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设计wps

合集下载

苏科版四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1课初识“WPS文字”》(教学设计)

苏科版四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1课初识“WPS文字”》(教学设计)

苏科版四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1课初识“WPS文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初识“WPS文字”》是苏科版四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WPS文字,掌握WPS文字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兴趣和基本信息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WPS文字的启动与退出,界面的认识,文字的输入与编辑,保存文档等基本操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WPS文字的认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来掌握其功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WPS文字的启动与退出,熟悉WPS文字的界面布局,掌握文字的输入与编辑,学会保存文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WPS文字的基本操作。

2.难点:界面的认识,文字的输入与编辑。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WPS文字的基本操作。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3.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多媒体教室,每台电脑安装有WPS文字软件。

2.软件:WPS文字,教学课件。

3.素材:相关图片,文字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篇优美的文章,引发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初识WPS文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WPS文字的启动与退出,界面的布局,以及文字的输入与编辑等基本操作。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置一个简单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掌握WPS文字的基本操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ps.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ps.

智慧广场---鸡兔同笼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刚才猜的两种可爱的小动物喜欢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与它们有关的数学问题。

(出示课件并板书:鸡兔同笼)师: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二、出示教学目标找学生读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看课本81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4分钟)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停车场里有几辆小汽车和几辆摩托车?请试一试吧!四、看一看(一)提问(自学指导的问题)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停车场里有几辆小汽车和几辆摩托车?请试一试吧!(二)书面检测自学检测题1.在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某队在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了()2.鸡兔同笼,共32个头,102只脚,有()只鸡,( )只兔。

3.某班为奖励在校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的同学,花了200元钱购买甲、乙两种奖品共30件,其中甲种奖品每件8元,乙种奖品每件6元,则购买了甲种奖品()件。

4.鸡兔同笼,鸡比兔多1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少20只,求鸡兔各有多少只?(列方程解)5.学校买来5个足球和10个篮球,共计700元。

每个足球比每个篮球便宜10元,足球和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五、议一议(一)同桌交换自测题,互改。

出示标准答案:1、62、13 193、104、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10+X)只,4X-2(10+X)=20X=2020+10=30(只)答:鸡有30只,兔有20只。

5、解:设篮球的单价是X元,则每个足球的单价是(X-10)元得:(X-10)×5+10X=700X=50足球单价:X-10=50-10=40(元)答:足球的单价是40元,篮球的单价是50元。

(二)纠错1、先学生自己纠错。

2、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错误,集体帮该学生纠错。

初中wps公式教案

初中wps公式教案

初中wps公式教案教学对象:初中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WPS表格的基本操作。

2. 让学生学会在WPS表格中使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WPS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WPS表格的基本操作。

2. 公式的运用和函数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公式的运用和函数的使用。

2. 复杂公式的编写和调试。

教学准备:1. 准备WPS表格软件。

2. 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

3.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WPS表格软件,并演示一些基本操作,如插入表格、调整行高列宽等。

2. 引导学生观察WPS表格界面,介绍公式和函数的输入方式。

二、基本操作学习(10分钟)1. 教学学生如何插入新的表格。

2. 教学学生如何调整行高和列宽。

3. 教学学生如何输入和编辑单元格内容。

三、公式和函数的使用(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公式的概念,并演示如何输入一个简单的公式。

2. 引导学生尝试输入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公式。

3. 教学学生如何使用函数,如SUM(求和)、AVERAGE(平均值)等。

四、案例实践(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销售数据统计、成绩排名等,让学生尝试使用WPS表格和公式解决这些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需要使用的公式和函数。

3.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独立完成案例实践。

五、复杂公式的编写和调试(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复杂公式的概念,并演示一些常见的复杂公式,如数组公式、嵌套公式等。

2. 引导学生尝试编写一些复杂的公式,并进行调试。

六、总结和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2. 向学生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WPS表格的基本操作和公式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WPS表格和公式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案WPS文字 文档

教案WPS文字 文档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次实践活动。

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可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学生通过操作、学习,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重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2题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三角形。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1. 出示10÷21)请学生口算,师板书。

问: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2. 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 如果把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2) 出示表格,并填完整。

每人分几根分给几个人还剩几根3) 问: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分2根或者每人分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4) 如果还是这10根小棒,每人分4根、5根、6根,分得的情况又会怎样呢?同桌分,再将表格填好。

《第12课 认识WPS》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12课 认识WPS》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认识WPS》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WPS的基本观点和功能,掌握WPS的基本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学会应用WPS的基本操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对计算机软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悉WPS界面,掌握新建、保存、打开文件等基本操作。

2. 教学难点:掌握文本的输入和排版,熟练应用WPS的各种功能。

三、教学准备准备黑板、白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准备WPS软件安装光盘和相关素材文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WPS文档,扣问学生是否熟悉并了解WPS的功能。

2. 简单介绍WPS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3.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新课教学1. WPS的基本操作:打开WPS、新建文档、保存文档、关闭文档。

* 老师演示操作,学生观察并尝试自己操作。

* 学生独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 分享操作成功与失败的学生,强调注意事项。

2. WPS的基本编辑:插入文字、图片、格式化文字。

* 老师演示操作,学生观察并尝试自己操作。

*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 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创新。

3. WPS的基本排版:调整段落、插入超链接、设置页眉页脚。

* 老师演示操作,学生观察并尝试自己操作。

*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排版后的WPS文档。

* 展示各组作品,师生共同评判,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室小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安置作业1. 按照老师提供的素材,自行设计一份WPS文档并保存。

2. 思考如何将WPS应用到平时生活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记录下来。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操作WPS软件,掌握基本的WPS界面操作,如新建、保存文档,插入图片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理解WPS的基本功能和应用方法。

《wps表格的函数运算》教学设计

《wps表格的函数运算》教学设计

《WPS表格的函数运算》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WPS电子表格软件中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求最大值函数、求最小值函数的操作。

2、能力目标: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引导,在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掌握并巩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的素养。

3、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工具学科,它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因此,要上好这节课,必须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

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他们明白“要知此事须躬行”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利用电脑网络,创设信息化的教与学环境,利用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兴趣小组报名表、初中学生体质调研表),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学、做,优化教学过程,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同学交流与探究,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1、教材及学情分析数据处理与统计是信息技术必修课中《数据统计与分析》的重要内容,也是WPS电子表格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多数学生小学时没有学过相关的软件,对数据处理中函数这个概念更是几乎是空白,通过前几堂课的对该软件的使用,这堂课主要来学习WPS表格函数的使用。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计算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适当讲解并演示后,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通过合作学习,在动手操作探索中发现新知,掌握知识。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四个函数的操作步骤是相同的,掌握了求和函数的运算,其他函数也就迎刃而解,所以sum函数是重点。

Wps教案_01

Wps教案_01

第一节 WPS2000简介教学课题:WPS2000简介课型:新授课(一)教学模式引导――探究模式(二)教学对象分析从学生对应用程序的认识上看,前面已经学习了写字板,画图、IE浏览器等应用程序,对应用程序的启动、窗口界面有一定认识,本节内容可以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任务驱动”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共同探究新知识,获取新技能,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应用程序要领的理解。

2.认识启动与退出WPS2000的方法。

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WPS2000的启动与退出方法。

2.初步掌握WPS2000窗口的基本操作。

3.理解并学会WPS2000中的定制界面。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启动和退出WPS2000,认识WPS2000的窗口。

教学难点:WPS2000窗口的基本操作。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手段:利用教学广播网演示操作,用投影片给出重点、要点及任务。

第二节用WPS2000写文章教学课题:用WPS2000写文章课型:新授课(一)教学方法发现法。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交互教学。

(三)教学对象分析从学生对前面学习过的“写字板”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看,已初步具备输入文字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仍然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发现用WPS2000写文章的优势,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寻、发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用WPS2000写文章的一般方法。

2.理解页面设置的作用。

3.认识输入文稿的一般步骤以及简单修改文稿、保存文稿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掌握调整窗口级任的方法,进一步熟练调整窗口的基本操作。

2.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页面的大小,边界等参数,进行简单的页面设置。

3.初步掌握修改文稿的基本操作方法。

4.学会及时保存文稿的方法。

情感目标:1.教会学生通过自已的观察与实际操作,总结掌握知识的方法。

《初识“WPS表格”——收集与编辑数据》教学设计

《初识“WPS表格”——收集与编辑数据》教学设计

《初识“WPS表格”——收集与编辑数据》教学设计作者:顾晓晨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年第24期●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三章《统计与分析数据》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认识WPS表格、引发学生对WPS表格学习热情的重要章节。

本节课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在体验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增强数据收集意识与掌握“WPS表格”的基本操作,并且学会根据需要规划与设计工作表。

本节课基础内容的掌握能够对《统计与分析数据》整章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如何通过有效方法认识表格、设计表格、编辑表格,进而激发学生对表格的探索热情和兴趣是关键。

●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在小学数学课上学习过表格和简单的数据统计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已经初步学习过WPS文字和WPS演示,对WPS系列办公软件有一定的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合作探究能力,提升学生调查与设计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校园中的现实问题,计划通过教师引导促进学生生成问题并进行合作探索;在课件设计时,使用GIF动态图片循环展示多彩斑斓的“WPS表格”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表格的认识仅停留在软件本身的操作层面,对如何设计与制作更加精美的表格,架构出特有的设计思维,还有待加强。

通过思维引导,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地处理问题,抓住设计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WPS表格”的基本操作,能夠准确地录入与编辑数据;学会设计与制作精美的表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探究中生成问题,加深学生对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等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递进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掌握单元格选定,数据的录入、修改、清除、移动、复制等操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与积分反馈,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表格美化与修饰,提升学生审美、鉴美和设计的能力。

WPS做课程设计

WPS做课程设计

WPS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WPS Office的基本功能,掌握Word、PPT、Excel等组件的基本操作。

2. 学生能运用WPS制作课程设计文档,包括课程大纲、教案、评价标准等。

3. 学生能掌握WPS中的格式设置、排版技巧,提高文档美观度和专业度。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电子文档制作,提高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利用WPS的协同功能,与同学进行在线协作,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WPS的图表、数据透视表等功能,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团队协作,提高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WPS Office软件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课程设计,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WPS Office概述:介绍WPS Office的发展历程、功能特点,使学生对其有全面了解。

2. Word组件应用:教授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格式设置、排版技巧,重点讲解课程设计文档的制作方法。

- 文档新建、编辑与保存- 字体、段落格式的设置- 页面布局与分栏- 目录、索引、脚注的插入- 课程大纲、教案、评价标准的制作3. PPT组件应用:教授PPT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包括模板选择、幻灯片设计、动画效果设置等。

- 幻灯片新建、编辑与保存- 设计模板与背景- 插入文本、图片、图表、超链接等元素- 动画效果的设置与调整- 课程设计演示文稿的制作4. Excel组件应用:教授Excel表格的基本操作、公式与函数、图表制作等,为课程设计中的数据分析提供支持。

- 工作表的创建、编辑与保存- 公式、函数的应用- 数据排序、筛选与透视表- 图表类型的选用与制作- 课程设计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5. WPS协同工作:教授WPS在线协作功能,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wps表格中的数据运算(教案)

wps表格中的数据运算(教案)

wps表格中的数据运算(教案)第一篇:wps表格中的数据运算(教案)《wps表格中的数据运算》【教材分析】《wps表格中的数据运算》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江苏省中学信息技术(初中)七年级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

本套教材以信息处理为主线,面向现代社会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意识层面、技术层面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引导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展示信息,以及协作学习。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完wps的表格处理能力后,进一步学习其强大的数据计算功能。

教材列举了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一些实例操作,引导学生由简到难地动手操作完成相应地任务。

在实际动手操作地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本校初一年级学生。

初一同学课堂纪律较好,大部分同学在上信息课的时候都能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喜欢通过“动手”活动进行学习,喜欢多种刺激同时作用的学习,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安慰,喜欢与同伴一起学习。

前几节课布置的制作校运会成绩表和学生成绩表都能够顺利完成,因此,本节课我依然用这些表格作为演示操作的实例,有助于同学尽快掌握新技能。

考虑到时间的关系和知识的连贯性,舍弃“如何使用单元格引用”这部分,增加“Max函数”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wps表格中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及其格式。

(2)学习用wps表格处理数据的基本技巧,掌握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并能够利用复制公式的方法来提高表格数据处理的效率。

(3)灵活利用函数运算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同学及现代媒体的帮助下,感受学习wps表格中数据运算与数据分析的过程;通过任务驱动和自学,掌握复杂函数使用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电脑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体验用wps表格进行数据统计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wps表格的热情。

学习(WPS版)NO5

学习(WPS版)NO5

学习(WPS版)NO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具体包括小数乘整数、整数乘小数以及小数乘小数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小数乘法进行合理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小数乘法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小数乘法进行计算。

如:一件商品的价格是25.8元,购买3件需要多少钱?2. 讲解例题: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1. 小数乘整数:先忽略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在结果中从右往左数,从小数点开始,每位数字后面加上一个小数点。

2. 整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在结果中从右往左数,从小数点开始,每位数字后面加上一个小数点。

3. 小数乘小数:先忽略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在结果中从右往左数,从小数点开始,每位数字后面加上一个小数点。

七、作业设计(1)2.5 × 4(2)3.6 × 2.5(3)0.8 × 5.2(4)4.5 × 3.2答案:(1)10(2)9(3)4.16(4)14.4(1)一瓶饮料的价格是3.5元,购买2瓶需要多少钱?(2)一本故事书的单价是12.6元,购买5本需要多少钱?答案:(1)7元(2)63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小数乘法计算。

Wps教案_10

Wps教案_10

第六节在文稿中插入表格课题:在文稿中插入表格(二)课型:新授课(一)教学模式自学一模仿一运用一提高。

(二)理论根据采用“自学一模仿一运用一提高一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已经掌赶了第一部分编辑表格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本部分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本课为WPS2000中“在文稿中插入表格”知识的第二讲内容,要求同学们能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对表格的进一步修饰和编辑.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数据计算。

(三)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输入表格数据的基本方法。

2.理解修饰表格的基本思想、方法。

3.理解WPS2000中表格数据的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掌握修饰表格的基本操作.2.掌握简单计算表格中数据的基本操作。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让学生对用表格整理信息、处理数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I.表格的修饰方法.2.对表格中数据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1.表格的修饰方法.2.表格中数据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本节溧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根据教师提供的操作资料进行观察、模仿.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练习.教师辅以个别辅导.对共性问题作简单的讲评和演示,以学生观察、思考为基础,展示教师精心编制的学习任务(教师操作的简单步骤和教师设计的各种辅助练习).并让学生对自我掌握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主动学习、逐步的探究中获得新知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电脑的网络教学。

(六)教学课时1课时理论型课 1课时实践操作课(七)教学过程设计。

五年级下学期WPS教案

五年级下学期WPS教案

表格制作教学目标1、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情境中,认识表格中一些常用名词,学会制作简单的表格,在表格中输入文字及装饰表格。

2、在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下,感受学习制作表格过程。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感知生活中应用表格的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能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表格的作用的表格的组成。

教学难点表格中的插入点的控制。

教学工具教师机和学生机,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等。

教学过程一、语言激趣、导入新课正式上课前,让学生先欣赏生活中常用的表格,包括:银行的存款单、学生成绩表、课程表等等这些他们耳熟目染的表格。

然后,引出本课所学内容——表格。

二、新授过程(一)认识表格1、表格的作用:表格可以简洁清楚的表述相关的内容。

在此,让学生发言,想一想,他们认为表格还有哪些作用,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教育目的。

2、表格的组成本环节让学生查看课本上的表格,说说一张表格应由哪些部分组成的?(1)、在表格中把竖的称为“列”,横的称为“行”。

(2)、表格中的任意一个都被称为一个“单元格”,单元格的是表格的最小单位。

在单元格中,可以输入文字、数据等资料。

(3)、将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一单元格并单击鼠标时,光标就会出现在此单元格的回车符前面,这时光标所在的点称为“插入点”。

用光标键也可以控制插入点。

(教师在此操作示范)(二)制作表格你想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制作表格?(看书、看光盘、上网、问同学)(1)自动表格按钮你怎么拖动到这就停了?因为要制作五行六列表格,下面有5×6的标志,乘号前面是行,乘号后面是列(2)表格菜单在表格菜单中有插入表格,选中后,因为要做五行六列的表格,所以只在行和列中改数字就可以了。

(3)手动绘制先找到表格菜单中绘制表格,然后找到小铅笔,先拖出一个框,然后再画线。

我们刚才用自动表格按钮、表格菜单及手动绘制三种方法来制作的表格,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自动表格按钮)那要做多行多列的表格呢?(表格菜单比较好),制作不同的表格要选择合适方法。

信息技术WPS教学第四课巧用函数效率高 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WPS教学第四课巧用函数效率高 教学设计

第四课巧用函数效率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常用函数求和函数、平均值函数的含义。

2、能力目标: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数学函数进行数据统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合理利用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函数的使用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利用数学函数进行数据统计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操作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小老师示范等。

四、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Excel软件、课件、广播教学软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从网上、收集了感兴趣的旅游地点,各小组的旅行计划也已经进行汇总,你能根据一组汇总进行旅游费用的预算吗?(课件展示其中一个小组人员旅行计划表)上节课我们利用公式进行了费用的计算。

这一节课我们进行一个比赛,算出每个景点的费用多少元,和老师比一比看谁最快。

你想知道老师为什么比你算的快吗?因为老师有一个好帮手-函数,今天老师就教你这一招-“巧用函数效率高”(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集体演示)请你观察一下现在单元格 J3在编辑栏中显示的内容是什么?生答:=SUM(F3:I3) 教师引导这就是求和函数公式。

2、求和函数在哪里呢?教师引导学生寻找。

任务(一)学生自主探究求和函数SUM。

用SUM函数计算《旅行计划表2》中旅行费用总和。

思考:1、使用求和函数SUM和公式计算各有什么优点?(使用求和函数sum求出的连续单元格的数值,公式可以求出指定的不连续的单元格中的数值的和。

)2、函数“=SUM(F3:I3)”表示什么意思。

集体讲解。

同学们经过探究,部分已经学会求和函数的使用。

谁知道这个函数公式的含义是什么?师引导:=为函数的起始,SUM为函数“求和”,()内为函数的参数,参数是函数中参与计算的数值。

B3代表起始单元格,H3代表结束单元格。

:代表中文意思—到师:现在你学会这一招了吗?下面我们就用函数再来计算一下,看看是不是更方便?学生练习,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线互相重合 .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
2.多媒体演示:教师借助媒体的动态效果,介绍在一个三角形中,
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一边上中线、 高线及角平分线的相对位置, 帮助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3.解决节前图中的悬念,如果重锤经过三角尺斜边的中点,那么可
以判定梁是水平的 .你能说明理由吗?
(当重锤线经过三角尺斜边的中点时,重锤线与斜边上的高线叠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即斜边与重锤线垂直,所以斜边与梁是水
A
平的 .及时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懂得学习的价值 .)
12
4.应用定理时的推理格式:
用几何语言表述为:
B
DC
在△ABC 中,如图,∵AB=AC ∴∠B=∠C(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
角)
在△ABC 中,如图
(1)∵AB=AC ,∠1=∠2
∴AD ⊥BC,BD =D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AB=AC, BD=DC
A
∴AD ⊥BC,∠1 =∠2
(3)∵AB=AC, AD ⊥BC ∴BD = DC ,∠1=∠2
B
C
图 2-6
5.例题学习
例 1 如图 2-6, 在△ABC 中,AB=AC, ∠A=50 °,求∠B,∠C 的度数 .
分线互相重合)
A
探究 2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大小关系。
已知:如图,在△ ABC 中, AB=AC,BD、CE 分别是两E底角的平D 分
线。 猜想: BD=CE.
B
C
解:∵AB = AC (已知),
∴∠ABC=∠ACB (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BD、 CE 分别是两底角的平分线(已知)
1
h a
图2-7
教学中可作如下启发: (1)假设图形已经作出,如课本图 2 -8,BC 长已知,可以先作出 BC 边,要作等腰三角形 ABC,关键是要作出哪一个点? (2)已知 BC 边上的高线的长度为 h ,你能作出 BC 边上的高线吗?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与中线有什么关系?由此能确定顶点 A 的
对等角;三线合一 .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 在解题思路上需要作
一些转换,例如例 2,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
〖教学方法〗 可采用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相结合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些等腰三角形,预习本节内容
教师:教学活动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学生的利益 .
二.交流互动,探求新知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合作学习:分三组教学活动材料
教学活动材料 1 :如图 2-5,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 AB=AC,AD
平分∠BAC,交 BC 于 D,
( 1 )把这个等腰三角形剪下来,然后沿着顶角平分线对折,A仔细观
察重合的部分,并写出所发现的结论。 ( 2 )你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授课教师:陈政权
〖教学目标〗
1、经历利用轴对称变换推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加深对轴对称
变换的认识 .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下列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
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3、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判断、计算和作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
B
C
D
图2-5
教学活动材料 2 :如图 2-5,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 AB=AC,AD 平分∠BAC,交 BC 于 D, (1)根据我们已经获得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图 2-5 中等腰 三角形 ABC 的对称轴是什么?△ ABD 各个顶点的对称点分别是什 么?由此可见, 将△ABD 作关于直线 AD 的轴对称变换, 所得的像是 什么? (2)根据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 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以及所有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 ( 3 )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出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教学活动材料 3 :如图 2-5,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 AB=AC,AD 平分∠BAC,交 BC 于 D, ( 1 )根据学过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根据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找出所有相等的线段和角 ( 2 )你发现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发给学生活动材料,四人一组先合作学习,再交流讨论,经历等腰 三角形性质的发现过程, 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 来清晰地、 充分地讲出自己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归纳, 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结论: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或“在 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
1. 温故检测:
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
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特殊情况是正三角形。 对称轴
是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 悬念、引子、思考 将一把三角尺和一个重锤如图放置, 就能检查一根横梁是否水平, 你 知道为什么吗?
说明:首先这个三角形必须是等腰三角形,要不然
解:在△ABC 中, ∵AB=AC , ∴∠B=∠C(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A +∠B+∠C=180 °,∠A=50 °,
180 °-∠A 180 °-50 °
∴∠B=∠C= 2
= 2
=65 °.
练习 1P 36 课内练习 2 (例 1 和练习 1 是巩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这条性质而 配置的,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完成解题过程,然后 师生突出评述推理过程 .) 例 2 已知线段 a,h (如图 2-7 )用直尺和圆规作等腰三角形 ABC, 使底边 BC=a,BC 边上的高线为 h.
位置吗?
(例 2 是运用尺规作等腰三角形, 作法思路需要作一些分析转换, 是
本节教学的难点, 在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
性质)
练习 2 填空:
(1)在△ABC 中,AB=AC,若∠A=40 °则∠C=
;若∠B=
72 °,则∠A= .
(2)在△ABC 中,AB=AC,∠BAC=40 °,M 是 BC 的中点,那么∠
三角形就放不平 .对于“为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
“不知道”,那就进入下一环节“合作学习,探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有可能会回答“等腰三角
形三线合一”,因为不能排除有部分学生“预习过”
什么的 .那就可以追问“等腰三角形三线为什么会
合一”,学生会说,就让他说,但不管会说,还是不会说,都要进入
下一环节“合作学习,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是考虑到大多数
A
AE 上一动点但不与 A 重合, 且 OB =OC,试猜想 AE 与 BC 的关系,
B
D
C
O E
并说明你的猜想的理由 .
猜想: AE⊥BC,BD=CD
∵AB=AC( 已知 )
OB =OC( 已知 )
AO =AO (公共边)
∴△ABO ≌△ACO (SSS)
∴∠BAO =∠CAO
∴AE⊥BC,BD=CD(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中线, 底边上高线与顶角平
1
∴∠DBC = ∠ABC,∠DCB= ∠ACB (角平分线的定义)
2
2
∴∠DBC =∠DCB, 在△DBC 和△ECB 中∠DBC=∠DCB,BC=CB(公共边),∠ABC=∠ ACB , ∴△DBC≌△ECB(ASA )
∴BD= C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探究 1 需要学生根据数学语言画出几何图形, 然后进行归纳、猜想、 推理;探究 2 需要学生把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和几何图形, 再进行归 纳、猜想、推理,要求更高些;初衷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学生归纳、 猜想、推理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上两例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选用) 四.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1.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和我们共享 .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 . (采用谈话式小结, 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给学生一个梳理知识的空 间,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 1.预习 2.3 节内容 2. 完成教科书习题。
AMC =
,∠BAM = .
D
(3)如图,在△ABC 中, AB=AC,∠DAC 是A △ABC 的外角。
A
1 ∠BAC=180 °- ∠B,∠B= (
2

B
C
∠DAC =
∠C
B
C
D
( 4 )如图,在△ ABC 中, AB = AC ,外角∠ DCA =100 °,则∠B= 度. (以此来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强化能力 . 探究 1 :已知在△ABC 中, AB= AC,直线 AE 交 BC 于点 D,O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