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建议坐月子补养4步骤
月子餐调补四个重要阶段

月子食疗调补四阶段产后调理,配合身体的变化,各阶段中药调理亦有所差别。
综合为四个阶段:第1阶段以生新血、化瘀血为主;第2阶段着重于健脾益肾、壮筋骨、补养气血;3、4阶段则强调补养气血的部分。
另外,针对妈咪哺乳、水肿、乳腺炎、退乳等需要,亦有特殊护理。
第1阶段:生新血化瘀血产后第1周代表方药:化生汤材料:基本方为当归、炮姜、川芎、桃仁、炙甘草,不同的医学可能另有增减。
使用生化汤的目的,乃是为顺利排除恶露、调节子宫收缩、防止产褥感染等。
周彦均表示,自然产者产后3天,或服完西药子宫收缩剂可开始服用,每日一剂,约服5~7剂,一般至恶露呈淡灰黄略带粉红即可。
自然流产者则视体质及情况决定是否服用。
至于人工流产及剖腹产者,因医师都会清理子宫内部,不易有多余组织残留,如无特殊情况,可以考虑不服。
许多民众以为整个坐月子期间都要服用生化汤,实乃错误至极。
生化汤既是为排除恶露而用,达成目标后就应停止,过度使用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容易出现恶露点滴不尽的后遗症,还请多加小心。
生化汤基本方包括当归、炮姜、川芎、桃仁、炙甘草,不同的医学可能会有自己的方子,不过均以活血化瘀、排除恶露为主要方向,而在用药时也会根据产妇体质作变化。
像是药方中之当归、炮姜比较温燥,热性体质用量可能要略少一些,或加重具活血化瘀利水功效的益母草;相反地,妈咪如为寒性体质,子宫收缩较差,则可能加重炮姜的量。
第2阶段:健脾祛湿收涩、益肾壮筋骨、补气养血产后第2周:代表方药: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食补:麻油鸡适量产后第二周之所以着重于健脾祛湿收涩,一来是希望先将妈咪肠胃功能顾好,后续进补才有办法吸收;二来为加速排除身体多余的水分,加上调理脾胃的方子同时兼具补气的效果,正适合该阶段产妇使用。
至于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大补气血的药,多偏温燥,要提前于第二周使用未尝不可,只是恶露还未退净或体质燥热都用了可能会有副作用,所以新概念母婴护理建议留待第三周再开始。
食补方面,产后偏虚,进补有其必要,但同样不宜过于燥热,妈咪产后第二周若伤口已经顺利愈合,可摄取适量麻油鸡。
中医如何调理女性产后恢复

中医如何调理女性产后恢复女性在经历了怀孕、分娩这一特殊的生理过程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
中医在女性产后恢复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帮助新妈妈们更好地调养身体,促进康复。
产后女性的身体变化主要包括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滞等。
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失血、耗气,容易导致产后气血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
同时,分娩对脏腑,尤其是肾、肝、脾等的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外,产后身体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容易出现恶露不尽、腹痛、腰酸等问题。
中医调理产后恢复,首先注重的是饮食调理。
产后的饮食应以营养丰富、易消化、补气血为主。
比如,可以多食用一些红枣、桂圆、黑芝麻、乌鸡等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
产后初期,肠胃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稀软,可选择小米粥、鸡蛋汤等。
随着身体的恢复,逐渐增加肉类、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但要注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中药调理也是产后恢复的重要手段。
比如,生化汤是产后常用的方剂,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作用,有助于排出恶露,促进子宫复旧。
如果产后气血亏虚明显,可以服用八珍汤来益气补血。
但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产后的具体情况,由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辨证论治,开方用药。
中医的穴位按摩对于产后恢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按摩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对于产后出现的乳房胀痛、乳汁不通等问题,可以按摩膻中、乳根等穴位,以疏通经络,促进乳汁分泌。
艾灸也是中医调理产后恢复的常用方法之一。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产后可以对神阙、关元等穴位进行艾灸,有助于温暖胞宫,促进子宫收缩,缓解产后腹痛。
除了上述方法,中医还强调产后的情志调理。
产后女性由于身体的变化、照顾新生儿的压力等,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身体的恢复。
因此,家人要给予新妈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让其保持心情舒畅。
如何通过中医方法促进产后修复

如何通过中医方法促进产后修复产后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身体和心理都经历巨大变化的时期。
中医在产后修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能够帮助产妇更快地恢复身体机能,调整身心状态。
产后女性的身体会出现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等问题。
中医认为,产后修复的关键在于调理气血、滋补肝肾、健脾和胃等。
首先来说说饮食调理。
产后的饮食要营养均衡,易于消化。
产后初期,产妇身体较为虚弱,宜食用一些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鸡蛋羹、鱼汤等。
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滋补的食物,如猪蹄汤、鸡汤等,但要注意撇去浮油,以免过于油腻影响消化。
中医还讲究“产后宜温”,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红糖等,以补充气血。
但也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度进补导致上火。
中药调理也是产后修复的重要手段。
比如,生化汤是产后常用的经典方剂,具有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作用,有助于排出产后恶露,促进子宫恢复。
但使用中药调理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和产后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开方用药。
中医的穴位按摩对于产后修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按摩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营养吸收;按摩三阴交穴有助于调节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缓解产后疲劳;按摩血海穴则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的功效。
产妇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按摩,或者由家人帮助按摩。
艾灸也是一种有效的产后修复方法。
产后女性容易出现气血不足、寒湿凝滞等情况,艾灸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散寒除湿。
常用的艾灸穴位有关元、气海、神阙等。
艾灸时要注意掌握好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产后的情志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产后女性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身体的不适以及照顾新生儿的压力等,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身体的恢复。
因此,产妇要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适当运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产后进补4步走起.doc

产后进补4步走起辛辛苦苦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孕期,新妈妈总算是生下宝宝,产后妈妈应“缓慢”进补,产妇如何科学进补?新妈妈们在坐月子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做到循序渐进地进补?为了让新妈妈在生完宝宝后身体尽快恢复过来,需要了解正确的进补方法。
缓慢进补让产后妈妈恢复更好我们都知道,新妈妈在生完小宝宝后急需补充大量营养物质。
但是很多事情操之过急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医生建议,新妈妈在产后进补需循序渐进。
产后即进入哺乳期,所以妈妈们要特别注意做好“月子”。
如果掉以轻心则很可能会影响到小宝宝的健康,为了母婴健康产后妈妈要正确进补。
新妈妈产后7-10天胎盘剥落后,体内雌孕激素下降,孕期中机体过多储存的水、钠加速排出,会有大量出汗的现象,大部分人因此认为自己是身体“虚”而紧张,其实这个属于正常现象。
此时要注意皮肤保洁,多喝温开水,注意少量多次,不要等到口干了再喝。
饭前一小时喝少量水不仅可以清洁肠道,也能够使胃液分泌增多,刺激食欲。
那么,新妈妈产后应如何科学进补呢?产后进补第一步:高热量食物小编推荐红糖水。
产后恶露不行、经血阻滞,食用红糖可收活血化瘀的功效。
但目前多为初产妇,子宫收缩一般都较好,恶露的颜色和量一般都比较正常,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食用红糖时间过长,会使恶露增多,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而且会影响子宫恢复以及产妇的身体健康。
在此小编为妈妈们推荐2跟红糖有关的食疗法。
益母姜枣红糖水:益母草20克、干姜15克、大枣3枚、红糖30克煎服。
具有温经散寒功效。
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山楂桂枝红糖汤: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
将山楂肉、桂枝放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
具有温经通脉,化淤止痛功效。
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小贴士:产妇食用红糖最好控制在10-12天之内,以后则应多吃营养丰富、多种多样的食物。
产后进补第二步:催乳食品这类食物建议在产后第2周进补为宜。
事实上,乳汁分泌的品质和数量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愉快的心情、规律的生活、健康的饮食等等都是重要因素。
产后中医康复保健

产后体力得恢复产妇分娩之后,由于分娩时带来得生产创伤、出血,以及生产时损耗了不少元气,身体受到了一定得损伤,非常空虚,非常疲乏,抵抗力大大减弱,所以有产后“百节空虚”之说。
此时稍有不慎,极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平素身体虚弱得产妇就显得更加虚弱了,产后滋养调补身体尤为重要。
中医学认为,分娩耗气伤血,故产后气血俱虚,正气不足,邪气易侵,稍有不慎,则易致病。
按照中医学得传统理论,妇女产后得主要问题就是气血虚弱,这就是因为生产时得失血耗气所导致。
产妇多半会身体亏虚,抵抗力差,容易感染诸症。
有些产妇并不一定表现出明显得虚弱,但相对于没有怀孕生产之前,还就是要虚弱一些。
由于产后耗血伤气,故产妇在产褥期气血虚弱、体力疲乏,产后调养护理尤为重要。
起居调养居室宜避风寒,并注意空气须流通、更不宜用冷水洗浴,以免关节为寒邪凝聚,出现发炎疼痛。
产妇要注意休息,生活有规律,要做到早睡早起,保证足够得睡眠,以保养与恢复元气。
产后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勤换衣被,被褥与衣服要经常在太阳下晒晾。
防寒保暖,衣着透气性要好,避免受凉、睡前用温水泡脚,同时用双手按摩双脚,先脚背后脚心,直至微微发热为度。
饮食调养不要进食过多含有高脂肪、高蛋白得动物食品。
饮食宜清淡,多食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得食物,不宜吃寒凉、生冷或过于辛辣、肥腻之品、阴虚型产妇宜食鳖甲、牡蛎、鸭肉、西洋参、山药、芹菜、白菜、西红柿、柚子、梨、西瓜、葡萄、鲜藕、荸荠、豆腐等。
阳虚型产妇宜食刀豆、小茴香、虾米、狗肉、羊肉、核桃仁、韭菜等、气虚型产妇宜食人参、牛肉、兔肉、鸡肉、乳鸽、黄鳝、香菇、大枣、鸡蛋、鹌鹑等、血虚型产妇宜食大枣、阿胶、猪肝、花生、猪血、鸭血、黑芝麻、乌鸡等、药粥调养(1)白菜瘦肉粥白菜30克,枸杞子30克,猪瘦肉50克,粳米100克、将白菜、枸杞子洗净,白菜切细段,猪肉洗净切细丝,与淘洗干净得粳米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
大火煮沸后用中火煎煮约40分钟,至粥成,即可食用。
中医的产后复原

中医的产后复原产后复原是指母亲在分娩后恢复身体功能和健康状况的过程。
中医药在产后复原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以下是一些中医的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妈妈们顺利度过产后的恢复期。
食疗中医强调饮食对于产后复原的重要性。
合理的饮食可以补充体力,促进乳汁分泌,并缓解一些产后不适症状。
以下是一些中医食疗的建议:1. 产褥餐:产后餐应以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如糯米、红枣、鸡肉等。
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同时要注意食物的卫生和质量。
2. 血虚饮食:产后出血会导致血虚症状,可以通过食用一些补血的食物来改善,如瘦肉、花生、黑豆等。
3. 乳汁不足:中医有很多调理乳汁的方法,可以选择食用一些具有补益乳汁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莲子、核桃等。
中药调理中药是产后复原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
根据个体情况,中医师可以开出针对性的中药方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调理方法:1. 补气活血:产后恢复期体虚气血不足常见,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促进气血循环,如当归、阿胶、黄芪等。
2. 活血祛瘀:产后可能会出现血瘀现象,可以采用中药来帮助血液循环,如红花、桃仁、川芎等。
3. 调理内分泌:产后女性内分泌系统受到较大影响,中药可以帮助调理内分泌平衡,如女贞子、丹参、白芍等。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来促进身体恢复的方法。
产后恢复期适当的按摩可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调理内脏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按摩方法:1. 子宫按摩:通过按摩腹部特定穴位来促进子宫收缩和恢复。
2. 腹部按摩:可以缓解腹胀和便秘问题,促进消化系统功能。
3. 跌打按摩:产后身体可能有一些疼痛或受伤,中医按摩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促进伤口愈合。
以上是中医的产后复原方法和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体质不同,应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治疗和调理。
如何运用中医调理女性产后恢复

如何运用中医调理女性产后恢复女性在经历了怀孕和分娩这一特殊的生理过程后,身体会发生诸多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
中医在女性产后恢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能够帮助新妈妈们更快地恢复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产后女性的身体变化主要包括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经络阻滞等。
中医认为,产后调理应以“补虚扶正、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为原则。
首先,饮食调理至关重要。
产后的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易于消化。
新妈妈们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黑木耳等。
产后初期,肠胃功能较弱,宜选择清淡、稀软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
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可以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瘦肉等。
此外,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温热性的蔬菜和水果,如南瓜、胡萝卜、苹果等,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产后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中药调理也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产后恶露不尽者,可以服用生化汤,以促进恶露排出,活血化瘀。
如果出现产后气血不足、头晕乏力等症状,可以服用八珍汤来补益气血。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辨证论治,不可自行用药。
中医的艾灸疗法对于产后恢复也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等作用。
产后可以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以促进子宫收缩,恢复元气,增强免疫力。
但艾灸时要注意掌握好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按摩和推拿也是中医调理产后恢复的有效手段。
通过按摩腹部,可以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腹痛。
按摩腰部和背部,可以缓解产后腰酸背痛的症状。
推拿四肢的经络和穴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产后的情志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新妈妈们在产后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会影响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
因此,家人要给予新妈妈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她们保持心情舒畅。
新妈妈们自己也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中医产后调理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医产后调理方法
导语:中医在治疗疾病上,有多种治疗方式,对中医治疗方法选择,是可以放心进行的,它在缓解患者疾病上,都是有很好效果,而且这样的治疗方法,对
中医在治疗疾病上,有多种治疗方式,对中医治疗方法选择,是可以放心进行的,它在缓解患者疾病上,都是有很好效果,而且这样的治疗方法,对调整身体也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它是不错之选,那中医产后调理方法都有什么呢,也是有很多方面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中医产后调理方法:
一、生活起居方面:
1、产妇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受凉,尤其是头部。
不要接触冷水,不宜用冷水洗澡,洗头后要马上吹干。
衣服应厚薄适宜,避免过热而导致出汗过多。
2、注意休息,睡眠要充足,不宜过早过度的操劳。
3、产后二个月内应禁止房事。
二、饮食方面:
(一)膳食原则:
1、忌寒凉生冷的食物,如冰冻的东西(冷饮、雪糕、冰激凌等),寒凉的水果(西瓜、柚子、柑橘、梨子、椰子、荸荠),凉性的蔬菜(黄瓜、丝瓜、冬瓜、苦瓜、茄子、茭白笋、竹笋),还有海带等。
2、不要吃太咸,不然会不利于水分的排出。
3、少吃酸味食物,如酸梅、醋、柠檬、葡萄柚。
酸固涩,酸味的食物不利于恶露的排净。
4、食物一定要煮熟,温热食用。
5、伤口若有红肿热痛,禁止吃麻油或酒煮的食物,这些属于发物,。
产后身体恢复的中医调理方法

产后身体恢复的中医调理方法生孩子对于女性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不仅带来了新生命的喜悦,也给身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挑战。
产后身体的恢复至关重要,中医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调理方法,能够帮助产妇尽快恢复健康,重拾活力。
产后女性的身体通常会处于气血两虚的状态。
分娩过程中,产妇会大量失血,消耗体力和精力,导致气血不足。
同时,产后的身体还需要排出恶露、恢复子宫功能、调整内分泌等。
中医认为,产后调理应注重气血的补充、脏腑功能的恢复以及身体的整体平衡。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讲究“食补”。
产后的饮食应以温热、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
产妇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猪肝、乌鸡等。
例如,红枣桂圆粥就是一道不错的选择,将红枣、桂圆与大米一同煮粥,不仅口感香甜,还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猪肝汤也是常见的滋补佳品,猪肝富含铁元素,有助于补血。
乌鸡则具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等功效,用乌鸡炖汤,加入适量的黄芪、当归等中药材,能够增强补气血的效果。
除了食补,中药调理也是产后恢复的重要手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药调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和产后的具体情况来开方用药。
比如,产后恶露不尽,医生可能会开具生化汤,以促进恶露排出,活血化瘀。
如果产妇出现气血虚弱、乳汁不足的情况,可能会用到补中益气汤、通乳丹等方剂来调理身体,增加乳汁分泌。
中医的艾灸疗法对于产后身体恢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等作用。
产后女性可以通过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艾灸此穴可以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气海穴在脐下 15 寸,艾灸气海能够温阳益气、扶正固本。
足三里则是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脾胃功能。
产后的身体容易受到风、寒、湿等邪气的侵袭,因此要注意保暖。
中医的药浴也是一种有效的驱邪方法。
可以使用艾叶、防风、红花等药材煮水进行药浴,能够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缓解产后身体的酸痛和不适。
中医养生调理月子养护

中医养生调理月子养护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中医在调理月子期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月子期间是妇女身体恢复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中医养生调理能够提升体质,促进产后康复。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种中医养生调理月子养护的方法。
一、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食疗养生”,通过选择适宜的食材和烹调方法,补充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在月子期间,新妈妈的身体需要补血、补气、补肾。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养血、养气、补肾作用的食材,如红糖、黑芝麻、黑豆等。
此外,可以适当食用有利于产后排污的食物,如小米粥、红豆粥等,以保持身体的舒畅。
二、中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理月子养护的有效方法之一。
产后体虚者可使用补气养血的中草药,如黄精、党参等。
产后体寒者可使用温补的中草药,如生姜、肉桂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具有益气、补肾、活血调经、消炎等作用的中草药,如当归、首乌藤等,来进行调理。
三、穴位按摩中医调理月子养护还注重通过按摩来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可以选用一些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舒缓身心的穴位进行按摩。
如大椎穴位、涌泉穴位、合谷穴位等。
按摩时,可用力适度,每天按摩15-30分钟,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放松身心,有助于恢复体力。
四、恢复运动产后适当的运动对身体的恢复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中医养生调理月子养护中,恢复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产后恢复的运动项目,如产后瑜伽、产后拍打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调理身体,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腰酸背痛的症状。
同时,饭后适当散步也是一种很好的恢复运动。
五、注意调节情绪中医养生调理月子养护中,调节情绪同样重要。
月子期间,新妈妈容易出现各种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
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调节情绪,如听音乐、看书、与亲友交流等。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
总之,中医养生调理月子养护是妇女产后身体恢复的重要环节。
通过食疗、中草药调理、穴位按摩、恢复运动和调节情绪等方法,可以达到提升体质、促进产后康复的效果。
中医的产后康复指导

中医的产后康复指导
产后康复是指通过适当的中医指导和治疗,促进产妇身体的恢复和健康的过程。
中医在产后康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综合调理和促进身体自愈的特点能够帮助产妇更快地恢复体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中医的产后康复原则
中医在产后康复中遵循以下原则:
1.食疗调理:中医重视通过合理的饮食来促进身体恢复。
产妇应合理搭配各种食材,保证营养均衡,增强体力。
2.药物治疗: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中医会配制适合的中药,用于调理身体,增强体质,促进恢复。
3.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可以促进产妇的血液循环,缓解产后痛疼,促进乳汁分泌等,从而达到身体恢复的效果。
4.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可以调整产妇的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加体力和抵抗力。
中医的产后康复指导
1.合理饮食:产妇应遵循中医的饮食调理原则,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豆腐、海带、绿叶蔬菜等,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适量运动:适当进行产后恢复期间的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3.注意休息:产妇在产后需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心理调节:产妇在产后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中医会通过心理疏导和调理来帮助产妇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的产后康复指导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产妇应根据中医的建议和指导进行适当的调理,从而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请
在使用中医治疗方法之前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并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产妇中医保健知识

产妇中医保健知识
产妇是指分娩后42天内的女性,这个时期是产妇恢复身体的关键时期。
中医认为,产妇在这个时期需要特别注意身体的调养,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和恢复。
下面是一些产妇中医保健知识,希望对产妇们有所帮助。
1. 饮食调养
产妇在产后需要注意饮食的调养,以保证身体的营养和恢复。
中医认为,产妇在这个时期需要多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
同时,产妇需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2. 运动调养
产妇在产后需要适当的运动,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中医认为,产妇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
同时,产妇需要避免剧烈的运动,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3. 睡眠调养
产妇在产后需要充足的睡眠,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中医认为,产妇需要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需要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以免影响身体的恢复。
4. 情绪调养
产妇在产后需要注意情绪的调养,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和恢复。
中医认为,产妇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同时需要保持愉悦的心情,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产妇在产后需要注意身体的调养,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和恢复。
中医认为,产妇需要注意饮食、运动、睡眠和情绪的调养,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希望产妇们能够认真遵守这些中医保健知识,保证身体的健康和恢复。
中医对产后恢复的指导方法

中医对产后恢复的指导方法产后是每位妈妈必须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身体和心理都需要得到良好的恢复。
中医学注重整体健康和平衡,提供了丰富的产后恢复指导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对产后恢复的指导方法,以期帮助妈妈们顺利度过这一重要阶段。
一、食疗调养中医认为,产后妈妈的身体虚弱,需要通过适当的饮食来进行调养。
首先,要加强营养摄入,注重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食疗中的养生汤水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例如,猪骨汤富含胶原蛋白,有利于提高皮肤弹性和促进伤口愈合;鸡汤中的氨基酸可以加速体内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
其次,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产后体质需要针对性的调理。
例如,产后气血亏虚的妈妈可以多食用红枣、桂圆、枸杞等有补血作用的食物;产后湿热体质的妈妈可以适度减少辛辣食物、加强蔬菜水果摄入,以清热解毒。
二、慢步缓行产后的身体需要逐渐恢复,慢步缓行成为中医推荐的运动方式之一。
产后妈妈可以选择在室内或户外进行散步,时间和强度需要逐渐增加。
慢步缓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力和耐力,有助于恢复身体机能和减轻产后抑郁情绪。
在散步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利用穴位按摩来促进产后恢复。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位可以帮助提高体力和调理脾胃;按摩关元穴位可以提高子宫的功能和调理经络。
三、良好的情绪调节产后妈妈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和焦虑,这对于身体的恢复不利。
中医提倡通过良好的情绪调节来加速产后恢复。
首先,妈妈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多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其次,根据中医理论,情绪的调节与五脏六腑的平衡密切相关。
产后妈妈可以通过瑜伽、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四、经络通乳中医认为,乳汁的分泌和通畅与经络的疏通有关。
因此,经络通乳成为一种中医指导方法。
通过按摩乳房周围的穴位,可以刺激乳腺的血液循环和乳汁的分泌。
例如,按摩乳房两侧的乳根穴位可以减轻乳房胀痛和通乳。
此外,中医还会推荐一些食物来帮助乳汁的分泌,如黑豆、花生、红枣等,同样是通过调理经络来起到促进效果。
中医养生保健孕妇如何调理产后恢复

中医养生保健孕妇如何调理产后恢复孕妇在经历了孕期的身体变化和分娩过程后,需要进行产后调理,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提供了许多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辅助产后恢复。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帮助孕妇顺利度过产后恢复期。
1. 调节饮食产后适当调节饮食对于孕妇的恢复非常重要。
中医养生保健强调滋补养身,建议孕妇在产后饮食中增加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瘦肉、鱼、蛋类、豆类和新鲜蔬菜。
此外,孕妇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气、补血、健脾胃的食材,例如红枣、枸杞、山药和黑木耳等,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2. 合理调节作息产后的孕妇需要充分的休息和调整作息时间。
中医养生保健强调阴阳平衡,建议产后妈妈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此外,中医养生保健也倡导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以帮助恢复身体的功能。
3. 进行中医调理中医养生保健注重身体的整体平衡,建议孕妇在产后适当进行中医调理。
可以寻找有经验的中医师,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针灸、中药调理等,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认为,通过调整气血流通和调整脏腑功能,可以帮助孕妇加快产后恢复的进程。
4. 注意心理调节产后孕妇可能因为身体和情绪的变化而出现一些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中医养生保健提倡积极面对产后压力,建议孕妇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
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倾诉,参加产后心理辅导等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身心健康的恢复。
5. 注意防风保暖产后的孕妇身体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寒冷和风邪的侵袭。
中医养生保健强调防风保暖,建议孕妇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受凉感冒。
可以多穿衣服、注重腹部和腰腹部的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处于凉爽潮湿的环境中。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保健提供了许多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孕妇进行产后调理,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适当调节饮食、合理调节作息、进行中医调理、注意心理调节和防风保暖都是有效的方法。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实际情况不同,建议孕妇在进行中医养生保健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产后中医调理方法

产后中医调理方法产后是妇女身体经历巨大变化的时期,失血、疼痛、恶露排出等都给妇女的身体带来了剧烈冲击。
为了帮助妇女恢复身体健康,中医有许多调理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产后中医调理方法。
1.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调理方法。
在产后,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促进气血的流通,提高身体的整体能量。
常用的穴位有涌泉穴、至阴穴、足三里等等,这些穴位分布在脚上和小腿上,按摩时可以用拇指或指腹轻轻揉动5-10分钟。
2.草药调理中医草药在产后调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功效,可以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草药来进行调理。
比如,产后腹痛可以用炒姜黄和贝母煎剂来调理,产后乳房胀痛可以用煮熟鸽蛋和猪皮一起煮熟来调理。
3.饮食调理产后饮食调理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产后,妇女的身体需要恢复体力和补充营养,所以要注意饮食的搭配和营养的摄入。
中医认为产后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一些易于吸收的食物,如鱼肉、蛋白质等。
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吃一些有补血功能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等。
4.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产妇身体的恢复,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产后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散步、练习瑜伽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产妇恢复体力、缓解身体的不适感,并且有助于产后恢复期的消瘦。
5.精神调理产后妇女除了身体上的调理,还需要注意精神的调理。
产后抑郁症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中医认为这是由于产后气血不足、心脉郁结所致。
因此,可以通过听音乐、揉揉太冲穴、用玫瑰花瓣泡脚等方法来进行精神调理。
6.热敷调理在产后,适当的热敷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提高气血的流通,加速恶露的排出。
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在腹部进行热敷,每次约20分钟。
总之,产后中医调理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进行调理。
同时还要注意身体的休息和适当的营养补充,帮助产妇尽快恢复身体的健康。
产后调理四阶段.doc

产后调理四阶段
产后调理第一阶段:去瘀生新
第一阶段以生化汤为主,生化汤帮助生产完后的妈妈体内恶露顺利排出;此外,刚生产完,膀胱因为受到子宫的扩张影响,尚未回复到正常位置,因此,当新妈妈口渴想喝水时,尽量能以少量多次的方式,不要一次摄取太多的水分,避免造成膀胱的负担。
产后第二阶段:健脾胃养气血
此阶段以四物汤加减,这个阶段在于调整脾胃以利后续补肾药的吸收,此外产后妇女常会面临乳汁不足的问题,在这各阶段的调理也相当重要,因气血足才能够分泌足够的乳汁,产妇可摄取多汁及富含贺尔蒙的食物如黄豆、山药,并搭配促进乳汁分泌和乳腺通畅,以及疏肝的药物。
产后调理第三阶段:补肾调经
以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此阶段主要在恢复产前卵巢子宫的状态,并使其更健全,有利于第二胎的生产,或是避免更年期提早发生,并继续健脾胃补气血,使体质更加健全。
现代人注重食补,却忘了最重要的调理,其实是营养均衡加上睡眠充足,此外,大多数产妇在怀孕期间因摄取过多动物性蛋白,反而多胖了好几公斤,因此坐月子应当避免
摄取高油、高盐等食物,反而应在中药调补下摄取清淡与营养的蔬果,如麻油鸡酒等应摄取适量,否则除造成上火外,也不利于伤口调理与产后减重。
而冰饮与寒凉食物应尽量避免,会造成水肿、新陈代谢降低等不利产后减重的情况。
产后睡眠充足降低产后忧郁症
此外,睡眠充足也是坐月子期间很重要的修复,如能在晚上11点入睡,就能使肝经发挥修复、排毒、滋养等最大的效益,有助于伤口的复原,更有助于产后身材的雕硕。
而睡眠充足也可降低产后忧郁症,此也是产后常见的问题,约有3分之1的妇女会发生,因肝经主情绪,加上若夜间睡眠不足,白天精神状况不佳,就容易发生情绪不稳定的状态,所以睡眠充足相当重要。
中医谈月子护理(上)

中医谈月子护理(上)月子期是各位妈妈气血最虚弱的时期,也是改善体质的最佳时机。
这段时间如能好好调养,原有的妇科病和原发性经痛、生理期不顺,还有手脚冰冷等情况都会得到改善。
今天素问会从中医角度聊聊月子期间如何调理哈!一、产后第1周调理生新血,化瘀血。
中医认为由于分娩时失血耗气,所以产后多血虚,寒邪乘虚而入,致使恶露不能畅行,所以产后多瘀。
这里推荐一个网上很火的生化汤(血热而有瘀滞者禁用),也是我们妇科历代产后名方:组成:全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去皮尖)6克,干姜(炮黑)2克,炙甘草2克,黄酒煎服。
当归:补血活血,温经散寒,化瘀生新,正合病机;川芎:血中气药,不仅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桃仁能活血化淤;炮姜:入血散寒,温经止痛,兼能止血;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黄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力;诸药相合共成活血化瘀,补虚散寒止痛。
(恶露正常7-10天干净后,生化汤停用。
)第一周饮食宜清淡,少量多餐,可适当喝些猪肝薏米汤,既可下奶,又可排水。
动物肝脏能促进子宫收缩,排净恶露。
这个阶段不宜大进补哈,会影响炎症消除。
二、产后2-4周食谱产后虚不受补,不宜立即进食大补大热补品。
燕窝性平味甘,本草纲目拾遗称其为调理虚损劳疾之名药。
每天3-5克,可以补气益中,滋阴润肺,合中开胃。
第2周,注意增强骨质和腰肾的功能,恢复骨盆。
产后钙质流失严重,要多进食补钙食物例如豆制品、虾、猪骨、海带等。
第3-4周,补气养血,这个阶段进补一般多以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打底搭配不同食材。
牛肉,羊肉性温,猪肉、鱼肉近凉性,但都含丰富蛋白质有助产后体力恢复,促进乳汁分泌。
亲们可依据个人喜好、体质作搭配。
有些妈妈气血不足、平时容易头晕疲倦者,这时就可以用八珍汤加杜仲、桂枝及羊肉或牛肉炖补啦。
在这里素问有2点需要强调一下喔:1,虽然月子进补非常重要,但是大家记得不要吃大补或者高油脂的食物喔,尤其是第一周。
这个时候沉淀下来的脂肪是很难减掉的,谁经历过谁知道哈。
产褥期及哺乳期中医保健方案

产褥期中医保健方案山于分娩时耗气失血,易致产后气血不足,此时若调摄稍有不慎,极易发生产后诸疾。
《孕产集》曰:“产后调摄最宜谨慎,盖产后气血虚少,脉络空乏,肢节懈怠,月奏理开张,皮毛不实,营卫不固,血道易塞,气道易滞,故致疾之易,而去疾之难,莫甚于此。
”故产褥期调护必须注意以下儿点:1、适寒温,避外邪:产后气血骤虚,百脉空虚,月奏理疏松,营卫不固,外邪极易侵袭而致病。
因此产妇更应注意着衣厚薄适宜,居室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新鲜。
特别是炎热盛夏,切不可厚衣密室以防产后中暑,亦不可过于贪凉、赤臂露肩、吹“过堂风S以免感冒,或患产后身痛等。
《景岳全书•妇人规庆“产妇产室,当使温凉得宜,若产在春夏,宜避阳邪,风是也。
产在秋冬,宜避阴邪, 寒是也。
故于盛夏之时,亦不可冲风取凉,以犯外邪;又不宜热甚,致令产妇头痛面赤,……若冬末春初,余寒尚盛,产室不可无火,务令下体和暖,衣被亦当温厚,庶不为寒气所侵。
……产后胎元既落,气血俱去,乘虚感邪,此时极易,故不可不慎。
”2、调情志,节饮食:产后多虚多瘀,如情志不遂,极易致气血为病。
忧虑、悲伤过度,则气结而血亦结,不仅影响恶露的畅行,而且会产生乳汁分泌障碍等。
精神过度紧张、愤怒、惊恐,则易扰动气血,导致恶露不尽.产后血晕及产后血崩等疾病,因此产妇应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使气血平和,免生他病。
饮食方面,宜清淡而富营养,且易消化之品,不宜贪食生冷或辛辣之物,以防滞血、动血,或化燥伤阴。
更不宜过饱,损伤脾胃。
《妇人大全良方》曰:“初产时,不可问是男女,恐因言语而泄气,或以爱憎而动气,皆能致病「《女科秘旨》云:"产后月内,宜戒怒气,勿受惊恐,勿劳神力,谨慎饮食。
”3、慎起居,适劳逸:产后适当下床活动,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和子宫的恢复。
但不宜过早或过度操劳。
劳则伤气,气虚下陷,则易罹患产后血崩、阴挺等病。
因此产后充分休息静养,适量的轻微活动,不仅有利于生理功能的恢复,同时也可免生产后诸病。
月子里身体虚怎么补

月子里身体虚怎么补关于《月子里身体虚怎么补》,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孕妇在产后之后,人体身体素质通常较为孱弱,此刻合适一定的食补,在饮食搭配层面最先要吃一些口味淡的非常容易消化吸收的食材,随后慢慢的提升营养成分,慢慢的摄取一些高蛋白食物,摄取碳水化合物化合物,适度的吃一些带有人体脂肪的食材,此外要留意饮食搭配要多元化,要留意大小配搭,营养搭配,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的食材。
生完孩子第一周:滋补品以喝「生化汤」与「四物汤」主导,一天约服食一帖,目地为协助孕妇「生新化瘀」的作用,「生化汤」协助孕妇生产完了的产后恶露圆满排出来;「四物汤」则能补血补气。
除此之外,刚生产完,膀光由于遭受孑宫的扩大影响,并未回应到一切正常部位,因而,当孕妇口干想饮水时,尽可能能以少量多餐的方法,不必一次摄入过多的水份,防止导致膀光的压力;此外,饮食搭配也最好是防止咸了。
生完孩子第二周:能够相继食补,以川芎、八珍汤主导。
关键的目地,为协助孕妇将产后恶露清除干净,此外,这种也是有补血补气、补气血的功效,使生产时耗伤到损害的很多血气,足以迅速修复。
生完孩子第三周:孕妇可服食「杜仲」烧煮的滋补品,比如杜仲腰花这些。
主要是补虚,由于生产全过程中,孕妇外流很多的骨质增生与优质蛋白质,而中医学见解中,「肝、肾是主龙骨」,因而,这种补肾壮阳壮骨筋的中药材,可提高肾精、加强骨筋,降低生完孩子腰酸背疼,及其各种酸疼的持续時间,因而,做月子若做的好、服食恰当,乃至有防止的作效。
生完孩子第四周:孕妇能够服食「十全大补汤」。
十全的实际意义,便是补血补气、补气血、及其补虚,将生产全过程丧失的一次所有补回家。
在做月子期内,最好是的食疗便是「麻油鸡」。
由于色拉油有充足的蛋白,更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因而,在做月子期内,孕妇能够适度的吃些「麻油鸡」,可以补充一些营养成分。
可是医生建议,大概二到三天吃一只鸡就可以,不需要长期乃至天天吃,不但孕妇会担心吃鸡游戏,也会导致缺乏营养而长胖!除开吃得身心健康、补得营养成分外,医生也建议,做月子期内,孕妇要使血气赶快修复,最重要的便是充足歇息。
育儿知识:月子如何调理身体

月子如何调理身体虽然现在宝宝还发动,准妈妈也不用过分担忧哦,一切听从医生的建议就好。
不如趁现在有时间,了解下坐月子的吧。
月子期间,身体调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今后几十年的身体健康。
怎么调理?中医建议坐月子需按照四个步骤进行调理。
第一步:生新血、化瘀血功用:促进子宫收缩,使恶露排出,避免血栓形成,帮助子宫功能恢复。
中药方:生化汤服用时间:顺产妈妈第一天即可服用,具体也可咨询医生意见,剖腹产1周后开始服用,1周内禁食牛奶、豆浆、鸡蛋等易胀气的食物。
使用方法:顺产:生化汤避免用酒煎煮,因为酒有助于生化汤的药性更猛烈,因此最好是用水煎煮的方式。
一般剂量是一天1帖,服用5帖即可停止。
剖腹产:剖腹产妇可喝、也可不喝生化汤;如果选择喝生化汤,不要超过3帖。
第二步:调整脾胃功用:调整肠胃的功能,肠胃强健了,才更有助于日后其他补品的吸收。
中药:党参、淮山、茯苓、扁豆、莲子等食补建议:药材可连同猪肚、猪排骨、猪粉肠(任选一种),煮成清汤后服用。
使用方法:产后即可服用。
第三步:益气补血下奶功用:益气补血并增加乳汁分泌。
中药:当归、川芎、黄芪、党参、杜仲、枸杞等。
食补建议:药材可连同乌骨鸡、鲈鱼、猪小排,煮成清汤后服用。
使用方法:产后1周半后,停服生化汤之后,方可服用。
第四步:壮骨健腰调经功用:补腰肾、壮筋骨、防掉发中药方:产后十全大补汤使用方法:产后满3周开始服用,或月子结束后作为满月调理用。
Ps:以上介绍的中药方,准妈妈产后都可去中药行叫药剂师配,但记得要讲清楚自己的情况。
突然胃痛怎么快速缓解有时候一些人会突然发生胃痛的现象,其实胃痛疾病是很常见的,所以说当出现胃痛的时候,也一定要掌握他的一些快速缓解方法,因为这样的话才能给自己减轻病痛。
那么突然,胃痛怎么快速缓解呢?都有哪些好的处理方法呢?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
突然胃痛怎么快速缓解如果胃突然疼,又没有药的话,记得,蹲下来,双手抱住自己胃的地方,尽量把自己的上身压在蹲的两腿上,紧紧地压一下自己的胃部,这样会改善胃疼的尖锐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建议坐月子补养4步骤
1 第一步:生新血、化瘀血方
功用:促进子宫收缩,使恶露排出,避免血栓形成,帮助子宫功能恢复。
代表方药:生化汤(方中各药物之调配应因人而异。
注意事项:避免与西医的子宫收缩剂重复用药,故不建议产后马上服用,且最好由医师评估过后再服用。
一般建议自然产后3天后开始服用,剖腹产1周后开始服用。
使用方法:
(1) 自然产:出院之后才建议服用生化汤;避免用酒煎煮,因为酒有助于生化汤的药性更猛烈,因此最好是用水煎煮的方式。
一般剂量是一天1帖,服用5帖即可停止。
(2) 剖腹产:剖腹产妇可喝、也可不喝生化汤,因为医师在施行剖腹产手术时,已经将子宫内的残留物处理干净,恶露会比自然产者少很多;如果选择喝生化汤,不要超过3帖,因为若比照自然产者的方式,服用过多的生化汤,反而有可能影响到子宫内膜的修复。
2 第二步:顾脾胃健运方
功用:调整肠胃的功能,帮助日后其他补品的吸收。
代表方药:党参、怀山、茯苓、扁豆、莲子、芡实等。
食补建议:药材可连同猪肚、猪排骨、猪粉肠(任选一种),煮成清汤后服用。
使用方法:产后即可服用。
3 第三步:益气补血发奶方
功用:益气补血并增加乳汁分泌。
代表方药:当归、川芎、黄耆、党参、杜仲、枸杞等。
食补建议:药材可连同乌骨鸡、鲈鱼、猪小排,煮成清汤后服用。
使用方法:产后1周半后,停服生化汤之后,方可服用。
4 第四步:壮骨健腰调经方
功用:补腰肾、壮筋骨、防掉发,恢复未怀孕前的体能状态。
代表方药:产后十全大补汤(可因个人体质加减方)。
食补建议:药材可连同乌骨鸡或土鸡、鲈鱼、猪排骨,煮成清汤后服用。
使用方法:产后满3周开始服用,或月子结束后做为满月调理用。
开开心心坐月子
怀孕、生产对妈妈而言是一大负荷,因此产后需要好好休息与调理,所以坐月子确实有其必要性,但是传统太多的禁忌则有待商榷。
现今科学的坐月子如下所述:
1 注意清洁卫生,可以淋浴,但要尽快清洗完毕,在沐浴间内擦干、吹干,并穿着长袖、长裤。
2 多休息,以恢复体力。
3 自然产后7天、剖腹产后10天可开始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为,若有不适,立刻停止并休息。
4 营养且均衡的饮食,不要过量或油腻,有利妈妈身体复原及乳汁分泌。
5 保持愉快心情,所以不要一直闷在房间,家人也应多给予关心及协助(例如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才能让妈妈开心度过月子期,为之后的育婴生活做好身心准备。
咨询/中医科主治医师黄慧君
妇产科主治医师林姿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