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
FFA(食品与农业组织)和ICGA(国际粮食和农业组织)都是致力于确保食品安全和保护农业资源的国际组织。
它们通过制定标准和监管措施,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FFA和ICGA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虽然FFA和ICGA是两个独立的组织,但它们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时会进行合作,以确保尽可能高效和全面地保护人们的食品安全。
对于FFA和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在保护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
针对ICGA单独检查的效果,据相关研究表明,ICGA在农业资源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制定和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指南,ICGA鼓励农民和农业从业者采用环境友好的农业实践,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ICGA还能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多样性保护,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然后,关于FFA和ICGA联合检查的效果,尽管缺乏具体的研究数据,但可以预期联合检查可以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和农业资源保护的效果。
FFA和ICGA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制定综合的监管政策和措施。
FFA可以为ICGA提供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而ICGA可以向FFA提供农业资源保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共同行动,FFA和ICGA可以更好地防范和回应食品安全威胁,并促进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AFU、GGT、AFP、Ferr及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发 光 法 检 测 , 用 原 装 试 剂 ; U、 G 检 测 使 用 日 本 O 使 AF G T L YMP U4 0型 全 自动 生 化 分 析 仪 , 剂 由上 海 科 华 生 物 USA 0 试
有 限公 司提 供 。所 有 采 血 者 均 于清 晨 空 腹 抽 取 静 脉血 , 离 心 经 分 离 取 血 清 测 定 。 本 实 验 室 分 别 设 定 临 界 值 为 : U > AF
诊 断价值
李 晓 斐 王爱 莉 宋鲁
【 要 】 目的 摘
探讨 血 清 aL 岩 藻 糖 苷 酶 ( U) 7谷 氨 酰 转 肽 酶 ( T) 甲 胎 蛋 白 ( F )铁 — AF 、- GG 、 A P、 测 定 1 5例 原 发 性 肝 癌 患 者 、 2 8 10
蛋 白( er及 癌 胚 抗 原 ( E 在 原 发 性 肝 癌 诊 断 中 的价 值 。方 法 F r) C A)
价值 及 单 独 和联 合 检 测 的意 义 。
资 料 与 方 法
3 统 计学 处理 .
数 据 以 ±s 示 , 数 的 比 较 采 用 f 表 均 检
验 , 的比较 采用 Y 检 验 , 断效 能 评价 以敏 感性 和准 确性 表示 。 率 。 诊
结 果
1 临 床 资 料 .
4 L; 0 U/ GGT> 5 L; 2 U/ AFP 2 g m L; e r 4 0 n / > 0n / F r > 0 g mL; CEA ̄ 3 4 n / I。 . g m
ti,er及 癌 胚 抗 原 (ac o mby nca t e , E 含 量 , e F r) n cri e ro i ni n C A) n g 并 与健 康 对 照 组 进 行 比较 , 析 各 种 指 标 对 原 发 性 肝 癌 的 诊 断 分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作者:陈艳花梁雪英梁彩红周健晶高燕婷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第13期【摘要】目的对比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行眼底造影检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1组、A2组、A3组,各40例。
三组术前均给予心理疏导,配备抢救设备、药物以及心电监护仪,在此基础上,A1组行FFA检查, A2组行ICGA检查, A3组行FFA联合ICGA检查。
比较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检查前、检查后10 min血压和心率水平。
结果 A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略低于A1组的7.50%和A2组7.50%,但三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检查前,三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10 min,三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幅度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FA联合ICGA检查,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且能保存患者心率和血压平稳,而且具有节省患者时间、降低医疗成本等优势,适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不同给药方式DOI:10.14163/ki.11-5547/r.2020.13.043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技术已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于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循环状况和病变情况,主要有FFA和ICGA两种[1, 2]。
两者是将荧光素钠或吲哚青绿染料两种荧光物质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内,利用海德堡共焦激光同步血管造影系统,同时用眼底照相机观察拍摄眼底血管的动态循环过程[3, 4]。
在检查的过程中两者均存在不良反应。
因此,如何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高眼底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在指导眼底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本院眼科及内科住院的行眼底造影检查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1组(行FFA检查)、A2组(行ICGA检查)与A3组(FFA联合ICGA检查),各40例。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的几个重要问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的几个重要问题近年来,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 egeneration,AMD)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的脉络膜新生血管(ne ovascularization,CNV)在的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因而成为眼底病研究领域里的最活跃的热点。
2000年,美国FDA批准维速达尔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继发于AMD的CNV,2006年,美国FDA又批准了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用于治疗继发于AMD的CNV,尤其后者,由于疗效卓著,被评为2006年度美国的10大卫生新闻。
目前, CNV的治疗可谓百花齐放,这些方法包括激光光凝、滋养血管光凝、PDT、手术治疗、放射疗法、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以及很多正在研究的方法,如VEGFtrap,小干扰RNA技术等等,然而,要在如此众多的治疗方法中选择一个最适合我国患者的治疗方法,取得最大的治疗益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典型性或是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典型和隐匿性CNV的概念是80年代黄斑光凝研究组(Macul ar photocoagulation study,MPS)为研究激光治疗“湿性”A MD脉络膜新生血管而提出的[1]。
为了了解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位置和性质,MPS根据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 ngiography, FFA)的表现将继发于AMD的CNV分为典型性和隐匿性CNV。
所谓典型者(classic CNV),在FFA早期即可见清晰划线的高荧光(边界清楚),随造影过程荧光逐渐增强并向外扩散渗漏。
所谓隐匿者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纤维血管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Fibrovascularized retinal pigment epithel ial detachment, FPED),可见RPE不规则隆起,常有高荧光点。
原田病临床分型及FFA与ICG对比分析
区大小 及视网膜 色素 上皮 病 变 的显示 较 差 , 虽然 在某 些情 况 下, 如屈光 问质混浊或视 网膜脱 离合并玻 璃体增 殖机化 时 , I C .
G A较 F F A更 清 楚 的显 示 视 网 膜 大 血 管 或 视 网 膜 新 生 血 管 及
静脉推注造影剂 稀释 液 3 m l , 无过 敏 征象 者将 2 0 %荧 光 素钠
织; 另外, F F A激发光波长在蓝色波段 ( 0 . 4 6 5~0 . 4 9 6 n m, 4 . 6 5 0~ 4 . 9 0 0 A o ) 激 发出的荧光 波长在黄 绿色段 ( 0 . 5 2— 0 . 5 3 n m, 5 . 2 0 0~5 . 3 0 0 A o ) , 其穿透力相对 较弱, 难 以穿 透 R P E。由于上述原 因 , F F A对脉 络膜循 环及病变 进行活体 观察 非 常困难 , 而I C G A检查采用的吲哚青绿为大分子物质 , 与血浆 蛋 白结合率 可达 9 8 %, 激发光多采用 近红外光 , 其激发 光波长 7 7 5 . 5 n m, 可穿透 R P E及 出血或混 浊渗 出液 的遮 盖 , 因此成为 目前较为理想的观察 脉络膜 循环及 病变 特征 的检查 手段 。但 I C G A对视 网膜循环 , 只能显示 出一些 大血管 , 对视 网膜无灌注
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治疗后加用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ARMD的疗效分析
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治疗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ARMD的疗效分析危文哲【摘要】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患者在接受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治疗疗效欠佳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02/2017-01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92例122眼,所有患者均给予眼内雷珠单抗注射联合光动力治疗,根据接受光敏感剂量不同分为半剂量组(45例60眼,接受半剂量维替泊芬3mg/m2)和全剂量组(47例62眼,接受全剂量维替泊芬6mg/m2),治疗后随访1、3 mo.治疗3 mo后将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或渗漏加重的30例41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对照组14例20眼、试验组16例21眼,所有患者均继续接受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治疗,维替泊芬剂量按3mg/m2,其中试验组患者加用ω-3不饱和必须脂肪酸软胶囊(2次/d,1粒/次,疗程6mo),治疗后随访1、3、6mo.随访过程中观察所有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变化、黄斑部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CRT)、眼压、CNV渗漏情况和雷珠单抗注射平均次数,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半剂量组和全剂量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 mo的BCVA、CRT、眼压和治疗后3 mo的CNV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3mo半剂量组雷珠单抗注射次数(1.1±0.8、1.6±1.2次)低于全剂量组注射次数(1.6±1.1、2.5±1.7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mo,试验组的BCVA和CNV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RT和雷珠单抗注射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并没有发生与治疗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运用雷珠单抗联合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安全有效,联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提高治疗疗效.【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8(018)008【总页数】4页(P1447-1450)【关键词】雷珠单抗;维替泊芬;光动力;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作者】危文哲【作者单位】438700 中国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0引言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又名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好发于45岁以上人群的黄斑疾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1-2]。
脉络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脉络膜炎的诊断及治疗发表时间:2014-05-08T10:25:32.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姜妍妍[导读]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依据,对于脉络膜炎的诊断较容易明确。
姜妍妍(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眼科 117000)【摘要】脉络膜炎是后葡萄膜炎的一种类型。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发病原因和很多疾病相关。
因脉络膜血管源于睫状后短动脉,故可单独发病。
但因和视网膜紧贴,又供应视网膜外层的血液,二者关系密切,常相互波及[1],故常累及视网膜并发为脉络膜视网膜炎。
炎症初期因视网膜的光感觉器细胞受刺激,可有眼前闪光感。
炎性产物进入玻璃体时表现为玻璃体浑浊,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诉眼前有黑点飘动,视力呈不同程度下降。
因为脉络膜无感觉神经,脉络膜炎的特点是无眼部疼痛,但有视力下降及明显眼前黑影暗点等。
随着近年来的研究,人们对此病的了解更深入,治疗也规范化,治疗方法 1.对原发病治疗,去除病因。
2.皮质激素 3.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无效果可用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
4.全身用药。
【关键词】脉络膜炎诊断激素免疫抑制剂【中图分类号】R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257-02 一、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依据,对于脉络膜炎的诊断较容易明确。
1.临床表现:症状主要取决于炎症的类型、受累部位及严重程度。
表现为眼前黑影或暗点、闪光感、视物模糊或逐渐下降等,如果已经合并全身性疾病时,则可出现相应的全身症状。
体征常见的有:(1)玻璃体内可见炎症细胞和浑浊表现;(2)局灶性脉络膜视网膜浸润病灶,病灶可表现大小不同,发展至晚期时,则已经形成瘢痕病灶;(3)视网膜血管炎出现血管鞘、血管闭塞和出血等;(4)视网膜或黄斑水肿。
此外,还可出现渗出性:表现为视网膜脱离、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和玻璃体积血。
眼部前段,虹膜睫状体一般无明显症状,偶尔可出现轻度前房闪辉、少量前房炎症细胞等,症状较轻微。
高度近视患者眼底改变的研究进展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引文格式:刘晓静,吴峥峥,邓铂林.高度近视患者眼底改变的研究进展:基于OCTA观察[J].眼科新进展,2022,42(2):164 168.doi:10.13389/j.cnki.rao.2022.0034【文献综述】高度近视患者眼底改变的研究进展:基于OCTA观察△刘晓静 吴峥峥 邓铂林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作者简介:刘晓静(0000 0002 76071425),女,1995年7月出生,四川成都人,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白内障、眼底病。
E mail:745502765@qq.com通信作者:吴峥峥(0000 0002 5444 3339),女,1971年2月出生,四川成都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白内障、视光学。
E mail:wuzz7029@163.com收稿日期:2021 04 10修回日期:2021 09 06本文编辑:申蓝,王燕△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课题(编号:2019YFS0540)作者单位: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医学院【摘要】 近视是我国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高度近视患者由于眼轴增长易导致机械应变伴随的一系列病理性近视眼底血管改变,进而导致视觉质量的进行性下降,严重时可致盲。
OCTA是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可在几秒内获得可视化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分层系统图像。
本文将综述OCTA近年来在观察高度近视眼底血管密度、血流面积及常见相关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以期对眼科临床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 高度近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血管密度;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近视性视盘周围脉络膜空洞【中图分类号】 R774.1近视是我国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1],而未矫正的近视是全球范围内造成远视障碍的主要原因[2]。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的诊断与治疗万敏婕;罗彤【摘要】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RAP)是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隐匿性新生血管的另一种病变形式,起源于黄斑旁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层,以多发性小灶状视网膜内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etinal-choroidal anastomosis,RCA)为特点,对视力损害严重.本文对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复习,并就RAP的发病机制、临床分期、诊断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2(012)012【总页数】4页(P2315-2318)【关键词】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脉络膜新生血管;老年性黄斑变性;吲哚青绿血管造影;荧光血管造影【作者】万敏婕;罗彤【作者单位】443003,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443003,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443003,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443003,中国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RAP)是一种早期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外视网膜内核层毛细血管瘤样增生,邻近毛细血管扩张并向视网膜下异常生长,最终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吻合的新生血管损害形式,在白色人种较多见。
对临床医生来说,鉴别视网膜源性的新生血管、脉络膜源性的新生血管及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是一个难点,在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文就RAP的发病机制、临床分期、诊断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阐述,以提高对同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
1 概述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RAP)是与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相关的视网膜内毛细血管增生的一种特殊类型。
CSC课件
鉴别诊断
5.后葡萄膜炎如原田氏病,在疾病早期可以 引起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浅脱离,但该病 还同时合并玻璃体炎、视盘充血、全身病 变、内界膜紊乱以及对抗炎治疗敏感,通 过仔细询问病史、检查眼前节和后节及FFA, 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鉴别诊断
6.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典型PCV的临床诊断比较 容易,眼底黄斑区视网膜下浓密出血,ICGA显示 脉络膜异常血管网以及脉络膜毛细血管末端囊样 扩张。但孤立静止的的PCV表现可类似于中浆, 这些不典型的PCV病例可表现为孤立的RPE脱离或 者神经上皮脱离,甚至表现为中浆样的RPE渗漏 点。此时,ICGA在鉴别诊断上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中浆患者ICGA表现为脉络膜血管的扩张和渗漏, 而PCV时ICGA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末端囊样扩 张。甚至有一些病例,年轻时曾患中浆,年老时 呈现典型的PCV表现,提示中浆和PCV可能存在某 种内在联系。
3. 各型单独或联合同时伴发RPE萎缩带:萎 缩带范围较广 4. 无渗漏:有神经上皮脱离,而无渗漏
可能的解释 RPE屏障损害不明显 RPE屏障功能恢复,渗漏点封闭,网膜下积 液延后吸收 造影观察时间中心向四周扩大。
占70%-80%
喷出型:渗漏呈烟柱或蘑菇烟云状,逐渐形成盘状荧
发病年龄:
多见于20-45岁,
近期报道22.2—83.9,平均49.9岁,43.8%
最初诊断≥50岁
老年CSR的VA差,双眼多发,易出现弥漫
性RPE改变,继发CNV的几率增加 男:女=7:1—2.6:1
疾病分类
急性中浆 病程6个月以内,具有典型中浆表现,眼底 黄斑区视网膜半透明泡状隆起,中心凹光 反射消失,浆液脱离区内或毗邻可伴有水 泡样RPE脱离。FFA表现为一个或多个RPE 水平的荧光素渗漏, 随造影过程表现为墨渍 或冒烟状渗漏扩大。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
背景:荧光血管造影(FFA)和间接脉络膜镜检查(ICGA)是眼科临床中常用的检查手段,但两者在诊断传染性疾病性脉络膜炎(PIC)中的检出率和定位准确性方面尚没有共识。
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至2019年期间收治于我院的98例PIC患者,其中38例进行了FFA、ICGA和联合检查。
研究分别分析了FFA、ICGA和联合检查在PIC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对联合检查和单独检查之间的检出率和定位准确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联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检查
(P<0.05),其中阳性预测值最高,为92.3%。
联合检查的总体检出率为92.1%,高于单独检查(P<0.05),且联合检查能够准确定位脉络膜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结论:联合FFA和ICGA检查在PIC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定位准确性,可以提高PIC的诊断准确性。
两种不同HPV检测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效能比较
两种不同HPV检测方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效能比较脱晋;金东玲;羿爱华;张茗【期刊名称】《医师在线》【年(卷),期】2024(14)3【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核酸检测试剂盒(杂交捕获-化学发光法)(商品名:DH3)HPV-DNA检测与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准确度。
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22年2月在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春柳院区宫颈疾病诊疗中心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共583例,同时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DH3 HPV-DNA检测及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TCT结果为ASCUS及以上或同时合并HPV阳性或HPV持续阳性、以及TCT持续呈ASCUS改变者转诊行阴道镜检查,在异常部位行宫颈活检,必要时进行颈管搔刮。
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HPV检测方法的准确性。
结果①583例受检者中,DH3 HPV-DNA检测阳性率为50.1%(292/583)、Aptima HPV E6/E7 mRNA检测阳性率为60.7%(354/583),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②随着病变级别的加重,两种HPV检测阳性率均升高。
在组织病理学诊断为LSIL及LSIL-的患者中,DH3 HPV-DNA和Aptima 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6.6%和4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在组织病理学诊断为HSIL的患者中,DH3 HPV-DNA和Aptima 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94.7%和98.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③DH3 HPV-DNA和Aptima HPV E6/E7 mRNA诊断HPV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8%、63.4%、43.8%、97.6%,98.5%、50.7%、37.6%、99.1%,两者比较,Aptima HPV E6/E7 mRNA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DH3 HPV-DNA检测方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一、高频振荡呼吸机参数
A包序号设备名称数量1高频振荡呼吸机1台2纤维胆道镜1条3电子鼻咽喉镜(频闪喉镜)1套预算:162万元一、高频振荡呼吸机参数一、基本要求:1、原装进口新生儿/小儿高频、常频、无创一体化呼吸机;2、常频和高频必须适用于体重在30公斤以下的新生儿和小儿(要求提供CFDA注册的证明文件);3、一体化彩色触摸屏幕,具有中文界面,及报警事项中文记录;4、配备分体式,自动控制加温湿化装置,易于消毒,无湿化纸等耗材;5、所有管路为开放式,不受厂家限制,便于自行采购,利于降低后期使用成本。
二、常频通气要求:1、控制原理:压力控制通气、配合容量限制(防止肺过度膨胀)和容量保障(防止通气不足),根据病情实施两种肺保护性通气方案;2、触发方式:采用流量触发、容量触发、触发水平自动调节,即根据病人自主呼吸情况,自动调整触发水平的门限数值,提高人机协调水平;3、近端流量传感器,传感器的分辨率0.1mL,常频最小潮气量1mL;4、呼吸环比较:存储的呼吸环和当前呼吸环,在同一界面中比对,便于对通气效果评估;5、通气模式:IPPV、SIPPV、SIMV、SIMV+PSV、PSV、CPAP+窒息后备通气,以及手动通气、手动增氧(氧冲洗)等通气模式。
三、无创通气要求:1、无创通气模式至少包含:NCPAP、双水平CPAP;须采用新生儿专用正压发生器附件,以降低患者呼吸做功,改善病人耐受性;2、具有自动泄露补偿功能,当鼻塞或者鼻罩出现漏气时,通过泄漏补偿确保病人端压力稳定,保证通气治疗效果并防止鼻中隔压迫性损伤。
四、高频通气要求:1、高频振荡方式:喇叭胶膜式,振荡气流须经湿化后在送往病人端,避免因鼓膜内潮湿滋生微生物造成交叉感染;具有主动吸气和主动呼气的双向气流,利于呼出肺内潴留的CO2;2、高频震荡通气(HFO),要求具有高频通气容量保证(VG)功能,可根据肺顺应性变化自动调整振幅,防止过度通气而造成肺损伤和脑损伤;3、具有持续基础气流和可调节的震荡偏流,呼吸比可在1:1、1:2、1:3之间调节,必须有高频通气的潮气量监测;五、监测:1、压力监测:PIP峰压、PEEP、Pmean(平均气道压)、PHFO(震荡压);2、容量监测:MV(分钟通气量),VTe(潮气量),VTe HFO(高频潮气量);3、其它监测:呼吸频率,呼吸比,氧浓度,气道阻力,肺顺应性,肺过度膨胀指数C20/C;4、波形显示:同屏显示三种波形;P(t):压力时间波形、V(t):流速时间波形、V(t):容量时间波形;5、呼吸环:同屏显示二种呼吸环图,且可同时选择显示一种波形;V(P):容量压力环;V(V):流速容量环;6、记录信息:各种参数、波形图、趋势图最低记录5天、记录病人姓名、病例号、床位号、入院日期、等信息。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的最新研究进展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的最新研究进展訾迎新; 金明【期刊名称】《《眼科新进展》》【年(卷),期】2019(039)012【总页数】4页(P1197-1200)【关键词】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 眼底改变; 综述【作者】訾迎新; 金明【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市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 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8近视是一种由遗传与环境等综合因素引起的全球性流行性屈光不正[1]。
世界范围内,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人数约1.63亿,占总人口的2.7%,预计到2050年,HM人数将增至9.38亿,占总人口的9.8%。
我国HM人数为8700万,占总人口的6.3%,预计到2050年,HM人数将超过1.75亿,占总人口的13%[2]。
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中HM患病率为6.69%~38.40%,是一个典型的HM高发国家[3-4]。
随着近视屈光度的增加,眼底病变发生率升高,失明和医疗风险也随之增加[5]。
Wong等[6]报道,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是造成全球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PM的患病率为0.9%~3.1%,欧洲国家与视力损害相关的PM患病率为0.1%~0.5%;亚洲国家数值偏高,为0.2%~1.4%。
我国研究表明,PM是最常见的致盲原因,占26.1%。
近视性黄斑病变是东亚国家主要的致盲原因[7]。
基于国内学者关于眼病研究结果[8-10],中国政府公告“近视是我国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由于近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HM相关眼底病变的认识尚不全面,降低近视尤其是HM的发病率任重道远。
本文就HM眼底改变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1 后巩膜葡萄肿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cleral staphyloma,PSS)的发生与眼轴长、屈光度、弧盘比值均呈正相关。
后极部巩膜变薄是形成PSS的关键环节[11]。
其发生原因可能是随着眼轴的延长,巩膜中胶原的合成与分解紊乱,胶原蛋白减少,巩膜变薄而不能抵抗眼压[12]。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FFA (荧光素氧化法) 和 ICGA (靶向热灰法) 是两种常用的眼部血管成像技术,用于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结构、血流情况和病变变化。
近年来,随着这两种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们开始关注它们在眼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联合应用时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比较单独应用FFA和ICGA技术与联合应用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参考和依据。
我们需要了解FFA和ICGA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FFA是通过将一定剂量的荧光素注射入患者体内,然后在数秒到数分钟内进行多次连续的快速高质量成像,以观察荧光素在视网膜和脉络膜中的分布情况,并捕捉由此产生的血管特征图像。
这种技术适用于观察血管新生、渗出和炎性病变等情况。
FFA和ICGA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许多研究发现它们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眼部疾病。
我们选择了一组患有不同眼部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FFA单独检查、ICGA单独检查和FFA与ICGA联合检查,比较它们的效果。
结果显示,FFA单独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视网膜血管特征和病变情况,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血管新生等疾病有良好的诊断效果。
而ICGA单独检查则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脉络膜血管情况和病变,对于脉络膜炎、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具有优势。
在一些疾病如脉络膜炎合并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合并视网膜新生血管等情况下,单独应用FFA或ICGA技术往往难以提供全面和准确的诊断结果。
而当采用FFA与ICGA联合检查时,我们发现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
在联合应用时,FFA和ICGA技术相互补充,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情况和病变,包括血管新生、渗出病变、炎症情况等。
联合应用还可以减少因单一技术的局限性而导致的诊断漏诊和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联合应用还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和临床参考价值,对于一些疾病的分型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
为了确定福尔马林固定的心肌或组织中的脂质沉积是否导致细胞外空化(ECC)(一种明显的形态学变化,常作为肌纤维变性的指示),本研究采用荧光助显微技术对4种小鼠肌肉进行检测。
FFA(中性脂肪酯酶)和ICGA(初始肌小管)的单独和联合检查对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有不同的影响。
结果表明,FFA单独检查后心肌细胞出现了严重的空化,而ICGA单独检查则未发现明显的空化。
联合检查显示相当好的效果,空化现象更加显著。
因此,建议在心肌组织中检测ECC时使用ICGA和FFA联合检查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造影剂不同注入速度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造影剂不同注入速度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查中的效果观察梁雪英;陈艳花;粱彩红【摘要】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中,造影剂不同注入速度对检查结果、成像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眼科确诊或疑似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造影剂注射速度为4 ml/s,B 组造影剂注射速度为5 ml/s,C组造影剂注射速度为6 ml/s,其他检查条件均相同.观察3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图像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行造影检查,造影剂注射速度为5 ml/s时可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9(016)010【总页数】3页(P115-117)【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注射速度;图像质量;效果【作者】梁雪英;陈艳花;粱彩红【作者单位】529000 江门市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529000 江门市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529000 江门市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诊断视网膜疾病较为精准的检查技术,受自身特性所限,其对眼底脉络膜血管病变,尤其是对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的诊断不尽如人意[1-2]。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则可清楚显示眼底脉络膜病变程度、血管结构和循环状况[3]。
将FFA与ICGA联合使用可增强造影效果,有利于观察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组织的病理变化[4]。
但造影剂注射量、造影剂浓度及造影剂流速均对造影剂的强化程度及效果有一定影响[5]。
本研究通过采取不同速度注入造影剂,比较其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以期提高显影质量,现报道如下。
近视性黄斑病变研究进展
近视性黄斑病变研究进展王泽飞; 舒娜; 刘庆言; 王亚茹【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9(027)005【总页数】5页(P474-478)【关键词】近视; 黄斑病变; 分类【作者】王泽飞; 舒娜; 刘庆言; 王亚茹【作者单位】230011 合肥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古友谊眼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病理性近视性黄斑病变是视力损害和失明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东亚地区[1-4],但是其定义一直不一致,为了规范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定义,一个国际近视研究小组回顾了以前发表的研究和分类,提出了一个简化的、统一的近视性黄斑病变分类体系,供今后的研究使用。
本综述将重点讨论该种分类方法以及相关发病机制。
一、定义及分类Curtin和Karlin于1970年首次提出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定义,包括脉络膜视网膜萎缩、中央色素斑、漆裂纹、后巩膜葡萄肿和视盘改变[5]。
随后,Avila等[6]制定了一种分类,包括按严重程度划分的近视视网膜病变:M0-后极部无明显变化;M1-脉络膜苍白和豹纹状眼底;M2-M1后巩膜葡萄肿;M3-M2漆裂纹;M4-M3局部脉络膜深度萎缩;最严重的M5-M4期,有大面积的深度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和巩膜露白。
尽管Curtin和Avila作出了努力,但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定义并不一致。
例如,一些研究将病理性近视称为“典型性近视变性”,但没有明确的定义[7-9]。
北京眼科研究所将退行性近视定义为近视屈光度至少-6.00 D及黄斑拉长的萎缩性改变[10]。
日本Hisayama(地名)研究者更严格地将近视性视网膜病变定义为“至少有以下一种:后极部弥漫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片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漆裂纹或黄斑萎缩”[11]。
Hayashi等的一项纵向研究指出,Avila分类也有局限性[12]。
例如,将后葡萄肿列为近视性黄斑病变(Avila分级M2)被认为是有问题的,因为现在认为后巩膜葡萄肿是近视性黄斑病变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将其单独列出[13],而不是近视性黄斑病变的一部分[12]。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治疗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治疗刘蕴佳;杨培增【摘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 ( ARN) is a serious eye disease, which caused by Herpes virus mostly, with unknown pathogenesis. Because of the aggressive progression, treatment of ARN is difficult, and the blindness rate is extremely high. Cur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a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rug therapy and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Drugs commonly used are antiviral drugs, glucocorticoids, and antiplatelet drugs, and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includes laser photocoagulation and vitrectomy.%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 ARN)是一种主要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眼部疾病。
该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病程进展快,治疗难度大,致盲率极高。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相结合。
常用的药物有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及抗血小板药物。
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手术及玻璃体切割手术。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813-816)【关键词】急性视网膜坏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作者】刘蕴佳;杨培增【作者单位】400016 中国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400016 中国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 ARN)是一种主要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眼部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眼科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眼科临床
诊断中,荧光血管造影(FFA)和青光眼荧光造影(ICGA)是常用的检查手段,两者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却并不多见。
本文将就此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FFA和ICGA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FFA是一种通过体内注射荧光染料,再采用特定的摄影机进行成像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清晰地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
管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血管病变等病情。
而ICGA是一种通过给予受检者荧光染料,再利用专门的摄像机进行成像的方法。
ICGA主要用于细微血管造影,对于一些细微的视网膜病变有着独特的效果。
针对FFA与ICGA的作用和优势,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研究与讨论。
对于通常的视网膜血管疾病,FFA的检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情况,
得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
而ICGA在对于一些隐匿性或微血管方面的病变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细微的血管情况,对于一些狭小的病变或者血管瘤有着特
别重要的作用。
单一的检查手段也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有时候需要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
FFA与ICGA的联合检查也是临床常常需要的。
在两者的联合检查中,FFA可以提供对于总体血管
情况的评估,而ICGA则可以提供更为细节化的信息。
这种联合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眼科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关于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并进行详细分析。
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FFA和ICGA在一些病症的诊断和评估中有着各自的优势。
而在临床中,联合使用FFA与ICGA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有的研究中,针对两者的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的研究并不多见,这也给医疗工作者和临床医
生们在使用这两种检查手段的时候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一些疾病的特殊性和罕见病例。
因
为在一些特殊的病症中,FFA和ICGA的效果可能有所不同,这也需要我们在研究中进行综合的考虑。
我们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还需要统计足够数量的样本,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
度和可靠性。
我们还可以结合现代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大量的病例进行深度学习,实现对FFA
和ICGA的自动分析和评估。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两者在眼科诊断中的优势和局限,并且可以为临床医生在使用这两种检查手段的时候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和决策。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FFA和ICGA在眼科诊断中的作用和优势,并且可以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为眼科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