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三单元古诗词的复习教案设计(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
部编版九年级(上)语文教案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学习目标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 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 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2 3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2学习方法:研读和赏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媒体运用:多媒体课时安排: 三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教学一、导入新课提起唐朝,不能不说唐诗,说起唐诗,不能不说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诗。
板书课题。
出示大屏幕。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大家齐读。
1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经朋友举荐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但是没有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不久李白遭受谗言排挤,不得不离开了长安。
此时李白写了三首诗,表达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复杂心情。
2释题:“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
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二、自学指导一1.诵读诗歌2.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的好。
3.读准下列字的音:樽箸塞歧4.理解两个通假字的意思:羞直自学指导二读诗品诗,体会作者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大家四人一组相互讨论交流我从--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六、自我小结本节课的收获:这节课我没有做到最好,但我做到了更好。
今天我学会了:如果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我们将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板书欢乐希望自信﹨∕ ﹨∕苦闷失望八、教学反思:第二课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刘柳贬谪《小石潭记》是一篇著名的贬谪文学作品,其作者是谁柳宗元有个一生最要好的朋友,也被贬官,也写出名篇。
他们在诗坛上并称“刘柳”,他是谁刘禹锡多次遭贬后,还遇到了同样遭贬的白居易,后人称他们是“刘白”,同是天涯沦落人,于是就有了本文的故事。
2023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相关义。
2.培养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的能力。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4.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其忧乐情怀。
【核心素养】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的能力。
(此文档由心平如水编写,请勿转载!)【重难点】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评价任务】通过具体的文言文语段,学会理解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岳阳楼记》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醉翁亭记》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的描写和对游宴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3)《湖心亭看雪》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湖心亭看雪的经过,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以及超然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巧遇知己的愉悦化解了怀恋前朝往事的淡淡愁绪。
(4)《诗词三首》中,《行路难(其一)》描写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的强烈苦闷和抑郁不平之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偏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写了诗人被贩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徒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借赏月抒发了丰富而乐观的思想情感,写出了作者以理遣情,以超然的思想排解政治上的失意,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战胜抑郁长之情的心理过程。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整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整合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包括李白的《行路难》、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苏轼的《水调歌头》。
通过研读文本,我发现这三首诗歌都表现了诗人失意时的乐观豁达胸襟,但他们在抒写情感时有明显的异同。
我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懂诗词内容。
通过探究活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体会参差多样的情感表达。
进而让学生从中汲取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懂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梳理三位作者的情感变化轨迹,分析体会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色。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习古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积极态度,做一个内心强大,乐观豁达的人。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内容,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轨迹。
四、教学难点:比较三首诗词写法的异同。
五、教学过程:01、直接导入:师:昨天布置预习,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把三首诗词的编排在同一课,大家思考到答案了吗?生:都书写人生不如意时的豁达情怀。
师:是的,《行路难》中李白最初“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但最后却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也曾感慨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凄凉地”,白白耗费了“二十三年”的美好青春,但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凭杯酒长精神”。
《水调歌头》中苏轼一开始觉得“高处不胜寒”,辗转又彷徨,但最后他还是吟出了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三首诗词,体悟诗人们的豁达情怀。
02、揣摩诗词读出情感:1.假如,你是作者,你将如何诵读自己的诗作?请同学们集体诵读诗歌,要读得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教师给出点评等级)2.结合导学案“背景介绍”,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要读得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起伏来。
听着同学们诵读,老师想到,在中国文学创作的的历史中,“仕途衰,文章兴”成了中国文学创作的一条规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古诗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包含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等经典古诗文。
这些文章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情、历史变迁。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中的难点词汇、文言文语法等方面仍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古诗文中的重点词汇和文言文语法,能够自主阅读和理解古诗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诗文中的重点词汇和文言文语法。
2.难点: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古诗文实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价值。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
2.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于课后自主学习。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岳阳楼、醉翁亭等景点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文中的美景。
2.呈现(15分钟)教师朗诵古诗文,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
随后,为学生展示古诗文的文本,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标题、作者、注释等信息。
3.操练(20分钟)学生跟读古诗文,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语气。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朗读,并及时给予反馈。
九(上)第三单元文言文古诗教案
教学此单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名言警句,并体会文言虚词在关联文意、传达语气等方面的作用。
1.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本单元围绕“写景记游”主题编排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4篇古代名家诗文。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情感。
1.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去国怀乡( ) ②把酒临风(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感极而悲者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殚其地之出
C.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二、教师范读课文
1. 听读(注音)
2. 同桌互读(正音)
3. 全班齐读(订正字音、营造气氛、感知内容)
4. 同桌互读,让彼此听出停连、重音的处理,特别是对偶的音律节奏。
激发学生的情绪,进入课文的学习/
调动学生已知,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学生感受本文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的特点。
环节二:
品析词语,落实实词
着重朗读 2—4 自然段,品析文章的用词,通过具体词语含义,再勾连上下文,说说不同段落带给你的感受。
《岳阳楼记》2课时/ 《醉翁亭记》2课时/ 《湖心亭看雪》1课时/ 《诗词三首》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 比较法 体验法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岳阳楼记(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教案
13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金樽、歧路”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展示课外资料,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深入了解作者,并学会对诗词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
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
他是谁呢?(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
”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一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诗风天真自然,豪放飘逸。
有《李太白集》三十卷传世,存诗约一千首。
2.背景资料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
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
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
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金樽.(zūn)投箸.(zhù)冰塞.川(sè)歧.路(qí) 济.沧海(jì)(2)通假字玉盘珍羞.(xiū)直.(zhí)万钱(“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诵读(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教学设计月夜忆舍弟1.背诵并默写诗歌,品读,理解词意。
2.写出炼字、炼句的赏析文字。
3.感受作者的情感。
0.5课时1.搭桥引题唐肃宗乾元二年,立秋后。
在远离长安的边远地区,杜甫对着月亮写下了《月夜忆舍弟》。
从此,整首诗便让每一颗思乡怀人的心灵为之震颤。
四百年后的一天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读到这首诗说:浅浅语使人愁。
八百年后的一天明代文学家钟惺读到这首诗说:含情往复不可言。
一千年后的一天清朝爱国诗人杨伦读到这首诗说:凄楚不堪多读。
那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会读出什么样的滋味呢?2.出示目标,朗读目标。
①背诵并默写诗歌,品读,理解词意。
②写出炼字、炼句的赏析文字。
③感受作者的情感。
了解背景屏显:《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在秦州所作。
当时,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离散的弟弟们的怀念和忧虑之情。
朗读课文,通文正字。
1.指名朗读。
学生评价。
朗读指导: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正音正字。
戍鼓shù gǔ结合注释,疏通文义1.对照课下注释,同桌合作,理解诗歌大意。
2.指名翻译。
屏显: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根据诗意填空秋夜本是美好的,但在战乱年代,这样的良辰美景却笼罩在的气氛中。
更鼓响过,行人断绝,孤雁的叫声愈显。
白露既降,天气转凉, ,徒增悲伤。
诗人的思绪乘着月色飞翔,他在设想故乡的月亮应该更明更亮。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诗词三首》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和《乡愁》。
这三首诗词分别反映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土地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诗人对家乡、祖国和自然的情感表达,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但对于这一单元的诗词,他们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诗词背景和文化底蕴的理解不够深入;2. 在欣赏诗词时,难以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意境;3. 部分学生对于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三首诗词;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诗词的能力;学会欣赏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祖国和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对诗词艺术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词的背诵、理解及情感体验;诗词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的掌握。
2.难点:对诗词深层含义的解读和诗人情感的把握;对诗词背景和文化底蕴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故事等手段,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受诗词美的同时,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词内容、诗人背景、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课件。
2.参考资料:收集与诗词相关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讲解。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相关游戏和活动道具,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02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共包含4首古诗词:《泊秦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长相思》和《书湖阴先生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这4首古诗词展开,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诵读和理解这些诗词,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7)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戏剧等,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提高文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讨论发言等情况,评价他们的专注度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度、合作精神和成果的质量,关注他们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泊秦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在夜晚停船泊岸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泊秦淮》中的意境和情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和诵读这4首古诗词,学生能够建构和运用汉语知识,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许多古诗词,对诗词的基本结构和韵律有一定的了解。他们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方法,能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九上语文第三单元《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李白、刘禹锡、苏轼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这三首诗词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三首诗词。
2、品味诗词的语言,掌握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3、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古诗词,培养阅读兴趣,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音频朗读、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发展到顶峰。
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三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
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写作背景《行路难》这组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检查预习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的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
五、诗歌赏析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3.理解字词。
(1)金樽:金酒杯。
樽,盛酒的器具。
(2)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3)直:同“值”,价值。
(4)箸:筷子。
(5)歧路:岔路,大路分出的路。
(6)会:一定,必然。
(7)云帆:高悬的帆。
(8)济:渡。
(9)沧海:茫茫大海。
4、理解诗意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初三语文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初三语文古诗词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说明:
读懂背诵古诗词,首先能品味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哲理,能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其次,古诗词默写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又较大,因此,掌握好的背诵方法,对能条分缕析地掌握好古诗词,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复习了解有关作者的一些常识,探讨记忆古诗词的方法,理解重要诗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归纳运用技巧背诵古诗词,深入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词语言的精妙,能流利背诵《中考说明》中的每一首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面对人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超然物外的宽广胸襟。
教学设想:1、激情导入后,先介绍背古诗词的方法之一,用现代音乐唱古诗,先播放李煜的《鱼美人》和苏轼的《水调歌头》的演唱片断,再由学生试唱《夜雨
寄北》、《天净沙、秋思》等古诗。
2、指导学生制作卡片,以用于坐车、走路、课间休息等背诵之用,指导学生
用软笔书写张贴于室内,或用小黑板书写放在班级,便于学生看,便于学
生记。
3,将古诗词按其表达的感情分类,抓住各首诗的名句来背诵。
4,教师设计练习强化记忆。
5,学生互相提问,激发兴趣,强化记忆。
第3单元诗词三首(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最后,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以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诗词的朗读与赏析。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诗词的韵律、节奏,体会诗词的音乐美,是教学强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比喻手法,将月光与霜相比,突显月光的明亮与清冷,进而表现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2)针对《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自然规律的角度去理解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在分析《出塞》时,教师应着重讲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夸张手法,通过对比秦汉时期与现实中边塞的景象,表达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敬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3单元诗词三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过对月夜、离别或边塞的感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三首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用诗词表达情感的。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包括诗的韵律、节奏和意象等。这些都是诗词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三首具体的诗词案例。《静夜思》中的李白借月夜抒发思乡之情,《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白居易通过草的枯荣表达离别之感,《出塞》中的王昌龄则用豪迈的笔触描绘边塞风光和战士的豪情。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词三首复习计划教案
诗词复习教案—?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西宁市第二十二中学杨楠一、复习目标:总结诗词赏析的答题方法。
结合具体的诗词,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
朗读品味,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能够理解性默写,熟读于心。
二、复习重点:1、积累优美诗句,提高赏析能力。
2、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
3、领会词中丰富深刻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够理解性默写,熟读于心。
三、复习难点:1、总结诗词赏析的答题方法。
2、结合具体的诗词,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
3、结合想象与联想,感受诗词的画面美。
4、复习归纳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四、复习方法1、朗读法2、情景法3、小组合作法4、归纳总结法5、讲练结合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今天我们复习三首词,同时总结诗词赏析的方法。
同学们,诗词赏析一般有哪些角度?〞〔生答复〕明确:炼字、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方式、感觉器官、视觉角度、意境画面、作者情感等〔设计意图:明确诗词赏析的角度,为品析诗词做准备。
〕师:“今天通过,希望同学们不仅回忆这三首词的内容,而且要掌握赏析诗词的角度和方法。
〞〔二〕目标朗读:全班齐读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三〕课前测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设计意图:通过测试,回忆诗词的背诵内容〕〔四〕整体回忆:师:“这三首词有哪些共同之处?〞〔生答复〕师:“除了这些共同点之外,每首词还有不同的内容。
接下来,朗读诗词,归纳这三首词的不同场景、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第三单元古诗词的复习[第三单元课内古诗词]一、行路难(其一)[唐]李白(一)本诗主题本诗通过对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不平,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赏析全诗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运用夸张,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表现出朋友对作者的浓厚情谊;以乐写哀,营造欢乐宴饮气氛来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心绪做铺垫。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细节描写,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内心苦闷、抑郁的心情。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象征前途的渺茫,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分析】“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比喻对理想的追求;“冰塞川”“ 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正面写“行路难”,暗示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内心的失意与无奈。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诗中采用了姜尚“垂钓碧溪”和伊尹“乘舟梦日”的两个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委婉含蓄地说明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体现了诗人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设问的修辞手法,使用简短有力的句子,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遭遇坎坷,突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用典,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倔强、自信、积极、乐观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分析】(1)“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的理想,这一句又运用了典故。
(三)考题解析1、本诗具有强烈的抒彩,情感起伏变化一波三折。
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情感变化图,请结合诗意,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答案】①惆怅②希冀2、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明确】在经过前面苦闷迷茫的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后世认为,南朝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影响很大,但李白的诗作却能“出于蓝而胜于蓝”,请结合下面例句作简要分析。
【例句】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鲍照《拟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答案】李诗虽从鲍诗脱胎而来,但李诗加入了“停杯投箸”的形象刻画和“四顾心茫然”的心理描摩,更能生动地展现诗人苦闷的精神世界。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答】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
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即体现出一种奋发振作、一往无前的精神,以及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答: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6、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答: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7.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答: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8.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答: “停、投、拔、顾”等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9. 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答】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10. 诗中采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限填四字)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11.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诗句,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答: 句子简短有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尾句是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遭遇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12. 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 ①意思: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即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②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13.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答: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14. 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唱出的最强音,历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请说说为什么人们在身处逆境,失意苦闷时常常引用它来自我励志答: 这两句诗体现出一种奋发振作、一往无前的精神,以及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1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16. 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答: “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17. 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答: 是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一)本诗主题这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一首酬赠(酬谢/酬答答谢应答/赠答/回赠)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二)赏析全诗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首联上下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现贬谪之地的荒凉偏远和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作者被贬谪被抛弃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慨,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也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
【分析】情感:首联用“凄凉地”“ 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被抛弃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慨。
作用:首联上下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现贬谪之地的荒凉偏远和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懑不平的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颔联用典,写出了诗人孤身归来,回乡所见,友人多已离世的境况,表现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分析】(1)运用了“闻笛赋”(向秀)、“烂柯人”(王质)两个典故;(2)“怀旧空吟闻笛赋” 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或表达对新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到乡翻似烂柯人” 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或暗示自己被贬谪时间长久,对世事变迁的怅惘)。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颈联运用比喻(反衬、对偶)的方式,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即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达了诗人面对挫折(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乐观(豁达、昂扬等)精神和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分析】“沉舟”和“病树”原本是自指,比喻贬谪后的自己,后来借指旧事物;“千帆”、“万木”原本比喻那些在他贬谪之后的新贵,后来借指新事物。
【考点】(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答:A.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B.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C.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答: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3)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答: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4)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哲理:这两句诗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或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
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情感: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精神和自信豁达的情感(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修辞: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
写景: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描绘出一幅境界开阔、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鼓舞。
(5)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答: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出两重情绪:一是感到伤痛惆怅,因为经历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已是世事沧桑、人事皆非:二是不失豁达乐观,意指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现出诗人面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更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精神和自信豁达的情感。
【分析】(1)歌:写诗;暂:暂且;长:振作;君:指白居易。
(2)“今日听君歌一曲”照应了题意,是对白居易的感谢和共勉。
(3)“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4)末句中的“暂”有什么意味?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暂,暂且、姑且,姑且借朋友的安慰和眼前的美酒来振奋精神,表达了对朋友情义的感谢;一个“暂”字表明,诗人的旷达是惆怅中的旷达,旷达之中也有隐隐的感伤(悲凉、无奈、对未来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