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民工荒的原因满分答案

合集下载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策

02
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城乡户籍限制,实现城乡居民的
0福利待遇差
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福利 保障制度,如社保、医保 等,导致农民工缺乏安全 感。
工作环境恶劣
部分企业忽视安全生产和 职业卫生,导致农民工身 体健康受损,影响其工作 积极性和稳定性。
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
劳动合同不规范
部分企业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规范,存在工资拖欠、加班 无酬等问题。
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完善
关于民工荒的形成原因与对 策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民工荒现象概述 • 民工荒形成的原因 • 解决民工荒的对策 • 政策建议和展望
01
民工荒现象概述
民工荒现象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民工荒形成的原因
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传统劳动 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资 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对劳动力需求减 少。
文化素质提升
加强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提升,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工全面发 展。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工 就业。
服务业发展
重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家庭服务业 、物流快递业等农民工较为集中的行 业,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鼓励企业转变用工观念,重视 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提高
对农民工的吸引力。
推动企业改善用工环境,优 化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增 强企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
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 管理制度,完善员工的选拔、 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当前民工荒问题产生地原因与解决对策近年来,有着近9亿农民地中国首次遭遇了“民工荒”,打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地神话.在广东东莞首次官方确认民工紧缺以来,随后此波迅及整个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纵深发展,其中尤以珠三角地区为甚.民工荒问题日益凸显使长久以来地劳动力市场地矛盾真正摆在了政府和企业地面前.一、“民工荒”问题地原因分析(一)农民工地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随处可见.根据全国总工会地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各行业拖欠9800万农民工工资约1000亿,其中建筑行业所占拖欠比例为70%.同时,一些企业劳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导致了员工地高流失率.(二)农民工工资增长过慢.“有关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l2年来月工资只提高了68元.佛山不少企业外来工月工资在l0年前就已达到600—1000元,但现在还是这个水平.而这些年来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已明显上升,导致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实际工资水平地提高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三)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地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地实际成本.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地重要因素.(四)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有人认为,经济地超速发展和工业地规模扩张,对农民工需求地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地情况下,民工荒地爆发是势在必然.就目前实际存在地民工荒问题而言,则可以认定为是对工业扩张地预计不足造成地.(五)农民工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客观上,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在岗位供给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出现了“知识断裂”.主观上,各企业招工条件苛刻,在低劳动强度地企业,普遍倾向于招收性格温和易于管理地女工.年龄期限一般要求在l8-25岁.在社会性别比例总体上男性多于女性,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地凸显,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下降地情况下,片面追求青年女工地招供标准是企业自己造成用工短缺地主观原因.(六)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地推进、中部崛起迅速,中西部农民工输出基地地安徽、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地城市也成了农民工地有力吸纳地.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地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地流向地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地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地民工荒.(七)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农业收入增加.“提高农产品价格”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农民务农地积极性,与中央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取消农业税地决议一起综合为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将进一步得到减轻地良好期许,这对农民工回乡务农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另外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地提升,对于生活在城市中地农民工来说则大大增加了生活地成本或降低了生活地质量.所以农产品价格地提高可以构成农民工回乡地主动和被动地双重原因.(八)劳动力市场不规范.“农民工在市场流动中实现地劳动力配置,确实与政府、单位计划管理没有太大关系,政府组织地流动仅占3%,而90%以上都是农民工自己或亲友运作地”.虽然农民工地外出务工收入已经构成当地农民收入地主要增长点,是带动内地消费市场发展和产业发展地重要资金和人力资源,但是各农民工输出大省并没有对此有多少服务性作为,农民工地流动基本上一直处于自发地、自谋生计地状态之中,因为自发性总是与一定地盲目性相生,在供求之间缺少必要地信息沟通渠道和有效地组织行为是在农民工绝对供给量可以确保地情况下仍然爆发民工荒地重要原因.二、“民工荒”问题地解决对策农民工作为人力资源重要组成地一部分,为中国地经济地发展做出了很大地贡献,然而令人痛惜地是正处于经济飞跃发展地中国却在逐渐地流失这种宝贵地资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要足够地重视起来以及很有必要采取相应地对策来解决这种问题,促使中国经济健康繁荣发展.笔者通过研究将解决“民工荒”问题地对策分为以下几点:(一)积极塑造“以人为本”地企业组织气候,努力构建“权利平等”地权益保障制度.作为一个企业其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这种利润最大化不应该在牺牲员工利益地基础上来追求地,任何一个员工作为企业地一员,不论是正式地还是临时地,都应该得到相应地尊重和权益保障,农民工也是如此.虽然农民工一直工作于企业地最基层,但是他们对企业地贡献功不可抹,并且随着农民工整体素质地提高,企业地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这支生力军.鉴于以上分析,企业要想在同行业中取得竞争力除了先进地技术和科学地管理制度,还需要在企业中塑造“以人为本”地组织气候,把农民工地利益放在第一位,除了要增加货币工资和使收入得到保障以外,也要使非货币效用提高起来,例如改善工作和居住环境以及提高生活伙食标准等,还有要在企业创造一种良好氛围,突出每个人都是企业重要地一员,让农民工切身感受到一种成就感和尊重感.同时要实实在在落实农民工各方面地权益保障问题,让每个民工都能充分享受到人身自由权利、就业权利、生活权利和子女受教育权利.(二)加强政府行政职能,创造和谐社会氛围.民工在流动地过程中,政府所起地作用应该说是举足轻重.首先在最初开始,农民工从输出地区流入到输入地区,政府要发挥好交通红绿灯似地引导作用,设法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加快劳动力需求信息地传递速度,减少农民工在求职过程中地盲目性;同时要大力传播当地政府和人民对外来农民工地关心、重视和爱护,迅速增强农民工特别是第三代农民工地区域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要打破传统地政府本位主义,消除制度性地就业歧视,创造出一种和谐地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全竞争性地正规地劳动力市场,让每一位劳动力在工作选择面前人人平等,都能通过公平地合理地手段来选择自己地工作岗位,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限制民工地择业范围,要把他们从社会地最低层次中彻底解放出来.其次在民工投入到工作地过程中,政府要大力发挥监督作用,监督企业要提高《劳动法》执法力度,应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 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另外政府要大力清除社会歧视现象,构造人人平等地气氛,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这其中包括消除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农民工身份转换制度”,以在城市工作达到一定工作年限为主要条件,给予农民工城市户籍,从而逐步转换农民工身份,并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平等待遇,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困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地机会,以降低农民工在城市地生活心理成本,减轻其心理负担.(三)学校、政府、企业强强联合,培养专业对口技术人才随着技术地进步和产业结构地调整,现在地企业越来越需要一定技术地高素质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应该是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地发展要求,不应简单得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肤浅地理论知识上.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如果光靠职业技校培养人才,除了在资金上和实验设备短缺以外,还不能及时了解到社会急需地热门专业等方面信息,培养出来地人才不仅没有实践经验,而且部分专业过去老化,难以满足企业地用工要求;而完全依靠企业来培养人才,这些人才缺少系统理论指导,导致人才成长地速度慢和效果差.所以如果说学校是人才培养地摇篮,那么政府应该是后备军和传达器,企业应该是人才成长地基地.培养优秀地技工,应该倡导学校、政府、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培养企业需要地专业人才.只有三者联合,理论联系实践,学校为技工人才地培养奠定基础,企业为技工人才地成长提供舞台,政府为学校提供资金和传达及时信息.学校地教师做企业地顾问,研究技工地培养方向;企业地专家做学校地客座教授,为学生讲解实践技能,政府提供资金,扩大教学规模,辅助学校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三者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技术荒”而导致地“民工荒”现象.(四)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企业和地方政府如果对劳动力成本优势过度依赖,而忽视对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地关注和引导,往往会导致资本地短视化和劣质性,就难以长期支撑地方经济地繁荣,缺乏可持续增长潜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从目前劳动力市场反馈地信息,劳动力不可能“无限供给”,中国企业地“劳动力成本优势”已逐步显示出它地疲态,包括印度、越南在内地不少东南亚国家正在以更低地劳动力价格吸引外来投资.因此,政府和企业应清醒意识到要保持和促进地区经济地长期稳定发展,不能延续走低投入低产出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道路.要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问题,需要走产业升级换代地道路,应通过多年来地资金积累,不断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地技术含量,逐步过渡到走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道路,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对劳动力地过度依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出现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

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一民工荒的原因:1.长期的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变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普遍作用,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已经开始迅速减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吸纳殆尽,不足以补偿城市用工量。

2.劳动力工资粘性、工资增长慢。

近几年来,工人的名义工资只有小幅增长,这就导致了实际工资的负增长状态。

并且国内总需求的增加与工资上涨不挂钩。

所以当前的民工荒是总需求迅速上升而工资调整呈现粘性的宏观经济波动。

3.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技工荒。

随着城市产业不断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的成熟,新型产业需要具有相对技术含量的产业工人,而农民工技术水平落后和职业教育的高收费阻碍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形成劳动力供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

4.国家的惠农政策效益、“三农”扶持力度加强、鼓励农民创业。

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陆续出台的取消农业税,增加农业补贴,稳定粮食价格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与经济收入。

5.农民工工资和福利水平过低、劳动保障制度缺失。

6.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障。

如拖欠工资、工作环境恶劣、受人歧视、随意加班等现象。

7.进城务工成本不断升高。

农民工在城市里用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的增长迅速,这就大大提高了他们进城务工的实际成本。

除此以外,一些政策性因素也是提高他们城市生活成本的重要因素。

8.工业扩张,对农民工需求扩大。

经济的超速发展和工业的规模扩张,再加上09年来经济回暖使制造业企业形势大好导致用工量急剧增加,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速扩大了本土劳动力需求对农民工需求的扩大,在与民工供给增长出现相对差距的情况下,民工荒的爆发是势在必然。

9.民工流向成多元化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中部崛起等,农民工流向出现新变化,不少原来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转向全国其他地区,农民工的流向的多元化趋势必然导致集中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地区在未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前遭遇一定程度的民工荒。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一、概述近年来,“民工荒”现象不仅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而且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农民工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分析“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

“民工荒”是指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跟不上劳动力的需求,导致许多企业出现用工短缺的现象。

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城乡二元体制、户籍制度等诸多问题的综合影响。

解决“民工荒”问题不仅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 背景介绍:“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及其对社会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民工荒”现象一直存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背景、原因和对策等方面探讨“民工荒”的现象。

“民工荒”现象是指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不足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状况。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民工荒”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

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尤为严重。

收入待遇问题: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拖欠工资、降低福利待遇等,导致农民工在城市工作难以获得足够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就业环境恶劣:部分行业的工作环境较差,安全措施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缺乏安全感。

职业发展受限:农民工在城市往往从事临时性、低收入的工作,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难以实现自我价值。

农村劳动力过剩: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逐步减少,耕地面积有限,农民纷纷进城寻找工作,导致“民工荒”现象出现。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使得部分农民工回流到家乡附近地区。

民工荒的原因

民工荒的原因

民工荒的原因:(by 丘建雄)1.地区之间的转移从短期来看,是区域增长更平衡的结果,由于中西部地区就业岗位的增多,与沿海工资的差距缩小,对农民工吸引力加强,而大多数农民工来自于中西部省份,这使得他们更愿意在离家比较近的中西部地区工作。

实例;1,目前的“民工荒”仍是区域性的,缺工最突出的地区是珠三角和闽东南的加工贸易出口业。

从全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对比来看,伴随经济回升,103个主要城市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从金融危机期间的0.85,大幅回升至0.97,接近2007~2008年的历史最高点。

这一比率虽然较高,但似乎显示全面的劳动力供不应求尚未出现。

然而历史上这一比例一旦超过0.96,就会出现局部民工荒现象,源于区域差异较大,目前东、中、西部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 1.01、0.92、0.93,显示东部地区存在招工难。

在东部当中,珠三角、闽东南、长三角、环渤海的这一比率分别为1.26、1.14、0.99和0.95,显示招工难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和闽东南,特别是广州、深圳、东莞、泉州。

缺工企业主要是从事出口加工业的中小企业,不仅是技工和管理人员缺乏,普通劳工也开始缺乏。

招工难现象在待遇低的企业尤为明显,广东省对500家企业的监测显示,300多家缺工企业月工资水平比不缺工企业低200~400元,且工作时间明显长于不缺工企业;而月工资水平达到1800元以上、福利待遇较好的企业基本都不缺工(来源于2009年4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103个城市的就业市场供求信息统计)。

2,在外出民工中,去往中西部占比显着上升。

去年在东部地区就业农民工的数量减少了880万,而在中西部农民工就业数量大幅增加。

这一趋势在今年还将持续:东部地区今年春平均每个企业计划新招工156人,与2008年同期基本持平;但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明显增长,平均每个企业计划新招工61人,比2008年同期增加16%。

因此,今年外出民工的目的地分布中,打算去东部地区的占71%,中西部占29%,后者比往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

民工荒

民工荒

【官媒评论】浅析“民工荒”的原因及对策自2004年以来,从我国沿海地区开始,逐渐产生了“民工荒”现象,并向内地延伸发展的趋势。

(民工荒,指2004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地出现大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招不到工人的情况。

)中国有着一亿多(据农业部称,有1.5亿多)的剩余劳动力,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呢?民工潮是一种人口流动现象,“民工荒”则是人口流动中的反常现象。

“民工荒”的出现,给我国带来许多变化,无疑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在“民工荒”问题的原因分析中主要涉及到国家的一些政治经济政策,西部大开发、中央新农村政策这些间接原因,而企业管理制度则是“民工荒”出现的直接原因。

一、出现“民工荒”问题的原因(一)国家政策的影响1、中央新农村政策。

就改变农民收入的农村政策而言,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政策,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相关政策。

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主要是“税费改革”政策,同以往比较,最近这几年各级政府格外关注和重视“三农”,是向“三农”投入最多、改革力度最大、取得效果最好的时期,中国的税费改革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农业税的取消,种田还有补贴,对农民来说,是破天荒的事情,是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头一遭遇到的好事。

农民对于新政策的反响自然强烈。

部分农民重新考虑在家种田的价值,权衡利弊,选择回流,留在家里种田。

这可以说是“民工荒”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

2、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农民工的吸引)。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西部劳动力大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中国政府启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开发战略,以确保西部近4亿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西部大开发于2000年开始启动,4年来,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增长加快,国内生产总值年均超过8.5%。

西部地区各地方政府从政策、政府职能、法制环境、市场体系建设等软环境到基础设施、通讯等硬环境建设都作了出色的努力,这些努力为吸引外资,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兴起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为承接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民工荒

民工荒

2.我国沿海地区屡屡出现“民工荒”现象,对这一现象的产生根源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解决建议。

1)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2)根源(1)经融环境因素。

2008年金融危机不少企业减产停产从而大幅度裁员以后出现的用工反弹,这些企业忙活的大都是“短单”和“小单”,带有很强的季节性,后续订单无法跟上,这些农民工再度被裁减,这对他们的精力和感情都是一大打击。

(2)工资待遇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地方虽然一面在闹“民工荒”,但是还是有很多农民工无法就业,根本原因就是待遇太低。

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企业利润下滑,使得很多企业把工资压得很低。

现在虽然接到了订单,但是很多订单只是企业为了稳定客户而接下的“薄利单”,有的甚至是零利润,所以即使是缺人,也无助于提高农民工待遇。

(3)国家对农业扶植政策因素。

自2008年年底大量农民工返乡以来,各地为了稳定农民工就业采取了很多有利措施,比如扶助农民工创业、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等等,这些措施不仅有利于缓解金融危机下农民工的就业难题,而且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也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为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贮备实用型技术人才3)对策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2008年以来为了化解农民工就业难题所采取的措施必须继续坚持,尤其是一些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效应的措施,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准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信息服务,与劳动力输入地加强沟通与合作,及时为农民工发布就业信息,避免农民工盲目地流动。

对于劳动力输入地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及时发布信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保障制度,改善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以此吸引部分农民工回流到沿海务工;同时更要从信贷、税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提高他们的生存发展能力。

民工荒

民工荒

提前来临 •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 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推出中国的劳动力红 利(刘易斯拐点)能够延续到2015年以后,但是 现在好像拐点提前到来了。从停工事件来看,这 种拐点实际上已经到来,根本原因就是现在的泡 沫经济。现有的工资水平无法保障工人正常的生 活,所以要倒逼着涨工资,这样的倒逼等于吞噬劳 动力的红利。本来在供大于求的环境下,只有过 刘易斯拐点以后,工资才会出现一个迅速上涨的 局面,但是今天这一切提前发生了,起码提前了4 到5年,这种因素很明显就是泡沫经济带来的。
招聘启事前,工人脚步迟疑
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
刘易斯拐点
•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 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 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 终枯竭。
• 在二元经济结构中,在剩余劳动力消失之前,社 会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工业化所需要的劳动力, 同时工资还不会上涨。直到有一天,工业化把表 面上的剩余劳动力都吸纳干净了,这个时候若要 继续吸纳剩余劳动力,就必须提高工资水平。否 则,农业劳动力就不会进入工业。
给农民工以城市公民待遇
• 与城市职工相比,进城农民工的面临的劳动环境和社会处 境较差,比如劳动时间长、劳动合同签约率低、社会保险 参保率低、子女入学难等。因此,需要给进城农民工以城 市公民待遇,以使广大农民工能和城市职工公平竞争,并 解决家庭的后顾之忧。 • 这就要求政府应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城市化和经济 全球化要求。首先,对农民工与城市户籍人口一样履行公 共管理职责,保障其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其次,规范企 业用工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第三,清理、整顿、 取消各种对农民工的证卡制度和乱收费等不合理规定;第 四,妥善解决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第五,国家还 应加大教育的投入,解决农民工子女城市入学问题。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全文)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全文)

我国“民工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劳动力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迁移和流动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使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劳动者从衰落的产业和地区向进展迅速的产业和地区转移,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促使整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平衡,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劳动力的流动分为三种形式: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

我们这里主要讲农村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即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的转移。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阶段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选择优先进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和城市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历经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7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

这一阶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基本上没有受到政府的限制和干预。

1949―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RM生活稳定,城市进展迅速,同时,GJ在这一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提高,从而导致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第二阶段1958―199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起大落。

从1958年到1978年,GJ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调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如1957年《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1962年《关于加强户口治理工作的意见》、1964年《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等条例。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处于萎缩状态。

在这一阶段,农村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同时,政府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和食品供给的压力,严格操纵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限制企业从农村招工。

第三阶段1992―2000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的地区转移。

“民工荒”的原因和启示

“民工荒”的原因和启示

内容摘要:2003年以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等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所出现的“民工荒”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民工的大量短缺,特别是一线工人的减少正在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民工荒”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原因。

它是我国经济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劳动力市场被扭曲的状态,它并不表明我国的劳动就业形势出现转机。

“民工荒”说明我国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以低廉的人工成本去获取国际贸易竞争优势的这种发展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

它也更促使我们去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这部分人的利益。

关键词:民工荒,弱势群体一、“民工荒”的表现从2003年开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一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令人费解的现象――很多民营企业为招不到员工而发愁,不少工厂由于工人不足而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即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

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地区,从事基础作业操作的一线工人缺口非常大。

许多民营企业抱怨,仿佛一夜之间有些民工都从沿海地区“蒸发”了,而且即使这些企业通过劳务机构到经济落后地区招工,应征者寥寥,其效果也不明显。

偶尔有一小批的民工南下,也立即成为各家民营企业的“捕捉对象”而被一抢而光。

有些企业为了招工,不断提高生产工人的报酬及各种福利待遇,在其招聘广告中所列出的薪资条件是民工在以前所不敢奢望的,但即使待遇提高了,很多民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还是无法得到满足。

在福建省经济较发达的泉州地区,根据福建省企业调查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春节过后由于民工返城、外出打工的数量减少等原因,晋江市工业企业的开工率只有80%-85%,其中陶瓷行业的开工率不足50%。

整个泉州地区在最严重时期民工的缺口达到20万人以上[1]。

福建省内其它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求大于供的状况。

浙江省的情况也是如此,据估算,2004年到浙江省打工的民工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20%[2]。

“民工荒”现象分析(一)

“民工荒”现象分析(一)

“民工荒”现象分析(一)提要本文从“民工荒”现象出发,结合其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工荒;供给;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而形成的“民工潮”,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劳动力转移的一道巍巍壮观景象。

但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却陆续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民工荒”原因分析(一)企业较少提高农民工的工资。

一是贸易环境限制。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企业无力承受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在我国民工输入集中地,很多生产企业情愿开工不足也不愿意提高工资,因为这类企业大多数为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价格是企业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

当前贸易环境下,产品利润低,企业又无法提升出口产品价格,因此无法给农民工更高的工资;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以劳动力的低廉作为产品的比较优势,因此在贸易竞争激烈的条件下,若提高劳动力的成本,则意味着失去其比较优势,从而给企业提高劳动者的工资造成困难。

(二)政策刺激,国家投资加大,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

以前是“孔雀东南飞”,绝大多数农民工前往广东地区,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逐步缩小,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许多农民工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能找到工作,所以现在是“孔雀满天飞”,许多农民工选择在自己的家门口打工,放弃了外出务工。

(三)农民工的结构及观念发生变化。

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

与父辈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更高,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式”的生活;他们维权意识更强,希望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而不仅仅是生存下去。

“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社会、务工城市及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

民工荒是由劳动力供给不足导致一、“民工荒”现象概述“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

“民工荒”既包括“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民工荒”最早出现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主要城市,集中表现在春节期间出现的季节性短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好转,很多生产企业的订单大量增加,却普遍招不到生产工人。

甚至在劳动力输出大省的我国中西部地区,也出现普通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二、“民工荒”表现(一)知识性民工荒知识性民工荒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民工的短缺。

这类民工荒主要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所需要的劳动力素质也越来越高也就造成了知识性民工荒。

调查现象显示,10年劳动力供给特点:电子、鞋业、服装等传统制造业仍有较大的用工需求。

企业招聘人员难易不一,优质的企业由于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但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时间长的企业则会存在一定的招工难问题,这类企业约定的月基本工资通常徘徊在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再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相应增加员工的收入,预计这类企业需求员工不少于30万人,其中普工约24万,技工约6万。

现在我国沿海地区仍然有许多加工型企业,而这类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有许多工人是从农村来的,因而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用人方与求职方没有形成良好的匹配性,因而形成了知识性民工荒。

(二)性别性民工荒出外打工者大多为男性,他们肩负起家庭的责任,而女性大多在家里负责家务。

但事实上很多岗位需要女性劳动者。

比如说服装纺织行业、新兴起的旅游服务业。

因此出现了性别性民工荒。

(三)地区性民工荒我国地区发展程度还是相差很大的,大多数农民喜欢到发达的城市进行务工,例如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很少有农民工不愿意去西部地区工作,因而在西部地区就会出现职位的空缺,出现了地区性民工荒。

国家公务员面试模拟试卷10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面试模拟试卷10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面试模拟试卷10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民人口众多。

但是现在出现农村“农民荒”,你怎么看?正确答案:(1)虽然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作为农业大国。

我国拥有众多的农村人口,农村的发展仍然是重中之重。

如今很多农村出现了农民荒。

对于这一现象。

我认为它是我国工业化建设所产生的劳动力结构上的变化。

这是我国在农业转向工业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劳动力结构变化的问题,需要全面地看待。

(2)农村农民荒的原因、影响:一方面,这是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引起的,大量农村人口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落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迫使农村人口到城市发展。

农村发展缓慢使劳动力外流,农村缺乏人力,导致农村发展更加缓慢,恶性循环。

(3)解决措施:首先,政策上继续体现对于三农的重视;其次,继续加大财政方面时于农村发展的投入;最后,科技兴农,寻求用技术代替劳动力的方法。

总之,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国家在追求多元化发展的同时。

也应更加关注农业的发展。

关注农村的建设,关注农民的生活。

2.有一个老人要搭建建筑,他咨询相关部门,而相关部门说没有法律法规规定。

所以没有管理。

老人便在院子里搭建建筑。

后有网友拍照片上传到网上,说是违章建筑。

相关部门为此召开会议,假如你参加了此次会议,请提出你的建议。

正确答案:私自搭建违章建筑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政府部门应当给予重视:老人的问题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

假如我参加这次会议,我会本着权衡双方利益的原则,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立即对老人在院子里搭建的建筑进行定性,通过查阅相关法律规定和比照其他地区相同或类似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妥善处理。

第二,如果老人的建筑被确认为违章建筑,建议根据政府部门规定进行拆除。

在拆除的过程中,应当十分注意与老人之间的沟通,以耐心、热情、真诚的态度向老人说明事情的利害关系,拆除的过程中切忌手段强硬,第三,如果老人的建筑经确认后不属于违章建筑,可以保留的。

对于“民工荒”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对于“民工荒”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对于“民工荒〞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对于“民工荒〞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摘要:我国身为劳动力市场供应大国,却出现了“民工荒〞这一问题。

出现这种问题的不仅只局限于制造业企业集中的省市及地区,还出现在以往的一些传统劳动力输出大省。

面对这一令人费解的现象,本文从农民工群体本身、用工企业、社会环境、国家政策及国际现状这五个方面对此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关键词:农民工;民工荒;劳动力市场一、问题的提出从“民工慌〞到“民工荒〞,不得不成认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已发生了比拟重大的转变。

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是我国制造业大量集中的地区,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而多种原因导致农民工不再愿意重新回到城市里,继续以出卖自己的体力为生。

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使得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不得不进行一次全面性的转型。

中国劳动力结构变化、劳资矛盾的长期积累以及企业长期人才储藏战略的缺失问题正摆在我们面前。

同时,以往的一些传统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

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的开展、企业和农民工价值观念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二、对问题原因的分析1、农民工自身方面:1.1农民工自身素质及能力的缺乏老一代的农民工多为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一类人群,使得他们在劳动市场中没有足够的竞争力,导致他们在城市中所能够担任的工种只能是体力劳动方面的。

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他们是劳动的主力军。

1.2新一代的农民工不愿做普工新一代的农民工受过一些根底教育,要比他们的父辈甚至是再往上一辈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想法,而且他们的思想观念也更加成熟和现代。

他们不再甘心只停留在体力劳动的工作上,更加关心并重视个人的职业开展前景等问题。

同时对劳动条件、劳动保障、生活环境及企业福利有新的诉求。

思想观念的更新使得新一代的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有所加强。

他们多抱着相比照拟大的抱负来到城市中,希望在城市中得到的并不仅仅是金钱的回报。

社会地位、合法权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的待遇的争取和获得才是新一代农民工所真正看重的。

民工潮与民工荒成因分析

民工潮与民工荒成因分析

民工潮与民工荒成因分析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不断涌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这些民工背井离乡,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民工潮现象。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与民工潮截然相反的民工荒现象,大量企业一再提升工资但依旧无法招到足够的员工。

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民工潮现象的出现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改革开放吸引外资不断涌入,对务工人员需求增加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在沿海地区试点开放,因资源丰富,并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很快中国就吸引了大量外资前来投资,这些外资企业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人员需求巨大,而沿海地区人口满足不了不断增长的劳务需要,这就促成了沿海企业大规模向内地招工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世纪来中国逐渐发展成了“世界工厂”,制造业的繁荣进一步加大了对劳务的需求,最终推动了民工潮现象的产生。

二、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产生大量富余劳动力改革开放最早是对农村的改革,新的农村经济政策,即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了农民支配自己劳动时间和优化劳动要素配臵的权利,这极大的提高了农民劳动积极性。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80%以上,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导致了有限的土地上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

这些富余劳动力有解决就业的要求,进城打工就成了选项之一。

因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外出打工不仅解决了闲臵人员的就业问题,还能获得比务农更高的收入,农村甚至一度出现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的诱人景象。

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受此鼓舞,源源不断地走出家乡,进入城市,最终涌动成潮。

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促使人员流动加大有政策原因,因沿海地区先行改革开放,也有地理原因,物流便捷成本更低,导致中国经济一直呈现城乡发展失衡和东西部地区发展失衡的特点,这种失衡促进了贫困地区人口向富裕地区的流动。

中国农民向来乡土观念很重,如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一般很少会背井离乡出去打工。

民工荒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

民工荒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

民工荒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其中既有社会问题,也有企业和工人双方面的问题,但家具作为传统制造行业,其对人工仍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一旦工厂面临招工问题,将会引发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

产品交货期滞后,导致市场销售无货可买或消费者无法按时得到货物,或产品质量下滑或不稳定等,都将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但现实是工人越来越多的选则返乡发展,家具企业面对这样的现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如何让企业持续良性发展,笔者通过走访总结了受访企业的一些建议和做法。

1.提高工资,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借以吸引打工者在笔者提出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民工荒问题时,很多企业主给出的答案都是“简洁有力”的——多给钱。

诚然,当下经济利益先行的确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普遍价值观,提高工人工资也确实是缓解用工难的一剂“特效药”。

但如果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终端或经销商渠道方面没有得到合理的价格提升的话,员工工资的上涨势必导致生产制造成本的提高,企业是在不健康的压缩自身合理利润的情况下,负担了人工成本上升的压力。

试问,这样的“高价特效药”企业可以使用多久?张文超表示:“佛山地区的家具企业跟深圳东莞相比,用工难的问题相对较为缓和,企业在顺应当地整体人工工资调整幅度的前提下,还是可以比较顺利的找到符合自身需求数量的工人的,但我们也强烈地体会到从10年开始人工成本不断和大幅度的攀升,拿2011年来说,乐雅轩人工工资上涨超过10%,这仅仅是工资的部分,不包括新增加的员工福利等其他措施,而目前人工成本可以说占了企业整体生产制造成本的很大一部分。

”他同时指出,这样的持续上涨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威胁的,也势必导致广东的家具产品在终端市场的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乐雅轩通过鼓励员工介绍亲戚朋友、用机器设备代替工人、加强专业化分工,以及放宽用工的年龄性别限制等措施积极应对用工难的问题。

2.改善工人工作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前面提到工人普遍年龄的年轻化,导致工人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提高,也是导致很多年轻打工者不愿意进入家具工厂的原因之一。

简析民工潮及民工荒问题

简析民工潮及民工荒问题

简析民工潮及民工荒问题摘要:自从政府放松了农民的户籍管理,把劳动力的流动部分交由市场管理以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于是就出现了民工潮。

然而,近一两年,尽管农村剩余劳动力仍然在增加,但是许多企业特别是东部地区却出现劳动力短缺、招不到人的现象,即民工荒。

摘要:民工潮,民工荒,农民工,成因,对策引言:据悉,目前珠三角加工制造类企业的用工缺口高达200万人,许多企业为招不到工人一筹莫展。

东南沿海地区从前几年的“民工潮”骤然转入“民工荒”现象,这里既有粮价上涨、种田收入增加导致部分农民返乡的因素,也有这些地区近年来经济增长迅猛,一些加工业项目规模上马过快、用工需求大幅增长带来短期内劳动力供应短缺的原因,但其背后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一、民工潮和民工荒的成因1 民工潮的成因(1)“民工潮”形成的根本因还是中国所特有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传统的体制使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相对贫困。

中国的工农和城乡剪刀差仍在不断扩大。

因此,很多农民不得不在利益的驱使下,背井离乡,到陌生的大、中城市去务工劳作,寻找新的谋生之路。

(2)改革开放以来的若干政策为农民进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 1979 年 7 月,中国设置经济特区,经济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由于传统观念、文化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原因,城市人口大部分不愿从事体力劳动,这也就给“民工潮”提供了机会。

(3)人口逐年增多和耕地的逐年减少的矛盾也为民工潮推波助澜。

中国人口基数巨大,到 2005 年初达到了 13 亿,其中 9 亿多是农业户口。

另外,随着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土壤恶化等影响,中国的农用耕地面积短短 7年就少了 1 亿亩。

人多地少,也是由土地上释放出了更多的劳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民工荒的成因(一)近些年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增加了农民外出的机会成本近些年来中央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不仅废除了农业税,还推行多项农业方面的补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农民种粮的收入与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差距逐渐减少,考虑到外出务工的安全、欠薪,部分农民选择了在家务农。

近年民工荒的原因 满分答案

近年民工荒的原因 满分答案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屡屡出现“民工荒”现象,尤其是在春节后。

我在上海从事房地产经纪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用人经验,我简单的概括为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中央的惠农政策:让很多农民宁愿选择在家乡务农,觉得出门打工未必合算。

部分企业民工基本权益屡受漠视,民工用脚投票。

二:随着相关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越来越多农民工可以在当地找到工作。

三: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像其父辈那样任劳任怨、忍气吞声,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找工作越来越挑剔,对报酬的要求越来越高。

很多年轻的农民工宁愿东游西逛,也不愿老老实实进厂打工。

四: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资源”正在枯竭.
所以,本人觉得,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可以说是制度荒和权益荒,荒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荒在中国的经济制度没有发生变革,荒在财富分配机制不合理。

企业和社会必须针对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如何调整,本人也简单的总结几点经验:
一:对出口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让产品“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既能解决民工荒,又能摆脱对外依赖。

二: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工同酬,和同城同酬,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合理获取劳动报酬,和任何、平等享受社会资源(教育、医疗、养老等)权利和福利待遇。

三:政府鼓励企业积极使用新技术,更新新设备,提高企业的机械化全自动化操作,提高工人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屡屡出现“民工荒”现象,尤其是在春节后。

我在上海从事房地产经纪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用人经验,我简单的概括为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中央的惠农政策:让很多农民宁愿选择在家乡务农,觉得出门打工未必合算。

部分企业民工基本权益屡受漠视,民工用脚投票。

二:随着相关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越来越多农民工可以在当地找到工作。

三: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像其父辈那样任劳任怨、忍气吞声,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找工作越来越挑剔,对报酬的要求越来越高。

很多年轻的农民工宁愿东游西逛,也不愿老老实实进厂打工。

四: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资源”正在枯竭.
所以,本人觉得,愈演愈烈的用工荒,可以说是制度荒和权益荒,荒在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荒在中国的经济制度没有发生变革,荒在财富分配机制不合理。

企业和社会必须针对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如何调整,本人也简单的总结几点经验:
一:对出口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让产品“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既能解决民工荒,又能摆脱对外依赖。

二: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工同酬,和同城同酬,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合理获取劳动报酬,和任何、平等享受社会资源(教育、医疗、养老等)权利和福利待遇。

三:政府鼓励企业积极使用新技术,更新新设备,提高企业的机械化全自动化操作,提高工人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