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与水资源概论_ 水资源概论(三)_1319 水资源概论_中国水资源的数量状况(6)
水文学与水资源_水资源概论_水资源的特性(2)
二、水资源的涵义和特性1. 水资源的涵义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使用价值表现为水量、水质和水能三个方面。
“水资源”一词很久之前便已经出现了,其涵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在中国,长期以来,便有“水利”一说。
究竟什么是水资源呢?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水,其总量约为13.86 亿立方公里(×108km3),它们分布在海洋、冰盖和冰川、永久积雪、地下含水层、永久冻土、湖泊、土壤、大气、沼泽/湿地、河流以及生物体中。
表1-1 地球上的水(据Davie,2003)占地球总水量的百分比体积(×103 km3)海洋1,338,00096.54冰盖和冰川24,064 1.74地下水23,400 1.69永久冻土底冰3000.022湖泊水1760.013土壤水16.50.001大气水12.90.0009沼泽水/湿地水11.50.0008河流水 2.120.00015生物水 1.120.00008总计1,385,984100.00地球上存在各种形式的水体,通过水循环彼此相互联系,互相渗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圈。
广义地说,水圈中各种水体或各种形态的水,对人类都有直接和间接的使用价值,都可视为水资源。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整个自然界中任意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的全部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制定的《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数量和可用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可被利用。
广义的水资源:人类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体和水中物质、能作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水,在社会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
“世界上的一切水”。
但限于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对含盐量较高的海水和分布在南、北极的冰川,还很难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
因而,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大陆上可供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江河、湖沼以及储存在地下的淡水。
水文学与水资源_水资源概论_水资源的特性(1)
第十三章水资源概论第一节水资源的特性一、概述水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大约在上个世纪(20世纪)之前,水一直被认为和空气一样,是自然界赐给人类的赠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是,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1950年以来,因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致使人类对水资源需求迅猛增加,故产生供不应求、水源严重不足的矛盾。
全世界1900-1975年间:农业用水量3500 亿m3/年→21000亿m3/年,增加了五倍;工业用水量300 亿m3/年→6300亿m3/年,增加了二十倍;人均用水量240 m3/年→760 m3/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预计:在20世纪末,全世界用水总量达到60,000 亿m3,达到20世纪初的4,000 亿m3的十五倍。
因此,不仅干旱地区国家缺水,即使是湿润地区的发达国家,也面临水资源恐慌问题。
所引下表具体反映了各大洲水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不均匀情况。
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欧洲、亚洲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美洲的1/10左右。
世界水资源的这种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互不协调,是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原因。
水体不断遭受污染,是造成水资源不足的由一个重要原因。
据统计,全球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每年被污染的淡水量达7,000 亿m3。
为不使其中严重污染的水对环境造成危害,又需要用十倍的清洁水加以稀释,故进一步加深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据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43个国家缺水。
全世界发展中国家70%的居民得不到符合饮用标准的水,致使多种流行病不能根绝。
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相当一部分居民饮用水不符合标准。
由上可见,水资源不足,供需矛盾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其已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制约因素。
因此,如何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水资源学教学大纲
《水资源学》教学大纲“水文学与水资源”水资源规划方向专业必修课第一章水资源学概述第一节水资源学的涵义第二节水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水资源学的研究对象第四节水资源学的性质和特点第五节水资源学的体系结构和研究方法第六节水资源学的科学基础第七节水资源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水资源学和水文学的关系二、水资源和水利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的全球和区域分布第一节世界的水资源一、地球水圈及全球储量二、全球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三、水储量、水文循环和水资源量第二节世界各大洲水资源第三节世界各国水资源第四节中国的水资源一、中国的自然条件特点与水资源二、中国的河流、湖泊和冰川三、河川径流量四、地下水量五、水资源总量六、河川径流水质七、水能资源八、内河水运资源九、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和问题第三章水资源、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第二节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一、农业活动的影响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三、人口增长的影响四、水利工程及湖泊围垦的影响第三节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一、气候的自然波动二、全球变化的影响三、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第四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第五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变第四章水资源价值第一节水资源价值及其内涵一、水资源价值论(一)劳动价值论(二)边际效用价值论(三)存在价值或非使用价值(四)其他理论二、水资源价值的内涵(一)稀缺性(二)资源产权(三)劳动价值第二节水资源核算一、国内外水资源核算研究概论二、中国水资源核算系统(一)地表水资源实物帐户(二)地表水资源水质帐户三、地表水资源核算的基本原则一、水价的制定(一)水价的几个基本概念(二)水价实施种类和水费征收(三)水价制定原则1.公平性和平等性原则2.水资源高效配置原则3.成本回收原则4.可持续发展原则(四)水价制定方法1.边际成本定价2.计划定价3.成本核算二、可持续发展的水价制定方法——边际机会成本定价及全成本定价(一)边际机会成本定价(二)全成本定价三、影响水价的因素四、水资源成本和水资源费第五章水资源评价第一节水资源评价的发展及意义第二节水资源基础评价一、各类资料的收集及初步整理二、各类水文循环要素的分析计算及图表化三、水资源量的计算四、水资源自然特点分析第三节水资源利用评价一、水资源各种功能的调查分析二、水资源开发程度调查分析三、可利用水量分析和工程可供水量四、水的供需分析第四节水环境评价一、水质评价二、水在环境中的作用三、水环境评价标准四、水环境评价方法第五节解决水资源供需关系的科学途径第六章水资源规划第一节水资源规划的任务及其技术进展一、水资源规划的任务二、20世纪水资源规划技术的发展第二节水资源规划的科学基础和基本理论一、水资源规划的科学基础(一)水文学基础(二)经济学基础(三)工程学基础(四)环境学基础(五)运筹学基础二、水资源规划的基本理论(一)宏观经济水资源系统(二)水资源规划中的基本关系1.扩大再生产机制、积累与消费关系2.调入调出关系3.投入产出的约束关系4.水污染与治理的关系5.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6.绿洲生态维护(三)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四)与国土规划的关系(五)与红河流域规划的关系(六)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1.与防洪规划的关系2.与治涝规划的关系3.与灌溉规划的关系4.与城乡生活及工业供水规划的关系5.与水力发电规划的关系6.与航运规划的关系7.与水土保持规划的关系8.与水质保护规划的关系(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关系(八)与全球变化影响的关系第三节水资源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一、指导思想二、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兼顾的原则(二)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原则(三)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模办事的原则(四)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原则(五)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六)指导思想全面转变的原则第四节水资源规划目标及方法要点一、水资源规划目标二、规划方法要点(一)以发展进程中的水资源演变为出发点(二)以流域为对象的整体研究(三)以水循环为基础的现状整体评价(四)以水资源合理配置为中心的总体规划模型体系(五)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多层次多目标群决策方法(六)市场条件下的水资源供需分析模式(七)反映需求管理政策选择的需要预测方法(八)基于环境和生态需水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确定(九)长系列调节确定工程可供水量(十)基于边际成本替代的工程可供水量分析(十一)数学模型与水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十二)数字化流域建设(十三)数据协调方式三、规划分区与规划水平年(二)规划水平年四、基本资料统计口径五、国民经济用水六、水资源及有关因素变化分析(一)水资源数量与质量变化(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三)地表植被变化(四)水资源开发利用对补给入渗特性改变的影响(五)流域四水转化关系变化(六)气候变化影响(七)未来水资源数量、质量变化趋势(八)未来四水转化关系变化趋势七、未来四水转化关系变化趋势(一)水利工程系统(二)供水能力(三)工程系统效率(四)现状年供水分析(五)现状年用水分析(六)现代年耗水分析(七)迄今供用水变化分析(八)现状水平年供需分析1.江河湖泊水质评价2.水生态环境评价第五节水的供需预测综合分析一、用水定额调查核定与节水潜力分析(一)建立用水定额(二)改善用水管理二、需水预测(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二)需水预测原则与方法1.生活需水预测2.工业需水预测3.农业灌溉需水预测4.林、牧、渔业需水量预测5.河北道内用水预测6.环境用水和生态用水预测7.其他预测三、供水预测(一)供水工程的安排(二)地表供水量的调节计算(三)地下水可供水量计算(四)其他水源可供水量和总可供水水量(五)进一步挖掘供水工程的潜力四、水资源供需综合分析与对策(一)综合分析(二)对策与措施第六节规划方案的制定一、水资源规划方案设置的总体思路二、各方案的投资估算及安排三、规划成果要求(一)总要求(二)几个关系第七章水资源问题的决策第一节水资源决策问题的特点一、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问题决策二、区域水资源决策中的多目标问题三、水资源问题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四、水资源规划决策机构中的利益冲突第二节水资源规划决策问题的描述一、水资源决策的基础与主要内容二、水资源决策问题的基本描述(一)宏观经济分区(二)水资源利用分区(三)水资源规划决策机构问题的结构(四)经济结构(五)人口结构(六)水资源工程(七)决策变量三、水资源问题的主要决策模型(一)宏观经济模型(二)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三)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四)主要模型间的关系第三节决策支持系统一、面向问题的设计原则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交互工作方式三、决策问题的层次性描述四、优化技术与模拟技术相结合五、多目标群决策的决策模式六、基于宏观经济的水工程评价七、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构成第四节水资源问题决策的决策方法一、IHGMOA的总体途径二、IHGMOA的交互式收敛结构三、单目标分析四、将多目标问题转化为单目标问题求解五、将多决策者问题归结为单决策者问题六、将多层次决策归结为单层次决策问题第五节本章小结第八章水环境保护第一节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保护一、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环境的影响(一)水体的污染(二)水文特征的改变(三)海水和地下咸水入侵(四)地面沉降的影响(五)水土流失的影响二、水环境保护涵义(一)生态学涵义(二)环境学涵义(三)经济学涵义(四)卫生学涵义三、水体污染特点、来源与危害(一)水体污染特点1.河流污染特点2.湖泊污染特点3.水库污染特点4.地下水污染特点(二)水体主要污染物来源(三)水体污染的主要危害第二节中国水体水质概况及评价一、河流水质评价二、湖泊、水库水质评价三、地下水质评价四、工业废水排放估计(一)工业废水排放量(二)工业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排放量五、城镇生活排水估算(一)城镇生活污水量(二)生活污水COD排放估算六、流域排污量估算七、农村生活排水和面源污染估算(一)农村生活污水(二)面源污染第三节水环境保护措施一、水质监测与评价标准(一)水质监测(二)水质评价(三)水质标准1.水环境质量标准2.水污染物控制排放标准二、水质模型三、水环境容量四、水环境保护规划(一)水环境保护规划的目的、要求和原则(二)规划分类(三)规划过程与步骤1.规划目标2.建立模型3.模拟和优化4.评价与决策五、水资源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二)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1.工程分析的原则2.工程分析的对象3.工程分析重点4.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与工程分析5.工程分析的方法(三)环境现状调查1.调查的一般原则2.调查的方法3.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四)环境影响预测1.预测的原则2.预测的方法3.预测的内容(五)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水资源管理第一节水资源管理的内涵第二节水资源管理体制第三节水资源的权属管理第四节水资源使用权分配及用水管理第五节需水管理第六节水质管理第七节水资源法规第十章水资源学展望第一节20世纪水资源研究的主要进展一、各国的主要进展二、我国的主要进展第二节水资源研究的热点学术问题一、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三、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五、超长期水资源供需态势研究六、水管理问题七、水行业战略规划问题第三节21世纪全球水资源问题国际协作重点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二、环境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的影响三、水的互动作用。
水文学与水资源
⑴ 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片 面认识,逐步转变为对水资源的科学认识,逐步认识到 “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水资源的形成、演 化和运动规律上系统分析和看待水资源变化规律和出现 的水资源问题,为人们解决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奠定 基础。
11.1.2 水资源学的研究内容
按照水资源学的研究对象(陈家琦等,2002), 可以把水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地球上水资源本身的特性和规律。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合理配置理论、方法与应用 实践。 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措施与 对策。
Zuo Qiting
11.1.3 水资源学的主要进展与展望
Zuo Qiting
11.3.1.3 水资源量与质可再生性的关系
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直接与水循环特性有关,它 是水资源质可再生性的基础,水资源质可再生性与 人类活动排污直接相关。例如,河流在枯水期水体 更新慢,水资源量可再生性小。在同等排污情况下, 枯水期水质比丰水期的差,水资源质可再生性也就 小。
Zuo Qiting
水资源质可再生性是指水资源所赋存的水体在 水循环过程中,遭受自然或人为污染后,通过水体 的自净功能使水质得以恢复的一种能力。水资源质 的可再生性与水体的纳污能力和自净能力有着密切 的联系。当污染物进入水体的强度低于水体的自净 能力时,或者污水排放量处于水体环境容量以内时, 水质将可以恢复,此时水质具有可再生性。反之, 水质将恶化,水质可再生性遭到破坏。
水资源量可再生性和水资源质可再生性综合 决定了水资源整体的可再生性。只有当水资源量 和质的可再生能力都大时,水资源的可再生性才 高。这是因为水资源内涵包含水量和水质两方面 含义,水量的亏损和水质的污染都是对水资源的 一种损耗。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水资源可 再生性研究离不开水循环过程分析。鉴于研究问 题的复杂性,本节重点探讨水资源量可再生性的 量化方法。
水文学与水资源基础
水文学与水资源基础一、水文学部分1. 水循环- 概念: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 主要环节:- 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
水面蒸发受温度、风速、湿度等因素影响。
例如,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蒸发越快;风速越大,水汽被带走的速度越快,也会加速蒸发。
- 水汽输送:水汽随着大气环流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
例如,季风就会将海洋上的水汽大量输送到陆地。
- 降水:包括雨、雪、雹等形式。
降水的形成需要水汽饱和、有凝结核以及水汽能够冷却凝结等条件。
地形对降水影响很大,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 下渗:降水到达地面后渗入土壤的过程。
土壤的质地、结构、植被覆盖等都会影响下渗量。
例如,疏松、多孔的土壤下渗能力强,植被覆盖良好可以增加下渗。
- 径流: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地表径流是降水沿地表流动形成的水流,其大小与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壤透水性等有关。
地下径流是水在地下土壤孔隙和岩石裂隙中流动形成的水流。
2. 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其大小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如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等)、流域面积等因素。
例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在夏季气温高时较大。
- 流速:与河流的落差、河道宽窄等有关。
落差大、河道窄的河段流速快。
流速影响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 水位:河流中某一地点的水面高程。
水位受流量、河道形态等因素影响,洪水期水位高,枯水期水位低。
- 含沙量:单位体积河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
其大小与流域内的植被覆盖、土壤性质、降水强度等有关。
植被覆盖率低、土壤疏松、降水强度大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往往较高。
- 结冰期:是否有结冰期以及结冰期的长短取决于河流所在地区的气温。
最冷月均温低于0℃的河流一般有结冰期,而且纬度越高,结冰期越长。
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生专业课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生专业课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生专业课程旨在为研究生提供深入探讨水
文学及水资源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水文学基础概念:介绍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循环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
2.水文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水文数据的获取、处理及分析方法,包括基本统计分析、时空变异规律等。
3.水文模型与预测:介绍水文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包括水文模型分类、模型参数确定等内容,以及水文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4.水资源管理:介绍水资源的管理、保护与利用,包括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水资源保护等内容。
5.水环境与生态保护:介绍水环境的基本概念、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监测等内容,以及水生态保护的原理和方法。
6.水资源政策与法律法规:介绍中国水资源政策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税收、水资源保护法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研究生将具备系统的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水文学及水资源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为推进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做出贡献。
- 1 -。
水文学及水资源
水文学及水资源水文学是研究水的来源、流向及循环过程的学科,涵盖了水文循环、水文分析、水文模型等内容。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水文学与水资源息息相关,通过对水文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
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学是研究水在地球上的分布、运动和循环过程的学科领域,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融化水、地下水、地表水等。
水文学通过观测、分析和模拟水文过程,揭示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水文学的重要性水资源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水文学的研究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预防水灾、干旱等自然灾害,并保障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
同时,水文学的发展也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水文学的主要内容1.水文循环:指降水、蒸发、河流径流、地下水流动等过程在地球上的循环和转化过程,揭示了水在大气圈、陆地圈和地下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水文分析:通过对水文观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揭示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为制定水资源管理策略、制订应对水灾方案提供依据。
3.水文模型: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模拟水文过程和预测水资源变化,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和水环境保护措施。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指在维持水资源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满足当前和未来人类对水资源需求的原则。
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1.节约用水:通过加强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水资源配置: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利用多种水资源进行补偿和调剂,保障各地区、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3.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减少水污染,确保水质安全,维护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结语水文学作为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学科,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水文学重要知识概括
《水文学》重要知识概括第一章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6(水资源涵义)、8(水资源利用的三个方面)、9(水资源的特性)、14(水资源地区分布)、16(世界水问题)、18(解决问题之途径)、22(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25(中国水资源时间分布)、26——37(水资源条件与问题与评价)、38——58、61——69(福建水资源特点与问题)、70——75(福建水资源供需特点与问题)、78——81(对策分析)第二章自然界的水文循环2.1 水循环概述3(水循环的定义)、5(水循环5个基本环节)、8(水循环机理)、第三章地表水文特性与水的运动3.1 河流特征3(河流定义)、4(流域定义)、7(分水岭、分水线定义)、10(流域特征)、11(水系定义)、17——28(水系分类)、30——31(河流的长度)、33——34(河网密度)、35(河流的弯曲系数)、38(河道分类)3.2 河流水情要素1(水位定义)、3(水位的变化的多种因素)、7(历时定义)、19——24(流速)、32——38(流量)、41(水位与流量关系)3.3 河流水文统计1(水文现象性质)、12——17(期望公式与配线法)3.4 年径流量及其变化2——3(年径流量的影响因素)、5——13(正常年径流量计算额的三种情况)、13——17(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20——22(径流的年内变化)3.5 洪水与枯水2(洪水定义)、4(洪水影响因素)、5(洪水频率P或重现期T)、6——12(防洪设计标准)、13——18(设计洪水的计算)、20——22(枯水、枯水期及其影响因素)3.6 河流泥沙运动2(泥沙定义)、3(泥沙来源的主要影响因素)、7——9(泥沙的分类)、10——11(泥沙的表示方法)、13——16(泥沙的特性)、17——21(河道演变基本原理)3.7 湖泊、水库及其调蓄1(湖泊定义)、2(湖泊分类)、11——15(水库特征库容和特征水位)、第四章海洋水文概论4.1 潮汐2(潮汐定义)、4——7(潮汐类型)、8——12(潮汐成因与引潮力)、15——32(潮汐理论)、28——32(潮流)4.2 入海河口的水文特性1——3(潮流界与潮区界)、4——5(河口的分段)、9——13(河口的盐淡水混合)、14(河口区潮汐涨落过程)4.3 洋流1(洋流定义)、11——16(埃克曼漂流理论)、17——24(大洋环流)4.4 波浪1(波浪的定义)、4(波浪的分类)、9——15(微小振幅波理论的条件、公式、结果)第五章地下水的结构与运动1(地下水定义与重要性)、5——14(地下水系统的垂向结构)、15(地下水的分类)、18——19(与地表水之间的互补关系)、20——23(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26——27(地下水运动趋势和特点)29——34(地下水运动的达西定律)。
水文学与水资源概论_ 水资源概论(三)_1315 水资源概论_中国水资源的数量状况(2)
一、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通常理解为:
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的动态水量
河川径流量综合反映了这一动态水量
大气降水是地表水体的主要补给来源,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水资源的丰枯情况,故在调查评价中,除计算研究区的年径流量之外,还需计算研究区的年降水量。
在上一节,已谈及地表水资源分区首先按流域水系划分为十大片(一级区):❑I. 黑龙江片
❑II. 辽河片
❑III. 海滦河片
❑IV. 黄河片
❑V. 淮河片
❑VI. 长江片
❑VII. 珠江片
❑VIII. 浙闽台流域片
❑IX. 西南诸河片
❑X. 内陆河片
中国水资源分区图
再按以下几个原则进一步将全国划分为七十七个分区(二级区):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的地区差别;
尽可能保持河流水系的完整性,大江大河干
流进行分段,自然地理条件相同的小河适当合并;
便于进行地表水资源量计算和供需平衡分析
1.分区年降水总量
1950-1979年:
全国平均年降水总量:61889亿m3
面平均降水量:648 mm
2004年: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600.6 mm, equivalent to 5,687.
64 billion m3 in volume, which was 6.0% less than that of 2003 and
6.5% less than normal
2005年:
全国平均降水量: 644.3 mm, 折合降水总量为61009.6亿m3, 较2004年增加7.2%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
中国1956—1979年平均年降水量图。
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与水资源经济学
水资源管理的水文学与水资源经济学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水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水资源管理需要借助水文学和水资源经济学两个学科的方法与理论,以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水资源。
一、水文学水文学是研究水的地理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属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水文学通过对降水、蒸散发、河流、湖泊以及水文循环等因素的观测和分析,揭示了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
水文学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通过建立水文观测站网,对水文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得到各地水资源的资源量、质量以及季节、年际变化等信息。
依据这些数据,可以制定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二、水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是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水资源经济学将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水资源的管理与决策,通过对水资源供需关系、水价格、生态补偿机制等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 水资源供需关系水资源供需关系是水资源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层面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研究,可以确定水资源的供需缺口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根据供需关系的变化,可以制定相应的水资源管理策略,调整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以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2. 水资源定价水资源经济学还涉及到水资源的定价问题。
通过对水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和计量,制定合理的水价机制,可以实现水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同时,合理的水价机制也可以激励用户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生态补偿机制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水资源经济学研究如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水资源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和补偿,促进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生态补偿机制可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水文学及水资源学教学大纲
《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水文与水资源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水文监测、水资源评价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了解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发展概况。
为专业课的学习、水土保持规划及生态环境治理方案编制、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水资源管理等打下初步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讲课2学时)1.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水文学分类。
2.水文与水资源学与本专业的关系。
3.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4.水文与水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水文与水资源学地发展现状。
第一章、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讲课3学时)1.自然界的水分循环: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水循环概念及模式、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周期、我国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2.水量平衡:水量平衡的概念、水量平衡的原理、水量平衡方程本章重点:水循环模式和类型、水量平衡方程的建立第二章、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讲课3学时)1.统计参数:均值、中值、众值、离差系数、偏差系数。
2.经验频率曲线:重现期、经验频率、经验频率曲线的绘制与使用。
3.理论频率曲线:皮尔逊III型曲线、克里茨基――闵凯里曲线。
4.频率的计算方法:适线法。
本章重点:重现期的计算方法,频率的计算方法――适线法第三章、降水(讲课2学时)1.降水类型及特征: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基本要素、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表示方法。
2.流域平均降水的计算: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客观运行法、降水资料的分析与插补。
3.影响降水的因素及我国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本章重点:流域平均降水的计算、降水的基本要素第四章、下渗(讲课2学时)1.下渗的物理过程: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下渗水的垂直分布特征、下渗的基本要素。
2.下渗理论和经验公式:饱和下渗理论、非饱和下渗理论、霍顿经验方程、霍尔坦经验方程、考斯加科夫经验方程。
《中 国水资源》 讲义
《中国水资源》讲义一、中国水资源的概况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相对较低。
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衡,这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从总量上看,中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 28000 亿立方米,居世界前列。
然而,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人均水资源量仅约为2200 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这种巨大的反差意味着水资源在中国是一种相对稀缺的资源。
在地区分布上,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普遍缺水。
特别是在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例如,黄河流域尽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但由于水资源有限,长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时间分布上,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这导致了季节性的水资源丰枯变化明显。
夏季洪水泛滥,而冬季则常常出现干旱少水的情况。
二、中国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农业用水在中国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例。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田灌溉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
近年来,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如滴灌、喷灌等,农业用水效率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工业用水方面,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加。
一些高耗水行业,如钢铁、化工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同时,工业废水的排放也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生活用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居民用水习惯的不合理等因素,都导致了生活用水的浪费。
三、中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水资源短缺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和一些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泊,导致水质恶化,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一系列生态问题。
水文水资源专业教材
水文水资源专业教材
水文水资源专业教材有很多,包括《水文水资源学》、《水文学原理》、《水文与水资源学(第2版)》、《水文与水资源学(第4版高等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教材)》等。
其中,《水文水资源学》是一本系统介绍水文水资源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教材,也是一本反映水文水资源学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的专著,内容包括水文水资源学概论、降水形成过程及其测量方法、蒸发过程及其测量方法、渗流过程及其测量方法、径流形成过程及其测量方法等。
此外,还有《水文学原理(第2版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这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总结了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基本规律、特征以及计算评价的方法,天然水质及其形成,水污染特征以及评价、保护的基本方法等。
以上推荐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教材信息,建议咨询专业教师。
水文学与水资源_水资源概论_水资源的特性(6)
三、水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水资源研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福祉为最基本目的,涉及到经济、环境、社会和技术等方面。
⏹在水资源研究中,“水资源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一些情况下,甚至可以将二者等⏹同起来。
由UNESCO和WMO主持编写的《水资源评价手册》对水资源研究的具体内容做了如下说明:1.收集整理现有的水文、气象和其它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评价;针对未来需水情况,制定国家或地区的水资源开发规划的可行性报告。
2.进一步改进水文站点和气象站点,以获取更多的资料,进一步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以制定适应需水要求的水资源总体规划。
3. 在实现控制水的提引量和利用量等全部措施后,制定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方案,并做出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资源评价导则⏹ A Guide To Water Resources Assessment⏹SL/T238-1999⏹主编单位:⏹水利部水资源水文司⏹批准部门:⏹1999年5月15日⏹施行日期:⏹1999年5月15日⏹1999-04-09发布⏹1999-05-15实施水资源评价导则⏹1 总则⏹2 一般规定⏹3 水资源数量评价⏹4 水资源质量评价⏹5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3. 水资源数量评价⏹ 3.1 水汽输送⏹ 3.2 降水⏹ 3.3 蒸发⏹ 3.4 地表水资源⏹ 3.5 地下水资源⏹ 3.6 总水资源⏹4. 水资源质量评价⏹ 4.1 河流泥沙⏹ 4.2 天然水化学特征⏹ 4.3 水资源污染状况⏹5. 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 5.1 社会经济及供水基础设施现状调查分析⏹ 5.2 供水现状调查统计分析⏹ 5.3 现状供用水效率分析⏹ 5.4 现状供用水存在问题分析⏹ 5.5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环境的影响⏹ 5.6 水资源综合评价⏹ 5.7 对策和措施⏹ 5.8 水资源价值量评价更具体地说,水资源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探明地区或流域水资源储量这是水资源评价、地区或流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前提。
水文学与水资源概论1.1 水循环_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发生的内因及外因
水文学与水资源概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王红亚第一章水循环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的水,其总量约为13.86 亿立方公里(×108km3),它们分布在海洋、冰盖和冰川、永久积雪、地下含水层、永久冻土、湖泊、土壤、大气、沼泽/湿地、河流以及生物体中。
表1-1 地球上的水(据Davie,2003)体积(×103 km3)占地球总水量的百分比海洋1,338,00096.54冰盖和冰川24,064 1.74地下水23,400 1.69永久冻土底冰3000.022湖泊水1760.013土壤水16.50.001大气水12.90.0009沼泽水/湿地水11.50.0008河流水 2.120.00015生物水 1.120.00008总计1,385,984100.00美国地质勘探局勘测结果显示,即使将全球所有的水都集中起来也只能形成一个相对地球来说并不太大的水泡,水泡直径约860英里(约合1384千米)。
虽然众所周知,70%的地球表面确实是被水所覆盖,但是,那真的只是薄得不能再薄的一层罢了。
地球上的水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不断运动着的,这种运动过程就是水循环。
第一节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发生的内因及外因一、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不断地从水面(海洋、河流、湖泊等)、陆面、植物表面蒸发,化为水汽上升到高空;然后被气流带到其它地区的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又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表。
到达陆地表面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江河,还有一部分重新蒸发回到空中;进入江河中的水分以径流的形式流入海洋。
渗入地下的水分,一部分逐渐蒸发,一部分自地下进入江河,作为径流的一部分流入海洋,还有一部分自地下直接进入海洋。
水的这种周而复始、永不停息的运动过程,被称为“水循环”、“水分循环”或“水文循环”(hydrological cycle or water cycl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地下水资源
在上一节,已介绍过地下水资源的计算分区一级计算区:
按地形、地貌特征划分为平原区和山丘区
二级计算区:
根据次级地形、地貌特征及地下水类型将平原区划分为:
一般平原区
沙漠区
内陆闭合盆地平原区
山间盆地平原区
山间河谷平原区
黄土高原台塬阶地区
在上一节,已介绍过地下水资源的计算分区根据岩性将山丘区划分为:
一般山丘区
岩溶山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三级计算区:
按包气带和含水层岩性、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等将平原区的各
个二级计算区划分为若干计算小区
按水文特征将山丘区的各个二级计算区划分为若干计算小区
中国地下水计算分区分布图
在上一节,也已介绍过成果汇总分区
⏹流域分区
⏹行政分区
无论采用哪种分区, 其界线和面积都必须与地表水资源评价分区一致
UNESCO-2018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
UNESCO-2018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
1. 地下水资源量概况
计算出山丘区、平原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并扣除相互间的重复计算量的基础上,先后汇总计算出各流域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的地下水资源量
全国计算总面积:8774708 km2 总量:8288亿m3
山丘区面积:6790906 km2,占77.4% ; 地下水年平均量:6762亿m3,占81.6%
平原区面积:1983802 km2,占22.6%; 地下水年平均量:1873 km2,扣除重复计算量348亿m3之后,占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