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合集下载

农业的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的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发展起来的生产活动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严重问题。

因此,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势在必行。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和意义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农业生产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复杂生态系统。

它包括作物、养殖物种、土壤、水源以及与其相互关联的生物、能量、物质等要素。

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性:农业生产涵盖了许多农产品种类,以及众多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农业生态系统。

2. 循环性: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物质和生物循环利用,形成自然的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

3. 整体性: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整体。

4. 平衡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农业生态系统由以下要素组成:1. 作物:主要指用于食物或经济目的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

2. 养殖物种:包括家禽、畜牧等养殖的动物。

3. 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对植物生长和养殖动物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水源:提供了农作物生长和养殖动物所需的水分。

5. 气候: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需要考虑气温、日照、降水等气候因素。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管理原则为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以下是应遵循的管理原则:1.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避免单一作物、单一品种的种植或饲养。

2. 施肥管理: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 病虫害控制:采用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的方式,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安全。

4. 轮作休耕:合理安排作物轮作和休耕,减少土壤疲劳,保持土壤的肥沃度。

1.3农业生态系统

1.3农业生态系统
环境中的太阳光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潜能, 植物体内所含的化学能沿着食物链逐级地往下传递转化,最后被分解者分解, 以热能的形式返回环境。这一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转化过程(图1-5)。 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是单方向的,它只能从植物到草食动物,再 到肉食动物,连级往下传递转化。
(二)农业环境组分
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干预下的生态系统,除了具有从自然生态系统继承下来的自 然环境组分之外,还有人工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是从自然生态系统继承下来的, 包括由大气环流和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光照、降水、温度等,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性 质和土壤水分等因素。这些环境组分通常也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干预,甚至大气成分 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无论是水体、土体、气体,甚至辐射,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都 或多或少受到人类不同程度的调节和影响。广义的人工环境包括所有受人类活动影响 的环境,可以分为人工影响的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环境。 1.人工影响的环境 人工影响的环境是在原有的自然环境中,人为因素促使其发生局 部变化的环境。 2人工建造的环境 人工建造的环境是指人类根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外界条件进 行模拟或塑造的环境。 (1)无土栽培环境。 无土栽培通过人工创造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 (2)大棚﹑温室环境 通过建造大棚和温室来控制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 (3)集约化养殖环境 通过建造畜舍、 禽舍控制饲养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 湿 度和光照条件、最大限度地节约饲料能量、提高家畜、家禽的生产力。
根据各种资源的时间节律和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从时间上合理搭 配各种类型的农业生物,使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形成农 业生态系统随着时间推移而表现出来的不同结构,这就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时 间结构。
时间结构是根据生物的生态适应性节律与环境因子的节律性变化安排农 业生产,进行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良好的时间结构,从时间方面有利于更 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面。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点1.引言1.1 概述农业生态系统是指由农田、农作物、农业生物多样性以及农业生态过程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养分(如氮、磷、钾等)通过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作用,循环在不同的组成部分之间,并最终回归到土壤中。

这一循环过程是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保持土壤肥力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养分的循环涉及到土壤、植物、微生物等多个环节,包括养分的吸收、转化、循环和释放等。

这些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其次,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农业生产中,养分的输入和输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这是因为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负反馈机制,可以通过调节各个环节的过程来维持养分的平衡。

再次,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是一个高效利用资源的过程。

通过循环利用养分,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是一个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的过程。

养分的循环过程不仅涉及到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与其他生物因子密切相关,如土壤中的微生物、蚯蚓等。

通过保护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养分循环的效率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是一个复杂、动态平衡、高效利用资源和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的过程。

深入研究和理解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对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概述,即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点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

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

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

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

农田生态系统是以作物为中心的农田中,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间在能量和物质交换及其相互作用上所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主要亚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由农田内的生物群落和光、二氧化碳、水、土壤、无机养分等非生物要素所构成,这样的具有力学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称为农田生态系统。

与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区别是: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较简单,优势群落往往只有一种或数种作物;伴生生物为杂草、昆虫、土壤微生物、鼠、鸟及少量其他小动物;大部分经济产品随收获而移出系统,留给残渣食物链的较少;养分循环主要靠系统外投入而保持平衡。

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有赖于一系列耕作栽培措施的人工养地,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下,土地生产力远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其基本原理:①能量多级别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食物链即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实际上也是一条经济价值增值链)。

②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原理。

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系统工程的方法,遵循自然规律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

它的主要特点是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全面发展,应用现在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

如: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系统等。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概述一、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一)系统的概念1、系统(system)是指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2、系统所具备的条件第一,系统必须具备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第二,各要素之间必须具有某种联系;第三,各要素必须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二)系统的基本特征1、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凡是系统都是有序的,杂乱无章的要素组合在一起构不成系统。

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具体表现在系统的边界和系统的层次两个方面:(1)系统的边界●系统无论大小均有边界;●边界是区分系统及其环境的依据;●系统边界有的比较明确,而有些则比较含糊;●系统的边界可能是自然形成的,也可能是人为划分的。

明确系统的边界是为了便于研究边界内的事物。

系统边界确定的原则是把研究分析问题的重要部分和对研究问题有重大影响的部分作为系统组成部分,非重要部分中与研究问题有关但又无重大影响的部分划为系统环境。

(2)系统的层次●系统无论繁简均具有分层现象。

即任何系统,它既是由某些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同时又是组成更大系统的一个要素(或子系统);●在宏观方向上可以逐层综合,在微观方向可以逐层分解,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层次关系。

2、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有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和空间位置排列关系;●为了完成系统某一特定功能,各要素必须分工协作,相互关联,这是系统实现能量、物质、信息和价值等转化与循环功能的目的性要求。

3、系统功能的整合性●系统的整合性是指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的特性,又叫系统的整合效应;●一般而言,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各组成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和堆积,而是一种集合效应;●系统既有各要素的具体功能,又有各要素间交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二、生态系统概念的发展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引言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作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因素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本文将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简要概述。

主体1.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的农作物和动物种类在农田内共同生长,相互作用,并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

这种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产力,抵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2.养分循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的循环是一个关键过程。

有机物质通过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进入系统,并被微生物分解成养分,进而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生物的死亡和分解产生的有机物又被微生物分解成养分,形成一个循环的过程。

这种循环系统有助于提高农田的养分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3.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由太阳能供应。

太阳能经过光合作用被农作物和植物吸收,然后被转化为化学能,进而被动物获取。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能量在不同层级的生物之间传递。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维持农田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4.相互依存关系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农作物依赖于昆虫传粉和天敌控制病虫害;而昆虫和动物则依赖于农作物或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是农业生态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基础。

结论农业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通过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实现生态平衡,并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为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的内容。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特点农业生态系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生物群体、生物交互关系、生物环境和地球大气等构成要素组成。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复杂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一、生物群体生物群体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种类的生物体。

这些生物体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与交流,形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植物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群体,它是光合作用的基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动物则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吞食植物和其他动物,并将它们分解成有机物质,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二、生物交互关系生物交互关系是农业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包括了群落内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群落内的相互作用包括了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这些关系直接影响着生物群落的发展和演替。

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包括了种间关系、共享资源等,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土壤、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

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提供了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物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水体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它保证了生态系统的水分供给和水循环。

气候则是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它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活动,进而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地球大气地球大气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最广阔的环境因素,它同时也是农业生产所依赖的与家园。

大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等元素都是生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它们通过大气的运动和交换,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必需的环境因素。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特点是多维度和全面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共同作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自然系统。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 (3)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 (3)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1. 定义: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调控与管理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保护学等多个领域。

2. 内涵:-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农业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农业生产的生物要素,如农作物、畜禽、渔业等,还包括非生物要素,如土壤、气候、水、肥料等。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目标: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持续、稳定和生态平衡。

二、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 传统农业阶段:- 特点:以人力和畜力为主,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 代表性技术:轮作、休耕、有机肥料使用等。

2. 现代农业阶段:- 特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追求产量最大化。

- 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3. 可持续农业阶段:- 特点:强调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物安全。

三、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 观察法:- 实地调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直接观察。

- 长期定位观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长期跟踪。

2. 实验法:- 田间试验:通过设置不同处理,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

- 模拟实验:在受控条件下,模拟农业生态过程,探讨其内在规律。

3. 数学模型法:- 建模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模型等。

- 应用:预测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4. 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获取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信息。

- GIS: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

- GPS:定位农业生态系统的具体位置。

5. 系统分析法:- 系统理论: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 系统工程:设计和管理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其整体功能。

四、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种群: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动态和遗传多样性。

农业知识普及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农业知识普及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农业知识普及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农业知识普及: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生命之源,而农业生态系统则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其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土地、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要素等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

具体来说,农业生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 土地:土地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包括农田、耕地、牧草地等。

良好的土地质量和土壤肥力是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基础,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2. 植物:植物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作物、果树、蔬菜等。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体内的能量,并提供丰富的食物和饲料资源。

3. 动物:动物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家畜、禽类等。

动物能够提供肉类、乳制品等食物资源,同时通过粪便的排泄促进土壤肥力的增加。

4. 微生物:微生物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微小有机体,包括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

它们在土壤中起着分解有机物、提供养分以及抑制病原微生物等重要作用。

5. 环境要素:农业生态系统还受到许多环境要素的影响,包括气候、水文、光照等。

这些要素对植物生长和动物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农业生态系统不仅构成了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还具有多种功能,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农业生态系统的几个主要功能:1. 保持土壤肥力: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够保持土壤的肥力,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通过合理的轮作、绿肥种植以及有机肥料的施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 调节气候和水文: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起到调节气候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一、农业生态学1.含义: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调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2.内容:组分包括生物组分(农作物)和环境组分(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与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不同生产层次结构的相互关系)、空间结构(地域分布特点、水平及垂直上的结构配置)、时间结构(系统的演化规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营养结构(食物营养关系、食物链);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流动、转化途径和利用的效率及信息传导的价值转移的途径和规律等内容);生产力(初级和次级生产力);人工调控与优化;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3.特点: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

二、农业生态系统1.概念: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2.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结构与功能、稳定机制、生产力特点、开放程度、能量流特征、养分循环特点、服从的规律、运行的目标。

三、种群1.概念: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其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物的总称。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生物群落和种间关系的基本单位。

2.特征:空间分布(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数量特征(大小和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年龄—增长型、稳定型和衰老型,和性别结构、种群的迁入和迁出)遗传特征(在繁殖过程中通过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及突变作用选择更适应环境的)邻接效应(固着生长的生物不能以扩散的方式逃离竞争,竞争中失败者死去;这种竞争结果使较少量的较大个体存活下来的过程交自疏或-3/2斜率)3.种群增长的特点,种群的数量波动和调节,种群的进化与生态对策,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见环境生态学48-62)四、群落1.生物群落的结构理论和应用(见环境生态学71-74)2.生态位: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是一个生物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一个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由农业生物与其环境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和管理途径等。

系统的结构通常是指系统的构成要素的组成,数量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能量,物质转移循环的途径,结构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循环特点、水平和效率,以及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和内部变化而保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就总体来讲,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配置和能量、物质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由此可见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系统的组成成分,组分在系统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以及组分间的联系特点和方式。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直拉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功能,转化效率与系统生产力。

一般地说,生物种群结构复杂、营养层次多,食物链长并联系成网的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强,反之,结构单一的农业生态系统,即使有较高的生产力,但稳定性差。

因此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必须保持耕地、森林、草地、水域有一定的适宜比例,从大的方面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方面:(一)、农业生物种群结构,即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及农业生物种群结构。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包括了生物的配置与环境组分相互安排与搭配,因而形成了所谓的平面结构和垂直结构。

农作物、人工林、果园、牧场、水面是农业生态系统平面结构的第一次层次,然后是在此基础上各业内部的平面结构,如农作物中的粮、棉、油、麻、糖等作物。

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是指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区域内,农业生物种群在立面上的组合状况,即将生物与环境组分合理地搭配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以提高生产力。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其是指在生态区域与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各种生物种群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积累与当地自然资源协调吻合状况,时间结构是自然界中生物进化同环境因素协调一致的结果。

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

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

(三)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
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 功能类群以食物营养关系所组成的食物链、食 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是生态系统中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路径。
五、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 传递三大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 统的基本功能,信息传递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中起调节作用,能量和信息依附于一定的物 质形态,推动或调节物质运动,三者不可分割, 成为生态系统的核心。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
1、什么叫生态系统(ecosystem)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 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构成的一 个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具有自然整体性,在任何情况下,生物群落都 不可能单独存在,它总是和环境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组 成有序的整体。如一个湖泊、一片草地。
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分问的能量、物质、 信息流的方式与特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物种结构 时空结构
营养结构
系统结构是系统功能的基础。只有组建合理 的生态系统结构,才能获得较高的系统整体功能。 反过来,生态系统功能的高低可以作为检验系统 结构合理与否的尺度。
(一)物种结构(specie structure)
2.基本含义
◆生态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有时、空概念
的功能单元; ◆由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组成,以生物为主体; ◆各要素间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具有整体的功
能; ◆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1、非生物成分(abiotic component):生命支持系统 2、生物成分(biotic component):生态系统的主体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

▪ 补充材料 ▪ 生态足迹:为定量分析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间相互作用,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态学教授威廉·里斯 (William Rees)于1992年提出了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即EF)的概念。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 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 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 所衍生的废物。生态足迹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 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比如说一 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的所需要的耕地 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 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因此它可以形象地被理解 成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 田……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它的值越高, 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 ▪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也称“生态占用”。是指 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 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 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 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
陆地生态系统 terestrial ecosystem
又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 、草 原生态系统steppe ecosystem 、农田生态系统field ecosystem等以植被特征分类的各类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freshwater ecosystem又可
分为水体较稳定的湖泊生态系统、水库和 鱼塘生态系统以及水体常处于流动之中的 溪流、江河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1)环境组分 辐射:短波辐射、长波辐射(热辐 射)、宇宙辐射、核辐射。 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 土体、水、空气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1、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功能有哪些?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辅助能,初级生产中的能流,次级生产的能流2、种群个体的分布有哪些类型?在自然界较普遍的是那种类型?分布类型:成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

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是聚集分布。

3、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有何特点?(1)有较高的养分输入率和输出率(2)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3)养分保持能力弱,流失率较高(4)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4、农业生产有哪三种农业区位?其含义是什么?自然区位,妒能的农业经济区位,生态经济区位。

5、什么是食物链的富集作用?食物链富集是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6、群落的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边界特征。

7、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金流与能流、物流的关系。

(1)耦联关系:资金流与能物流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时或出售农产品时发生耦联关系,流量成正比,流向成反比(2)独立关系:独立的资金流,通过纳税、还息、还贷、交费、交罚款等方式离开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是不能和能物流发生直接关系的。

独立的能物流,如公共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并未伴随有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从而导致成本外滩和收益外泄,易出现经济外部性问题,脱离了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8、作物生产力估算的四个层次。

光能生产力、光温生产力、气候生产力、土地生产力9、食物链“加环”类型并简单举例。

(1 )生产环: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2 )增益环:加大了生产环的效益,如猪、鸡粪- 蚯蚓- 饲料- 促进猪、鸡的消化(3 )减耗环:捕食性天敌的引入,减少生产消耗,增加系统生产力(4 )复合环:具有两种以上的功能。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四大生态系统的特点

陆地生态系统:地球陆地表面由陆生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

这一系统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1/3,以大气和土壤为介质,生境复杂,类型众多。

按生境特点和植物群落生长类型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

该系统的第一性生产者主要是各种草本或木本植物,消费者为各种类型的草食或肉食动物。

在陆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生物种类最多,生产力最高,而荒漠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最低。

水域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湖泊、水库、江河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不同类型,而水库实际上是“人工湖泊”,有与湖泊基本相同的特征。

对水域的划分,生态学中常依据对水生生物分布、生长等起重要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如水温、盐度等为依据。

科学地划分水域的类型是开展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水域类型不同,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就不同,因而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和抵抗力亦不同。

例如,同是淡水水域,湖泊和河流这两个类型之间无论是在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系统的功能特征还是抗干扰的能力(如自净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水生生态系统的环境因水具有流动性,广大水域比较均一而较少变化,并且很少出现极端情况,使许多水生生物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系统的类型也因此而比陆地少。

根据水化学性质不同,可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1.结构: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如图)。

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包括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如阳光、空气、淡水、土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经济系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社会系统涉及城市居民社会、经济及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各种关系。

2.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资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农业生态学总结笔记

农业生态学总结笔记

第一章绪论1、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2、∆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宏观性、实用型。

4、系统:(1)有两个以上组分(2)组分间有密切联系(3)能以整体方式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

5、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6、基本组分(1)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环境组分:光、温、水、土、气7、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个同质区域中或一个有限范围内,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把生物及其环境联系起来的系统。

8、∆推动生态学发展的社会原因---五大危机: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9、∆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环境:自然、人工第二章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1、环境:指作用于生物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群体生命活动的所有因素的总和。

2、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什么是生物种?(1)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2)占有一定的分布区域(3)个体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产生可育后代4、环境对生物的制约:最小因子定律、谢尔福特耐性定律、生活型和生境。

5、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养分的量。

6、生态幅:每种生物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7、生活型:由于环境对生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8、趋同适应: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在形态、生理、发育以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由农田、农作物、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业生产活动等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农业生物种群与农业生态环境构成的生态整体。

它包括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循环利用和能量流动等要素。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强调了农业与生态的紧密关系。

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合理管理农作物、土壤、水资源等,利用自然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等原则,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它注重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概念是生态平衡。

它指的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子和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使整个系统能够保持稳定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农业生态系统的关键特点包括:
1. 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物种和遗传多样性,这些生物可以相互作用和互补,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提高。

2. 资源循环利用: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有机肥等资源,实现养分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自然生态调控: 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引入天敌、调节温湿度以及推进特定作物种植等方法,达到防除害虫、病害的目的,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环境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4. 推动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系统强调综合利用资源、增加农
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和农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4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中的物质流动、物质 循环、信息传递及价值转换的过程、特点及其转化 效率
一、能量流动 二、物质循环 三、信息传递 四、价值转换
15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原动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生理状况、生长发育行为、分布和生态作用,主要 由能量需求状况的满足程度所决定。
对生物体而言,能量的主要形式为辐射能、生物化 学能、机械能和热能
系统的结构:
构成系统的组分 系统组分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 组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特点
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指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构成 要素即农、林、牧、副、渔各业以及各业内部的组 成要素之间的配置方式,能量和物质在各成分或组 分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层次结构、营养结构和时空结 构
这就是食物网。 食物网的本质
是生态系统中有机体之间一系列反复地吃与被吃的相互 关系,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极为普遍,它不仅维持着生态 系统的相对平衡,并推动着生物的进化,成为自然界发展 演变的动力。
(1)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上各营养级的生物成 员是人类按生产目的安排的
(2)农业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的各生物成员的生 长发育也受到人为控制
食物链及其类型 食物链的特点 食物网
4
食物链 指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
营养关系所联系联结成链状序列。 营养级
指生物在食物链上所处的位置,食物链上的每 一个环节就称为一个营养级。
捕食食物链 腐食食物链 寄生食物链 混合食物链
草牧食物链, 从绿色植物开 始,再到草食 动物,肉食动 物,食物链成 员有自小到大 ,从弱到强的 趋势,这与捕 食能力有关。
1.初级生产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要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链和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成要素:包括土壤、水、气候和光照等自然要素。

这些要素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态功能的表现都有重要的影响。

3. 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组成要素:包括农业生产者、消费者、市场和政策等社会经济要素。

它们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变。

4.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首先,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内部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错综复杂。

其次,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可塑性和适应性,可以因为人类的干预而发生变化。

最后,农业生态系统具有延迟性和非线性,即对某些干扰反应并不是立即显现,而是在一定时间内呈现出非线性的变化趋势。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