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变化大的原因
进入初中的一些变化
进入初中的一些变化初中生活是每个人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从小学的童年逐渐迈向青春期的年华。
初中带来了许多变化,从学习到人际关系的改变,从身心发展到独立意识的觉醒。
以下将详细探讨初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一、学习压力的增加初中生活代表了学业上的进一步挑战。
课业难度的加大,学习内容的增加,导致了学习压力的明显增加。
与小学不同的是,初中学科更多元化,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不仅要求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因此,初中生常常感受到学习上的压力,需要更加努力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课外活动的丰富多样相比于小学,初中的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多样。
学校通常会举办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如音乐社、美术社、运动社等,供学生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兴趣爱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还会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三、人际关系的变化初中生活也标志着人际关系的变化。
从小学的小班级进入初中后,学生们将遇到更多的同学,与不同的人交往。
这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主动与别人交流。
同时,初中还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竞争和压力,学生之间的友谊关系也会面临一些考验。
因此,初中生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友善待人的态度。
四、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进入初中代表着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们的身体开始发生很多变化。
他们的身高、体重、性征等都会逐渐发展成熟。
同时,青春期的到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身心变化,对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初中生需要适应自己身体的变化,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身体的意识,以确保健康成长。
五、独立意识的觉醒初中是孩子们独立意识觉醒的阶段。
相比于小学,初中的学习和生活更加自主,学生需要自己管理和安排时间。
他们需要学会自己做决策、解决问题,并承担起更多责任。
小学升初中六大变化
小学升初中六大变化初中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三年,而小升初就是打基础的时间。
对初一新生来说,做好小学升初中的衔接就非常有必要。
小偏整理了小学升初中六大变化,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小学升初中六大变化1、教学内容不同课程增多,难度加大,任务加重。
初中新增加了物理、化学、历史、生物等科目,同时学习的内容也会增多。
就拿语文来说,一册书的字数要比小学多好几倍。
而且初中的篇目多、篇幅长,文体种类多。
学科内容常识性知识越来越少,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却越来越强,因此,学生进入初一后,往往会产生紧张、惧怕心理,既感到新鲜又感到不适应。
有一些学生由于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对学习信心不足,成绩下降,不知所措。
以绵阳为例,中考增加了历史与社会(历史、政治),科学(物理、化学),体育,理科实验操作及生物、地理,要学习的内容增加了很多。
2、教学方法不同小学教学方法示范和重复比较多,孩子只要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听老师和家长的话,一般在考试时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而到了初中,自习课就会增加很多。
老师要求学生自己掌握时间,学会自学,包括预习及复习等,除记忆外更要注重思考和理解。
3、学生认知不同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由具体发展到抽象,由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初中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学生要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
4、评价方式不同初中和小学的评价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考试一般都在90分以上,而初中考试的班级平均分能达到80分就是不错的成绩,能得满分往往要更少一些。
大部分孩子的成绩不再像原来那么优秀,甚至相比小学还会有一些退步,如果没有及时给与指导,有些就会丧失信心。
一些原本成绩特别好的学生,进入初中,尤其是一些重点初中后,很多优秀学生聚集在一起,更容易产生落差心理,所以孩子需要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5、心理和生理不同生理上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身高、体重迅速增加,逐渐接近成人,机体各系统、器官也渐渐发育成熟,思维能力活跃,记忆力最强,从初中开始了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和心理发育最主要的时期。
小学到初中的几个转变
小学和初中有很多区别,这里就其中的几个转变谈一下1. 小学升初中后的学生面临五大转变第一,进入初中,首先面临的是学习内容的变化。
在小学,学习科目少,学习任务不太重。
进入中学,课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
语文、数学、政治、外语、历史、地理、生物,一下子增加了好几门,而且难度增大,学科内容的普通常识性越来越少,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却越来越强,因此刚进中学的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不适应。
第二,是学习方法的变化.随着学科多样和深刻化,中学生比小学生要求更有自觉性、独立性和主动性。
中学的任课老师多,每位老师教的学生多,一会儿一门课,一会儿一个老师,而且各个老师的教法不一样.他们不可能采取像打篮球那样“人盯人”的方法。
中学老师比较重视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强调“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五个环节。
孩子读小学时,家长下班回家第一句话就是问孩子作业做好了吗,如果孩子回答“做好了”,家长也就放心了。
这种课后只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就不能满足中学学习的要求了.第三,是学习心理反应的变化.小学生多数能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讲课深信不疑,而中学生一方面对老师的要求重视、信赖,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信心、自主性加强了,也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不是一味地“打收条”.第四,孩子生理的变化。
小学时,孩子身体发育一般。
进中学后,绝大多数孩子身体发育日趋成熟,处在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
他们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整个个性特征发生急剧变化。
第五,是集体关系的变化。
与小学相比,中学生的集体关系及其在集体中的地位也有许多不同。
在学校和班级集体里,班主任不再像小学阶段那样照顾得具体而细致,实施方法不再是“包班制",班主任也不一定是主课老师。
这样,让孩子自己料理的事情、支配的时间多了。
学生干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 小学升初中后家长面临的三大转变第一, 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十二三岁的孩子难免不贪玩,如果我们观察一下这些贪玩的同学,就会发现在他们自己支配的时间里,所进行的活动全凭兴趣,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加强学习计划性的最好办法是制订学习计划.督促、指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学会给自己提出目标,并能按目标要求选择方法和途径,以便使他们在比小学艰巨、复杂的学习任务面前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比较主动.如按时完成作业方面,不管老师检查不检查,按计划做到“天天清”、“段段清",即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欠账”。
孩子在步入初中后的心理状况
家长如何发现孩子的心理状况?
家长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需要对孩子进行较为细致 的观察,包括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 交友情况等等,在家里也要保持对孩子的观察态度,面对孩 子出现的“焦虑、暴躁、失落、叛逆”等心理状况,了解其 原因,判断是否属于正常的情绪。
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状况
面对以上变化,孩子可能会出现以下心理状况:
焦虑
暴躁
失落
叛逆
造成孩子心理问题的原意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够重视
教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只看重学习成绩,仅以学习成
绩的好坏来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甚至在有些学
生被定义为“差生”后,直接对其不管不问,放任自流,
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过高优点放小,这样会带
来孩子的自我怀疑,严重的会导致孩子的自暴自弃。
4、青春期带来的心理问题
孩子步入初中后,正逐渐步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会有 一定的变化,此时叛逆期的门口,极易产生叛逆心理。如 果教育引导不当,极易造成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
孩子在步入初中后的心理状况
一、孩子在进入初中后遇到的困惑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相对于小学,中学课程的难度有了本质性的提升。这种难
度的提升会给孩子在升入初中后带来一定的不适应感,会 给孩子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
2、人际关系不协调
孩子到了初中,“交朋友”会成为校园生活里十分重要 的一部分。而由于性格,家庭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不同,孩 子在交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 “很难加入别人的圈子”,“无法理解某某的行为”等等问 题。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问题。
从而对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创伤”,会具有“被抛弃感”
谈小学升初中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疏导
谈小学升初中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疏导小学升初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历心理上的许多变化。
他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挑战,因此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这个过渡期内,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情境。
一、孩子心理上的变化1. 压力增加小学升初中后,孩子的学业压力会明显增加。
他们需要面对更多的学科和更复杂的知识,同时还要应对不断增加的考试和作业。
这些新的学业压力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负担增加,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
2. 自我意识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产生更多的关注和比较。
他们会更加在意自己在同龄人中的地位和表现,可能会出现自卑、自大、攀比等心理问题。
3. 对未来的期待增多小学生渐渐开始有了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设想。
升入初中后,他们可能对未来充满更多的期待和幻想,同时也可能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焦虑和恐惧。
4. 人际关系的变化小学升初中后,孩子的社交圈子会发生变化,新的同学、老师和环境都会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他们可能需要面对更多的人际挑战,更需要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
二、心理疏导的方法1. 家长的陪伴和理解家长应该多花时间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在学校里面对的问题和困难。
不要一味地给予指责和压力,而是要给予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2. 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当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有效地解决。
不要让孩子独自面对问题,要与他们一起找出问题的原因,然后给予正确的建议和指导。
3.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和老师要多鼓励孩子,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
要对孩子的成绩和进步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对自己有更多的自信和自豪感。
4.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家长和老师应该教导孩子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和纠纷。
谈小学升初中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疏导
谈小学升初中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疏导小学升初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伴随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孩子经历着巨大的心理变化,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引导。
孩子也需要学会适应这种变化,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和学习压力。
本文将围绕小学升初中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疏导进行详细阐述。
一、小学升初中孩子的心理变化1. 自尊心的提升小学生在升入初中后,由于新的学习环境和社交圈的变化,往往会感到自尊心有所提升。
他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自身的表现,也更加在意他人的评价。
这种心理变化会导致孩子的行为和态度的调整,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其足够的支持和理解,让孩子能够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2. 学习压力的增加初中阶段是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加剧的时期,孩子需要面对更多的学习内容和更高的学习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此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关心和帮助,鼓励孩子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3. 社交能力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社交能力逐渐得到提升,开始更加独立和自主。
但在社交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友谊的选择、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社交观念,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
4. 自我认知的深化初中是孩子自我认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的时期,他们对于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念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鼓励他们更多地尝试和探索自己的潜能。
二、小学升初中孩子的心理疏导1.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家长和老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
如果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孩子敞开心扉,倾诉内心的烦恼。
2. 建立信任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和教育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信任和支持。
在家庭和学校中,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与父母和老师进行心灵交流。
孩子上初中后的变化及陪伴的感受
孩子上初中后的变化及陪伴的感受孩子从小学毕业,进入初中阶段,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随着孩子日渐长大,他们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家长的陪伴和支持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孩子上初中后的变化和我作为家长的陪伴感受。
首先,孩子上初中后的变化是令人惊讶的。
他们的社交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变得更加独立自主。
他们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把工作和娱乐分开,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
孩子开始更加注重外貌和穿着,追求和崇拜一些流行的偶像、明星和运动员等等。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并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和团队中,希望获得认可和尊重。
这些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标志。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愿望。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问题,并且根据孩子的需求提供支持和指导。
我们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信任自己的决策,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我们还需要鼓励孩子参与到社会活动和团队中,在这些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领导才能。
其次,随着孩子成长,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
在初中阶段,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增加,每天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
我们需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挑战,并协助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规划学习时间表,检查他们的作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会经历很多变化和挑战。
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营养和睡眠情况,定期带他们做健康检查,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我们还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担忧,发现他们的问题并提供支持。
总之,孩子上初中后的变化十分明显,我们需要适应这些变化,并在陪伴过程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愿望,并协助他们克服挑战,成为独立自主的成年人。
我们需要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小初衔接家长问题和策略
小初衔接是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阶段的过渡时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个阶段,孩子面临着许多变化和挑战,家长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应对策略:1. 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小学阶段,孩子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而到了初中,学习更多地强调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逐渐适应这种转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
2. 孩子心理变化: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可能会遇到心理上的变化,如情绪波动、自我认同困惑等。
家长需要更加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
3. 择校问题:对于择校问题,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学习状况和个人特点来选择适合的学校,同时也要注意与学校沟通,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方法。
4. 生活节奏的调整: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任务加重,生活节奏加快,可能会导致生活不规律。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
5. 学科难度的提升:初中学科的难度相比小学有了较大提升,孩子可能会面临学习上的困难。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学习中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6. 社交圈子的变化:孩子进入初中后,会面临新的社交圈子,可能会遇到人际关系上的挑战。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
7.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
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家长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小初衔接阶段。
首先,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
其次,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和表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此外,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最后,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拓展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家长可以更好地应对小初衔接阶段的问题,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转折点,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升初衔接调研报告
小升初衔接调研报告小升初衔接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小升初是指儿童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转折点。
针对小升初衔接问题,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小升初衔接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索适合学生顺利过渡的有效方法,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进行。
问卷调查面向小学毕业生和初中新生,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访谈则主要是与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看法和意见。
三、调研结果1. 学术压力过大:调查发现,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并没有适应课业负担的增加,迫于小升初加大的学术压力,导致小学知识掌握不牢固。
2. 学习方法不适应:问卷中有许多学生表示在初中阶段遇到了新的学习方法,如课堂笔记、自主学习等,不适应这种变化,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3. 学校资源差异:访谈发现,不同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资源存在差异,包括教师配备、教材质量、课程设置等,给学生的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 家长的期望过高:家长往往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在小升初中选择重点初中,但实际上能够进入重点初中的学生是有限的,这种过高的期望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四、调研结论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1. 学校应加强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衔接培训,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科内容和学习方法,提前预习和巩固基础知识。
2. 教师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小升初衔接问题,并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和方法。
3. 学生应提前了解和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过渡培训,提高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4. 家长应理性对待小升初,不要过分追求重点初中,而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素质和个人发展。
五、建议和展望为了解决小升初衔接问题,我们建议:1. 学校应开设小升初过渡课程,帮助学生适应初中学习和环境的变化。
2. 教师应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研究小升初衔接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家长应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孩子进入初中后的变化
孩子进入初中后的变化
从小学到初中,对孩子来说,知识上有跨越,心理上更有跨越。
进入初中以后,知识面广泛了,知识点更完整、系统了;孩子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的意向和打算
孩子进入初中后,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增强了,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变化了。
进入初中后,孩子在学习上的自觉性逐步提高。
在学习方法上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变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课堂教学外,学生更多的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家庭中,我们对孩子学习的直接帮助逐渐减少。
进入初中后,孩子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逐步增强。
作息时间的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的分配都趋于合理性。
进入初中后,孩子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也就是说想的事情多了,开始有自己意向,自己有自己的打算。
开始树立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评价别人包括老师的能力大大发展,有要求独立办事,摆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
看着孩子进入初中的变化,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随时随刻要提醒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给他明确的方向。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变化大的原因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变化大的原因首先,身体发育变化是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的主要原因之一、进入青春期意味着孩子们开始经历生理上的许多变化,包括身高的增加、体重的增加、性征的出现等。
这些变化会对孩子的外貌和形象产生重大影响,让他们看起来更加成熟。
其次,认知能力的提高也是孩子在初中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通过小学的学习,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进入初中后,他们开始接触更加深入和复杂的学科知识。
这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此外,他们还开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渐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从而适应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
再次,社交能力的提高也是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变化的原因之一、在小学期间,孩子们通常与同班同学相处,而进入初中后,他们需要适应更加复杂和庞大的社交圈子。
他们不仅要与班级其他同学相处,还需要与其他班级的同学、老师和其他校外人员进行交流。
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此外,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负担的增加也是孩子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相对于小学,初中的学习内容更加繁多和复杂,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加。
孩子们需要更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作业、准备考试,同时还要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这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心理变化也是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变化的原因之一、面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孩子们可能会感到不安、紧张和焦虑。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与新同学建立友谊关系以及处理人际关系上的困难。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逐渐发展出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总之,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会发生很多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归因于身体发育的变化、认知能力的提高、社交能力的发展、学习负担的增加以及心理变化。
这一阶段对孩子来说是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学会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谈小学升初中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疏导
谈小学升初中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心理疏导小学生在升初中前后会经历许多的心理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从小学步入中学后,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包括学习上的要求变高、身边朋友圈的变化、家庭期望的压力等。
这些方方面面都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新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健康成长。
首先,小学生升初中后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逐渐意识到自我能力的不足。
这时孩子会发现,自己的小学成绩在初中里已经变得不够优秀,面对新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去适应,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自卑感、压力感、焦虑等。
此时,家长应该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认知,告诉孩子“初中知识比小学知识难,理解上可能会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是通过努力会学得更好。
”同时,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学习帮助,如购买辅导书籍、请家教等,并不断鼓励和支持孩子,让他们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会逐渐适应和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其次,孩子升初中后,朋友圈的变化也会导致心理上的变化。
特别是初中里同学的学科分工较为明显,分班制度的实施,会让孩子和小学时期的同学相隔较远,感到孤独和孤立。
同时,由于同学圈的变化,孩子可能会遇到很多新朋友并面临新的社交需求,这些变化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多认识一些新朋友,增加自己的社交圈子,同时也可以理解孩子的感受,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支持。
最后,小学生经历升初中后,往往会受到家庭期望的压力。
由于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
但这么做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孩子甚至可能出现失眠、抑郁等问题。
家长要注意,不要将自己的期望施加在孩子身上,应适当调整期望值,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
此外,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同制定目标,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与关爱,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变化大的原因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变化大的原因首先是学制上的问题。
中国的小学和初中是分开的,小学管小学,初中管初中。
小学生学三门主科,上学时间是从早上七点半到下午五点半;一到中学,要学七门主科,上学时间也是从早上七点半到下午五点半。
学生一进入初一,成绩就开始下滑,家长意见很大,感到很伤脑筋。
有人说:“你们能不能跟着学生上中学,到初一再带一年?”老师说:“不行,中学的教法和我们小学不同,中学是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我们小学是灌输式的,我怎么能去当中学老师?”又问初一的老师:“你能不能下到六年级去带一年,再跟到初中?”他们也说不行。
后来想,六年级老师要升到初一都适应不了,这学生就靠两个月的暑假过渡就升初中了,哪能不出问题呢?实际上,初一的学生既要用小学的管理方式,也要用中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平稳过渡。
比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学过的知识,小学老师习惯对学生进行重复讲课;而中学由于课程压力,老师大多数讲一遍就过了。
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说,就需要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
因此,我们要求小学老师从五年级开始减少重复讲课的次数,同时要求初一的老师增加重复的次数,这样,就解决了学生逐步适应的问题。
学生成绩大幅度下滑,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小学生的学习速度太慢,也就是学习习惯的问题。
小学中高年级考试内容用120分钟完成,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宽松的。
因此小学生在考试时不会紧张,慢慢来;老师也要求慢慢做,不要着急,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形成慢的习惯。
一到初中,同样是120分钟,可是考试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很多学生都不适应,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才做了一半。
所以,我们学校从小学五年级开始,120分钟的标准考试时间,我们要求学生100分钟全部交卷;一个半小时的作文,要求一个小时完成——提速!有的家长不懂教育,孩子在一二年级考试时第一个交卷,考95分,就批评孩子:“你怎么搞的,只考95分;还有半个小时才到点,你那么早交卷干什么?本来可以得100分的,为什么不检查?”老师觉得这样指责孩子是不妥的。
初一孩子的心理与行为变化
孩子上初一的心理与行为的变化从小学升上初中,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是一次重大的环境转换,对于他们的人生来说也是一次重大转折。
他们将告别童年,进入青年期的起跑线.而初中一年级,又是六年中学生活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起始年级教育工作做得好,就能为未来的发展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一样的感受在环境的急剧转换中,进人中学的孩子实际上是充满了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感受的。
有的学生在小学时曾是成绩较优异者,学习勤奋,基础好,在班里、级里都是品学兼优名列前茅的好学生:有的学生则可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成绩一向不大理想,或行为表现上存在较明显的缺点;而更多的是能够顺利圆满完成小学学业,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较稳定发展,但却并不显得很突出的.有的人经过努力奋斗,成为各类特长生,进入较理想的中学;也有不少人品学兼优,仅在数分之遥而没能成为实验班测试生:还有一些学生则在电脑的随机抽派位中,与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失之交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制度,使每一位小学毕业生都享有就近升上初中的权利,但它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进入自己称心的中学。
因此;孩子在升上初中时,除了对新的学校的陌生和好奇外,必然还各怀着或喜悦、或懊丧、或激动、或失望的不同情绪.环境的转换无疑会给孩子带来一次重大的震荡,这一震荡还将延续进入中学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别看许多孩子经过了漫长的无作业的假期后,像一下子长大了那样兴冲冲地闯进初中,许多家长都会感到孩子大了,自己会轻松多了,但实际上这时的孩子仍需要家长配合学校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这一段过渡.如何帮助孩子平稳地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迅速地适应中学生活,有一个良好的起步呢?首先,要了解:1、环境不一样中学和小学的物质环境当然有着许多不同,中学的设备设施都是以中学生为服务、教育对象的。
另外,不少学生上中学的路程会比上小学时远,进进出出接触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诱惑都会增多.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主要的不同是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地适应初中生活赤峰三中闫迎春一、小学升初中面临的变化1、学习环境的变化学生到了初中立即会感觉到的是校园环境变了,天天接触的同学和老师一下子变了,特别是教师不仅都是陌生的,而且不像小学里只有几个教师给自己上课,中学里一门课一个老师,加上课程门类又多,老师像走马灯似的,真让学生有点应接不暇,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陌生感和紧张感。
2、管理方法的变化小学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从上课到下课始终有老师监管,从上学到放学,学生基本上都在教师的视线下;中学的管理则逐步向自我管理、制度管理过渡,要求学生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自由度,这样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错觉。
认为中学管得松,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3.教学内容的变化小学到初中,课程门类突然增加,小学只重视语文、数学和英语,初中又增加了政治、历史、生物和地理,教材内容多,跨度大、要求高。
就拿语文来说,小学六年级的一册书约五万字,而初一的一册书就达十四万字,初二更达到十八万字,而且初中的篇目多、篇幅长,文体种类多,在小学里,一篇课文,语文教师往往要上两到三节课;而中学老师面对一篇篇幅比小学长许多的课文常常一两节课就结束了。
学生进入初一后,往往会因为骤然增多的学习科目、内容和较长的学习时间而感到学习任务加重,产生紧张、惧怕心理。
4.教学方法的变化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示范和重复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基本是模仿和记忆,以听讲为主;中学教师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除记忆外更要思考和理解,初中课堂上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要同时参与活动,要有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本事。
进入初中,自习课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新鲜的,如何把握自习的时间学会自我学习很重要,许多孩子不会利用自习时间。
5.考试及评价方式的变化初中的考试增多,和小学的评价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考试得了80多分是比较差的,一般都在90分以上,而初中考试的班级平均分一般只有70多分,初一时会高一点。
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他们学习生活的又一次转折。
因此,抓好初一,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顺利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飞跃”,为整个中学阶段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一、孩子踏入中学校门后的心理状态及中学生活的变化孩子一踏入中学校门,首先感到的是学习的节奏加快了,一天好几门课,几乎没有重复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小学迥然不同,上课时得支起耳朵听;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
所有这些使他们感到新鲜好奇,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
家长应根据孩子踏入中学校门后的这一心理状态,积极引导孩子去适应中学生活的变化。
那么,中学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呢?第一,学习环境的变化。
小学的老师一人包班,中学是书多、课多、教师多,管理与小学迥然不同。
第二,学习方法的变化。
小学科目内容浅,机械记忆多,形象思维多;中学科目多内容深,理解记忆多,抽象思维多。
孩子在小学的学习一般比较被动,到中学则应主动学习,所以在学习方法上应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变化。
第三,学习动机的变化。
一般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单纯,如若你问他“你学习为了什么,”他会说“建设四化”、“振兴中华”、“为了社会主义”、“为了共产主义”云云。
但中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开始考虑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升学、择业理想开始联系起来。
第四,生理上的发展变化。
少年期的孩子在生理上有三大特点:一是身体长得快;二是能量代谢快、精力充沛、活动量大;三是萌动性大,好奇心强,易受外界影响。
第五,心理方面的变化。
初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化也很大,知觉的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日益提高;注意的发展也更具有意性、稳定性、选择性;记忆的目的性加强,兴趣广泛而我有选择,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要地位;情感表现丰富强烈,好冲动而不拘小节。
第六,个性方面的变化。
小学生在感情上较多依恋老师,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权威是绝对的,到了中学,则开始树立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评价别人包括老师的能力大大发展,有要求独立办事,摆脱家长和教师的倾向。
小学学习与初中学习的不同之处
小学学习与初中学习的不同之处孩子升入初中,将面临着环境、学习方法和学习科目设置的不同,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去学习,家长们应该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学习与初中学习的不同之处,那么具体有哪些不同之处呢?一、学习要求:从指令性到计划性提前改变:学会预习,提高学习主动性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依赖老师的安排,学生只要完成写字、造句、背课文这些老师下达的简单“学习指令”就行。
但初中则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并且有计划地学习。
一般的学生只是单纯完成学校和老师交给的作业就觉得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优秀的学生基本上都有预习课本的学习习惯。
从小学升入初中要求学生的学习态度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学习方法:从传授性到理解性提前改变: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学习由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更突出能力要求。
因此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相应做出调整。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眼看、手写、记住,而到了初中,要求学生对知识充分理解,并学会用思维去分析这些知识点。
据了解,由于小学本身知识量少且时间充裕,所以小学老师的教学进度较慢,讲解也更详细具体。
但初中科目增多,每个老师的讲课时间都是规定好的,老师必然要改变授课方式。
因此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孩子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行为:从随意性到目标性提前改变:培养孩子做一周学习安排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内容和学科的变化,原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随之改变。
原本可能通过短计划就能实现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到了初中之后则要求学生有一个“长安排”的计划,才能实现。
建议家长现在就开始培养孩子制定一周学习计划和安排一周学习任务的习惯。
四、学习时间:从短时性到长时性提前改变:择校也要考虑路途因素现在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基本上是“4+2”,即在学校花4个小时学习,在家里花2个小时学习。
而升到初中后,学习时间就要变成“8+4”。
初中三年,为什么孩子的变化那么大?
初中三年,为什么孩子的变化那么大?叛逆期的高峰年龄大约在14岁左右,正值孩子初中阶段。
变化是有一个过程的。
比如,从一个活泼的孩子变成一个内向爱哭的孩子;从一个爱学习变成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
在孩子变化的过程中,他是不断成长的。
父母和孩子就好比两个有交集的圆圈,如果孩子在不停地变化,而家长却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和孩子一起变化,久而久之,圆圈的交集就会消失,要么两圆相外离,要么两个圆相内含。
因此,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越来越疏远。
在孩子0-10岁的阶段,一些家长是可以安排和操控孩子一切的,那时的家长对孩子是可控的。
而从11岁开始,孩子对于自我认知的部分开始有了意识,他们对自己可以做什么开始有了更多的思考。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具体原因如下:01学习变化初中的学习是和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同的,初中阶段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在语数外等学科上都发生了改变。
语文开始逐渐接触文言文,对于阅读理解中所涵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渐渐增多。
语文不再简单地考查学生对于字词的认识和掌握,而是深层次教学生掌握语言的表达,思考对人生的感悟。
数学开始由简单的平面图形,逐渐向立体几何过渡,考察孩子的空间感;英语的阅读量也开始增多,知识点也开始向不同国家的英语文化思维扩展。
另外,初中还增设了历史、地理、生物、化学、政治这几门新的学科。
知识体系变化的同时,也预示着学生听课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再者,孩子的作业难度和作业量会随着学科的增设而增加,随之学习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他们能否还会像在小学阶段一样,对学习产生浓厚的新鲜感和积极性呢,这个答案谁都不能肯定。
知识体系、听课和思维方式、学习态度以及作业难度层层包围着孩子,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了很多的压力。
他们的心理反应也就会产生变化,暴躁、烦闷、不爱讲话、乱发脾气、不喜欢和家长沟通......那么,这个时候,家长们如何应对这些学习变化呢?首先,在进入一个新的学校和学习氛围中,家长们学会帮助!降低期望值,帮助孩子循序渐进,让孩子从不适应到适应;其次,帮助孩子查漏补缺,个性化辅导;最后,重点科目重点孵化,针对较难、偏科的学科要有更多的注意力。
专家解读:小升初孩子的心理变化
专家解读:小升初孩子的心理变化小学六年级学生是由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时期,也是小学升入初中阶段心理状态发生变化的时期。
如何正确引导,使其心理健康“过渡”,使其学习阶段顺利迈上新的台阶,适应新的环境,是我们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大问题。
对小学生心理因素变化复杂,心理教育效果,不可一劳永逸。
所以其教育途径和方法更难一概而论。
因此本网总结了六年级学生出现的一些心理现象和面临的彷徨困惑问题。
一、思想上容易出现困扰,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从我带过几届小学毕业班学生的情况来看,到了六年级,首先出现的是生理的变化,接着出现行为的变化,表现在男女同学喜欢打扮,接触异性同学再也不是低年级那种两小无猜,而是扭扭捏捏,欲擒故纵。
听话的孩子有时候也变得不听话了,作业的完成也白嫩的是糊涂做错,思想浮躁,甚至还有的学生和老师唱反调。
这些都属于青春期的表现;越临近毕业,学生的思想越复杂,这也来自于对中学生活的陌生和恐惧。
曾经一个学生写日记就说:我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了,听说初中课程多,讲课快,作业多,要求高,怎么办?我到中学要是跟不上老师的要求就要被淘汰了,太可怕了,我真不想长大!还有些孩子却相反,自己认为了不起,小学阶段我还是不错的,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到了中学我也不怕!所以又有自以为是的想法。
因为小学采取的教育方式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看重的是孩子的个性发展。
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对自己认识不清,而进入中学,学生必须对自己要有清楚认识,要能看到自己的薄弱点,才能对症下药。
不能发现自己的优劣,而只能按着老师的教学按部就班的孩子是很难学好的。
这就说明:许多学生思想困扰都来自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富于幻想甚至空想的学生,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才智,而好高骛远,想入非非;情绪低落,不求上进的学生,他看不到自己内在的潜能而消极应付,自暴自弃;择友不善,交际失意的学生,只顾埋怨对方,看不到自己的弱点;碰到困难挫折甚至犯了错误,只强调客观因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等等,所以,在此阶段必须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自我介绍、自我评价、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进行心理训练,让学生正确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抑制冲动,不断地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变化大的原因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变化大的原因》的内容,具体内容:根据调查,每年从小学升入初一后,有40%的学生成绩大幅下滑,年年如此。
这是为什么?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孩子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变化大的原因。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一到中学,要学七门主科,上学时间也是从早上七点半到下午五点半。
学生一进入初一,成绩就开始下滑,家长意见很大,感到很伤脑筋。
有人说:"你们能不能跟着学生上中学,到初一再带一年?"老师说:"不行,中学的教法和我们小学不同,中学是自主学习、自觉学习,我们小学是灌输式的,我怎么能去当中学老师?"又问初一的老师:"你能不能下到六年级去带一年,再跟到初中?"他们也说不行。
后来想,六年级老师要升到初一都适应不了,这学生就靠两个月的暑假过渡就升初中了,哪能不出问题呢?
实际上,初一的学生既要用小学的管理方式,也要用中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平稳过渡。
比如,为了让学生记住学过的知识,小学老师习惯对学生进行重复讲课;而中学由于课程压力,老师大多数讲一遍就过了。
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说,就需要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
因此,我们要求小学老师从五年级开始减少重复讲课的次数,同时要求初一的老师增加重复的次数,这样,就解决了学生逐步适应的问题。
学生成绩大幅度下滑,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小学生的学习速度太慢,也就是学习习惯的问题。
小学中高年级考试内容用120分钟完成,对于大部分
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宽松的。
因此小学生在考试时不会紧张,慢慢来;老师也要求慢慢做,不要着急,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形成慢的习惯。
一到初中,同样是120分钟,可是考试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很多学生都不适应,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才做了一半。
所以,我们学校从小学五年级开始,120分钟的标准考试时间,我们要求学生100分钟全部交卷;一个半小时的作文,要求一个小时完成——提速!
有的家长不懂教育,孩子在一二年级考试时第一个交卷,考95分,就批评孩子:"你怎么搞的,只考95分;还有半个小时才到点,你那么早交卷干什么?本来可以得100分的,为什么不检查?" 老师觉得这样指责孩子是不妥的。
因为,交头卷得95分的,比最后一个交卷得100分的更有价值。
有两方面的价值,第一,他从小就有争第一的意识;第二,他速度快,到了中学他有后劲。
孩子马虎是常有的事。
我们大人小时候读书也常有检查不出错误的时候,你自己这样,你就要求孩子什么都要检查出来,这没有道理嘛。
有的孩子就是不善于注意这些细节,他是属于抓大放小——领导型的人才,干嘛一定要100分呢?
另外,在小学阶段,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多玩。
为什么?你不让他出去玩,本来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他就花三个小时,因为你反正不让他出去玩,他就慢慢磨呗。
你如果让他出去玩,他就会想办法快点写完作业,这样,慢慢就养成了快的习惯。
有的老师看到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写作业就表扬他,"本来孩子有专门时间写作业,课外活动就应该出去玩的;他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作业,课外活动时还在写,不就是动作慢吗?你还表扬他,他不就越搞越慢吗?"
所以,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时间,一个人都不许留在教室,统统出去玩。
孩子最开心的就是玩嘛!你不给他希望,他肯定给你慢慢磨,养成一个慢的习惯,一到中学就乱了阵脚,这门作业没完成,那门功课又压来了,考试规定时间到了,仍然交不了卷,会做又有什么用?这样慢慢地,学生就会越来越没自信,成绩自然就下降了。
所以,一定要在小学的时候提速!
总之,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学习效率,天天死读书未必是好事。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渡,我们提出6条建议供家长参考: 1、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环境。
初中不同于小学,突出表现为"三多"——课多、书多、老师多。
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接不暇。
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不要只重视班主任的课,而忽视其他科目。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形成科学的作息时间,专注的读书听课,勤学好问,独立钻研问题,养成自我验收的习惯等。
3、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中学的学习任务很重,学校把学习方法指导已列入教学内容,家长要积极配合。
一般强调五个环节:① 预习② 听课③ 笔记④ 复习⑤ 作业。
4、明确智力上要"三过渡"。
初中一年级与小学高年级在智力培养上,既有衔接又有发展,要完成三个过渡:
在感知方式上,由以听觉型为主转变为以视觉型为主,重视观察能力的
培养。
在记忆方式上,由以机械记忆为主转向以意义记忆为主。
在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要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地对学习材料进行综合、判断、推理,发展思维能力。
5、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当天学的,及时复习;单元学的,整体复习;阶段学的,系统复习。
6、排除孩子的学习困扰。
有些孩子成绩下滑是有多种原因的,心理因素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和孩子仔细谈谈心,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