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80e25fb08a1284ac9504313.png)
肝淤血
第二节 血液循环障碍
二、出血
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叫作外 出血,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叫作内出血。
积血:腔内出血、溢血:组织内出血
破裂性出血:机械性或侵蚀性损伤造成心脏或血管壁破裂
漏出性出血: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1、原因:
1) 机械性损伤:如刺伤、咬伤等直接损伤血管壁而使血液
水肿组织增大、增重、变白、解剖有液体流出
3、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可逆的病理过程
肝水肿
第三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二)根据病原种数来分
1. 单纯感染 :疾病是由一种病原侵袭引起 2. 混合感染:疾病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病原侵袭引起
(三)根据症状来分
1. 局部性疾病:病变主要为某一局部区域,如皮肤病、鳃病和肠道病等 2. 全身性疾病:病变影响到整个机体,如中毒、营养不良、泛池等
第一节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四)根据感染情况来分
(二)静脉性充血
: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又称 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1、原因:病理性
a、静脉受压和静脉腔内受阻 局部性淤血 b、患有全身性疾病 全身性淤血
2、病理变化:淤血组织呈暗红色或蓝紫色,肿胀,机能
减退,严重时引起出血等。
3、对机体的影响:较动脉充血严重
可致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等
骨骼肌出血
第二节 血液循环障碍
三、贫血
:血液含量减少或红血球、血红蛋白数量低于正常。
外观:鳃苍白 贫血类型:
溶血性贫血:溶血素(鳗弧菌、寄生原虫) 出血性贫血(草鱼出血病、鳗赤点病) 吸血性贫血(甲壳类、吸虫等) 营养性贫血(叶酸缺乏症、缺铁症) 肾脏、脾脏疾病引起的贫血(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64d11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0.png)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一、绪论1.病理学的定义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患病的人体,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和转归。
3.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病理学需要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结合临床实践,理解病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和应用。
二、疾病概论1.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人体在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生命活动发生异常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历不同的病程和发展过程。
2.疾病的基本特征:疾病具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等基本特征。
3.疾病的分类与命名:疾病的分类与命名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如病因、病变性质、病变部位等。
三、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适应的概念及类型:适应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适应的类型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2.损伤的概念及类型:损伤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各种有害因子产生的非适应性应答反应,包括可逆性损伤和不可逆性损伤。
3.修复的概念及类型:修复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损伤的修复过程,包括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或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
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的概念及类型: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包括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2.血栓形成的原因及类型: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在某些部位发生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包括血栓的类型(血栓的主要成分)和血栓的结局。
3.栓塞的概念及类型:栓塞是指血液循环中,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和细菌栓塞等。
4.梗死的原因及类型:梗死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滞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包括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
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
![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a3c67a43caaedd3383c4d367.png)
(2) 纤维素性炎 纤维素性炎是指以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为特征的炎症。
1、 粘膜的纤维素性炎 发生时,在黏膜的表面,渗出的纤维 素、白细胞、坏死的粘膜组织和病原菌等,形成一层灰白 色的膜状物,称为假模,将此类炎症又称为假膜性炎。如 白喉、细菌性痢疾等。
(3) 玻璃样变性 1、玻璃性样变:是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HE染色呈嗜伊红均质红 染的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主要见于结缔组织、血管 壁及部分细胞内。 2、细胞内玻璃样变性: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 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
2、 坏死 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皮下和内脏等实质器官,如肺、肝、肾、脑等。
原因:脓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第2节 慢性炎症 慢性肉芽肿性炎 是指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特 殊类型的慢性炎症,又称特异性慢性炎症。 肉芽肿是指在某些致炎因子的作用下,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 细胞增生为主,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将结核病时结核结节中的多核巨细胞称为Langhans巨细胞) 第5章 肿瘤 一、 肿瘤的概念 肿瘤 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异常增值所形成的新生 物。 二、肿瘤的形态 肿瘤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软硬度)和数目等。 三、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肿瘤的分化:肿瘤的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表现出的余某种正常组织 的相似之处。 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之 间的差异。
(1) 皮肤创伤的愈合 1、 愈合的类型 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皮肤创伤愈合分为以
下两种类型。 (1) 一期愈合:特点:①伤口缺损少、创缘整齐,对合严密,
病理学基础知识介绍
![病理学基础知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4e83f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1.png)
病理学基础知识介绍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致力于研究疾病的病因、病理过程以及病理变化。
通过对组织学和细胞学的研究,病理学为医生提供了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病理学的定义、分类、病理标本的获取和病理报告的编写等。
一、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通过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以及形态学改变的学科。
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与临床医学紧密相连。
通过对病理标本的分析和病理变化的观察,病理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预后。
二、病理学的分类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范围,病理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 解剖病理学:主要研究病理标本的形态学结构,包括组织病理学和器官病理学。
2. 细胞病理学:研究疾病的细胞学改变,通过细胞标本的观察来辅助诊断。
3. 免疫病理学:研究与免疫系统相关的疾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等技术来观察和分析。
4. 分子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主要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研究。
三、病理标本的获取病理标本是病理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它可以是组织标本、细胞标本或者体液标本。
病理标本的获取需要根据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1. 组织标本: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法获得,对于较大的病变可以直接切取相应组织。
2. 细胞标本:通过细针穿刺或者刮片等方法采集,适用于细胞学检查。
3. 体液标本:包括血液、尿液、胸水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四、病理报告的编写病理报告是病理学的重要成果,它用于向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和治疗建议。
病理报告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1. 病理标本信息:报告应包括标本的类型、标本大小、标本采集部位等基本信息。
2. 形态学描述:对病理标本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如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学改变等。
3. 病理诊断:根据病理特征和临床资料,给出明确的病理诊断或可能的诊断意见。
4. 辅助检查结果:如免疫组织化学、分子检测等辅助检查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确定诊断。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3f40186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d.png)
病理学基础展开全文第一章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学习目标● 熟记肥大、萎缩、化生、变性、坏死、坏疽、机化、再生、肉芽组织的概念。
● 描绘出变性、坏死、肉芽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
● 举例说明常见化生的类型。
● 说出坏死、坏疽、创伤愈合、骨折愈合的类型。
● 比较干性坏疽与湿性坏疽之异同。
● 阐述坏死的结局。
● 简述影响再生的因素。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使各器官、组织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得以维持正常。
为了生存,机体往往靠自身的反应和各种调节机制来抵御损伤作用,如若损伤轻,细胞可自身调整,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如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当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强度超过了细胞、组织的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内出现可复性损伤,表现为细胞内或组织中异常物质沉积(变性);损伤因素过重或可复性损伤因素持续存在,则可出现组织细胞的死亡(坏死)。
这些损伤可引起代谢和形态方面的改变并发生相应的功能变化,机体会通过修复,以保持新的平衡。
病案讨论病例摘要:男,65岁,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
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
今晨四时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
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
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
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
右足趾变黑、坏死。
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变细。
左大脑内囊有大片状出血。
讨论:1.有哪些病变?2.右足发黑坏死的原因是什么?3.左心室肥大、扩张及左下肢萎缩的原因是什么?4.死亡原因是什么?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A 肥大B 增生C 萎缩D 变性2.关于萎缩,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凡是比正常小的器官组织细胞均可称为萎缩B 萎缩组织细胞不消失C 细胞内线粒体变小,数目不减少D间质不减少,有时反而增生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生A 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内出现肠上皮B 食管粘膜内出现灶状胃粘膜组织C 骨化性肌炎时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可见骨组织D 慢性膀胱炎时可见移行上皮变为鳞状上皮4.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中,哪种损害最轻A 混浊肿胀B 水变性C 玻璃样小滴变性D 脂肪变性5.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特征是A 核分裂B 细胞核异型C 线粒体肿胀D 细胞核碎裂6.引起气性坏疽的常见原因是A 空气进入肌肉并且细菌感染B 真菌感染C 伤口合并腐败菌感染D 由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7.一期愈合的下列叙述中正确是A 创面大边缘不齐B 需多量肉芽组织填平伤口C 创面不洁易感染,炎症反应明显D 见于手术即时缝合的切口8.肉芽组织主要由下列哪项组成A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B 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C 炎性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D 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9.下列组织中最易完全再生修复的是A 心肌组织B 骨组织C 神经组织D 上皮组织10.有一长期吸烟的病人,经常咳嗽,现以肺部感染入院,作痰涂片检查,发现脱落的气管粘膜上皮中有鳞状上皮,但细胞无异型性,此为A 气管粘膜上皮鳞状化生B 痰中混有食管上皮C 痰中混有口腔上皮D 气管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11.女,18岁,食欲不好,厌油腻,肝大,肝区疼痛,临床诊断急性普通性肝炎,此时患者肝出现病变为A 肝细胞气球样变B 肝细胞脂肪变C 肝细胞透明变D 肝细胞碎屑坏死12.有一患者长期饮酒,而后出现肝区疼痛,该病人肝脏的主要病变可能是哪一项A 肝细胞嗜酸性变B 肝细胞脂肪变性C 肝窦内皮增生D 肝细胞水样变性13.男,24岁,吸烟,近一年来右下肢行走后疼痛,休息后好转,出现间歇性跛行,近一月来、右脚拇趾变黑、皱缩,失去知觉,此种病变是A 液化性坏死B 固缩坏死C 干性坏疽D 湿性坏疽14.有一患者经常胃痛,钡透发现幽门区有一约37.5px的缺损,临床诊断为慢性胃溃疡,溃疡处镜下可能见到何种主要病变A 病变区有肉芽组织长入B 病变区有钙化C 病变区有骨化D 病变区有平滑肌增生(15-17题共用备选答案)A 干酪样坏死B 液化性坏死C 坏疽D 纤维素样坏死15.乙型脑炎16.恶性高血压病细小动脉17.淋巴结结核二、填空题1.组织器官在肥大时以细胞的_______为主,组织器官在增生时以细胞的_______为主。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28c68ab02d276a200292eec.png)
病理学基础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一)掌握萎缩的概念、原因和分类;理解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萎缩1.萎缩:是指正常发育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器官没有发育或发育不良等则不属于萎缩的范畴。
)2.原因及类型:萎缩一般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生理性萎缩常见于更年期后妇女的子宫和卵巢的萎缩,青春期的胸腺萎缩等,病理性萎缩可分为:(1)营养不良性萎缩:常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引起。
(2)压迫性萎缩:器官和组织长期受压可导致萎缩。
(3)失用性萎缩:运动器官长期不活动。
(4)去神经性萎缩:脑、脊髓或神经损伤引起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由于某个内分泌器官功能低下,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相应靶器官的萎缩。
肥大1.肥大: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
2.分类: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
生理性肥大:如运动员四肢肌肉的肥大。
病理性肥大可分为①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的心肌肥大;②内分泌性肥大:如垂体病变引起的肢端肥大。
增生1.增生:是指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加。
2.分类:可分为生理性增生和病理性增生生理性增生:如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的增生。
病理性增生可分为:①内分泌性增生:如老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②再生性增生:如肝细胞损伤后的肝细胞再生;③代偿性增生:如部分肝脏切除后,体内一部分肝脏发生的增生。
化生1.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或细胞所取代的过程。
2.分类:①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或支气管黏膜;②肠上皮化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如胃黏膜的大肠型的肠上皮化生,可能成为胃癌的发生基础;③结缔组织化生:成纤维细胞转变为骨细胞或软骨细胞。
3.意义:化生对机体的影响有利有弊,如慢性支气管炎时鳞状上皮化生,虽然增强了局部黏膜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但因上皮表面失去纤毛,减弱了呼吸道黏膜的自净能力。
如果引起化生的因素持续存在,在化生、增生的基础上还可能发展为肿瘤。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29f81d6b9f3f90f76c61ba7.png)
二、病因学
(一) 病因概念:病因是指引起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包括 1.外因 2.内因 3.诱因.
(二) 病因学分类 1.疾病发生的外因分为五大类: (1)机械性的因素; (2)物理性的因素; (3)化学性的因素; (4)生物性的因素; (5)营养性的因素.
(二)病因学分类
2.疾病发生的内因:所谓内因就是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 大致可包括两个方面:
(1)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并在体内进行生长繁 殖而引起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2)寄生虫病:由寄生虫侵袭机体而引起的的疾病. (3)普通病;由一般性致病因素所引起的内,外,产科疾病.
(二) 疾病分类
2.按疾病的经过, 将疾病分为:
(1)急性病; (2)慢性病; (3)亚急性病
3.按患病器官系统分类,可 将疾病分为: (1)消化系统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 (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4)运动器官系统疾病 4.其他:营养代谢病
A.创伤愈合的过程,包括清除阶段和修补阶段 B.创伤愈合可分为三种类型:
a. 浅表创伤愈合:见于表皮浅表创伤如擦伤,创伤很浅,只破 坏皮肤表层.一两天内完成愈合.
b.第一期愈合:多见于伤口小而整齐,创缘接合紧密,消毒完善 无感染的创伤愈合.1天左右就有肉芽长出,3天左右就可以 填平创腔,7天左右愈合.
*死亡的分类
按照机体的死亡过程,将死亡区分为临床死亡(相对死亡)和生物学 死亡(真正死亡)二个阶段.
1.临床死亡的特征:呼吸和心跳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以及中枢神经系 统的高度抑制.临床死亡是一种可逆现象,在它发生之后的5—7 分钟内,采取一些方法,有使其复活的可能.
2.生物学死亡:脑组织新陈代谢活动停止,并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化, 即进入了生物学死亡阶段.并表现出死亡症状:尸体逐渐变冷,发 生尸僵,血液凝固,形成尸斑,组织逐渐分解,崩溃和尸腐等
中医诊断学中的病理学基础有哪些内容
![中医诊断学中的病理学基础有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86a2c1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8.png)
中医诊断学中的病理学基础有哪些内容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以确定疾病的本质和病情的发展。
而病理学基础则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理论支撑,对于准确诊断疾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医诊断学中,病理学基础主要包括病因病机、气血津液病理变化、脏腑病理变化等方面。
病因病机是病理学基础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医认为,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病机则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
病因主要分为外感病因和内伤病因两大类。
外感病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
风邪为百病之长,其性善行而数变,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
寒邪伤人,易使气血凝滞,出现疼痛、拘挛等表现。
暑邪炎热升散,多伤津耗气,使人出现高热、口渴、气短等症。
湿邪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导致肢体沉重、困倦、脘腹胀满等。
燥邪干涩,易伤津液,表现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
火邪炎热急迫,容易上扰心神,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
疠气则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内伤病因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
七情过激可直接损伤相应的脏腑,如大喜伤心、大怒伤肝、过度忧思伤脾等。
饮食不节、不洁或偏嗜,都可能损伤脾胃,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劳逸失度,过劳则耗气伤血,过逸则气血运行不畅。
气血津液病理变化也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
气的病理变化主要有气虚、气陷、气滞、气逆等。
气虚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等。
气陷则常见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
气滞会导致局部胀满疼痛,气逆可见于肺气上逆的咳嗽、胃气上逆的呕吐等。
血的病理变化包括血虚、血瘀、血热、血寒等。
血虚常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
血瘀则表现为局部刺痛、肿块、唇舌紫暗等。
血热会有出血、发热、心烦等症状。
血寒多导致疼痛、手足冷等。
津液的病理变化有津液不足和津液代谢障碍。
津液不足会出现口渴、咽干、皮肤干燥等。
津液代谢障碍则可能产生痰饮、水肿等。
病理学基础ppt课件
![病理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ff662de87101f69e3195e0.png)
全身反应:
发热、血Rt、HR加快、BP升高、寒战、厌食等
炎症的意义
积极作用:
局限致炎因子,阻止病原微生物蔓延全身; 渗出液可稀释毒素、消灭致炎因子和清除坏死组织; 细胞增生,修复损伤组织,恢复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细胞水肿:病毒性肝炎→气球样变 脂肪变 玻璃样变:高BP、DM→细小动脉玻璃样变→血管破裂出血 淀粉样变 黏液样变 病理性色素沉着 病理性钙化
肝细胞水肿
肝细胞气球样变
玻变、钙化
病理性色素
细胞死亡-不可逆性损伤
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主动(自杀性)
坏死:意外事故性细胞死亡,被动(他杀性) 坏死结局: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
淋巴结
淋巴瘤
谢谢
问答题
试述骨的主要组织学结构及其制成组织切 片流程。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主要包括哪些? 肌组织包括哪些?有什么不同? 试述血栓形成过程。 炎症的表现有哪些?
血栓
平滑肌
形状:息肉状、乳头状、菜花状、溃疡型、浸润性、
分叶状、囊状
颜色:纤维组织-灰白色;脂肪瘤-黄色;血管瘤-红色;
黑色素瘤-黑色
质地:与肿瘤类型有关
肿瘤命名
良性肿瘤:瘤 恶性肿瘤:
癌:上皮组织 肉瘤:间叶组织
白血病是恶性 瘤病:肿瘤多发 畸胎瘤
皮肤
癌前病变
皮肤鳞癌
食管
食管鳞癌
胃粘膜
胃腺癌
平滑肌
潜在的危害性:
重要器官严重的变性和坏死,eg:病毒性心肌炎 大量炎性渗出物,eg:细菌性脑膜炎 增生性反应,eg:结核性心包炎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诱发肿瘤,eg:溃结、慢性胃溃疡
病理学基础 第一章疾病概论
![病理学基础 第一章疾病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a911698daef5ef7ba0d3c68.png)
• 目的要求:
• 1.掌握疾病概念,掌握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的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和发 展中的作用。 3.了解疾病的转归与经过。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健康与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至今尚无完 整的定义,两者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
不生病就是健康吗?
• 一、健康的概念
• 健康(health) • 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 至少包括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状态。 • 表现为: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事业 性好、人际关系好
病因的分类
• 免疫因素
• 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 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 • 免疫缺陷病
病因的分类
•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 应激性疾病、变态人格、身心疾病
2、疾病发生的条件 • 疾病发生的条件 • 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 体内外因素。 • 其中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 素称为诱因
1、损伤与抗损伤
• (1)损伤与抗损伤反应间并无严格界限 • (2)矛盾的两个方面 • (3)动态变化过程
•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 本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格局。 • 若损伤↑ →疾病恶化或死亡 • 若抗损伤↑ →病因去除,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恢复 • 正常,机体逐渐康复
第三节 发病学
• 发病学(pathogenesis) • 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 律和共同机制。 • 疾病种类繁多。每一种疾病的发展过程都 有其自己的规律,但不同的疾病却有一些 共同的规律。
•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 • • • 三大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病理学基础ppt课件
![病理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ff662de87101f69e3195e0.png)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
淋巴结
淋巴瘤
谢谢
问答题
试述骨的主要组织学结构及其制成组织切 片流程。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主要包括哪些? 肌组织包括哪些?有什么不同? 试述血栓形成过程。 炎症的表现有哪些?
血栓
平滑肌
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化脓性阑尾炎
化脓性阑尾炎
慢性胆囊炎
化脓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结核结节
结核结节
六、肿瘤
定义:细胞异常增殖,常形成肿块 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 有些肿瘤好发于儿童或青年人
肿瘤形态
数目:一般单发,染色体改变(息肉病) 大小:体积差别很大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卵巢囊腺瘤 体积与很大因素有关,如肿瘤的性质、生长时间和发生部位
潜在的危害性:
重要器官严重的变性和坏死,eg:病毒性心肌炎 大量炎性渗出物,eg:细菌性脑膜炎 增生性反应,eg:结核性心包炎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诱发肿瘤,eg:溃结、慢性胃溃疡
炎症分类
依据持续的时间分类 急性炎症:反应迅速,持续时间短
浆液性炎:感冒、TB性胸膜炎、风湿性滑膜炎、皮肤 烧伤水疱、关节扭伤水肿等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化脓性胆囊炎、阑尾炎,疖、痈 出血性炎
浅谈病理
主要内容
病理学概述 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损伤的修复 血栓形成与栓塞 炎症 肿瘤
一、病理学概述
内容 研究方法 常用技术
内容
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结局和
转归 总论: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各论: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
临床表现﹢镜下特点﹢IHC ﹢分子病理 病理诊断
研究方法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49b3e02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2.png)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第33页
病 因 入 侵
潜伏期 期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普 通 症 状 出 现
前驱期
特 异 性 症 状 出 现 症状显著期
疾病 分期
结 局
转归
第27页
一、潜伏期:从病因作用于人体到出现
最初症状之前。
二、前驱期:疾病出现最初症状到出现
经典临床表现前阶段。
三、症状显著期:疾病经典症状相继出
现。
四、转归期:疾病发展到最终阶段,即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第22页
(七)精神、心理和社会原因:
人精神原因在疾病发生发展上有着主要 作用。
祖国医学提出内伤“七情”可致病。一 些异常激烈情绪 改变能够引发器官活动 失调,因而发生疾病。 社会原因包含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和教 育水平以及生活、劳动、卫生条件等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第23页
(八)行为原因
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不 良饮食习惯、体育活动过少)
另外,性别、年纪、气候及环境都与疾病发生、 发展相关。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第24页
第三节、发病学概述
一、自稳调整紊乱
病因 机体损害 机体自稳调整 紊乱 对应功效和代谢障碍 连 锁反应 其它自稳调整紊乱 生 命活动障碍。
如:胰岛素↓ 糖尿病 脂肪代谢 ↑ 酮体↑ 代谢性酸中毒
疾病结局。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第28页
四、转归期 (一)康复 1、完全康复 2、不完全康复 (二)死亡 1、病理性死亡 2、生理性死亡(衰老致死)
病理学基础的任务
第29页
传统死亡:呼吸和心跳停顿,各种反应消失
传统死亡普通分为三个阶段:
⑴濒死期(临终状态):大脑功效显著抑制,各系统机
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病理诊断方法
![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病理诊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db8f2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5.png)
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病理诊断方法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学科,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机理、病变过程和病理变化。
病理学是医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与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病理学的基础知识以及病理诊断方法。
一、病理学的基础知识1. 病变的分类病理学中的病变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组织、器官或整个身体的异常变化。
病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按病理过程分类可分为炎症、增生、萎缩、变性等;按病因分类可分为感染性、代谢性、免疫性、遗传性等;按器官系统分类可分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
2. 病理标本的种类病理标本是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病理标本包括手术切除标本、活组织检查标本、穿刺标本、切片标本等。
手术切除标本是指通过手术切除的组织样本,例如切除的肿瘤组织;活组织检查标本是指直接从患者身体中取出的活体组织,例如肝穿刺活检;穿刺标本是指通过穿刺技术获得的组织或液体,例如脑脊液穿刺;切片标本是指将组织标本切割为薄片并染色后进行病理学分析。
3. 病理诊断的基本步骤病理诊断是通过病理标本进行的,其基本步骤包括标本处理、镜下分析和报告撰写。
标本处理是指将取得的病理标本进行固定、包埋和切片等处理,以便后续镜下分析。
镜下分析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以及异常变化,从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报告撰写是指根据镜下分析结果和病理学知识对病变进行描述,提供病理学诊断和建议。
二、病理诊断方法1. 组织学检查法组织学检查法是病理学中最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主要应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和活组织检查标本。
在组织学检查中,经过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等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以及异常变化,并根据病理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诊断。
2. 细胞学检查法细胞学检查法主要应用于液体标本和穿刺标本的诊断。
在细胞学检查中,采用细针将标本中的细胞抽出并制成涂片,然后进行染色和显微镜下观察,以确定细胞的形态和异变情况,从而确定病理学诊断。
病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4da656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c.png)
病理学基础概述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机制和变化过程的学科。
通过对异常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研究,病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的定义和分类疾病是指机体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组织和器官功能发生异常而导致的不适和损害。
按照病因,疾病可以分为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多个类别。
根据疾病进展的方式,可以将疾病分为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
疾病的分类有助于我们理解病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临床疾病的区分。
病理学的基本原理病理学的核心原理包括: -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学研究不同疾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从而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疾病。
- 病理变化与病理诊断:通过对组织病变的观察和分析,确定病变类型和程度,为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状态下的机体生理功能变化,帮助我们理解疾病对机体的影响。
- 病理学分类:通过将不同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别,病理学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解剖病理学:通过对尸体的解剖和组织切片的观察,研究病变的形态学特点和组织结构的改变。
2. 组织学和细胞学:通过对活体组织或细胞的取材,进行组织切片和细胞学检查,来研究病变的微观结构和细胞变化。
3. 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利用抗体和分子遗传学技术,研究病变组织或细胞中的蛋白质和基因表达的变化。
4. 实验病理学:通过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等实验方法,研究病因和机制,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
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病理学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基础。
以下是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常见应用: 1. 疾病诊断: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病理学检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种类和发展阶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 治疗评估和预后判断:病理学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预测病情进展,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
3. 新药开发和治疗研究:病理学研究可以提供新药研发的依据和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方法。
病理学基础知识解析
![病理学基础知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54f387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2.png)
病理学基础知识解析一、病理学基础知识解析病理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它研究疾病的本质、发展机制和变化规律。
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病理学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1. 病理学的定义和分类病理学是对各种异常生理状态和疾病过程进行系统观察、描述、分析和总结,并通过组织学技术等方法来确定这些异常与正常生殖现象之间的关系。
根据其具体内容与对象,可以将病理学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领域:(1) 细胞病理学:主要研究细胞层面上发生的异常变化,如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及恶性程度评估等。
(2) 组织学:主要关注组织器官水平上的异常结构与功能改变,并通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组织切片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 系统解剖病理学:侧重于了解器官或系统整体异常的改变,如器官发育障碍、萎缩或增生等。
(4) 分子病理学:通过研究基因与蛋白质水平上的异常变化,揭示引起疾病的分子机制,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2. 病理学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病理学是临床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病理学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1) 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对组织标本进行镜下检查、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技术分析,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特定的疾病,并与其他类似表现的疾病加以区分。
(2) 预后评估:通过对肿瘤标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特征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 治疗反馈监测:通过对治疗前后的组织标本进行比较分析,了解治疗的效果、肿瘤恶化或复发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4) 科研探索:病理学还提供了临床医生进行科研探索的基础。
通过对大量标本进行分析,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预防与干预策略等重要信息。
3. 病理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合理应用和理解病理学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1) 识别及鉴别诊断能力:医生需要具备对常见和罕见疾病进行识别和鉴别诊断能力,结合临床信息和组织学特点进行全面准确的诊断。
病理学基础知识精选
![病理学基础知识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8adb1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b.png)
病理学基础知识精选病理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以及疾病与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
它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选取一些病理学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一、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受到内外因素刺激后,细胞自我调节性地发生死亡的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凋亡对于维持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发育过程。
然而,在某些疾病中,细胞凋亡的异常调节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疾病的发生。
细胞凋亡的特征包括细胞体积缩小、DNA断裂、胞浆内形成嗜伊红小体等。
二、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病理学和生理学的结合,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对异常因素的适应性反应及代偿能力的改变。
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如代谢紊乱、循环功能改变、免疫调节失衡等。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致病因子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
当机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时,炎症反应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生,以保护机体免受继续损害。
炎症反应的特征包括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
炎症反应的过程包括炎症介质释放、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和修复等。
四、肿瘤学基础知识肿瘤是指机体组织中某一细胞类型的异常增生,它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肿瘤细胞的特点包括无限增殖、自主生长、浸润性和转移性等。
肿瘤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肿瘤发生机制、肿瘤分类、肿瘤诊断和肿瘤治疗等。
五、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机体对于特定抗原产生的一种过敏反应,它可引起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变态反应根据免疫机制的不同可分为Ⅰ型至Ⅳ型变态反应,包括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皮炎等多种常见过敏病。
了解变态反应的机制和分类对于临床过敏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掌握其基础知识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瘢痕 神经、骨骼肌及心肌细胞
皮肤
尿路上皮
呼吸道
鼻腔
胃粘膜
胃肠道
胃肠道
肝细胞
血管
血管
骨
主要由骨膜、骨组织和骨髓构成 骨膜:营养骨组织;骨母细胞 骨组织:
细胞-骨母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类骨质→骨质,板层状-板层骨
骨髓
骨组织-板层骨
肾小管
细胞死亡-不可逆性损伤
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主动(自杀性) 坏死:意外事故性细胞死亡,被动(他杀性) 坏死结局:
溶解吸收→急性炎症反应; 分离排出→糜烂、溃疡、窦道、瘘管、空洞; 机化与包裹→纤维瘢痕
坏死的影响
胃粘膜
胃粘膜糜烂
小肠溃疡
瘢痕疙瘩
三、损伤的修复
修复过程有两种形式: 再生:同种细胞修复 被覆上皮、淋巴造血细胞、肝细胞、骨
骨组织
骨组织
肌组织
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心肌、骨骼肌----横纹肌 骨骼肌----受体神经支配,随意肌 心肌、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不随意肌
骨骼肌
骨骼肌
心肌
心肌
平滑肌
平滑肌
四、血栓形成与栓塞
血栓
血栓
血栓
血栓的结局
软化、溶解和吸收
新形成的血栓,经纤溶酶的激活和白细胞释放的溶蛋白酶, 软化并逐渐被溶解。 小的新鲜的血栓可被快速完全溶解; 大的血栓部分软化→脱落→栓塞
适应
正常细胞 或组织 不可逆性损 伤-细胞死亡
可逆性损 伤-变性
适应
萎缩:
DM、TB、肿瘤→恶病质; 脑AS→脑萎缩; 骨折→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慢性炎症→组织、器官的萎缩 (慢性胃炎,慢性肠炎)
肥大:高BP →心肌肥大 增生:慢性炎症→皮肤和脏器上皮细胞的增生;
H →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
浅 谈 病 理
主要内容
病理学概述 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损伤的修复 血栓形成与栓塞 炎症 肿瘤
一、病理学概述
内容
研究方法
常用技术
内容
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 转归 总论: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各论: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
临床表现﹢镜下特点﹢IHC ﹢分子病理 病理诊断
机化和再通
大的陈旧性血栓→肉芽组织取代→机化
钙化
血栓机化
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对破裂的血管起止血作用-有利 阻塞血管→器官或组织缺血、梗死(脑梗、心 梗等) 栓塞: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肺动脉栓塞
主动脉系统及左心栓子→脑栓塞 羊水栓塞
心瓣膜变形 广泛出血
五、炎症
机体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 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损伤因子:理化因子、生物性因子、组织坏死、 变态反应和异物等 防御反应:
血栓
平滑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卵巢囊腺瘤 体积与很大因素有关,如肿瘤的性质、生长时间和发生部位
形状:息肉状、乳头状、菜花状、溃疡型、浸润性、分
叶状、囊状
颜色:纤维组织-灰白色;脂肪瘤-黄色;血管瘤-红色;
黑色素瘤-黑色
质地:与肿瘤类型有关
肿瘤命名
良性肿瘤:瘤 恶性肿瘤:
癌:上皮组织 肉瘤:间叶组织
白血病是恶性 瘤病:肿瘤多发 畸胎瘤
皮肤
癌前病变
皮肤鳞癌
食管
食管鳞癌
胃粘膜
胃腺癌
平滑肌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
淋巴结
淋巴瘤
谢谢
问答题
试述骨的主要组织学结构及其制成组织切片流 程。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主要包括哪些? 肌组织包括哪些?有什么不同? 试述血栓形成过程。 炎症的表现有哪些?
潜在的危害性:
重要器官严重的变性和坏死,eg:病毒性心肌炎 大量炎性渗出物,eg:细菌性脑膜炎 增生性反应,eg:结核性心包炎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诱发肿瘤,eg:溃结、慢性胃溃疡
炎症分类
依据持续的时间分类 急性炎症:反应迅速,持续时间短
浆液性炎:感冒、TB性胸膜炎、风湿性滑膜炎、皮肤烧 伤水疱、关节扭伤水肿等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化脓性胆囊炎、阑尾炎,疖、痈 出血性炎
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化脓性阑尾炎
化脓性阑尾炎
慢性胆囊炎
化脓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
结核结节
结核结节
六、肿瘤
定义:细胞异常增殖,常形成肿块
分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 有些肿瘤好发于儿童或一般单发,染色体改变(息肉病) 大小:体积差别很大
研究方法
尸检 活检:局切、内镜、细针穿刺、搔刮标本 术中、术后 快速、常规 细胞学检查:筛查
常用技术
大体观察 取材:骨组织需要脱钙—硝酸和盐酸 脱水: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石蜡 包埋:石蜡组织 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 封片 组织病理学观察
二、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红-局部血管扩张、充血 肿-局部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和细胞成分渗出 热-动脉充血、血流加快、代谢旺盛 痛-渗出物压迫及炎症介质作用于感觉神经末梢
全身反应:
发热、血Rt、HR加快、BP升高、寒战、厌食等
炎症的意义
积极作用:
局限致炎因子,阻止病原微生物蔓延全身; 渗出液可稀释毒素、消灭致炎因子和清除坏死组织; 细胞增生,修复损伤组织,恢复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化生
变性-可逆性损伤
损伤后,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 质异常蓄积。
细胞水肿:病毒性肝炎→气球样变 脂肪变 玻璃样变:高BP、DM→细小动脉玻璃样变→血管破裂出血 淀粉样变 黏液样变 病理性色素沉着 病理性钙化
肝细胞水肿
肝细胞气球样变
玻变、钙化
病理性色素
局限和消灭损伤因子 清除和吸收坏死组织和细胞 并修复损伤
炎症是损伤、抗损伤和修复的统一过程
炎症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变性和坏死 渗出: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和白细胞主动游出血管所致 炎性水肿、炎性浆膜腔积液 渗出液对机体具有积极作用 但过多有压迫和阻塞作用
增生:慢性鼻炎、慢性肝炎
炎症的表现
局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