《论文》由于被的选入建安以前,文学受经学束缚,少有独立地位。
盛极一时的汉赋,竟被斥之为“童子雕虫篆刻。
”(《法言•吾子》)曹丕之弟也认为:“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曹植:《与杨德祖书》)这已开始把写文章与对生命个体的自身价值的思考联系起来了。
据此,曹丕号召作家要以古代圣贤“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为榜样,努力改变目前这种“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具有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心态。
但在这里,已经被曹丕赋予“不朽”这一语言符号以崭新的现实涵意和历史意义。
曹丕把诗赋也列入“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一对文学自身价值思考的历史视野之中,这充分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也是当时文学趋向自觉的深刻表现。
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那么,《典论•论文》则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自觉的文学批评的理论代表作。
在这之前,中国古代文论还处于不自觉的阶段。
先秦诸子的文论,多属片言只语。
汉后诸家论文也还未从学术中分离出来。
其中,个别序、赞形式的文学批评,也只是讨论某一具体作家作品,限于一篇一书。
直到《论文》出现,才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宏观地多角度地论述文学理论问题的专著。
它冲击了汉代后期统治文坛的陈腐观念;总结了建安文学的新特点和新经验;开创了解盛极一时的魏晋南一般人看重古人,轻视今人,崇尚名声,不重实际,又有看不清自己的弊病,总以为自己贤能。
五章曹丕司马迁王充钟嵘文论ppt课件
❖ “雅”、“理”、“實”、“麗
曹丕的文學觀
❖ 首先,在《典論·論文》中,曹丕通過比較分析研 究了文學和其他著作的區別,研究了文體對風格的要 求,從而第一次提出了文體論,其中說道:“夫文, 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 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 體”。即是從根本上說,文章具有共通性,但因體裁 不同又各有要求和特點。且看曹丕之前,先秦時代, 文史哲相互夾雜,渾然一體,著眼點在“本”而不在 “末”;兩漢時期,雖然儒家著作被排除在了文學之 外,但也沒有系統性的提出文學的體裁和類別。把 “本”,“末”結合起來提出文體論的這一創造性觀 點的,就是曹丕。
(三)王充的哲學思想
❖ 王充是東漢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哲學 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 1、天自然無為 ❖ 王充認為天和地都是無意志的自然的物質實體,
宇宙萬物的運動變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無為的結 果。他認為萬物是由於物質性的"氣",自然運動而 生成的,"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生物間的相勝是 因為各種生物筋力的強弱、氣勢的優劣和動作的巧 便不同,並非天的有意安排,天不是什麼有意志能 禍福的人格神。
《槐賦》、《征思》,于之《玄猿》、《漏卮》、
《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
未能稱是。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俊也。應場和而
典論·論文(曹丕)
典論·論文(曹丕)典論·論文(曹丕)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台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
裡語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見之患也。
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里,仰齊足而並馳。
以此相服,亦良難矣!蓋君子審己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論文。
王粲長於辭賦,徐幹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樓》、《槐賦》、《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蔡不過也,然于他文,未能稱是。
琳、瑀之章表書記,今之雋也。
應瑒和而不壯,劉楨壯而不密。
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於雜以嘲戲。
及其所善,揚、班儔也。
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又患闇於自見,謂己為賢。
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
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夫然則,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
而人多不強力;貧賤則懾于饑寒,富貴則流于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
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幹著論,成一家言。
譯文:文人互相輕視,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兩人文才相當,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輕視傅毅,他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武仲因為能寫文章當了蘭台令史的官職,(但是卻)下筆千言,不知所止。
魏晋南北朝文论.ppt
(作家应该)在(前人)文章的林海中遨游,赞美那美文的 文质彬彬。于是慨然放下(前人)的文章,(自己)执笔进 行写作,姑且(把心得感受)在文章中表现出来。
进入创作活动之后,首先要进入"虚静"的状态,然 后才能灵感活跃,文思奔涌,创作出清新独创的佳 作。
所以我作这篇《文赋》,用以介绍古代作家 的美丽的文章辞藻,因之论述作文成败的缘 由。
以后或者可以曲尽写作的奥 妙;
至于借鉴古代作家的作文经验,就像拿着斧 头砍伐木头做斧柄一样,虽然学习取鉴他们 的写作经验就在跟前,但是下笔写作时的千 变万化,真的很难用言语来表 达。
我所能够说出来的,就全在这篇文章里了。
3.灵感在构思中的作用: 陆机认识到灵感的作 用,认为灵感非人力所
能左右,而应顺乎自然。
这对刘勰“率直委和”说很有影响。
二、各类文体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
《文赋》把文体分成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 风格特征,其中特别是“诗缘情而绮靡”说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使诗从 “止乎 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2.构思活动的情状:
首先要进行丰富的想象活动,想象活动超越时空, 无限丰富的广阔,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情与物在想象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 的必然结 果。
当艺术意象在作家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以后,就要用 语言文字作为物质手段,Fra bibliotek它具体地呈现出来。
为了寻找最精彩的、最能充分表现在构思中形成的 艺 术意象的语言文字,就要“倾群言之沥液,漱六 艺之芳润”,上天下地去寻找。并且,这语言文字 还要具有独创性。
在创作前,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观察社 会、自然的能力
曹丕《典论·论文》23页PPT
❖ 从《曹植集》残存的《送应氏二首》、《赠 王粲》、《赠徐干》、《赠丁廙王粲》等来 看,七子们归魏后心情并不舒畅,曹植十分 同情并加以宽慰,则与“吾王”将此辈仅待 之以文学侍从的初衷相背离,并且与“内廷 阉宦”的“尚文辞”、“重智术”相背离。 曹植在政治上被曹操遗弃,也是必然的结局。
❖ 曹丕谈论文之“四科”,仅着眼于文体风格,尤 其是谈论诗赋,只强调“丽”,与前之论诗、赋, 讲美刺,讲讽谏,便大有不同,但是这种不同, 并非是文学的“自觉”,而是政治上的居心,他 避讳谈论道德教化,这与曹操的“举贤勿拘品 行”,作为政治策略是一脉相承的。陈寅恪上文 还指出,曹魏要达到其篡汉目的,“则必先摧破 其劲敌士大夫阶级精神上之堡垒,即汉代传统之 儒家思想,然后可以成功。”(《金明馆丛稿初 编》)《典论·论文》作于建安末年,是在曹魏 代汉的前夜,这一转折虽是大势之所趋,然而必 定会引起天下人心的剧烈震荡,特别是受儒家经 学浸淫至深的士人,他们会起而抵制。《典 论·论文》主旨就是要消弭这种抵抗情绪,摧毁 士人的“精神堡垒”。
❖ 研究者或被迷惑,所以才往往将曹丕理解为“为 艺术而艺术”的代表。建安时期血雨腥风,很难 设想,曹丕会作一篇与现实政治完全无关而纯论 文学的文章,退而论之,即使要论文,其潜意识 流露的也还是政治的谋略,这似乎更符合实情, 对《典论·论文》也应作如是观,这才是对曹丕 其人之“知人论世”。而曹植最终失去曹操的宠 爱,似乎也不在于他酗酒犯规,主要缘于曹植的 政治立场有时偏于士大夫一边,《魏志·陈思王 传》裴注引《文士传》,曹植的亲信丁廙对曹操 称赞曹植“天性仁孝”,相对曹操与曹丕,曹植 的儒家色彩比较浓郁;
❖ 其详未易考见,暂不置论。主要之士大夫,其出 身则大抵为地方豪族,或间以小族。然绝大多数 则为儒家之信徒也。职是之故,其为学也,则从 师受经,或游学京师,受业于太学之博士。其为 人也,则以孝友礼法见称于宗族乡里。然后州郡 牧守京师公卿加以征辟,终致通显。故其学为儒 家之学,其行自必合儒家之道德标准,即仁孝廉 让等是。……然则当东汉之季,其士大夫宗经义, 而阉宦则尚文辞。士大夫贵仁孝,而阉宦则重智 术。”(《金明馆丛稿初编》)其见解十分精辟, 对于曹操发布举贤令以及曹丕倡言“诗赋欲丽”,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足证这些举措和主张,无 非是其政治伎俩。
曹丕典论.论文
• 曹丕的“文气”说是对作家创作个性的强调。 而文学风格的本质就是创作个性的感性显现。 后来刘勰的《文心 雕龙·体性》论及文学风 格时就引用了这段话。但比曹丕更全面更科学。 • 曹丕的“文气”说与传统的“有德者必有言” 《论语·宪问》“德弥盛者文弥缛” “德高 而文积”《论衡·书解》已有本质的区别。
文体论
• “本同末异”:一切文章具有共同的本质和共有的 法则,此即所谓“本同”;同时认识到各种文章因 题材,内容,功能的殊异,而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方 法上各有不同的特点,呈现为不同的形态,此即所 谓“末异”。 • “四科八目”: “诗赋欲丽”曹丕清晰地将诗赋这 样的文学样式的作品和奏议等实用文体区别开来, 这是对文学本质的深刻认识。意即文学作品以“丽” 为目的,丽即美。这是对文学作品审美本质的第一 次概括。鲁迅先生说:“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 倡的功劳。”(《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说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从曹丕开始,就是从这 一点上说的。是曹丕第一次将文学和非文学区别开 来。或者说中国文学的自觉是从文体的自觉开始的。
Hale Waihona Puke 值论•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 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 作者,寄身于翰墨,不假良史之辞,不 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概述
丕的《典论· 论文》是由经学时代转向玄学时代,在文艺 想发展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篇 领性文献。鲁迅说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从曹丕开始。曹 在中国文学价值思想史上的地位,一如意大利诗人但丁。 格斯把但丁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 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我们则认为曹丕第一个冲破儒 传统价值观的束缚,勇敢地呼唤文学自身的价值。把文 由政治,伦理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使其有了独立品格, 了自身独特的价值。卢佑诚《曹丕文学价值观新论》 西北师大学报》1994,1)其作家论和批评论以“建安 子”为批评对象,”建安七子”的名目因之成立。
曹丕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三国时期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
《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太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
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
《论文》是其中的一篇《典论•论文》是魏文帝曹丕所写的二十篇文章之一,按照“子”书的形式写成,是曹丕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
但是很可惜,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
而幸运的是,《论文》由于被南朝的萧统选入了《昭明文选》而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建安以前,文学受经学束缚,少有独立地位。
盛极一时的汉赋,竟被扬雄斥之为“童子雕虫篆刻。
”(《法言•吾子》)曹丕之弟曹植也认为:“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
”(曹植:《与杨德祖书》)这已开始把写文章与对生命个体的自身价值的思考联系起来了。
据此,曹丕号召作家要以古代圣贤“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为榜样,努力改变目前这种“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具有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心态。
但在这里,已经被曹丕赋予“不朽”这一语言符号以崭新的现实涵意和历史意义。
曹丕把诗赋也列入“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一对文学自身价值思考的历史视野之中,这充分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也是当时文学趋向自觉的深刻表现。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那么,《典论•论文》则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自觉的文学批评的理论代表作。
在这之前,中国古代文论还处于不自觉的胚胎阶段。
先秦诸子的文论,多属片言只语。
汉后诸家论文也还未从学术中分离出来。
其中,个别序、赞形式的文学批评,也只是讨论某一具体作家作品,限于一篇一书。
直到《论文》出现,才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宏观地多角度地论述文学理论问题的专著。
它冲击了汉代后期统治文坛的陈腐观念;总结了建安文学的新特点和新经验;开创了解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例。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件
其次,重视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 随着强调社会性与共性的儒家经学的衰落和重 自然、重个性的道家玄学的兴起,一个个性觉 醒的时代已然到来。 这大大促进了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转变与繁 荣。 第三,重视文学创作自身规律与特点的研究。 这与玄学在魏晋南北朝期间得到广泛传播 关系 密切。
言、象、意的关系
论表现技巧
(1)在结构和布局上,必须安排好“意”和 “辞”,所谓“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2)重视“意”的主导作用:“理扶质以立 干,文垂条而结繁。” (3)提出艺术技巧的若干原则:“其会意也 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既音声之迭代,若五 色之相宣。” 构思巧妙、辞藻华美、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这些正是六朝文学在形式美方面的三个主要 追求。
《文赋》的影响
从总体上说,《文赋》开始体现了中国 古代文论论创作以道家为主、论功用以 儒家为主的儒道结合的文艺思想特征。 不仅《文心雕龙》是对《文赋》的全面 继承和发展,而且挚虞、李充的文体论, 沈约的声律论,萧统《文选》中的文学 观念,等等,都受到《文赋》的某种影 响。
第四节、永明声律论和文笔之争
《文赋》论文学的构思与创作
一、如何进行艺术构思,是《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 1.构思的前提条件: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 丰富积累。此即《文赋》开篇提出的:“伫中区以玄览, 颐情志于典坟”。 “玄览”一词出自《老子》,河上公注谓:“心居玄冥 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它是指一种不受外物 及杂念干扰而能统观全局、烛照万物、思虑清明、心神 专一的精神状态。这是针对“意不称物”而提出的。 而针对“文不逮意”则要求作者通过广泛学习来汲取前 人的学识与艺术经验。
“文以气为主”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典论》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之一,曹丕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典论》中详细论述了君主治国的原则和方法。
《典论》全篇分为九篇,主要内容包括君主的素质和道德修养、治国理政的方法和原则、文治武功的并重、君臣之间的关系等。
其中,曹丕强调君主应具备诚实守信、以德为先的品质,必须为人民着想,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
曹丕还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方法,比如明辨是非、审时度势、任用贤能、宽政爱民等。
他认为君主在制定政策时应参考历史经验,善于掌握社会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典论》还强调了文治和武功的并重,认为君主既要重视文化教育,培养人才,又要保持军事实力,确保国家的安全。
此外,曹丕还论述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强调君主应该尊重臣下,听取他们的建议,善待他们。
他还提出君主应当坚守正道,按照礼法进行统治,以儒家思想为指导。
《典论》内容丰富,思想精深,对于古代政治理论和文化传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它不仅对当时的君主和政治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对后世君主治国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论课件五
(六)论述文学创作注意的问题和存在的五种弊端 1、陆机提出创作应注意一下四个问题:一是从文章剪裁论文意 、陆机提出创作应注意一下四个问题: 与文辞的关系,要求达到辞意双美。 与文辞的关系,要求达到辞意双美。二是要求通过警句来突出中 心主题。三是力避雷同,以求创新。四是精美辞句, 心主题。三是力避雷同,以求创新。四是精美辞句,以免平庸之 讥。 2、创作应该防止如下五种弊病: 、创作应该防止如下五种弊病: 一是防止篇幅狭小,缺乏音韵之美,“清唱而靡应”,以致不能 一是防止篇幅狭小,缺乏音韵之美, 清唱而靡应” 成文;二是防止美丑混合, 虽应而不合” 三是防止重辞遗理, 成文;二是防止美丑混合,“虽应而不合”;三是防止重辞遗理, 虽和而不悲” 以至于流于空泛之弊;五是防止清淡疏缓, “虽和而不悲”,以至于流于空泛之弊;五是防止清淡疏缓, 虽雅而不艳” 缺乏文学趣味之弊。 “虽雅而不艳”,缺乏文学趣味之弊。 (七)论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理扶直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 理扶直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 辞程才以效伎, 为匠” 为匠”
4、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曹氏父子不以帝王之尊而同当时士人交朋友,广罗天下名士, 曹氏父子不以帝王之尊而同当时士人交朋友,广罗天下名士,形 成邺下文人集团。 成邺下文人集团。 (2)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 )论作家气质、 “文以气为主”,“气”,是指作家的个性气质,“气之清浊有 文以气为主” 是指作家的个性气质, 不可力强而致” 指作家的才性。 体,不可力强而致”,“气”指作家的才性。 在讲曹丕的“以气论文”时,必须看到其与东汉元气说之间的关 在讲曹丕的“以气论文” 系。 东汉以来以王充为代表的哲学认为, 东汉以来以王充为代表的哲学认为,人与天地万物都是由气产生 的。 “夫人所以生也者,阴阳气也。阴气主为骨肉,阳气主为精神。 夫人所以生也者,阴阳气也。阴气主为骨肉,阳气主为精神。 人之生也,阴阳气具,故骨肉坚,精气盛。精气为和,骨肉为强, 人之生也,阴阳气具,故骨肉坚,精气盛。精气为和,骨肉为强, 故精神言谈,形体固守。骨肉精神,合错相持, 故精神言谈,形体固守。骨肉精神,合错相持,故能常见不灭之 王充《 订鬼》 也。”——王充《论衡 订鬼》 王充 论衡·订鬼
《曹丕典论·论文》PPT课件
❖ 他提出的主张是“审己度人”。
9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 曹丕从古往今来的文学批评实践中领悟了“文人相 轻”这一心理,在《典论·论文》开篇就说:“文人 相轻,自古而然。”他认识到,这是一种不良的恶 习,这一陋习是贯穿古今的,说到底,是一种民族 心理在文学批评中的表现。曹丕分析了这一恶习产 生的原因,他认为是作家、批评家的认识偏差问题, 只做到了“知己”,而没做到“知彼”。一方面表 现对自己长处的“善于自见”,对别人长处的视而 不见;另一方面表现对自己短处的视而不见,对别 人短处的视而易见。
12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 曹丕真切看到了这种风气的危害,将之上升为一个 民族的恶劣性来加以讨论(“文人相轻,自古而 然”)。这就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批判精神。这种 “文人相轻”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恶劣而深 远的,它导致了文学创作领域妄自高大、故步自封 风气的产生,也导致了文学批评领域相互吹捧、虚 夸不实等非民主气氛的产生。曹丕认为,这种风气 应该予以纠正。正是在对文人相轻这一心理陋习的 分析批判基础之上,曹丕展开了他的文学主体批评。
13
文体论
❖ 共论述文体八种:奏议宜雅(文辞的典雅, 又指内容的雅正),书论宜理(书论的写作 以说理为主,要求说理严密有理致),铭诔 尚实(文辞的朴实,内容真实),诗赋欲丽 (肯定审美价值)。
14
文气说
❖ 曹丕的《论文》开始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气 为主”的主张。并用以分析作家不同的才情 与作品的不同风格。曹丕的“气”一指作家 的才情气质,二指与作家气质相通的作品的 艺术风格。
19
4
课文PPT_典论论文
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2度5.人相,服故能互免相于佩斯服累。,
而作〈论文〉。
关闭
39
第二段课文
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 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 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 而作〈2论6.文审〉己。以度人 先审视自己的才学,
然后衡量别人。度,音ㄉㄨㄛˋ,衡量。 关闭
4
第一段课文
段文一仲能析。步之属:作指文文间者出以人耳,首这文相,为先是人轻而兰批因习, 固台评为惯自小令“文彼古之史文人此而,,人“互然与下相善相。弟笔轻于轻傅超不”自视毅书能的见此之曰自不”一于:休良、论班。“风“点固”武气各涵,仲,以盖伯以进所全 长,相轻所短”。
关闭
5
第一段课文
语译:文文人人相彼轻此,轻自视古,而自然古。就傅已毅如之此于。班傅固毅,比伯起 班仲固之,间文耳才,不而相固上小下之;,但与是弟班超固书却曰看:轻“傅武毅仲以 ,能在属写文给,弟为弟兰班台超令的史信,里下批笔评不说能:自“休武。仲”因为会 写文章,而成为兰台令史,可是每次下笔就一发 不可收拾,文字冗长,不知剪裁。”
关闭
12
第一段课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 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 “武仲以 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7.兰台令史 负责典校图籍、管理文书的官 员。兰台,汉代宫中藏书之所。
关闭
13
第一段课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 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 “武仲以 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8.下笔不能自休 指傅毅写作文章过于冗长, 不知剪裁。休,停止。
关闭
14
第一段课文
语译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 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 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曹丕《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曹丕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夫人善於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於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於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
盖君子审已以度人,故能免於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於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
然於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杨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於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见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於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於饥寒,富贵则流於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於上,体貌衰於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曹丕《典论·论文》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以气为主:关于作家创作主体性的认识
❖ 曹丕还认为,“气”有清浊之分。所谓清浊, 一方面说人的性格,另一方面也是指称文学 风格,是对文学风格的简单举例。清是清爽、 清刚,它是指人的性格所呈现出来的阳刚、 俊秀、豪迈的特征。浊是浑浊、重浊,它是 指人的性格所呈现出来的阴柔、凝重、沉郁 的特征。
17
文以气为主:关于作家创作主体性的认识
❖ 曹丕的“文气”说,第一次正式认识到作家 主体性的特征及其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把文学研究真正地与对人的研究结合起来, 把作家看作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非常难得的。它标志着文学创作中人的 自觉,也标志着文学批评中人的自觉,对研 究作家主体、指导文学创作的开展,具有重 要的理论意义。
曹丕的《典论·论文》
一、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二、批评论、文人相轻 三、文体论 四、文气说 五、文学价值观
1
2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 曹丕,字子桓,沛国谯人(今 安徽亳州),生于东汉灵帝中 平四年(187),卒于魏文帝 黄初七年(226)。曹操次子。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 被封为魏王,二十五年 (220),曹操死,丕袭位为 魏王,不久,废汉献帝自立, 史称文帝。
15
文以气为主:关于作家创作主体性的认识
❖ 曹丕认为,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是以“气”为 支撑的。这个“气”表现在作家艺术家身上, 具化为作家艺术家的主体的道德、性格、气 质及审美修养,表现在文学作品中,融入文 学艺术作品诸因素中去,则是文学艺术的风 格。这风格是独特的,也只有独特,才能形 成风格。
16
❖ 以往批评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是:a贵远 贱今,向声背实。b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 他提出的主张是“审己度人”。
9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 曹丕从古往今来的文学批评实践中领悟了“文人相 轻”这一心理,在《典论·论文》开篇就说:“文人 相轻,自古而然。”他认识到,这是一种不良的恶 习,这一陋习是贯穿古今的,说到底,是一种民族 心理在文学批评中的表现。曹丕分析了这一恶习产 生的原因,他认为是作家、批评家的认识偏差问题, 只做到了“知己”,而没做到“知彼”。一方面表 现对自己长处的“善于自见”,对别人长处的视而 不见;另一方面表现对自己短处的视而不见,对别 人短处的视而易见。
10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11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 曹丕认为,作家的文学才能是有差别的,每 个人都有局限性,不可能人人都是通才。他 的基本态度是:“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众多的文体决定作家的文学创作只能在某些 领域保持优势,即他只可能在一个或几个领 域独领风骚,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独领风骚。 这是由作家、艺术家的修养、气质、情感、 性格等因素所决定的。
13
文体论
❖ 共论述文体八种:奏议宜雅(文辞的典雅, 又指内容的雅正),书论宜理(书论的写作 以说理为主,要求说理严密有理致),铭诔 尚实(文辞的朴实,内容真实),诗赋欲丽 (肯定审美价值)。
14
文气说
❖ 曹丕的《论文》开始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气 为主”的主张。并用以分析作家不同的才情 与作品的不同风格。曹丕的“气”一指作家 的才情气质,二指与作家气质相通的作品时代
❖ 曹丕著有《典论》一书,是当时的一部 重要的理论著作。据《隋书·经籍志》 载,《典论》共五卷二十篇文章,主要 讨论各种事物的法则,被时人视为规范 文人言行的法典。
7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8
关于文学批评的态度和原则
❖ 曹丕根据过去文学批评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 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4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 汉献帝建安年间,他与父亲曹操、弟弟曹植 处于核心地位,统领着庞大的邺下文人集团, 据《三国志》记载,这个集团的成员多达一 百多人,著名的是“建安七子”,即《典 论·论文》中评论的七个人。可见,当时虽然 处于乱世,文学也是非常兴盛的。
5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这样 评价曹丕所处的时代:“他(指曹丕)说诗赋不必 寓教训,反对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 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 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言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鲁迅在这里说“曹丕的一个时代”,不仅着眼于曹 丕是一代君主,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更主 要的是着眼于曹丕的文学地位,这两方面共同确立 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
19
3
曹丕其人及其时代
❖ 曹丕是一个政治家、学者、诗人。他多才多 艺,有胆有识。政治上主张“以德化民”, 被后人成为“旧时明君的典型”(郭沫若)。 作为一个学者,他一生博览群书,曾经动员 大批学有专长的人将当时众多书籍分门别类, 编成《皇览》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 类书。同时,他还是一个诗人,写了不少优 秀的诗,其中,有五言,有七言,大都感情 真挚,文辞优美。
18
关于文学价值的思考
❖ 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事”。这里的“文章”意义宽泛,不仅指审 美性的文学作品,而且指非审美性的实用性 文章,但是,“文章”已经具有了文学的意 义 。曹丕认为,文章有两大功能,一种是 “经国之大业”,有益于国家;一种是“不 朽之盛事”,有益于自身。这两者是相辅相 成的。这就把对文学价值的思考与人的生命 价值的思考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进步的 文学观念。
12
文人相轻:关于批评心理的分析
❖ 曹丕真切看到了这种风气的危害,将之上升为一个 民族的恶劣性来加以讨论(“文人相轻,自古而 然”)。这就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批判精神。这种 “文人相轻”的心理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恶劣而深 远的,它导致了文学创作领域妄自高大、故步自封 风气的产生,也导致了文学批评领域相互吹捧、虚 夸不实等非民主气氛的产生。曹丕认为,这种风气 应该予以纠正。正是在对文人相轻这一心理陋习的 分析批判基础之上,曹丕展开了他的文学主体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