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地理概况
八年级福建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福建地理知识点福建是一个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邻台湾海峡,南临南海,地势南高北低,气候温和湿润。
下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福建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经115°50′-120°40′,北纬23°20′-28°10′之间。
面积121,400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1.27%。
界于浙江、江西两省,南邻广东省,东临台湾海峡,海岸线长3,368.1公里。
福建省地处南北交通枢纽,连接闽南、闽中和闽北等多个地理区域。
二、地形地貌福建地貌复杂,山高谷深。
其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石漠、海岛六大地貌类型景观丰富多样。
江南山地、福建丘陵为主要地势类型。
福建的主要山脉有闽江断层带、南岭山脉、端溪山系、华夏山系、白水江盆地。
其中闽江断层带是所有山脉中最为重要的地形,其贯穿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地势险峻,是福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地质研究和灾害预测区之一。
三、气候福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潮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由于福建的地势高低不一,夏季气温高达40℃左右,冬季则较为寒冷,温度很大程度上受到海岸线的影响。
在气候上福建四季有风,时而阵阵海风,时而迎面而来的山风阵阵。
四、水文地理福建地处华南水系集散中心,是闽江、龙池河、九龙江、宁化河四大水系交汇处,总河长约2.93万公里。
福建的主要水力资源是河流水电和泉水资源,其中可利用水力资源总装机容量已达700万千瓦,泉水资源主要分布于福建西部地区,是供应当地饮用和农业水源的重要来源。
五、农业与自然资源福建是典型的农业大省,是中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其他还有甘薯、芋头、葱、大蒜、麻等等。
福建拥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等自然资源,其中宝岛金三角宝岛山区的矿产资源和南北山间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福建的宝贵财富。
福建的石材资源也十分丰富,是国内著名的石材加工和出口基地。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福建一、福建地理概况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临东海,西部和江西接壤,北部与浙江交界,南邻台湾。
福建地理环境多样,包括沿海平原、山地和丘陵地带。
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独特的地理特点。
二、福建的自然资源1. 植物资源福建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物生长。
福建的自然植被类型多样,包括常绿阔叶林、松柏林、温带阔叶林等。
福建是一个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许多药用植物和珍稀植物,如乌头、银杏等。
2. 动物资源福建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福建的动物资源包括珍稀保护动物如中华鲟、白鹇等。
此外,福建还有多种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等。
3. 矿产资源福建地区也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福建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铜矿石、锌矿石等。
三、福建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福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福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福建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保护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
2. 福建加强了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3. 福建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4. 福建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和污染源的治理,保护地方水资源。
四、福建的农业发展与生物技术应用福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有限的耕地资源和自然灾害的频发。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抵御自然灾害,福建开始应用生物技术。
1. 福建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植物品种,使其更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2. 福建也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抗逆能力。
3. 福建积极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五、福建的水资源保护福建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地区,为了保护水资源,福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福建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2. 福建大力推行水资源综合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利用、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保护等。
福建地理概况

• 闽江流域是闽越族人的世居地,而上游的三明、南平则是 客家人的祖地。闽越人及客家人在依江而居,创造了丰富 的历史文化。进入现代,闽江流域已经成为福建省内重要 的机械、商贸、旅游、水电发达地区。
地域差异明显。 6、夏季多台风。
A
16
何布温均年福 特有分气平建
①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 多在16—22℃之间
②气温分布基本上从 东南向西北递减
③山地气温较低。
A
17
福建省的气温分布和原因: ①气温分布:
从东南沿海D向西北山区A递 减(受纬度、地形影响);等温线 的走向大致与山脉平行(纬度 因素叠加地形、海洋影响)。
• 晋江水系支流多,河网密度大,达0.171公里/平方公里,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5条。从晋江干 支流的流向和水系的几何形态看,晋江水系具有格子状 扇形水系的特征。
• 晋江是泉州市第一大江,下游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也是 福建省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水资源对于晋江流域可持 续发展尤其重要。
A
8
闽江
• 闽江,中国福建省最大独流入海(东海)河流。发源于福 建、江西交界的建宁县均口镇。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 主要支流在南平市附近汇合后称闽江。穿过沿海山脉至福 州市南台岛分南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折向东北流 出琅岐岛注入东海。以沙溪为正源,全长562千米,流域 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全省面积的一半。
②E等温线凸向西北的原因: 夏季河谷和闽中盆地地形不
A
福建省综合基础知识

福建省综合基础知识福建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多样的省份。
福建省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连接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本文将介绍福建省的基本情况、地理特点、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片美丽的土地。
一、基本情况福建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带,东临台湾海峡,南接广东省,西南与江西省相连,北邻浙江省。
福建省的省会是福州市,其他重要城市还有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等。
福建省下辖9个市、2个地级行政单位,面积约121,400平方千米,人口约4,570万人。
福建省的气候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湿润。
福建省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拥有发达的制造业、港口物流和旅游业等产业。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福建省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地理特点福建省地处海洋环境复杂多样的地区,同时也是中国的山地省份之一。
福建省的地势高低起伏,山脉纵横交错,河流众多。
其中,武夷山是福建省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福建省的沿海地区较为发达,有众多优美的海滩和岛屿。
厦门市位于福建省的东南沿海,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厦门市拥有众多海岛,如鼓浪屿、南普陀等,这些地方都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
福建省的内陆山区景色秀丽,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点和文化遗产。
如福建土楼是福建省独特的民居建筑,被誉为"土楼王国"。
这些土楼由厚重的土坯组成,形状独特,融合了汉、五台山和客家民系的建筑风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文化遗产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古迹、宗教等方面。
福建土楼已经提及,在这里再次强调它的独特之处。
此外,福建省还有福建南靖土楼、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的文化景点。
福建省是中国佛教重要的圣地之一,拥有许多佛教建筑和寺庙。
福建地理概况

福建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位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530千米.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是东南沿海承“长”长三角接“珠”珠三角,贯西通海的“十字路口”.二、福建的政区全省总面积万平方千米,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9个地级市,85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5个县.省会福州市.福建省现辖9个地级市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和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八山一水一分田”,平原主要在沿海地区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泉州平原,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分布.两列大山带西部:武夷山脉,中部:戴云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平行.扩展:福建地形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人多地少,耕地不足②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质种植业;③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体农业④山区开发水能资源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多源于武夷山脉或戴云山脉,其中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四大水系最主要,水量丰沛,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河流流向大多都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最终流入台湾海峡.闽江:福建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武夷山脉,整个流域成一扇形,干支流垂直相交.扩展:福建地形、河流与城镇的关系分布①沿河流沿岸②沿海原因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生活、生产水源充足③河谷盆地,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①多处河流的下游,河流、海洋交通便利②滨海平原,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五、福建的气温和降水福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夏季多台风.1、气温变化①全省各地年平均气温多在16—22℃之间②气温分布基本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③山地气温较低.扩展:福建省的气温分布和原因①气温分布:从东南沿海D向西北山区A递减受纬度、地形影响;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山脉平行纬度因素叠加地形、海洋影响.②E等温线凸向西北的原因:夏季河谷和闽中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处于冬夏季风的背风坡,有增温作用.ABC低温中心的原因:地势高2、降水变化⑴绝大部分地区年雨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⑵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⑶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山脉走向、海岸线大体平行⑷山地多于平原⑸内地多于沿海扩展:福建的降水类型地形雨、台风雨、对流雨、锋面雨六、福建的民族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七、福建的交通扩展: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交通条件方面简要评价福建省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1.有利条件:⑴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北部毗邻长江三角洲地区,南部毗邻珠江三角洲地区.⑵自然资源: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季.位于东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大,森林丰富,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平原集中沿海,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山区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下游可发展航运;沿海多滩涂,渔业资源丰富.⑶交通条件:有铁路、公路、水运内河、海运和航空等运输方式;运输方式齐全,交通便利.2.不利条件: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矿产资源不足.扩展: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如何充分利用山、海资源优势⑴山区:自然环境的垂直地带性明显,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综合开发农业资源A走立体农业的道路,B进行粮、林、牧等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以生态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林业,改造低产红壤、积极开发水资源A建立水利、水电工程,B发展农业灌溉,保持水土,发展旅游业.⑵沿海:发展海洋事业。
福建地理概况 PPT课件

共同点:
①山地气温较低 ②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①七月全省普遍高温,
不同点
南北温差小于一月 ②七月等温线的走向大致
与海岸线平行明显于一月
比较一月、七月气温的分布特点
一月气温
①冬季南(东南沿海)暖、北 (西北山区)冷,温差大。 (纬度、海陆位置、地形)
②A处地势高,气温低。 B处山地(冬季风)背风坡,气 温偏高
•海峡西岸、多层次、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随着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及台湾全面、直接、双向 “三通”,福建作为海峡两岸合作和交流的通道功能将进 一步增强,福建“十字路口”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二、福建自然 地理环境基本 特征
1.峰岭耸峙,丘 陵连绵
2.海岸曲折,良 港众多
3.季风显著,台 风频繁
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最大的综合 性工业区。
•东南沿海承“长” 接“珠”,贯西通
海的“十字路口” (侧重区位意义)。
•海峡西岸、多层 次、全方位、多
领域对外开放的 最前沿
“珠三角”经济区 我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区,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和出口 基地,生产90%以上的计算机零部件、80%以上的手机 部件、100%彩电部件都可以配套生产,电视机、程控 交换机占全国的50%以上,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占全 国的1/3。随着产业升级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电 子电器、汽车和装备工业、石化、钢材精深加工、中高 档造纸等原材料工业,形成一批产业群、产业带。泛珠 三角经济区则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 西、海南、江西、福建等九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 行政区
4.水系发达,水 力丰富
㈠福建地形有哪 些基本特征?
1 、山地丘陵面积大
2、两列大山带呈东北 —西南走向,与海岸
福建地理概况

四、人文经济环境
八山一水一分田
亚海热岸线带曲季折风,气良港候众多
以山地、丘陵为主
多西台北高风,等东特南殊低 天气
1.农业特征:
(1)有利条件 ①沿海有利发展渔业; ②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 体农业,林业、茶果园农业; ③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质种 植业; ④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二、地理位置
长三角
西部
珠三角
海洋
福建
相对位置: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东北与浙江省,西北部、 西部与江西省,西南部与 广东省接壤。东隔台湾海 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
→承“长”接“珠”,贯西 通海。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 “十字路口”
二、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24°N-28°N 北温带,低纬度, 亚热带。
→热量充足,作物 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2)不利条件 ①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②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
③多气象灾害,台风、旱涝等;
电子信息
机械装备
2.工业
石油化工
四、人文经济环境
3.旅游业:
清新福建任你游 (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经济、 环境保护等)
四、人文经济环境
3.交通运输业:
四、人文经济环境
4.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河平原、沿海平原分布 (地形、交通因素)
1.完成福建社会经济笔记 2.完成福建社会经济思维导图 3.完成两道大题(不可抄袭) 【截止晚上22:00】
1.读图16、图17,回答问题。
(1)福建省东隔____________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西以 为界与江西省为邻,南部与_________省相邻。
(山脉)
(2)福建省纬度范围大致在_______,气候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座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福建的地理会考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整理。
1.地理位置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东北部,北临浙江,西濒江西,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总面积121,400平方公里。
2.自然地理福建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
其中,闽江、乌溪、建阳江等河流穿行其中。
福建境内山峦叠嶂,主要山脉有武夷山、五虎岭和南岭。
自然灾害方面,福建常年受台风和暴雨灾害影响。
3.地理特点(1)气候特点: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2)植被资源:福建境内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2.68%,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杂交林和灌木丛等。
(3)动植物资源:福建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
其中,福建金丝猴、可爱多䳍、长尾鲈鱼等是福建的特有动物种类。
4.人文地理福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具有独特的人文地理特点。
(1)文化遗产:福建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福建土楼、南靖土楼等,被誉为"福建文化三宝"。
(2)传统习俗:福建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元宵节放灯笼、五谷丰登节吃五谷杂粮饭等。
(3)经济发展:福建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省份之一,经济发达。
福建沿海地区拥有多个国际知名港口,如厦门港、福州港等。
(4)旅游资源:福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武夷山、鼓浪屿、土楼等众多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以上是福建地理会考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福建的地理特点和人文风情。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经历了中原汉族 文化和当地古越族文化的混合、交流而逐渐形成。 根据闽侯县甘蔗镇恒心村的昙石山新石 器时代遗址中保存的新石器时期福建先民使用过的 炊具陶鼎和连通灶, 证明福州地区在5000年之前就已从烤食进入煮食时 代了。旅外华侨从海外引进的新品种食品和一些新 奇的调味品,对丰富福建饮食文化,充 实闽菜体系的内容,也曾发生过不容忽略的影响。 福建人民经过与海外、特别是南洋群岛人民的长期 交往,海外的饮食习俗也逐渐渗透到闽人的饮食生 活之中,从而使闽菜成为带有开放特色的一种独特 的菜系。
福建省
位置境域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 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 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 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 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 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与台湾隔海相望, 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 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陆域面积12.4 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
佛跳墙
•
荔枝肉
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在民间具有浓厚的历 史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是 中华饮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早已享誉海内外。
沙县豆香糍粑
沙县甜烧麦
糍粑
沙县拌面
沙县扁蛎煎)
• 蚵仔煎[1] (读做ô-ā-jiān,普通话译作 “海蛎煎”),发源于福建泉州(闽南) 一带,是闽南,台湾,潮汕等地经典的地 方小吃。起源是沿海地区人民在无法饱食 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 象征。蚵仔煎据传就是这样的一种在贫穷 社会之下所发明的创意料理。
• 气候 •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 影响,形成暖热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 气候,热量丰富,全省70%的区域≥10℃的 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 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 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 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 多种作物生长。 • 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 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 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 异也较明显。
• 水系 •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河网密度达0.1 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河流除交溪(赛江) 发源于浙江,汀江流入广东外,其余都发 源于境内,并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积在5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条,其中流域 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 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5条。闽江 为全省最大河流,全长577千米,多年平均 径流量为575.78亿立方米,流域面积60992 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半。由于属 山地性河流,河床比降较大,水力资源丰 富,水力资源蕴藏量居华东地区首位。
地形地貌
• 福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 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 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 马鞍形。因受新华夏构造的控制,在西部 和中部形成北(北)东向斜贯全省的闽西 大山带和闽中大山带。两大山带之间为互 不贯通的河谷、盆地,东部沿海为丘陵、 台地和滨海平原。
厦门沙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