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如: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如:①满招损,谦受益。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详解和示例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3、排比
1、定义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第二种】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小学语文所有的修辞方法加例子
小学语文所有的修辞方法加例子修辞方法是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特定的手法和技巧,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染人心。
小学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倒装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并给出相应的例子。
一、比喻例子:1.“柳絮飞舞,像无数只小天使在空中飞翔。
”2.“他的笑声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了整个教室。
”3.“她的眼睛像两颗明亮的星星,发出迷人的光芒。
”二、拟人拟人是将非人事物赋予人的特点,使非人事物具有人的感情、意识和行动能力,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子:1.“大海张开了它的大口,吞噬着凡人的勇气。
”2.“太阳躲在云层后面,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样。
”3.“树叶在风中跳舞,好像在讲述一个秘密。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特点进行程度上的过分描述,通过夸张表达出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笔触效果。
例子:1.“我等了一万年终于等到了你。
”2.“他跑得飞快,速度比光还快!”3.“这个蜡烛可以照亮整个城市。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在句中使用并列词语或句子,使修辞效果更突出,让受众容易记住和领会。
例子:1.“人生长江上,百舸争流。
”2.“既要帮助别人,也要帮助自己,既要珍惜时间,也要珍惜精力。
”3.“亲情,友情,爱情,三者如诗如画,真挚而又美好。
”五、对偶对偶是通过平衡、协调的方式呈现词语、句子的结构和内容,使修辞效果更加鲜明。
例子:1.“蓝天白云,海阔天空。
”2.“月明星稀,风月如画。
”3.“镜中花水中月,人间美丽无边际。
”六、倒装倒装是把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宾语放在主语之前,以突出句子中的其中一部分,倒装常用于祈使句、感叹句、条件句等。
例子:1.“站起来,我们为伟大的祖国鼓掌。
”2.“多么美丽的花啊,我不禁为之驻足。
”3.“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除了以上所列的修辞方法,小学语文中还有象征、双音法等其他修辞方法。
通过应用这些修辞方法,学生可以使自己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作文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知识:1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需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修辞手法,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6.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7.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8.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9.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10.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1.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2.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象地描绘另一个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例句:她的眼睛像一泓清泉,透出了智慧和温柔。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感到亲切和生动。
例句:花儿欢快地摇摆着身姿,迎风嬉戏。
3.夸张:为了加强描述效果,对事物进行放大描述,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例句:她一笑,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美丽。
4.人称借代:用第三人称代替第一、第二人称,使表达更加客观冷静,加强说服力。
例句: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反问:用疑问句的语气提出肯定或否定的问题,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思考。
例句:你以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吗?6.排比:用同样的结构和句式来连续表达几个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亮点。
例句: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花开芬芳,鸟语鸣唱。
7.对仗:通过对称排列的句子或词语,使文章更加平衡,增强表达的力量和美感。
例句:日出东方,日落西山。
8.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指另一个事物,借助相似的形象和特点,加深描述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
例句:她的歌声如同飞翔的鸟儿,轻盈而美好。
9.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句子或句型等,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句:他努力、他拼搏、他从不放弃。
10.头韵:在句子开头使用相同的辅音或辅音组合,使句子更加鲜明和有吸引力。
例句:腾飞的燕子,远去的背影。
11.倒装: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使句子更加突出或具有强调作用。
例句:高高的大山,直插云霄。
12.排比句:将相同或类似的句式排列在一起,增加语言的力度和表达的感染力。
例句:我千方百计努力奋斗,只为了创造美好的明天;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只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
13.比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差异或相似之处,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描述效果。
例句:她的微笑如同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
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例句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9小类。
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一、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例句小学常用12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
1.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1)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2)分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④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⑤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4)例句:①深秋,枯黄的树叶像飞舞的黄蝶从树上飘落下来,地上尽是落叶。
②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③夏天,石榴树像蝴蝶张开翅膀一样张开了那一朵朵小花苞。
2.比拟(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比拟与比喻的主要区别是: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彼此交融,常常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比喻意在“以此喻彼”,彼此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常常体现在名词和名词短语上,喻体必不可少。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修辞手法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小学语文:12种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12种修辞手法详解文章中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我们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
一、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像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1、定义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公园里的花五颜六色,有红的,有白的,有黄的,还有粉的。
(3)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每种修辞手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下面介绍15种小学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作类比,以增加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如,用“他是个守护百姓的狮子”来形容一个勇敢的警察,使形象更加丰富。
2.拟人拟人是给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大树伸出长臂,欢快地和风儿玩耍”,使树显得有情有义。
3.夸张夸张是指对描述对象进行放大、夸大,以增添文章的幽默感或戏剧效果。
如“他跑得飞快,比闪电还快”,使得主题更加突出。
4.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比较,使其中的差异和特点更加鲜明。
如“他面庞白皙如雪,她则黑白分明,宛如黑炭”,用对比描写了两个人的肤色。
5.排比排比是指通过将同一类事物进行列举,使句子结构平衡,起到强调和增加气势的作用。
比如“我想要勇气,我想要坚强,我想要自信”,用排比的方式表达了三种愿望。
6.音律音律是指通过语言的音韵、声调等特点的组合运用,使文章更加动听、抑扬顿挫。
如“扑哧一声,蝉落在了泥土上”,通过“哧”和“落”两个字的音律,突出了落蝉的声音。
7.反问反问是指提出一个问题,但实际上并不希望对方回答,而是用来表达说话者的肯定、否定或嘲讽等情绪。
如“这是我们的责任吗?”,用反问表达了责任的重要性。
8.景物状语景物状语是指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特点和变化,来给读者传递感情和思想。
如“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点缀着幽暗的天空”,通过描写星星的出现,使文章增添了一丝浪漫色彩。
9.感叹10.推理推理是通过对现象、事实等进行合理的思考和推测,从而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如“他成绩这么好,肯定用了很多时间和努力”,通过推理引出人成绩的原因。
11.对联对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常由两句平行的诗句组成,形式上对应,义上互补。
在写作中,对联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点题等作用。
如“春色满园花自笑,夏天美食让人垂涎”,用对仗的对联形式,增添了文章的韵律感。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在文学、语言表达中运用的一些技巧,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丰富表达,增加语言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下面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15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使得抽象的概念更具体生动。
比如:“他是个守望者,像一只忠诚的狗。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属性,使得表达更具有情感色彩。
比如:“春天向大地微笑。
”3.夸张:夸大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形象感。
比如:“他一口气喝了一大桶水。
”4.对比: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差异,突出方面的特点,增加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
比如:“黑夜中的小树,像孤独的竖琴。
”5.排比:在表达的过程中,通过列举多个相同类别的事物,增加表达的张力和力度。
比如:“红色的花朵,红色的夕阳,红色的梦境。
”6.比拟: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突出其中一种情感或特点。
比如:“她的笑容像清泉,流淌在阳光下。
”7.借代:用一个代表事物取代另一个,以便能更好地表达出意思。
比如:“春天的脚步渐近了。
”8.重复:在文章中多次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以加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记忆力。
比如:“飞舞的红旗,飞舞的花朵,飞舞的梦想。
”9.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的意思,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冲击力。
比如:“难道我会放弃吗?”10.设问: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加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
比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11.比较: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不同或相似之处,进一步凸显其中的特点和意义。
比如:“没有黑,白就不会那么明亮。
”12.倒装:改变语序,使得表达更具有冲击力和引人注意力。
比如:“唯有坚持,才能成功。
”13.借光:通过映射或借用其他的名人、作品等的形象,来为自己的内容增色,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比如:“她的笑容像蒙娜丽莎一样迷人。
”14.借古讽今:通过引用古代经典的故事或典故,来表达对现实的批评、思考、警示或启示。
小学语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事物去描写抽象的事物。
作用: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天空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2、拟人:把物当成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例句: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这块地方没有巴掌大,怎么能盖房子呢?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蟋蟀有特别好的建筑工具吗?没有。
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7、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白公鹅》)8、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小学1-6年级语文21种常见修辞手法汇总
小学1-6年级语文21种常见修辞手法汇总!给孩子收藏!01比喻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
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荷花》(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
《观潮》(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02比拟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03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
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十里长街送总理》(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
《放风筝》(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
“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
《鲁滨孙飘流记》04夸张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
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
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可爱的草塘》(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趵突泉》05拈连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彼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连用到此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汇总
语文修辞手法汇总1、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放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概念】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六种常见修辞)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比喻 )
3、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排比、拟人) 4、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比喻 )
5、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
来。 ( 拟人 )
6.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 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
开始新的生活。( 排比、拟)人
高大的白杨树, 整齐地排列在 路旁。
高大的白杨树, 像一队士兵 一样整齐地排列在路旁。
高大的白杨树, 不知疲倦地 在路旁站岗放哨。
每天一大早, 老牛就会在河边 走来走去。
每天一起床, 老牛就会悠闲自 在地在河边散步。
沙漠中的仙人掌, 在太阳下生 长。
沙漠中的仙人掌, 在太阳下挺直 了脊背, 顽强不屈地生长。
排比
排比:
把3个或三个以上结构 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 致的语句排列在一起。
作用:起到增强语气、增强 气势,使思想感情表达的更 为强烈
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
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 我 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 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
荷叶下几条小鱼在游来游去。
荷叶下几条可爱的小鱼, 在捉 迷藏。
荷叶下几条顽皮的小鱼, 在快活 地游来游去。
月亮在云中出现了。
月亮姑娘悄悄地从云彩里走 出来, 露出了半个笑脸。
害羞的月亮姑娘, 揭开脸上薄薄 的纱巾, 展露出迷人的脸蛋。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语文15种修辞手法(小学语文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一、比喻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把甲比作乙,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①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②用来作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③“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二、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夸张夸张指为追求其中一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四、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2、排比的几种形式a、成分排比。
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小学生常用修辞手法
2、拟人:就是把人以外的事物当作人来 写,使它像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做 人的动作。 例:淘气的小闹钟每天准时把我叫醒。
3、排比:就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 似、相同或意思相关,字数大致相等, 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般 有相同的字眼为标志。)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 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作文。
8、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拟人 )
9、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10、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夸张 ) 11、如果说爱是三月淅沥的春风,感恩就 是小草吐露的新绿;如果说爱是初夏生机 的日光,感恩就是材木成长的浓绿;如果 说爱是冬日洁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颗粒饱 满的小麦。( 排比 )
1、比喻:就是打比方,指用具体的、 浅显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去表现 抽象的、难懂的、人们少见的事物的 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三部分
构成。本体和喻体两种事物之间必须 在某一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同类, 比喻词常用的有“好像、像……一样 (似的)、仿佛、是、成了”等。例: 在阳光的照耀下,漫山的山茶花仿佛 千万颗红星在闪闪发光。
例:我能被风吓倒吗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 头来。( 拟人)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 考着什么。(拟人)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比喻)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 孩子们。(设问) 6、骆驼是沙漠之舟。( 比喻) 7、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反问)
4、夸张:就是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有 意把事物的形态、特征、作用进行扩大 或缩小来描述。
例:在巴掌大的监狱里,同志们照常锻 炼身体。
详解小学语文常考修辞手法
详解小学语文常考修辞手法(附例句)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01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02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03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一、比喻:比喻由三局部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像乙由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由现那小姑娘好似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由现是、成为由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仲亘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由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卜力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朱自清?春?二、比较: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较分为拟人和拟物〔一〕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 。
、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杜甫3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二〕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 。
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 。
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 。
火山发生一声咆哮。
2 。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三、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成心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衬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似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由现的说成先生现,把先生现的说成后由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四、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五、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 。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 。
反对。
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六、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
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似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七、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成心先提由问题,然后自己答复。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清楚,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根底。
八、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认,用否认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九、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弓1〔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十、借代:不直接说由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局部代全体、整体代局部。
作用:突生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生、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局部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局部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由,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土?〕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⑤ 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十一、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挖苦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十二、比照:比照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运用比照,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比照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那么是不能构成比照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十三、联想:也就是想象。
例如:太阳由来了,地上好似上了火。
十四、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豉琴,巍巍乎假设高山,汤汤乎假设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十五、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十六、顶真顶真也做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穿,而且能突生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十七、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局部,看似各说一件事,实那么是互相照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主人下马客上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
例如:①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②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
〔?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由来一样。
〞③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④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琪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
〞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⑤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十八、回环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例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十九、移情为了突生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④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⑤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土的才格外明亮。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乱,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759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
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土的感情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土的情绪,使事人一体,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
例②中两句诗的意思是:感慨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
花开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用移情修辞手法,才能写由这样感人的诗句。
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例④说月亮发生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颗颗相思泪〞。
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
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