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目的与意义
![比较文学的目的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dea1bf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c.png)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与视角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途径,有助于拓展文学研究的领域和深度,推动文学研究 的发展。
增强跨学科研究的能力
比较文学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语言学、历史学、 哲学、艺术等,有助于培养研究者跨学科研究的能力,提 高综合素质。
CHAPTER 02
比较文学的目的
促进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
CHAPTER 04
比较文学的方法与技巧
文本比较研究
文本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揭示其共同点和差异, 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文化交流与对话
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比较文学研究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不同国家、民族之 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推动文化多样性保护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各种文化的 独特性和多样性。
搭建多元文化的对话平台
比较文学可以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搭建一个平等、开放的对话平 台,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跨文化对话
比较文学研究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 对话,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文化外交
比较文学研究可以为文化外交提供理论支撑和实 践指导,推动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世界和平与发展
通过比较文学研究,可以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交 流与融合,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THANKS
[ 感谢观看 ]
文学研究深化
拓宽文学研究视野
比较文学研究可以将文学研究视野从单一文 化拓展到多种文化,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的本 质和价值。
挖掘文学作品的多元意义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学派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学派](https://img.taocdn.com/s3/m/e3e6337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d.png)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简介比较文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到文学和文化,通过对多种文学作品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不同文学体系和文学传统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可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时间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
在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中国学派,本文将以此为主题进行讨论。
中国学派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学派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引进了西方的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从而奠定了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学术地位。
最早的中国学派成员包括鲁迅、胡适等知名学者,他们通过对中国和西方文学的比较研究,寻求到了中国文学的独特性和发展方向。
中国学派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中国学派主要集中在对外文学的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西方文学和中国文学,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之后的几十年,中国学派逐渐开始关注自身文学的比较研究,这主要是出于对中国文学传统的重新认识和发展的需要。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派的研究更加多样化和庞大化,涉及到更多的学科领域和研究课题。
这种发展趋势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际化进程,使得中国学派能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文学研究进行对话和交流。
中国学派的特点中国学派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文学与文化的结合中国学派着重强调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结合,认为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研究。
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的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不同文学体系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跨文化的角度中国学派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注重跨文化的角度,不仅关注中国文学的比较研究,也关注中国文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学的对比。
通过不同文学体系的比较,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社会关怀与批评精神中国学派的研究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注重文学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作用。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揭示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引发对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deaeff6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6f.png)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是两个紧密联系的学科领域。
简单来说,世界文学研究的是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作品,而比较文学则是将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世界文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反映了不同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和情感。
世界文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深入理解人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比较文学则强调了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它不仅仅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进行简单的比较,更是将它们放置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作品的大背景下,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和影响力。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文学作品和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深入探讨文学作品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非常丰富。
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都强调了跨文化的对话和交流。
这涉及到语言、文学形式、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分析。
在实践层面,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都需要研究者具备多语言和跨文化的背景知识,同时也需要致力于推动文学作品的跨国翻译、传播和接受。
总之,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是面向全球的,充满挑战和机遇的。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全球范围内的文学作品,促进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 1 -。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62b2215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5.png)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是比较两种或多种不同语言、文化、时期或地区的文学作品,并
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
比较文学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文学现象的比较。
这一层次研究比较文学现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重点在
于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相同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元素,并分析它们在不同文化、时期、
地区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第二层次:文学系统的比较。
这一层次关注不同文学系统之间的异同,例如东方文学
与西方文学的区别、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变化等。
比较文学学者通过对不同文学系统的
研究,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以及相互影响的证据。
第三层次:文学文化的比较。
这一层次重点研究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分析文学作
品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探讨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影响及其现实
意义。
这一层次的研究也通常涉及到翻译、接受和传播等方面,探讨文学作品在跨文化传
播过程中的特点和效应。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存在着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比较指不同时期、地区、文化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重点探讨其发展演变和历史渊源;横向比较则是
比较不同语种、文化、时期或地区的文学作品,关注其在某种共同主题或文化价值观下的
异同。
总之,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涵盖广泛,其研究目的是在于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探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性,拓展我们的文学
视野并推动文学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901c206b1ed9ad51f01df23d.png)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
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作为一门学科,在19世纪30年代即已萌芽,七八十年代正式产生,正式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在至90年代。
格义:即佛教格义,中国比较文学的第一阶段,即它的萌生阶段是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后的西晋时期,当时佛教产生的一种称为“格义”的研究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即用汉学来解释比附外来文学,是“阐释研究”的最初形态。
文化过滤:是研究跨异质文明下的文学文本事实上的把握与接受方式,它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
文化过滤指文学交流中接受者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对交流信息的选择、改造、移植、渗透作用。
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由于接收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的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学误读:“误读”概念由美国文艺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其所著《影响的焦虑》1975中论诗时提出。
在他看来,任何阅读都是一种“误读”的批评,一部文学史即本文间性的关系史,也就是前辈的压抑和后辈以“误读”逃避压抑的相互作用史。
源于接受者或接受者文化对放送者文化的渗透、修正与筛选,亦即文化过滤,从而造成影响误差,形成误读。
文学误读本来是阅读学中的概念,指偏离阅读对象本身的意思和内容的阅读。
过去常用来指称不正确的阅读,误差性阅读或阅读理解错误。
比较文学中指文学作品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发送者文化的损耗和接受者文化的渗透而形成的误差。
流传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框范:指作品中展示的某种特定的空间或环境,如经典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风物、背景、社会环境等常常形成一种“框范”,对后世文学产生广泛的影响。
第九讲 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文学概论 2014)
![第九讲 比较文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文学概论 2014)](https://img.taocdn.com/s3/m/aff04edc76eeaeaad1f33019.png)
主题学、形象学、译介学
主题学
主题学:研究类似的题材、主题、母题、情节、人物、意象在不同民族文 学中的不同表现形态及其形成的原因。 题材的演变: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灰栏记故事:《圣经· 旧约· 列王记》中所罗门断案。佛经《贤愚经》 佛断案;元杂剧李行道的《包侍制智赚灰阑记》(张海棠、马员外、 赵令史);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格鲁吉亚总督夫人、女 仆,表现了爱战胜血缘关系这一主题) 《长恨歌》故事(主题的演变)(白居易《长恨歌》、白朴《梧桐 雨》、洪升《长生殿》) 《小红帽》故事的演变和后现代改写 从《木兰辞》到迪斯尼的Mulan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爱情
沈从文《湘西散记》:‚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 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 的人。‛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斯丹达尔: 《红与黑》 川端康成:《雪国》 拉夫列尼约夫 :《第四十一个》 加西亚·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杜拉斯:《情人》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杨绛:《洗澡》 电影《恋恋风尘》
中外文学的基本主题:苦难
罗素(Bernard Russell,1872-1970) :‚有三种单纯而无比强烈的激 情,一直支配着我的生活: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 的巨大悲悯。‛ [英]狄更斯:《大卫· 科波菲尔》 [法]雨 果:《悲惨世界》 [苏]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美 ]奥尼尔:《长夜漫漫路迢迢》 沈从文:《萧萧》 路遥:《平凡的世界》 朱天文:《小毕的故事》 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人性之扭曲、险恶 [英]斯蒂文森:《化身博士》 [英]王尔德:《道连· 格雷的画像》 [美]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 沈从文:《丈夫》、《鸡毛》 刘庆邦:《神木》(《电影《盲井》)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1914523b3567ec102d8a67.png)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f74d10a0b4e767f5acfce53.png)
一、名词解释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陈惇刘象愚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
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
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
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比较文学的边界研究的范围
![比较文学的边界研究的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a39e0dd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03.png)
2,平行研究:国与国之间文学关系研究\各语种文学关系研究\比较诗学关系研究\文体之间的关系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研究\题材之间的关系研究\各宗教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等.
3,跨学科研究: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科学\文学与艺术\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语言学\文学与人类学\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伦理学\文学与地理\文学与历史等.
D
4,你能不能发现除以上十种之外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文学与艺术的关系;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文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2
、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文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1
4
3
九、 中西文学思潮关系研究
、中西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中西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中西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中西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01
02
03
、中西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
、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202X
第 四 讲: 比较文学的边界: 研究的范围
一 、比较文学(本体研究)
01
、比较文学的性质:以研究主体的四个跨越为本体、以研究对象的三种文学关系为客体,是一种多向度、全方位的综合研究;
02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模糊性。
比较视域;
、可比性;
4,学科史与学科理论的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的起源\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四个阶段\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的三个学派\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等.
思考题
A
1,比较文学研究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B
2,比较文学研究是不是存在一种泛化的倾向?你如何认识这种倾向?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51914523b3567ec102d8a67.png)
《比较文学》重点整理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一)影响研究(重视“同” )1 .流传学(放送→传播→接受)2 .渊源学(接受→传播→放送)3 .媒介学(传播媒介:人、环境、文字的媒介)( 二) 变异研究(重视“异” )1 .译介学(误读)2 .形象学(“他者” )3 .接受学(重视接受)(三)平行研究(重视“审美” )1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跨越性流变)2 .文类学3.比较诗学(四)历史类型学研究(前苏)(五)阐发研究(台湾大陆学者)◆跨学科的研究1.文学与艺术2.文学与宗教3.文学与社会科学4.文学与自然科学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1.比较文学的定义美国比较文学家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中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文学加比较,而是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性为特征的。
) 比较文学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2.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之内的取得了经典地位的作品作家的总和。
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一、法国学派(影响研究)1.观点①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②崇尚实证,重视考据;③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与文学批评;④在学科上,将比较文学困于纯文学范围之内,而在地域上则局限于欧洲,特别是西欧的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⑤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代表人物:①梵第根a.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与历史。
什么是比较文学
![什么是比较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3be7b95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c.png)
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独特的文学研究领域,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国家或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来探讨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文学作品不再被局限于特定的国家或地域,而是被看作全球文学传统中的一部分,反映出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和交流。
比较文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讨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同主题和价值取向。
通过比较分析,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传统、美学观念和思想风格,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2. 文学作品的时空比较除了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还致力于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们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揭示出文学在历史变迁中的发展演变和相似之处,发现文学作品在不同时代中的延续和转变。
3. 文学形式和风格的比较比较文学也涉及文学作品的形式和风格比较,如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异同。
通过比较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叙事手法和艺术风格,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4. 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比较在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们还会对不同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比较和借鉴。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人们可以寻找到更全面、更深入的文学研究路径,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促进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探索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思想内涵,为全球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d618463b84ae45c3b358c87.png)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整理比较文学绪论1、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文明、跨学科);四大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3、三大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巴尔登斯伯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比较文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用具体材料支持研究。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比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将比较文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生“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
卡雷:《比较文学评论》,比较文学“精确化”工作,比较文学不是并列的平行比较,而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
基亚:《比较文学》,坚持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而不是任意猜测。
(2)美国学派:平行研究。
代表人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方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行跨学科和平行研究,把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综合在一起,正视“文学性”问题。
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提出一个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全面而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
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建立发展以“比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比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文类学”等领域,扩展比较文学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65399c7d81c758f5f71f6781.png)
比较文学概论比较文学一、基础知识绪论部分1、三大学派各自研究方法(图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P202、三大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侧重点:法国(同源性)美国(类同性)中国(异质性)P203、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范围:跨国研究、跨学科研究、跨文明研究4、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理论代表——梵.第根;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歌德;最早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学者——波斯奈特;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起“挑战”的代表学者——韦勒克第一章5、流传学研究的是文学关系,特征是实证性,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6、焦点式影响、辐射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69-737、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包括:对“印象”渊源进行的研究、对口传渊源的研究、对笔述渊源的研究。
8、媒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媒介---文字资料媒介(1.个体媒介2.团体媒介3.文字资料媒介)媒介学研究范畴:媒介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国作品输入另一国之方式,作品流传的中介等。
第二章9、文化过滤的含义包括(1)接受者的文化构成。
(2)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
(3)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
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2)语言差异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3)接受者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的“文化过滤”。
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文化过滤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10、译介学研究翻译文本的最终目的:研究翻译的叛逆背后的文化因素译介学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根本区别?翻译研究不仅积极肯定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更进而提出翻译对原文的“不忠”是绝对的、必然的,而且这种“叛逆”与“不忠”往往携带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因此,翻译研究不再将翻译的准确性作为自己要关注的问题,不再以忠实为标准对译本进行价值判断,不再将指导翻译实践、确立翻译规范作为自己的任务,不再沿袭“作者中心”与“原文中心”的传统思路,而是转向以译者、译文为中心,将翻译问题语境化,探讨充满误读、误译的翻译如何影响目标文化,产生种种误译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机制。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60b76a1ab8f67c1cfbd6b84a.png)
比较文学一、基础知识绪论部分1、三大学派各自研究方法〔图表〕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美国学派:平行研究中国学派:跨文明研究P202、三大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侧重点:法国〔同源性〕美国〔类同性〕中国〔异质性〕P203、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范围:跨国研究、跨学科研究、跨文明研究4、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理论代表——梵.第根;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歌德;最早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学者——波斯奈特;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起“挑战”的代表学者——韦勒克第一章5、流传学研究的是文学关系,特征是实证性,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6、焦点式影响、辐射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69-737、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包括:对“印象”渊源进行的研究、对口传渊源的研究、对笔述渊源的研究。
8、媒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媒介---文字资料媒介(1.个体媒介2.团体媒介3.文字资料媒介)媒介学研究范畴:媒介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国作品输入另一国之方式,作品流传的中介等。
第二章9、文化过滤的含义包括〔1〕接受者的文化构成。
〔2〕接受过程中的主体性与选择性。
〔3〕接受者对影响的反作用。
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1〕现实语境、传统文化因素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2〕语言差异对文学影响的“文化过滤”。
3〕接受者文化心理结构对外来文学的“文化过滤”。
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文化过滤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10、译介学研究翻译文本的最终目的:研究翻译的叛逆背后的文化因素译介学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根本区别?翻译研究不仅积极肯定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更进而提出翻译对原文的“不忠”是绝对的、必然的,而且这种“叛逆”与“不忠”往往携带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因此,翻译研究不再将翻译的准确性作为自己要关注的问题,不再以忠实为标准对译本进行价值判断,不再将指导翻译实践、确立翻译标准作为自己的任务,不再沿袭“作者中心”与“原文中心”的传统思路,而是转向以译者、译文为中心,将翻译问题语境化,探讨充满误读、误译的翻译如何影响目标文化,产生种种误译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机制。
论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范畴
![论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范畴](https://img.taocdn.com/s3/m/82a539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1.png)
论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范畴一、主题与主题学主题,通常指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思想、情感或意象。
它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者用以构建故事、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基石。
而主题学,则是研究文学主题的学科,通过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作品中的主题,来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二、文学主题的类型文学主题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爱与恨、生与死、命运与选择、善与恶、美与丑、孤独与寂寞、希望与绝望等。
这些主题在各种文学流派和风格中都有体现,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
三、文学主题的演进与变化文学主题的演进与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和不同社会的变迁。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古老的文学主题如命运、神灵等逐渐被现代的主题如自由、民主、科学等所取代。
四、文学主题与文化背景文学主题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其主题的选择、表达方式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五、文学主题与流派风格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例如,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然的美丽,而现实主义文学则更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的复杂性。
通过研究不同流派和风格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评价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价值。
六、文学主题与文学体裁不同的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例如,诗歌可能是表达情感和意象的重要手段,而小说则更注重情节的构建和人物性格的描写。
通过研究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各种文学形式的特性和价值。
七、文学主题与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流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野和灵感。
通过翻译和其他形式的交流,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得以传播和交流,从而丰富了文学创作的素材和手法。
同时,跨文化交流也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更广泛的读者群体和影响力。
八、文学主题与其他艺术形式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艺术手法的借鉴和融合上,还表现在思想内涵的相互影响上。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范围和研究类型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范围和研究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e578cb2758fb770bf78a553c.png)
在寻找终点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流传是通过以下 几种具体的影响而得以实现:
1、 个体对个体的影响 2、 个体对群体的影响 3、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4、群体对群体的影响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对沈从文的《湘西散记》
的艺术启迪。这两部作品在体裁、文体及结构上 有相同之处:在人物和景物的处理上,都表现出 接受者对传者的喜爱和追求。
77几种特殊情况的认定几种特殊情况的认定11卢梭卢梭瑞士日内瓦瑞士日内瓦人人法国作家法国作家印度人印度人用英语创作用英语创作44巴尔扎克作品中的金巴尔扎克作品中的金钱描写是否是跨学科研钱描写是否是跨学科研55汉文学与藏文学关系汉文学与藏文学关系汉文学作家与少数民族作汉文学作家与少数民族作家的关系沈从文家的关系沈从文88晁衡晁衡日本人日本人中国唐代诗人中国唐代诗人望月望鄕晁衡99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渊源学由接受者溯源渊源学由接受者溯源流传学由放道者出发流传学由放道者出发影响研究影响研究媒介学中间路线媒介学中间路线译介学译介学异域形象学异域形象学比较诗学比较诗学比较文学研究类型比较文学研究类型平行研究平行研究主题学主题学文类学文类学文学与其它艺术文学与其它艺术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文学与社会科学文学与社会科学文学与自然科学文学与自然科学比较文学课件比较文学课件影响研究是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阐明相互影响联系的事实
(四)媒介学
媒介学(Mesologie)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学之间产 生影响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原因与规律,是对把一国 文学作品和该国文学思潮传播给另一国的中间环节的研究。
媒介学的研究涉及媒介的主体与客体。 媒 介的主体包括媒介者、媒体; 媒 介的客体包括原作与译作、作者和译者、媒介的 环境。
《比较文学》课件
《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caf6ca8bd63186bcebbc1a.png)
《比较文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是;二是2、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学产生于世纪末。
它的出现与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3、从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我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与世界各国文学、、、的历史。
4、法国学者基亚认为比较文学实际上是史。
5、季羡林先生说过,从全世界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文艺理论真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确有创见而又能自成体系的只有三个地方,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从古代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欧洲国家所在的广大地区。
6、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等方面探讨了缺类问题。
7、比较文学就是要突破各种学术研究的界限,“打通”整个文化领域,使文学研究进入了性研究的新阶段。
8、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常常是在中实现的。
9、置身于接受者的立场,探讨作家作品的源流,分析它们所受到的各国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被称为。
10、比较诗学是一门从跨文化的角度对、的比较研究。
11、比较文学是一门跨越民族,,文化和的文学研究。
12、比较文学要求在研究中国文学时,应以为背景,以为参照系统,认识和评价自己。
13、丹纳《艺术哲学》中提出的制约文学发展的三大要素中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外界条件”相对应的是和。
14、文学理论对音乐的借鉴体现在对音乐和的吸收上。
15、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哲学家首创的哲学专题论文引起了哲学和文学的分化。
16、钱钟书先生曾倡导法,它不仅表现在文学范围内地域、时代、文类诸界限的打破,而且推向整个文化领域,体现为各个学科门类的汇通。
17、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18、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书中使用了“世界文学”这个概念。
19、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叶席卷全欧的文学思潮为比较文学的诞生准备了文学土壤。
20、正是文化和文学的和使平行研究具有了可行性。
21、我国元代的著名杂剧流传到法国,伏尔泰读了之后,写了《中国孤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在比较文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对象屡遭质疑,并不时传出比较文学危机的警报。
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随着文化研究在西方的勃兴和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大量关于文学与其他文化领域之间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文学领域因此显得更为庞杂。
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厘定大致的研究范围仍是必需的。
第一节比较文学与相关概念在讨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之前,我们不妨将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世界文学、总体文学等其他传统文学概念作一比较,从外延上了解比较文学的性质。
一、民族文学民族,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说法,是历史上形成的人们的稳定的共同体,一般使用共同的语言,居住在共同的地域,过着共同的经济生活,具有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①。
英文中的nation在有些情况下既可翻译成“民族”,又可翻译成“国家”,这说明这两个概念有重合之处。
根据斯大林的观点,“民族不是普遍的历史范畴,而是一定时代即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历史范畴”。
这种现代民族的概念经常与政治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意义上,民族与国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国家的保护,民族在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中不仅得不到承认,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权利也难以保障。
但从文化和现状的层面看,民族又不完全等同于国家,因为世界上有些国家是多民族的,例如中国、俄罗斯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同时,一个民族也可能分散在若干国家,如中东、东非的阿拉伯民族和欧亚大陆的斯拉夫民族等。
应当承认,在民族的划分上,有关政治、地缘等方面还存在交叉、变化的现象,但这些问题并未构成对“民族”这个定义的否定,“也没有严重到足以混淆民族文学研究和超出民族文学界限的研究”①。
民族文学指某个民族内具有传统联系的文学,该文学必须具有区别于他种文学的性质。
日本学者大琢幸男在《比较文学原理》中将民族文学定义为“一种具有一国风土人情、民族性及传统等特征的各个国家的文学”②。
民族文学虽风格各异,但最根本的一点是它们来自同一文化传统。
在欧洲,赫尔德被认为是确立民族文学观念的先祖。
在《关于近代德国文学的片断》一文中,他认为民族文学应该是民族的,其标志便是独特性,因而民族文学不应在古希腊经典作品中去寻找源头,而必须到日耳曼民族起源中去发掘,一国文学艺术同该国风土、民族文明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美国学者韦斯坦因指出:“‘民族文学’这一术语应该从和比较文学有所关联的角度来界定,因为从本质上说,民族文学指那些形成比较文学基础的基本单元。
”③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民族文学是研究一国本身的文学,比较文学则是超越国界的文学研究。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李白与杜甫的比较,《红楼梦》与《金瓶梅》的比较,虽然用的是比较的方法,但仍属于民族文学的范围。
换句话说,民族文学内部的比较不属于比较文学的范围,比较文学最根本的一点是跨越国界。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民族文学是基本单元,是研究的支撑点,比较文学则是超越民族文学范围的跨国界的文学研究。
二、世界文学“世界文学”一词首次出现于1827年歌德与爱克曼的谈话中。
歌德说:“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面看一看,我们就会陷人上面说的那种学究气的昏头昏脑。
所以我喜欢环视四周的外国民族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
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
”21年后的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再次使用了“世界文学”这个概念。
此后,“世界文学”一词在不同情况下多次被使用,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不尽相同的含义。
世界文学的第一种含义指全球文学,即通过对许多国家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的评述写出的一部世界文学史,用韦勒克、沃伦的话说,“似乎含有应该去研究从新西兰到冰岛的世界五大洲的文学这个意思”①。
世界文学的第二种含义指“伟大的”、“经典的”作品,或者说世界公认的最好作品,如《奥德赛》、《神曲》、《浮士德》、《包法利夫人》等,这里世界文学变成了“杰作”的同义词,变成了文学作品选。
雷马克即持这一观点,“世界文学主要研究经过时问考验,获得世界声誉并具有永久价值的文学作品”,以及当代获得极高评价的当代作家作品②。
世界文学的第三种含义即歌德所倡导的世界文学。
歌德希望人们冲出民族文学的狭小圈子,放眼世界各国文学的广阔天地,通过文学交流来增进各民族和国家间的互相了解。
韦勒克、沃伦对此进一步解释道:“这是一种要把各民族文学统起来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的理想,而每一个民族都将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大合奏中演奏自己的声部。
”③在世界文学的这三种含义中,歌德提倡的“世界文学”概念与比较文学有一定关系,他主要强调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比较文学史家将歌德的世界文学构想视为比较文学产生的思想渊源之一。
与歌德对世界文学的憧憬相比,比较文学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原则方法,强调从比较的角度去研究。
同时,比较文学坚持民族文学的个性和差异性,它将通过对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审视和认识,追求文学和文化上的对话和共处。
三、总体文学总体文学(或一般文学)是法国比较学者用于区别比较文学的一个概念。
梵.第根指出:“地道的比较文学最通常研究着那些只在两个因子间的‘二元的’关系。
”“凡同时属于许多国文学的文学性的事实,均属于总体文学的领域之中。
”按照梵.第根的说法,研究两种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比较文学,而总体文学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文学思潮、文学体裁和文学风尚,例如浪漫主义在很多民族文学中都有反映,总体文学着重研究其在多种文学中的传播、发展和流变。
有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民族文学是在墙里研究文学,比较文学跨过墙去,而总体文学则高于墙之上”①。
梵·第根的这种分法遭到美国学者的反对。
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一文中说:“梵·第根的定义至少引出一个问题。
像他那样把比较文学规定为两个国家的比较研究,而两国以上的研究则为总体文学,这不是武断而且机械吗?为什么理查生和卢梭的比较算是比较文学而理查生、卢梭和歌德的比较就算是总体文学呢?难道‘比较文学’这个术语就不能包括任何数目国家文学的综合研究吗?”②从法美学者对“总体文学”概念的争论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中的学者对比较文学的范围有不同见解。
在我们看来,雷马克对梵·第根的批评是正确的,因为后者把超越两国以上的影响研究和无影响的类同比较划入“总体文学”的范畴是一种机械的划分,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的文学比较归人总体文学实际上是缩小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范围。
韦勒克指出:“我们无法有效地区分司各特在国外的影响以及历史小说在国际上风行一时这两种事情。
比较文学莉总体文学不可避免地会合二而一。
”③历史发展正如韦勒克所预言的那样,特别是近50年来,比较文学早已超越了原来的界限,向总体文学发展,如果再区分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已经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总体文学已经成为泛称的“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与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相比,有其自身的研究范围。
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这些分支学科尽管其研究的侧重点不断变化,并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但主要是围绕文学本身展开的。
文学史的任务是梳理和评价各个时代的整体文学状况和突出的文学成就,文学批评侧重对当下文学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评价,文学理论则研究文学的本质、范畴和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文艺学的这些学科很少在意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是传统文学研究特别是文学史研究的盲点,而这一盲点恰恰是比较文学关注的焦点。
比较文学要求人们从国际的角度观察文学现象,用面向世界的胸怀去认识和研究各国文学的关系与文学的普遍规律和特征,并通过文学推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互补。
不仅如此,比较文学还打破学科界限,研究文学与人类其他思想领域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人类文化的规律和特色。
正因为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性,所以比较文学能够发挥其他学科难以发挥的作用。
具体而言,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两点:一是跨国界,研究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文学关系;二是跨学科,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乃至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
‘一、跨国界的文学研究如上所述,传统的文学研究只限于一国文学的研究,而比较文学则打破时空的界限,研究不同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文学关系。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国际文学关系是其研究的重点。
1.研究各国的文学、文化间的联系和交流这类研究强调的是不同国度文学之间的联系和借鉴,如基亚所说:“比较文学工作者站在语言的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的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互相渗透。
”①这类研究包括作家、作品在其诞生地以外的国度的流传、接受和所产生的影响等情况,也包括国际文学运动的起源、传播和演化以及媒介的作用等。
比较文学最初主要研究欧洲各国之间的文学关系,如今已扩展到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间。
如唐代文学与日本早期文学的关系,19世纪俄罗斯文学对法国文坛的影响,苏联文艺理论对我国文艺理论的影响,西方现代派文学对我国当代文坛和作家的影响等。
就中国的比较文学而言,它既要研究外国文化和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要了解中国文化和文学在外国的流传状况,由此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联系起来。
2.研究各国文学和文学理论之间的规律和异同在相似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民族会有相近的发展水平、类似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特征,这使不少民族文学之间尽管在相互隔绝的状况下也会出现惊人的类似。
我们可以把两种不同传统的文学对某个问题的不同处理作对照性考察。
例如,14世纪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和我国清代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都不约而同地运用了“框架结构”,即一群人在某个固定的地点,一个接一个说故事。
环境遥隔的作者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同样的叙述结构,这一相似是令人惊叹的,而这种结构方式上的相似只能通过社会生活现象的类同来说明。
不仅如此,这两部作品在内容上都表现出某些意识形态的异己因素,表现出边缘人对当时主导意识形态如王权、宗教的对抗和消解,为我们重新观照历史提供了一种“被压抑的声音”。
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是美国学派提出来的。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扩展,跨学科研究是一种在保持文学主体性的条件下,探讨文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一种科际性研究。
其目的是把文学置于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和学科背景下,通过考察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作用,使文学的本质内涵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更好地揭示出文学发展的方向。
1.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文学与艺术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
研究文学与艺术的关系可为我们提供无数的研究课题,如文学如何吸收其他姊妹艺术的营养,文学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对抗和消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