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合集下载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急诊服务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医疗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病种来说,急诊服务的流程与规范更是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流程和规范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到达急诊室:患者到达急诊室后,首先由急诊接待人员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病情描述等。

2.初步评估: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分诊。

3.快速处理病情稳定的患者:对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如轻微创伤、呼吸道感染等,可安排相对较快的治疗,如护理处理、拍摄X线片、开具药物处方等。

4.紧急重症救治: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如心肺骤停、休克等,应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5.病情跟踪和观察:对于病情较为不明确的患者,急诊医生可安排病情观察,如住院观察、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6.给予治疗和疼痛缓解:根据患者的病情,急诊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如输液、打针、缝合伤口等,并对疼痛患者给予病因治疗和疼痛缓解治疗。

7.报告和交接班:急诊医生在完成诊治工作后,需将患者的病情发展、诊疗方案、医嘱等情况报告给住院医生,并与其进行交接班,确保患者的连续性护理。

二、急诊服务规范1.急诊服务时间:急诊科实行24小时全天候开放,确保患者随时得到急救和治疗。

2.医疗队伍构成与培训:急诊科医疗队伍由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护理人员、技术人员组成,他们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熟悉各种重点病种的紧急处理原则和操作技能。

3.质量控制与质量监测:急诊科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机制,对医疗服务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足和改进工作质量。

4.紧急设备和药品配置:急诊科需配备全面齐全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包括急救箱、心电监护仪、除颤器、氧气等。

5.紧急救治指南和标准:医院需制定并严格执行各种重点病种的急救处理指南和标准,指导医疗人员进行救治工作。

6.患者隐私保护:急诊科应设立专门的接待区域,保障患者的隐私,禁止其他患者、家属等随意进入。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整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整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整规范)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为加强急诊质量管理,密切科间协作,促进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根据卫计委及省市相关制度规定、“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要求,依据相关诊疗指南及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修订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

具体规定如下:一、危重病人抢救流程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急诊抢救室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向陪伴交代病情及签危重通知单记录(医师记录抢救病历)(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XXX继续抢救或观察病情、化验单、影请上级医收入住院像检查结果进一步评师会诊病情较重估抢救成功根据情况决定患者去向二、急性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1,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3,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

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

对相应部位进行X线、CT、B超等检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

复苏的氧代谢目标在氧利用率指标即不应超过0.40。

6,确定性救治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创伤严重度分类方法:①轻度:患者为单部位受伤,仅需简单处置,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②中度:主要受伤部位损害严重,有功能损害,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一般没有生命危险;ISS(创伤严重度评分)<13,治愈后可能留有功能障碍。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规定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规定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规定为了确保急诊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规范诊疗行为,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加强医疗安全,按照《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出重点病种的范围及服务流程和服务时限。

一、急危重患者重点病种范围:高危孕产妇、妇产科出血、异位妊娠、卵巢囊肿破裂或蒂扭转、子宫破裂、子痫、前置胎盘出血、产后出血、儿童高热惊厥、心力衰竭、新生儿危重症。

二、急危重患者救治服务流程急诊患者就诊→分诊护理快速判断病情→抢救室,通知妇产科或儿科医师→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向陪护人交代病情及签署危重通知单→病情较重→请相关二线班会诊→进一步抢救→病情稳定收入院→记录(医师记录抢救病历、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

三、急危重患者救治服务时限要求1、急危重患者从分诊处开始,抢救处置时间在5分钟以内,10分钟内完成诊疗处置(如通畅呼吸道,呼吸机应用,静脉穿刺等)。

2、院内急会诊应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在“绿色通道”平均停留时间小于60分钟。

3、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效劳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患者抵达放射科后,平片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敷陈(能够是口头敷陈);超声医生在接到患者后,30分钟内出具检查结果敷陈(能够是口头敷陈);检修科吸收到标本后,30分钟内出具常规检査结果敷陈(血常规、尿常规等,可德律风敷陈),60分钟内出具凝血结果敷陈,120分钟出具生化结果,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手术室在接到手术告诉后,10分钟内准备好手术室及相关物品,本科室立即告诉手术相关人员到场。

4、总值班接到XXX敷陈后10分钟内抵达抢救现场,本能机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接到XXX敷陈后10分钟内抵达抢救现场(节假日30分内);急救设备调配30分钟内完成。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
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
到达急诊前、后:遵守院内急救与院前急救衔接接诊制度及流程;
参照预检分诊流程及急诊分诊指南;
按神经系统患者预检分诊标准进行分诊。

六、急性颅脑损伤急诊处理
七、高危妊娠孕产妇急诊流程图
八、高危新生儿急诊服务流程
危险性最大的婴儿,应尽快转送至有NICU是上级医院去,一般高危儿的处理如下:
1、保温:生后立即放入暖箱保温,使皮肤温度或腋温维持在36.0—36.5度之间,每小时测一次体温,待体温稳定后改为每4—8小时测一次。

2、密切注意观察或用监护仪监护心率和呼吸率,设呼吸暂停报警(暂停15秒报警)和心率减慢报警(<100次/分)
3、用多普勒法或血压监护仪器测量血压,如收缩压低于6.67Kpa (50mmHg),早产儿低于5.33Kpa(40mmHg),或血压明显增高,需连续观察,直至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若不能经口喂养,或喂养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者,可静脉输液。

4、巨大儿、糖尿病母亲婴儿和小于胎龄儿,应在生后2,12和24小时,用血糖试纸检测血糖。

5、血常规及红细胞压积
6、生后3小时喂奶,如无呕吐和呼吸困难,以后每隔3小时喂一次。

7、维生素K11—2mg,肌注,连用3天。

8、待体温及一般情况稳定,擦去身上血迹和胎脂,用少许水洗净臀部和会阴部,但不洗澡。

9、脐带残断用碘酒消毒,不需覆盖辅料,如有分泌物,可用70%酒精擦去,一日2-3次,疑有感染可用抗生素。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Revised at 16:25 am on June 10, 2019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危重病人抢救流程急诊患者就诊 初步判断病情 重症监护室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向陪人交代病情及签危重通知单 记录医师记录抢救病历 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进一步抢救 请相关二线班 病情较重 观察病情、化验单、影像 或收入病房 会诊 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抢救成功医师开出所有抢救治疗单,护士或陪人去收费处初步结算 留观室一、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建立静脉通道●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及呼吸●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镇静:烦躁、抽搐者可给地西泮5~10mg或劳拉西泮1~2mg静脉注射推注速度不宜超过2~5mg/min●如有条件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检测●检测血电解质●脱去衣物,清水洗受染皮肤、毛发●洗胃或催吐:冷淡盐水,反复洗胃至无异味或总量2~5升为止●导泻:33%硫酸镁200ml或25%甘露醇250ml灌胃●输液: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溶液2000~4000ml/d,注意电解质酸碱平衡●利尿:呋塞米20~40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必要时加倍重复1~2次使用阿托品:●按轻、中、重不同程度,每2~30分钟静脉注射1~10mg,根据情况调整达到阿托品化后维持➢气道分泌物减少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瞳孔散大➢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心率加快●真正把握适度原则,必须做到用药个体化,避免阿托品中毒复能剂:●是否使用或者何时使用目前尚有争议;解磷定成人每次~,稀释后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2~4小时重复1次忌与碱性药物配伍;也可以选择氯磷定~1g肌肉注射上述治疗无效到达急诊前、后:遵守院内急救与院前急救衔接接诊制度及流程;参照预检分诊流程及急诊分诊指南;按神经系统患者预检分诊标准进行分诊;八、高危新生儿急诊服务流程危险性最大的婴儿,应尽快转送至有NICU是上级医院去,一般高危儿的处理如下:1、保温:生后立即放入暖箱保温,使皮肤温度或腋温维持在—度之间,每小时测一次体温,待体温稳定后改为每4—8小时测一次;2、密切注意观察或用监护仪监护心率和呼吸率,设呼吸暂停报警暂停15秒报警和心率减慢报警<100次/分3、用多普勒法或血压监护仪器测量血压,如收缩压低于50mmHg,早产儿低于40mmHg,或血压明显增高,需连续观察,直至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若不能经口喂养,或喂养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者,可静脉输液;4、巨大儿、糖尿病母亲婴儿和小于胎龄儿,应在生后2,12和24小时,用血糖试纸检测血糖;5、血常规及红细胞压积6、生后3小时喂奶,如无呕吐和呼吸困难,以后每隔3小时喂一次;7、维生素K11—2mg,肌注,连用3天;8、待体温及一般情况稳定,擦去身上血迹和胎脂,用少许水洗净臀部和会阴部,但不洗澡;9、脐带残断用碘酒消毒,不需覆盖辅料,如有分泌物,可用70%酒精擦去,一日2-3次,疑有感染可用抗生素。

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急诊医学科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为促进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密切科间写作,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依据“2013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

重点病中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休克、急性中毒八种。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一、急性创伤急诊服务流程二、急性心梗急诊服务流程三、急性心衰的急诊服务流程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14版)为做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及有关规定,现对医师资格考试考生报名资格规定如下:第一条符合《执业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令第52号)有关规定。

第二条试用机构是指符合《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

第三条试用期考核证明(一)报名时应提交与报考类别相一致的试用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

应届毕业生报名时应提交试用机构的试用证明,并于当年医学综合笔试前提交试用期满1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

试用期满1年是指在与报考类别相一致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累计(含多个机构)试用时间满1年。

(二)现役军人必须持所在军队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出具的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方可报考。

(三)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当年有效。

第四条报名有效身份证件(一)中国大陆公民报考医师资格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临时身份证、军官证、警官证、文职干部证、士兵证、军队学员证;台港澳地区居民报考医师资格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为台港澳往来大陆通行证。

(二)外籍人员的有效身份证件为护照。

第五条报考类别(一)执业助理医师达到报考执业医师规定的,可以报考执业医师资格,报考类别应当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类别一致。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图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图

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为加强急诊质量管理,密切科间协作,促进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院初步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具体规定如下:
一、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
五、急性脑梗死急诊服务流程图
六、呼吸衰竭急诊服务流程及抢救规范
(一)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服务流程图


(二)急性呼吸衰竭抢救程序
A:急性呼吸衰竭 B: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三)呼吸衰竭抢救规范。

(完整版)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完整版)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一、重点病种种类依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

二、重点病种的急诊评估、处置与分流规范(一)多发伤多发伤定义:两处或以上器官系统受伤,其中之一可能危及生命。

应抓紧伤后“黄金1小时”的抢救机会。

1、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1)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双通道补液、留置尿管等(2)初次评估与复苏A:通畅气道、保护颈椎B:评估呼吸,处理危及生命的心胸外伤C:评估循环,控制体表出血,床旁手段评估内出血,必要时输血D:评估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E:充分暴露检伤,防止低体温(3)基本明确主要可能损伤部位,并致电邀请相关科室急会诊2、严重多发伤,到急诊科60分钟内,完成:(1)二次评估:包括从头到脚的全身检查、病史采集、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并在患者稳定前提下完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2)相关临床科室完成紧急会诊,书写会诊记录。

评估决定性手术的指征与风险,完成医患沟通与相关知情同意。

(3)患者分流:直接送手术室、入院或急诊留观(二)急性冠脉综合症1、怀疑缺血性胸痛,在抵达急诊科10分钟内,完成:(1)心电监护,吸氧。

完成气道、呼吸和循环的评估。

(2)简单询问病史、完成体格检查(3)心电图检查(常规12导联,必要时加V7-V9、V3R-V5R)(4)采血,查血清心肌标志物、血常规,生化,凝血常规。

建议POCT。

(5)若考虑急性冠脉综合症,无禁忌则立即予阿斯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300mg口服。

视病情给予硝酸酯类和吗啡对症止痛等处理(6)电话通知心脏内科急会诊,评估心肌再灌注治疗指征和方式(7)他常规治疗:抗凝、调脂、ACEI、β阻滞剂等2、怀疑急性冠脉综合症,在抵达急诊科30分钟内,完成:(1)心脏内科会诊,决定溶栓治疗或PC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签署心肌再灌注治疗的书面知情同意。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急诊服务流程是指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时,医生和护士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下面将重点介绍常见的急诊病种服务流程。

一、心绞痛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来院报到,急诊护士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并评估患者的病情。

2.进行初步急诊医师评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以了解患者的病情。

3.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听诊心脏、肺部等。

4.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结果,医生会确定是否怀疑患者出现了心绞痛,可以通过心电图、血液常规检查、心脏酶谱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5.心绞痛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心肌供血,一般会给予患者含硝酸甘油的药物来扩张冠脉血管,同时可以给予患者负性肌力药物来降低心脏的收缩力,减少心肌氧耗。

6.对于有心绞痛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观察和进一步治疗,比如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

7.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出院时,医生会给予患者相应的用药指导、注意事项和复查计划,以及提供心绞痛方面的生活及饮食建议。

二、中毒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到院报到,急诊护士会了解患者中毒的原因、时间、剂量等信息,并评估患者的病情。

2.医生进行急诊医师评估,了解患者的中毒症状和体征,并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等。

3.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能会抽血,检测血液中药物或毒物的浓度,并进行其他实验室检查如电解质、肝肾功能等。

4.对于有急性中毒表现的患者,医生会先行给予急救措施,如清洁胃肠道、给予解毒剂等。

5.对于有潜在中毒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观察和治疗,如洗胃、腹腔灌洗等。

6.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给予肾上腺素、碱化尿液等。

7.出院时,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中毒防范方面的教育,提醒患者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并告知患者相关的复查计划。

三、脑卒中急诊服务流程:1.患者到院报到,急诊护士会迅速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命体征。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在医疗领域,急诊服务对于重点病种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保证医疗质量,建立一套有效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重点病种急诊服务的流程和规范,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背景介绍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是针对特定疾病或病情的急诊服务,旨在提供更加专业和高效的医疗救治。

例如,心脏病、中风、创伤等疾病都属于重点病种。

由于其病情复杂、救治难度高,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服务流程与规范。

二、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1. 接诊与初步评估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应立即进行接诊和初步评估。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优先处理重症患者,同时快速采集患者的病史和基本生命体征。

2. 快速诊断与急救处理经过初步评估后,医护人员需尽快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急救处理。

临床辅助检查如心电图、CT扫描等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确定诊断,同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稳定患者病情。

3. 专科会诊与治疗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寻求专科会诊,以获得更专业的治疗方案和救治指导。

同时,在多学科的团队协作下,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监护,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4. 转诊与追踪管理在急诊科救治完成后,对于需要住院治疗或进一步诊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转诊,并建立追踪管理机制。

确保患者在接下来的治疗过程中得到持续关注和救治,提高抢救和康复效果。

三、重点病种急诊服务规范1. 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效的急诊医疗队伍,包括急诊医生、急诊护士、急救技术人员等。

他们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提高诊断和急救处理的水平。

2. 设备设施保障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设施,如多功能监护仪、快速体温计、呼吸机等,以保证重点病种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好的医疗设备保障和技术支持。

3. 急诊标准与指南建立和完善急诊的管理标准和操作指南,确保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能够遵循规范操作、减少误诊和处理错误。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一、急性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1、初步迅速判断病情经验判断在接诊创伤患者的第1分钟内,完成意识状态的判断,及依据足背动脉、桡动脉、股动脉、颈内动脉的搏动和张力初步判断血压的大致范围创伤评分应用流程;2、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原则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迅速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和液体复苏;3、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

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线、CT、B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4、改良氧利用率的监测5、急诊实施确定性救命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6、启动创伤小组指标通过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如下四个步骤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A:检查生命体征和意识水平:GCS<14或收缩压<90 mm Hg,或呼吸<10 7『欠/min或>29次./min,或成人外伤评分(Ts)<11或儿童TS<8,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反之进入下一步;B:评价解剖创伤:创伤仅发生在头、颈、躯干、四肢末端(含膝、肘)或连枷胸或复合有烧伤的创伤,或两处或以上的四肢长骨骨折或骨盆骨折,肢体瘫痪或四肢离断到腕和踝关节,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反之进入下一步;C:评价有证据的损伤机制和高能因素:汽车一同摔出或同一环境内有死亡者,或6 m以上坠落、翻滚或高速机动冲击速度>40 km/h、车体畸形>50 em、乘客空间>30 tin,或机动车对行人或自行车撞击速度>5 km/h、行人摔出并翻滚或摩托车撞击速度>20 km/h、人车分离者,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反之进人下一步;D:基础情况:年龄<5岁或>55岁,存在心脏疾病、呼吸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病态肥胖、妊娠、免疫抑制、出血或服用抗凝药物患者,启动创伤小组救治流程。

二、呼吸衰竭一、病因治疗。

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急诊科是医院内重要的科室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对急性病症患者进行初步诊断、稳定患者病情,以及及时救治和转诊患者。

急诊科经常会遇到一些重点病种,例如心肌梗死、中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创伤等。

以下是急诊科的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1.心肌梗死:患者来院后,急诊医生会迅速评估病情,包括询问病史、进行心电图检查等。

如果疑似心肌梗死,医生会立即给予氧气吸入、阿司匹林嚼碎服用、硝酸甘油舌下含化等紧急处理。

之后,会尽快安排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中风: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医生在最短时间内收集重要信息,进行相关检查。

治疗包括给氧、支持性护理,尽早建立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4.严重创伤:以上流程仅是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之一,实际流程可能因患者病情、医院资源等而有所不同。

急诊科的主要目标是救治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的患者,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为了做好急诊服务,急诊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重要能力:1.快速响应能力:急诊科应该随时准备迅速应对突发状况。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评估、处理各类急诊病症的技能。

2.多学科合作能力:急诊科医生需要与心内科、神经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密切合作,以迅速达成救治决策。

3.基础设施和资源:急诊科需要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及合理规划的急诊护理区域,确保对患者提供高效、安全、优质的护理。

4.良好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急诊科需要合理安排急诊医生、护士的工作,确保人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急诊科的工作十分紧张和繁忙,医生和护士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提供最优质的急诊服务。

同时,急诊科还需要与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急救警示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救治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甲医院急诊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

三甲医院急诊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

三甲医院急诊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为了提高我院对急危重症的诊疗效率,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制定以下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一、建立救治急危重症的绿色通道(一)24小时热线电话:急救中心:手术室:医务科:(二)成员及职责黄xx(医务科科长),全面负责抢救小组工作的组织及协助,对重大抢救方案和措施做出决策。

黄xx(小儿外科主任),负责组织及协助外科抢救工作,提出抢救方案,落实抢救措施。

伦xx(内一科主任),负责组织及协助内科抢救工作,提出抢救方案,落实抢救措施。

周xx(急诊科主任)负责组织及协助急诊科抢救工作,提出抢救方案,落实抢救措施,保障绿色通道畅通。

二、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对可疑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诊患者,立即平车送到A区(抢救室),予监测、ABC评估、氧疗、开通静脉通道,同时做相关检查(体格检查、床边12导联ECG、床边胸片、生化、心肌酶谱)。

如诊断是AMI,即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B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ACEI或ARB(沙坦类)他丁类、硝酸甘油等(有禁忌证除外)治疗,抗心衰、抗休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同时电话通知相关成员组人员;内三科医生接到电话通知后10分钟内到达急诊科,对需要进行急诊PCI的患者,内三科医生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并立即转上级医院诊治。

对适宜静脉药物溶栓患者,告知静脉溶栓风险,签静脉溶栓同意书,30分钟内展开溶栓,溶栓后转ICU继续治疗,对不需要急诊PCI及静脉溶栓治疗或家属不同意,急诊PCI及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即转ICU继续治疗。

医务科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三、急性左心衰急诊服务流程对可疑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患者,立即送到A 区(抢救室),予监测、ABC评估、半坐卧位,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开通静脉通道、维持气道通畅(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同时做相关检查(体格检查、床边12导联ECG、床边胸片、生化,血气分析)。

如诊断为急性左心衰,予吗啡3-5mgiv,速尿20-40mgiv(收缩压大于100mmHg);静脉应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使收缩压维持100mmHg左右;西地兰(心梗24h内慎用);收缩压小于90mmHg可加多巴胺10-20ug/Kg.min;严重支气管痉挛;氨茶碱;口服ACEI或ARB(沙坦类);补钾(高血钾除外);纠正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请内三科会诊,内三科医生接到电话通知后10分钟内到达急诊科指导诊治,病情允许,转IC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
急诊患者(自行来院或120急பைடு நூலகம்送来的患者)
↓进入
门诊

门诊导诊员立即主动提供平车或轮椅等护送工具
↓送至
急诊科
↓急诊接诊
急诊护士立即测T、P、R、BP,观察神志,通知急诊医生

医生立即接诊查看患者,处置、评估、下达医嘱,护士核对执行。(以上流程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
↓↓
经评估生命体征平稳患者
5、急性心梗急诊救治流程……………………………………………9
6、呼吸衰竭急诊救治流程与规范……………‥…………………10
7、急性呼吸衰竭抢救程序……………………………………………14
8、颅脑损伤急诊诊治程序……………………………………………16
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为促进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密切科间写作,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依据“2013版三级医院审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重点病中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
出。如上述处理效果不佳,原则上作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
建立人工气道。
(二)一旦建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时则考虑通过置入四腔漂浮
导管,而同时测定并计算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循环阻力、PV02、cvo2、Os/Qt及热稀法测定心输出量(CO)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不仅对诊断、鉴别诊断有价值,而且对机械通气治疗特别是PEEP对循环功能影响亦为重要的监测指标。
(4)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线、CT、B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液体的复苏目标从整体看主要以尽可能提供足够的血液携氧,以满足全身氧代谢的要求。当机体的氧载不能满足机体的氧耗时,机体将通过提高氧利用率来代偿对氧的利用,可以从正常的0.22-0.32上升到0.7-0.8。一旦氧载情况改善,氧利用率可以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机体的代偿功能存在,当出现氧利用率提高,即可认为此时氧载不足或相对不足,在一定限度内,氧利用率的上升就意味着组织缺氧在恶化。当其超过0.4时,说明缺氧超过危险限,要加强干预。如果其持续在0.40-0.50达3-4天,在0.50-0.60持续24小时以上,﹥0.60的时间超出8-12小时,提示患者缺氧严重且时间过长,出现并发症的机会增多。因此,复苏的氧代谢目标在氧利用率指标即不应超过0.40。
院观察
离院观察随时复诊
急性创伤的救治流程与规范
(1)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3)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④极重度:单个或多个部位损害,生命体征极不稳定,不迅速处置4小时内即死亡,或濒死状。
创伤急救流程图
1.
2.
3.
严重创伤抢救流程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诊治流程
到达急诊前后:遵守院内急救与院前急救流程
参照预检分诊流程及急诊分诊指南;
按神经系统患者预检分诊标准进行分诊。
患方不同意的
急性心梗急诊救治流程
呼吸衰竭急诊救治流程与规范
经评估患者危重
↓↓护送入
急诊绿色通道人员护送至
相关医技科室优先检查,
后补交费。
急诊抢救室或相关专科
抢救室抢救,护士电话
通知相关科室急诊会诊。
↓检查结果送至↓视病情送入
急诊首诊医生
手术室或ICU病房

医生给予必要的处置后,根
据医院和患者具体情况决定
患者去向,做好记录、签字等。
↓↓↓
相关专科
住院治疗
急诊留
急诊科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
江西鄱阳湖医院
重点
病种
急诊
服务
流程
1、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图…………………………………………2
2、急性创伤的救治流程与规范………………………………………4
3、创伤急救流程图……………………………………………‥…‥6
4、严重创伤抢救流程图‥……………………………………………7
一、通道的建立
呼吸衰竭可直接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其原则是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条件下改善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但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口腔鼻咽喉部的分泌物吸出。痰粘稠不易咳出可用必嗽平溶液雾化吸人或用支气管解痉剂及激素缓解支气管痉挛;或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将分泌物吸
(6)确定性救治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创伤严重度分类方法:
①轻度:患者为单部位受伤,仅需简单处置,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②中度:主要受伤部位损害严重,有功能损害,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一般没有生命危险;ISS(创伤严重度评分)<13,治愈后可能留有功能障碍。
③重度:单个或多个部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不救治患者会死亡。通过病史采集和初步徒手查体了解伤情后,按如下四个步骤完成救治流程:(l~3分钟内完成)一般伤势严重,危及生命,多发生严重并发症,治愈后可能遗留残疾。
(三)血管通道的建立是保证胃肠外高营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应用的锁骨下静脉留置穿刺导管较为适宜,它可置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待病情缓解后仍可留用,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工作麻烦。
(四)鼻饲导管。目前应用鼻气管插管病人虽然可以从口进水,但科学应用机械通气时往往应用镇静荆或冬眠药、肌松剂等,一时可造成急性胃扩张,这也是经常临床所见的腹部膨隆,鼻饲导管不仅减轻胃扩张,还可监测有无消化道出血的倾向。同时亦可通过鼻饲导管应用祖国医学经验方剂进行治疗,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五)尿道:是监测肾功能的排泄和机体水盐代谢的重要手段,通过每小时的尿量来预测肾功能在呼吸衰竭、缺氧过程中的表现。肾功能衰竭给抢救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在呼吸衰竭时如有肾功能衰竭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
二、救治措施
及时进行救治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关键,处理的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通气,以纠正缺氧(PaO2维持8.0KPa以上)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处理心力衰竭及其它并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