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高考知识点解读:1、概括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的演变(1)开始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在政治上“为政以德”。

将奴隶社会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发展为“礼”。

(2)继承发展:战国时期,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荀子除强调“仁义”和“王道”外,又提出“舟水”说,并且综合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了“礼法并施”的主张。

这样将儒家思想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遭受重创:秦朝时,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

(4)确立正统:西汉时,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宣扬“天人感应”学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受到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

(6)开始复兴:隋唐时期,在“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下,儒学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7)继续发展:宋明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收有益成分,完成了理论化、思辩化的过程,形成新的儒学——理学。

(8)遭遇批判:明清时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儒学体系。

2、“百家争鸣”的含义、背景、主要派别及主要代表人、影响。

3、注意点:(1)“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2)孔子和老子代表着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着下层手工业者的利益,孟子、荀子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3)当时流行最广的两大学派是儒家和墨家。

(4)道家是学术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

(5)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后来被秦王赢政所采用,主要是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迎合了赢政的需要。

(6)法家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思想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今天强调的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不一样的。

(7)“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8)“百家争鸣”阶级基础中的“士”主要指的是新兴地主阶级。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传统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也经历了演变和转变,适应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到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先秦儒家思想先秦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儒家强调五伦之道,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关系。

儒家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家庭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孔子强调“仁”的概念,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并倡导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道家思想的兴起在儒家思想的阴影下,道家思想也逐渐兴起并开始影响中国社会。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和谐的宇宙本源。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个人成长。

3. 墨家和法家的兴盛墨家和法家思想作为先秦时期儒道思想之外的两个流派,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家强调以兼爱为原则的公平和公正,主张废除封建社会的贵族统治,并提倡人民平等。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重视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为中国的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4. 儒家复兴在秦汉时期,儒家经历了短暂的低谷后复兴。

儒家学者开始从文化传统中寻找中国社会的根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儒家经典和儒家学派。

经过东汉时期的发展,儒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了政治、教育和社会伦理。

5. 宋明理学与道统思想宋明理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种重要流派,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强调人性本善,并通过道德修养和学问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道统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提倡人与道合一的境界。

6. 近现代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近代中国的变革与现代化运动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提供了契机。

特别是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并迅速成为主流思想。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并提出共产主义的理念。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上古(一般指夏商周)是指几百万年以前,至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阶段。

(殷商之前)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我们可以把上古界定为:170万年前至殷商的4000多年前这段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人类的进化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拉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新人),这是世界人类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中国人的起源:广义的文化是指“人化自然”,或叫“自然的人化”,因此有了人就有了文化。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文化史,中国文化的起源应该从中国人的起源说起。

(一)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猿人”。

经科学家研究,元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

元谋人更象古猿。

他们在密林中采摘果实,追猎野兽,还能蹒跚直立行走。

(二)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这种猿人被称作“北京猿人”。

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不得不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在一起生活,形成原始群。

他们白天采摘果实猎取野兽,到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交谈。

(三)1.8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

这种人被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比北京猿人有了很大进步。

山顶洞人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有了装饰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70年代以来,人类各个发展阶段的丰富材料在我国相继发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中唯一没有缺环的国家。

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人属蒙古人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的特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在古代人们对人类的起源是缺乏研究的,于是就有了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淮南子》、《山海经》)。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历程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历程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变异
• 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变 化,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政权,经济中心随 一次次的人口南迁而逐渐移至江淮流域。 长期的民族战争,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流动 形成了以汉族为中心的又一次民族大融合。 同时,中外交流更加频繁,外来文化作为 新鲜血液不断补充到中国文化的肌体之中。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列强 坚船利炮的轰鸣中,在民主思潮和革命思 想的激荡下,无可挽回地衰落了。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的发展历程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叶群英
• 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孕育 • 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奠基 • 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统一 • 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变异 • 五、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定型 • 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衰落
一、史前: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孕育
• 中国传统文化发端于遥远的史前传说时期 时期,从元谋人到北京人,从仰韶文化到 龙山文化,中国古代文明长河的源头涌出 了第一股活水甘泉,这便是火的使用、陶 器的发明、房屋的建造、农业的经营以及 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道德伦理的萌动等 等。
• 玄学家们的言行,不为传统所束缚,形骸 放浪不羁,菲薄汤武周孔,思想解放的意 味很浓。
• 二是东来佛教的逐渐本土化。
•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佛经被翻译成中文, 出家之风渐盛。
• 隋唐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提倡,佛教迅速 传播,尽管不断有人提出“灭佛”,但效 果并不明显。
•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吸收儒、道思想, 逐渐形成了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 宗等众多派别,其中禅宗影响最大,后又 分为南、北二宗。南宗大量吸收儒家思想, 至唐后期几乎垄断佛坛。由此,佛教由外 来宗教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并在 此后佛道斗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创立与发展、西汉时期的改造与独尊、宋明时期的转型与成熟和明清之际的批判与继承。

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汉武帝即位后,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自此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当程朱理学被官方利用,逐渐丧失自身活力以后,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学产生1.百家争鸣:背景: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在混战的局面下要求政治改革,以便在相互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各种理论的指导。

“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③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相对自由的学术风气使各个学派得以发表自己的政见和主张,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主要流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

墨家:墨子。

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⑴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中庸(仁爱过度则无礼,礼过多则无仁爱,故取其中)①“仁”即“仁者爱人”,“礼”就是要“克己复礼”,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⑵政治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这种思想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也是他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3)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著作:“五经”。

其学说在修身养性、提高公民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道德修养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①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伦理观:“性本善”。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演变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演变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演变中国是一个拥有源远流长文化的国家。

其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以下将从古代思想文化的演变入手,探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

1.神话时代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并没有对自然界做出深刻的思考,对于自然现象的原因大多归于神话之中。

在神话时代,人们将自然现象与神奇的力量联系在一起,以尊重和膜拜自然神灵来获得它们的庇护和祝福。

比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

这时期的思维方式表现出对事物形态的描述和直接的感官表达,属于原始的宗教式神话思维。

2.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

伴随着战国时代的到来,各地诸侯割据,思想文化的演变体现出一定的地区特色。

其中,齐、楚、鲁三家思想最为突出。

齐家主张以法治国,以劝导打出规章制度,提倡忠孝仁义礼智信等观念。

楚家则提出“道”、“权”、“变”等思想,主张道德高于法律,反对礼教儒家等传统思想。

鲁家主张以政治道德统一王朝,遵循儒家思想,提倡“仁为贵”等传统概念。

3.秦汉时代秦始皇统一天下,在思想文化上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即“以秦为准、以汉为端”的思想。

汉代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基础思想,类书《易经》、《尚书》、《礼记》、《论语》等的典籍逐步形成,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步发展的还有道教和佛教两大流派。

道教关注人类自然和谐与修身养性,佛教则主张“空”、“缘”、“苦”、“涅槃”等重要思想,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唐宋元明清唐代文章风骨健朗,宋代则提倡文学时代的平民化。

这一时期文化产业得到极大发展,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诗词、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相继出现。

元代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人文主义思想渐渐浮现,由汉族文学形态转变为多民族文化共通特征。

在明清两朝,思想文化发展空前绚烂,文学、考古、科技等方面均得到了蓬勃发展。

总结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宗教式神话思维到法家、墨家、道家、儒家、佛教等思想文化的多次演变。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不同朝代的交替和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陶器和青铜器,形成了以华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多神论阶段,各地的诸子百家各有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

而到了秦汉时期,儒家的思想得到普遍推崇,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强调修身养性、慈悲为怀,与儒家的仁义道德相互交融,形成了以佛教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文化。

同时,道教的发展也为中国的文化传统增添了神秘色彩和宗教信仰。

唐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朝是繁荣的大唐盛世,对外交往频繁,吸收了来自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地的文化,形成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唐代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

而宋朝则是以科技发展为特点,科学技术取得显著进步,陆羽的《茶经》等文化成果也广泛流传。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演变。

明朝推崇文人学士,儒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科举制度的兴起培养了大量的文人,文化教育得到广泛普及。

同时,明朝也传入了西方的文化,如基督教、天文学、医学等。

清朝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紧随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国面临着与西方文化接触的冲击和挑战。

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提出了“胶州八诗”、戊戌变法等改革方案。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融合。

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了现代科技的影响,儒家思想的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成为热点。

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成为了现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始终保持了其独特的特色。

它通过与不同文化的交流,历经朝代政权更迭,逐渐形成了深厚而丰富的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
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如 古建筑、古村落、古战场等,保 持其历史原貌和文化价值。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道德伦理
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 、智、信等道德伦理,有 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 社会道德水平。
民族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民族认同的重 要标志,有助于增强民族 凝聚力和自豪感。
文化软实力
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 于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 响力。
夏、商、周时期
总结词:文化形成
详细描述:夏、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中华文化逐渐形成。这一时期 的代表性文化成果包括甲骨文、青铜器、礼制等,它们在文字、艺术、哲学等方面为后世文化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
总结词:文化繁荣
详细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涌现,形成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次文化繁荣。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化成果包括《诗经》、《尚书》、《论语》等,它们在文学、哲学、历史等方面 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05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通过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 民间艺术、传统工艺、民俗活动 等。
古籍整理与出版
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修复和出 版,让后人能够了解和继承中华 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文化遗址保护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历程概述
目录
•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 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 •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01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远古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萌发期 (1)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 (1)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 (1)3.三大民族集团 (2)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期(夏商周) (3)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5)(一)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5)(二)成熟期(隋、唐——南宋) (6)(三)衰落期(元、明、1840年前的清朝) (9)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10)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萌发期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1954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距今约6000年。

陶盆内壁上的人面鱼纹图案,线条生动、明快、形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夸张、变形,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风格。

原始文化(指精神文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上。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对大自然(如太阳、月亮、大地等)的崇拜。

是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

祖先崇拜:对祖先创造生命的崇拜。

在母系氏族社会,主要供奉女性祖先,到父系社会,男性祖先成为供奉对象。

与祖先崇拜密切相关的是生殖崇拜,生殖崇拜反映原始人对自身繁衍、大地母神和万物生育的虔诚祝愿。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发掘了陶塑孕妇裸体像(高腹丰臀、乳房硕大)。

红山文化陶塑孕妇裸体像图腾崇拜: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宗教形式。

“图腾”(totem)是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特殊的亲密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

龙、凤就是中华先民崇拜的图腾物,它们是经过抽象概括出来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一、发展历程1.古代时期(公元前5000年-221年)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逐渐奠定,包括了古代先民们的宗教、哲学、文字、礼制、音乐、绘画等方面。

这些元素对后来的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儒家文化的兴起与鼎盛(公元前汉代-明清时期)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流派,几乎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了孝道、仁爱、格物致知等,对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与融合(公元前汉代-现代)佛教和道教作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在中国开启了对宇宙本质的思考,对中国哲学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则发展成为一种追求长生不老、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4.科技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现代)明清时期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迎来科技文化的繁荣,哲学与科学的融合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特征1.人本主义2.天人合一3.礼仪文化4.倫理与道德5.文人雅士的精神风貌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推崇是与众不同的。

文人雅士是文化精英的代表,他们以文学、艺术和哲学作为表达自己才华的途径,追求内心的清雅、淡泊,崇尚自然与真理。

文人雅士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自身价值观与审美追求。

总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这些特征从根本上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会道德观念和审美追求,并且为中国民族的精神传承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13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3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2015•四川卷)战国中后期,思想领 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 B 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2、(2014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5题)秦朝法律 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 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二、“百家争鸣”形成的背景
铁犁牛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 1、经济: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2、政治:
根本 制产生,封建经济发展(物质条件)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 (政治基础、社会环境) 3、阶级: “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原因: 社会 大变 革
4、文化: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人才基础、舆论阵地)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诗》《书》 《礼》《乐》 《易》《春秋》,是为“六 经”,即儒家的经典。(“儒家五经”)
2、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尊为“亚圣”)
政治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民本) 伦理观:性本善
道德规范:仁义礼智四种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
3、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 优先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3)教育思想
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②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 “信”,终成“君子”。 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④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⑤ 学校:——创办私学
(4)伦理观: 性相近 (5)整理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初,实行黄老之术
第二阶段,以儒学主体的神学迷信。 西汉以来儒学的发展演变
背景:....
阴阳五行学说 + 道家学 说 + 法家学 说 + 儒家学 说 新儒学
董仲舒主张: 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2、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3、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特点:外儒内法,神学倾向,迷信宣扬,本质上是思想控制,目的为了加 强封建统治 结果:历代统治者的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董仲舒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广为传播,儒 学寄售了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入学日益本土化,道家受到 儒学影响,主张“尊道”又“贵儒”。 三教相互渗透。
隋朝时期,儒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唐代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唐代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既“尊道、礼佛、崇儒”
孟子: 政治思想:“仁政”,“民贵君轻” 伦理思想:性本善 人生价值: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荀子: 政治思想:“仁义”与“王道”(“礼法兼施,王霸并用”) “君舟民水” 哲学观点:“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思想 伦理观念:性本恶(后成为法家理论的基础)
商鞅变法时期,“燔诗书而明法令”
秦朝时期,“焚书坑儒” 毁灭性的打击
三大思想家思想对比表
思想 经济 政治
“君主专制”天下 之大害。“天下为 主,君为客”,行 “天下之法”
代表作
《明夷待 访录》
黄宗羲
工商皆本
顾炎武
“经世致用” (开一代朴实学 风)
唯物主义体系
因地制宜, 振兴工商业
“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众治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500字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500字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500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

以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1. 古代华夏文明(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256年):古代华夏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包括了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等时期。

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的文字、礼仪、音乐、哲学、历法等基本元素,如《诗经》、《礼记》、《易经》等经典文献。

2. 儒家文化的兴起(公元前256年-公元220年):儒家文化在秦汉时期达到鼎盛,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强调仁爱、孝道、礼仪、忠诚等价值观,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著名的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

3. 佛教与道教的传入(公元1世纪-公元10世纪):佛教和道教是两大重要的宗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强调慈悲、禅定、般若智慧等,道教注重自然、养生、修炼等。

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使得中国文化更加多元化,并与儒家思想相互影响、融合。

4. 文人雅集与文化繁荣(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代,文人雅集成为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场所。

文人们崇尚诗词、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形成了精致而优雅的文化风气。

著名的文化人物如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在这个时期活跃。

5. 明清时期的文化变革(公元1368年-1912年):明清时期,中国经历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文化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变革。

这个时期,科学技术、历史地理、小说戏剧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明清小说的兴盛、清代的康熙字典等。

6. 近现代的文化复兴与变革(20世纪至今):近现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

在文化复兴的推动下,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重新审视和推崇,例如中国画、传统音乐、传统医学等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保护和发扬。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完整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独特
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从古代至现代,细致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
的完整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夏、商、周三个朝代。

在夏朝时期,人们开始书写甲骨文,这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起源。

商朝
时期,青铜器的盛行体现了古代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

周朝时期,儒
家学说开始兴起,孔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并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进入中古时期,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起和统治,也为中国传统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隋朝的大运河和均田制,唐朝
的大永初政策和科举制度,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和文学艺术等,都是中
国传统文化在中古时期的重要表现。

元明清时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更加深入人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形成了中
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化格局。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也得到了继续传承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现代中国传统文化
的传承也体现在文化产业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传承、传统戏曲的发展
等方面。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不仅漫长而丰富多彩,更是凝聚
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

今天的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继续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共融作出积极的贡献。

愿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之光永远闪亮于世界的文化舞台上。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化也是十分灿烂丰富的。

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深刻博大,涵盖了人生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如何发展与演变。

1. 先秦思想在中国,先秦思想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产生了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认为人们应该遵循事上的礼仪和道德规范来行事;道家思想则主张顺应自然,讲求自然之道,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解放;墨家思想注重兼爱、博爱,主张弱肉强食的社会格局应该改正;而名家则强调名学,认为名与实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在先秦时期,伦理道德不仅是重要的哲学研究问题,也是社会治理的根本。

各个流派的思想理论在宣传中都有关注实际需要的方面,因此它们流传至今,对当代社会、家庭、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仍有一定的影响。

2. 唐宋文化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期,也是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

唐朝在艺术方面发展十分迅速,诗、歌、乐、舞等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唐诗。

而宋朝则更注重文化学术的研究和推广,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时期。

在唐宋时期,文化人才辈出,有王维、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还有欧阳修、苏轼、范仲淹等著名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影响世界多个国家。

同时,唐宋时期在科学技术、地理学、历史学等领域也有着不俗的成绩,这些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演变史上不可磨灭的瑰宝。

3. 明清文化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末落的时期,但仍不乏文化的繁荣。

文化和艺术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与时俱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新体诗、小说、书法、绘画等。

在明清时期,新体诗歌成为文学的主流,它的语言通俗易懂、单纯自然,很受民众欢迎,如李时中、辛弃疾等人的诗作风靡全国。

同时,长篇小说的出现也丰富了文学体裁,其中《红楼梦》尤为著名。

书法艺术在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高峰,董其昌、郑板桥等书法家举世闻名。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从先秦老子、孔子的思想到唐宋文化的高峰期再到明清文化的繁荣,文明进步没有止境,留下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丰富多样的文化之一,深深地影响并塑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时期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示其丰富多彩的面貌。

一、古代文化的萌芽与形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的华夏族群在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最早的农业社会,并培育出独具特色的文化。

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即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封建社会中的传统文化繁荣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并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思想。

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礼制观念深入人心,指导了社会的制度建设和人际关系的规范。

此外,佛教和道教也逐渐传入中国,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

三、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伴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变革,文化交流和融合也不断发生。

例如,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期,具有强烈的开放精神。

在这一时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迅速传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大量的外国文化和思想也在这一时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四、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中国历经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抑制和压抑。

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中国传统文化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如同一条绵延不绝的长河,流淌了几千年的时间。

从古代的萌芽与形成,到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再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以及近现代的现代转换,传统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与时俱进,保持了自身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为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经验。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的文化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至现代,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文化的繁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化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哲学方面,孔子、老子等思想家的思想深刻而丰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文学方面,古代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论是《诗经》还是《楚辞》都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同时,在艺术、建筑、科技等领域,古代中国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世纪文化的传承在中世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多的传承和发展。

这个时期,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逐渐形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在文学方面,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层出不穷,为后人提供了极大的学习价值。

同时,绘画、雕塑、戏剧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三、近现代文化的复兴近现代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和更新,努力寻找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

在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了西方文化的一些元素,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各种保护、传承措施相继出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过程。

从古代到中世纪再到近现代,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传承,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信在未来,中国传统文化将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展现出中国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概述-张课件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哲学到文学,从艺术到道德,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发展的智慧结晶。

下面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概述。

1.奠基阶段(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阶段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

在此时期,典籍《诗经》和《易经》问世,儒家学说开始兴起,齐物论成为孟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学说和墨家学说也相继出现。

2.发展阶段(公元前221年-公元618年)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阶段,此时儒家学说的盛行使得孔子教育思想及儒家经典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在此时期逐渐成为考试科目,儒学成为官员必修学科,理论体系逐渐完善。

同时,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文化也在中国继续发展。

3.繁荣阶段(公元618年-公元1368年)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阶段,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诗人在文学领域有重大贡献,隋唐时期也是儒家学说和佛教文化相互渗透的时期。

此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四书五经》以及儒家经典《大易》《周易》《春秋》等。

4.变革阶段(公元1368年-1911年)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时期,儒家学说逐渐失去原有的威望,科举制度被废除,终止了繁荣了近千年的科举文化。

此时期,南明学人开始了对朱熹学术的批判和反思,并以阳明学说为代表开始逐渐发展。

同时,西方传入的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影响,如天文学、医学等。

5.现代阶段(1911年以后)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逐渐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此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鲁迅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到了新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关注和学者的研究。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上古:中国文化的产生上古(一般指夏商周)是指几百万年以前,至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阶段。

(殷商之前)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我们可以把上古界定为:170万年前至殷商的4000多年前这段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内,人类的进化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拉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和晚期智人(新人),这是世界人类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中国人的起源:广义的文化是指“人化自然”,或叫“自然的人化”,因此有了人就有了文化。

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文化史,中国文化的起源应该从中国人的起源说起。

(一)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猿人”。

经科学家研究,元谋人距今已有170万年。

元谋人更象古猿。

他们在密林中采摘果实,追猎野兽,还能蹒跚直立行走。

(二)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1927年以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内陆续发现了不少猿人的牙齿、头盖骨、肢骨等化石,这种猿人被称作“北京猿人”。

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为了抵御灾害和获取生活资料,不得不几十个人结成一个群体在一起生活,形成原始群。

他们白天采摘果实猎取野兽,到晚上返回龙骨山的山洞里,边烤火边休息,边用简单的语言和手势交谈。

(三)1.8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现了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

这种人被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比北京猿人有了很大进步。

山顶洞人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有了装饰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70年代以来,人类各个发展阶段的丰富材料在我国相继发现,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中唯一没有缺环的国家。

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人属蒙古人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具有典型的蒙古人的特征。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在古代人们对人类的起源是缺乏研究的,于是就有了盘古开天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淮南子》、《山海经》)。

2、原始物质文化原始物质文化是指原始社会人化自然过程中所创造的实体文化。

我们可以把原始物质文化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加以介绍:(一)旧石器时代:是指从人类开始使用简单加工过的石块开始。

(1)工具(石器)是最早出现的物质文化。

从元谋人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四川资阳人,相当于人类历史上从原始群到母系氏族公社出现的时期。

共经历了大约二三百万年。

主要特征是猿人使用的工具是简单加工的石块。

中国猿人在那个时代的工具主要是用石英岩和燧石制成的大型砍砸器、小型尖状器和刮削器。

(2)火的使用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

北京猿人已经熟练的使用火。

能使用天然火,这是北京猿人征服自然、人化自然的重要本领。

火能用来躯寒照明,围捕猎物,还可以烧烤食物,熟食能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发明。

火的使用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最后诀别。

(3)农业、畜牧业的发明使原始物质文化更为丰富。

(二)新石器时代: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

中国人广泛使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铲、石凿和石梨等。

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有七八千处,其中最著名有以下几个。

1.仰韶文化:最早发现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渑池县。

公元前5000年至前4000年,1921年发现,发掘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仰韶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址,后泛指中原的同时期的文化。

2.大汶口文化:最早发现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泰安市。

新石器时代氏族公共墓地,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

发掘年代:1959年。

大汶口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遗存,遗址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5400平方米。

3.红山文化:大约与仰韶文化同期,最早的遗址发现于辽宁。

4.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至2600年,最早的遗址发现于浙江。

5.龙山文化:公元前2800年至2300年,最早的遗址发现于山东。

3、原始观念文化(一)原始宗教上古时期的思想文化起源于我们的先民对人生、社会、自然、宇宙的思索,以及对万事万物的根源、发展变化及其彼此间关系的探究.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和智力条件的限制,先民们所进行的这些思索和探究都是很蒙昧的、幻想色彩比较浓厚的,它们由做梦而错以为人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人的肉体死后灵魂可以不死,并且认为自然界万物和人一样都有灵魂,这就是我们经常所提到的灵魂观念,它就是包括灵魂不灭和万物有灵观念。

比如考古就发现,在“山顶洞人”的的遗骸hai2周围,撒有红色的矿物粉末,以及一些随葬的骨器和石器等装饰品,这是对死人灵魂的崇拜,它便是“灵魂不灭”观念在山顶洞人那里的具体表现。

而陶器上和这个时代的岩画上包括这种神话传说中也都体现了这时期人们的万物有灵观念,也正是在灵魂不灭、万物有灵即灵魂观念的基础上,在原始社会出现了原始崇拜这一原始思想的最鲜明的表现形式。

按照我们教材上的划分,原始崇拜又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这三种形式。

(1)自然崇拜。

原始人认为天、地、日、月、山、石、风、雨、雷、雪、云、虹等自然存在现象表现出生命、情感、意志和奇特能力,会对人的生存及命运产生各种影响,因此对之敬拜和求告,希望获其消灾降福和得到佑护。

这种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之一,在考古学上多有体现,比如拿对太阳的崇拜来说,在仰韶、屈家岭等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就有着表现太阳的纹饰,在江苏连云港将军涯、四川珙县、云南苍源等地的新石器时代的岩画上,也出现了太阳神的形象。

(2 生殖—祖先崇拜。

先民对自身的繁衍非常关注,由此产生帜热的生殖崇拜。

比如辽宁牛河梁和东山咀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高馥丰臀、双乳硕大的陶塑女神像,以及龙山和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男性生殖崇拜物石祖、陶祖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和生命繁衍相关的崇拜还有祖先崇拜,以祖先亡灵为崇拜对象的宗教形式,祖先崇拜包括对女性和男性的崇拜。

女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因此,人们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加以顶礼膜拜。

后来,随着男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崇拜。

(3 图腾崇拜图腾是印第安语“它的亲族”词的音译。

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想象出来的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属关系,并以他作为整个氏族崇拜的对象,于是呢产生图腾崇拜。

源于对自然所提供的生存条件的感恩,是原始的之恩图报。

其中也有因为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而更进一步的推崇。

在考古发掘和神话传说中,有丰富的图腾崇拜资料。

据说几乎每一个氏族都有其自身的图腾,相传的黄帝率熊、罴、貔、貅、豹、虎六兽同炎帝殊死搏斗,这六兽其实是指以其为各自图腾的六个氏族。

中华民族号称是龙的传人,据考证,夏族的旗帜就是龙旗,一至沿用到清代,而龙的传说中形象是:以蛇身为主体,同时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鬃毛,鬛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所以闻一多说它是“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而古突厥人、古回鹘人都是以狼为图腾的,史书上多次记载他们打着有狼图案的旗帜。

与自然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这种原始宗教是原始时代观念文化的主流。

而自然、图腾、和生殖—祖先这三种崇拜又往往融合在一起,如图腾往往来源了自然界,而很多图腾被认为是信仰者认为是其氏族的祖先,比如延伸到后来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的玄鸟,所以它实质上又和生殖—祖先相互融合。

总之,作为上古先民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下原始思维的产物的原始崇h2拜,是原始思想的最鲜明的表现形式。

神秘性和笼统性是其思想的主要特色。

原始先民的观念文化主要可以从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和原始艺术上看出来。

(二)原始艺术在原始观念文化中,原始艺术也有长足发展,其主要艺术形式是原始彩陶、陶绘、原始雕刻,原始岩画。

4、原始社会组织(一)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古时代主要有婚姻关系,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包括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

(1)就婚姻关系而言,在原始社会,中华先民经历过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血亲杂交(群居杂婚,母子、父女也可能有性关系、导致人口繁殖能力和体质低下)其次是:血缘群婚(形成血缘家族的婚姻关系称血缘婚)再次是族外婚(禁止族群婚,本族的人必须同别人的氏族公社实行族外群婚。

在母系氏族社会,是一群外族男子嫁到另外的氏族姐妹的家中,在父系氏族社会,是一群外族姐妹嫁到本族的男子家中)婚姻关系的不断变化,证明人类逐步走向文明。

(2)就氏族关系而言,经过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母系氏族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

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

大致说来,母系氏族社会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

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氏、庖牺氏、神农氏、有巢氏、燧人氏都是母系时期中华先民创造的神,其中后代称谓的三皇,即地皇神农氏、人皇伏羲氏、天皇燧人氏,即生活于这一时期。

父系氏族社会是以父亲的血缘关系为中心结成的原始社会晚期的基本单位。

随着男子劳动地位的改变,使他们逐渐取代了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

在父系氏族社会里,人们按照父亲的血统确定亲属关系。

父系氏族社会大约产生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早期。

(二)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大致就生活在父系氏族时期。

尧舜禅让是这一时期制度文化的折光。

禹的时代开始了“夏文化”的进程,其特征是:(1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渡到青铜器;(2农业生产己有相当发展;(3私有制确立;(4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起来。

5、上古文化分布(一)文献资料所反映的三大集团。

我们依据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及神话传说将上古旧石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分布,划归为三个文化集团:(1华夏文化集团。

包括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分布区。

它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进,散布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

黄帝、炎帝就生活在这个区域。

黄帝和炎帝是传说中的中国原始社会晚期的两个部落首领。

他们的部落原先都居住在今天的陕西境内,后来沿着黄河两岸向东发展到达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一带。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共同祖先。

黄帝墓在今陕西黄陵县。

中国人和海外华侨、华人经常到华夏文化区拜谒。

(2东夷文化集团: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龙山文化和青莲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

射日的后羿就生活在这个生活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后人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日日心”的诗句)。

蚩尤也生活在东夷文化区域内(涿鹿大战,炎帝、黄帝合战蚩尤)。

(3苗蛮文化集团:主要活动在湖北、江西一带,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

东部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也可归入此文化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