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新教材
1、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是:
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教学提示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及研究进展,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1 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7)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学业要求
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说明这些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但同时又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
•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增殖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2、教材修订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宗旨,全面落实课标要求
目前,教材框架结构基本不变,组织主线也基本继承。
原因是: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没有大变化;师生认可原教材框架结构和主线。
新教材维持原教材总体框架结构和呈现方式不变,根据课程标准对章节安排做微调。教材知识内容的难度总体维持在原实验教科书的水平上。
其中,整合的主要内容有: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由原属于两章不同节的内容整合成一节的内容。
移到《遗传与进化》的内容有:细胞的癌变。
调整顺序的有:第二章将无机物、糖类的内容移到蛋白质之前。
略有扩展的内容:第四章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必修1教材里的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结构与功能观、系统观是重点。
物质观:
结构与功能观、系统观:
生命的物质观、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
物质与能量观:
科学思维训练的侧重点•观察、实证、模型
•归纳推理
思维训练包括通过观察实验获取证据;归纳、运用证据做判断,等等。科学思维既是学习知识的必要工具,也是知识学习的目的之一。
科学探究——实践育人
整合活动类型,整体设计各类学生活动,提升活动教育价值。提高实验可行性,探究实践有减有增。
课程标准在“教学提示”中“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是教材安排探究实践类活动的依据。
“探究•实践”活动一方面紧扣学习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涉及多种方法和技能。有的属于验证性实验,教材里清楚地介绍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实验过程、获得实验结果、形成结论,感受获取事实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有的属于开放性的探究,教材里常有“背景知识”“参考案例”“讨论”等予以引导,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从而对科学过程有切身感受。
本模块安排了12个“探究·实践”活动。
删除原实验教材中的: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对于高中生来说操作必要性不大,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保留思维训练价值)。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操作性更强了。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的实验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该实验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
实践育人: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通过实践实现活动的教育价值
社会责任亮点
教材的正文、栏目、活动、课后练习等,都努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与生物学有关的议题,关注健康,关注我国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正文中设有“与社会的联系”栏目,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探讨社会上与生物学有关的议题,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和已经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并将生命观念用于指导实践。
教材课后阅读安排有“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并为他们的职业规划提供参考。
除了特定栏目,教材还通过多种方式,立体、全方位地引导学生提升社会责任。
既立足学科,又全面育人
立足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但并不局限于这四条。例如,必修1第5章的章总结:
科学本质观、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等,虽未明确写在“学科核心素养”条目中,但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是重要的。
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