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汉字发展现状
韩国汉语教育现状综述
韩国汉语教育现状综述这是一篇梳理韩国汉语教育现状的宏观论文。
韩国的汉语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近代许多书籍,包括教材、词典等,不仅作为韩中两国全世界汉语教育和韩语教育的宝贵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实用价值与认可度,而且据已有的许多研究成果和已累积的文献记载可知,过去先辈们的汉语教育水平和研究水平非常之高。
但进入20世纪以来,经历了日帝强占时期,中断了汉语教育。
1945年韩国建国以来,数十年来的外
语教育导向偏重于英语,在政治外交的生涯中,汉语甚至有过被当做“特殊外语”或者作为一门生疏的外语来对待的情况。
1992年韩中建交以来,韩国的汉语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目前学习汉语的学生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学习的热情也日益高涨。
所以,今日的韩国,在第二外语学习中,除了英语之外,汉语已成为了受喜爱程度最高的外语。
大部分韩国留学生,首次接触汉语,不是在中国,而是在韩国。
本人从高中时期开始学习汉语(在韩国)。
后来到中国留学,到目前为止,已在中国留学三年。
回顾这段经历,感概颇深;同时,韩国汉语教育的现状也引起了本人的深入思考,因此,本人有兴趣对韩国汉语教学现状的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也希望与
关心韩国汉语教学现状人士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
日韩留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现状及教学对策
日 韩留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现状及教学对策
口孙 蕾
摘 要 :本文通过考察 日韩留学生 的汉语 口语 学习现状 ,提 出了 日韩 留学生汉语 口语 学 习中的被 动性特征及
其产生原 因。通 过课 堂教 学 习的推 动性原 则和相应教 学对策 ,可
作 为 日韩 留 学生 汉 语 口语 教 学 的参 考 。 关 键 词 : 日韩 留 学生
一
汉语 口语
现状
被动性
推 动 性 原 则
其 产 生 、存 在 的 原 因 。 通 过 观 察 日韩 留 学 生 课 上 课 下 的表
、
日韩 留学 生 汉 语 口语 学 习现 状
日 韩 两 国 文 化 与 中 国 文 化 有 着 不 解 之 缘 。 学 习 汉 语 现 及 与 他 们 的 交 谈 , 并 结 合 自己 的教 学 体 会 , 笔 者 发 现 问
虽 然 日韩 留 学 生 的 学 习态 度 比较 认 真 , 对 老 师 布 置 的 话 堂 气 氛 , 拉 大 了 老 师 和 学 生 间 的 语 言 交 流 距 离 ,学 生 不 敢 题 , 课 后 也 能 认 真 准 备 , 但 他 们 汉 语 口语 学 习 的 现 状 并 不 畅所 欲 言 ,汉 语 口语 训 练难 以达 到 教 学 目的 。 尽如人意。 从 汉 语 口语 学 习 效 果 看 , 日韩 留 学 生 的汉 语 口语 表 达 ( )汉 语 大 环 境 中的 日韩 小环 境 三 来 中 国 学 习 汉 语 , 大 的 汉 语 交 流 环 境 对 留 学 生 们 来
加 者 考 试 成 绩 发 现 , 高 级 阶 段有 汉 字 背 景 的 学 习者 ,汉 语 ( )尊 师 重 教 的 负面 效 应 二
中日韩东亚文化的发展研究及其差异分析
中日韩东亚文化的发展研究及其差异分析中日韩三个国家作为东亚地区的代表,在文化领域有着长久的历史传承和相互影响。
而在当今全球化时代,随着交流的不断加强以及文化的不断碰撞,三国的文化发展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为深入探究三国文化发展的异同之处,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历史文化渊源中日韩三国的历史源远流长,而相互文化的影响也同样历史悠久。
中国文化是东亚文化的核心,在它的影响下,日本、韩国文化吸取了其中的精髓并逐步发展出自己的文化特色。
日本是中国唐朝文化的高度传承者,诸如汉字、儒读、诗歌、戏剧等文化传统都深深地影响着日本文化。
而韩国在文化上则承袭了中国唐朝和高句丽文化,并且有着独立发展的特色。
此外,朝鲜半岛上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国明清文化的影响。
二、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中国文化的汉字和汉语在东亚地区极具影响力,这也使得中文和汉字经常被借用,甚至成为日、韩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三国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使用简洁的表达方式,例如日本的Twitter和LINE、韩国的KakaoTalk和WeChat等。
三、文化产业随着全球化的趋势,文化产业已成为东亚地区的支柱之一。
中国、日本和韩国在文化产业方面都各具特色。
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例如中国的动画、旅游和纪录片等,都受到了东亚地区甚至世界的追捧。
日本的动漫、电影和音乐等也有着全球性的影响力。
而韩国的流行文化则在近年来快速崛起,包括音乐、电视剧、时尚、美容等产业已成为世界级的文化产业。
四、文化习俗和礼仪中日韩三国在文化习俗和礼仪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
中国注重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和尊重老年人的价值观念。
日本则是有着独特的礼仪和传统的仪式感。
例如日本的“茶道”和“花道”等。
而韩国则有着豁达和主动的性格,讲究社交,人际关系和人情往来,这在韩国社会经济中有着很大的影响。
五、文化节庆和风俗民俗中日韩三国也有着自己的节庆和风俗民俗。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
中日同形词对比-最新资料中日同形词对比1.中日汉字词现状研究接触过日语的人都会发现日语中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词汇――汉字词,并且很多汉字词是中日同形词。
对于学习和研究日语的中国人和学习并研究汉语的日本人来说,中日汉字词有时是便利的“桥梁”,有时却是可怕的“陷阱”,这是因为日语中的汉字词既跟汉语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经常被称作“同文同种”。
两千多年的交流历史,使两国在文化上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汉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更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日本属于共同的汉字文化圈,共同使用汉字,所以中日两国的语言中存在大量同形词。
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的语言研究者提出了“中日同形词”并开始了研究。
芝田念统计了2502个口语中的高频双音词,其中同形同义词占32.29%,同形类义词占5%,同形异义词占61.31%。
李泉对汉日字形基本相同或相近的3817个汉语常用词统计后发现,词义完全相同和基本形同的占53%,完全不同仅占4%。
此外,刘富华、王顺洪、鲁宝元探讨了汉日同形词的研究目的、对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影响及分析方法等。
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以《新大学日语阅读与写作》中的汉字词为中心,对1128个汉字词进行分析,其中有853个为同形词,549个为汉语中无对应的词,本文从词义方面进行分析。
2.中日汉字词词形及词义对比根据《中国日本学年鉴1992》记载,李进守先生的《中日两国同形词对比研究》是国内最早的一篇对于同形词进行研究的著作。
长时间以来,中日同形词对比研究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中日语言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到现今并没有对中日同形词做出统一的规范化的解释,不同学者对于同形词的定义及范畴描述各自不同的看法。
2.1同形词的界定首先汉语中对同形词界定如下:冯建新:“同形词就是指中日语言中这部分字形相同的词,它是汉语与日语之间的一种词汇,其使用范围包括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等词类。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汉字源自中国,因其美观而被广泛传开。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日本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会探讨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
汉字在日本的引入汉字是在公元3世纪时从中国引入日本的。
当时,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或书写体系。
传统的说法是,汉字是由古代日本的贵族阶层所学,逐渐传统至一般的日本人。
汉字由于数目庞大,使用上比较困难。
但是汉字代表了中国文化中丰富的思想和历史,因此在日本得到了快速的普及。
在平安时代,汉字已成为政治、文化、经济和宗教等各方面的主要工具。
汉字的演变在日本,汉字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书写方式和读音。
由于汉字的原本含义和偏旁各不相同,因此日本人经常会造成误解甚至是谐音。
例如,汉字“伯”在日本被读作“はく”(haku),而原意是“长辈”或“主人”。
另一个例子是“本”,在日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读作“ほん”(hon),而原意是“根源”或“植物地”。
这些变化使得日本汉字在书写和阅读中存在许多的困难和独特的风格。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扮演汉字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影响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政治从公元8世纪至1867年,日本一共有两个大政权:朝廷和幕府。
它们使用的文件和文件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这些文件包括许多重要的政治决策和法律条文。
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汉字被广泛使用的领域包括茶道、武术、绘画、诗歌和音乐等。
在武术中,如柔道和空手道,汉字被用来表示技能和动作。
在茶道中,汉字被用来表示各种茶具和仪式。
在绘画和诗歌中,汉字被用来表示深刻的意义和情感。
教育在日本,汉字也是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
日本儿童的教育从小学开始,汉字就被作为学科之一。
儿童学习汉字的过程非常艰辛,需要记忆大量的汉字形状和使用方法。
但是,在学习的同时,儿童也能了解到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精髓。
经济汉字在日本经济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汉字的普及和使用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浅谈汉字在朝鲜及日本的传播
浅谈汉字在朝鲜及日本的传播O龙绚丽内容摘要:汉字因其先进性,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传播对周边国家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梳理汉字在朝鲜和日本传播的历史,简要探讨两国文字吸收融合中国文字这一历史事实对我们弘扬中华汉语汉字文化的启示。
关键词:汉字传播文化一.汉字的早期传播自古以来,汉字一直是汉族文化的核心成员和表现形式8在整个东亚地区,受到汉字文化影响最深远的国家当属朝鲜和日本。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被引入朝鲜半岛,并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在《史记》中“箕子走之朝鲜”,是中朝关系最早的记载。
朝鲜引入汉族文化的高峰期是西汉时期。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将朝鲜半岛的大地区,汉字通传到朝鲜朝鲜时则是朝鲜半岛使用汉字教育历史的初。
高句资的历史用汉字文成,高句的》的史》的记》。
公元372年,汉字字1历史入了朝鲜,高句,教,现汉字的汉字文成当时的通用文字汉字的,朝鲜用汉字来历史,《书记》地区使用汉字的来家,”(日,)。
在朝一朝鲜之前,汉字一直被用,来有世自创的文”。
在汉字传入之前,日本:文字,h传”的:。
朝时期(265-420),汉字通过朝鲜传到日本。
汉字最早引入日本的记载日本最早的史《日本纪》)公元720年),朝鲜半岛的汉之f和字文》传到日本,被将汉字和典籍传往日本的“第一”。
由中国所造的汉字及汉字文化从秦汉时期起长期大规模传到日本,使日本在弥生时现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跨越。
而汉字真在日本普及并达到高潮则是在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中日文化交一步密切,日本先后派出十几次规模宏大的遣隋使团、遣唐使团以及僧生到访中,接受中文化熏陶。
唐朝多次派遣日本大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鉴真东渡。
他们所携带的汉字籍和典章制度-文化交的媒介,涉及中的天文历法、教育、文艺术、生产技术、服饰、娱乐筑等外,6世纪前,大量汉文:通朝鲜传入日本,汉字在日本作文字的地位得到一步巩固来,日本尝试利用汉字给日标注读音,今天的日汉字传入以上地区并被:接受的表现以下几先,汉字是高的中文化的载金,纺织,农等文明的发展,汉文化在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形一个续的汉字文化区以使制,传和,利织的和一其次,文字及先文化的入当地的引入家和中籍,文化和文字得到传由地,先被引入朝鲜半岛,后被引入东瀛,儒家思想和后来的教文化武第,文字的入当地的文字引入汉字时,当地而文字,汉字的入这个,这是汉字被文字的外一个汉字次被引入日本时,日本记,文字记自的,文字一传入,就受到高度二.汉字基础上的民族文字发展朝鲜族一长的汉字是用于汉音和的,与当地世传的系1443年,当时的世大制文,并派遣到中和文,历时三年而半岛在鉴中汉字的,汉字以造,用造出了属自族的汉字,这汉字自族的,并当地的自,而形的汉字系之,世文当时的族和,以汉文,使用的文字,使文等文字,被为“谚文”,在通。
日本近代文字改革及文字使用概况
日本近代文字改革及文字使用概况日本在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记录日语,但近代日本出现了“国语运动”和“汉字改革”的思潮,要求废除汉字的使用,改用假名和罗马文字。
改革历经兴起、高潮和尾声几个阶段,最终形成了汉字、假名、罗马字混用的文字体系。
汉字和日语的矛盾导致了文字改革的发生,日本文字平民化和教育的普及则推动了文字改革的发展,日本的汉字使用传统、日本历史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需要又使部分汉字得以保留。
汉字是汉民族在几千年前创制、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历史上,汉字曾被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借用来记录其语言,从而在亚洲地区形成一种异语同文的特殊语言现象。
19世纪这些国家先后出现文字改革思潮,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废止汉字的使用。
受这种思潮的影响,韩国和越南停止使用汉字,韩国改为使用其自行创制的民族文字“谚文”,越南也改用拼音文字。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国内要求废除汉字的呼声也很高,一些专家和学者提出了各种理论要求废除汉字,并制定相应方案来代替汉字的使用。
运动持续到20世纪下半叶,对日本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日本文字教育和文字体系的影响更是持续到了现代。
一、日本近代文字改革的发展过程(一)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文字关于日本文字的起源在日本国内一直有“神代文字”的说法,所谓“神代文字”是指在汉字传入之前,日本有一些用于传递信息的文字图画[1](P34-35)。
近代,日本以国粹主义者为代表的学者们坚持“神代文字”是日本文字的起源,但是“这一公元8世纪以来的传说没有书面文献证实”[2],因此并不被学界所承认。
一般认为在汉字传入之前,日本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系统。
汉字是何时通过何种途径传入日本的?根据中日两国的民间传说,最早有“徐福传书说”,传闻徐福东渡时曾带去一部分汉文典籍,将汉字汉语传播到了日本。
目前已知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汉字传入日本的实物是“汉委奴国王”金印。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
汉语的国际地位及发展趋势
汉语的国际地位及发展趋势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当前,汉语正以迅猛之势发展,其国际化的规模和速度已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汉语的主体走向更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问题之一。
当然,汉语无论从使用范围、国际声望还是经济实力来看,它在世界上尚算不上是强势语言。
在此笔者就汉语的国际地位及其发展趋势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汉语正日趋国际化,正由一个弱势语言向强势语言转变 汉语早已走出国门。
但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积弱贫穷,汉语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国际化进程缓慢。
随着我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伴随而来的则是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汉语国际化进程才开始全面加速并取得重大进展。
尤其是近几年,汉语的国际化进程骤然加速,成为仅次于英语的新的强势语言。
经济强弱决定语言强弱。
英语能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是与欧洲工业革命分不开的,没有工业革命也就造就不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也就没有了英语顺利地成为一种国际语言。
昔日英国推行的殖民主义使得国与国之间更加依赖;推动了当时相关国家技术交流、交通运输、通讯和商业主要语言工具,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因素在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战后,美国迅速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超级大国,奠定了美国的语言——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方的基础。
英语,更确切说是美语的流行与美国的经济强势分不开。
近数十年来,中国GDP 国际排名稳步上升,汉语的地位也在稳步上升。
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在经济上始终处国际经济的前列,美国在经济上也是牢牢掌握着霸主的地位。
而其他相对强势语言,如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其所使用国均有国家家GDP 均处于国际前列。
如下图,这正说明:经济的发达和活跃能够激活语言、促使语言传播。
无论从理论上403530252015105 英语 37 法语 23 西班牙语 20 俄语 16 阿拉伯语 14 汉语 13 德语 12 日语 10 巴西 葡萄牙语 10 印地语 9占比讲,还是从客观事实上讲,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能持续保持高水平的发展。
汉字在韩国的使用及发展概述
汉字在韩国的使用及发展概述作者:张晓琳,王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48期摘要:汉字虽然由中国人创造,但汉字的使用及发展却不仅仅在中国。
历史上中国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汉字也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流入中国周边的国家。
不同国家由于其历史文化等因素,对汉字的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
本文主要概述汉字在韩国的使用及发展情况。
关键词:汉字;韩国;使用;发展中图分类号:H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8-0076-02一、汉字在韩国的使用与其他国家相比,韩国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更加接近,与中国在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史也更为久远。
中国文化的传播正是依靠汉字作为传播媒介,汉字在韩国的历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韩国文化的影响尤为深远。
二、汉字在韩国的发展1.汉字的兴盛期。
韩国使用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汉字大概在汉末至三国时期,即公元前2、3世纪传入朝鲜;经历了借用汉字来标记的阶段、汉字谚文混用阶段,以及汉文韩文混用阶段。
西汉的汉武帝曾在朝鲜国设立四郡,使朝鲜与中原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更为紧密;而汉字作为高度繁荣的汉文化的载体,其域外传播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对当地的影响也随之加大。
这一影响过程,自秦汉时代开始,至唐代时已逐渐形成规模,明代以后基本确立了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汉字文化圈”。
“韩国国土之内,现存最古金石文字,乃是北朝鲜龙岗郡所在之秥蝉县神祠碑。
……读之,则可以看出那时韩国人已熟读中国经史,且能引用名句。
故其属文之水平,其或庶几接近于中国矣[1]。
”中国之外的汉字文化圈各国,虽然后来都确立了本民族的文字系统,但直到近代才逐步取代汉字真正地运用于官方文书。
特别是朝鲜半岛,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没有与自己语言相对应的文字系统,加上汉文化的高度发达,使得汉字在韩文出现之前一直充当着朝鲜半岛官方的正式文字,活跃于半岛人民的历史、文化及生活当中。
《三国史记》(金富轼,1145)第四十六卷的“强首列传”中记载了统一新罗时期的强首阅读《孝经》、《曲礼》、《尔雅》等[2]。
中日韩三国通用八百汉字 共用汉字历史近2000年
中日韩三国通用八百汉字共用汉字历史近2000年据报道,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于11月30日在日本横滨市召开。
会议期间,日本文部科学相下村博文提议将3国共同使用的808个“汉字”有效用于文化交流,并与中韩两国部长等人交换了意见。
下村在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希望一起思考积极利用汉字。
”还有提议称,可以将共同常用汉字用于三国道路标志牌、商店招牌和学校授课。
这808个汉字最初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提出。
2010年4月,在日本奈良举行的第五届东亚名人会上,他提议选出一定数量的中、日、韩三国公用常见汉字进行推广和普及教育。
“中日韩三国共同使用汉字的历史已近2000年,汉字在三国文化的持续交流中保持了基本的一致性,是增进文化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工具。
”纪宝成教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纪宝成秘书向记者透露,此后,中方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成立了课题组,纪宝成教授担任组长。
2013年5月,课题组制订了“中日韩共用常见800汉字表”草案。
2013年7月,在日本北海道召开的第八届东北亚名人会上,纪宝成教授就此草案向会议进行了系统介绍,得到与会三国代表一致赞同,并获得会议通过,成为该届名人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2013年10月23日至24日,中日韩三国专家在苏州召开会议,共同就拟增加和删减的汉字进行了逐字逐个的认真研讨,经过不断的讨论、协商,最终取得一致意见,在原草案基础上形成了808字的《中日韩共同常用800汉字表》。
今年4月,汉字表正式向社会公布。
目前韩国已有专门介绍808个汉字的出版物。
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发文称,三国共同常用汉字的扩大使用将会给后代提供共享汉字文化圈价值和强化人文交流的机会。
如果在三国间将共同常用汉字用于道路标志牌上,大家就可以切身感受到其中的益处。
(记者刘嘉)中日韩共同常用800汉字表(节选)犬他以可生出主用去民本外加四正由左句右玉东兄瓦幼申册仙丙好行各次先名令功皮史年老回失且多母世必北成合加未半示打收字数量由500字扩展到800字课题组成员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赵彤向本报记者介绍,汉字表的研制主要有三个环节。
中国汉字在日韩
中国汉字在日韩作者:来源:《新传奇》2015年第50期《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的出版或许还无法实现三国人民无障碍交流,但更多的是,这个字表出版背后对文化交流的含义。
11月30日,“东北亚名人会”第十次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会议上发布的《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成为名人会十年历史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通过汉字促进文化的交流,也是“东北亚名人会”中日韩三方的期待。
韩国前文化部长官李御宁在新书发布仪式上表示,“东北亚名人会”之所以能在艰难的环境中不间断地举办十年,最重要的工具就是三国之间共享的文化。
汉字建立的友谊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东北亚名人会”主会场中,由808个汉字组成的书法吊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養”“飲”“散”“敢”……风格各异的毛笔字高高地挂在天花板上。
据李御宁介绍,汉字吊灯的制作邀请了808名韩国书法家,每一名书法家负责其中的一幅作品,共同完成了这盏书法吊灯。
他还特别强调,为了凸显汉字的重要性,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去除了与会者名牌的英文拼音,只用中日韩三国语言标注。
2010年,在日本奈良举办的“东北亚名人会”第五次会议上,中方代表提议选出一定数量的中、日、韩三国公用常见汉字进行推广和普及教育。
中方代表纪宝成认为,“中日韩三国共同使用汉字的历史已近2000年,汉字在三国文化的持续交流中保持了基本的一致性,是增进文化沟通、相互理解的重要工具”。
其实早在清末,学者罗振玉、王国维旅居日本期间,也是通过汉字与内藤湖南、长尾雨山等当时日本一流的中国文化通结识,他们之间基本沟通虽然可以通过对话,但是深奥的专业内容仍旧需要书写文字进行交流,并因此结交下深厚的友谊。
日本前文部科学大臣远山敦子也认为,《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的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要把它作为一个起点,推动未来十年三国在各领域的发展。
808个汉字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吴永焕认为,目前不能期望人们通过这808个字就能够无障碍交流,这只是一个字表,后续还需要一些相对的研究。
使用汉字的国家有哪些
使用汉字的国家有哪些使用汉字的国家有哪些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
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使用汉字的国家,希望对您有帮助!除中国使用汉字外,过去使用过或现在仍然在使用汉字的国家有越南、日本、朝鲜、韩国。
越南在公元第一世纪传入汉字。
13世纪创造了越南形声字,叫做“字喃”。
“字喃”一直与汉字平行使用。
19世纪起采用拉丁化新文字。
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用新文字扫除文盲。
随着扫盲工作的开展,新文字在越南普及了。
日本在公元第三世纪传入汉字。
不久,日本把汉字当成记音的字母来记录日本语言。
后来又把记音字母的汉字笔画简化,创造出“假名”。
到了第七世纪,就出现了汉字夹用“假名”的日文。
现在汉字在日文中,只是当作“定型字”来使用,如果有写不出的汉字,也可以直接写假名。
一般的日本人使用的日文,是以假名为主,夹用一部分汉字。
汉字曾被限制在1850个,叫做“当用汉字”,另有92个汉字,作为“人名特用字”。
1981年3月,日本国语审议会向文部省申报了所拟订的《常用汉字表》,共有1945字,代替了《当用汉字表》,并于1981年10月公布施行。
朝鲜在公元第二世纪传入汉字,使用汉字约有一千七八百年。
1444年,朝鲜颁布推行《训民正音》(李朝世宗皇帝颁布朝鲜拼音文字时使用的名称),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叫“正音字”(即谚文),夹在汉字中间使用。
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废除了汉字,采用纯谚文的拼音文字。
它的书写单位为字母拼成的方块形式音节。
韩国现在还在使用汉字和韩字(即谚文)的混合体文字,文教部曾经颁布过供大中学校使用的1800个“新订通用汉字”和供一般文字生活使用的1300个“常用汉字”。
民间往来的书面语,则因人而异,或用混合体文字,或用纯拼音文字。
扩展:现代汉字1、现代汉字的主要特点:①从书写形式上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②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③汉字记录的单位是汉语的音节,但跟音节文字不同。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2000字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2000字汉字,也被称为汉语拼音,是一种人类表达意义和情感的文字。
它来源于中国,在历史上影响了许多亚洲国家,其中包括日本。
自8世纪以来,日本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
汉字的传入日本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日本传统文化最初遵循“古文”,其大量使用汉字,但是根据《古事记》编年史,最早的汉字出现在日本是在6世纪。
在日本,汉字发展迅速,被称为“和漢混合体”。
随着日本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汉字成为日语的主要成分。
7世纪,随着天皇制度的建立,日本汉字的官方用法得到普及。
510年,日本第一部汉字字典《抄袭字典》问世,从而形成今日的日本汉字体系。
随着日本文化的发展,汉字变得越来越重要。
11世纪,出现了记录日本历史的“宪典诗文”,汉字作为日本的宗教、政治、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日本汉字的发展历程中,受到中国文化的强烈影响。
1617年,由于政府鼓励文化交流,更多中国文化被引入日本,使日本汉字受到更深刻的影响。
此后,汉字在日本文化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几乎所有的重要文献都是用汉字写成的。
日本汉字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变化,现在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
1868年,政府宣布日语成为官方文字,从而使汉字更加重要。
此后,日本政府积极推动日语教育,使日本汉字得到进一步发展。
1946年,日本汉字字典《大辞泉》问世,让日本汉字进入了现代时代。
总之,汉字在日本文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汉字是日本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字的出现,以及其发展和演变,为日本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尤其是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更是让日本文化更具传承性和持久性的保证。
日本为何还在使用我们的汉字
日本,作为汉字的发源地之一,使用汉字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自从公元7世纪开始,汉字就在日本开始广泛传播并被使用。
尽管日本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系统——平假名和片假名,但在现代日本,汉字的使用仍然十分普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 历史传统:汉字在日本的历史非常悠久,对日本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深远。
汉字在古代日本被用于书写官方文件和法律条文,以及文学作品和历史记录。
这些历史传统使得汉字在日本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2. 丰富的词汇表达:汉字的词汇非常丰富,能够表达各种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这使得汉字在现代日语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够帮助日本人更准确、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3. 文化传承:汉字在日本的使用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汉字承载了日本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成为日本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在日本的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等领域,汉字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4. 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日本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
使用汉字有助于日本人与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避免因语言差异而产生的误解。
此外,汉字也成为日本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日本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5. 简化书写:汉字的简化书写也是日本人仍然使用汉字的一个重要原因。
日本在汉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平假名和片假名,这些文字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汉字的书写,提高了书写效率。
总之,日本仍然使用汉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传统、丰富的词汇表达、文化传承、国际交流和简化书写等。
汉字在日本的使用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承载了日本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文字是怎么演变的
20XX年日本文字是怎么演变的日本文字,由汉字和假名两套符号组成,混合使用。
相传是由中国秦代时期的徐福带入日本,后来在当地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字。
假名有两种字体:平假名和片假名,各有73个。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日本文字是怎么演变的?日本文字的演变:汉字传入日本日本在汉字传入之前本无文字,此一观点早为公元九世纪时的一部份日本学者所主张。
虽然也有人主张“固有文字存在说”——即所谓“神代文字说”,如德川时代后期的国学者平田笃胤(1776-1843)从国粹主义立场出发,著有《神字日文传》一书,力陈日本早在神代便有文字。
但事实上这是流传于对马国的阿比留家族(阿比留氏在古代长期是对马的实际控制者),是朝鲜文字改动之后形成的,因此所谓“固有文字说”不足凭信。
不仅如此,多数日本学者咸主张日本之有文字是在汉人渡日之后。
从公元前后开始,汉字作为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冶金、纺织、农耕等文明,以强大的辐射力量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由此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汉字文化区。
据中国史志文献以及日本的考古发现,公元前1世纪,汉字就经由辽东、朝鲜传入日本的九州、福冈等地。
汉字的小篆体和隶书体多以铭刻在铜镜上的形式传入日本,这些文字符号和铜镜上的其他图案一样,被日本人视为庄严、神圣、吉祥的象征符号。
此后日本在仿制铜镜时,也开始仿制汉字铭文。
在日本福冈志贺岛出土的汉代蛇纽印章,上有隶书“汉委奴国王”字样,当为汉光武帝所赐印章。
据日本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等载,应神天皇十六年公元年,《论语》、《千字文》等汉文书籍传入日本。
尤其是在公元世纪,有大批懂汉文的朝鲜人渡海到达日本,大大推动了汉字在日本的传播。
日本保存的一些金石文献,如公元世纪中期的纪伊隅田八蟠神社铜镜铭文、船山古坟大刀铭文,以及武藏稻荷山古坟铁剑铭文等,都是日本使用汉文的早期材料。
汉字的输人和传播,是日本化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
日本文字的演变:传入汉字传入日本,当在正史记载汉字之传入日本之前。
朝鲜汉字历史简介
朝鲜汉字历史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朝鲜汉字最早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的三国时代。
当时的朝鲜半岛上存在着三个独立的国家,分别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这三国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汉字也随之传入。
在古代的朝鲜半岛上,汉字被广泛用于书写官方文件、礼仪仪表、历史记载等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汉字逐渐演变出了自己的特色。
在统一新罗时期,朝鲜半岛上开始独立书写汉字,形成了朝鲜汉字的基础。
此后,朝鲜半岛的汉字书写发展日益完善,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和字形特点。
朝鲜汉字具有笔画简洁、线条流畅的特点,给人以清新、简洁的感觉。
朝鲜半岛上的汉字在历史上曾多次经历文化交流和变革。
在中世纪时期,朝鲜半岛曾受到蒙古帝国和明朝的统治,汉字书写也受到相应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朝鲜汉字的书写形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出现了一些新的字形和字体。
到了现代,随着朝鲜汉字的不断发展,它在韩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为正式的文字之一。
朝鲜汉字在当今的朝鲜半岛上依然保持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机构、教育系统、媒体传播等领域。
朝鲜汉字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书写风格。
它承载着朝鲜半岛上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深厚的历史渊源,是朝鲜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朝鲜汉字的发展演变不仅反映了朝鲜半岛文化的变迁,也体现了朝鲜人民对文字艺术的独到见解和创造力。
通过对朝鲜汉字历史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朝鲜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悠久的文化传承和灿烂的文明。
第二篇示例:朝鲜汉字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当时朝鲜半岛与中国、日本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汉字文化也因此传入朝鲜半岛。
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的百济国和高句丽国,当时的汉字主要用于书写官方文件和进行宗教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在朝鲜半岛的应用逐渐扩大,成为朝鲜半岛上的主要书写系统之一。
在统一新罗时期(公元7-10世纪),朝鲜半岛的文化达到鼎盛期,汉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和韩国现代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历程
日本和韩国现代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历程日韩两国是世界著名的东亚国家,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能力。
自从近代以来,日本和韩国两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迅猛发展。
本文将探讨日本和韩国现代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历程,并且分析两国在文化发展方面的不同和相似之处。
一、日本现代化的文化传承1、文化传统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而言,日本文化总的来说是有许多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
日本有自己的语言、风俗、文化形态、社会结构、思想和文化习俗,近代以来的压抑和文化归属的变化,使日本文化在世界上居于独特的地位。
尤其是日本的传统文化(如茶道、花道、剑道等)等都是非常有深度和内涵的。
2、文化辉煌时期早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就是以奈良、京都为中心进行文化建设的国家。
江户文化时期开创了漫画、脑筋急转弯、科技玩具、音乐等数以百上千种的文化形态,还传承了许多传统文化。
近现代以来,日本的文化在流派和群体方面越来越细分化,如动漫、音乐、美术等。
同时,日本在改革开放时期也热衷于吸收国外流行文化,并加以改良和发展,如日本的音乐、动画、漫画等,都是在吸收西方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3、现代化文化发展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开始走向了现代化和工业化。
1964年,日本东京举办了第一届春季奥运会,这标志着日本已开始逐渐走入世界舞台,并且开始向世界输出日本文化。
自那时起,日本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很多外国人深深喜欢着日本的动漫、音乐、菜肴、旅游景点等。
二、韩国现代化的文化传承1、文化传统韩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王朝时期,韩国的文化和科技不断发展,如韩国宫殿建筑的美学价值、韩国汉字文化(隶书及行书)、韩国国画与담호(朝鲜传统画)、民族乐曲、弦乐等都为世界所津津乐道。
2、文化辉煌时期对于韩国文化的推动必须归功于历史时期文化才智的连续传承。
晋代的ParkJi-na,高丽末期的吴氏,李氏王朝时期的文士等都在文化领域发挥了非常卓越的作用。
其中,李氏王朝时期爆发的儒学繁荣,不仅围绕着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策划,同时,还吸取了传统的民俗和宗教元素,深入挖掘出韩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汉字的发展趋势
汉字的发展趋势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甲骨文到篆书、隶书、楷书,再到今天的宋体,每一种字体都表达着一种特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汉字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系列的趋势。
首先,汉字的发展趋势是简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字的书写和阅读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效率和便捷性,汉字开始趋于简化。
这可以从简化字的推行和日常生活中的简化字使用情况中看出。
然而,在简化的同时,也需要保留字的本质和文化内涵,避免过度简化导致失去原有的意义。
其次,汉字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增多。
汉字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需要适应多元化的需求。
比如说,在网络时代,人们开始创造新的汉字组合,用来表达特定的概念或情感。
这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汉字更加富有创造力和包容性。
另外,汉字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趋势。
汉字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子设备来输入和展示汉字。
这种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人们可以更加迅速地输入和处理汉字,提高了汉字的使用效率和便利性。
然而,在数字化的同时,也需要把握好平衡,避免过度依赖数字化技术,导致对于传统的字书写和阅读能力的丧失。
最后,汉字的发展趋势是与其他文字的交流和融合。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字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愈发频繁。
汉字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字系统,与其他文字进行交流和融合,可以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
比如说,中日韩合作,通过汉字的共同使用,加深了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了解。
同时,也需要注意保护汉字的独特性和文化传承,避免过度融合导致文化的模糊性和失去根基。
综上所述,汉字的发展趋势是简化、多样化、数字化和与其他文字的交流和融合。
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要保持对汉字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要积极推动汉字的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样,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
汉字文化圈的五个国家为什么没有一个是弱国
汉字文化圈的五个国家为什么没有一个是弱国汉字文化圈包括现在的中日朝韩越五国,因为这些国家在古代都是长期使用汉字的国家。
中日至今仍然使用汉字,而朝韩和越南都在二战后停止使用汉字,转而使用本民族文字或拼音文字。
汉字文化圈五国有很多共同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没有一个是弱国,都是非常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在军事方面。
中国和日本就不用说了,很强。
越南人骁勇善战,跟联合国五常中的三个都打过仗,而且战绩不俗,把法国人、美国人都赶出了越南。
朝、韩两兄弟至今仍处在战争状态。
前者有一百多万军队,后者有60多万军队。
要知道,俄罗斯这么大的国家也不过才76万军人(2014年),朝韩的军队比例实在太高了。
汉字文化圈的五个国家为什么没有一个弱鸡呢?1.历史文化的影响。
五国的历史都非常悠久,至少比欧洲多数国家的历史都要长。
当然,中国历史最悠久,其他四国都是中国的小弟,受中国影响很大。
在古代,朝鲜、日本、越南都以学习中国为荣,以“小中华”自居,全面照搬中国的一切文化、宗教、制度、建筑等。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勤劳勇敢、能征善战,受中国影响的国家自然也很强。
2.人口。
五国都是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且工农业都比较发达。
这样的国家战争潜力很大。
3.近代史的遭遇。
近代,五国都曾遭到外来侵略,进而知耻而后勇,在反抗外来侵略中成为军事强国。
当然,日本只被列强侵略了十几年就变法成功,从被侵略者变成了侵略者,在对外扩张中变得越来越强大。
朝、韩、越南都是在二战后才成为地方军事强国的。
二战时,中国也算是军事比较强的国家,只是敌人更强大而已。
总结:汉字文化圈五国之所以没有弱国,主要是因为他们历史悠久,近代遭受侵略,以及人口较多。
从这个角度来说,处于汉字文化圈其实是以上各国的幸运,而非不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韩汉字发展现状
日本韩国汉字史已逾千年
古老的汉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日本和韩国使用汉字的历史也已超过千年,汉字被视为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
1897年,孙中山流亡日本,他结识日本人宫崎滔天。
两人虽然
语言不通,但竟能毫无障碍的“笔谈”,借助的就是彼此相熟的汉字。
通过“笔谈”,宫崎滔天了解了中国的革命,孙中山也与其探
讨中国革命的战略。
两人的“笔谈”书信被收录在《宫崎滔天家藏》一书中,于2011年在中国出版。
不仅如此,上世纪80年代,很多日本游客来到中国旅行,虽然
不会说汉语,但却能通过写纸条在中国的商店里顺利购物,到日本、韩国旅行的中国人,同样能够看懂当地招牌上的简单汉字,这都得
益于三国对汉字的熟悉。
2010年,时任人大校长的纪宝成在参加东北亚名人会时,提出
编制一份《中日韩共用常见汉字表》的建议,在他看来,汉字是三
国共同的财富,他希望梳理三国共用的汉字,增进三个国家的交流
与沟通。
过半汉字三国写法相同
人大文学院和外语学院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字表研制。
据纪宝成介绍,相关研究表明,掌握了现代汉语中频率最高的前950个汉字,就可读懂一般文章的90%。
课题组比较了我国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日本的《常用汉字表》和韩国的《教育用基础汉字》,最终
制作成三国共用字表。
字表原本的草案是800个汉字,最终调整成为808个字,增加了“飲”、“韓”、“氏”等字。
人大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赵
彤解释,日语中,“飲”字仍保留古汉语的用意,有“喝”的意思,使用频率非常高。
通晓韩语和日语的人大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申淑子
介绍,因为供中日韩三国的学习者使用,在提及国名时,“韓国”
一词使用频率会比较高,因此添加了“韓”字。
在日本正式的场合
或者填写表格时经常用到“氏名”这个词,相当于中国的“姓名”,因此增加了“氏”字。
最终字表中的808个汉字,在中国《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中出现的有801个字,7个字属于次常用字;属于日本“教育汉字”
的有710个字,其余98个字均见于日本《常用汉字表》;属于韩国
初中汉字的有801个字,属于高中汉字的有7个字。
字表分为总表和对照表,总表以繁体汉字形式列出。
对照表中,包括无繁简之分的汉字,大约有550多个,其中三国写法相同的汉
字占大多数,有540个字左右;还包括有繁简差异的文字,达200多
个汉字。
申淑子分析,虽然这些汉字在三国的读音并不相同,但字形和意义大多相似,因为它们都来源于中国的古汉语。
她期待着,字表作
为跨语际交流的平台,带动更多的三国青年用汉字“笔谈”。
将为汉语学习和旅游提供方便
赵彤解释,汉字是表意文字。
在特定的场合,即使语言不通,也可以借助汉字实现简单的交流。
据保守估计,掌握共用字表中的文
字后,路上80%的汉字招牌、简单汉字说明都能看懂,拿着一本汉
字表,观光旅游者在三国之间往来将更加便利。
初学日语的中国人小林也很期待看到汉字表,她说,虽然自学日语,但语法和发音还掌握的不牢靠,听说方面也有障碍,有了共用
字表,到日本旅游、学习时,就不担心语言不通了,写汉字也能与
日本人交流。
韩国的韩文只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此以前,韩国历史主要用汉字书写。
有韩国专家担忧,如果韩国年轻人不学习汉字,那以后能
熟练阅读古籍史料的人越来越少,他们希望通过推广这份汉字表,
带动更多人了解并学习汉字,同时为韩国青年出行至中国或日本提
供便利。
一些韩国的跨国企业甚至在考虑将该汉字表的掌握程度列
入晋升考核的标准。
目前,汉字表总表已制作完成,分类表正在补充完善,明年有望正式发布。
三国部分形同义异字
太:现代汉语主要解释为“过于、很、高、大”等,在日语中则有“粗、胖”之义,在韩语中有“大的、最初”等意思。
祭:现代
汉语主要是“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或者指“供奉鬼神、祖先”;但在日语和韩语中,除了这层意思,还增加了“节日”的用法,比如“樱花祭”就是樱花节、“映畫祭”就是电影节。
走:现代汉语主要是指“行,移动”,在日语中有“跑”的意思,在韩语中也指“跑、逃跑”的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