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药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满月至1岁左右的小儿。皮疹好发于头面部,症状轻者较易消退,严重者也可波及躯干、四肢。皮疹呈多样性,可有红斑、丘疹、水疤、糜烂、渗液、结痂等。瘦弱患儿的皮损主要是红斑和脱屑,有剧痒,常反复发作。中医称本病为"奶癣"、"胎疮"等。认为多因内有胎火湿热、外感湿热邪气所致。

方-

[来源]《幼科条辨》

[配方]荆芥、防风、白鲜皮、地肤子、苦参、艾叶各15克,川椒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日早、晚各洗1次。[功效]祛风渗湿、消炎止痒。适用于婴儿湿疹。

方二

[来源]《中草药外治验方选》

[配方]鲜女贞叶60克,地骨皮、生大黄、松花粉、青黛各30克,川黄柏15克,枯矾9克。[用法]先将前2味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入盆中,备用;再将后5味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使用时,先用药液温洗患处,洗后拭干,再取药粉扑擦患处。每日早、晚各洗擦1次。

[功效]解毒凉血、收湿止痒。适用于小儿湿疹。

方三

[来源]《广西中医药》(3)1985年

[配方]地榆、川黄柏、野菊花、苦参、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百部各等量。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连渣倒入盆内,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3--5次。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露、祛风止痒。适用于脂溢性婴儿湿疹。

方四

[来源]《中医杂志》(3)1983年

[配方]苍耳草(全株)30克(或以苍耳于15克代之),蛇床子、白鲜皮、苍术、苦参、生大黄、川黄柏、地肤子各15克(此为2-3岁患儿用量,1岁以下用量酌减)。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后,外洗擦患处。每日早、午、晚各1次。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适用于婴儿湿疹。

方二

[来源]经验方

[配方]黄柏、黄连、金银花、苦参、紫草各9克,蛇床子、白鲜皮、地骨皮、枯矾各6克。[用法]上药加清水2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将药液倒入盆内,越热熏蒸患处,待液温不烫手时,用毛巾蘸药液洗擦忠处。每日熏洗2--3次。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痒。适用于小儿急性和亚急性湿疹。通常连用3-5天可愈

小儿水痘

水痘只名水疱,是由于水痘病毒引起的-种常见的小儿急性发疹性传染病。证见发热,皮肤疱疹,其形椭圆,其色晶莹明亮,内无浓浊痘浆,故名水痘。本病出疹的特点是以此起彼落、同时并见为其特征。脱痂后,大多无瘢痕,若因搔伤可留下浅痕。本病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1-4岁小儿为最多见,预后良好,病后大

多终生不再感染。

方一

[来源]《中医杂志》(3)1989年

[配方]银花、连翘、六一散、车前子各10克,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各15克。[用法]上药共煎汤100毫升,对入温水中外洗患部(最好用烧开后放温的水)。每日1-2次,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除疹。适用于水痘。

方二

[来源]经验方

[配方]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生苡仁、车前草各20克,赤芍、粉甘草各10克,土茯苓30克,黄柏15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半面盆煎沸,倒入盆内,用干净毛巾蘸药水擦洗患儿全身。每日洗3次。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敛疮。适用于水痘,根盘色红、晶莹饱满者。一般连用3--5次即愈。

小儿积滞

小儿积滞,又名"伤乳食"或"停乳",西医学称为慢性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多发病。中医认为,多因乳食不节、饥饱失常或食入不易消化之食物,致脾胃损伤、停滞不化、气滞不行所致。其临床症状为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或发热、大便腥臭等。

方一

[来源]经验方

[配方]白术、枳实、大黄、槟榔、皮硝各等量。

[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和匀。每取50--100克加清水适量,煎沸5分钟,倒入盆内,趁热熏蒸腹部;待温后,用毛巾蘸药液擦洗自胸口至小腹部。每次熏洗30分钟,每日2--3次。下次用再加热即可,可连用2次。

[功效]健脾消食、荡涤化积。适用于小儿积滞。

方二

[来源]经验方

[配方]党参、白术、麦芽、陈皮各适量。

[用法]将上药水煎,洗浴患儿。每日1次。

[功效]主治脾虚积滞。

方三

[来源]经验方

[配方]枳实、木香、陈皮、莱菔子各适量。

[用法]上药水煎,待药液温热时洗浴患儿。每日1次。

[功效]主治乳食不化所致的积滞

痱子

赤日炎炎似火烧,痱子痒痛更难熬。酷热的夏季,痱子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皮肤病,以儿童发

病率为最高。小儿肥胖或皮肤不洁更易患此病,痱子多发生于面部、颊部、躯干、大腿内侧、肘窝处等,轻重不一。

痱子可分为“晶痱”(俗称“白痱子”),症状最轻,治疗得当1~2天可愈;“红痱子”(红色汗疹),是汗液潴留真皮内,症状较重,有痒、灼热、刺痛的感觉;“脓痱子”,指痱子顶部有小而浅表的小脓疮,以孤立、表浅且与毛囊无关的粟粒脓疮为特点,处理不当可继发感染为疮疖。痱子不仅奇痒难熬,而且经搔抓后,还可导致细菌感染,并发某些化脓性皮肤病,如暑疖、脓疱疮等。

祖国医学认为,痱子是因天气闷热、汗泄不畅、热不能外泄、暑湿邪蕴蒸肌肤所致。故外治当以清暑解表、化湿止痒为主。用下列简便中药方洗浴,治疗痱子有良效。

痱子草浴

以痱子草为主洗浴治痱子,疗效颇佳。其配方用法是:取痱子草30克,配苦参、黄柏、苍术各20克,薄荷6克,藿香15克。每日1剂,水煎洗浴,一日2次。一般当天即可止痒,连洗5~7天即愈。痱子草为唇形科植物石荠苎全草,又名紫花草、野香茹,其性味辛苦而凉,含挥发油、生物碱、皂甙和鞣质,有解表清暑止痒之功。该方既能清暑化湿,又能解表而通畅汗路,为治痱子良方。

小儿口角流涎

流涎,又称滞颐,俗称流口水,指儿童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病证,以3岁以下的幼儿最为多见。由于幼儿长期流口水,致使口周潮红、糜烂,尤其是两侧口角为着。流涎,西医学称为流涎症,常因口、咽粘膜炎症、面神经麻痹、脑炎后遗症或小儿呆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

方一

[来源]《龚志贤临床经验集》

[配方)白矾30克。

[用法]上药加清水煎沸,倒入盆内、待温后浸泡双脚。每次3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导热消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一般用药3-5次见效,6-8天即愈。

方二

[来源]经验方

[配方]肉桂、吴萸各适量。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煎沸,将药液倒小盆内,待温,每晚临睡前浸泡双足1次。每次30分钟。

[功效]温脾散寒。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由脾虚寒所致者尤宜。

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系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甚或拒食的一种病证。临床以食欲不振、甚则拒食、食量明显减少、病程在2个月以上为特征。可因局部或全身疾病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