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由》读书笔记第三章

合集下载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作者简介: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

边沁后功利主义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806年5月20日生于伦敦,是著名功利主义哲学家杰姆斯·密尔的长子,密尔从三岁就开始读希腊文,八岁开始学拉丁文、代数、几何,九岁遍读希腊史家的重要著作,少年阶段结束时,他已经具备了比大学毕业生还要广泛的知识。

父亲对密尔的教育以功利主义当作伦理学的基底,源自于杰姆斯与边沁的交情,事实上密尔自己也与边沁常有接触,边沁死后还负责整理他的著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密尔有意无意成为功利主义学派的接班人。

在密尔青年期的晚期,在古典哲学的雄厚背景下,对政治经济学与法学又下了一番苦工,并且开始在报刊文献上发表文章,其中最主要的场域是在哲学激进派的喉舌《西敏寺评论》,与之相抗衡的是辉格党的《爱丁堡评论》以及托利党的《季刊》,他并且组织了学社与年纪长他不少的人进行学术思辨,并且以读书会的形式增加自己在政治经济学、逻辑学与心理学的知识;1823年进入东印度公司任职,此后便以公务生涯为职,直到东印度公司在1856年解散为止,这样的公务生涯,使得他成年这段时间有大量的时间从事思想工作。

总结他的学习生涯,没有玩伴、没有嬉戏,只有书籍和父亲的话语,这样的生活在1826年出了问题,在那一年他进入了一种精神危机的状态,在这段时间里他不断思索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何在,并且渐渐从华滋华斯的诗中得到一些启发,五年后精神危机慢慢过去,他的思想也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且开始大幅修正原来的功利主义观。

在生活方面的突出之处在于他开始大量阅读具有不同观点人士的著作,例如英国浪漫派的哲学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奥古斯特·孔德与圣西蒙等等;在对民主政治的讨论上,他受到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很大的影响。

当然影响他成熟时期最大的是他与哈莉特·泰勒长达20年的相互爱恋以及6年的婚姻生活。

论自由读书笔记高中范文

论自由读书笔记高中范文

论自由读书笔记高中范文论自由读书笔记高中范文1人类一见事物不复有疑就放弃思考,这个致命的倾向是他们所犯错误半数的原因。

一个专从教师或书本引得一切教训的人,纵使逃开了包围上来要使自己满足于生硬填塞的引诱,也总不会被迫去兼听双方,因而(甚至在思想家当中),也就远远不会常在兼知双方方面有所成就。

只要反对者在这题目上表现了任何强烈情感,把对方逼得很紧,使对方感到难于作答,那么,他在对方看来就是一个无节制的反对者。

其中最严重的一些是:似是而非地进行论证、对事实或论据予以压制、把案情的各项因素举陈错误、或者把反对方面的意见表述错误。

总之,对于每一个人,不论他自居于辩论的哪一个方面,只要在其声辩方式中或是缺乏公正或是表现出情绪上的恶意,执迷和不宽容,那就要予以谴责,但是却不可由其在问题上所选定的方面,纵使是与我们自己相反的方面,来推断出那些败德个人的自由必须约制在这样一个界限上,就是必须不使自己成为他人的妨碍。

人类的官能如觉知力、判断力、辨别感、智力活动、甚至道德取舍等等,只有在进行选择中才会得到运用。

而凡因系习俗就照着办事的人则不作任何选择。

他所要求的一切只是指出道路的自由。

至于强迫他人走上那条道路的权力,那不仅与一切他人的自由和发展相矛盾,而且对这个强者自己说来也足以使他腐化。

人类中的一般中材不仅在智力上是平庸的,就是在意向方面也很平庸:他们没有足够强烈的嗜好或愿望能使他们向往于做些什么不平常的事,因为他们也不能理解有那种嗜好或愿望的人,径把那种人划归野性难驯和不知节制的一类,而那又是他们素所鄙视的。

(比如我的室友们似乎就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我这么认真学习。

我觉得她们学习态度很不端正诶。

)进步精神并不总是等于自由精神,因为进步精神会企图以进步之事强加于并不情愿的人民。

对于一个人的福祉,本人是关切最深的人;除在一些私人联系很强的事情上外,任何他人对于他的福祉所怀有的关切,和他自己所怀有的关切比较起来,都是微薄而肤浅的。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论自由》读后感1、引言在我读完《论自由》这本书后,我不禁对作者对自由的深入剖析和思考所抱以深深的敬佩之情。

本书通过对自由的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2、第一章:自由的概念与定义在第一章中,作者对自由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解释。

他指出自由不仅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和价值观。

自由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限制和约束的情况下,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选择进行行动和表达的权利。

3、第二章:自由的种类与限度在第二章中,作者对自由的种类进行了分类和讨论。

自由可以分为政治自由、经济自由、思想自由等多个方面。

同时,作者也指出了自由的限度,即自由并不意味着放任自己的任性,而是需要建立在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

4、第三章:自由的重要性与意义在第三章中,作者深入探讨了自由的重要性和意义。

他指出自由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也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由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5、第四章: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第四章中,作者探讨了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他指出自由与责任是不可分割的,自由需要建立在责任的基础上。

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为所欲为,而是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6、第五章:自由的保障与维护在第五章中,作者讨论了自由的保障与维护问题。

他强调了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只有在法治社会中才能够真正保障和维护人们的自由。

同时,作者也提到了民主制度和公民参与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民主的社会才能够保障人们的自由权利。

7、结论通过阅读《论自由》,我对自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自由并不是简单的行动自由,而是需要建立在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的责任行使。

同时也意识到了自由的重要性和保障的必要性。

附件:1、书本《论自由》电子版PDF文件2、书本《论自由》的电子批注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自由权利:指个人在没有任何限制和约束的情况下,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选择进行行动和表达的权利。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论自由>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约翰·穆勒的《论自由》,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也让我对“自由”这个词有了更深的思考。

穆勒在书中强调了个人自由的重要性,他认为只要不伤害他人,个人就应该拥有充分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兴趣。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这件小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让我对自由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蓝天白云,微风拂面,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我们来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草地的边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美妙。

我们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好好享受这难得的悠闲时光。

大家纷纷拿出准备好的食物和饮料,开始一边聊天一边享用。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了一个小男孩。

他看起来也就七八岁的样子,穿着一身有些旧但很干净的衣服,头发有点乱蓬蓬的。

他手里拿着一个风筝,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和期待。

他在草地上奔跑着,试图让风筝飞起来,可是风筝总是不听使唤,一次次地掉在地上。

他的脸上露出了沮丧的神情,我能感觉到他内心的失落。

就在这时,他的妈妈走了过来。

妈妈看起来很着急,不停地说着:“别跑了,小心摔倒!别弄那个风筝了,弄脏了衣服怎么办!”小男孩的眼神瞬间黯淡了下来,他停下了脚步,手里紧紧地握着风筝,不再尝试放飞它。

我看着这一幕,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个小男孩,他只是想自由自在地奔跑,想让自己的风筝飞上蓝天,可他妈妈的那些话就像一道道枷锁,束缚住了他的自由。

这让我想到,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呢?有时候,我们的梦想和追求,被别人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所限制。

也许是父母担心我们会受伤,也许是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认为某些事情不应该做,我们就被迫放弃了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

就像那个小男孩,他原本可以在草地上尽情地奔跑,享受风在耳边呼啸的感觉,可以不断尝试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

但因为妈妈的干涉,他失去了那一刻的自由。

密尔的《论自由》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范文

密尔的《论自由》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范文

The process of constantly discovering that the previous self was a fool is growth.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密尔的《论自由》读书笔记_读书笔记范文密尔的论自由读书笔记(一)很薄的一本书,晦涩的长句,让我如同咀嚼一块生硬的糟饼,咽不下吐不出。

密尔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甚广,尤其是其名着《论自由》(OnLiberty),更被誉为自由主义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与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道,被视为报刊出版自由理论的经典文献。

这部着作的要义可以概括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其他人和社会都不得干涉;只有当自己的言行危害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接受社会的强制性惩罚。

这就是密尔所划定的个人与社会的权利界限,所以,1903年当严复第一次把《论自由》介绍到中国来时,书名就叫《群己权界论》。

当我看到严复先生所翻译的这个标题,似乎这更是密尔所要表达的主旨。

整本书的建构清晰易懂,完全与其行文内容不同,开章引论,于后三章分述,末章叙述其应用。

在《论自由》一书中,密尔所谓的个人自由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

这也是他所论自由区别于前人如自然法学派,把自由看作是不依赖于社会,而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天赋权利。

在老师在指定书目之前,我便有意地去尝试着去读这本论着,原因在于一次在网络上搜索,《论自由》是新闻传播学必读的课外读物,事实如此,密尔本书的重点也在于第二章——《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密尔在第二章的末尾总结论证了思想言论自由在认识上的意义,这里有必要摘抄下来,因为这一系列的论证对推动自由主义的发展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并且使他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论证如下:第一,若有什么意见被迫缄默下去,据我们所能确知,那个意见却可能是真确的。

否认这一点,就是假定了我们自己的不可能错误性。

不可能错误性的提出是密尔论证言论自由的重要论据,没有什么不可能错误,故而,任意意见都可能去发布。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论自由》,约翰密尔所著,1859年出版。

此书主要论述了个人自由的基本原则。

密尔从小深受激进主义阵营的父亲和功利主义阵营的边沁影响,他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论证自由主义,使二者成功融为一体。

作为个人主义的宣言,《论自由》一书被不少人视为与1785年法国大革命、1848年革命并列的自由主义完成的标志。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先总述文章所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第二章论述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必要性。

第三章论述个性与自由的关系及其意义。

第四章论述社会凌驾于个人的权威的限度。

第五章就几个案例讨论本文教义的应用。

《论自由》的哲学基础是最广义上的功利主义,即必须把人当做前进的存在而以其永久利益为依据。

关于自由与权威的斗争,禁止防御官府的政治暴虐是不够的,对于得势舆论和得势感想的暴虐同样要清醒并抵制。

但人们往往并不清楚这个所要抵制范围的边界在哪里,从而导致混乱和悲剧。

密尔提出了一条“极其简单的原则”,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个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

因此,只有个人行动会直接、最初地影响到他人的部分必须受社会干预,剩下的就是人类自由的适当领域,这包括,意识的内向境地(良心的自由),追求趣味和订立生活计划的自由,个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

这条教义虽然并非首创,亦广为认同,但在实践中所受阻碍极大。

古代共和国认为自己有权实行自己对人的优越性,古代哲学家也赞同用公共权威制约私人行为的每一部分。

被强敌环伺的小国亦需要意志统一来保证安全。

事实上,贡斯当已深刻地指出了所谓古代人的自由的局限性,而且现代世界中,政治群体体量变大,不再需要斯巴达式的全民军事教育,还有最主要的是,政教分离原则被广泛认同,可自由原则的贯彻在当代仍受重重阻碍。

据思想家们所论述,现代道德压迫的机器应更有力地反对在仅关本人的事情上与统治意见有所分歧。

密尔论自由读书笔记

密尔论自由读书笔记

密尔论自由读书笔记密尔的《论自由》是为保障公民自由而写,提倡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

所谓自由就是你做出选择的权利,这就要求政府要保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发表言论的自由。

所谓自由就是你做出选择的权利,这就要求政府要保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发表言论的自由。

如果人们想说什么,或者认为应该说什么,就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不希望别人干涉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就有权不接受别人强加给他们的意见。

你想发表什么样的意见,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他人无权干涉。

不要幻想得到其他人的同意。

他人不会也不应当因为你赞成什么主张,或反对什么主张,而在实际上采取和你相同的立场。

不过,任何人对事物所抱的态度、持有的信念,并非都能影响他人的行为。

不能仅靠信仰或偏见来判断,我们还必须考虑到事实。

我们应该力求客观,坚持实践,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

4。

政府除了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还有必要保证人们拥有出版自由,即对报刊、杂志等的出版进行合理的管理,防止政治压迫和政治迫害。

一个国家的出版自由受到严重威胁,就好像一个人的自由被剥夺了一部分一样,难免使人感到沮丧。

但这一缺陷只要解决得好,也可能转化为一个国家的优势,起到积极的作用。

报刊杂志只是手段,服务的目的才是目的。

管理出版自由,管理政治自由,管理信仰自由,管理思想自由,管理言论自由,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有些言论自由的限制往往超出现实的条件,是与本阶级的历史和社会状况相悖的。

政府除了保证这些自由外,还要积极扩大自由的范围,使之不再受各种不适当的限制。

5。

任何国家都存在着多种权力和力量,其中包括党派、教会和舆论领袖等的权力和力量。

对此,一方面应该对各种组织的活动予以切实的监督,一方面要特别注意防止它们成为损害公民自由的工具。

政府还必须正视下面三种危险倾向:一是仇视社会主义者的反动倾向;二是保守和右倾的倾向;三是享乐主义的倾向。

即:过去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导致不安全、懒惰、对纪律漠不关心的传统思想。

《论自由》读书笔记(精选3篇)

《论自由》读书笔记(精选3篇)

《论自由》读书笔记(精选3篇)《论自由》是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由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

书中论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自由权利,阐明“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并提出了自由的各项“原则”。

关于“论自由”这本书,密尔在引论中开宗明义地说,他所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全书要义可以概括为两条基本原则: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对于这个人的行为不得干涉,至多可以进行忠告、规劝或避而不理。

二、只有当个人的行为危害到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当接受社会的或法律的惩罚。

社会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对个人的行为有裁判权,也才能对个人施加强制力量。

它将自由问题的探讨从国家与个人延伸到社会领域,深化了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的论述,成为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集大成之作,它对个人自由的强有力的热情辩护,使之成为英文世界里捍卫自由的经典。

在对付野蛮人时,专制政府正是一个合法的型式,只要目的是为着使他们有所改善,而所用手段又因这个目的之得以实现而显为正当。

现在看来,密尔的这句话是相当政治不正确的。

一个如此强调“自己对自己负责,他人无权干涉”的人,怎么会觉得用专制来“对付”一个民族是正当的呢?原来,在密尔看来,野蛮人的种族就好像人类中的未成年人,他们无法对自己负责,需要成年人的照管。

可是,如果密尔的这种看法成立的话,那么我们的文明种族是怎么长大的呢?在人类刚出现的时候,可没有其他人来帮助、照管这些“野蛮人”啊。

对于某些意见,因我们自己的判断裁定其错误就拒绝倾听,为了更充分说明这种做法的危害性,看来有必要把讨论付诸具体的案例;而且最好我首先选择那些最不利于我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反对言论自由的论点,无论是从正确性上还是从有用性上来说都被视为是最强有力的。

人类自由的适当领域包括:第一,意识的内向境地,要求着最广义的良心的自由、思想和感想的自由、意见和情操的自由、发表和刊发意见的自由;第二,趣味和志趣的自由;第三,个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论自由>读书笔记》读了约翰·穆勒的《论自由》,感觉自己的思维像是被放进了一个全新的搅拌机里,各种想法和感悟在里面翻腾跳跃。

书里有很多观点让我深思,也让我对“自由”这个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说,穆勒强调个人自由的重要性,认为只要不伤害他人,个人就应该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兴趣。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社区的绘画活动。

活动的主题是“梦想家园”,大家可以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家的样子。

这本来是个特别让人兴奋的事儿,对吧?我旁边坐了个小姑娘,看起来也就七八岁。

她一开始画得特别起劲儿,用彩色铅笔勾勒出了一个大大的房子,房子周围还有花园和秋千。

可就在她画得正开心的时候,她妈妈过来了。

妈妈看了一眼画,就开始指指点点:“哎呀,你这房子颜色不对,应该用更鲜艳的。

还有这花园,怎么能这么画呢?”小姑娘原本亮晶晶的眼睛一下子暗淡了下来,她犹豫着放下了手中的笔,按照妈妈说的改了起来。

我在旁边看着,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这不就是对自由的一种侵犯吗?小姑娘原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梦想家园,可妈妈的那些“应该”和“不应该”,就像一道道枷锁,束缚住了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再想想我们的生活,这样的情况是不是随处可见?在学校里,老师可能会规定我们必须用某种方法解题,哪怕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在工作中,上司可能会要求我们按照他们的方式做事,而不考虑我们的想法。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限制,其实都是在一点点侵蚀我们的自由。

穆勒在书中还提到,社会不能以多数人的意见来压制少数人的自由。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小区关于是否要安装健身器材的讨论。

大部分居民都觉得应该安装,因为这样方便大家锻炼。

但有一小部分居民担心安装健身器材会占用公共绿地,影响小区的美观和安静。

最后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协商,还是决定安装,但选择了一个相对不那么影响环境的位置。

这件事让我明白,自由不是某一方的绝对胜利,而是在相互尊重和妥协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论自由》读后感领悟心得五篇

《论自由》读后感领悟心得五篇

《论自由》读后感领悟心得五篇《论自由》读后感领悟心得1《论自由》成书于1859年,100多年后再读此书,仍然觉得很有启发,很多观点用在当下也毫不落伍。

如果说,真存在所谓符合社会规律性的言论,那《论自由》中的某些观点应该也可以归入这类言论。

一、第一章内容简单梳理第一章厘清了本书所讨论的自由的范围。

对于自由的讨论,历来是哲学界、政治学界、法学界的热门论题,经久不衰。

*开始就提到,这篇论文不是所谓意志自由,这里所要讨论的是所谓公民自由或社会自由,也就是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在这个前提下,作者又开始讨论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自由。

历史上的自由,是对统治者暴虐统治的防御。

这时候,爱国者的目标就在于给统治者运用权力划定一定的限制,而这个限制就是他们所谓的自由。

谋取这种自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取得统治着对某些自由权利的承认。

另一种是通过宪法。

但是现在(指作者的时代),“人民对于管治者之成为一种独立的权力而在利害上与他们自己相反对时,已不复认为是一种自然的必要。

”人们可以选出自己的代表对国家进行治理,并且可以随时撤换,意义已经大于对统治者权利的限制,“统治着应当与人民合一起来,统治者的利害和意志应当就是国族的利害和意志。

统治者的权力,就是国族自己的权力。

以此,有人认为“人民无须限制自己施用于自己的权力”,作者对此做了反驳,实际情况是,“人民会要压迫其自己数目中的一部分;而此种妄用权力之需加防止正不亚于任何他种。

”“要限制政府施用于个人权力这一点……也仍然丝毫不失其重要性。

”作者又进一步指出,“当社会作为集体而凌驾于构成他的个别个人时,它的肆虐手段并不限于通过其政治机构而做出的措施。

”仅防御官府是不够的,还要防御得势力舆论和得势感想的暴虐。

集体意见对于个人独立的合法干涉,界限在哪里?他首先肯定了舆论的作用,即“很多不宜由法律来起作用的事情,还要由舆论来办。

”作者通过分析,认为决定那些在法律惩罚或者舆论支持之下的行为准则的主要东西,是社会的好恶或社会中一些有势力的部分的好恶。

论自由第三章读书笔记

论自由第三章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论自由第三章读书笔记篇一:《论自由》读书笔记及感受《论自由》读书笔记及感受第一章引论第二章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第三章论个性为人类福祉的因素之一第四章论社会驾于个人的权威的限度第五章本文教义的应用一、《论自由》的写作背景从18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从而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这两大阶级的冲突激烈。

在政治方面,两大阶级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要求改革政治体制,获得选举权。

但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中,只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在当时的社会中,有产阶级害怕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他们认为民主意味着独裁政府,如果民主占优势,将会带来暴民统治。

资产阶级害怕无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后,会运用这种政治权利推翻这个社会,或者损害他们的财产利益。

同时,他们也认为,工人阶级是残忍、无知的,不能让他们获得选举权。

工人阶级的斗争不仅仅在于要求政治权利,还要求改变社会本身,也就是说,只有改变这个社会,他们才能得到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

这种情况的核心问题就是自由和民主的问题。

密尔认为,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必须给予工人阶级政治权利,这是民主的发展趋势。

在密尔生活的时代,社会观念上提出了新的思想——集体主义和趋同一致的价值观,比如孔德主义。

尽管密尔接受了孔德的一些思想,但是他认为,孔德设想的制度中将会造成社会高于个人的专制主义。

19世纪功利主义兴起。

功利主义最早为边沁所创,其最主要的主旨是为满足大多数人的欲望和利益。

在边沁那里,多数人的幸福主要指人在物质上的满足和利益的实现。

密尔早年接受了边沁的这一理论,但是后来,他开始反对边沁的功利主义只注重现实的物质利益,而漠视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的观点,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量幸福首先应当由对“精神的欲望和快乐”的追求得来,否则会使人“丧失任何真正的欲望”。

密尔把物质的快乐称为“低级的快乐”,精神的快乐称为“高尚的快乐”。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论自由〉读书笔记》最近读了约翰·穆勒的《论自由》,这可真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

不过,别担心,我可不是来给您拽那些高深莫测的理论和大道理的,咱就用大白话唠唠我从书里咂摸出来的那些滋味儿。

书里说,自由是个超级重要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的经历。

那是个阳光灿烂得让人想欢呼的日子,我溜达进了公园,准备好好享受一下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公园里人不少,有遛娃的家长,有牵手散步的情侣,还有一群活力四射的大爷大妈在跳广场舞。

我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准备放空一会儿。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了一个小男孩。

这小男孩估摸也就七八岁的样子,穿着一身有点脏兮兮但充满活力的运动装。

他手里拿着个风筝,眼睛里满是兴奋和期待。

他的妈妈在旁边,一脸紧张地叮嘱着:“小心点,别跑太快,别摔着!”小男孩满口答应着,可那迫不及待的脚步却一点儿也没慢下来。

他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开始奔跑,试图让风筝飞起来。

一开始,风筝总是不听话,刚飞起来一点儿就一头栽下来。

小男孩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他的小脸跑得红扑扑的,额头上满是汗珠,可那股子认真劲儿真是让人佩服。

终于,风筝飞起来了!小男孩高兴得又蹦又跳,大声喊着:“妈妈,快看,飞起来啦!”他妈妈在一旁,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可没一会儿,麻烦来了。

小男孩跑得越来越远,他妈妈着急了,大声喊着:“回来,别跑太远!”小男孩像是没听见,依然沉浸在风筝高飞的喜悦中。

他妈妈急了,跑过去一把拉住他,说:“跟你说了别跑远,这多危险!”小男孩的脸上瞬间没了笑容,他嘟囔着:“我就是想让风筝飞得更高。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就琢磨开了。

这小男孩想要自由地奔跑,去探索,去尝试让风筝飞得更高,这有错吗?他妈妈担心他的安全,想要限制他的活动范围,这又有错吗?好像都没错,可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呢?这不就跟《论自由》里说的有点像嘛。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自由,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去体验,去成长。

但同时,社会、家庭或者其他的什么因素,总会给我们设定一些边界,一些限制。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

《论自由》读后感开学伊始,思修课老师在第一堂课推荐我们阅读一本哲学类书籍。

在老师推荐的众多书籍中,“论自由”三个字吸引了我,我心想自由不就是无拘无束吗,为什么要议论这个话题呢,而且这还是哲学类书籍中的名著。

带着这个好奇心理,我到校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取下来一看并不太厚,翻开目录,只有五章,那时我感觉应该会很轻松愉快地读完这本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平时看的书少,我的阅读能力并不很强,所以当我翻开第一章引论时,我就被大段大段的议论弄得头晕眼花,引论主要是对这本书论证原因和基本观念的一个简单介绍。

在这里,作者穆勒点明他所论的自由是公民自由,社会自由,并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出阐述:个人有一定程度的权力与自由,但应有法律或契约进行约束;相似的,对于集体的统治者来说,他们施加于群众的权力也应有所限制。

这种关系或说规则说明了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可以各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任何分子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自我防卫。

这就是说,对于集体中的任何一个分子,能够施用一种权力而不失为正当,唯一的目的只是要防止对他人的危害。

换句话说,统治者的目的意图应与人们群众一致,而不应剥削压迫群众,这会使被统治者感到失去自由,并发起反抗。

在这章中,有一句令我费解:自由,作为一条原则来说,在人类还未达到能够借自由的和对等的讨论而获得改善的阶段以前的任何状态中,是无所适用的。

后来我上网搜索,找到了一些解释,只有人类能够明确自由这一定义并将由此改善社会时,自由才真正适用。

而这里的自由,乃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道路去追求我们自己的好处的自由,只要我们不试图剥夺他人的这种自由,不试图阻碍他们取得这种自由的努力。

穆勒还将自由分为不同领域,它包括:意识的内在领地,他要求广义上的良心自由,思想和情感自由;趣味和志向的自由,随自己喜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当然不免承担一定后果;在同样限度之内,从每个人的自由推导出个体联合中的自由,只有社会中自由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这样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社会。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自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读了作者姓名的《论自由》一书,让我对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书中开篇就指出,自由是指在社会中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不受他人的强制和干涉。

然而,这种自由并非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而是在一定的规则和约束下的相对自由。

作者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论证,阐述了自由的本质、范围以及其与社会秩序、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

自由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它赋予了个人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才能和价值观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在自由的环境中,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一个鼓励自由思考和表达的社会中,科学家能够大胆地探索未知领域,艺术家能够创作出独特而有价值的作品,企业家能够勇于尝试新的商业模式。

正是这种自由激发了人类的智慧和潜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自由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要条件。

当一个人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和伴侣时,他才能够真正地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从而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相反,如果个人的自由受到限制,被迫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他很难实现自我价值,也难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然而,自由并非孤立存在,它与社会秩序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

社会秩序是保障自由的前提,如果没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则,自由将无从谈起。

比如,在一个没有法律和道德约束的社会中,强者可能会肆意侵犯弱者的权利,个人的自由将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一定的约束和规范是必要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以社会秩序为借口过度限制个人自由。

作者强调,政府和社会在制定规则和政策时,应当谨慎权衡自由与秩序的关系,避免对个人自由造成不必要的侵犯。

例如,一些过度的监管和审查制度可能会限制言论自由和思想交流,从而阻碍社会的进步。

书中还探讨了自由与权力的关系。

权力往往容易侵犯自由,当权力过于集中而缺乏有效的监督时,个人的自由就可能受到威胁。

读书笔记 论自由

读书笔记 论自由

《论自由》读书笔记 ---李明《论自由》,约翰密尔所著, 1859年出版。

此书主要论述了个人自由的基本原则。

密尔从小深受激进主义阵营的父亲和功利主义阵营的边沁影响, 他是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

因此在论述自由主义时, 他的哲学基础也受到功利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

由于对自由主义进行了完整而全面并富有说服力的论述, 《自由论》使密尔成为了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从全书的结构上看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先总述文章所要讨论的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第二章论述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必要性。

第三章论述个性与自由的关系及其意义。

第四章论述社会凌驾于个人的权威的限度。

第五章就几个案例讨论本文教义的应用。

第一章的导论部分,作者的目的在于为全文的论述设定一定的范围和层次, 以保证全文的论述的严谨性。

在这一章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密尔关于自己的自由理论与功利主义的关系的表述:“凡是可以从脱离功利而独立存在的抽象权利观念推出我的论证的任何有利条件, 我都未予利用。

在所有道德问题上, 我最终诉诸功利。

但是, 这必须是最广义上的功利, 以人的进步的存在的永久利益为依据的功利。

”并且指出,这些利益只在每个人涉及他人利益的那些行动上,才准许个人的自发性服从于外来的控制。

从这里可以看出, 密尔在运用功利主义论述自由时,是做出了一定的取舍的。

第二章探讨的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的必要性问题。

作者的主要意图可以用文中的一段非常简明的话来概括:“一个观点因为在各种竞争的机会中未被驳倒, 因而被断定为真,这是一回事;为了不允许反驳它而断定为真,则是另一回事。

反对和批驳我们自己观点的完全自由, 是证成我们为了行动的目的而假定一个观点的真理性的先决条件。

”他将压制思想和言论自由的情形分为三种类型(具体种类省略 ,这种论述很生动并周延地分析了不同压制行为的后果(阻碍人类进一步获得真理。

作者对这一章的论述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或者说是启发, 可能是因为作者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在论述思想和言论自由, 但是我觉得从人权的角度来理解思想和言论自由的合理性更加明了一些。

《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

功利主义视角下的自由——《论自由》读书笔记《论自由》是英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密尔(John Mill)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密尔从小深受激进主义思想的父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边沁影响,但是,他在继承功利主义精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和修正,并对自由理论和功利主义的关系做了深入的阐述,他从功利主义的视角出发论证了自由主义,使二者融为一体。

“凡是可以从脱离功利而独立存在的抽象权利观念推出我的论证的任何有利条件,我都未予利用。

在所有道德问题上,我最终诉诸功利;但是,这必须是最广义上的功利,以人作为进步的存在者的永久利益为依据的功利。

”1《论自由》一书的出版,对其继任者以赛亚•柏林、约翰•格雷等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至于约翰•莫利(John Morely)曾经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我不知道是否在那个时代或者任何其他时代有如此短的一本书曾在当代人的思想中产生如此广泛、如此重要的影响,如同密尔的《论自由》在那个时代对人的思维和社会产生的震动一样。

”2及至今天,《论自由》也是法哲学领域的重要文献。

自由主义理论家从《论自由》中寻找自由理论的经典解释,并试图从中发现可以回答当今问题的思想启迪。

其他一些理论家则试图通过剖析密尔的《论自由》展示自由主义法哲学的内在缺陷及危险后果。

关于《论自由》的写作背景,密尔所处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推进时期。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也得到不断壮大。

在密尔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虽然英国在经济和综合国力等方面达到了鼎盛,但在社会结构、社会观念、社会风尚乃至社会道德上,对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的限制依然存在。

早期的功利主义者边沁等人将功利主义的主旨概括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但是这种多数人的幸福主要指人的物质上的满足和利益的实现,即强调人所追求的趋利避苦的简单量的计算。

密尔早年接受了边沁的这一理论,但后来,他积极批判边沁的功利主义只注重现实的物质利益,而漠视人的精神和情感层面需求的观点,即人的幸福应体现在量和质两个层面,且应当更注重幸福质的追求。

自由作文之论自由读书笔记

自由作文之论自由读书笔记

论自由读书笔记【篇一:《论自由》读书笔记及感受】《论自由》读书笔记及感受第一章引论第二章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第三章论个性为人类福祉的因素之一第四章论社会驾于个人的权威的限度第五章本文教义的应用一、《论自由》的写作背景从18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从而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这两大阶级的冲突激烈。

在政治方面,两大阶级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要求改革政治体制,获得选举权。

但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中,只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在当时的社会中,有产阶级害怕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他们认为民主意味着独裁政府,如果民主占优势,将会带来暴民统治。

资产阶级害怕无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后,会运用这种政治权利推翻这个社会,或者损害他们的财产利益。

同时,他们也认为,工人阶级是残忍、无知的,不能让他们获得选举权。

工人阶级的斗争不仅仅在于要求政治权利,还要求改变社会本身,也就是说,只有改变这个社会,他们才能得到自己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

这种情况的核心问题就是自由和民主的问题。

密尔认为,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说,必须给予工人阶级政治权利,这是民主的发展趋势。

在密尔生活的时代,社会观念上提出了新的思想——集体主义和趋同一致的价值观,比如孔德主义。

尽管密尔接受了孔德的一些思想,但是他认为,孔德设想的制度中将会造成社会高于个人的专制主义。

19世纪功利主义兴起。

功利主义最早为边沁所创,其最主要的主旨是为满足大多数人的欲望和利益。

在边沁那里,多数人的幸福主要指人在物质上的满足和利益的实现。

密尔早年接受了边沁的这一理论,但是后来,他开始反对边沁的功利主义只注重现实的物质利益,而漠视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的观点,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量幸福首先应当由对“精神的欲望和快乐”的追求得来,否则会使人“丧失任何真正的欲望”。

密尔把物质的快乐称为“低级的快乐”,精神的快乐称为“高尚的快乐”。

因此,满足人的幸福和快乐,特别是人的精神上的幸福和快乐是自由的重要内容。

密尔《论自由》读书笔记

密尔《论自由》读书笔记

读约翰·密尔《论自由》武汉大学新闻学双学位新闻学概论《论自由》一书共有五章,分别由导论、论思想和讨论的自由、论个性为福祉要素之一、论社会对于个人的权威之限度与若干应用组成。

然后我结合一个案例分析自己对言论自由的思考。

导论中密尔明确指出,本书中所指的“自由”并不是所谓意志自由,而是公民自由或者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说要探讨社会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爱国者的目标在于,对于统治者所施用于群体的权力,要划定一些他所应当受到的限制;而这个限制就是他们所谓自由。

为什么要对这种权利进行限制,密尔认为,管治者应当保证他们享有的统治权力与人民合一起来,统治者的权力实即国族自己的权力,只不过是集中了的寓于一种便于运用的形式罢了。

在此观点之上,他提出了“多数的暴虐”这一概念。

他认为运用权力的“人民”与权力所加的人民并不永是同一的;而所说的“自治政府”亦非每人管治自己的政府,而是每人都被所有其余的人管治的政府。

至于所谓人民意志,实际上只是最多的或者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民的意志,亦即多数或者那些能使自己被承认为多数的人们的意志。

于是结果是,人民会要压迫其自己数目中的一部分;而此种妄用权力之需加防止正不亚于任何他种。

这样看来,要限制政府施用于个人的权力这一点,即在能使掌权者对于群体,也就是对于群体中最有力的党派正常负责的时候,也仍然丝毫不失其重要性。

“多数的暴虐”表面上会通过公共权威起作用,但是当当社会本身凌驾于构成它的个别人时,他能够执行自己诏令,而而假如它所颁的诏令是错的而不是对的,或者其内容是它所不应干预的事,那么它就是实行一种社会暴虐;而这种社会暴虐比许多种类的政治压迫还可怕,因为它虽不常以极端性的刑罚为后盾,却使人们有更少的逃避办法。

我认为“多数的暴政”和德国女舆论学家诺依曼“沉默的螺旋”理论有某种程度上的共同点。

多数的暴政不仅仅只官府的暴虐,也包括得势的舆论和得势的感想的暴虐,官府的暴虐和得势的舆论和感想的暴虐,于社会要借行政处罚以外的办法来把它自己的观念和行事当作行为准则来强加于所见不同的人,以束缚任何与它的方式不相协调的个性的发展,甚至,假如可能的话,阻止这种个性的形成,从而迫使一切人物都按照它自己的模型来剪裁他们自己的这种趋势,这样“少数派”的观点难以得到正常的表达和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自由》——论个性为人类福祉的因素之一在前一章我们讨论了人民的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当然,除了思想上是不够的,这一节我们要去探讨行动的自由。

在一个大前提下(不伤害他人或社会)我们的思想言论行动客观上是不受限制的,如果有所危害,即使是意见,当意见发表的情况足以使成为指向某种祸害的积极煽动时,也要失去其自由的权力。

任何行动的前提是不伤害他人,只要不伤害他人,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和意向行动,自己承担风险,不受妨碍。

不同意见对人类社会的好处同样适用于行动,每个人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生活和发展,个性应该有自我主张和表达的权利。

但个人的自由必须要限制在一个界限上,就是必须不使自己成为他人的妨碍。

欲望和冲动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情绪特点,也可以算是一个完整人类的构成部分,一个人,若其欲望和冲动不是自己的,那就没有性格可言。

这些性格也许不是受欢迎的,我们在很多时候会抑制自己,不让自己真实的一面表示出来,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誉或认同,我们都表现出自己不真实的一面,别人在我身上看到的冲动与欲望,不过是我身上的镜子的镜像罢了,我们都在尽力模仿那些常人的生活,不是我们没有个性,没人愿意接受完全是模仿或消除个性的生活方式,但是生活会磨平个性的棱角。

个性并不是一无所事的,生活中的首创性的问题,都是一些个性较强的人所去探索的。

没有这些人的努力,只是因袭习俗而不思考生活会僵化,人类就会向机械性退化,失去了生机的习俗承受不起任何轻微的冲击,这就是为什么拜占庭帝国会消亡。

大众不愿宽容个性,而且大众的智力和趣味平庸,没有强烈愿望让自己向往做些不平常的事,也不能理解这样做的人。

结宏大的精神和有力的情感消失了,虚弱的精神取而代之,人们变得因循守旧。

只能把精力放在商业领域,这方面当然就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却输在了创新的领域。

个性与自由的选择,让更多人选择自由。

当然也不能否认前人经验的作用和教育的必要性,可一旦人具有成熟心智,如何运用和解释前人经验和教育提供给他的基本手段,就取决于个体。

前人经验可能太狭窄或错误,也可能不适合一些人一些情境,或者不足以让人发展出自己的特殊禀赋。

而人最重要的判断力、道德评价能力等都是在自己的“选择”中锻炼出来的,单纯因袭传统的人发展不出自己的判断力。

只有培养个性才能产生高度发展的人类,而且发展了的个人对尚未发展的人也能带来最更多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