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daaa16fddccda38376baf9c.png)
2015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各学科解读2015年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解读戴俊和由于安徽省2016年可能参加全国统考,与2014年安徽高考《考试说明》相比,2015年《考试说明》总体稳定,其部分变化,体现了由安徽卷向全国新课标卷过渡的特点。
考试说明具体变化如下:一.“考试内容和要求”方面1.“现代文阅读”方面,删去“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可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2.“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范围”删去“以及我省应届高中毕业生所使用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要求背诵的部分篇目”;3.“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部分,删去“考查时,可以采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方面本部分内容,去年的表述笼统、模糊,今年表述更具体,更清晰,但没有实质变化。
三.“题型示例”方面1.所有考点全部增加了全国新课标卷题型;2.文学类阅读,小说示例多于散文示例;3.名句名篇示例,增加了“根据内容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的示例;4.文言文示例,11篇例文中,有8篇为史传或传记,3篇为其他类古文。
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化,笔者作以下解读:一.2015年安徽高考试卷结构与2014年相同。
一般论述类文章3道选择题;文学类文本阅读4道文字题;文言文3题选择题,1题翻译;诗歌鉴赏题2道文字题;名句名篇默写1题,6分;语言文字运用3题选择题,3题文字表述题。
二.全面向新课标过渡:1.名句名篇默写范围调整较大,出现默写新题型。
2014年是30篇,2015年是64篇,范围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篇目50篇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诵读篇目14篇;名句名篇的新题型为根据内容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64篇一直是新课标名句名篇的考试范围,安徽高考用星号标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篇目50篇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诵读篇目14篇中的部分篇目;根据内容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正是2014年新课标Ⅰ、新课标Ⅱ卷考试题型。
江苏2015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江苏2015高考考试说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813e5fc4693daef5ef73dcd.png)
江苏2015高考“考试说明”发布九科名师解读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5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
记者发现,根据考试说明,各门学科都稳中有变。
而其中政治学科考点变化近30个,是近几年来变化最大的一年。
语文高考专家指出,在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典型题示例”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删掉了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语用主观题这些传统考查题型的样题示例,可确认传统的字音字形将不会再考。
而另一个关注点是,作文文体要求继去年给“抒情性散文”以合法地位后,又加入“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这一句,旨在鼓励考生在高考中不局限于使用记叙文、议论文等少数文体,而是可以更加自由灵活地运用各种文体(除诗歌外)。
今年高考各科考点内容到底有哪些变化?本报特邀南京29中九科一线教师,第一时间对高考说明进行解读。
语文:不考字音字形,作文鼓励灵活运用文体解读人:宋兵周晟(高级教师)【变化】2015年语文“考试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能力要求方面与去年完全一致,在考试内容及要求上主要有以下变化:首先,名句名篇默写高中部分不变,初中部分增加《记承天寺夜游》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篇,总数达30篇,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重视;其次,作文继去年给“抒情性散文”以合法地位后,又加入“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这一句,引导考生在高考中灵活运用多种文体;再有,附加卷名著阅读去掉了巴金的《家》,总数恢复成10部,这对文科班学生来说算是减轻了一点负担;另外,古诗文阅读鉴赏评价要求中有一处提法的变化也很值得玩味,那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被修改成了“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在学术上,两者界限并不是特别明晰,但“艺术技巧”的提法相对来说更全面,更有涵盖性;而在“典型题示例”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删掉了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语用主观题这些传统考查题型的样题示例。
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南师大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曾在2014年语文高考结束后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延续多年的语知部分的字音字形,虽然只有6分,却占用了高考语文复习30%的时间,我们坚决去掉了这两道题,以后也绝对不会再出现。
海南省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化学
![海南省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4a01d8dd33d4b14e8524689d.png)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海南省)——化学Ⅰ.考试目标和要求海南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时选拔性考试。
高考试题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保持适宜的难度,以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化学科高考主要依据以下三点:其一,依据《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其二,兼顾海南省本地实际,考虑全省考生的学习基础;其三,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
坚持有利于高中选修课程的开设,引导和鼓励学校多开选修课,体现模块设置的功能与价值,促进高中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化学教学,既要服务于化学教学,又要对该学科的教学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有利于考务操作,程序要相对简捷,不能繁琐。
一、考试目标和要求的制定依据考试目标和要求的制定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以下三个方面的精神:(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重视化学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体会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及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科学态度。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2015年高考——字音
![2015年高考——字音](https://img.taocdn.com/s3/m/1d65a81f6c175f0e7cd137f3.png)
解题指津:本题重点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 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 级。考查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 拼写,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 考查点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多大 难度。
考点训练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中肯/中饱私囊 绿色/绿林好汉 强迫/强词夺理 单帮/单枪匹马 C 辟邪/开天辟 拗口/脾气很拗 角度/群雄角 落枕/落 , lònɡ, nònɡ,qiǎnɡ, A.载客/刊载 B.着笔/着手 C.里弄/弄鬼 D.兽槛/门槛
留心。
考点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跻身 B.禅让 侪辈 阐释 剂量 忌惮 济济一堂 瞻前顾后 光风霁 殚
)
C.旗帜
D.和面
炽热
弹劾
谥号
鼎镬
臻于郅治
一丘之貉
识
荷枪实弹
解析: A 项 jī , chái , jì , jǐ jì ; B 项 shàn , chǎn , dàn , zhān,dān;
历年高考语音题回顾
金题透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 项是( ) 概况/愤慨 憧憬/瞳孔 荟萃/猝然 燥热/烦躁 咽喉/哽咽 大厦/厦 模样/楷模 降临/降
A.赝品/摇曳 B.溯源/夙愿 C.斟酌/甄别 D.商榷/证券
解析:A项 yàn,yè,ɡài,kǎi,yān,yè;B项sù, chōnɡ, tónɡ, shà, xià; C 项 zhēn , cuì , cù, mú,
考点训练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裨将/大有裨益 B.慑服/嗫嚅 龃龉/含英咀华 跻身/侪辈 纰缪/未雨绸缪 对峙/有恃
高考文言文的考试要求及内容
![高考文言文的考试要求及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bb00dc5360cba1aa811dad7.png)
第一节文言文的考试要求及内容
一、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要求
三、考试说明解析
(一)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总体要求在降低)。
刘国正先生曾举出了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孟子》、《史记》的传记部分、《梦溪笔谈》、《聊斋志异》。
浅易的标准:
1.词汇:以文言常用词(或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为主。
2.语法结构: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
3.体裁: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基本不选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
4.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
5.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所以古白话不在其列)。
(二)具体的考点要求:
具体考查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信息筛选,要点归纳,中心概括,作者观点的概括分析评价。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删掉了原考试说明中“并提取”一项);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言阅读最后一题会涉及)。
2015年高考试题生物(新课标2卷)解析版
![2015年高考试题生物(新课标2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55343a5fbfc77da369b1bc.png)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生物一、选择题: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 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 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 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答案】A【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同样温度条件代空宅瓶中离子相对碾收量大.说明肓氧条件有利于根对惡子的吸收;A 正确.同样的空气,不同温庫衆件下离子的相对吸收量不同,说明溫度变化彫响根对离子的吸收;B悔误•同样的溟度条件下倾气环境中根对离子的相对职收莖少,说明根对离子的吸收需要2且氮气环境中不刑厅根对该离子痢卿攵,c、D错误.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 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 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答案】C【解析】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A错误。
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B错误。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D错误。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 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 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 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江苏2015年“小高考”说明出炉 一线教师解析变化
![江苏2015年“小高考”说明出炉 一线教师解析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762240cde80d4d8d15a4f45.png)
江苏2015年“小高考”说明出炉一线教师解析变化《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俗称“小高考”说明)昨天出炉。
本报第一时间特邀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对六科说明进行解析。
根据《说明》显示,六门科目总的来说结构保持平稳,考查内容方面略有调整。
2015年“小高考”依旧实行“1A加1分,4A加5分”的高考加分政策。
历史: 增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内容解析老师:刘汝伟■变化分析:1.与2014年考试说明相比,命题指导思想内容变化较大。
命题指导思想删除“力图体现基础性、公平性、时代性、创新性和情境性”的抽象要求,代之对学生的知识、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人文素养等要求,对学生的考查要求更具体、更明确,与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更吻合。
2.为了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对测试内容的表述进行了5处调整,与测试内容相比,测试要求变化则多一点,具体表现在(1)内容:删除“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国抢夺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史实;雅尔塔体制”。
增加“西周的建立;冷战起源的背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
另外有11处表述进行了适当调整,而实际考查要求没有变化;(2)能力:与2014年说明相比,能力层级提升的有5处(由“了解”到“理解”,中国史2处,世界史3外),能力层级下降的有3处(由“理解”到“了解”,都是中国史内容)。
■备考建议:复习第一阶段:教师依据考纲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考点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并进行系统的训练,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记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考试愿望,控制好历史复习中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第二阶段:对第一阶段复习中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与弱点、重要考点、热点,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与训练,查漏补缺,突出强化。
物理:测试内容和要求几乎没有变化解析老师:叶嵘■变化分析:1、命题指导思想:与2014年相比,其中的“反映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和科学思想”变为“反映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和物理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关注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文)考试大纲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文)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f6bc114cc175527072208a0.png)
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数学(文)考试大纲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数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命题指导思想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3.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考查考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满足不同考生的选择需求.合理分配必考和选考内容的比例,对选考内容的命题应做到各选考专题的试题分值相等,力求难度均衡.4.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试卷结构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题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1.试题类型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40%左右,填空题10%左右,解答题50%左右.2.难度控制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Ⅲ.考核目标与要求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运用、迁移),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知道(了解、模仿):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独立操作):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3.掌握(运用、迁移):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要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要有明确的目的,加强针对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题.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切合学生实际.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合逻辑推理的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考查时注意与推理相结合.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试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理想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泛,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涉及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目,让考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问题的本质,寻求合适的解题工具,梳理解题程序,为考生展现创新意识、发挥创造能力创设广阔的空间.Ⅳ、考试范围与要求(一)必考内容与要求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1)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⑤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1/2,1/3的指数函数的图像.④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1/2的对数函数的图像.③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④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a>0,且a≠1)互为反函数.(4)幂函数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②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3.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③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①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①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②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②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6.统计(1)随机抽样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①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②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③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④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①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②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7.概率(1)事件与概率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②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①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②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8.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②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①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π±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③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以及与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的单调性.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⑤了解函数的物理意义;能画出的图像,了解参数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⑥会用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9.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①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②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③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①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③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④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①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②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①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②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10.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①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②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③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11.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 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2.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13.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②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14.常用逻辑用语①理解命题的概念.②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③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④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⑤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⑥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15.圆锥曲线与方程①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②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③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④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⑤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
![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https://img.taocdn.com/s3/m/62594c97a0116c175f0e489b.png)
绝密★启封前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
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材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13.2014年11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
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①破产垄断,促进市场竞争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③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④以市场化价格为信号,引导社会资本投资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14.据统计,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用户数量达7.6亿。
互联网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接连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对用户信息保护不力等问题。
为防范这些问题发生,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①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②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体系③限制高风险的金融产品④引导和规范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
2015年湖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研讨会:考试说明解读+复习应对方略(共22张PPT
![2015年湖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研讨会:考试说明解读+复习应对方略(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b2af1227375a417866f8f2e.png)
有实力才能任性
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达成这样的愿景: 为语文高考找一个“任性”的理由
主 题: 2015湖南高考语文命题核心考点解密暨冲刺应对方略
2015湖南高考 1 考试说明解读 目录Biblioteka 冲刺阶段语文 2 复习应对方略
Part 1
2015湖南高考考试说明解读
解密高考命题始于解读《语文科考试说明》
新考试说明正文表述部分极少变化
“变”在“题型示例”部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版块
1-4题出现几类新题型:
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1(2014福建卷) 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2(2014台湾卷)
(二)“古诗文阅读鉴赏”版块
1.文言文阅读版块: 5-9题 的样题: 保留了2014年考试说明中的两篇《邓文原传》 《严祺先文集序》; 新增了 两篇文言文阅读2014湖南卷《雪屋记》 2014上海卷《治学》 课外文段断句题更换成2014年考试说明中浙江 卷中的微型文言文阅读概括探究题。
(二)洞悉湖南样题: (三)大胆取舍,事半功倍 (四)对症下药、强化方法
(五)回归课本,多思善想 (六)琢磨亮点、提升语言
祝福各位老师的弟子 高考旗开得胜,羊年扬眉吐气!
最大变化点:删掉了给看图材料自拟题目。
(五)、作文版块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会发现,2015年湖南高考将要出现的一些新意和变化:
1、基本已经在2014年几套重要的高考试题中出现。 证明这确实是语文考试未来几年的调整思路。考生们无需为此太过担心,因为上文 已经说过了,考察内容并没有变,变的只是形式。只要大家后续复习进程中继续关注 学而思高考相关内容,并相应地针对样题题型变化落实在各类考试中,高考语文依然 不会是大家的拦路虎。 2、
浙江省2015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说明
![浙江省2015年高考理科综合考试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2325b3d9c1c708a1284a4457.png)
.择 题 。.
第 n 卷为物理、化 学 、生物三个科目的非选择题。
’
(二 )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
对 集 中 ,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110
增 刊 2015年 第 I 期
浙 江 考 试 2015
KAOSHISHUOMING 考试说明
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
I . 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
.1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 现 、辨认的能力。 (2)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 物 、模 型 、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 、生产 、生活中的
n
超M 和失重
I
物理2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n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机械能 电场
抛体运动 匀 速 圆 周 运 动 、角 速 度 、线 速 度 、向心加速度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离心现象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选 修 3-1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静电现象的应用 点电荷 库仑定律
考试说明 KAOSHISHUOMING
理科餘合
浙 江 考 试 2015
考试性质与对象
理科综合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必考科目,理科综合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 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 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 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 ,德 、智 、体全面衡 量 ,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 度 ’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海南省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地理
![海南省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8d536dc958f5f61fb73666cd.png)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海南省)——地理海南省地理科高考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海南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以及本省高中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体现对考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侧重于从空间及生态的角度认识和了解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和形貌的特征与分布,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互动作用;侧重于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运用和发挥;侧重于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以谋求人类、国家和地区的福利。
其中,尤其重视对考生“核心地理能力”(即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基本预测能力,地理信息加工能力,运用地理知识、方法、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和“核心地理观点”(人地协调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地理空间观点)的考核。
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宜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海南省2012年高考地理科的考试内容,在上述“四个依据”的前提下,具体分为“考核目标与要求”及“考试范围”两大部分。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考试大纲》规定,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见下表)(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合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含详细答案)
![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含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54e2390b4e767f5acfce4c.png)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38页)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38页)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使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 为植物提供养分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 吸附雨水污染物D. 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
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
据此完成4~6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B. 经济C. 地形D. 人口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B. 60°NC. 53°ND. 40°N-------------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15年全国高考说明
![15年全国高考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2714ecc50e2524de5187e83.png)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四、题型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1、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
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2、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各学科考核目标、内容生物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 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
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015年高考试卷(新课标全国二卷)各科分析
![2015年高考试卷(新课标全国二卷)各科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c14a67a98271fe910ef9de.png)
2015年高考全国II卷试卷分析科目云南报纸(云南信息报、春城晚报)内蒙古报纸(呼和浩特晚报)语文滇池中学高级教师舒银敏:作文题目立意多元,便于考生各抒己见滇池中学有着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舒银敏认为,“当代风采人物评选”这一素材,能够让审题立意呈现出丰富的角度,立意可以多元,便于考生畅所欲言。
“关于‘时代风采’的思考其实可以仁者见仁,三个候选人无论是‘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还是‘爱岗敬业’成就行业佼佼者,还是‘捕捉美景’予人感悟世间真善美的行为,都呈现了一份值得肯定的人生追求。
考生只要从三个角度中选出一个自己认为最能体现‘当代风采’的内容进行立意写作就行。
”但舒老师也指出,写作时要注意避免同时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大包大揽,“考生需要注意写作要求中的字词限制:‘谁,更具风采’深挖一个角度。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李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今年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是关于“接受美学”的,是属于西方文艺理论的范畴,高中的孩子阅读这样的文章显然有一种“距离感”,阅读理解文章的难度相对大一些。
但是一般而言,文章比较难的话,后面三道选择题的设置就会比较简单。
所以,考生只要静下心来认真解题,就不会有上来就给个“下马威”的感觉。
二、古代诗文阅读1、古文阅读古文选段出自唐人李延寿所著的《北史》,熟悉《隋唐演义》的考生对选段的主人公来护儿应该不陌生,内容难度上基本与去年持平,但是设题上难度有所下降。
以前一直考的文言实词解释题删去了,这就意味着难度降低了很多。
因为大纲要求学生掌握120个常用实词的义项,所以在备考复习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积累实词。
因此,删去实词题会让备考轻松许多。
加入的新题型,是考文学文化常识,这个题型在去年的全国大纲卷中已经出现过,而且在今年的考试说明中也有体现,加上考的内容非常简单,所以考生很容易得分。
翻译题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变化。
2、诗歌鉴赏题诗歌选择的是晚唐诗人韩偓的一首《残春旅舍》,内容上比较浅显,注释的暗示性很强,所以学生理解诗意是没有问题的,而且题目的设置也很常规,一道“炼句”题,一道“情感”题。
四川卷物理2015年考试说明与2014年的比较
![四川卷物理2015年考试说明与2014年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1ff26bcdd5bbfd0a79567346.png)
四川卷2015年与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比较四川省球溪高级中学:王城样题变换情况1.将2014年的第一题【例1】已知某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比对红光的折射率大,则两种光A.在该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较大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该玻璃中,蓝光折射角较大C.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反射时,红光临界角较大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较大【说明】本题考查考生对折射率及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属于容易题。
【答案】C换成了:2014年高考试题【例1】如图听示,口径较大、充满水的薄壁圆柱形玻璃缸底有一发光小球,则A .小球必须位于缸底中心才能从侧面看到小球B .小球所发的光能从水面任何区域射出C .小球所发的光频率变大D .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传播速度变大【说明】试题情景来源于日常生活,考查考生对折射率、全反射等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属于容易题。
【答案】D2.将2014年的【例6】和【例7】交换了一下顺序。
3.将2013年高考【例8】甲、乙两物体在t =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 轴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A .甲、乙在t =0到t =1s 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 .乙在t =0至t =7s 之间的位移为零C .甲在t =0到t =4s 之间做往复运动D .甲、乙在t =6s 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说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地点的匀变速运动规律及v-t 图像的理解,以及对具体图像的识读、分析、推理能力。
属于较难题【答案】BD4.换成了:2014年高考试题【例8】如图所示,不计电阻的光滑U 形金属框水平放置,光滑竖直玻璃挡板H 、P 固定在框上,H 、P 的间距很小。
质量为0.2kg 的细金属杆CD 恰好无挤压地放在两挡板之间,与金属框接触良好并围成边长为1m 的正方形,其有效电阻为0.1Ω。
此时在整个空间加方向与水平面成300角且与金属杆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是B =(0.4 -0.2t )T ,图示磁场方向为正方向。
海南省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
![海南省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9af2816dcaaedd3383c4d386.png)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海南省)——历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二)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三)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
必考内容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选考内容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1、2、3、4、5、6的内容。
必考内容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修I·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必修II·1)(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理科综合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300分。
三、科目分值
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各学科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
四、题型
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五、试卷结构
1、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
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
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
生物、化学、物理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控制在15分左右。
2、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Ⅲ、各学科考核目标、内容
物理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科)》,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①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②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
③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④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①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①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②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③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②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①能独立的完成表1、表2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②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③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种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考查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物理知识。
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
必考内容为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选修模块3-1、3-2的内容,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见表1。
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3-3、3-4、3-5三个模块的内容,考生任意选考一个模块的内容,具体考试范围与内容要求见表2。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表2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理解”和“应用”相当。
表1:必考内容范围及要求
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
单位制和实验
表2:选考内容范围及要求选修模块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