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5篇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1
作出的选择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
2、理解-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3、运用实例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提高公民参与-决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决策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决策的重要性,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
教学难点
-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建议多引入-决策的具体材料、数据、实例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政府的决策往往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通过-选举,选出代表人
-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各项决策能够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但是,随着我国-形式的日益丰富,还有更多的机会、渠道直接参与决策,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本节将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9页漫画,并思考讨论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第二种观点充分发扬了-,倾听群众意见,公民能够参与决策过程,这样形成的决策集中民智、反映-,体现人民根本利益,是科学合理的。
第一种观点恰好相反,是不可取的。
作为决策者应该让公民充分参与决策过程,以了解民情,反映-,体现人民根本利益。
目前,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渠道很多,如电话、信函、网络、新闻媒体等,都可以用来参与决策。
下面我们就学习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问题。
一、参与-决策的方式
1、间接参与决策
通过-选举,选出代表人-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
它要求选出的决策者必须代表-、反映民情、体现人民利益。
2、直接参与决策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是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通过社情-反映制度参与-决策。
社情-反映制度,就是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0页,并思考讨论这种方式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为什么建立社情-反映制度?因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决策
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拓宽-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因此,决策机关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的过程,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决策反映-。
方式: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等
(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决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0页,并思考讨论这种方式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决策机关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听取专家意见,集中学者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决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0页,并思考讨论这种方式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就是,决策机关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原因: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决策的知情权,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是公民参与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0-21页,并说明这种方式的依据、参与形式、目的是什么?思考讨论2002年铁路价格听证会材料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
这是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听证。
在听证会上,
公民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决策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修正、完善。
听证于民的目的,就是为了决策利民。
2002年我国首次价格听证会参与者,主要来自国家计委、铁道部、消费者、专家学者、-代表等几个方面。
各方在春运、署运及主要节假日列车票价是否上调,如何上调问题上存在差异。
票价适当上调,对于缓解客运压力,引到居民消费等有积极作用,也符合价值规律,但不可一刀切,对老少边穷地区和打工农民的利益应有所考虑。
同时,票价提高,更应该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作为决策者,应该全面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利益要求,作出科学合理的票价调整决策。
二、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意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2页,结合上面学习的内容,说明公民直接参与-决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对决策者: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了解民情,反映-,集中民智,珍惜民力。
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片面性。
2、对公民: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2页课堂探究,讨论如果你来组织这一听证会,应该邀请哪些人参加?如何设置会议程序?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略)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和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要自觉树立决策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
(四)实例探究
[例1]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主要前提是()
A.召开信息发布会
B.调查研究,拓宽-反映渠道
C.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
D.决策者的决策能力
答案:B
[例2]下列对政府决策的理解正确地是()
A.是政府的事情,与一般群众无关
B.要从国家利益而不是群众利益考虑
C.要考虑各方面利益,反映人-愿
D.由专家学者论证决策即可
答案:C
[例3]实施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的依据是,公民有对涉及公众利益决策的()
A.知情权
B.决策权
C.监督权
D.表决权
答案:A
[例4]下列对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意义理解正确地是:(1)有利于把人民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2)有利于充分发扬-,反映-(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和贯彻执行(4)有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J.(1)(2)(3)B.(2)(3)(4)C.(1)(2)(4)D.(1)(2)(3)(4)
答案D
课余作业
比较-决策的不同方式
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2
共创幸福生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
2、正确理解基层-管理中公民-参与的形式
3、联系实际分析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提高公民参与-管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验参与-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村委会、居委会及其作用,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
公民在基层管理组织中的参与的形式和作用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本框题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建议教师多采用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选举、-决策都是-管理的要求,保证人民群众参与-选举、-决策,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是基层-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本节将进一步学习-管理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一、最广泛的-实践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23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展示了我国基层-自治的发展进程。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作为我国基层-的自治机构,是人民群众参与-管理,自主管理自己的事务重要实践形式,得到了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的保证,对于保障、扩大基层-有重要意义。
1、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24页内容,说明农村的基层-形式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1)含义: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管理村务的机构。
在村民委员会的带领下,广大农民实行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学习、
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管理的权利。
(2)村民自治的内容: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委会干部。
这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管理的主要途径。
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会议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决定。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这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的办法管理村里日常事务的有效途径。
运用村务公开、-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监督村干部和村委会的工作,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4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教师点评:主要方式有,理财小组检查监督,村务公开,-质询会等。
(3)注意几个问题
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其设立目的是让村民自我管理本村日常事务,其代表是村委会主任;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在-管理上的伟大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它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2、城市的居民委员会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内容,说明城市的基层-形式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和作用?
(1)含义: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2)作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城市居民自治的内容:
居委会干部由居民-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
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委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回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这一制度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5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教师点评: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维护居民的合法利益,居民通过居委会反映自己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二、共建祥和的文明社区
1、实行基层-自治的意义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有助于扩大基层-,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是社会主义-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基础性工作。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6页图表,思考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教师点评:公民应在本地事务中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参与-管理。
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学习-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管理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2、青年学生应积极参与-管理
青年学生应着眼于未来发展,积极参与-管理。
在基层-自治这种最广泛的-实践中,获得更多-管理机会,以不同方式尝试参与参与-管理活动。
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学习-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管理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基层-管理形式和主要内容,明确了积极参与基层-管理的重要意义,这对我们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感和能力等,有重大作用。
(四)实例探究
[例1]我国农村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
A.居民委员会
B.村民委员会
C.村党支部
D.村民监督委员会
答案:B
[例2]下列内容不属于居民委员会管理的是()
A.调解居民纠纷
B.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C.维护居民合法权益
D.办理居民户口
答案:D
[例3]我国社会主义-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实行社情-反映制度
D.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答案:D
[例4]下列关于村民自治的说法正确地是:(1)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干部(2)村委会是我国最基层政权机关(3)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4)村规民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
A.(1)(2)(3)
B.(2)(3)(4)
C.(1)(2)(4)
D.(1)(3)(4)
答案D
课余作业
请你调查了解一下所在村或社区的基层-自治状况,并设计一份《村民(居民)自治章程》。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理解。
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明白有关道理。
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3
守望公共家园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的-监督权利、作用
2、理解公民的-监督的重要性。
3、学会分析如何行使监督权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逐步形成-监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点
公民的-监督权利、作用、重要性。
教学难点
-监督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建议多引入选举的具体材料、数据等辅助学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不仅表现在公民可以依法实行-选举、-决策、-管理,还体现在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进行-监督,为守望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本节将进一步学习-管理方面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27页“探究材料”,并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发言。
教师点评:对于派出所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刘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究竟什么是公民的监督权?有哪些途径来行使?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7-28页内容,了解这方面的有关常识。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一、选-主监督的方式
1、公民的-监督权
(1)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权
当我们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他们的职责,没有做好应该做的工作时,有权对其提出批评,对改进工作提出建议。
(2)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的权利
当我们和家人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或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予以平反,给予公正待遇。
(2)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的权利
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要求依法处理。
2、-监督的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
信访举报制度是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这是我们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行-监督的有效方法。
我国各级各类国家机关都设立了接待人民来信来访的工作机构,依法规范各自的行为,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证。
(2)-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就是将我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代表,形成-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连接人民群众与国家权力机关的纽带。
这一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监督得以真正落实。
(3)-监督制度
-监督制度就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监督。
-监督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的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4)此外,监督听证会、-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都是近年来出现的-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级政府还在不断创造新的形式和途径,为公民直接行使监督权、参与-监督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
教师活动:可见,公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渠道,行使监督权,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使好监督权对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行使监督权才是正确的?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呢?请同学们结合教材第29-30页内容,思考这一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
二、依法行使监督权
1、实行-监督的意义
有利于消除-、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
(1)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敢于同-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2)要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采用张贴-、聚众-等非法方式。
在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检举权利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不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检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围堵、攻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
本课总结: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依法实行-选举、-决策、-管理、-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区别就在于: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政治生活;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关系。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进行就能保证有序的参与,否则就必然导致无序局面。
因此,能否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能否真正的享受-生活,
这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我国的-监督的有关知识,懂得在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具有广泛而真实的监督权,公民只有积极的依法行使监督权,才能有效地守望我们共同的幸福家园。
(四)实例探究
[例1]当公民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依法享有()
A.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申诉和诉讼的权利
C.揭发和举报的权利
D.指控和告发的权利
答案:B
[例2]某公民发现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受贿行为,于是通过信函向当地检察机关反映情况,经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查处一起重大行贿受贿案件。
这一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是()
A.-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B.-监督制度
C.信访举报制度
D.监督听证会方式
答案:C
[例3]下列对-监督的意义理解正确地是()
A.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
B.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现象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
答案:A
[例4]某村民因修公路占用本村土地,组织村民集体上访,围攻县政府领导人员,影响了政府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正确地是()
K.组织村民集体上访是一种违法行为
L.是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表现
M.是维护村民合法利益的正当行为
N.是一种无序的政治参与行为
答案D
课余作业
我国主要有哪些-监督的方式?公民如何依法行使监督权?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有关知识,涉及的实际生活内容较多,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思考、讨论为主,引导学生思考、理解。
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明白有关道理。
思想品德渗透教育教案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
24、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5、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区
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二)进行新课
十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