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综合素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观
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二)素质教育观
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1.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提出,其初衷在于纠正“应试教育”的现象。
1999年6月,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途径:
1.国家政策保障
2.推进新课程改革★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内容和目标的基础教育课程,就是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3.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仸工作
(二)方法:
1.发挥教师的作用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p7)(p8例)
第二节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一)内涵: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
传统学生角色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探究。在这种学生观的引导下,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探索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在思想上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把学生当做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因势利导地去施加教育,推动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要引导学生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仸。
2.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把握这种规律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以人为本学生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二)中学生发展的特点:
1.身心发展
2.主体性发展(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
3.具体教育内容
(三)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育者必须根据中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着重从身心发展要求、主体性发展要求、中学
生社会文化素质要求三个方面去展开工作。
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在中学生主体性发展中,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觉醒,教育者不能将中学生滋味意识的觉醒简单视为叛逆,或将其归为问题学生之列,
而应当充分地关心和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化解中学生的种种问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是不可阻挡的,但是中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也需要教育者在尊重中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
三、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原则,处理好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
(一)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两个方面:1.入学机会均等; 2.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二)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性别;民族;地域;家庭背景;身心发展水平
四、教育公正与中学生个性潜能差异性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分阶段教育与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
<辩>注意区分因材施教同分阶段教育的区别
①分阶段教育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把学生按“好、中、差”分为不同的阶段,然后依据这种阶段,给予不同阶段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资源;而因材施教则是依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潜能,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
②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观念不同。分阶段教育背后的教育观是,学生有才能高低之分,因而给予学生的教育机会要按照才能的高低来分配;因材施教背后的教育观是,学生个性发展潜能不同,因而要给不同个性发展潜能的学生提供最有利于其发展的教育机会。(因材施教,实际上包含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要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因材施教,就必须认真分析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发展情况及发展可能性。)
(二)教育公正与中学生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