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理论
最新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精品

外国文学中的比较文学理论研究及发展比较所研究的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不同民族之间文学的联系和异同,从而实现各种文学种类之间、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跨越式对话,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理论研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比较文学概述近年来,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被广泛的关注。
比较文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自从1827年歌德提出“世界文学”和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到现在,作为一门比较正式的学科,比较文学也走过了近一百年的历史。
自从西方在十九世纪末产生了比较文学,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到二十世纪中期,比较文学已成为文学领域最为引人关注的学科。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上的联系,使得其文化、文学方面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且在日益紧密地进行着,从而使得比较文学也在不断地传播和发展着,从欧洲的法国学派发展到美洲的美国学派,在发展到亚洲的中国学派,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比较文学所研究的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之间文学的联系和异同,从而实现各种文学种类之间、不同国别文学之间的跨越式对话。
比较文学具有明显的跨越性特征。
可见比较文学主要是对不同文化文学、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进行研究,以及对文学跟其他门类学科或者跟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或者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的跨越性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跨语言研究。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但即使是同一语系的语言都会有较大差别,更不用说不同语系的两种文化了。
因此语言是比较文学研究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第二是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对文学跟其他所有的学科都能进行跨科际比较研究,其所包括的学科有语言学、、宗教学、心、科学与等等。
第三是跨文明研究。
主要是指不同文明的文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所进行的比较研究。
综上,比较文学主要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不同语言、不同学科、不同国别、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文明之间文学的差异性、普适性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文学研究的核心,通过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文学作品,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
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在文学研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全面地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它们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文学研究的理论1.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由一系列结构和符号组成的,通过分析这些结构和符号之间的关系,揭示作品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例如,对文本中的符号、概念和主题进行分析,以及不同符号之间的对比和对应,都是结构主义方法的重要内容。
2.形式主义理论形式主义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艺术结构,注重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技巧,而不是其内容和意义。
形式主义方法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叙述结构、语言运用、节奏和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3.话语分析理论话语分析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话语实践,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言辞、语言和修辞手法,揭示作品的话语逻辑和意义。
话语分析方法注重对作品中的语言现象和交际情境进行分析,揭示其语言结构和功能特点。
4.传记批评理论传记批评理论强调作品和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心理特点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注重通过作家的传记材料来解释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传记批评方法包括对作家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详细考察,揭示作品和作家的密切关系。
5.历史主义理论历史主义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注重作品与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历史主义方法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现实和思想风气进行分析,揭示作品与时代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二、文学研究的方法1.文本分析方法文本分析方法是文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通过对文本中的语言和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文本分析方法包括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分析,以及文本的整体结构和篇章特点的考察。
2.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比,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进而分析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借助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来揭示文学作品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仅关乎学术的深度和广度,更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全面解读的必备工具。
本文将从理论与方法两个方面来比较文学研究的不同观点和实践,以及各个时期在文学研究中的贡献和影响。
一、理论比较1.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它强调文本内在的结构和形式,认为文学作品不是随意的创作,而是受到某种规律和结构的限制。
结构主义关注语言、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运作规律,认为作品的意义是通过符号系统来构建的,而不是随意的外在表达。
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使人们更加关注文本内在的规律和特点。
2.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它对结构主义提出了质疑,并试图超越结构主义的限制。
后现代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多样化、多元化的,不能简单地套用某种结构或规律来解读。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和解释,认为意义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
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了对文学作品多样性的关注。
3.传统批评传统批评是文学研究的一种经典范式,它注重作品的外在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认为作品的意义和风格是受到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影响。
传统批评注重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强调作品的社会功能和历史意义。
传统批评在文学研究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对文学作品的传承和解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方法比较1.理论分析理论分析是文学研究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通过运用特定的文学理论来解读文学作品。
在理论分析中,研究者会选择合适的理论来对作品进行阐释,比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
理论分析注重理论的适用性和成熟度,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文本感知能力。
2.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文学研究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考察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来揭示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意义。
《比较文学概论》什么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什么是比较文学第一节比较文学的定义三大阶段:一、发生在欧洲、以法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美洲、以美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二阶段和发生在亚洲、以正在形成的中国学派学科理论为核心的第三阶段。
1886年,波斯奈特提出:“比较文学是关于‘文学进化’的一般理论,即文学要经过产生、衰亡这样一个进化过程”。
后随着达尔文进化论衰退而衰退。
19世纪的法国受孔德实证主义影响,于是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的法国学派便应运而生。
法国学者提出: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而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学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
第一阶段,法国学派:梵·第根,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理论第一人,在实证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一套严密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一方面以“国别文学”、“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对文学研究进行划分,以影响研究为主轴,为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他将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确定为文学的同源性,为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学理依据。
构建了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柱: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
梵·第根认为比较文学即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应该摆脱全部美学的含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
不足:抛弃了对“文学性”的分析,以实证性的影响为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设限。
梵·第根之后,法国学者们开始渐渐抛弃“总体文学”,企图将其并入“比较文学”。
第二阶段:美国学派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对比较文学的定义(雷马克):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而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领域的比较。
贡献之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的学科,它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的运用。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各种学派的理论和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不同学派的视角和具体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学派的视角出发来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不同的观点。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系统,它包括语言、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
结构主义强调对文学作品的符号和结构的分析,其方法主要是对作品中的符号和符号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后结构主义则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批判,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多的历史、社会、文化的分析。
后现代主义则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多的语言、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的批判,以揭示其中的权力结构和话语权。
女性主义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女性主义的分析,主要包括文学作品中的性别、权力、身份关系等问题。
后殖民主义则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后殖民的分析,主要包括文学作品中的权力、身份、历史、身份等问题。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方法、对比方法、综合方法等。
比较方法主要是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强调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
对比方法主要是对同一文学作品进行不同的研究,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特点。
综合方法主要是综合利用比较和对比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整体的研究,强调文学作品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在文学研究中,不同的理论和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对象来选择。
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符号和结构,对文学作品的分析有利于揭示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特点。
后结构主义强调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多的历史、社会、文化的分析,有利于揭示文学作品的外部关系和社会意义。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多的语言、符号、符号系统和结构的批判,有利于揭示文学作品的权力结构和话语权。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文学理论与文学方法两个方面。
文学理论是指对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审美性、价值性等方面的理论探讨,而文学方法则是指研究者在具体的文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技术。
在文学研究中,理论与方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本文将分别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方法进行阐述,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它主要包括文学批评理论、文学美学理论、文学价值理论等。
文学理论的作用是指导文学研究活动,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思想指导和方法指导。
它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工具,也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1.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理论基础。
它主要包括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技巧、文学批评的观念和学说等。
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与文学研究的发展和演变密切相关,对文学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2.文学美学理论:文学美学理论是文学作品的审美性和艺术性的理论基础。
它主要包括文学美学的基本原则、文学美学的审美观念和学说、文学美学的方法和技巧等。
文学美学理论对文学研究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对研究者进行了艺术感知和审美启发,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研究的内涵和意义。
3.文学价值理论:文学价值理论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理论基础。
它主要包括文学价值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文学价值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情怀、文学价值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观点等。
文学价值理论对文学研究的思想和社会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对研究者进行了价值意识和社会责任,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深刻的价值支持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二、文学方法文学方法是文学研究的具体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文学研究的方法原则、文学研究的方法技巧、文学研究的方法工具等。
文学方法的作用是指导文学研究过程,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技术指导和实践指导。
它是文学研究的具体实践工具,也是文学研究的具体手段和途径。
比较文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

比较文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一)比较文学的本体论1.本体现在讨论中所使用的本体一概念,其基本内涵即源自于“essentia”,在康德及其以后的哲学那里固定下来,意指万物恒定不变的基点、本源。
2.本体论本体论是指从哲学的高度研究万物创生的基点——本源——终极存在的学问。
3.比较文学本体论借用本体与本体论这两个概念,使其转型到比较文学基本原理的建构中,来设问与回答“比较文学的本体是什么”,以此成立比较文学本体论,即设问与回答比较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成立它所安身立命的基点是什么,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源做终极意义上本体论追问。
4.比较文学的本质或性质比较文学的本质或性质是研究,是文学研究,是作为一门学科对两个民族以上的文学和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汇通性的学术研究。
这是比较文学的本质或性质。
5.比较文学的本体: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比较视域,比较视域就是比较文学的本体。
(二)比较视域1.不同于民族文学研究和国别文学研究的是,比较文学研究在学科成立的意义上非常强调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即是比较文学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
2.视域:“视域”在比较文学这里是指一种多元观察的、多视点透视的研究视野,我们把它总称为“视域”。
3.在古汉语中,“比”有两种基本意义涉及比较文学原理的建构(1)“比”在“密”的原初意义上引申为“亲近”、“亲合”、“和协”、“齐同”、“并列”与“相连接”,这样一条意义链正契合比较视域对两种民族文学关系或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进行透视所获取的内在意义。
(2)“比”在古汉语中的第二种基本意义就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比较”人们在这个层面上对“比”与“比较”的理解、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是最为普泛的,一些初涉比较文学的学者往往从这一字面上提取意义,去理解比较文学,最终导致对比较文学产生望文生义的误解,认为比较文学就是把两种文学现象拿过来进行对比。
4.比较视域的含义(1)比较视域是比较文学在学科成立上安身立命的本体,是比较文学研究主体在两种文学关系之间或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关系之间的内在透视,这种透视是跨越两种及两种以上民族文化知识的内在汇通,也是跨越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汇通。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其理论与方法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
文学研究的理论主要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文学美学理论等,而文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历史文化分析、比较研究、批评性研究等。
下面分别从理论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文学研究的理论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它是研究文学作品产生、发展和规律的总体理论。
文学理论主要包括文学创作理论、文学批评理论和文学美学理论等。
文学创作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创作方法、创作特点,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生成规律和创作价值。
文学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原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品质特点和审美价值。
文学美学理论则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审美原则、审美法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所有这些理论都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对于指导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文学批评理论文学批评理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原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品质特点和审美价值。
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包括形式主义批评理论、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后现代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等。
形式主义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语言特点、结构特点,主张从形式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结构主义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符号系统、隐喻结构、符号关系,主张从符号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后现代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后现代特点、后现代价值观、后现代审美,主张从后现代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女性意识、女性形象、女性题材,主张从女性的角度来评价文学作品。
这些批评理论都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和价值。
3.文学美学理论文学美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着重研究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审美原则、审美法则,旨在揭示文学作品的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这些理论和方法反映了不同学者对于文学研究的认识和理解,也影响着他们在实际研究中的选择和运用。
本文将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些主要的理论和方法,包括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传统方法、和文化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劣之处。
1.结构主义方法结构主义是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一种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它强调文本的结构和形式,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符号、符号系统中的差异和关联来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
结构主义方法在文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强调对文本内部结构的分析,尤其是对于符号、象征等要素的解构和批判。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的分析和理解,使得文本的意义得以清晰地呈现。
然而,结构主义方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人们指出它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历史、社会、人文等因素,导致对文学作品意义的理解不够全面。
2.后现代主义方法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期产生的文学研究理论和方法,它批判了现代主义的一些思想和方法,在文学研究中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后现代主义方法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多元化解读,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它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受到历史、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分析。
后现代主义方法扩大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使得文学研究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
然而,后现代主义方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人们指出它过于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研究变得模糊和主观化。
3.传统方法传统方法是文学研究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内在和外在特点的分析,认为通过深入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风格、思想等方面,可以揭示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方法在文学研究中有着长期的影响和作用,它使得我们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然而,传统方法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人们认为它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导致了研究的片面性和死板性。
比较文学概论陈惇版笔记

第一章文学比较总论一、比较文学的定义:1、法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是跨国文学影响关系,反对平行比较研究,以实证性影响研究为基本特征。
代表人物:卡雷基亚樊第根主张:反对平行研究;研究国际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的影响关系评价:彻底否定平行研究,显得比较狭隘;其口号让比较文学偏离了文学比较;潜藏着一种法国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质疑和挑战;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法国中心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2、美国学派定义:比较文学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他领域相比较。
韦勒克的《比较文学危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代表人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基本特征:重视“文学性”,重视作品的文学欣赏与美学分析;高扬无影响、无实证的平行研究;提倡跨国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不足之处:研究范围界限划分比较模糊;主观随意性大;过分强调文学的美学价值平行研究的背景分析:学科理论的纠缠;民族主义动机;文化软实力的原因3、比较文学定义: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即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学研究核心理念:跨异质文明研究;文明变异学研究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第一个是比较文学专著和论文的出现:1919年张锡深翻译日本学者本闻九雄的《文学研究法》;第二个是比较文学的讲座和课题的开设:1942年吴宓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的讲座)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出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复苏标志;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文学会正式成立,《中国比较文学》杂志正是创刊,标志中国比较文学全面复兴。
代表人物:乐黛云《中西比较文学教程》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历史比较文学发展阶段(涟漪式结构):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文学研究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学科领域。
其理论与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深度。
以下将对比较主流的文学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特点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理论的比较1.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结构和语言风格等内在特点,认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应该通过作品内部元素的互动和建构来体现。
代表人物为俄国文学扎姆亚京等人。
2.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体系,认为文学作品是由各种符号和符号体系构成的,通过符号之间的关联和互动而产生意义。
代表人物为法国文学扎库里等人。
3.文化批评理论文化批评理论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关系,强调文学作品从文化和历史语境中产生和发展,认为文学作品应该被放在更宽广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和解释。
代表人物为美国文学理论家麦克斯·韦伯等人。
4.新批评理论新批评理论尤其强调文本本身的权威和真理,主张通过批评和解释来揭示和验证文本的意义,注重文本内部的逻辑和建构。
代表人物为美国文学理论家杰拉德·詹姆逊等人。
二、方法的比较1.语言学方法语言学方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来探究作品的意义和特点。
2.形式分析方法形式分析方法重点关注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形式特征,通过对作品的布局、章回结构、节奏韵律等进行剖析,以揭示作品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3.文本分析方法文本分析方法强调对文学作品内部文本的细致阅读和解释,通过对作品的具体语言和艺术形式进行深入分析,来揭示作品的意义和特点。
4.文化研究方法文化研究方法注重对文学作品所处的文化和社会语境进行考察,通过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环境进行分析,来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三、比较分析1.在文学研究的理论方面,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符号体系,注重作品本身的内在特点和语言形式,强调对作品的形式特征进行深入解读。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理论和方法是两个核心概念,是研究的基础和支撑。
理论为研究者提供了思维框架和分析工具,而方法则是具体操作的步骤和途径。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会带来不同的研究视角和成果。
本文将比较一些常见的比较文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探讨它们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一、理论比较1.文化批评理论文化批评理论是一种重视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的理论,它强调文学作品和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以及跨文化对比。
文化批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比较文学研究应该深入分析不同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揭示其中的文化差异和共通之处。
2.影响学理论影响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受到历史、社会、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它强调文学作品的互文性和传承性。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影响学理论提倡通过比较与分析不同作品之间的影响关系,揭示其交错和继承的历史脉络。
以上两种理论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都强调了文学作品与文化、历史的关系,但文化批评理论更偏重于文化差异和对比,而影响学理论更注重文学作品之间的关联和传承。
二、方法比较1.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比较文学研究中最为基础、常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两个或多个文学文本进行分析与对比,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
比较分析法强调具体文本的对比分析,注重文本内在的结构和意义,能够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多层次内涵。
2.文本著作比较法文本著作比较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它注重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整体比较,探讨其创作背景、表现形式以及意义。
这种方法追求全面、宏观的比较,通过对整个作品的对比分析,揭示不同作品之间的共性和特殊性。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比较文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比较分析法更注重对具体文本的挖掘和解读,而文本著作比较法更注重对作品整体的比较和研究。
三、理论与方法的整合在实际的比较文学研究过程中,理论与方法的选择需要进行综合考量,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来确定。
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整合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数字化技术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影响 创新阶段的理论特点与数字化转型的关联 数字化转型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推动作用 数字化转型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未来发展的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创新 全球视野下的文学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在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abc,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abc
01
03
02
学科理论初创的背 景:比较文学作为 一门学科的兴起和 发展,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包括文 学研究的跨学科趋 势、全球化时代的 文化交流需求等。
学科理论初创的标 志:比较文学学科 理论的初创阶段, 以法国学派的比较 文学研究为代表, 强调国别文学之间 的比较研究,注重 影响研究。
学科理论初创的 特点:比较文学 学科理论的初创 阶段,研究方法 相对简单,学科 理论体系尚未完 全形成。
学科理论初创的影 响:比较文学学科 理论的初创阶段, 为后续学科理论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比较文学学科的 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方向。
学科体系萌芽阶段: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开始形成,学者开 始意识到跨文化、 跨语言的研究需要 新的理论框架和方
践问题。
学科理论萌芽 阶段的特点是 探索和争议, 各种观点和学 派开始涌现。
这一阶段的理 论探索主要集 中在比较文学 的定义、范围 和学科属性等
方面。
争议主要涉及 比较文学与国 别文学、跨文 化研究等领域 的界限和关系。
学科理论的发 展需要经过长 期的积累和沉 淀,不断推陈 出新,逐步走
向成熟。
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汇报人:abcΒιβλιοθήκη 推动了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理论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理论在文学研究领域,比较文学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比较文学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体裁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文学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以及文学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文学研究的深入和广泛,也为跨文化交流和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首先,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主要是对同一作家、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演变过程的研究,或者对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
通过纵向比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的思想变化、作品的演化过程,以及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的关系。
横向比较则是对不同作家、不同作品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横向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文学作品中的普遍主题和情感,揭示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
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其次,比较文学的研究理论包括接受性理论、对比理论和文化转译理论等。
接受性理论关注文学作品的接收和阅读过程,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情况和不同读者的阅读感受。
通过接受性理论,我们可以了解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以及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交流中的传播和影响。
对比理论则强调文学作品之间的对比和相互关系,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与互动。
文化转译理论关注跨文化交流和文学创作中的文化转换过程,研究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变化和演变。
通过文化转译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形和融合,以及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此外,比较文学也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索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表达,揭示作品背后的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学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作品中的社会意义和社会批判。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比较文学研究是一门学科,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阐明文学现象的内在规律与文学价值的多元性,以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交流。
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跨文化比较、历史比较、形式主义分析、结构主义分析、群体学分析、意识形态分析、后现代主义分析等。
跨文化比较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与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中的异同之处,从而揭示文学现象的本质。
例如,比较中西文学的爱情观,可以发现中西文学之间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表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会表达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哲学观。
历史比较是指通过历史时期的比较,揭示文学作品的时代特征与文化影响。
例如,比较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可以看到在古代社会下,文学作品的发展受到了社会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下,文学作品更多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和价值观的多样化。
形式主义分析着眼于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形式手法等的分析,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主题。
结构主义分析则更加注重于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的分析,认为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象征与社会文化,认知和心理意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群体学分析的方法是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主题和情节进行群体分析,其中要考虑文学作品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这种方法经常用于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社会和政治内容。
意识形态分析着眼于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背景,认为文学作品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思潮与政治权力,可以揭示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和隐藏的意识形态。
后现代主义分析则更加注重于对文学作品中的声音、视觉、交互和故事性的分析,认为文学作品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多元性的表现。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既包含具体的文学分析方法,也覆盖了跨文化和历史比较的宏观理论,这些方法在文学分析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概论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流传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2•渊源学: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3社会总体想象物:即指全社会对一个异国社会文化整体所做的阐释。
因为想象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他们的思想必然受到其所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他们被其自身所属的文化烙上了强烈的特征。
当他们对另一个文化进行审视时,必然带有其社会整体想象的浓厚印记。
4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影响研究”。
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
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
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
比较文学课件·比较文学 学科理论(简答)

第
二
章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构成
目 录 CONTENTS
1
学科方法论(研究方法)
2
学科对象论(研究对象)
判断与假设 举例:
• 胡适 《西游记考证》 • 印度史诗 《罗摩衍那》 哈奴曼
• 胡适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第二步:作家作品的影响分析
• 分析: • 作品内部的研究
• 举例:谷崎润一郎VS郭沫若、郁达夫
第三步:超影响研究
• 在确认“影响”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接受影响者如何超越影 响的问题。
b.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传播”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 是有意识地向外“放送”的行为(80年代日本);而“影响”则是不自觉的、 无意识的东西。“传播”是可以判定存在的,但“影响”是否存在,不好 判定。
c.从文学的接受效果来看,一个国家的作品被传播到另一个国家之后, 尽管也被改造和利用,但仍然基本上、大体的保持着它原来的本体状态 (《剪灯新话》出典研究);而被影响的东西别改变的特别大,甚至基本 看不出原型。(龙)
• “国际性的社会文化思潮”:弗洛伊德主义(属于心理学,又不等 于心理学学科)
• “国际性的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属于军事学科,又不等于军 事学科)
• ♠政治与文学 • ♠经济与文学 • ♠战争与文学 • ♠宗教与文学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比较文体学
• (一)什么是比较文体学?
• 文体既是文学作品的体裁样式,外貌特征。文体是外在的形式。 • 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文体就是比较文体学。
渊源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渊源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渊源学渊源学研究文学作品中主题、题材、人物、情节、语言、风格等因素的来源,换句话说,即考察作家作品所吸收和改造的外来因素。
这种研究是以影响的接受者为基点探讨放送者的溯源研究,其目的是揭示出一定的因果关系。
用基亚的话说,这里触及作家的创作秘密。
在西方,这种研究最为成功,出版了大量的调查结果和研究著作,被认为是典型的比较文学研究类型。
第一节渊源学的类型一、中国文学中的外来渊源1926年,郑振铎在《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一文中提出研究中国文学的“外化”问题,“要研究中国文学究竟在历代以来受到外来影响有多少,或其影响是如何样子”。
他将这类研究称为文学研究的新途径。
20世纪以来,前辈学者在考察中国文学的外来因素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不过主要限于中印文学关系。
1923年,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论及孙悟空形象的来历时,认为孙悟空的原型出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
此论一出,即遭到鲁迅反对。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坚持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看法,认为孙悟空的形象袭取六朝志怪小说中的无支祁。
其实志怪小说与印度文学有直接联系,他们的争论追根溯源后应该是一致的。
鲁迅自己也说,“但胡适之先生仿佛并以为李公佐就受了印度传说的影响,这是我现在还不能说然否的话”①。
陈寅恪先生曾在大学开过一门课,名日“中国文学中的印度故事”。
他认为,孙行者与印度佛典中的舍利弗之间有联系,并举证新修大正大藏本《贤愚经》第九《须达起精舍品》第四十一载有舍利弗与六师弟子斗法故事:……六师众中,有一弟子,名劳度差,善知幻术。
于大众前,咒作一树,自然长大,荫覆众会,枝叶郁茂,华果各异。
众人咸言,此变乃是劳度差作。
时舍利弗,便以神力,作旋岚风,吹拔树跟,倒著于地,碎为微尘。
……(劳度差)又复咒一池,其池四面,皆以七宝,池水之中,生种种华。
……时舍利弗,化作一大六牙白象,其一牙上,有七莲华,一一华上,有七玉女。
小议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

小议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比较文学学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在领域内有着许多理论体系,而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便是其中一种。
形象学是一种以艺术为基础的文化研究方法,其核心理论是形象,而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则是对形象进行跨文化比较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的学术价值以及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的实践应用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是一个非常新颖而有意义的学科,在比较文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形象学是指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探究以及对形象语言和思维等多个方面的比较,力求达到跨文化的理解和理论推进。
而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则是基于形象学的理论研究体系,它是将传统的比较文学方法与形式主义的论述相结合,通过对比较文学对象中体裁、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以及基于对比较文学对象中形象的分析,来探究各种文化中形象的异同和交叉,从而得出跨文化和跨地区的研究结论。
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旨在寻找并解释各文化间的异同、共性、变化和对比,是一个针对比较文学对象中形象进行跨文化探究的若干理论准则的总称。
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在解释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方面特别出色,它巧妙而全面地揭示了文学形象作为某种文化价值体系的文学意义,侧重于将文学形象视为一种符号系统,通过符号的破解进而分析文化的多元意义,展示出文学形象的深层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文化。
所以,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对于研究文化交流和文学创作等角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文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理论体系之一。
二、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的学术价值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是一个十分严谨的学术研究领域,它以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形式为特征。
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的学术价值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理论是尝试将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和形式主义方法结合在一起,它不仅是从比较的角度来观察文学形象,同时也注重了文学形象本身的格式和艺术价值,丰富了文学研究的维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理论》是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方汉文。
页数 348 定价 39.00
内容介绍21世纪初年以降,兴起了"世界文学新建构"的比较文学学科转型,东方与西方、国学与西学、新学与旧说之间的对话是本书的语境。
以本书作者为代表的中国"新辩证论"与美国新进学者达姆罗什等的"世界文学重构说"围绕世界文学这一核心概念展开各自独立的理论
体系建构,重塑比较文学学科的主流规范。
本书是在传统阐释中体现新理论观念的递进,建设中国化的学科理论体系与呈现东西方广阔的研究实践业绩。
在跨文化跨时空的思理指导下,以十五章篇幅,区别囿分,层层递进。
分别以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论的范畴板块,义理、辞章、考据、阐释等方法模式,提出新定义、新观念与新学说。
以比较诗学、诗歌、小说、戏剧、比较叙事与比较文化研究等领域的深刻例证论述,形成焕然乃珍的意义独照,从而在传统话语中抽绎出日新其业的观念。
深度反思的目标正是以最通俗的语言来论述的,书中所征的各种文献都经过精心梳理爬剔,可供读者在教学与研究中采撷与借鉴。
作为一部开拓性的学术专著,也是新世纪的教材、参考书与辅导读物,适宜于各种层次的大专院校的语言文学、社会科学与文化文明的相关专业,社会各种阅读与研究层次的读者。
目录第一章比较文学的源流第一节文学中的跨文化比较意识第二节文学比较研究的高潮第三节从"世界主义"到世界文学第四节比较主义思潮与比较文学学科第五节比
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与分期第二章比较文学的新定义第一节定义方式的思维转换第二节比较文学的新定义第三节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关系第四节跨学科研究与比较文学的关系
的概念第二节中国化体系的主要观念第三节中国化体系的价值与意义第四节中国化体
第二节比较文学认识论的建立第三节中国的易辩逻辑第四节西方后现代差异逻辑第五
第二节本体论的三个层次第三节道与存在:比较文学的观念融合及会通第四节比较文学本
世界与文本境界第一节客体世界的分裂第二节文本境界的多元化第三节语境的转换与文
本境界:移境、合境与造境第四节文本境界中的异域风物第八章文学关系的历史实证方法与"影响研究" 第一节世界文学中的影响与接受第二节历史实证方法的名与实第三节传统
的整体性观念第二节中国的"义理"与西方的"理念" 第三节义理与审美比较的真谛第十章
文本辞章的比较研究第一节文本中心论的极限第二节东西方的辞章研究第三节中西辞章分析对话第四节辞章研究的理论模式第十一章世界文学经典的阐释与评价第一节世界
文学经典的"重构"与中国文学第二节"重构"的经典观与中国传统文学第三节20世纪中国
文学经典评价第四节世界文学"安理会"与文学想象第十二章比较形态学:思潮、主题与意象第一节比较形态学的基本构成第二节象-言形态:世界神话比较研究第三节意-言形态:现实主义叙事比较第四节意-象形态:世界浪漫主义思潮第五节言-意形态:形式主义文学思潮及其传播第六节言-象形态:西方与东方的现代主义文学第十三章世界文学的历史观第一节比较视域中的世界文学史第二节文化差异与文学史评价第三节比较文学史的模式与历史分期第四节文学"进化论"的"再现" 第五节如何评价"进化论"的世界文学史观第六节文学史论中的"情节"与"风格" 第七节跨文化的世界文学史第十四章世界文学新建构中的跨文化翻译第一节跨文化的语境转换第二节异类文化的名物阐释第三节文本观念、形象与意象的翻译第四节翻译语境与叙事话语第五节世界文学的跨文化翻译活动第十五章比较诗学与世界诗学体系第一节比较诗学的主要观念与世界诗学体系划分第二节中国诗学的历史与东西方诗学比较第三节世界诗学中的印度体系第四节波斯-阿拉伯诗学体
系与西方诗学的比较参考文献后记[1]
20世纪末,英国女学者波斯奈特博士,在她《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一书的开头也说:“对什么是比较文学的简明回答是,比较文学是关于跨越两个以上文化的文本的跨学科研究,也是对跨越了时空的两个以上文学相关模式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