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一)

合集下载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范文(精选3篇)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范文(精选3篇)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范文(精选3篇)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题目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第1篇: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一、服务对象:XXX,性别,XX周岁。

是一个肢体残疾和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以前上过学,但现在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不适合随班就读,同时家长没有对他进行过学习方面的辅导。

二、服务原则;遵循家长自愿,免费教育,定期入户的原则。

三、服务目标:1、从实际出发从触觉、听觉、说话方面进行锻炼,对简单的知识进行认知和记忆。

2、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他有进步。

四、服务时间:每月送教上门最少一次,一般两次。

五、要求及措施:每次送教前都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

鼓励家长不放弃教育孩子的信心,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

完善送教上门的各项资料。

六、工作计划:九月份:了解XXX同学在家的表现情况。

多与他交流,复习数字1-10。

十月份:对他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反复演示,手把手识数,初步建立0-20的数学和多少的概念。

尽量引导她听懂老师在说什么数字,会认数字0、1、2、3、4、5、6、7、8、9、10,1120。

十一月:辨别颜色,可以准备一些有颜色的卡片,教会他认识不同的颜色,尽量教会他将不同的颜色进行归类整理。

十二月:教唱儿歌一首。

新年元月份: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能听懂别人要表达的意思。

我们只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王先诌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送教上门要求是指承担任务的学校和教师要按照一人一案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以家庭自愿、免费教育的方式,每月至少送教两次,每次至少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辅导任务。

同时,学校还把送教上门工作纳入教师个人工作量,确保送教上门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2024年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含多场景)

2024年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含多场景)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含多场景)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我国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重度残疾儿童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使重度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我国实行了送教上门政策,旨在为这些儿童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教育服务。

本教案针对重度残疾儿童的特点,结合送教上门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送教上门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残疾儿童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2.残疾儿童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残疾儿童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认知水平。

4.残疾儿童能够发挥自身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教学内容1.日常生活技能:包括饮食、穿衣、个人卫生、家庭生活等方面,培养残疾儿童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社交沟通能力: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提高残疾儿童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3.认知能力:包括数学、语文、科学等方面的启蒙教育,提高残疾儿童的认知水平。

4.兴趣爱好:根据残疾儿童的兴趣和特长,开展绘画、音乐、手工等课程,培养其兴趣爱好。

5.心理健康教育:关注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自信、积极面对生活。

四、教学方法1.个性化教学:根据每个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效果。

2.游戏化教学: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3.情景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残疾儿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家庭参与:鼓励家长参与教学过程,共同为残疾儿童提供关爱和支持。

5.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等资源,为残疾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残疾儿童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其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

2.成果评价:定期对残疾儿童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检验教学效果。

3.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指导方案》中的“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基本生活技能训练、简单沟通能力培养、感官功能训练、基本认知能力提升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与他人的简单沟通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3. 提升学生的感官功能和基本认知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重度残疾儿童生活技能的训练、沟通能力的培养、感官功能的提升。

教学重点: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简单沟通能力的培养、基本认知能力的提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图片、实物、语音播放器、简易教具等。

2. 学具:生活用品、玩具、图书、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基本生活技能图片,引导学生模仿。

(2)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互动,培养沟通能力。

2. 例题讲解(1)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简易教具进行感官功能训练。

(2)教师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基本认知能力训练。

3. 随堂练习(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生活技能训练。

(2)学生与同伴进行简单沟通练习。

(3)学生使用教具进行感官功能训练。

(2)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基本生活技能训练简单沟通能力培养感官功能训练基本认知能力提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一次生活技能训练,并拍照记录。

(2)学生与家长进行一次简单沟通练习,家长记录沟通内容。

(3)学生使用教具进行感官功能训练,家长观察并记录。

2. 答案:(1)照片展示生活技能训练过程。

(2)家长记录的沟通内容。

(3)家长观察记录的感官功能训练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

(2)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学校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1)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知道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

要学好汉语拼音。

2、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

3、认识声调符号,在教师指导下正确认读带调的三个单韵母。

4、会在四线格内抄写a o e三个单韵母。

教学重点:a o 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

教学过程:一、教学单韵母a 。

1、看图说话引出a: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教师范写a。

2、图上的小朋友唱歌时,嘴巴是→张得大大的。

3、教师示范发音,学生听音,看口形。

学生模仿发音。

4、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巴张大,唇形自然,声音响亮。

教顺口溜:张大嘴巴,a a a。

二、指导看书,读书。

1、指导看书。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在书上什么地方?(翻开课本,找到汉语拼音第一课。

)2、边看图边读课文。

三、学写单韵母a。

1、认识四线格。

我们学会了a的读音和四声,还要学会写a。

(出示四线三格,让学生数一数有几根线几个格子。

三格,就好像是三层楼房。

记住,a就住在二楼。

写的时候要碰到上下线,而且要一笔写成。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边写边讲,注意:a要一笔写成,先写半个圆,就是小姑娘的头和脸,连上去再写一笔竖弯,像条辫子,最后向右边稍弯一点儿,不要太长。

3、学生上黑板试写a,讲评。

总结:这节课,我们先看图,说清了图意;再学习a的发音和声调;接着我们读了课文;最后还学习了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a。

这样分四步,我们就把这些内容都学会了。

教师评价:学生经学习,已能准确读出a的四声并能在四线格上规范书写a。

学校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2)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学会i u ü三个单韵母,能认清字形,读准音。

2、学会正确认读i u ü的带调韵母。

知道i上标声调时,上面的小圆点不写。

教学重点:i u ü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卡片复习单韵母a o e及其它们的四声。

(二)教学单韵母i。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残障
类别
智力:√
听力:
视力:
智力障碍
IQ:
听力障碍(dB)


社会适应性:
不适应
视力
障碍


学习
基础
无任何学习基础
主要特点
与问题
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还伴有智力落后和惊厥等现象。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教学目标
形状知觉训练
实施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辅导措施、硬件设施等)
结合实物,训练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角形、椭圆形、菱形、圆柱形。
1.把孩子的牙刷,牙膏放在固定的地方。
2.老师和孩子一起刷牙,让他模仿老师刷牙的动作。如果孩子模仿着刷牙,老师要表扬他。
3.在刷牙的时候,要辅导他。4.让孩子自己对着镜子刷牙。
5.开始时,老师握着他的手,帮他作上下刷的动作,等孩子能正确地模仿刷牙了,老师至少也要用话语指导他。
说明
(内容的调整情况)
教学内容需要家长配合,完成后争取让家长在家日常多训练。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残障
类别
智力:√
听力:
视力:
智力障碍
IQ:
听力障碍(dB)


社会适应性:
不适应
视力
障碍


学习
基础
无任何学习基础
主要特点
与问题
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还伴有智力落后和惊厥等现象。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教学目标
味觉训练
实施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辅导措施、硬件设施等)
味觉是口腔内味蕾的一种功能。刺激物直接作用于味蕾产生兴奋后,冲动沿吞咽神经,面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脑干,经丘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感觉区的最下部产生味觉。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的温暖,认识到重度残疾儿童同样拥有幸福的家庭。

2. 培养学生关爱重度残疾儿童,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们。

3. 提高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使重度残疾儿童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需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重度残疾儿童的简单表达和互动交流。

教学重点:重度残疾儿童的幸福家庭认知、关爱重度残疾儿童、尊重和接纳他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故事书、录音机、投影仪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彩色笔、便签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录音等展示重度残疾儿童在家庭中的快乐时光,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他们是如何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重度残疾儿童的幸福家庭、父母关爱以及互动交流等方面的知识。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如:如何关爱重度残疾儿童、如何与他们进行简单交流等。

4. 小组分享(10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重度残疾儿童的幸福家庭家庭温暖父母关爱2. 关爱重度残疾儿童尊重接纳3. 互动交流简单表达沟通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重度残疾儿童的幸福家庭。

(2)请举例说明如何关爱重度残疾儿童。

(3)请分享一个与重度残疾儿童成功互动交流的经历。

2. 答案:(1)略。

(2)例如:尊重他们,不嘲笑、不歧视;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帮助;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加关爱重度残疾儿童的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和尊重。

(2)开展家庭访问,了解重度残疾儿童的生活状况,为家长提供教育建议。

(3)鼓励学生多关注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一、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残疾类别:_____残疾程度:重度家庭住址:_____二、学生现状分析该生由于重度残疾,存在身体功能障碍和认知、语言、社交等多方面的发展迟缓。

目前无法正常到校接受教育,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要长期的照顾和支持。

在认知方面,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事物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有限。

在语言方面,表达能力较弱,只能发出简单的声音或词语。

在运动方面,肢体活动受限,无法独立行走和进行精细动作。

三、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其认识常见的事物和简单的数字。

2、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其尽可能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3、锻炼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社交意识,促进其与他人的简单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认知训练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水果、动物、颜色等。

通过简单的游戏,如配对、分类等,巩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

2、语言训练从简单的发音练习开始,如“a”“o”“e”等,逐渐引导学生说出词语和短句。

多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鼓励其回应,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3、精细动作训练进行简单的手部动作练习,如抓握、拿捏小物品等。

尝试让学生参与一些手工活动,如折纸、画画等。

4、社交训练邀请家人一起参与互动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感受与人交流的乐趣。

带学生到户外,与邻居简单打招呼,逐步培养其社交意识。

五、教学安排1、每周送教上门两次,每次教学时间约为 1 15 小时。

2、每次教学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展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资源准备1、各类认知卡片、图片、实物。

2、适合学生使用的画笔、纸张、手工材料等。

3、奖励用的小贴纸、小零食等。

七、教学评估1、定期观察学生在认知、语言、精细动作和社交方面的表现,记录其进步情况。

2、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和表现,作为评估教学效果的参考。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第一章:送教上门的意义与目的1.1 了解送教上门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我国残疾儿童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儿童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接受教育。

强调送教上门对残疾儿童的重要性,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1.2 明确送教上门的目标确保残疾儿童接受适合其身心特点的教育。

提高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残疾儿童与家庭、社会的融合。

第二章:残疾儿童评估与分类2.1 残疾儿童的识别与评估介绍残疾儿童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如何识别和评估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2.2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评估结果为残疾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

第三章:送教上门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残疾儿童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教学内容。

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培养残疾儿童的实践能力。

3.2 教学方法的应用采用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图片、教具、游戏等。

注重手把手教学,帮助残疾儿童掌握技能。

第四章:家庭支持与协作4.1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在残疾儿童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鼓励家长参与教学过程,给予心理和生活上的支持。

4.2 家庭协作的方式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定期与家长交流儿童学习进度。

培训家长教育技能,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第五章:送教上门的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估定期对残疾儿童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估。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儿童的需求。

5.2 教学效果的反馈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家长,使其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

鼓励家长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改进教学质量。

第六章:送教上门的安全与伦理6.1 安全知识教育教授残疾儿童基本的安全知识,如紧急情况下的求助方式、防火防盗等。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无潜在危险物品。

6.2 伦理原则与尊重强调尊重残疾儿童的人格和选择,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侮辱。

保护残疾儿童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章:特殊教育资源的整合7.1 特殊教育资源介绍了解和介绍各类特殊教育资源,如专业教师、辅助设备、教材等。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学目标:1. 帮助重度残疾儿童发展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认知能力。

2. 促进重度残疾儿童的社交交往和情感发展。

3. 培养重度残疾儿童的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1. 有关能力发展和教学方法的资料和参考书籍。

2. 适合重度残疾儿童的教具、游戏、玩具等。

3. 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表现相关的教材和素材。

4. 与重度残疾儿童沟通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生活技能培养- 帮助重度残疾儿童学习自理能力,如吃饭、洗手、穿衣等。

- 利用教具和游戏,培养重度残疾儿童的动作协调、口腔肌肉等细节运动能力。

- 教授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如使用简单的自助设备、借助助具等。

2. 认知能力发展- 根据不同重度残疾儿童的能力水平,进行个性化的认知培养。

- 使用多种教具和游戏,帮助儿童辨认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概念。

- 利用图片、物体等刺激物,培养重度残疾儿童的观察和记忆能力。

- 进行适当的语言启蒙和交流训练,通过语音、手势等方式与儿童沟通。

3. 社交交往和情感发展- 创造积极的社交环境,鼓励重度残疾儿童与他人互动、合作。

- 进行小组活动,让儿童与同伴一起学习、玩耍,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 倾听重度残疾儿童的情感需求,通过表情、声音等方式与他们建立情感联系。

4. 艺术表现能力培养- 利用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发展重度残疾儿童的表达能力。

- 创造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让儿童体验音乐、舞蹈等方式带来的情感享受。

- 结合重度残疾儿童的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训练。

评估方法:1. 观察和记录重度残疾儿童在生活技能和认知能力上的进步。

2. 观察和记录重度残疾儿童与他人的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

3. 利用测评工具对重度残疾儿童的艺术表现能力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与调整:1. 根据重度残疾儿童的特点和能力,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让教学更加个性化。

2. 鼓励重度残疾儿童的积极参与和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课程教案设计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课程教案设计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课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重度残疾儿童了解和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技能目标:培养重度残疾儿童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饮食、如厕等。

3. 情感目标:培养重度残疾儿童的积极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活常识:教授重度残疾儿童认识家庭成员、日常用品等。

2. 生活技能:指导重度残疾儿童进行穿衣、饮食、如厕等基本生活自理。

3. 社交沟通:通过游戏、故事等,帮助重度残疾儿童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让重度残疾儿童更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重度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日常生活情境,让重度残疾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和生活技能。

四、教学评价:1. 观察法:观察重度残疾儿童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2. 问答法:通过与重度残疾儿童的互动问答,了解他们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3. 作品展示法:让重度残疾儿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如绘画、手工等。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教授认识家庭成员,通过图片、游戏等方式,让重度残疾儿童了解家庭成员的名称和特点。

2. 第二周:指导穿衣技能,教授重度残疾儿童如何穿衣、系鞋带等。

4. 第四周:如厕训练,教授重度残疾儿童如何使用厕所,保持个人卫生。

5. 第五周:学习简单社交礼仪,通过情境模拟,让重度残疾儿童了解如何在家庭和社交场合中与人交往。

六、教学策略:1. 个别化教学:针对每个重度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2. 渐进式教学:从简单的技能开始,逐步提高难度,让重度残疾儿童逐步掌握所需技能。

3. 正向激励:及时给予重度残疾儿童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七、教学资源:1. 实物教具:家庭成员图片、日常用品模型、穿衣系鞋带教学视频等。

2. 教学材料:制作精美的教学卡片、图画纸、彩笔等。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最新)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最新)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序号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关爱和教育重度残疾儿童是一项充满挑战但也至关重要的任务。

为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高质量、贴心的教育服务,我们制定了这份《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通过个性化、专业化的教学计划,旨在为这些特殊群体的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关怀。

序号二:教学目标设定2.1认知目标2.1.1使儿童建立与家庭成员、老师、同学的互动关系,培养积极的社交能力;2.1.2促使儿童理解基本生活概念,如时间、季节、家庭成员等。

2.2生活技能目标2.2.1培养儿童进行简单自理活动的能力,包括吃饭、洗手、穿脱衣服等;2.2.2引导儿童参与简单的家务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3运动目标2.3.1通过简单的身体活动,如翻身、坐立、站立等,提高儿童的运动能力;2.3.2促进儿童通过动作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4语言和沟通目标2.4.1培养儿童使用简单语言进行基本沟通;2.4.2通过眼神、手势等方式,引导儿童表达个体需求和情感。

序号三: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3.1个性化教学计划制定3.1.1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残疾类型、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3.1.2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3.2情境化教学3.2.1利用学生熟悉的家庭环境作为教学场景,创造亲切、舒适的学习氛围;3.2.2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3.3家庭参与教学3.3.1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教学,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进展;3.3.2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现家庭与学校共同促进孩子发展。

3.4多感官教学法3.4.1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刺激,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感知;3.4.2制定多感官体验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序号四:评估方式与效果监测4.1个体化评估4.1.1制定个体化的评估计划,包括定期的学业和生活技能评估;4.1.2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评估指标和标准。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篇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篇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精选2篇〔一〕一、教案标题: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二、教学目的:1. 让残疾儿童获得根本的教育知识和技能。

2. 帮助残疾儿童进步自信心和社交才能。

3. 促进残疾儿童的全面开展,增强他们的生活自理才能。

三、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才能的培养: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2. 数字和计算才能的培养:例如数数,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等。

3. 生活自理技能的培养:例如如何穿衣、洗手,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卫生等。

四、教学方法:1. 个别指导:根据不同的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求,进展个别化的指导和教学。

2.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进步学习效果。

3. 多感官教学: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进步儿童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1. 理解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与儿童及其家长进展沟通,理解他们的残疾类型、程度和学习需求。

2. 制定个别化教学方案: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别化的教学方案,并确定教学目的和内容。

3. 选择适宜的教具和学习材料: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宜的教具和学习材料,如盲文教材、听觉教具等。

4. 施行教学:根据教学方案,进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注重与儿童的互动和沟通。

5. 检查学习效果:定期对儿童的学习效果进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评估:1. 学习成绩评估: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的,定期对儿童的学习成绩进展评估。

2. 教学反响评估:与儿童及其家长进展反响沟通,理解他们对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七、教学资和环境:1. 教学场所:可以选择儿童的家庭或残疾儿童学习中心作为教学场所。

2. 教学资:包括语言教材、数学教具、生活自理教具等。

3. 辅助设施: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提供相应的辅助设施,如视觉辅助设施、听觉辅助设施等。

八、教学建议:1. 热情与关爱:教师要用热情与关爱来对待残疾儿童,通过温暖的态度和亲切的语言,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重度残疾儿童教育指导手册》第5章“生活中的数学”,详细内容围绕“送教上门”主题,通过实际情景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数数、识数能力,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基本的数数、识数技能。

2.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送教上门活动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的概念,将数与实际物体对应起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数、识数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数器、图片、卡片、故事书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计数器、日常生活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送教上门的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如数量、大小等。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学习数数、识数。

讲解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与实际物体的对应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分享解题方法。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生活中的数学2. 内容:数的概念数数、识数方法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数一数家里的物品,记录下来。

选取一个物品,观察其数量变化,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无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共同参与送教上门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应用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互动性和实践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重度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送教上门”主题,确保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一、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姓名:_____性别:_____年龄:_____残疾类别:_____残疾程度:重度家庭住址:_____监护人姓名:_____联系电话:_____二、学生现状分析1、身体状况该生由于重度残疾,身体机能存在严重障碍,行动不便,可能需要长期依靠轮椅或卧床。

存在肢体协调困难、肌肉无力等问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极低。

2、认知能力认知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较差,对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

3、语言沟通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可能存在发音不清、词汇量少等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口头交流。

4、情绪行为可能会因为自身的残疾和学习困难而产生焦虑、沮丧、易怒等情绪,行为上可能会表现出固执、冲动或退缩。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简单的图形、数字认知教学,提高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教授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如穿衣、刷牙等。

2、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自信心。

(2)增进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减少孤独感。

3、康复训练(1)进行适当的肢体康复训练,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2)通过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四、教学内容1、认知训练(1)图形认知准备一些常见的图形卡片,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向学生展示并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认识不同的图形。

(2)数字认知使用数字卡片,从 1 到 10 进行教学,通过数数、指认等方式,让学生熟悉数字的概念。

2、语言训练(1)发音练习从简单的拼音开始,如“a”“o”“e”等,引导学生正确发音,逐渐增加难度。

(2)词汇积累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教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如水果、蔬菜、动物等。

3、生活自理训练(1)穿衣训练逐步教导学生如何穿脱简单的衣物,如外套、裤子等,培养自理能力。

(2)刷牙训练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让学生在辅助下进行练习。

4、康复训练(1)肢体按摩帮助学生进行肢体按摩,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第一课时培养计算能力时间:10月16日送教内容:建立0—5 的数字概念送教过程:1、唱数游戏法(木头人)2、认数游戏法(数字变一变)3、数实物学具操作、比一比4、用手指表示数字儿歌《手指变变变》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第二课时时间:10 月17 日送教内容:书写0—5,并能比较大小送教过程:1、书写练习练习法(贴图文数字条)2、听写数字练习法(数数再写数字)3、比较大小操作法、游戏法4、评估口试、笔试第三课时时间:10 月19 日送教内容:建立6--10 的数字概念送教过程:1、唱数0—10,10--0游戏法(前跳、后退着唱)2、认数,数实物儿歌、游戏法(贴标签)3、用手指表示数字游戏法(手指变变变)4、书写练习书空、临摹、看图写数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第四课时时间:10月20 日送教内容:应用10 以内的数字送教过程:1、说一说,如:(9)张桌子练习法2、比一比:谁多谁少?操作法3、操作:请给我 5 支笔演示法(小小服务员)4、目测实物数量练习法(完成统计表)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促进与他人的沟通交流。

4.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

二、教学内容:1. 生活技能训练:教学生如何穿衣、洗漱、进食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2. 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残疾,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3. 社交技能训练: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4. 学习兴趣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教师或助教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2. 情景模拟:创设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习和生活技能。

3.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4. 游戏教学:运用游戏和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评估生活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和需求。

3. 观察学生在社交场合的表现,评估社交技能的提高情况。

4. 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评估学习效果和潜能。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生活技能训练,教授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2. 第二周: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残疾,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3. 第三周:社交技能训练,教授学生如何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4. 第四周:学习兴趣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5. 后续周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持续进行个别辅导和跟踪指导。

六、教学资源:1. 教学教材:生活技能训练手册、心理辅导指南、社交技能指导书籍等。

2. 教具:穿衣模型、洗漱用具、沟通卡片、游戏道具等。

3. 技术支持:辅助沟通设备、学习软件、在线资源等。

4. 人力资源:专业教师、助教、志愿者、家长等。

七、教学环境:1. 安全、舒适的教室环境,适应学生的行动需求。

2. 配备必要的辅助设备和设施,如扶手、坡道等。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指导纲要》中“重度残疾儿童教育”章节,详细内容涉及生活适应、基本沟通、感知动作三个方面。

主要针对教材第一部分“我的身体”,旨在帮助重度残疾儿童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触摸,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如手、脚、头部等。

2. 培养学生用简单的手势、眼神、表情等非语言方式进行基本沟通。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认识身体部位。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基本沟通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体部位图、卡片、镜子、日常生活用品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人体部位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触摸自己的身体部位,帮助学生认识手、脚、头部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卡片展示,让学生用手指、眼神等非语言方式表达身体部位。

如教师出示“手”的卡片,学生用手指自己的手。

3. 随堂练习(15分钟)教师分发练习册,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用非语言方式表达身体部位。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认识身体部位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属帮助下,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身体部位,并用非语言方式表达。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身体2. 内容:身体部位:手、脚、头部等非语言沟通:手指、眼神、表情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自己的身体部位,用非语言方式表达。

2. 答案示例:学生可用手指、眼神、表情等表达身体部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家长参与: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共同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幼儿园等,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一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一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精品教案(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重度残疾儿童教育指导手册》的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初步的社交技能培养。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增强自我认知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和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基本需求。

2. 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进食、穿衣、清洁等。

3.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技巧,提高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描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以及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卡片等。

2. 学具:日常生活用品(如餐具、衣物、洗漱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基本需求。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孩子在吃饭。

问:他在做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他在吃饭。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怎样正确地吃饭吗?引导学生回忆并演示正确使用餐具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小组,互相描述对方的身体特征。

(2)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穿衣、进食、清洁等。

4. 社交技能培养:(1)教师展示情景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习与他人交流。

(2)学生互相问候,练习礼貌用语。

六、板书设计1.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2. 教学内容: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初步的社交技能培养3. 教学目标:描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基本生活自理、简单交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一下你的好朋友的外貌特征。

(2)请画一张你今天所穿衣服的图片,并标明衣服的名称。

2. 答案:(1)我的好朋友叫(名字),他/她长着(描述外貌特征)。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第一课时培养计算能力时间:10月16日送教内容:建立0—5 的数字概念
送教过程: 1、唱数
游戏法(木头人)
2、认数
游戏法(数字变一变)
3、数实物
学具操作、比一比
4、用手指表示数字
儿歌《手指变变变》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第二课时时间:10 月17 日
送教内容:书写0—5,并能比较大小
送教过程: 1、书写练习
练习法(贴图文数字条)
2、听写数字
练习法(数数再写数字)
3、比较大小
操作法、游戏法
4、评估
口试、笔试
第三课时时间:10 月19 日
送教内容:建立6--10 的数字概念
送教过程: 1、唱数0—10,10--0
游戏法(前跳、后退着唱)
2、认数,数实物
儿歌、游戏法(贴标签)
3、用手指表示数字
游戏法(手指变变变)
4、书写练习
书空、临摹、看图写数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第四课时时间:10月20 日
送教内容:应用10 以内的数字
送教过程: 1、说一说,
如:(9)张桌子练习法
2、比一比:
谁多谁少?操作法
3、操作:
请给我5 支笔演示法(小小服务员)
4、目测实物数量
练习法(完成统计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一)
教案: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
课程背景
•目标群体:重度残疾儿童
•课程目的: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残疾儿童的全面发展•课程时间:每周定时上门教学
•课程地址:学生家庭
课程目标
1.帮助残疾儿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
2.促进残疾儿童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发展
3.支持残疾儿童的运动和协调能力培养
4.培养残疾儿童的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
课程内容和活动
1.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洗手和洗脸技巧训练
•穿衣和穿鞋能力培养
•饮食自理技巧培训
2. 感知和认知能力培养
•视觉刺激识别训练
•听觉刺激辨别练习
•触觉体验和探索活动
3. 运动和协调能力训练
•微弱肌肉控制和手眼协调训练
•姿势和平衡感觉培养
•大肌肉活动和运动技巧练习
4. 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
•合作和分享活动
•情绪认知和情绪表达练习
•人际互动和沟通技巧培养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辅助教学•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度•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指导和支持
•辅助工具:使用辅助器具和工具,如语音合成器、电子沙盘等评估方法
•参与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记录评估:记录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反馈评估: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变化和成长处理不可预见情况
•对于突发的身体不适或紧急情况,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并寻求他们的协助
•如遇到家庭因素等临时约束,尽量与家长协商安排替补教学时间•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需要专业支持的情况,及时联系相关专业人士给予支持或转交
结束语
通过这份教案,我们将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服务。

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教学安排
1.第一周: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课程:洗手和洗脸技巧训练、穿衣和穿鞋能力培养、饮食自理技巧培训。

–感知和认知能力培养课程:视觉刺激识别训练、听觉刺激辨别练习、触觉体验和探索活动。

2.第二周:
–运动和协调能力训练课程:微弱肌肉控制和手眼协调训练、姿势和平衡感觉培养、大肌肉活动和运动技巧练习。

–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课程:合作和分享活动、情绪认知和情绪表达练习、人际互动和沟通技巧培养。

3.第三周: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课程:洗手和洗脸技巧训练、穿衣和穿鞋能力培养、饮食自理技巧培训。

–感知和认知能力培养课程:视觉刺激识别训练、听觉刺激辨别练习、触觉体验和探索活动。

4.第四周:
–运动和协调能力训练课程:微弱肌肉控制和手眼协调训练、姿势和平衡感觉培养、大肌肉活动和运动技巧练习。

–社交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课程:合作和分享活动、情绪认知和情绪表达练习、人际互动和沟通技巧培养。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内容辅助教学。

•游戏教学: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度。

•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指导和支持。

•辅助工具:使用辅助器具和工具,如语音合成器、电子沙盘等。

评估方法
•参与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记录评估:记录学生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反馈评估: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变化和成长。

处理不可预见情况
•对于突发的身体不适或紧急情况,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并寻求他们的协助。

•如遇到家庭因素等临时约束,尽量与家长协商安排替补教学时间。

•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需要专业支持的情况,及时联系相关专业人士给予支持或转交。

通过这份教案,我们将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提供全面的教
育服务,帮助他们发展潜能,提高生活能力。

我们将使用多种教学方
法和资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相信,每
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殊之处,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我们将一同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