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找规律》教案9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通用12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通用12篇)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过程与方法:通过涂色,摆学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感受规律之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事物(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找到的规律。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同学们,六一节到了。
老师听说学校将有一次联欢会。
每个教室都装扮一新。
看这些孩子们在他们盛装打扮的教室里跳舞。
放课件党的动画。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有彩旗,灯笼和花朵。
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不是,是有顺序的。
是的,它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想不想找一下他们的规律呀?(想!)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领着学生认读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1、课件出示彩旗图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都猜的是红旗,来看看对不对。
猜的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因为小旗是按照黄色,红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黄旗的后面是红旗。
小旗的规律是按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
(让学生明白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这样的一组重复出现。
)2、课件出示小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小花,它的排列是怎样的,你发现了什么?是否也有规律? 我们发现小花是按照1朵红,1朵紫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
3、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彩旗,小花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摆放和小朋友队列又有什么规律呢? 是的!它们都是重复排列的。
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板书)领着学生读一读。
说的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一个后面都应该摆什么颜色吧?出示刚才的联欢会动画。
《找规律》教案
《找规律》教案《找规律》教案(通用19篇)《找规律》教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9~60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十第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一、体会周期现象1.初步感知。
谈话:昨天五(1)班同学在文体活动课上做了一个游戏:穿珠子比赛。
老师从中选择三串珠子,想看吗?(出示三串不同颜色有规律排放的珠子,图略。
)提问:好看吗?仔细看一看,有什么样的规律?(板书:规律)学生可能这样回答:一个红珠和一个黄珠间隔排列;两个红珠夹着一个黄珠……引导:我们可以把几个珠子看作一组照这样依次往下排呢?明确:第一串以“红黄”两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第二串以“红蓝黄”三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第三串以“蓝蓝红红”四个为一组依次往下排列。
2.提出问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很快找到了三串珠子排列的规律,(板书:找)非常好。
看到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珠子,你想研究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想研究第200颗是什么颜色?想研究第一串珠子中有几颗红珠?……(根据情况加以肯定)谈话:我也想提一个问题,行吗?照这样穿下去,第17颗珠子是什么颜色?[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引导者”作用的体现之一。
这一段教学,利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现实材料,让他们感受现象中存在规律,把学习心向凝聚到发现规律上来。
发现规律需要逐一研究各个客观事物的特点,还要概括一类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
《找规律》教学设计最新8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最新8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意图1、《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同时,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它能让幼儿更加投入参与活动,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从游戏中学习,让孩子爱上数学。
2、在《指南》中又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游戏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幼儿“玩”,而是在于引发、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因此本次活动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活动,包括:节奏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猜猜看等游戏,改变以往幼儿单一的学习模式的方式,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模式学习方式。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从而让幼儿爱上数学,运用于生活。
活动目标1、识别相对复杂的排列模式。
AABAABAAB、AABBAABBAABB。
2、对相对复杂的模式进行复制、扩展与创造。
重点难点1、对复杂模式的扩展与创造。
2、理解模式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1、16个塑料杯子、8张桌子、音乐《小宝贝》歌曲。
2、美术区:排笔、水彩笔、剪刀、双面胶、透明胶。
益智区:飞行棋、麻将、乐高、多米诺、套索、小鱼材料。
生活区:勺子、筷子、碗、杯子衣架、吸管、高跟鞋和平底鞋。
游戏区:实木圆柱、插塑玩具(塑料人和雪花片)活动过程一、在传杯子的音乐游戏中感受AAABBCAABBCAABBC的模式(一)杯子游戏(准备音乐:小宝贝)1.播放音乐,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教师:“今天,我们要一起玩杯子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幼儿:回应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提炼传杯子音乐游戏中的规律。
教师:“在刚才的游戏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幼儿:回应(拍手,拍桌,传杯子)教师追问:“那拍了几次手?拍了几次桌子,传了几次杯子?”幼儿:两次手,两次桌,还有一次传杯子教师小结:“我们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拍手、拍手、拍桌、拍桌、传的规律进行的。
《找规律》教案(通用15篇)
《找规律》教案(通用15篇)《找规律》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我班幼儿年龄为4周岁,在日常生活中不擅长观测和发觉规律,为培育幼儿的观测力和利用规律进行排序,特设计本活动。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观测发觉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育幼儿动手和独立思索的技能。
3.培育幼儿之间合作意识。
4.培育幼儿比较和判断的`技能。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幼儿能否发觉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预备小猫、小兔、小鹿头像各3个,各种几何图形假设干,各种水果图片假设干,雪花玩具假设干,线绳等。
活动过程(—)开始部分老师导语:今日我们班来了三位客人,他们想看看小伙伴是否聪慧,你们欢迎吗?(出示小猫、小兔、小鹿头像图片并依次贴在磁性黑板上)看他们坐得多整齐,给他们拍张照片吧!(二)基本部分1. 引导幼儿观测小动物的座位顺次。
2. 要求幼儿按已观测的小动物的顺次继续依次排列。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3.师说:“我们用什么好吃的款待小客人呢?”(幼儿争论)老师小结:远离垃圾食品,多吃水果。
4. 老师出示水果有:草莓、桃子、鸭梨,并引导幼儿观测,然后说出水果的摆放顺次。
5. 幼儿动手操作依次摆放水果。
6. 幼儿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学具,看图形找规律并继续排序。
(老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几组几何图形)(三)结束部分1. 客人要走了,我们送他们一件礼物吧,老师示范将雪花玩具按红绿顺次穿成一串项链。
幼儿3人一组合作按喜爱的颜色交替规律穿项链。
2.把穿好的项链送给客人,客人夸奖小伙伴既聪慧又有礼貌。
(四)延伸部分请幼儿在生活中留意观测,看看哪些物品或图案是有规律的排序,发觉后和小伙伴们一起探讨吧。
《找规律》教案2教学目标1、让同学通过观测、猜想、推理等活动发觉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同学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事物有规律的排列,初步培育同学发觉美和观赏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进展同学的想象力,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
2023年《找规律》教案(15篇)
2023年《找规律》教案(15篇)《找规律》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列表思考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探索简单图形沿一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能根据把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张填有1一10这10个数的单行数表,一张填有1一15这15个数的单行数表;每人4个用硬纸做的长方形框,分别可以框2个数、3个数、4个数和5个数。
教学过程:一、初步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知规律。
1、出示10个数:谈话:这里有1-10共10个数,1和2是两个相邻的数,你还能找出像这样相邻的两个数吗?(指名回答)2、如果把相邻的两个数加起来,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出示)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列表排一排1+2=3,2+3=59+10=19,一共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
这是什么方法?(一一列举)相机引导:一一列举的方法要注意什么?(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2)用方框框9次,得到9个不同的和。
引导:你能把你用方框框数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吗?结合学生的演示,强调:从哪里开始框起?每次框几个数?然后怎样?这个方法就是(平移)。
方框依次向哪个方向平移?每次向右平移几格?(平移)至10,问:还能再往右平移吗?为什么?一共平移了几次?得到几个不同的和?(结合板书)为什么只平移了8次却得到了9个不同的和?说明:第一次只是框,并没有平移,这样才算平移的第一次。
(演示)4、平移的方法掌握了吗?自己再试试看。
数学《找规律》的教案
数学《找规律》的教案数学《找规律》的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找规律》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找规律》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意识。
(3)情感目标:感受到数学的美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简单(单层)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既含形状规律,又含颜色规律的多层次规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猜一猜:下一朵花?1朵红花2朵黄花为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猜不对,而后来都能猜对了呢?发现了什么有规律?颜色又是怎样的规律?一朵红,一朵黄,一朵红,一朵黄,我们说不说得完啊?揭示规律的概念:像这样,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并按这样有次序重复出现的就叫规律。
聪明的小朋友们,那我们今天就用自己智慧的双眼来一起来找规律。
我们来闯关比赛,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更仔细,找得准,李老师就把这些智慧星奖励给他。
二:教授新课:教学例一:(第一关:“找一找”)大家知道,六一儿童节刚过,旁边学校的初一的哥哥姐姐还要开联欢会庆祝自己的节日。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开联欢会的场景吧!把你发现的秘密同桌两个人悄悄交流一下。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灯笼有什么规律?(把一紫一红圈起来,一红一紫在重复的出现。
)彩旗有什么规律?(我该怎么圈呢?)花朵有什么规律小朋友又什么规律?如果跳舞的10个小朋友其中两个放开手,男同学带头就是按一男一女这样的规律站的,女同学带头就是按一女一男这样的规律站的。
演示10个小朋友放开手后排成一排的两种情况。
教学例二:1、(1)这个规律简单吗?想找个难点的规律吗?看看这两道例题。
2023关于《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6篇)
2023关于《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6篇)《找规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
2、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事物的排列方式。
能动手创造简单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能发现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彩旗;小花;灯笼。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口念:拍手拍手偏偏头拍手拍手偏偏头拍手拍手偏偏头……师:我们休息一下吧,静息.一、通过猜颜色的游戏,感知规律的含义。
同学们第一行猜的很棒,第二行却猜得乱七八糟的,几乎没有猜对的,是不是表示你们退步了呢?是什么原因?看来啊,有规律就好猜,没有规律就不好猜,规律确实很重要,这节课咱们就来”找规律”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课件出示数学小精灵聪聪,让小精灵带着同学们去参观会场布置。
1、课件出示彩旗图①通过让学生观察,回答问题,孩子们清晰的认识什么是“一组”并板书。
②给孩子们强调回答问题要完整,如这里的黄旗、红旗为一组,完整的说是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为一组。
2、课件出示小花图①先让学生读一读,读完一组之后,稍微停顿一下,让别人闭着眼睛听就能听出规律。
②通过提问题,找一找谁和谁是一组,圈一圈每一组,让学生理解“重复排列”的含义。
并板书。
③提出新问题“谁在重复出现?”加深对“重复排列”的理解。
3、黑板上出示彩旗图、小花图。
让孩子反复用语言说一说彩旗、小花的排列规律。
①彩旗:彩旗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老师想继续往后摆一面小旗,你觉得该摆什么颜色的小旗?那老师再继续摆一面呢?谁能完整的再来说一遍小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②小花:小花是按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为一组重复排列的。
《找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6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发觉图形和数的简洁的排列规律;2、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操作及推理力量;3、初步培育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觉、观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具预备:红、蓝三角形各若干个;彩色笔3支;一张16k白纸的1/4。
教具预备:主题图5幅。
教学过程:一、摆摆猜猜,引出课题:1、师:请生在桌上摆出一个红的三角形,紧挨着一个蓝的三角形,一个红的三角形,一个蓝的三角形……问:猜一猜,接下去该摆出什么颜色的三角形?为什么?2、先同桌两人商议后全班沟通。
3、引出课题:“找规律”4、点:摆放三角形中有什么规律?“一红一蓝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这样的次序排列的。
(通过摆放“一红一蓝”三角形的学具操作,引出“找规律”的主题,让学生发觉“规律”就在身边,而且很鲜亮,激起探究“规律”的欲望。
)二、建立表象,感受“规律”1、主题图1:庆“六一”联欢会,装饰教室,挂彩色的三角形(1)、接着挂什么?为什么?(2)、先两个同学商议后全班沟通:“一黄一红”的次序排列的。
(数量一样,外形一样,颜色循环变化规律的渗透,在上面操作的根底上抽取出来,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列。
由实践操作过渡到形象表象,感受“规律”。
)2、主题图2:教室里又挂上了彩灯漂亮吗?美丽吗?为什么漂亮美丽?“一盏红灯笼,一盏彩灯”(数量一样,外形,颜色变化规律。
)3、(黄)(红)(蓝)……你能发觉这幅画的规律吗?把发觉的规律告知你最要好的朋友。
(主题图的教学让学生感知数量、外形、颜色等变化的规律,在学问建构的过程中由简洁慢慢过度到稍简单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规律”的丰富多彩。
)(变化循环的内容由原来的2个物品拓展到3个物品,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培育学生更慎密的数学思想。
)三、排队嬉戏,拓展规律1、一男二女一男二女排成圆形,为下课跳圆舞曲作预备。
想一想接下去会请谁?情愿上台的请举手(通过举手了解学生发觉规律的程度:男生举手多,还是女生举手多)(数量由一个增加到2个)指名让学生自己请同伴。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规律》教学设计(精选1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找规律》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此教学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我在课堂中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为了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试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的意识,提高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炳辉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关键:通过找一找、摆一摆、画一画等认识简单规律和创造规律,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一学生喜欢的“做游戏”为引子,通过“找简单的规律——摆规律——画规律——找生活中的规律——动手创造规律”等活动。
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五、本课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相关推荐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找规律》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
2. 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规律。
教学难点: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规律。
教学过程:课前游戏:1.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先和老师做个游戏,仔细观察我是怎么做的,看懂了就和老师一起玩。
拍手、拍肩……拍手,猜一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你是怎么想到的?评价:你们真会观察。
2.谁能像老师这样领着大家也做一个这样有趣的游戏?(2个)好玩吗?一会课上会有更有趣的游戏等着你们呢。
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比赛中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游戏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 激趣导入,感知规律:1.同学们,我们先来男女生比赛,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老师这里有两组图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按顺序都记下来,男生记第一组,女生记第二组,开始。
预设:女生记得快。
问:女生记得这么快?为什么男生记不下来?生1:女生记得是重复的或者有规律的。
生2:女生记得简单。
男生记得乱。
小结:奧,原来不是男生的记忆差,是女生总是记得兔蘑菇,兔蘑菇是有规律的。
《找规律》教案完美版
《找规律》教案-完美版第一章:认识规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规律的概念。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规律的定义与举例。
观察生活中的规律。
1.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规律,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
2. 讲解规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规律是一种固有的、可预测的模式。
3.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如数学序列、季节变化等,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存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观察并分析生活中的规律,分享各自的发现。
第二章:数学规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规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2 教学内容:数学序列的规律。
数列的分类与特点。
2.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数学中的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 讲解数学序列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序列的规律性。
3.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数学序列,如1, 2, 3, 4, 5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4. 练习题目:布置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第三章:生活中的规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规律举例。
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时间表、日程安排等。
2. 讲解生活中的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如制定时间表、安排日程等,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应用。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应用规律的例子。
第四章:寻找隐藏的规律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寻找隐藏的规律。
4.2 教学内容:寻找隐藏规律的方法。
隐藏规律的实例分析。
4.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在某些情况下,规律可能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仔细寻找。
2. 讲解寻找隐藏规律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推理。
找规律教案(精选11篇)
•••••••••••••••••找规律教案找规律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找规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找规律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按照物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能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2.能主动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美。
活动准备:ppt 编织绳小鱼活动过程:一. 情境导入今天小猫过生日,邀请了小狗小兔和小猴来做客,它们各走一条路,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它们走了哪三条不同的路。
二.发现规律1.观察三条路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
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观察每个小动物食物的排列规律,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横线上应该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三. 幼儿操作1.教师示范,请幼儿认真观察。
2.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鱼是排列的。
活动延伸:在区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请幼儿有规律的进行串连。
活动反思: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
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
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找规律教案篇2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歌曲《新年好》,创设过新年,学生布置教室的情境。
2.出示课本第88页主题图。
问:图上画了什么?这些彩旗、小花、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挂的?教师指出:它们的摆放都有自己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感受、认识规律1.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彩旗”图部分。
(1)指最后一面未涂色的旗,请学生猜一猜“会是什么颜色”。
(2)学生举手回答。
2.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灯笼”图和“小朋友队列”图。
(1)小组讨论: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有什么规律呢?(2)小组讨论: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3)学生举手回答。
3.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花朵”排列图(花朵颜色改为红、黄、绿)。
《找规律》教学设计(通用20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找规律》教学设计(通用2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找规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规律》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第48~49页例题:“想想做做”地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观察、猜测、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发现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探索和合作交流“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一部分:初步感知规律(2分钟)1、出示图,你能猜猜接下来老师会放什么吗?2、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吗?咦,猜得真准,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这是一个隔一个摆的,象这样的一个隔着一个排列,我们叫它“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间隔排列”这种情况中的规律。
第二部分:发现规律(8分钟)1、看图,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出间隔排列的事物吗?把你的发现轻声地说给同桌听听。
2、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学生说时,教师板书)3、你能在图中找出间隔排列的事物吗?兔子和蘑菇是不是间隔排列呢?师边指图形边请学生齐说“兔子、蘑菇、兔子、蘑菇……”兔子和蘑菇是间隔排列,从兔子开始排,中间隔着蘑菇,一直排到兔子结束。
(板书:兔子蘑菇)数一数,兔子有几只?蘑菇有几个?(师补充板书)4、兔子排在队伍的两端,我们就把它叫两端物体。
(板书:两端物体)蘑菇排在兔子的中间,我们就把排在中间的物体叫做“中间物体”(板书:中间物体)5、除了兔子和蘑菇,还有其他也是这样间隔排列的吗?(板书:夹子手帕;树桩篱笆)6、数数各有多少个?(师板书)7、总结规律。
“找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找规律”教学设计(通用12篇)“找规律”教学设计篇1学习内容:简单的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能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培养初步观察、推理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理解“规律”含义,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幻灯片、图片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出示两幅水果图:一幅图是有规律排列的,另一幅图是杂乱无章放置,让学生说一说哪一幅图好记忆,并说明原因。
师总结归纳,肯定生有道理的解答。
强调有规律摆放的图形便于记忆。
有规律摆放的事物不仅便于记忆,还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生活中处处有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找规律”。
(揭示主题)【设计意图:水果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猜图片制造冲突,让学生产生质疑,从而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例1——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情景主题图:(1)情景主题图中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2)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揭示: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2、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主题图中的各种规律。
并理解“规律”。
请把你找到的小秘密悄悄告诉小组同学: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及方法。
学生展示:图中彩旗的排列规律是:()图中彩花的排列规律是:()图中灯笼的排列规律是:()图中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用笔圈出彩旗、彩花、彩灯、小朋友重复的部分。
教师用课件闪光灯一组一组圈出进行验证。
3、总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的。
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
(板书:一组一组重复)【设计意图:通过提高对“一组”的认识,引出“重复出现”,对“重复出现”进行理解,也是找规律中的第二个要素。
《找规律》教案(9篇)
《找规律》教案(9篇)目标:1、能通过听故事、看图片等不同方式来感知物体循环的规律性,并感受发觉规律的乐趣。
2、学习推想事物排列规律病补排或续排。
预备:1、小白兔手偶,蜈蚣阿姨图2、被遮挡的项链图一张过程:一、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1、出示小白兔手偶:小朋友们好!你们熟悉这是什么吗?(出示蜈蚣图)认真观看说说它有什么特征?2、现在,教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小白兔探望蜈蚣阿姨”的故事3、在讲完第一段时问:你们发觉蜈蚣阿姨哪些脚穿错了吗?你可以帮小白兔按它的要求把蜈蚣阿姨穿上正确的袜子吗?(请个别幼儿答复并操作,集体检验结果)4、小白兔说:真棒!感谢你们了。
穿好袜子后……二、蜈蚣阿姨的项链1、讲完故事最终一段问:小白兔受到了什么礼物?2、引导幼儿观看项链也是有规律的,并请幼儿推理被遮住的项链珠子是什么外形的3、师:我也想要美丽的项链,你们能帮我按规律排几个吗?A、出示续排题卡(由易到难)B、出示补排题卡(由易到难)C、幼儿依据手中的操作材料进展补排,并说出操作结果5、生活中除了项链是有规律的,还有什么是有规律的?(幼儿分说)小结:生活中一许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只要你认真观看就会发觉。
小朋友们回家后也可以到家里找找有什么东西是有规律的,回来告知我,好吗?《找规律》教案篇二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2页活动3:数数看,找规律。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内容在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中起桥梁作用。
教材在前面介绍了常见的根本几何体和一些简洁的平面图形的学问后,安排了这节数学活动课。
一方面是丰富学生对图形世界的熟悉,二是从直观上感知几何体是由面围成的,三是初步培育学生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来讨论的思维方式。
所以这节活动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由平面图形向几何空间转化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对正多面体的绽开与折叠以及模型制作的活动,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存数学活动的阅历,在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数一数的过程中,归纳出正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规律,进而会利用阅历自制模型,检验规律。
《找规律》教案(15篇)
《找规律》教案(15篇)《找规律》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探究,把握物体的递增或递减排列规律。
2、能用语言精确地描述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
3、初步培育观看、推理力量,提高自主学习力量。
活动预备:幼儿画册、串珠若干、各色圆珠若干。
活动过程:1、链接已有阅历。
〔老师身带一根有规律的项链〕师:我脖子上带了一根有规律的项链,你们找找这根项链有什么规律呢?幼儿说出规律,如灰、红、灰、红。
〔出示黑板〕师:我这里还有一条有规律的项链,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有什么样的规律。
请你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地方是有规律的呢?师:你们想不想穿一条有规律的项链呢?请你用你们桌子上的材料穿一根项链。
2、幼儿自主探究物体递增、递减的排列规律。
〔1〕师介绍材料,提探究要求:老师介绍材料。
穿项链的时候要保持清静,玩好之后,把小椅子转过来坐坐好。
〔2〕幼儿分组探究递增、递减的规律。
〔供应三组不同材料〕老师介绍递增、递减的规律。
3、商量沟通探究结果,学习递增、递减规律。
〔1〕引导发觉递增递减规律“红黄黄绿绿绿”里隐蔽了三个数字,猜猜是哪三个?〔老师依据幼儿的回答写出数字123〕“我们根据这样的规律再读一读。
”幼儿集体把正确规律读出来:红黄黄绿绿绿、、、、、、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三个数字,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几?小结:像这种一个比一个增多的,就是递增。
这跟项链是按递增规律排列的。
那“绿绿绿黄黄红”里也隐蔽了哪三个数字呢?〔老师依据幼儿的回答写出数字321〕,集体按规律读数字。
这次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少几?小结:像这种一个比一个削减的,就是递减规律。
尝试通过供应的层次性材料,自主学习和运用递增、递减规律。
4、评价幼儿操作状况,学习自查、互查方式。
《找规律》教案2教学内容:学校数学苏教版第59-60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同学结合详细情境,探究并发觉简洁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依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同学主动经受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2023年最新的找规律教学设计8篇
2023年最新的找规律教学设计8篇《找规律》教学反思“目标导学”教学模式是以“目标(问题)”为引领、以“师生活动”为基本形态、以“当堂达标”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以五年级上册《找规律》为例展开说明。
二、寻找规律,探究问题。
探索墙面图案规律。
问:有几种图形?第一行是怎样变成第二行的?引导学生说出:把第一行的第一个图形放到最后,其它图形再往后移一个位置。
(演示)师:如果从下往上看呢?学生说,演示。
师问:刚才都是横着看发现规律,还能够怎样看?分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小结得出:还能够竖着看和斜着看。
(板书)【设计意图:出示小猪家墙面、地面图案,这一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潜力和欣赏美的潜力。
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提示规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摆一摆让学生动手摆出第四组图形,指定三名学生到黑板摆。
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摆的。
并指着其中一组图形提问:再往下摆呢?和第几行一样?【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动手摆出这样的规律意在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其动手操作潜力、独立思考潜力,从而体现采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策略。
】2.判一判先出示两行图形,让学生决定有没有规律?为什么?【设计意图:此环节透过呈现数学材料让学生观察联想,任由学生进行“推想”,展开辩论,教师仔细倾听,耐心等待,从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怎样是有规律的,怎样是没规律的,把握“规律”的本质,从而体现假设策略。
】3.画一画△▲○●●△▲○○●△▲____【设计意图:这是一组基本练习,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能画出来,主要体现推想策略。
】4.想一想□■△□▲△□■△▲▲■■□__△▲四、巧用规律,美化生活。
1.演一演。
四组学生各扮演四种动物,按照这天所学的规律依次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演一演”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从而体现拓展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找规律》教案9篇《找规律》教案1一、通过故事《郊游》,引起幼儿兴趣,复习10的加法运算。
师:今天天气真好,兔妈妈带着小兔去郊外郊游,小兔很开心拉着妈妈的手走在草地上。
1、出示课件,加法运算:8+1=?9—7=?10—2=?7+3=?5+5=?师:小兔看见了许多美丽的气球,它很要气球,可是气球上面有几道题目难倒了小兔,我们一起来帮助小兔。
二、在10以内加法运算的基础上,知道加法互换的原理,学习另一种题型。
1、(出示课件)师:小朋友帮助小兔拿到了气球,草原上飞来了许多蜻蜓。
花丛里有9只蜻蜓,又来了1只,现在花丛里一共有多少只蜻蜓?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幼儿列式计算:9+1=10。
2、教师引导孩子理解两个部分量的交换关系。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列出另外的一种算式:1+9=10。
(教师简单讲解总量和部分量的关系)因为10可以分成1和9,或9和1,因此它们两个数字交换位置总数不变。
3、通过以上的学习,出示课件(小鸭)让孩子进一步的理解两个部分量的交换关系。
师:小兔和妈妈走到河边看到了许多小鸭。
4、利用课件,在理解部分量的交换关系基础上,学习加法的另外一种题型。
师:兔妈妈看到小朋友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它想考考小朋友,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课件汽车和皮球,引导孩子学习题型:3+()=7,并运用减法算式或交换部分量的关系计算结果)三、复习10以内的减法运算,理解两个部分量交换的关系。
学习另一种题型。
1、师:猴子妈妈要小猴子去果园里摘些水果,小猴子很高兴地出门了。
(出示课件)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小猴子摘了多少个?现在树上还剩下多少个桃子?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请幼儿口述并计算减法算式:10—3=7,算式中的10、3、7各表示什么意思?还能怎么列?10-7=3。
2、出示课件,学习另外一种题型。
师:回家路上,小猴在路边摘了些花,原来路边有几朵花,小猴摘了几朵?还剩下几朵?我们可以列一道什么算式,请幼儿根据图意列出两道9的减法算式:9-()=2,9-()=8。
四、通过游戏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的各种题型。
师:天黑了,兔妈妈、小兔、小猴子要回家啦,可是在回家的路上被大灰狼设下关卡。
1、游戏《闯关》,出示地刺,让幼儿快速计算出相应10的加减法运算题,就能通过。
2、游戏《过河》,出示算术题,请幼儿看着计算题填上相应的得数,就会出现木桩过河。
活动目标1、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反思】《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本着“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学产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
”这一理念来设计、实施教学。
回顾整节课,学生好像是在“节日”中度过,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主要有以下几点:1、内容的真实性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先是一支《快乐的节日》轻快的歌声引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接着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过快乐的六一”这一主题,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将数学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
在这美丽的“节日世界”里,学生用独具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积极的心态去创造、去享受,以激发他们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2、探究性、活动化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和保障。
《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主创造出不同层次的规律,有图形形状的规律,颜色的规律,掌声的规律,小朋友自己上台排队的规律。
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一直在担当着主人翁的角色,主动地探索规律、创造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3、联系生活,感悟规律的美从刚开始出现的几幅彩旗图,让学生选择哪条看着最舒服,最工整时,学生就对规律的美有所体验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营造出规律的美的感受。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中也处处充满这美丽的规律。
并让学生举例子,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是在这节课上我发现自己平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不够,体现在让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几组有规律的动作或图案时,学生大多设计的规律没什么新意。
二是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注意合作策略的指导。
引导学生更和谐地进行合作,提高合作效率。
但在本节课中我还是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还不够。
三是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规律,而我在颜色的处理上,甚至摆图形给学生的提示太多,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对学生的审题或思维提出更高的要求。
今后我将以课程改革和校本教研为契机,加强学习研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中反思,反思后再实践,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找规律》教案2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让幼儿学习有规律的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感受数学中的规律美,并能清楚的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多样性思维。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与同伴分享探索、发现快乐。
活动准备:1、PPT课件。
2、教具:规律卡3、学具:彩笔、画纸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占场地一侧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神秘小客人,它是谁呢,当当当当(出示手偶小猴),我们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2、在欢快的音乐中师与幼儿入场地做游戏(幼儿依次跳过地上方格)入座3、课件:引导观察小房子的排列规律。
师:你们玩的开心吗?老师也开心!我们找找刚才的房子有什么规律吗(幼儿:1个房子、2个房子、1个房子、2个房子、、)师幼一起看课件说完房子。
4、师小结:1个房子、2个房子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二、探索发现,积极参与1、听一听(1)先课件导语:小猴玩的可开心了,邀请我们去水帘洞参观,进水帘洞要有密码,密码在小猴身上是什么呢?小朋友要仔细听、仔细观察啊(2)通过倾听教师发出的各种声音——师操作手中小猴拍手1下、小猴叫1声(3)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规律——AB模式。
师:刚才小猴做了那些动作拍几下手,叫几声,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赶快输入密码吧。
师幼一起学小猴拍1下,叫1声哈,进行连续重复五组2、想一想(1)先课件导语:哇终于到小猴家,水帘洞后面发现有一条路,这条小路按什么规律排列?(2)通过观察课件中小路的图形排列,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排列规律——AAB模式。
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课件先显现2组)接下来呢(幼儿说,课件全部跟显示出来)(3)师小结: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师幼看课件说完)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3、涂一涂(1)先课件导语:哇原来这条小路是通向小猴家的桃园呀,这里这么多的桃子,我们一起数数吧(2)先观察红桃子和绿桃子的排列规律,再尝试给后半部分补充涂色,探索物体排列的——ABB模式。
师:(点一下显1个红桃,点一下显2个绿桃),咦后面桃子颜色不见了,应该什么颜色?(幼儿说颜色,师操作填色)。
(3)师小结:1个红桃2个绿桃、(师幼看课件说完)(最后一句师说)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4、找一找(1)先导语课件:哇舞会开始了,看看谁来了?(2)鼓励幼儿说一说猴子的排列规律,再找一找谁不见了,帮猴子们找回位置。
认识物体排列的AABB模式。
师:(课件:2只大猴2只小猴,)谁藏起来了?(幼儿说出,课件点出)原来是2只大猴。
这次谁又藏起来了(接着找出2只小猴)(3)师小结:2只大猴2只小猴、(师幼看课件说完)(最后一句师说: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5、跳一跳,说一说(1)先导语课件:舞会开始了,该我们表演节目了,表演什么呢?请听音乐。
(2)在热情的音乐中通过身体律动,感知AABB、AAB和ABB三种规律模式,并说一说三组动作分别可以用课件上的哪组图形规律表示。
感知AABB:师幼一起拍2下手、跺2次脚。
感知AAB:师幼一起小兔跳2下、做1个造型。
感知ABB:师幼一起拍1下手、拍2下腿。
(3)师小结: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三、集体操作,分享快乐——贴规律卡(一种颜色,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师:舞会结束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小猴给小朋友准备了乘车卡,我们去看看吧。
用图形贴出你喜欢的规律。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把喜欢的规律贴下来。
教师巡回指导,作品完成后与他人分享交流。
师:你的图形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小结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序。
四、结束部分,游戏延伸师:孩子们,拿好你们的规律卡我们要上车回家啦!请按照两个男孩两个女孩的规律上车。
随音乐跑步退场。
《找规律》教案3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找规律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第115—116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一、观察引入: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a、每行有几种瓷砖?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1)学生交流(2)揭示课题:找规律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