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现代性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现代性特征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现代性特征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中国现代文学就像是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承载着人们对自由、平等、民主的梦想和希望。

然而,要想让这艘巨轮顺利航行,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现代性特征。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这就像是为这艘巨轮设定航线,它需要我们全面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包括五四运动前后的文学变革、30年代文学的繁荣、40年代文学的动荡、50年代文学的转型等,每一个时期都具有独特的文学特征和价值。

其次,我们要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特征。

这些特征,就像是巨轮上的货物,需要我们精心挑选和搭配。

它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以及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追求艺术创新等现代性特征。

再次,我们要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现代性特征的关系。

这些关系,就像是巨轮的导航系统,需要我们科学、严谨地选择和运用。

我们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分析、文学批评的探讨、文学史的梳理等手段,提高对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分期与现代性特征的理解。

然而,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现代性特征的研究并非易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如何确保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现代性特征的研究质量和效果?如何平衡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现代性特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何解决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现代性特征资源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尝试。

在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现代性特征带来的巨大变革。

它不仅提高了我们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

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随着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现代性特征将展现出更加惊人的力量和潜力。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与现代性特征的研究,需要我们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在实践中不断验证。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于20世纪初,从“新文学运动”开始,持续进行到今日,逐步形成丰富多样的现代文学体系,体现出了不同时期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现代性特征。

现代性,是当今文学发展的主旋律,影响着文学的实践和诠释,也是指导甚至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社会实践角度把思想、文学表达、情感体验三个层面对现代性的内涵进行浅析。

首先,从文学的社会实践角度来看,现代性彰显就是一种解放思想、批判价值观以及关注社会关怀的精神,以新颖、开拓的文学表达形式,来回应、关注大社会背景下的浮躁与动荡,给出激发思想、抒发情感的文本以及适应社会制度变迁的正态化辩证思维,这种社会实践令中国现代文学体系更具有时代性和古代思想的拓展性,为了帮助民众获得真正的社会发展,也不断给予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解放人们的思想活动的批判性。

其次,从文学表达角度来看,中国现代文学在其表达形式上体现出现代性,包括尝试适用不同技巧应用于具体情况,比如在新古典主义时期,主流作家带领读者把这种思想应用于文学表达,以反映工业时期的中国史诗抑或现代当代主题;在多元文学流派的作品中,文学创作者追求多样性具有属于当代中国的审美;甚至可以采取多种谐调的方式来表达新的艺术效果,以展示对现代主题的关注,只有把文字的表现形式、思想内涵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抽象文本中体现现代性。

最后,从情感体验角度来看,中国现代文学表现出批判和理性思维的一致性,它有助于塑造让具体读者能够识别和理解的情感内涵。

作品中对于累累篇叙的叙事技巧,对着细微和复杂的思想变化以及隐喻的表现,无不具有强烈的现实情感,能够引人共鸣,多种文体中体现的生活细节,也能够使读者沉浸其中参与于分析释析,激发情感和参与意识,从而增进现代性的理解。

因此,现代性是一种积极和动态的性质,是人们对现实的思考、反思和实践的指引,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下,现代性意味着以普遍性作为读者行动准则,以持续性作为读者探索目标,以全新性作为现代性文本诠释方法,而以传承性作为深化现代性诠释的手段;综上所述,现代性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代性文学的发展是有效把握历史走向的不变法则,更加深层次地体会实践中的解放思想、批判价值观和社会关怀,使中国可以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民族形式”-1939-1942中国文学“现代性”方案的新想象

“民族形式”-1939-1942中国文学“现代性”方案的新想象

“民族形式”:1939-1942中国文学“现代性”方案的新想象关于《“民族形式”:1939-1942中国文学“现代性”方案的新想象》,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1939年-1942年,延安文艺界发起了“民族形式”论争。

与此相应,国统区的“新启蒙运动”“战国策派”等也对“五四”新文艺进行了再评价。

讨论中,向林冰的“民间形式中心论”、胡风的彻底否定“旧形式”均受到批评;周扬则提出在“五四”新文艺基础上,整合旧形式、创制更有包容性的“民族形式”的折中方案。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民族形式”论争的总结和回答,是以“抗战建国”为核心提出的一整套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学现代性方案。

“民族形式”的论争实际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包括赵树理崛起的初始情境。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民族形式;“五四”新文艺;旧形式;《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学现代性方案:赵树理中图分类号:1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11)05-01 86-07本文旨在以“民族形式”的讨论为中心,探讨赵树理文学出现的时代语境。

赵树理是代表了中国四五十年代转型后新话语秩序的典型作家。

通过赵树理这个作家个案,可以从某个方面进一步了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之后,毛泽东话语中蕴含的对中国“现代性”方案新想象如何通过作家们的具体实践得以实现,当代文学的具体规范究竟是如何确立,以怎样的方式被实践在文学创作之中,并形成何种形态的“新”文学;另一方面,赵树理这一作家具有值得探究的特殊性,并非仅仅是毛泽东话语的图解或转译。

其一,他一生坚持批判在他以前“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写作方式,提倡写给老百姓看的通俗化的文学创作和文艺实践,他对《讲话》的呼应正是以此为基础的;同时,他与以毛泽东文艺观念为核心的当代文学规范其实既有内在的契合,也存在微妙的摩擦和错位,也正是这一点造成了当代文学不同时期对赵树理的不同评价。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1.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1) 内容多元化:在文学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包括新闻报导、社会调查、宇宙思想在内的多种新元素将增加到作品中,使作品的内容更具
多元性。

(2) 形式多样性:中国文学写作从传统的诗文、小说、儿童文学、散文、剧本等形式发展出新的电子文学、表演文学、语言文学等形式,
越来越多的具有现代观感的形式出现。

(3) 语言改革:对传统文学语言也进行现代化改革,让作品更容易被
读者接受,而不会因为文学语言过于生硬而使读者感到厌烦。

(4) 结构改变:现代作品不仅仅有层层叙述与精致的细节描写,还采
用更加具有现代精神的结构,悬疑、谜团等结构使作品更具现代性。

(5) 文学创作无所畏惧:中国文学创作者拒绝对时代的虚伪装模作样,勇于揭示社会问题,勇于探索社会问题,挑战时代和社会常规,探索
出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语言,书写出现代文学作品。

2.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代表人物:
(1) 作家:鲁迅、郭沫若、老舍、茅盾、朱自清、费孝通、石庆禄等;
(2) 诗人:毛泽东、袁钢、贤梅、徐志摩、钱钟书、季羡林等;
(3) 小说家:周作人、林海音、巴金、金庸、陈忠实、钱钟书等;
(4) 儿童文学家:胡适、冰心、余光中、冯文礼、张爱玲、兰欣等。

3.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意义: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不仅体现在整体写作技巧上,更多的是体现在特
定的文化创意中,在文学写作过程中,作者使用当下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现象进行传播,让该作品更加丰满完整。

它不仅反映出中国文学发展的趋势,更引发普遍关注,提升大众文化素养,它可以表现出社会历史质变,深入开发人性情感,这就是文学永恒的价值。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中国文学现代性:
一、表现主义
1、叙事客观透彻——着力反应现实社会,以角色及其摆设批判现实社会;
2、文学表现形式多样——重视包容性,倡导多元文学风格,接受流行文艺形式;
3、写作风格强调个性——强调写作者的独特性,用新眼光表达生活感受;
二、审美把握
1、紧凑及活泼的表达——简明地表达复杂的内容,合理运用押韵及诗性元素;
2、强调创造的投入与精神价值——强调创新的意识,强调文学作者对社会精神价值的投入;
3、信息量大同时叙述丰富——故事中详细叙述情节及人物把握各蕴含的意义;
三、超越被动
1、从用词到面向表达——从传统用词到多元语言,突出文本的创新性及多元性;
2、由纸面理论到跨文化理论——文学的创作不仅要局限于轻型文学剧本,而是要融入新的文化;
3、打破写作极限——文学不再仅局限于语言,融入多种文学形式及超越现有的方式;
四、探索当代性
1、关注当代道德及价值——探讨社会道德及婚姻价值,反思当代社会价值及挑战;
2、结合当代生活因素——突出当下社会新闻事件及时事文学,利用现代生活经历结合文学创作;
3、因素交融各色新面貌——融入思想碰撞,不断摒弃旧表现形式创造新形象。

多途并进的现代性诗艺——四十年代国统区诗歌研究

多途并进的现代性诗艺——四十年代国统区诗歌研究

寸寸与生命 的搏击 中前进 , 而也只有不断地向前 进才有 出路 。
诗人笔下的纤夫是形象具体的 , 又饱含 了历史的 内容 , 我们从

比如艾青 为进一步拓宽 与深化现实 主义 诗歌 的表现力 ,
向西方近代象征主义诗歌艺术 进行借鉴 ,其 诗 中对 “ 光” 与 “ 色” 运用 , 充满 了暗示与象 征 ; 对瞬 间感 觉与 印象 的准 确捕 捉, 其诗歌语言 的多义化 、 模糊化的特征 , 正是 向近代西方 印 象派绘画以及象征主义诗歌学习的结果 。可以说 “ 七月诗派”
革新 , 在 新的历 史环境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 显示 出新的活力 ; 而现 实主义诗人 突破现 实主义创作 的樊笼 , 在他 们的 艺术创作 中出现 了受现代性诗艺影响的痕迹 , 这从某一个侧 面推动 了现代诗 艺向前发展 。 关键词 : 现代性 ; 七月诗 派; 西南联 大教师诗人群 ; 九叶诗派
演变 。 面对严峻的社会局势 , 现代主义诗人对诗歌艺术与时代 些具体 问题 。同时他们不断地对前期 的认知与实践提出新的

战斗的现代性
四十 年代是个 艺术 审美与 社会现 实极不 和谐 的动荡 时 代, 文学在许多时候变成为社会政治服务 的工具 , 而缺少内在 的艺术审美特性 。多是直抒胸臆 的呐喊 ,强烈 民族情绪 的表
战斗精神 , 体 现着 那种对历史的反思 、 对现实“ 突入 ” , 那 种强 烈的个性意识与不屈的民族 自强精神 的本原 。阿垅的诗 《 纤
夫》一条纤绳 / 整齐 了脚步 / 脚步是严肃的 / 脚步是坚定 的 / 脚步是沉 默的……一条纤绳组织 了 / 脚步 , 组 织 了力 , 组织
了群 / 组 织 了方 向 和道 路 , — — 。纤 夫 以坚 韧 顽强 的毅 力 在 一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一、中国文学的现代性1、民国文学的发展主要构成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20世纪初期在中国大陆出现了一股民国文学运动,由蔡元培、郭沫若等人领导的的新文学运动在以新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现着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其刻画人性,审视社会的努力催生出一批优秀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

民国文学运动把中国文学拓宽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社会等领域,把中国文学发展到一个新的现代水平。

2、社会主义文学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在中国社会主义的鼓舞下,毛泽东思想影响下的文学不断深化,形成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加上中国文学正在被国外对象影响的变化,将中国文学的变化的发展把中国文学带入了现代。

社会主义文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创作形式,冲淡了冷僻、自负的传统思潮,打破了封建文学界所倡导实用性无法实现的水准。

3、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彰显了它的现代性: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迅速,中国的作家开始注重艺术市场,以及更开放的思想,用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广大读者了解中国的发展。

当代作家们把多元文化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更加丰富,充满着现代人类的感受,弥漫着一股活跃的文学气息。

二、现代性文学形式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1、融合多种文化:新形式的文学出现,多元文化挤压,中国文学融合了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西方元素完全贯穿在传统文学之中,使中国文学充满了现代性,具有时代性,使中国文学更加接近现代文明。

2、增强现实感:现代文学以现实为基础,以现今的社会结构为结构,这种与现实息息相关的话题和技巧,增强了作者诉说的现实感,从而使中国文学更加贴近当代社会,更加有生命力。

3、求新求变:现代中国文学在着眼实际需要的前提下自觉推陈出新,加上应用多种文学手法,将中国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让它变得更具有现代性,更具有时代性,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形式的文学精神。

总之,中国文学在独立民主情怀中耕耘、发展,发展出了崭新的文学现代性,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出了精彩的现代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性中国现代文学是指自20世纪初以来的中国文学作品,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出了明显的现代性特征。

现代性是指一种与传统观念和价值观有所区别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现代性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探索等方面。

首先,中国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被视为神圣而不可动摇的观念和价值观,例如封建礼教、家族观念以及儒家思想的权威性等。

而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则通过作品对这些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等作品,通过对封建社会的讽刺和批判,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陋。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使中国现代文学具有了强烈的现代性。

其次,中国现代文学关注现实社会的问题。

中国在20世纪初经历了战乱和动荡的时期,社会问题丛生。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通过作品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揭示。

例如,茅盾的《子夜》和老舍的《骆驼祥子》等作品,通过对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这种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使中国现代文学具有了强烈的现代性。

此外,中国现代文学探索了个体内心世界的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个体的内心世界往往被压抑和忽视,而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通过作品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探索,使之得以表达和呈现。

例如,鲁迅的《药》和余华的《活着》等作品,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困惑和挣扎。

这种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探索,使中国现代文学具有了强烈的现代性。

总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性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探索等方面。

通过对传统观念和价值观的反思,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打破了传统文化的束缚,展示了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现代精神。

通过对现实社会的关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揭示了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呼吁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通过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探索,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让个体得以被关注和理解,使之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是指中国文学在近代以来发生的变化,包括文学体裁、内容和主题的变化。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现代性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涵盖了自清末民初到文化大革命之后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在内容和主题上,而且在文学体裁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清末开始,中国文学开始向西方学习,引入了许多新的文学体裁,如小说、戏剧和诗歌。

这些新的文学体裁带来了新的内容和主题,使中国文学开始走向现代化。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也体现在其所反映的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变化。

在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许多历史性的变化,如清末的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民初的农民起义和国共内战,文化大革命等。

这些历史事件也在中国文学中得到了反映,使得中国文学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反映镜像。

总之,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是指在近代以来中国文学发生的巨大变化,包括文学体裁、内容和主题的变化,以及所反映的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变。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解析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解析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解析张雪颖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摘要:受到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以现代的人学思想为中心理念的现代性文学的整体影响,自五四时期起,中国文学逐渐步入现代转型阶段。

从此之后,中国文学——世界现代文学中的一个新成员崭露头角。

相较于以往的古代文学,该时期中国现代性文学将文学的审美与人学的本质展现的更加透彻和全面。

因此,从理论角度来看,将五四文学确定为拉开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帷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人学推动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的力量是什么,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何意义?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如下论述。

一、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推动因素在对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行评估的时候,不但应该放眼全世界,针对全球的现代性文学是何时对中国产生影响的问题展开分析,同时应该放眼于中国国内,结合古代文学,并且将其作为参照物,从而观察在何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与古代性真正显现出鲜明对比。

另外,应将考察的目标锁定为文学作品,分析其创作的主流在何时凸显出现代性。

中国文学之所以出现现代性,就其根本,是因为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譬如社会环境的逐渐现代化、晚明之后文学方面出现了许多现代因子等,然而,最关键的则是受到欧洲现代性文学的整体性影响。

现代人学思想对五四文学的影响颇深,其为重中之重,与文学观念紧密关联,现实创作与文学观念都取决于它,以至于相应的形式风格也主要取决于它。

“个性解放”的呐喊声与以此为主题的文学创作,即为相应要求的显著反映。

而文艺复兴的现代人道主义思想即为人性释放的起源之处,其为促进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关键力量。

其促使五四时期的新文学作家对现代社会产生更加敏锐的感受,挖掘人内心深处的思想,将现代人极为繁杂的、特别的心灵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反映出个体自我意识的不断激活以及其价值所受到的关注度的提升,另外,创新了艺术形式,完全颠覆了过去传统的展现方式,从而使现代化得以形成,并且日渐增强。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2. 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
1)文学活动和创办报刊有了法律保障,1908 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言论、著作、 出版等自由。 2)具有大众化、平民化、民主特征的现代出 版业逐步兴盛,为文化和文学的普及奠定 了传播基础。 3)科举制度废除,社会出现了知识分子为主 体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出现了职业作家群。 4)文学平民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
1. “诗界革命”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 ○“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黄遵宪为主将。
○ “诗界革命”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
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 彻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 革张目。 ○ 黄遵宪提倡“我手写我口”,把新思想新材料入 诗。他最早提出了用俗语进行文学创作。 ○ “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4.谴责小说:讽刺带谩骂。出现了四大谴责小 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 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 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5.鸳鸯蝴蝶派小说:市井通俗言情、奇侠、黑 幕小说,倡导文学是消遣的游戏的金钱的文 学观念,主要以《礼拜六》杂志为代表。影 响较大的小说:徐枕亚《玉梨魂》,张恨水 《啼笑因缘》,平江不肖生《江湖奇 侠传》《广陵潮》பைடு நூலகம்。 6.翻译小说:林纾、周氏兄弟
(三)鲁迅、周作人的 “立人” 观点
周氏兄弟的文学观念, 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文学 发展的内部规律,提出“文 章者,国民精神之所寄也”, 强调文学的长远功效,而非 现实的实用性,希望文学通 过对民族精神、国民灵魂的 熏陶和改造来达到振兴民族 的目的。即鲁迅后来的文学 “立人”思想。
(四)域外小说翻译运动
总况
诗歌:黄遵宪和南社诗人的创作。 戏剧:旧剧改良和文明戏。 散文:梁启超的“新文体”以及章太炎、章 士 钊的创作。 小说:政治小说、谴责小说、翻译小说和言 情小说。 成就最高,对后来文学革命造成了直 接影响的是政论散文、小说翻译和创作。

如何“现代”?怎样“主义”?——评梁秉钧、张松建对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

如何“现代”?怎样“主义”?——评梁秉钧、张松建对四十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研究
有受 到国 内研究 者 应有 的重视 ; 而后者 刚 出版
1 . 梁、 张论 著 中所建 立 的 中国 四十年代 现 代 主义诗歌论述体 系明显地受 ຫໍສະໝຸດ 了 1 9 6 0 —1 9 8 0
年代西方现代 主义 理论 的影 响 , 这种影 响带 来 了什么收获 和局 限 呢?从 比较 文学 的角 度看 ,
不久 , 目前对其予 以响应 的论著 尚不多见。这两 本专著不仅思路和观点相似 , 而且方法论上 的相
通之处也很多 , 这主要是因为后者直接受 到了前
[ 收稿 日期 ] 2 0 1 1 — 0 5— 1 3 [ 作者 简介] 李章斌( 1 9 8 3 一) , 男, 广东韶关人, 南京大学 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文学博士, 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诗歌
梁著予 以评述, 参: 张松建 : 《 梁秉钧 ( 对抗 的美学) 评介》 , 原刊台湾《 当代) 2 o 0 3 年5 月号 , 重刊香港《 香江文坛) 2 0 0 3 年8 月号。

1 5 4・
李 章斌 : 如何 “ 现代 ” ?怎样 “ 主义 ” ?
2 0 1 3年 1 月
虑。 ” _ l _ l 张松 建 在梁 秉 钧 的基 础 上进 一 步指
诗看新诗 的形 式与语 言》 在 国内学界都 曾引起


比较视 野下的现代 主义诗歌研 究
粱秉钧 的《 穆旦与现代 的“ 我” 》 和《 从辛笛
出: “ 《 时间与旗 》 具有《 荒原》 的批判精神 , 但没
有升华为普遍 主义 的人类 文 明的深 长忧思 , 而
是更 具 中国化 、 本 土性 的艺术 向度 ……把 视觉 图象 、 历史记忆 与政治乌托邦交融渗透 , 遂奠定 都市现代性 的错位 奇观 , 既 凸现 国族想象 的时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中国小说史上,小说一体像在晚清那般复杂的情况,可谓绝无仅有。

在这段期间,小说之写作、印行、流通及议论,其方式之多,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都是空前的。

然而,虽然小说大受欢迎,公认的“杰作”却十分鲜见。

受启蒙的菁英分子将小说的地位提高到中国文学文类排行榜上的榜首(最上乘),但又难掩其对当时风行小说的轻视。

犹有甚者,纵使当时的主流理论皆倡言小说载道与宣导的功能,可是大多数作者与读者对小说一体却别有怀抱:小说乃空中楼阁,可以任他们驰神幻想,甚至可以一头栽进“狭邪”的念头里去。

此外,在中国文学中,也找不到另一个时代像晚清一样,作家会投入如此充满吊诡的论述中。

许多文人以小说写作为其生平志业,但是他们又是最不专业的作家:他们将作品匆匆付梓,却又常常半途而废;他们汲汲营求所谓时代性的议题,却只凸显出自己根深蒂固的狭隘;他们造假、剽窃,专写耸动的故事;他们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探求写实的资料,但是却将之表现成千篇一律的偏见与欲求;他们声称要揭露、打击社会的不平与怪像,但成果却是渲染、夸张那些不平与怪像。

当时有些中国人努力追求将小说的形式、修辞、主题都西化,但是面对这种打倒传统的企图,晚清小说仍然执着于传统的末流而少突破。

摆荡于各种矛盾之间,如量/质、菁英理想/大众趣味、古文/白话文、正统文类/边缘文类、外来影响/本土传统、启示型理念/颓废式欲望、暴露/假面、革新/成规、启蒙/娱乐﹒﹒﹒﹒,晚清小说由此呈现出一个多音的局面,其“众声喧哗”之势足以呼应当时那个充满爆发力的时代。

后来将主控中国现代文学的渴望、挑战、恐惧及困境,都是在这个氛围中首次浮现的。

晚清小说的研究始于五四时代。

两位新文学运动的创始者胡适(1891-1962) 与鲁迅(1881-1936),虽一生致力推翻旧文学,但是吾人今日对旧文学的了解却也得力于他们。

学者一致认为,晚清小说代表了中国小说传统中最剧烈的变化,但是对其艺术成就,则态度暧昧。

我对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解与问题

我对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解与问题

我对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解与问题摘要对于现代文学系统的历史考察,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

从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文学的最初尝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期间鲁迅、茅盾等大家对现代文学研究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到了1978年后,许多著作力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现代文学史上纷纭复杂的文学运动、思潮、流派、作家作品作出科学的评价,并著力于揭示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历史线索,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所达到的新的水平。

而理解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与“当代性”问题也是着重点。

如今,对现代文学的研究又出现了许多随着“全球化”而来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文学现代文学研究现代性当代性我对现代文学研究的理解与问题对现代文学的普遍定义是,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

发端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文学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一、现代文学的研究现状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已有了好几十年历史,但还是比较年轻的。

对于现代文学系统的历史考察,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末三十初。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及其他理论著作,鲁迅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及他为一些现代文学作品所写的序言及有关论述,茅盾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及一系列作家论,李何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以及冯雪峰的《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等,都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现代文学的最初尝试。

在此之前胡适于1923年发表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同时期出版的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等著作,在学术界也产生过一定影响。

“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起源

“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起源

2神州文学“现代性”思想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起源朱丹湖北荆楚理工学院摘要:针对“现代性”思想,以及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本文分别阐述了“现代性”思想的产生和矛盾,激进主义在文化方面的战略,启蒙主义文学观念和“现代性”思想之间的内在矛盾。

关键词:现代性;现代文学;启蒙主义;激进主义随着西方国家的扩张,西方“现代性”思想进入了中国,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新型的矛盾,就是在这样复杂矛盾的背景下,中国的现代文学思潮就此诞生,中国的“现代性”思维包含的内容很多,既包括现行的时间观和目的论的世界观,又包括了历史决定论和二元对立独断论,对于“五四”文学大革命来说,深深的影响了它的激进主义的战略文化,同时,对于启蒙主义文学来说,也决定了它的政治和审美在结构上的矛盾性。

这就成为了阻碍中国现代主义的文学思潮发展的绊脚石。

一、“现代性”思想的产生和矛盾在文学史的结构中,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有着30年的历史,以“五四”文学革命为起点,终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对于“现代性”的理解不仅是时间标识,更是具有了某种政治意识的内涵,可以理解为是反对封建帝国主义的,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但是,这种思想的本身蕴含了多重矛盾,对此人们未能引起重视,因此,缺少深刻的反思以及批判。

中国“现代性”思想并不是通过本民族历史文化自发而生的,他是被动的卷入了资本主义的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中,从而被激发了出来。

西方“现代”思想历经了数百年,在此期间形成了复杂的矛盾,虽然在逐渐的成熟,但至今也未能完成。

西方的现代性思想矛盾是二元紧张,主要表现在工具理性,以及价值理性,可以理解为物质的增加与科学技术进步,还有就是精神危机与严重的人性异化,这就成为了资本主义的现代文化矛盾。

近现代的西方文化思潮,不管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绝大多数是运用现代性的激进思想,进行物质“现代化”进程的批判,且本身就具有了自我否定的因素。

中国“现代性”思想有着不同的复杂面貌。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作为明显的标志,我国开始了大变局,春秋大梦被西方列强的大炮击碎,激发了有识之士的亡国意识和变革的热情,“现代性”思想在中外的矛盾中明显的彰显出来。

“民族形式”:1939~1942中国文学“现代性”方案的新想象

“民族形式”:1939~1942中国文学“现代性”方案的新想象

解 放 区 文 学 和解 放 后 建 立 起 的 当代 文 学 规 范 这 二者 之
间 ,存 在 着 远 比“ 以贯 之 ” 为 复 杂 的 关 系 ,从 而 将 一 更 我 们 对 文 学 史 的研 究 引进 更深 层 的话 语 冲 突 、磨 合 和 重 构 的 层面 。
个 基 本 情 势 , 即文 艺 界 从 都 市 向乡村 的流 动 。文 艺 界 由于 民族 总动 员而 与 底 层 民 众 的广 泛 接 触 ,使 得 文艺
V l1 N O 5 o 7 .
Oc. O 1 t 2 l
“ 民族 形 式” 9 9 1 4 :1 3 ~ 9 2中国文 学“ 现代 性 ’ 案 的新 想 象 ’ 方
张黎
(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 学院,上海,2 0 3 ) 024
摘 要 : 13 9 9年 ~ 9 2年 , 延安 文 艺 界 发起 了“ 14 民族 形 式” 论争 。与 此 相 应 , 国统 区 的“ 启 蒙运 动 ”战 国 策 派” 也 新 “ 等 对 “ 四” 文 艺进 行 了再 评 价 。 讨 论 中 , 向林 冰 的 “ 间 形式 中心 论 ” 胡 风 的 彻 底 否 定“ 五 新 民 、 旧形 式 ” 受 到 批 评 ; 周 均
与此相应国统区的新启蒙运动战国策派等也讲话是对民族形式论争的总结和回答是以抗战建国为核心提出的一整套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学现代方案
第1 7卷 第 5期
21 0 1年 1 0月
中南 大 学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J CENT S . . OUTH UNI . S V ( OCI CI AL S ENCE)
讨 论,即 1 3 99年 一14 9 2年问, 由延安文 艺界发起 , 继而蔓延至重 庆、成都 、昆明、晋察冀边 区以及香港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什么是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一)思想内容的变革
1. 自由主义思想的涌现:自由主义思想的涌现,一些小说的作品刻画出革命时期的思考,阐述与传统观念相左的理念;
2. 社会参与的深化:作品更加真实细腻地反映了社会的生活独特的时空背景;
3. 审美视角的转变:从传统的审美视角发展到更多的理性主义审美;
(二)写作技法的变化
1. 前景性写作:在传统写作技巧中注重细节描写,开展前景性写作;
2. 情感体现更丰富:现代文学更注重运用现代文学手法和现代情感体现在文学之中;
3. 人物刻画更深入:现代文学对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刻画更深入,用词更精彩;
(三)新形态的出现
1. 电影、电视剧的流行:电影和电视剧的流行伴随着新媒介的到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学的内容;
2. 数字文学的发展:新时代人们更加习惯于通过数字文学和多媒体结合的方式来阅读和观看;
3. 创新型文学形态的出现:如文字游戏、短篇小说、故事童话、选择你想要的故事等;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体现在思想内容的变革,写作技法的变化,以及新形态的出现,为中国文学的追求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为丰富中国文化创造一抹精彩。

略谈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略谈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
生 过 两 次 大 的转 变 。 过 去 在 怀 疑 一 切 、 定 一 切 否
四 ”新 文 学 相 通 的 诸 多 因 素 。 更 多 的 学 者 还 是 认 为 中 国 文 学 在 “ 四 ”时 期 ( 别 是 1 1 五 特 9 8年 ) 开 始 现 代 转 型 。 我 们 赞 同 “ 四 ”说 , 由 如 次 。 五 理 其 一 ,“ 四 ”时 期 , 现 了 具 有 现 代 意 识 的 五 出 重 要作 家作 品 。 中 国 文 学 的 现 代 性 , 然 不 是 “ 四 ”时 期 当 五 突 然 发 生 的 。1 9 8 8年 到 “ 四 ”前 , 国 社 会 确 实 五 中 出 现 了某 些 现代 化 的条 件 和 现 代 性 特 点 的社 会 文 化 现 象 和 现 代 性 因 素 的 文 学 文 本 。 例 如 , 禁 海 既 开 , 别 是 戊 戌 变 法 后 , 代 中 国 出 现 了 现 代 特 近 产 业 , 代 商 业 的 繁荣 , 成 了上 海 这 样 的 大 都 现 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以 “ 的 解 放 ”为 核 心 内 容 的 现 代 价 值 观 和 文 学 人 审 美 形 式 、 术 感 受 方 式 、 维 方 式 的现 代 性 。 艺 思
“ 代 性 ”观 念 的 提 出 , 现 代 文 学 研 究 的 又 一 现 是 次 突 破 , 究 工 作 的 重 点 从 文 学 和 其 它 意 识 形 态 研 ( 政 治 、 济 等 ) 共性 研究 , 向了现 代 文 学 如 经 的 转 自身 的 个 性 研 究 , 就 促 进 了 研 究 领 域 的 开 拓 与 这
No .2 6 v ∞ Vo . 5No 1 2 .6
略谈 中国现代文学 的 现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中国文学在二十世纪经历了一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过程。

无论是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文学,还是四十年代的文学,其发展都不免和一个词有关,那就是所谓的“现代性”。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是复杂的。

由于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文学的现代性存在着一个积淀的过程,所以它们就有选择地延续到了四十年代。

因此,要明确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就不能仅仅局限在四十年代这个时间段中去形而上的看问题,要联系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已形成的现代性,再加上四十年代中国文学新发生的现代性,才能较为全面地分析这个问题。

先来看一下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

二十年代的文学,是以五四为代表的文学。

此时期的文学,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着“人”的观念,不断解放思想以及追求个性解放。

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可以概括为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民主科学以及“人”的文学。

三十年代的文学,是人文主义文学与左翼革命文学并存的文学。

在此时期,延续下来的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精神观念,与左翼文学运动兴起形成的以阶级为标志的、具有斗争精神与激情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观念,构成了贯穿着多种人与阶级的对话、冲突、交流与交融的思潮格局。

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既有二十年代延续下来的时代精神、民主科学以及“人”的观念,又新发生了阶级的观念。

而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最突出的表现为民族意识的产生。

这一时期,在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下,抗日救亡的现实直接推动了时代文化发展中民族意识的强化,形成了以民族意识凸现化、普泛化、共性化和现实化为特征的抗战文化。

除此之外,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所形成的五四文学话语与革命文学话语对话、交流、激荡的状态也延续了下来。

二者共同构成了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的纷繁复杂。

总之,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即延续了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人”的文学观念和阶级的观念,又有自身所形成的民族意识,其现代性呈现出复杂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