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课件
阅读教材第76页的内容,结合材料,思考: (1)在传统节日中,各地的风俗一样吗?
我国地域广大,在传统节日中,各地形成 了各具特色的节日风俗。
(2)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 情感?
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反映了人们热爱生活 的情感,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幸福、家人健康 等的美好心愿。
主题探究活动(二)地方特有的节日风俗
例如:希望晚辈健康成长、生活幸福等。
2.课堂小活动——展示百天照。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同学的百天照。
(2)尝试猜一猜百天照中是哪一个同学。 (3)将现在的自己与百天照中的自己做对 比,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
3.了解“十二生肖”的风俗。 阅读教材第73页的内容,思考:
(1)说一说下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一种生肖。
板书设计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第10课
第二课时 奇妙的节日风俗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
说一说下列剪纸作品反映了哪个传统节日 的风俗。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
说一说下列剪纸作品反映了哪个传统节日 的风俗。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
二、主题探究活动
三、课时活动总结
无论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还 是各地独特的地方性节日,风俗都有差 异。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 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 样的情感。
板书设计
共同的传统节日
当地特有的节日
奇妙的节日风俗 各地不同的节日风俗 独特的节日风俗
体现不同文化,寄托美好祝愿,表达多样情感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第10课
第三课时 风俗的演变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
孝道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大 力倡导的,然而在农村一些人看来,相 比于赡养老人,老人去世后的安葬须格 外重视,纸人、纸马、纸彩电、纸家具 都已过时,祭祀时烧“豪宅”“豪车”, 甚至纸做的手机、平板电脑都屡见不鲜, 有些人还专门请戏班子唱戏、乐队演奏 或剧团演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以及风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当地的风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同时,他们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于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有着浓厚的兴趣。
然而,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的术语和概念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理解,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以及风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对于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的了解和掌握。
3.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以及风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实践体验法: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当地的风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相关资料的准备。
2.教学设备的准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活动材料的准备,如图片、视频等。
4.课前对于学生的了解和调查,了解学生对于当地风俗的了解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风俗吗?”,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风俗的含义、种类和特点,以及风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素材)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
3. 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讲解和练习家乡的风俗习惯和礼仪知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过于紧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足。
2.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学节奏。
③ 简洁明了:板书设计应简洁易懂,避免冗长的文字,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 设计风格:可以采用卡通、插图等富有创意的设计元素,使板书更具艺术性。
② 互动环节:在板书设计中加入师生互动的环节,如提问、回答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③ 色彩运用:合理运用色彩,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各地的民俗风情》:介绍全国各地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更多地区的文化特色。
《家乡的故事》:通过讲述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传统礼仪与现代生活》:探讨传统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在适当场合运用恰当的礼仪。
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5.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资源,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八、板书设计
1. 设计原则:
① 条理清楚:板书内容应按照教学流程和逻辑顺序进行设计,突出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
② 重点突出: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或符号标出核心知识和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4.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共12张)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边的文化、风俗以及这些风俗蕴含的传统美德。
2、通过对身边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3、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懂得传承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身边的文化、风俗以及这些风俗蕴含的传统美德。
难点:通过对身边文化、风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三、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文化、风俗的小故事、课件四、课时第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你们了解关于伴随我们成长的风俗有哪些吗?2、风俗产生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关于婴儿成长也有许多有趣的风俗。
教师出示图片:出生红鸡蛋报喜满月剃胎毛胎毛笔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学生合作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与成长有关的风俗?板书:风俗在我们身边同学们了解十二生肖吗?学生自由回答。
3、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让我们了解一下吧!(1)、了解十二生肖的起源。
教师出示图片。
学生认识十二生肖“生”是出生的意思。
“肖”是相似、相像、肖像的意思。
中国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教师讲解十二生肖排序的故事。
(2)、学生小组交流:我喜欢的生肖故事或传说。
(3)、教师呈现十二生肖民俗故事。
学生自由交流4、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有许多风俗体现了爱幼的传统,同时也有许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1)、教师出示图片,学习尊老敬老的风俗。
老人祝寿时要摆放八个小桃,一个大桃,取意“八仙祝寿”,暗含“长久”之意,吃“长寿面”。
(2)、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在生活中该怎样尊老?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许多风俗伴随着我们成长,处处体现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多了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风俗。
5、布置课下作业收集关于风俗的故事。
6、板书设计10、风俗就在我们身边出生爱幼满月尊老。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第十课,主题为“我们当地的风俗”。
学生们通过学习本课,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在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并从中体会到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2.理解并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3.能够积极传承和继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对本地区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了解和认识;2.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积极传承和继承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认识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重要性及发生的背景;2.学习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3.自我体验传统文化价值和意义并积极传承和继承。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看法和理解。
引导学生了解本地传统文化和风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2.学习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15分钟)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通过介绍本地区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民俗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本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还可以播放相关视频或图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3.自我体验传统文化价值和意义并积极传承和继承(20分钟)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让学生展示一些本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活动,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或参加相关的活动,从中体会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积极传承和继承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4.总结复习(10分钟)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收获和体会,同时帮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并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复习,达到深度记忆的效果。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学生的生动表现,了解学生们对本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了解和认识程度;2.观察和评估学生们对传统文化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和体验;3.了解学生对积极传承和继承当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态度以及实际操作情况。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人教部编版(共50张PPT)
你觉得怎样过中秋节 才有意思?你想用怎样的 方式来庆祝呢?
小结:家乡的节日风俗会影响人们生 活,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风俗,需要 淘汰或变革,要用合适的方式来庆祝 传统节日,风俗就会演变。
活动二:情境辨析
正方
辨析:过年要不要放鞭炮?
反方
小结:传统的节日也应有时代的价值, 不符合时代需要的,应该淘汰。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 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欢乐节日。 主要风俗有放风筝、插柳,拔河,荡秋千,斗鸡,蹴鞠,但扫墓祭祖、踏 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 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踏春习俗,在先秦即已存在。中国古代“上巳节”(三国魏后定为三 月初三),男男女女穿上春装结伴踏春,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郊野宴 饮行乐,认为可以拔除不不详。到了唐代,踏春是在元宵收灯后开始,一 直持续到三春之末。踏春时,常以斗百草为戏乐。此外,还开展秋千、跳 绳和观球等体育活动。
民间有传言称,满月后给宝宝剃胎毛, 日后宝宝的头发会长得既黑密又漂亮。
交流: 哪些风俗伴随我们
成长?
小结:风俗伴随我们成长, 风俗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一:十二生肖交流会
起源
星 宿 说 ——古代将周天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而 十二支配属生肖,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对应关系。 岁星说——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当年生长旺盛的 动物,从而形成生肖动物,十二生肖和十二辰相统一。 图 腾 说 ——十二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成 为 令人信服的学说。 外 来 说 ——郭沫若在《释干支》中,认为生肖源于巴比 伦的黄道十二宫,汉代西域诸国仿十二宫而造十二生肖。 古希腊、古埃及、巴比伦等古国也有类似的十二生肖。
四年级下 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课题第10课当地的风俗课时第1课时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感受与自己相关的风俗,了解“十二生肖的风俗”。
2.认识尊老风俗,了解共同节日的当地风俗。
3.探究当地节日风俗蕴含的愿望和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文化习俗以及这些习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对家乡文化习俗的客观评价教法:情景导入、谈话法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复备一、情景导入同学们,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有关风俗的视频《生门》,请同学们一边认真的观看视频,一边想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当地的风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一:风俗就在我身边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听听他\她们怎么说……◆听爸爸妈妈说,在我出生后,他们煮了很多鸡蛋,并把鸡蛋都染成红色送给了亲朋好友。
这叫作“报喜”。
◆听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小孩满月时都要剃胎发,所以我满月的那天,爷爷和奶奶亲自动手给我剃了胎发。
1.说一说:伴随你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这些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祝愿?。
2.图片呈现——各种风俗习惯小结: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活动二:“了解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1.自主阅读教材第73页阅读角的内容:2.说一说:你知道自己和父母的生肖吗?3.播放视频——十二生肖的故事4.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十二生肖的故事或传说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老鼠嫁女(剪纸画)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
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小结:“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时代相传。
“十二生肖”中的每一个属相都有独特的寓意。
10《我们当地的风俗-奇妙的节日风俗》(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0《我们当地的风俗-奇妙的节日风俗》(说课稿)写作背景本篇文章是为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编写的课本内容,重点介绍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节日风俗,帮助学生了解并传承民族文化。
内容概述本文主要介绍当地一些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节日,包括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传统习俗等内容,通过展示这些特色风俗,引导学生学习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内容分析1.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浪漫而有趣的节日。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后成为佛教传统节日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元宵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并体验其中的传统活动,如猜灯谜、放烟花和吃元宵,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和魅力。
同时,在学习中还要注意和强调安全问题,引导学生合理地庆祝节日。
2.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学习端午节时,可以引入《屈原》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3.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时在农历八月十五。
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了解节日的起源和庆祝方式,同时也需要关注与传统习俗相关的现代潮流,例如月饼与文化的创新联结等。
4.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年节”。
在学习春节时,除了了解节日起源、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外,还应该学习春节的相关文化,如中国画、红色包装和中国民居等,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得当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和理解当地的节日礼仪和文化特色的细微差异,培养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增强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决心和信念。
学习方法和策略本文采用讲解、逐步练习、文本分析和群体讨论等多种方法教授,帮助学生在有趣的场景中,深入了解中国民间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教学活动设计1.发现和探究当地的节日文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调研和讨论,通过多个渠道搜集有关当地节日的信息,例如问卷调查、家访和小区调查。
10《我们当地的风俗》(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0《我们当地的风俗》(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了解本地区的部分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2 掌握部分本地区的着装礼仪、饮食习惯及相关习俗。
2. 能力目标:2.1 能够观察和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风俗文化特点。
2.2 能够尝试模仿本地区的着装礼仪,理解文化多样性。
3. 情感目标:3.1 积极向上地了解、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
3.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我们当地的风俗》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十课,主要内容有:1.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我们的着装礼仪、饮食习惯及相关习俗。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了解本地区的部分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学生能够掌握部分本地区的着装礼仪、饮食习惯及相关习俗。
四、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教师可提前将节日习俗或礼仪知识做slide或漫画等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先了解,再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材阅读法:请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听教师解释节日的含义,习俗的来源和讲究。
3.听讲法:请学生端正坐姿,认真听教师讲解我国传统节日、着装礼仪和饮食习俗等内容。
4.模仿法:请学生针对不同节日,模仿当地的着装礼仪和器具用法,以达到参与和实践的目的。
5.朗诵法:请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节日、习俗或文化的诵读和朗诵。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我们当地的风俗,那么我现在找几位同学来说一下大家所在的地方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和习俗。
2. 学习教材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阅读本节课的内容,听老师解释不同的节日由来和文化内涵,如春节春贴、年夜饭、穿新衣;端午节龙舟比赛、粽子和五色丝线;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等等。
3. 着装礼仪和用具模仿请老师示范对不同节日的着装礼仪进行模仿和仿制节日用品,如春节红包、窗花、灯笼;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与系五色丝线;中秋节赏月等。
鼓励学生讲解和分享一些自己的习惯和经验。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各地风俗,理解我国风俗重要意义。
2、能自主收集、整理、交流中国的独特风俗伴随我们成长,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探究风俗寄托长辈们的美好祝愿,认识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很多风俗体现了尊老爱幼。
教学重点:了解家长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亲戚家最近有宝宝出生了,我还收到了他们的礼物呢?你们瞧,就是这枚鸡蛋,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枚鸡蛋和我们平时吃的鸡蛋有什么不一样呢?没错,它是红色的,那为什么要把鸡蛋染成红色的呢?同学们来想一想吧。
同学们都说的不错,这是一枚喜蛋,我们的传统认为红色是一种喜庆的颜色,而“蛋”的谐音是诞生的“诞”,在婴儿出生后,父母会带着喜蛋到各家道喜,现如今才有了吃喜蛋的习俗,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吃过喜蛋呢?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而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去探索当地风俗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我们当地的风俗》二、成长的风俗同学们,在你们是身边还有那些与成长有关的风俗呢?这些风俗的背后又蕴含着长辈那些美好的祝愿呢?课下你和你的家人一起讨论了吗?是不是了解了很多和成长有关的风俗呢?下面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吧。
(如:满月胎发年初一不能赖床过年得到长辈的大红包过生日的时候煮鸡蛋长寿面)有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风俗呢?我朋友家的孩子今天一周岁了,我们去现场看一看吧,(抓周视频)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被这个小朋友给逗乐了,他在做什么,是的,在抓周,抓周是我们中国预卜未来的一种文化风俗,那我们仔细看一下在安安的面前,摆放了什么呢,这些物品又有什么意思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思考一下,同学们你们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我们一起看完不是对抓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呢。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伴随着我们成长的风俗呢,很多地方和学校在一年级入学时都举行开笔礼,在古代学童们会早早的来到学校,有启蒙老师来教授他们人生道理,并参拜孔子,这样的传统沿用至今,我们来了解一下开笔礼的步骤,正衣冠,行师礼,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启蒙教育等,在这些礼仪的背后,又蕴含着什么寓意呢?(1.正衣冠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
新知探究
(一)认识传统节日 1.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
些传统节日?
阅读角:端午节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般认为, 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是战 国时期楚国人,他因报效楚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 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在五月初五那天,他 抱石投汨罗江自沉。江边群众得知后,纷纷驾舟打捞屈 原尸体。后人为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 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香袋表示 屈原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吃屈原, 后成为节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十二生肖有哪些?
答:十二生肖有鼠、牛、虎、兔、 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第2课时 奇妙的节日风俗
谈话导入
讨论:传统节日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放假? 那除了
寒暑假,我们一般还会在什么情况放假? 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时候,我们也会放 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中国的传 统节日有关的民风民俗。
(2)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在全班汇报。
了解书上列举的尊老敬老风俗。 (1)我听爸爸说过,寿宴上会摆放寿桃,一般是八个小 桃,一个大桃,取“八仙祝寿”,暗合“长久”之意。 (2)在我的家乡,寿星要吃“长寿面”,面条绵长,表 示长寿。晚上则安排酒宴,寿星坐在正位,接受亲友和 晚辈的祝贺。 (3)在我家,老人寿最当天亲友们会聚在一起。老人看 到小孩子围绕在身边熙熙攘攘地周个不停,就特别开心。
拓展:了解孩子成长的风俗。 (1)过百岁: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百天,家里 的长辈就会为宝宝办百岁宴,不仅仅是要请亲 戚,还要宴请相邻,让宝宝得到更多人的祝福。 宾客还要为宝宝送上自己准备的礼物,希望宝 宝健康成长,长命百岁。有些地方还会请长寿 的老人来为宝宝送祝福。
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案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文化生活》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我们当地的风俗”。
详细内容包括:本地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的风俗习惯、传统节庆活动以及与民俗相关的民间艺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地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 使学生掌握主要的风俗习惯、传统节庆活动,培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激发参与民间艺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本地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重点:主要的风俗习惯、传统节庆活动以及民间艺术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笔、相关民间艺术作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本地民俗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地民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地民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参与过的民俗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风俗。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本地风俗活动,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本地风俗,并进行简要介绍。
7. 板书设计:一、本地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二、主要的风俗习惯三、传统节庆活动四、民间艺术鉴赏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本地风俗的短文。
本地风俗短文我的家乡位于我国南方,这里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每逢佳节,我们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春节的舞龙舞狮、端午节的赛龙舟等。
这些风俗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还传承了优秀的民间艺术。
端午节是家乡最具特色的风俗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活动。
赛前,村民们会精心准备龙舟,并在龙头上系上红绸,寓意着祈求平安、风调雨顺。
比赛过程中,队员们齐心协力,观众们欢呼雀跃。
这一传统活动既展示了家乡人民的团结精神,又传承了民间艺术。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对比本地风俗,进行交流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
一、填空题
1、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例如有的地方会给孩子做“满月”活动。
2、()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是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号。
4、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只有()。
1、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
2、在我的家乡,一般人过生日都要吃长寿面。
()
3、重阳节又叫“双九节”“老人节”“茱萸节”,因为久久重阳与久久谐音,也包含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
4、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
5、元宵节也被称作“踏青节”。
()
四、查一查,记一记。
春节:()清明节: ()端午节:()中秋节: ()重阳节: ()
四、自主探究分析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加以变革。
比如过年放鞭炮这件事,以往都是“爆竹声中一岁除”,现在是静悄悄的过春节,请问你怎么看待这种风俗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