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主讲教师:任莉芳 教学单位:南阳市二中
说 课 顺 序
一.说课标 二.说教材 三.说教法和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课标
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
1.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 案例中归纳一般性规律,并用来说明具体的事物。因 此要求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 2. 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地形形态对交通线路密度、布 局、形态、走向的具体影响,对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 其它因素有一定了解。
2、为何选择青藏线方案?
青 格尔木
1118
藏 那曲 藏
2015
川 藏
1960
拉萨
滇
方案 线路长度
沿线自然条件
预计投 资 200亿 元来自青藏 穿过藏北高原,地势较高,起 1118千米 铁路 伏不大,分布有冻土
穿越横断山区高山深谷,跨越 川藏 2000千米 众多水系,沿途有雪山、冻土、 800亿 铁路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元 穿越横断山区高山深谷,跨越 滇藏 1960千米 澜沧江、怒江、其间多断层、 铁路 积雪和冰川 600亿 元
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我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 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读郑渝高速铁路规划图, 回答下列问题。
在郑渝铁路规划的两种方案中, 与方案①相比,②方案( )
A.占用耕地多,征地费用较高 B.直线距离近,工程造价低 C.沿线城市较少,人口稀疏,效益较低 D.沿河谷延伸,地势起伏较小
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图
中国地势图
地形影响交通线路的形态和布局
通过合作探究,分析这三种交通线路形态最可能分布 在什么地形区。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高一地理导学案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对聚落的影响不同的地表形态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1.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
2.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
4.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分布。
二、对交通线的影响1.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密度: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2.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成: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线路常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有时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呈“之”字形延伸。
3.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山区沿山谷或河谷延伸。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掌握的工程技能越来越多,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交通线。
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不断降低。
导学训练:一、选择题。
读图“塔里木盆地”,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回答1~3题。
1.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3.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图中A、B、C、D、F为城镇,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联系城镇之间的线路选线合理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如果在山区E处发现了一大型煤田,欲在F处建一钢铁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A.市场B.水源C.交通D.技术6.一般来说,高原和山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理由是A.铁路对坡度的限制性比公路对坡度的限制小B.铁路路线较平直不能照顾到更多的地区C.公路选线和建设比较灵活方便D.铁路的效益远不如公路的效益大下图是“某地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
一、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3考点21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和聚落的影响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特别提示〗河流的侵蚀地貌对聚落没有很强的吸引力,堆积地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聚落的分布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故并非所有的平原都是聚落密集区,如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运输方式线路分布延伸方向表现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原因修建公路的成本和难度均低于铁路这里地势相对和缓,施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本低地势起伏大地区耕地状况乡村规模河网密布区破碎小河网稀疏区连片大因素较多,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因此山区道路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考向一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及原因: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 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 因方式首选公路,其次是铁路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 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 路小线路选址及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 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 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 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来确定路线走向的原 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②降低技术难度;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答案】1.A2.C【解析】1.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山地地区地势起伏较大,自然环境恶 劣,因此聚落分布较为分散,规模相 对较小。交通线路通常沿山谷或山脊 延伸,以降低修建难度和成本。
平原地区的聚落与交通线路分布案例
总结词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相对集中且规模较大。
详细描述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因此聚落分布相对集中,规模较大。交通线路通常呈网格状分布 ,以实现快速便捷的交通联系。
水文条件还对交通线路的类型和建设成本产生影响。例如,在河流上架设桥梁或 隧道需要考虑到河流水位、流速、河床地质等因素,因此建设成本较高。此外, 水库的建设也会对周围地区的交通线路分布产生影响。
气候条件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气候条件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特 征。气候条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 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类生产生活和交 通出行的需求上。例如,在寒冷地区 需要考虑到冬季封路、雪崩等风险, 而在炎热地区需要考虑到道路热浪、 沙漠地带行车困难等问题。
VS
气候条件还对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方 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聚落和交通线 路的分布。例如,在干旱地区需要合 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而在 湿润地区则需要防止水患灾害对交通 线路的影响。
04
实际案例分析
山地地区的聚落与交通线路分布案例
总结词
受山地地形限制,聚落和交通线路分 布相对分散且规模较小。
河谷与聚落分布
总结词
河谷地区地形狭窄,交通受限,聚落分布多呈带状。
详细描述
河谷地区地形狭窄,河流流经形成的水系对聚落分布有一定影响。因此,河谷地 区的聚落分布多呈带状或沿河谷地带分布,规模较小。
02
地理地形与交通线路分布
山地与交通线路分布
01
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07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高二地理 最后一读 班级 姓名8四.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1)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河谷地带),呈带状; ——有利条件:地势较低(平坦),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等; ——如我国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的聚落。
(2)山地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发展),多呈带状;(3)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或沿河发展,或沿海岸发展;河网较密的平原地区,聚落多沿河流分布,呈带状分布;如我国南方聚落分布; 河流较少的平原开阔地区,聚落多呈团块状分布;如我国北方聚落分布; 2.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通常优先建造 ,其次才是铁路; 在山岳地区通常选线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 地带;在山岳地区选线往往迂回前进,呈“ ”字形,弯曲程度大于平原地区;五.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冰期与间冰期更替(冷暖交替) 2.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及影响:(1)近代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来):呈 趋势;(2)主要人为原因:① ;② ; (3)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①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因 上升将被迫举国迁移。
试分析其原因。
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不利:干旱加重,作物减产; 不同地区:低纬度大部分国家农作物减产;高纬度国家,农作物增产; ③对水分(水循环)的影响:——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会增加;干旱半干旱区域蒸发增强;(温带草原会退化成沙漠;温带耕作业区会退化成草原;) 热带气旋强度和频率会明显 ;(低纬度农作物减产) (4)主要对策: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对策有:②增加吸收温室气体的途径:;采用固碳技术等; ③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六.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的影响(以土地资源为例):2.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人类生存和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 ,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 ,利用方式 ,利用率越来越 。
高三一路复习——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柴达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 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今天的柴达木盆地 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气温变化剧烈 。西北的南八仙有一系列与盛行风向平 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 地貌组合。东南诺木洪附近的一片荒漠 地带中,有数以亿计的贝壳同含有盐碱 的泥沙凝结在一起形成贝壳梁。右图为 柴达木盆地局部区域图。
资料书 P100
C
P100
C A
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下题
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D )
A. 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B. 断裂下陷、风力堆积
C. 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D. 断裂下、流水堆积
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该 地区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岩浆侵入→断层发 生→外力侵蚀→页岩沉积
(2)分析南八仙地区地貌的形成原因。 答案 该区域干涸的湖底表土因为水分的 缺失而干缩裂开,强劲的西北风沿着这些 裂隙吹蚀,由于表土的坚硬程度差异,裂 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 土墩和沟槽,经过风力的长期作用形成了 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 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 解析 该区域干涸的湖底表土因为水分的缺失而干缩裂开,强劲的西北 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由于表土的坚硬程度差异,而形成不同地貌。
主观题答题策略
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类
右面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 ,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 成过程。 答案 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 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河谷、沟谷、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侵
,完成(1)~(2)题。
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高考必备)
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高考必备)地理高三知识点总结(一)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着制约作用。
(二)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据有关资料,了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正确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应如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三)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概念、分类),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具有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属性。
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应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四)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认识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危害),了解这种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灾减灾措施。
地理表述能力————特征表述(1)地形(地貌)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地势四个方面概括.例如亚洲地形特征: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平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地面起伏极端(大);平均海拔950米。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山,东部是低矮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大洋洲:①地势低平。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件
3、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地形
布局 形态
密度 工程造价
平原 限制较少 网状
大
低
“之”字
山地 沿山谷、 形,沿等高 小 河谷分布 线修筑
高
如图所示,进藏铁路有四条,为什么首先 选择 方案①---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路程较短,工程难度较低,造价较 小;而且目前技术上已经克服了高寒缺氧和冻土 等难题。而甘藏和川藏铁路虽然路程较短,但经 过地形区复杂,工程难度大,造价高。滇藏铁路 不仅经过地形区复杂,路程也较长,因此工程难 度和造价是四条线中最大的。
• 丘陵山区:规模较小,相对分散,数量较多
贵州晴隆24拐
城市与农村的差别与联系
景观差别
差
人口差别
别
功能差别
联 产品联系
服务联新
系 成因联系
城市
农村
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 景观单一,建筑物密度小,
大,交通设施齐全
道路系统单一
以非农人口为主,人口 以农业人口为主,人口稀
密度大,规模大,文化 疏,规模小,文化背景比
①地形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
甲
乙
比较甲乙两图中村落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河网密度 较大的平 原地区, 村落沿河
山 地 、 丘
道伸展, 陵
多呈带状
少 小 小
点状 分散
人口 密度 规模 形态 分布
多 大平 大原
团聚型 棋盘式
集中
北京市
丽江 古城
②地形对城市聚落分布的影响
a、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平原:对呈不规则多边形或棋盘式,规模较大 山地:因地制宜,向较平坦开阔地区延伸,不规则形状 河谷地带:狭长状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思考: 盆地中部平原地区 交通线路形态特点?
川西山地高原地区
川西高原线路布局要避开高大山脉,多沿河谷延 伸,沿线人少、城镇少,经济不发达,建设资金 多、技术难度大,故线路少、呈线状。
知识链接——进藏铁路选线
这四种方案中,为何选择了青藏线?
川藏线 滇藏线
格尔木 拉萨
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 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影响因素主要有: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技术因素
生态因素
技术措施
建设 “陆上桥” 等工程措施来穿过550多公里的冻土地 区。
知识链接:
冻土 是指在寒冷的季节,土壤中所含的水结成冰
气候因素:夏秋季节台 风影响大且夏季降水集中。
海洋因素:海域宽阔, 该地区有著名的钱塘江大潮, 潮差大,流速快且海水深, 另外海水对建筑物也有腐蚀 作用。
的状态。冻土地带,在温暖的季节会融化下降,寒冷 的季节则冻结膨胀,这一起一降会严重影响铁路路基 的稳定性。青藏铁路将穿过这样的冻土地段长达550 公里。
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清水河特大桥采取陆地上架桥的方式预留出藏羚羊迁徙通道
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采取人工移植草皮的方式以保护当地的草场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
4.1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大势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密度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而交通路线密度也呈现出西部稀疏、 东部稠密的特点。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
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二)地形影响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
西部山地高原
东部四川盆地
思考:四川省大致可分为哪两个地形区? 地形有何特点?
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文库)
P91“活动”
图4-8、4-9反映了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中国地势的三大阶梯
201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
1.我国交通线路为西疏东密。 2.我国东部地势低, 地形平坦, 交通线路密度大;西部地势高, 地形崎岖, 交通线路密度小。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主干知识: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集聚的场所。 2.聚落分类:乡村和城市 村落 3.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洪水 案例一:河谷阶地上的半坡村落 案例二:平原村落与丘陵山区村落的差异 村落规模 村落形态 村落人口 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较多 平原地区 较大 相对分散 较小 较少 丘陵山区
P92“活动”
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可分为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部是四川盆地。盆地 中部又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不同的地形区,不仅交通线路的布局不同,而且交通线 路的形态也各有差异。 读图4-10, 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 区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四川盆地地形平坦、人口稠密、 城镇密集。所以,交通线路稠 密,呈网络状分布。
湘教版必修Ⅰ
第四章
课标要求Βιβλιοθήκη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
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表形态对陆地交通线路分布影响的区位分析
地表形态对陆地交通线路分布影响的区位分析作者:吴建国来源:《新高考·高三政史地》2007年第12期一、知识解读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特别是对陆地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线网密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地形地貌的类型、成因、特征及其发展过程,地形地貌与岩性、构造等地质条件的关系,对路线选择和路基工程有重要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时代,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最重要的,有些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尽管经济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但有许多不可逾越的自然障碍。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条件影响的比重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主要因素。
1. 地表形态对陆地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适合多种运输方式,而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其次才是铁路。
因为在山岳地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
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然后是铁路。
2.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陆地运输受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
首先,运输的基本走向一般是根据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分布情况来确定的。
其次,地形的起伏变化、不同的地形单元(平原、丘陵、山地等)对公路、铁路的走向影响最大;在不同的地形单元上,修建相同技术标准的铁路或公路,其线路的弯曲程度、施工难度、工程造价和总长度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从路线角度来讲,山坡稳定性高,坡度平缓,对布设交通线路无疑是有利的。
坡度平缓不仅便于回头,而且可以拉大上下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既有利于路基稳定,又可减少施工时的干扰。
但平缓的山坡通常有厚度较大的坡积物和其他重力堆积物分布,再加上坡面径流容易在此汇聚,一旦这些堆积物与下伏基岩的接触面因开挖而被揭露后,遇到不良水文情况,很容易引起滑坡,造成交通破坏及环境恶化。
地层的层序、厚度、年代、成因及其分布,岩石的种类、性质、风化破碎程度及风化层厚度,岩土体的类别与工程性质等,决定着具体的环境地质特点,是交通线路建设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20+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倩君)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教学内容分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三个方面加以认识。
本课旨在学习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将从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和影响交通线路形态的自然和人文要素两方面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认知:学生在本节第一课时《山地的形成》中已了解了基本的地表形态,但没有深入思考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心理:地表形态和交通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鲜活的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探讨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更好地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结构的影响✧难点:影响交通线路形态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从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线路的分布和运输线路延伸方向等方面,说出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读图分析,归纳出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从具体的案例中分析山岳影响交通线路形态的自然和人文要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的过程中,感悟自然条件和人类主观能动性的相互作用,形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讲授法六、教学过程新课讲授1.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过渡】大家觉得山地地区应该优先发展公路还是铁路呢?(举手示意)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考虑呢?请同学看下面的一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呢?①山岳地区与平原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比教读图表:1、读标题2、读数据信息3、归纳结论发现:在山地修建铁路的工程量(难度)和造价比(成本)平原大②修建公路和修建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发现:修建公路的最大限制坡度比铁路大。
适应性更强。
结论一:公路比铁路更适合在山岳地区发展。
山岳地区应先发展公路,后发展铁路;以公路运输为主,以铁路读图分析数据,思考运输为辅。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吕叔湘中学崔晓玲【课程标准分析】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读:以“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形类型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生活动1】读下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思考回答:1. 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2. 分析其原因?中国地势三级阶梯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学生活动2】结合所学知识,回归总结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还有哪些?(青藏铁路、京九铁路等)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起主导作用,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深刻而复杂,是影响其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在现代交通运输的建设中,科学技术条件为交通运输的区位选择提供了可能和保证,科技的发展可以克服一些影响交通运输的自然障碍,从而使得社会经济因素在交通运输的区位选择中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2.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特点: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我国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原因主要是: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工程建设难度小,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城市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因此交通线路相对稠密。
而西部地区情况与此相反。
【学生活动3】读图分析兰州地形、河流、聚落、交通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兰州市的形成、发展。
3.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1)平原地区:地形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区一般呈网状分布。
(2)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且工程造价较高。
(3)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 上午2时17分53秒02:17:5321.4.22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1年4月上 午2时17分21.4.2202:17April 22, 2021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 2时17分53秒02:17:5322 April 2021
--- ---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1.4.2221.4.22Thursday, April 22, 2021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2:17:5302:17:5302:174/22/2021 2:17:53 A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1.4.2202:17:5302:17Apr -2122- Apr-21
穿越横断山区高山深谷,跨越众多 水系,沿途有雪山、冻土、地震、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滇藏 铁路
穿越横断山区高山深谷,跨越澜沧 1836千米 江、怒江、其间多断层、积雪和冰
川
200 亿元
800 亿元
600 亿元
2、通过比较,为何选择青藏线方案?试利 用所学知识,结合地形加以分析。
建筑里程最短,地形缓,投资少 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其它的线路多地质灾害
青海
1097
西藏
2211 2015
1960
1、西藏长期不通铁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地势高 地势高带来缺氧、寒冷、冻土 以及生态环境脆弱; 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技术达不到要求; 我国的国力难以承受等
方案 线路长度
沿线自然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必修) 11.山区的公路多沿河谷地带修建, 主要因为河谷地带 A.植被条件好 B.热量条件好 C.水源较充足 D.地势相对和缓 (08必修) 35.在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 一般较大。
(09必修)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6-8题。
7.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8.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08必修)读图2,完成3~4题。
3.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a B.B C.c D.d 4.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 A.山岭 B.褶皱 C.断层 D.隆起
(08必修)读图3,完成5~6题。
5.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 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6. 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垂直自然带图”,归 纳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 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07必修) 12.“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从塞北到江南地域分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地形
(07必修) 13.图8所示范围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 化,属于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09必修)图7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 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 沙尘暴频发 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3.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毁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14.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第四章
(07必修)5.图2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③
(07必修) 6.图3所示河谷形成的主 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07必修) 7.图4中甲处的地质构造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陡崖
(07必修) 14.“2007年2月27日,意大利西西里岛以北 的斯特龙博利山口,橘红色的滚烫岩浆顺着山坡缓缓流下, 碰到冰冷的海水冒出一团团白烟。”材料描述的自然灾害是 A.海啸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爆发
(09必修) 34.当前,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首要因素 是地形。
教材内容 、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主要外力作用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力堆积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冰川堆积地貌、海浪堆积地貌等 典型景观图 外力作用与内力作用的关系 (3)三大类岩石:成因分类、特点 典型实例: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石灰 岩;变质岩——大理岩 (4)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判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及各类变式图
第五章
课程标准: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 作用。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要求: 1. 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第五章
2. 以某自然地理要素(生物)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 演变中的作用。
3.通过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 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举例说明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以致整 体地理环境的改变,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树立地理事 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5. 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景观图,了解自然地理 环境的差异性。
必修一第四、五章 备课
郑一梅
依据
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
参照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 试(必修科目)地理考试说明 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 试(选修科目)地理考试说明
研究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试卷
第四章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 力因素。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 影响。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 因及危害。
教学要求:
1. 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2. 阅读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
第四章
3. 知道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
4. 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 其地表形态。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纬度地带)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经度地带)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07必修) 读图13,完成26—28题。 28.针对江苏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从事农业生 产首先必须做到 A.考虑交通条件 B.因地制宜 C. 有全球意识 D.发展机械化
(08必修) 17.图9所示的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 变化主要体现了
5. 举例说明外力作用(流水、风力、冰川等)对地表形态 的塑造。
6. 以某种常见地表形态为例,分析其形成变化的内、外力 因素,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化。 7.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8.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9. 说明地震(火山)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了解对这种自 然灾害的监测和防治措施。
教材内容: 第二节 (1)褶皱、断层和火山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褶皱(背斜、向斜):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地表形 态及成因 断层的特点、地表形态 火山 实例判断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对交通运输方式、对交通线路分 布、对线路延伸方向
教材内容: 第三节 (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 典型景观图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平原、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