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水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4_水资源学与生态水文学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生态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1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
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多个层次,主要是:遗传多样、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又称基因多样性,是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物种内和物种间的基因多样性。
任何一个特定个体的物种都保持着大量的遗传类型,是个基因库。
遗传多样性主要包括分子、细胞和个体三个方面的遗传变异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即物种水平的多样性。
对一个地区内的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可以通过分类学、生物地理学方法进行。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和生态过程多样性,生境多样性主要是指无机环境,如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生境多样性是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生物群落多样性是指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它们的过程是指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主要包括物种流、能量流、物质循环、水分循环、生物间的竞争、捕食和寄生等。
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需在上述四个方面加以保护。
保护的重点应是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珍稀濒危物种。
生态系统多样性既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保证,又是景观多样性的基础。
生态系统稳定是物种进化和种内遗传变异的保证。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经过40多亿年的自然演化而形成的,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不但给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和部分工业原料,而且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自然平衡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世界范围内,野生生物的多样性在不断地遭到破坏,据报,目前由于生境地的破坏导致每年大约有 1.75万种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有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1.大面积的森林砍伐(森林中的物种众多,特别是热带森林,森林砍伐后再进行烧山种植,原来森林中的物种几乎全部被毁灭。
)2.草地的过度放牧和开垦(草地的过度放牧和开垦的直接影响是使大量原生植物遭到破坏,而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的荒漠化、盐碱化会导致野生物种灭绝)。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博士入学考试题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博士入学考试题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博士入学考试题《自然地理学》1999年考试题1.概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及意义。
2.论述自然地域系统研究及其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3.试述黄河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管理。
4. 试述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一个独特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意义《自然地理学》2000年考试题1.关于自然地理学科发展;2.西部土地退化有哪几种类型3.西部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4.自然地域分界线(前两题为简答,后两题为论述)《自然地理学》2001年考试题一、简述种群、群落地理地带水量平衡构造地貌成土过程二、论述1. LUCC内容与进展2. 我国自然地理基本特征3. 温室效应与全球环境意义《自然地理学》2002年考试题一、简述1.流水地貌2.水循环(或土壤地带性)3.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注,因是不同的人回忆的,有点差异,你都看看)二、论述1.简述我国自然地理地域性特征2.论述我国主要土地退化3.论述我国水问题《自然地理学》2003年考试题一、名词解释:(30分)基本地貌类型温室效应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二、简答与论述1、自然地域分异规律(30分)2、自然地理学发展趋势(20分)3、干旱区水文特征和资源利用问题(20分)《自然地理学》2005年考试题名词解释土壤质地水量平衡问答题地域分异规律Lucc4、《自然地理学》2007年考试题1水分循环2主要成土因素3生态系统的结构4我国地貌的特征5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研究内容6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学》2008年考试题1地球表面的主要特征2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3成土因素学说4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5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意义6我国气候的特点上一页下一页。
水文学试题(含答案)

给排水工程《水文学》试题(含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九寨沟形成的原因是(ABC)A.古代冰川B.无数次地震C.各种钙化物质D.风化作用2、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ABCD)A.模拟实验法B.成因分析法C.地理综合法D.调查法3、水循环的影响因素(AD)A.气象因素B.板块运动因素C.全球升温D.下垫面因素4、全球的水量平衡方程(C)A.P陆-E陆-R=±△S陆B.P海-E海+R=±△S海C.P陆+P海=E陆+E海D.E陆=P陆-R5、我国统一的水准点的零点(C)A.渤海基面B.北京基面C.青岛基面D.南海基面6、我国河流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分布在(C)A.我国西北地区B.我国东北地区C.我国东部季风区D.我国青藏地区7、影响下渗的因素有(ABCD)A.土壤特性B.降雨特性C.地形、植被D.人类活动8、超渗产流的决定因素是(BC)A.土壤的前期持水量B.降雨强度C.下渗强度D.降雨量的大小9、影响年径流Cv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ABC)A.气候因素B.流域面积C.径流补给来源D.年径流量10、承压盆地按水文地质特征,可分为(ABC)A.补给区B.承压区C.排泄区D.自流水区二、判断正误题11、流域面积小的河流Cv值小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
(×)12、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循环运动变化规律以及水体与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科学。
(√)13、地球上的水在空间上分布是均匀的。
(×)14、水分循环是各大洋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纽带。
(×)15、水量的增减是引起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16、岩石容水性能的好坏,与岩石的空隙空间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空隙度大,且空隙均连通,则岩石的容水性能好,反之则不好。
(√)17、给水度在数量上等于容水度与持水度之和。
(×)18、岩石的透水性的大小是相对的,绝对不透水的岩石在自然界中是没有的。
中科院地理所自然地理学考博水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整理4_水资源学与生态水文学

一、流域水文模型简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应用问题水文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用?论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二、流域产流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我国南北方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不同?三、径流形成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试述河川径流中的基流分割主要方法及研究基流的意义。
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条件。
四、下渗影响下渗的因素由哪些?五、蒸发能力何为流域的蒸发能力?干旱和湿润地区的实际蒸发和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实际蒸发与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何计算?六、水文循环如何理解水资源可再生(可更新)性?其意义是什么?试述水量转化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试述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及其科学问题。
论述流域水文循环和水量转化过程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七、水文学科理论你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八、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试述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其研究方法?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九、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论述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对策?十、区域水文分析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径流、地下水排泄,以及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如何理解湖泊、沼泽的水量平衡与调节作用?十一、新技术方法一、试题你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水文学主要是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规律,水资源学主要研究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运动规律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即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重要科学基础,水资源学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
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基础。
从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的发展过程看,水文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水资源学是在水文学的基础上,为了研究和解决日益窋的水资源问题而逐步形成的一个知识体系。
水文学试题

水文学试题一、填空题1、氧原子对电子的吸引力比氢原子大得多,水分子内部的电子比较靠近(氧)原子,此原子一端形成(负)极;相反(氢)原子一侧形成(正)极。
从而使水分子具有极性结构。
2、固态水(冰)中氧原子通过氢键与另外四个氧原子联结,呈(六方晶系)的冰,在冰晶中的水分子则具有比较完整的(正四面体)结构。
3、液态水“闪动簇团”理论与其它理论相比较具有(概括液体水在结构上有很大任意性)优点。
4、水的主要物理性质有(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热容量和潜热大)、温度的差异性、密度的差异性和无色透明等。
5、海水状态方程说明了(海水的密度)是实用盐度、温度和压力的函数。
6、天然水化学成分由八在离子组成,它们是(K+ )、(Na+ )、Ca2+、Mg2四种阳离子和(Cl- )、(HCO3- )、SO4 2- 、CO3 2-四种阴离子组成。
7、天然水的矿化作用主要有(溶滤作用)、(吸附性阳离子交替作用)、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蒸发浓缩作用)和混合作用。
8、天然水可以按水化学成分、硫化度和主要离子成分比例分类,咸水和淡水是按(矿化度)分类。
9、海水化学组成及特征有(海水组成的恒定性)、盐类物质比例的差异性和分布的差异性10、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叫(海水盐度)。
11、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热内陆递减)。
12、水循环的基本类型有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是海陆间的循环;小循环又包括两类,具体是(海洋小循环)和(陆地小循环)两种循环。
13、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内在的规律)。
14、植物对水的吸收与输送功能是在(根土渗透势)和(散发拉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15、影响蒸发的动力学因素主要有(水汽分子的垂向扩散)、(大气垂向对流运动)、大气中的水平运动和湍流扩散。
16、植物散发是蒸发的重要形式。
植物散发受土壤的(特性)和土壤的含水量的影响。
17、表示降水的要素有(降水量)、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完整word)《水文学》考试试卷与答案,推荐文档

-------------------(学校)考试试卷(共6 页)A卷评卷人填写
考试科目:水文学考试时间:
考试试卷(共 6 页)A卷
班级:
姓名:学号:
5. 流域面积是流域的重要特征。
()
6. 河流水位变化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变化()
7. 河流结冰常常开始于河流的上游()
8. 深层地下水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来源()
9. 天然河道中的水流一般均呈层流状态()
10. 水库的根本作用是径流调节()
五、简述题(共25分)
1.写出闭合流域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并指出式中各项的含义。
(5分)
2.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雨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时,河水仍然川流不息?(5分)
3.写出谢才公式表达式,并指出各字母所代表的含义(5分)
4.下图是自然界水文循环示意图,指出图中1~10各代表的含义(10分)
图1-1 自然界的水循环六、计算题(要求列出计算公式及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有效数字,共15分)
1.已知河流某测站控制的流域面积F = 1000 km2,且年径流模数M = 30 L/(s·km2),试求平均径流流量、年径流总量与年径流深度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评卷人填写
考试科目:水文学考试时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考试标准答案(共 6 页)A卷班级:姓名:学号:
4。
自然地理学 中科院考博重点答案(详细)

一、1、蒸腾作用调控因子1.光:光促进气孔的开启,蒸腾增加.2.水分状况:足够的水分有利于气孔开放,过多的水分反而使气孔关闭.3.温度: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度过高失水增大也可使气孔关闭.4.CO2 浓度:CO2 浓度低促使气孔张开,蒸腾增强.2、耐性定律和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能耐受的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生态上的最高点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3、生态系统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4、养分利用效率及其两大组分之间的权衡5、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层次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等的总称。
或者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一)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是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强,进化潜力就大;反之,遗传多样性贫乏的物种在进化中的适宜性就差。
(二)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度或物种的总数目。
物种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当生态系统丧失某些物种使多样性降低时,就可能导致系统功能失调,出现不稳定现象,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学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二、1、垂直地带性与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异同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关系复杂。
垂直地带不是水平地带的浓缩,这是因为:第一,温度的纬度变化缘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温度的垂直变化是因海拔愈高接受地面长波辐射愈少所致。
第二,降水量的纬度分布与垂直分布遵循完全不同的规律。
第三,山地地貌的复杂性导致气候特征趋向复杂化,使得垂直带中出现一系列纬度地带不可能具有的特征。
2、SR与净第一性生产力密切正相关的原因?净第一性生产力是绿色植物呼吸后所剩下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或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即是总第一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剩下的能量或有机物质。
水文学试题及答案

水文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文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地球大气B. 地球水体C. 地球岩石D. 地球生物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水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河流B. 湖泊C. 冰川D. 沙漠答案:D3.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位置B. 颜色C. 味道D. 温度答案:A4. 以下哪个不是水文学中的水循环组成部分?A. 蒸发B. 凝结C. 降水D. 风化5. 什么是径流?A. 地表水的流动B. 地下水的流动C. 河流中的水D. 湖泊中的水答案:A6. 水文循环中,水从海洋到陆地的主要途径是什么?A. 蒸发B. 凝结C. 降水D. 地下水流动答案:C7. 以下哪个是水文学中常用的测量工具?A. 温度计B. 风速计C. 雨量计D. 气压计答案:C8. 什么是水文地质学?A. 研究水的化学性质B. 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C. 研究水的物理性质D. 研究水的生物特性答案:B9. 以下哪个是水文学中常用的数据?B. 温度C. 湿度D. 风速答案:A10. 什么是流域?A. 河流的源头B. 河流的终点C. 河流的流域D. 河流的流向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文学中的“流域”是指______。
答案:河流或湖泊的集水区域2. 水文循环中的“蒸发”是指水从______状态转变为______状态的过程。
答案:液态,气态3. 地表水的流动被称为______。
答案:径流4. 地下水的流动被称为______。
答案:地下径流5. 河流的源头被称为______。
答案:源头或发源地6. 河流的终点被称为______。
答案:河口7. 河流的流域面积是指______。
答案:河流集水区域的总面积8.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是______。
答案: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9. 雨量计是用来测量______的。
答案:降雨量10. 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在______、______和_____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流域水文模型简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应用问题水文模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有哪些作用?论述流域水文模型的类型及其特征?二、流域产流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我国南北方流域产流过程及其方式有哪些不同?三、径流形成影响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试述河川径流中的基流分割主要方法及研究基流的意义。
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条件。
四、下渗影响下渗的因素由哪些?五、蒸发能力何为流域的蒸发能力?干旱和湿润地区的实际蒸发和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实际蒸发与蒸发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何计算?六、水文循环如何理解水资源可再生(可更新)性?其意义是什么?试述水量转化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试述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及其科学问题。
论述流域水文循环和水量转化过程及其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七、水文学科理论你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八、人类活动对水文影响试述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其研究方法?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九、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论述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对策?十、区域水文分析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径流、地下水排泄,以及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因素?如何理解湖泊、沼泽的水量平衡与调节作用?十一、新技术方法一、试题你认为生态水文学的科学问题有哪些水文学的基础理论问题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关系水文学主要是研究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规律,水资源学主要研究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运动规律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理论。
水文学与水资源学即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重要科学基础,水资源学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
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基础。
从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的发展过程看,水文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水资源学是在水文学的基础上,为了研究和解决日益窋的水资源问题而逐步形成的一个知识体系。
因此,可近似的认为,水资源学是在水文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从研究内容上看,水文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运动规律以及相关问题的学科体系;水资源学主要研究水资源评价、配置、综合开发、利用、保护以及对水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按照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是指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世界上大量的水中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划归为水资源的范畴,水资源学对水资源的研究是建立在水文学对地球上各种水体的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水资源学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
人们研究水文现象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等工作是水文学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重要应用内容。
水文学中的水循环理论支撑水资源可再生性研究,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依据。
在对水资源进行量化进程中,根据水文规律和水文学基本理论,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模拟模型,是水资源承载能力量化研究、优化配置量化研究的基础。
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水循环过程成为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的集合,在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等模型中,要充分体现这种集合,需要把水文模拟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嵌入到水资源模型中。
对水文学若干基础研究领域的展望1、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时空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将影响到大气、海洋和陆地的相互作用过程。
近20年来波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水危机和洪涝灾害与此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由此引起的地球上太阳辐射分布的改变将影响到自然的蒸发、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降水时空分布。
水文学应对这种被称为大尺度水文学的科学研究作出贡献。
2、水文时间序列演变机理及影响因子:水文时间序列的长期演变既有确定性的一面,又有不确定性的一面,目前无论从哪个方面分析,都至多只能识别水文时间序列的局部特性,而不能识别其全部特性,因此水文时间序列的长期演变规律至今无法在衫精度范围内予以提示。
这也是水文中长期预测预报精度仍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原因。
3、产汇流理论和分布式水文模型:提示降雨径流形成即产汇流机理,并寻找根据降雨时空分布计算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的方法,是水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目前水文学基本上都是将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这样势必忽略了气候因子和下垫面因子均呈现空间分布不均匀的事实。
分布式水文模型能为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的流域降雨径流形成的物理过程提供有力的工具,因为分布式水文模型能客观地反映气候和下垫面因子的空间分布对流域降雨径流形成的影响。
4、水文尺度问题及水文相似性问题: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下,水文现象一般具有不同的规律。
在这种情况下,水文学家寻求水文规律总是先认识一定尺度的水文规律,然后通过提示不同尺度之间的联系,再把这个规律推论到其他尺度上去。
水文尺度问题与水文相似性问题密切相关,因为如果能寻找出水文相似性,那么就可以通过这种相似性来处理水文尺度问题。
例如,近些年来研究发现,有些水文现象受到分形理论的影响。
按照分形理论,在一定尺度范围内,具有自相似性的水文现象,其不同尺度的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取决于一种称为变换的简单变换。
因此,对于具有自相似性的水文现象,通过变换就可以将该水文从一种尺度下获得的规律变换成另一种尺度的规律。
由于水文的复杂性,水文学家目前对水文相似性了解还初步。
可以看出,水文尺度和水文相似性的研究,对从理论上解决无实测水文资料情况下水文规律的探求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应用价值。
5、数字水文学: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水文信息采集将从目测、器测发展到遥测遥感,从点测发展到面测,从表态观测发展到动态观测。
水文信息的传输、储存、处理将从人工、机械辅助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
数字化技术给揭示和探索水文规律或机理带来的影响更值得关注,如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支持。
6、同位素水文学:通过示踪技术,确定降雨和径流的一一对应关系,径流成分形成机制及分割方法,流域汇流速度的计算公式,坡面水流的存在形式,以及水流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形态等。
7、生态水文学:8、人类活动与水文学的关系:二、试题试述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其研究方法?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流域径流形成?试述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及其研究方法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使地理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引起水循环要素、过程、水文情势发生变化,称为水文效应。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可分直接与间接两类,直接影响是指人类活动使水循环要素的量、质或时空分布直接发生变化,如兴建水库、跨流域引水工程、作物灌溉、城市供水或排水等。
间接影响指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局地气候,以间接方式影响水循环各要素。
如植树造林、发展农业、城市化等。
不同的人类活动,其水文效应的影响规模、变化过程、及变化性质上的可否逆转等均各异。
例如跨流域引水、大型水库等水利工程措施,这类活动埋单短、范围小,但可突然改变水循环要素,而且一旦改变,将发生持久变化,长期而不可逆转的存在下去。
而植树造林、城市化等长期的人类活动,其水文效应是渐变的,且对水文要素的影响也是逐渐加重的。
水文效应的强度与原水体水量的大小有关,影响的改变量与总量是相对而变的。
总之,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有很大的影响,而水循环的改变,又会引起自然环境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昌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朝着不利于的方向发展。
人类活动水文效应的研究,通常是先对影响导致的后果进行调查,做出定性的分析,然后按照实际资料进行宣的计算。
水文效应的定量化学,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水循环过程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方法上的。
1、水量平衡法: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和方法,分析主要要素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差异和变化,即按平衡的自然状况,结合人类活动改变某一分量来计算。
多年平均情况下的流域水量平衡为:径流=降水-蒸发,受人类活动影响后仍然满足上述方程。
一般可认为人类活动对降水要素的影响较小,可假设降水不变。
2、对比分析法:一是按同一测站历史资料对比计算,即按人类活动前后的观测或史料记载进行对比分析。
比如用人类活动以前的降雨径流资料建立降雨径流相关曲线,然后用人类活动以后的降雨资料推出径流量,与实测径流量相对比。
二是不同流域的对比计算,即选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未经人类活动影响的水文测站与研究测站同期资料进行对比。
3、流域水文模拟法:一是用人类活动影响前,或影响很小的资料率定模型的参数,再对率定的参数进行检验,然后用率定的模型来摖自然状况下的径流过程,并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以此来鉴别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模型中反映下垫面条件变化较敏感的参数,逐年拟合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资料,并分析该参数的变化规律,用以预测未来的水文情势。
三、试题论述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开发利用对策?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地区分布:因受海陆位置、水汽来源、地形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降水是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
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趋势与降水分布基本一致,但由于受地面因素的影响,地区分布更不均匀。
按照年降水量和年径流的多少,全国大致可划分为水资源条件不同的5个地带:1、多雨-丰水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毫米,年径流深超过800毫米,年径流系数在0.5以上。
包括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地区,广西东部、云南西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江西、湖南、四川西部的山地。
2、湿润-多水带: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年径流深200-800毫米,年径流系数为0.2-0.5。
主要包括淮河两岸,长江中下游地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大部入东北的长白山区。
3、半湿润-过度带: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年径流深50-200,年径流系数0.1-0.25 。
包括黄淮海平原,东北三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分,甘肃和青海的东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山地,四川西北部和西藏东部。
4、半干旱-少水带: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年径流深10-50毫米,年径流系数在0.1以下。
包括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宁夏、甘肃的大部分地区,青海、新疆的西北部和西藏部分地区。
5、干旱-干旱涸带: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年径流深小于10毫米,有的地区为无流区。
扬内蒙古、宁夏、甘肃的荒漠和沙漠,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西藏北部地区。
季节变化:河川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
按照河流补给情况,全国大致可分为三区:1、秦岭以南主要为雨水补给区,河川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季节分配的影响,夏汛比较突出。
因流域的调节作用,河流少雨季节一般比多雨季节滞后一个月左右。
2、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黄河上游和西北一些河流,为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区,有春、夏两次汛期,年径流过程线呈双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