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概论
应急管理概论学习计划
![应急管理概论学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a1b4b9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3.png)
应急管理概论学习计划引言应急管理是指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组织和协调一切力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减轻、控制和解决灾害和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应急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因此,对应急管理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掌握应急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拟定以下学习计划。
一、课程简介应急管理概论是应急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国内外应急管理相关法规政策,掌握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急管理能力。
二、学习目标1.了解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熟悉国内外应急管理相关法规政策;3.掌握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学会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5.具备一定的实际应急管理能力。
三、学习内容1. 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国内外应急管理相关法规政策4. 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5. 实际应急管理案例分析四、学习方法1. 课堂学习通过听课、讨论、互动等方式,深入了解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演练、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学习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深入探讨应急管理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 个人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应急管理的专业书籍、论文等,增强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学习评估1. 期中考试通过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应急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程度、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应急管理相关的论文,考察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学习资源1. 课程教材《应急管理概论》、《应急管理导论》等相关教材。
应急管理概论 教学大纲
![应急管理概论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2577aa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1.png)
课程名称:应急管理概论英文名称:Emergency Management一、课程简介2001年美国“9·11”事件的爆发,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公共部门应急管理体系革命。
在中国,从2003年“非典”事件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20年的全球新冠疫情大爆发,让我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到风险社会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冲击,巨灾、新兴风险、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具有复杂性与挑战性;面对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积极发挥我国的体制特色与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全面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仅取得了很大进展与突破,同时应急管理也成为国内政府管理和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我国如何积极应对日益复杂的应急管理形势、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与法制,既是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应急管理概论》这一课程将充分利用理论讲述、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类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研究当代社会可能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灾害、灾难、风险或危机的性质、特点、形式和成因,在全面掌握国内外公共部门应急管理经验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搭建应急管理领域的总体理论框架,知晓公共组织如何充分发挥领导力和如何适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来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战略、策略和方式方法,尤其是公共组织如何运用快速决策、沟通协调、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等有关方法来有效应对复杂的危机局面。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有两个目标:1、建立应急管理知识体系总体框架。
本课程将充分利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课堂讨论等多元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和研究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形式和成因,以及与应急管理相关的体制、机制、法制的关键知识点,掌握国内外应急管理的总体形势、现有经验与发展趋势,形成对应急管理领域的系统性认识。
应急管理概论题库
![应急管理概论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14da335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b.png)
应急管理概论题库
以下是一些关于应急管理的题目,供您参考:
1. 什么是应急管理,它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 简述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
3. 应急管理包括哪几个主要阶段?
4. 什么是应急预案?它包括哪些内容?
5. 简述应急响应的流程。
6. 什么是应急救援,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7. 简述应急救援的组成和作用。
8. 什么是应急保障,它包括哪些内容?
9. 简述应急恢复的重要性。
10. 如何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以上题目可以帮助您了解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及应急管理的主要阶段和各种措施。
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课件
![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14c7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6.png)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定义: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 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 作秩序的整个过程。
重要性:应急管理对于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公共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应急管理可以减少 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同时,应急管理也是政府 履行职责的重要体现,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在实际灾害应对中的应用,以 及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教训。
国内典型应急管理案例:介绍国内发 生的典型应急管理案例,如地震、洪 水、疫情等,分析其应对措施和效果。
成功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成功的 应急管理案例,总结其经验教训, 为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添加标题
加强应急管理体 系建设:建立健 全应急管理机构 和制度,完善应 急预案和流程, 提高应急响应能 力。
提高应急处置能 力:加强应急处 置队伍建设,提 高应急处置技能 和水平,加强应 急物资储备和调 配。
加强应急宣传教 育:加强应急宣 传教育,提高公 众的应急意识和 自救互救能力, 营造良好的社会 氛围。
应急管理的起源与早期实践 应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应急管理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
原则: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协同应 对。
任务: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 高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做好应急管理培训。
第一章 总论 《应急管理概论》
![第一章 总论 《应急管理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28e7b109e314332386893e3.png)
第一节 国外应急管理中的政府组织
四、县政府组织(棕榈滩县)
(一) 紧急事务管理处的职责
(二) 紧急事务管理处的组织机构及功能
(1) 紧急事务医疗服务科:负责管理该县的紧急救援系统, 使相关工作人员 能够为危重病人和伤者在抵达医院前就提供紧急医疗服务。
(2) 规划科:负责协调全县90 多个参与单位, 确保做好应对大规模灾难的准 备工作。
第三节
突发事件的分级
突发事件分级的影响要素:
第三节
突发事件的分级
中国对突发事件的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
对法》
第三节
突发事件的分级处置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要遵循“ 统一领导、综合协 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的原则。
第三节
突发事件的分级处置
第四节
突发事件的分期
第四节
突发事件的分期
(3) 灾难减除科:负责全县的灾难减除政策、战略和计划。 (4) 行动科:负责协调和支持众多参与机构的应急管理工作和各种灾难的减除 工作。 (5) 恢复科:负责协调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帮助, 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和志 愿者提供支持, 评估损失, 分发救援物资,恢复公用设施, 清除废墟, 修复道 路和公共基础设施, 满足公民合理的需求, 以及制定灾后发展计划。
(1) 加利福尼亚环境保持部;(2) 加利福尼 亚公园与休闲部;(3) 加利福尼亚资源局; (4) 加利福尼亚能源委员(5) 加利福尼亚运 输部;(6) 加利福尼亚森林与火灾保护部; (7) 加利福尼亚高速公路巡警;(8) 加利福 尼亚水资源部;(9) 加利福尼亚紧急事务医疗 服务局;(10) 加利福尼亚资源保卫队。Leabharlann 第一节 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
阶段
事故应急技术第一章 应急管理概论 PPT课件
![事故应急技术第一章 应急管理概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3e7206f852458fb770b5651.png)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3.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
4.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长效方
法。
5.应急管理具有突出的社会作用。
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内容
2)准备:针对特定的或者潜在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 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各种应对准备工作。“居 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因而充分准备是应急管理 的一项主要原则。 3)响应: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紧 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及时响应”是应急管理的又一项主要 原则。 4)恢复: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 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所进行的各种善 后工作。首先使突发公共事件影响区域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 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基本任务
1.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
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 思想,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 全生产“十一五”规划》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有关应急预 案,推动“一案三制”(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及应急管 理 体系、队伍、装备建设,切实提高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 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全国 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内涵
1.控制事故风险的根本途径有两条:
应急管理法制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课件
![应急管理法制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5d7f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e4.png)
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消防、 医疗、环保、交通等专业队伍。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 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技能。
配备先进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器材,确 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和调度,确 保其能够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突发事 件。
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
总结词:应急物资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障,需要建 立完善的储备和管理体系,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和有效 使用。 分析应急物资的需求和种类,制定科学的储备计划和管 理制度。
总结词
应急管理法制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应急 意识和能力。
VS
详细描述
通过应急管理法制的宣传和实施,可以提 高全社会的应急意识和能力,增强公众对 突发事件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同时,应急 管理法制还能够促进政府和社会对应急工 作的重视和投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 设和管理,提高应急救援的水平和效率。
应急管理法制的重要性
03
应急管理实践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制 定科学、合理、可行的预案,并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确定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明确应急管理的方针和策略 。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分析潜在的突发事件和风险,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 响。
总结词
及时报告、信息透明
详细描述
该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应急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事故信息能 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部门。同时,通过公开透明的 信息发布,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
案例三
总结词
快速响应、有效控制
详细描述
某学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学校加强与卫生部门的 协作,确保了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课件
![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87d84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2.png)
、资源整合和协同应对。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03
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演练工作,提高预案的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与提升
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
加大对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应急管理队伍的整体 素质和能力水平。
强化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和配送体系,确保应急物资的及时供 应和有效使用。
案例二:某企业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
总结词
预防为主、快速响应
详细描述
该企业在生产安全管理中,注重预防措施的落实,及时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控制事态发展,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三
总结词
全员参与、妥善处置
详细描述
该学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校医、教师和学生共 同参与处置工作。通过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加强校园清洁消毒和健康教育宣传等措施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 势互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的考核和激励机 制。
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
总结词: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是应急管理实践的重要环 节,对于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储备相应的应急物资。
快速响应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管 理需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
综合协调
应急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多 方利益相关者,需要协调各 方资源,形成合力应对危机 。
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提高政府公信力
总论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
![总论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2208b6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6.png)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救援技术:包括绳索救援技术、 徒手救援技术、消防救援技术等
救援指挥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和 通信技术实现救援现场的统一指 挥和调度
应急管理未来发展
应急管理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应急管理发展趋势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意义
跨国应急管理案例分析
未来合作与交流的展望
应急管理科技创新与发展
对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进 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不断 变化的应急管理需求。
应急管理教育与培训
培训目标:提高 应急管理人员的 专业素质和应对 能力
培训内容:涵盖 应急预案、救援 技能、风险管理 等方面
培训方式:采用 线上、线下相结 合的方式包括理 论授课和实践操 作
培训评估:对应 急管理人员的培 训成果进行评估 和反馈以提高培 训效果
预警系统:建 立完善的预警 系统及时发布 灾害预警信息 提醒公众采取
防范措施。
救援队伍:组 建专业的救援 队伍配备必要 的救援设备和 物资确保灾害 发生时能够迅
速响应。
应急演练:定 期开展应急演 练提高公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自然灾害的 能力和自救互
救意识。
事故灾难应急管理
事故灾难的分类: 根据事故的性质 和影响范围进行 分类如火灾、地
系。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
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管理的定义和 目标
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管理的原则和 流程
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管理的实践案 例
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管理的未来发 展趋势
社会安全事件应急管理
定义:针对社会 安全事件的应急 响应和处置措施
特点:涉及面广、 影响大、处置难
度高
案例分析:某地 发生大规模群体 性事件应急管理 部门迅速响应采 取有效措施平息
应急管理概论
![应急管理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edd73e8e580216fc710afd0e.png)
里程碑一:2003年应急管理元年
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
完善检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
里程碑二:2004应急预案编制年
2004年1月,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会议;
里程碑三:2005年推进“一案三制”
★属地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沟通问题:信息失真
(二)协调问题:部门间的责任及利益协调
(三)监督问题:监督及评价
★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内涵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个部门、企业和公众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与参与,形成共同治理的局面
★应急管理中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的实现路径
(一)管理主体的转变
(二)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的转变
应急管理机制是为积极发挥体制作用服务的,同时又与体制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既可以促进应急管理体制的健全有效运作,也可以弥补体制存在的不足。
★我国应急管理机构的构成
(一)领导机构
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
(二)办事机构: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
(三)工作机构:分类管理专业结构
4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7月,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12月,国务院应急办成立
里程碑五:2007年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年
5月,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里程碑六:2008年大考之年
汶川地震
北京奥运
★应急管理的内涵
应急管理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到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第三章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概论》
![第三章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9a746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0.png)
第三章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概论》应急管理机制是指针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而建立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和预防、准备、应对的措施。
它的目标是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应对效果,减少事故损失,保障生命安全和公共安全。
一、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是指由国家、地方政府及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管理规程,以及协调、指导、监督等职能部门的设立。
应急管理体系包括预案制定、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装备设施等方面内容。
其核心是建立一套完备、高效、科学的应急管理制度,确保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在应急工作中的协调配合和高效运行。
二、预防准备机制预防准备机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通过系统性的调查研究、风险评估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提前做好各种防范和预防工作。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信息共享和评估监测机制,加强技术装备和设施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进行各类演练和训练等。
预防准备机制的核心是高度重视预防工作,不断提高事故预测和防范的能力,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
三、应急处置机制应急处置机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通过迅速调动各类资源,并依据预案和应急流程,进行组织和指挥,全面控制事件发展,迅速处置事故,并同时保障现场救援人员的安全。
应急处置机制包括应急指挥体系的建立、预警机制的完善、资源调配机制的优化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等。
应急处置机制的核心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做到快速、准确、有序地处理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评估监测机制五、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永远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包括人员培训和素质提高、防灾减灾科研和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
建立一支专业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应急队伍,提供持续、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应急工作的全员参与度和主动性。
加强防灾减灾科研和技术创新,在事件发生前提供更多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应对全球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应急管理概论.doc
![应急管理概论.doc](https://img.taocdn.com/s3/m/e71e811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a.png)
应急管理概论.doc
应急管理是指在紧急情况下,组织策划、实施、指挥和协调响应行动、恢复运转、救
援救助、重建重置等一系列工作的过程。
应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工作,旨在通过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减轻和避免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
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其中预防阶段是应急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防灾减灾、预测预警、应急预案编制等工作。
准备阶段是指在预防措施失效或发
生突发事件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物资、信息等资源的准备。
响应阶段是指在事件发
生后,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包括事故疏散、应急救援等工作。
恢复阶段是指在事件得到控
制之后,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包括重建较大灾害造成的损失,恢复社会秩序等工
作。
应急管理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
政府部门是应急管理的主
责主体,必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企
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提供志愿服务、捐赠物资等;个人是应急管理中的重要力量,要增强自我保
护意识,掌握应急知识和技能。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努力。
各个主体要落
实属地管理责任,密切协作配合,加强应急救援能力,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坚实保障。
应急管理概论
![应急管理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521243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2.png)
应急管理概论第二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第二节1:现代应急管理所涉及的领域包括(ABCD)A。
自然灾害 B。
公共卫生事件 C。
社会安全事件 D。
事故灾难2:现代应急管理集成了许多学科的前沿理论,方法及技术。
(正确)3:突发性灾难事件一般是信息高度缺失的,所以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出一个可行的方案的建议,而随着信息不断增加,原来的方案就要随之调整;因此——是很重要的(D)A。
不完全信息 B。
多目标 C。
多主体 D。
动态4:下列属于应急管理“兄弟”概念的是(ABCDE)A。
预测和预警B.应急资源的计划,采购,存储,补充与补偿C.事件与机构的分级分类D.应急预案的设计,模拟演练与选择,评估E.事件的后期处理和全面恢复5:应急就是应对风险信息的量变过程进行实现识别和发现。
(错误)6:预案是由一系列有机结合的措施构成的,每一项措施都是为了某一目标设计的。
(正确:)7:检验预案的有效性的根本保证是(ABCDE)A.依法原则B.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原则C.分级分类处置原则D.资源协调管理原则E.生命优先原则8:应急管理的空间尺度划分方法有(ABCD)A.自然形成区域B.按功能划分的区域C.按距离划分的区域D.按面积和体积划分的区域9:在城市区域的划分中,划分工厂,开发区的是按——方法划分的(B)A.自然形成B.功能C.距离D.面积和体积10:现代应急管理的时间尺度中属于长时间尺度的是(D)A.火灾B.危险化学品泄漏C.停电D.厄尔尼诺现象11: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的消防部门来说,就得针对道路交通的高峰期和相对空闲期来设计不同的消防方案,这是按那种现代应急管理的时间尺度(D)A.短时间B.长时间C.特定时间D.非均匀事件第二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第三节公安机关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一、多选题下列属于当今社会的突发事件的特性的有:(ABCD)A、成因的隐蔽性B、扩散的全球性C、表现的多样性D、治理的综合性二、问答题如何提高公安机关应急管理能力?1.建立突发事件处置的逐级负责制;2.建立公安应急管理的“五大体系”:(1)平战结合,建立权威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2)事先预防,建立信息网络型的监测预警体系;(3)事中控制,建立快速灵敏型的处置体系;(4)事后恢复,建立完备型的善后协调体系;3.(5)塑造提高应急能力的共同愿景;储备建设,建立科学规范型的后勤保障体系。
应急管理概述
![应急管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21ce11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6c.png)
应急管理概述应急管理概述一、应急管理的概念(一)应急管理的定义所谓应急管理就是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防、应对、恢复的过程。
我国叫突发公共事件,美国、俄罗斯叫紧急情况。
我们管理突发事件部门叫应急办,美国叫紧急情况署,俄罗斯叫民防、紧急情况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简称紧急情况部。
这个概念包括要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管理。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突发公共事件就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紧急事件。
第一,它是突然发生的;第二,必须是紧急事件;第三,必须造成严重损失。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及标识突发公共事件是分类的,分级的,为了便于被公众了解,又是有标识的。
突发公共事件分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每一类还可分若干种。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管理,使每一类每一种突发事件都有部门去管。
每一种突发事件又是分级的,我国分四级:一级是特大,二级是重大,三级是较大,四级是一般。
分级的目的是为了落实责任,分级处置,节省资源。
预警、预报分四种标识: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绿色是安全的。
(四)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1、突发性。
往往突如其来,出乎人们意料。
2、危害性。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损失可大可小。
3、紧迫性。
突发事件发生,牵涉到生命安全。
拖不得,推不得,迟不得。
没有行动,就会丧失时机。
4、关联性。
一个突发事件可能会引起其它事件。
5、后果不确定性。
开始可能是一个不大的事情,后来却变成大事情。
(五)什么是风险突发事件与风险有关。
应急管理概论防灾科技学院应急,公共事业管理
![应急管理概论防灾科技学院应急,公共事业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95bd46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b.png)
应急管理概论防灾科技学院应急,公共事业管理1、应急管理的概念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2、突发事件的概念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制度红橙黄兰,一二三四,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中国应急管理体系:预案制定、体制建设、机制建设、法制建设5、中国应急机制:1)建立预警防范系统2)完善应急处理系统3)健全善后处理系统6、中国应急管理体制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7、我国的应急管理机构:1)领导机构:国务院为最高行政领导机构;2)办公机构:国务院办公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3)工作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4)地方机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主要应急机关。
5)专家组: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设,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8、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在事前预先制定的应对性行动方案。
9、我国应急预案的制定职责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
薛澜应急管理概论
![薛澜应急管理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b32a909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4.png)
薛澜应急管理概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薛澜应急管理概论随着现代社会风险的增加和灾害事件频发,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薛澜应急管理概论是一门系统介绍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策略,提升应对紧急情况和灾害事件的能力。
本文将从薛澜应急管理概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内容框架和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概念薛澜应急管理概论是指一种旨在有效减轻紧急情况和灾害事件对人、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害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它是一种全面、协调、灵活的管理方式,旨在预防、减轻、处置、恢复和弥补各类紧急情况和灾害事件的影响,以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薛澜应急管理概论强调以人为本,重视预防和综合治理,注重信息共享和跨部门协作,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
二、重要性薛澜应急管理概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公共安全。
通过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可以及时处置各类紧急情况和灾害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2. 促进社会发展。
应急管理是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3.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可以提高国家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综合应对能力和国家形象。
4. 保护生态环境。
应急管理不仅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有助于构建清洁、美丽的家园。
三、内容框架薛澜应急管理概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应急管理基本理论。
介绍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策略,以及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2. 应急管理体系。
阐述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等,以及应急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建设与完善。
3. 应急管理技术。
介绍应急管理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包括信息采集与分析、预警预报、危险源识别与评估、应急预案编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总论★突发事件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灾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的特征(一)突发性和紧急性(二)严重性(三)不确定性(四)社会性(五)同时涉及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我国突发事件分为(一)自然灾害(二)事故灾难(三)公共卫生事件(四)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或者是几类的复合,最为严重的突发事件往往成为危机。
★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突发事件等级1级(特别重大)红2级(重大)橙3级(较大)黄4级(一般)蓝★突发事件分级的影响因素(一)突发事件的客观属性(二)突发事件作用对象的承受能力(三)社会整体对突发事件的控制能力★突发事件分级的重要性事件的级别水平将直接决定了预警信息的发布水平、预案的启动级别、响应级别、处置规模与手段的抉择等诸多问题★中国突发事件的分期(一)酝酿期:预防与应急准备(二)爆发期:监测与预警(三)缓解期:应急处置与救援(四)善后期:事后恢复与重建★我国应急管理的发展阶段里程碑一:2003年应急管理元年中央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完善检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里程碑二:2004应急预案编制年2004年1月,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会议;里程碑三:2005年推进“一案三制”4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7月,首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12月,国务院应急办成立里程碑五:2007年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年5月,全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里程碑六:2008年大考之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应急管理的内涵应急管理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到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应急管理的外延(一)应急管理重在思想而不单是手段(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应急管理的研究视角(一)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学的视角(二)公共关系与传播学的视角(三)心理学的视角(四)社会学的视角(五)政治学的视角(六)信息管理学的视角(七)法律视角(八)自然科学视角★应急管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工作的“关口再前移”★危机管理“做最坏的打算”,强调决策的非常规性和“艺术性”第二篇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制的概念国家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众等各利益相关方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在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
★应急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关系应急管理机制是为积极发挥体制作用服务的,同时又与体制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既可以促进应急管理体制的健全有效运作,也可以弥补体制存在的不足。
★我国应急管理机构的构成(一)领导机构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二)办事机构: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三)工作机构:分类管理专业结构(四)地方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五)专家组★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具体描述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的内涵(一)统一领导的内涵指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国务院是全国层面上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统一负责全国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与责任主体,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二)综合协调的内涵1、各级政府对所属各有关部门,上级政府对下级各有关政府的综合协调,也包括共同的上级机关对互相没有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的不同层级政府和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2、对政府之外的各类主体进行的综合协调,包括对武装力量、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国内外公众之间的综合协调3、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根据职责所进行的的日常协调工作。
★中国政府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是全国和各级地方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统筹负责全国及其给及行政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中国政府实施综合协调功能的办事机构:应急办(一)政府应急办的主要职责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二)政府应急办的设立依托于政府日常协调机构设置值班室;与政府日常事务分开设立政府有关部门应急管理机构情况★中国政府实施综合协调功能的办事机构:应急办★中国政府应急管理决策咨询机构:专家组★我国实施综合协调的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指挥部(二)应急指挥机构的设置原则实权化综合化常态化★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内涵(一)分类管理的内涵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特性,确定相应的管理规则,明确分类分级标准,开展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二)分级负责的内涵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突发事件的级别不同,确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内涵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原则上由地方政府负责,即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
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特定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的,就应当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为主。
★属地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沟通问题:信息失真(二)协调问题:部门间的责任及利益协调(三)监督问题:监督及评价★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内涵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个部门、企业和公众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与参与,形成共同治理的局面★应急管理中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的实现路径(一)管理主体的转变(二)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的转变(三)管理资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应急管理职责(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构成陆军、海军、空军及第二炮兵部队(二)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途径与保障1、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途径2、军队参与应急管理的保障(三)军队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1、维护稳定2、突击救援3、技术支撑4、威慑后盾★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应急管理职责(一)武警部队管理体制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设总部、指挥部(军)、总队(师)、支队(团)四级领导机关(二)武警部队各部分的组成及其职能三大类八个警种1、内卫部队;2、黄金、水电、森林、交通部队称警种部队3、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三)武警部队参与应急管理的主要职责1、固定目标执勤2、参加处置社会安全事件3、协助依法执行逮捕、追捕、押解、押运任务,协助执行重要的押运任务4、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参加国家能源、交通重点项目建设,遇有严重灾害时,参加抢险救灾。
★民兵预备役的应急管理职责(一)民兵预备役的组成士兵预备役:所有民兵和经过预备役等级的符合预备役条件的男性公民军官预备役: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军官,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退伍士兵、高等院校毕业学生、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民兵干部及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灾害救援的作用1、第一梯队打头阵2、突击队3、保障队4、外引内联★应急救援队伍的构成及特点(一)应急救援队伍的构成1、综合应急救援队伍2、专业应急救援队伍3、应急志愿者队伍4、其他类别应急队伍(二)应急救援队伍的特点1、机动性2、专业性3、协调性4、信息化5、现代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现状(一)以公安消防部队为骨干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二)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三)矿山救援队伍和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1、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
2、应急救援骨干队伍。
(四)海上、铁路、民航应急救援队伍1、海上应急救援队伍:中国救捞2、铁路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各铁路局在规定点设特等、一等救援列车,在无救援列车的二等以上车站或较大中间站设事故救援队3、民航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包括基于以民航空管系统为指挥协调中心的搜寻救援体系和以机场管理机构为主题的地面救援体系。
(五)核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我国现已建成国家、核电厂所在省份、核电基地的三级应急管理体系(六)其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1、防汛抗旱队伍2、森林草原消防队伍3、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应急队伍4、公用事业保障队伍5、卫生应急队伍6、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构成(一)处置自然灾害发挥重要作用的应急志愿者队伍(二)处置公共卫生事件发挥防控作用的非专业卫生队伍(三)处置事故灾难的企业内保人员(四)处置社会安全事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区治安人员、社区保安等★非专业应急队伍的特点(一)常态组织与临时动员相结合(二)平站结合(三)处置灵活★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定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强调在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第三篇应急管理机制★社会管理的定义指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社会管理的目标(一)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二)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三)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保障社会良性运行。
★社会管理的工作内容(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八)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管理机制的构成(一)政府调控机制(二)社会协调机制(三)公众参与机制★应急准备的定义(一)应急准备的含义为了有效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障应急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应急预案、城乡规划、应急队伍、经费、物资、设施、信息、科技等各类保障性资源的综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工作。
(二)应急准备的特征1、应急资源准备行动的快捷动态性2、应急准备方式的灵活多样性3、应急准备的资源共享协同性4、应急准备的布局合理性★应急准备的主要内容(一)应急准备的目标立足于“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强化服从任务需要意识、快速反应意识、灵活保障意识,主动跟进,做好应急任务的服务保障工作。
(二)应急准备的原则1、综合集成、系统配套2、平战一体、常备不懈3、多元参与、动态更新4、军民合作、军地协同(三)人力资源保障主要包括专职应急管理人员、应急专家、专职应急队伍和辅助应急人员、社会应急组织、企事业单位、志愿者队伍、社区、国际组织以及军队与武警等(四)资金、物资保障应急资金是指应对突发事件时,确保应急工作开展的应急救援专项资金、应急储备资金应急物资是指应对突发事件时,需要使用的生活必需品、药品及医疗器械和粮食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