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平面交的算法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平面分割问题c++

平面分割问题c++

平面分割问题c++
平面分割问题是计算几何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平面上的点集分割成若干个不相交的区域。

在c++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扫描线算法,半平面交算法等等。

这些算法的实现都需要对点进行排序,对线段进行比较,判断点是否在多边形内部等等操作。

具体来说,扫描线算法是利用扫描线不断水平扫描平面上的点,当遇到线段时,通过比较线段的端点坐标来确定线段与扫描线的交点,然后根据交点的位置关系来更新当前扫描线上的区域。

半平面交算法则是通过不断添加半平面来逐步构建出多边形的边界,最终得到分割后的区域。

总之,平面分割问题在计算几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的解决需要借助于一些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如点、线段、多边形的表示方法,排序、比较、判定等等。

对于c++程序员来说,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 1 -。

新探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的对比

新探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的对比

新探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的对比【引言】:道路交叉设计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大类。

平面交叉指的是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内的交叉。

简称平交。

立体交叉指的是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高程上的交叉,利用跨线桥、地道等使相交的道路在不同的平面上交叉,简称立交。

不管是平面交叉还是立体交叉都有其相对独有的优点和缺点。

任何一种交叉设计的类型都不可能完全代替另一种。

1、平面交叉设计的分析1.1、平面交叉是路网中交通问题最突出的部位相交道路的车辆,在平面交叉口处要汇集和转向通过,因而产生了交通间的纵横干扰,影响通过能力。

在同样车道数的情况下,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总是小于路段的通行能力,这就导致在相交道路路段的交通量还不十分大的时候,交叉口处已接近或达到饱和,从而使平面交叉处交通拥挤。

再加上过街行人的穿插交会,更易使平面交叉口处事故多发,成为交通全的敏感地段。

根据统计资料,交通事故的半数发生在道路平面交叉及其周围,而在城市中这一比例可高达60%以上;半数以上的行车时间延误也是因平面交叉的存在而引起的。

由此可见,对平面交叉的合理规划、设计和交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2、不可能用立体交叉代替路网中所有平面交叉将平面交叉全部改成立体交叉,虽然可以解决因平面交叉而产生的交通问题,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实施的。

首先,立体交叉工程浩大,修建费用高,占地面积大,修建工期长。

因此,如能通过对平面交叉的改建而达到交通改善的目的,就不宜修建立体交叉。

其次,由于相交道路的性质、占地、工程投资等的限制,还不可能全部修筑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有时还要建造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如菱形、部分苜蓿叶式等,此类立体交叉仍保留了部分平面交叉,使平面交叉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不处理好此类平面交叉问题,立体交叉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因此,在修建立体交叉时,仍有做好平面交叉口的设计问题。

再者,在城市内修建立体交叉,还会带来分割城区、影响街区日照条件、干扰电波、妨碍视线、破坏景观,给行人带来不便等新问题。

平面上的单调有界定理及其应用

平面上的单调有界定理及其应用

平面上的单调有界定理及其应用
平面上的单调有界定理(Monotone Finite Theorem)是指,一个平面内的任意单调有界图(简称单调有界图)最多有$O(n)$ 个顶点和$O(n)$ 条边,其中$n$ 为顶点数。

一个图被称为单调有界图,当且仅当对于图中的每条水平线(或竖直线),线与图相交的点的集合是一条单调曲线。

此外,图的边不会穿过这些单调曲线,每条边最多与其中一条相交。

单调有界图在计算几何中具有重要应用。

我们可以使用单调链来对单调有界图进行分割和处理。

单调链是指一个沿着单调曲线的路径,它的每个交点都是单调曲线的拐点。

单调链可以用于求解最远点对、最近点对、半平面交、最大子矩形等问题。

一个基本的应用是求解平面上的最大点集,使得任意两点的距离不小于$d$。

我们可以将点按照$x$ 坐标排好序,然后对于每个点,只考虑它右侧距离不超过$d$ 的点。

这些点构成了一个单调有界图,可以用单调链进行处理。

类似地,我们也可以使用单调链来处理凸包问题。

对于一组点,我们可以将点按照$x$ 坐标排好序,然后维护一个单调栈,记录当前已经发现的点的下凸壳。

对于每个点,如果它在当前下凸壳上,就直接加入单调栈。

否则,我们将单调栈
中上凸壳的点弹出,直到该点可以加入单调栈为止。

这样,最终单调栈中记录的点就是凸包的一条边。

半平面知识点

半平面知识点

半平面知识点半平面是计算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半平面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如何应用半平面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半平面的定义半平面是指平面上的一个半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将平面分为两个部分。

在半平面中,直线的一侧被称为半平面的内部,另一侧被称为半平面的外部。

二、半平面的表示方法半平面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示方法来描述,常见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 点法:通过半平面上的一个点和一个法向量来表示。

点表示了半平面的内部,法向量决定了半平面的方向。

2. 边法:通过半平面上的一条边来表示。

边界上的点属于半平面的内部,而边界外的点属于半平面的外部。

三、半平面的性质半平面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质: 1. 半平面的内部是一个无限大的区域,外部是一个有界区域。

2. 半平面内的任意两点可以通过半平面上的直线段相互连接。

3. 两个半平面的交集是一个凸多边形,可以通过多边形的边界来表示。

四、半平面在计算几何中的应用半平面在计算几何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两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凸包问题凸包是指包含给定点集的最小凸多边形,它在很多计算几何问题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半平面可以用来解决凸包问题,具体步骤如下:(1)先找到点集中的最左下角点P,并将其作为凸包的一个顶点。

(2)按照点P的顺时针方向,依次将剩下的点与已知的边界点进行比较。

(3)如果点Q在半平面内部,则将Q作为新的边界点,否则排除该点。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的点都被处理完毕。

2.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是一类最优化问题,它在经济学、运筹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半平面可以用来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具体步骤如下:(1)将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标准形式。

(2)构造半平面的不等式约束。

(3)求解半平面的交集,得到线性规划问题的解。

通过以上两个应用场景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半平面在计算几何中的重要性。

掌握半平面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应用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简述平面交叉

简述平面交叉

简述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是指在平面上两条线段(或直线)相互交叉或重叠的现象。

平面交叉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数学、计算机图形学、物理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当两条线段相交时,它们会在某一点处有公共部分;当两条线段重叠时,它们有一些或全部部分是重合的。

平面交叉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斜交的。

线段相互交叉通常被称为交叉点,而重叠的线段则被称为重叠段。

平面交叉的特性和性质可以用于求解几何问题,如计算两条线段的交点、确定两条线段是否相交、计算线段之间的距离等。

平面交叉也是计算机图形学中二维图形的基础操作,用于处理线段、多边形等图形的相交问题,如计算线段与多边形的交点、多边形是否自相交等。

在进行平面交叉计算时,常用的方法有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

几何方法主要是基于几何形状的性质和关系进行计算,如使用线段的长度和角度来确定是否相交;而代数方法则是利用数学公式和方程进行计算,如通过解直线方程或线性方程组来求解交点的坐标。

总之,平面交叉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两条线段相互交叉或重叠的现象。

它在数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中有广泛应用,用于求解几何问题和处理二维图形的相交问题。

ACMer需要掌握的算法讲解

ACMer需要掌握的算法讲解

ACM主要算法介绍初期篇一、基本算法(1)枚举(poj1753, poj2965)(2)贪心(poj1328, poj2109, poj2586)(3)递归和分治法(4)递推(5)构造法(poj3295)(6)模拟法(poj1068, poj2632, poj1573, poj2993, poj2996)二、图算法(1)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2)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 bellman-ford, floyd, heap+dijkstra)(poj1860, poj3259, poj1062, poj2253, poj1125, poj2240)(3)最小生成树算法(prim, kruskal)(poj1789, poj2485, poj1258, poj3026)(4)拓扑排序(poj1094)(5)二分图的最大匹配(匈牙利算法)(poj3041, poj3020)(6)最大流的增广路算法(KM算法)(poj1459, poj3436)三、数据结构(1)串(poj1035, poj3080, poj1936)(2)排序(快排、归并排(与逆序数有关)、堆排)(poj2388, poj2299)(3)简单并查集的应用(4)哈希表和二分查找等高效查找法(数的Hash, 串的Hash)(poj3349, poj3274, POJ2151, poj1840, poj2002, poj2503)(5)哈夫曼树(poj3253)(6)堆(7)trie树(静态建树、动态建树)(poj2513)四、简单搜索(1)深度优先搜索(poj2488, poj3083, poj3009, poj1321, poj2251)(2)广度优先搜索(poj3278, poj1426, poj3126, poj3087, poj3414)(3)简单搜索技巧和剪枝(poj2531, poj1416, poj2676, 1129)五、动态规划(1)背包问题(poj1837, poj1276)(2)型如下表的简单DP(可参考lrj的书page149):1.E[j]=opt{D+w(i,j)} (poj3267, poj1836, poj1260, poj2533)2.E[i,j]=opt{D[i-1,j]+xi,D[i,j-1]+yj,D[i-1][j-1]+zij} (最长公共子序列)(poj3176, poj1080, poj1159)3.C[i,j]=w[i,j]+opt{C[i,k-1]+C[k,j]} (最优二分检索树问题)六、数学(1)组合数学1.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2.排列组合3.递推关系(poj3252, poj1850, poj1019, poj1942)(2)数论1.素数与整除问题2.进制位3.同余模运算(poj2635, poj3292, poj1845, poj2115)(3)计算方法1.二分法求解单调函数相关知识(poj3273, poj3258, poj1905, poj3122)七、计算几何学(1)几何公式(2)叉积和点积的运用(如线段相交的判定,点到线段的距离等)(poj2031, poj1039)(3)多边型的简单算法(求面积)和相关判定(点在多边型内,多边型是否相交)(poj1408, poj1584)(4)凸包(poj2187, poj1113)中级篇一、基本算法(1)C++的标准模版库的应用(poj3096, poj3007)(2)较为复杂的模拟题的训练(poj3393, poj1472, poj3371, poj1027,poj2706)二、图算法(1)差分约束系统的建立和求解(poj1201, poj2983)(2)最小费用最大流(poj2516, poj2195)(3)双连通分量(poj2942)(4)强连通分支及其缩点(poj2186)(5)图的割边和割点(poj3352)(6)最小割模型、网络流规约(poj3308)三、数据结构(1)线段树(poj2528, poj2828, poj2777, poj2886, poj2750)(2)静态二叉检索树(poj2482, poj2352)(3)树状树组(poj1195, poj3321)(4)RMQ(poj3264, poj3368)(5)并查集的高级应用(poj1703, 2492)(6)KMP算法(poj1961, poj2406)四、搜索(1)最优化剪枝和可行性剪枝(2)搜索的技巧和优化(poj3411, poj1724)(3)记忆化搜索(poj3373, poj1691)五、动态规划(1)较为复杂的动态规划(如动态规划解特别的施行商问题等)(poj1191, poj1054, poj3280, poj2029, poj2948, poj1925, poj3034)(2)记录状态的动态规划(poj3254, poj2411, poj1185)(3)树型动态规划(poj2057, poj1947, poj2486, poj3140)六、数学(1)组合数学1.容斥原理2.抽屉原理3.置换群与Polya定理(poj1286, poj2409, poj3270, poj1026)4.递推关系和母函数(2)数学1.高斯消元法(poj2947, poj1487, poj2065, poj1166, poj1222)2.概率问题(poj3071, poj3440)3.GCD、扩展的欧几里德(中国剩余定理)(poj3101)(3)计算方法1.0/1分数规划(poj2976)2.三分法求解单峰(单谷)的极值3.矩阵法(poj3150, poj3422, poj3070)4.迭代逼近(poj3301)(4)随机化算法(poj3318, poj2454)(5)杂题(poj1870, poj3296, poj3286, poj1095)七、计算几何学(1)坐标离散化(2)扫描线算法(例如求矩形的面积和周长,并常和线段树或堆一起使用)(poj1765, poj1177, poj1151, poj3277, poj2280, poj3004)(3)多边形的内核(半平面交)(poj3130, poj3335)(4)几何工具的综合应用(poj1819, poj1066, poj2043, poj3227, poj2165, poj3429)高级篇一、基本算法要求(1)代码快速写成,精简但不失风格(poj2525, poj1684, poj1421,poj1048, poj2050, poj3306)(2)保证正确性和高效性(poj3434)二、图算法(1)度限制最小生成树和第K最短路(poj1639)(2)最短路,最小生成树,二分图,最大流问题的相关理论(主要是模型建立和求解)(poj3155, poj2112, poj1966, poj3281, poj1087, poj2289, poj3216, poj2446)(3)最优比率生成树(poj2728)(4)最小树形图(poj3164)(5)次小生成树(6)无向图、有向图的最小环三、数据结构(1)trie图的建立和应用(poj2778)(2)LCA和RMQ问题(LCA(最近公共祖先问题),有离线算法(并查集+dfs)和在线算法(RMQ+dfs))(poj1330)(3)双端队列和它的应用(维护一个单调的队列,常常在动态规划中起到优化状态转移的目的)(poj2823)(4)左偏树(可合并堆)(5)后缀树(非常有用的数据结构,也是赛区考题的热点)(poj3415,poj3294)四、搜索(1)较麻烦的搜索题目训练(poj1069, poj3322, poj1475, poj1924,poj2049, poj3426)(2)广搜的状态优化:利用M进制数存储状态、转化为串用hash表判重、按位压缩存储状态、双向广搜、A*算法(poj1768, poj1184, poj1872, poj1324, poj2046, poj1482)(3)深搜的优化:尽量用位运算、一定要加剪枝、函数参数尽可能少、层数不易过大、可以考虑双向搜索或者是轮换搜索、IDA*算法(poj3131, poj2870, poj2286)五、动态规划(1)需要用数据结构优化的动态规划(poj2754, poj3378, poj3017)(2)四边形不等式理论(3)较难的状态DP(poj3133)六、数学(1)组合数学1.MoBius反演(poj2888, poj2154)2.偏序关系理论(2)博奕论1.极大极小过程(poj3317, poj1085)2.Nim问题七、计算几何学(1)半平面求交(poj3384, poj2540)(2)可视图的建立(poj2966)(3)点集最小圆覆盖(4)对踵点(poj2079)八、综合题(poj3109, poj1478, poj1462, poj2729, poj2048, poj3336, poj3315, poj2148, poj1263)附录:POJ是“北京大学程序在线评测系统”(Peking University Online Judge)的缩写,是个提供编程题目的网站,兼容Pascal、C、C++、Java、Fortran等多种语言。

半角模型讲解及相关应用

半角模型讲解及相关应用

半角模型讲解及相关应用半角模型(Half-angle model)是一种用于计算力学中的机械杆件受力、应力和变形的方法。

它基于假设杆件的横截面保持平面且只发生平面应力状态的假设,并将力和应力分解为弧度和半径的函数。

半角模型通常应用于简化复杂结构的问题,可以得到精确且一致的结果,同时减少了计算的复杂性。

半角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杆件按照弧度和横截面半径进行划分,并将每个划分面内的受力和应力分解为切向力和切向应力。

然后使用平衡方程和应力平衡方程来求解每个划分面的受力和应力。

最后将受力和应力沿杆件长度进行积分,得到整个杆件的受力和应力分布。

半角模型可以应用于各种力学问题中,例如梁的弯曲和剪切、轴的转动和屈服等。

它可以用来解决结构力学、固体力学、材料力学等领域中的问题。

在结构力学中,半角模型可以用来求解梁的弯矩分布和挠度分布。

通过将梁按照弧度和横截面半径进行划分,并将每个划分面的受力和应力分解为切向力和切向应力,可以得到每个切面上的微分力和微分应力。

然后利用平衡方程和应力平衡方程,可以求解每个切面上的受力和应力。

最后将受力和应力沿梁的长度进行积分,就可以得到整个梁的弯矩分布和挠度分布。

在固体力学中,半角模型可以用来求解杆件的应力和变形。

通过将杆件按照弧度和横截面半径进行划分,并将每个划分面的受力和应力分解为切向力和切向应力,可以得到每个切面上的微分力和微分应力。

然后利用平衡方程和应力平衡方程,可以求解每个切面上的受力和应力。

最后将受力和应力沿杆件的长度进行积分,就可以得到整个杆件的应力和变形。

在材料力学中,半角模型可以用来求解材料的屈服和断裂。

通过将材料按照弧度和横截面半径进行划分,并将每个划分面的受力和应力分解为切向力和切向应力,可以得到每个切面上的微分力和微分应力。

然后利用平衡方程和应力平衡方程,可以求解每个切面上的受力和应力。

最后将受力和应力沿材料的长度进行积分,就可以得到整个材料的屈服和断裂情况。

总结起来,半角模型是一种用于计算力学中机械杆件受力、应力和变形的方法。

半平面交

半平面交



问题5分析2:
• 半平面的交采用分治算法,每个点的复杂度为 O(n*log(n))。 • 对应于 Pi 的多边形最多有 O(n) 个顶点,因此求 Qi中的最远点复杂度为O(n)。 • 总的复杂度为O(n*n*log(n))。
Voronoi图
• 实际上,由以上方法定义的n个多边形区域Q1…Qn 就组成了一个Voronoi图。 • Voronoi图是计算几何中仅次于凸包的几何对象, 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 利用半平面的交求Voronoi图的算法不是最优的。 • 分治法、平面扫描法等许多算法都能达到 O(n*log(n)) 的复杂度,这才是最优的。但这些算 法都过于复杂,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
问题1分析:
• 假设 B 从 C ( x1,y1 ) 移动到了 D(x2,y2) , A 回答 Hot 。那么 P(x,y)所处的位置就满足 |CP|>|DP|,即:
2(x2-x1)x+2(y2-y1)y+x12+y12-x22-y22>0
• 类似地,回答Cold对应于另一个不等式。 • 初始时可能的区域是[0,10]*[0,10]。每回合后都用相应 的不等式对应的半平面与当前区域求交。并输出交的面 积。
Hotter and Colder
(Waterloo local contest)
A和B在10*10的棋盘上进行一个游戏。 A确定一个点 P, B每回合移动一次。每次 A都会告诉 B,他当前所处的位置是离 P更 近了 (Hot) 还是更远了 (Cold) 。(原题还要 考虑距离不变的情况。) 请在 A每次回答后,确定 P 点可能存在 的区域的面积。
凸多边形交的算法1:
procedure intersection of convex polygon 输入:两个凸多边形区域A、B 输出:C=A∩B 1.将两个凸多边形的顶点x坐标分类,得到序 列xi,i=1…p 2.初始化区域C为空。 3.处理{x1} 4.依次处理区域(xi,xi+1],i=1…p-1。 5.输出C

第二章 弹性半平面问题

第二章 弹性半平面问题
2
z2 z
2

2

( x s )
b a
a
q( s )( x s ) 3 ds
2
z2
2
2
a (1 2 )(1 ) x b p( s )ds x p( s)ds 2E 2 2(1 ) a q( s ) ln x s ds C1 E b
2
[u ]


2
[u ]


C由表面一个参考点决定,这个参考点z方向的位移为0
[ur ] [ur ] 0 [u ]
u
在点力作用出无穷大
(1 2 ) 2Q log r C E (1 2 )(1 )Q [u ] 0 E
2016/12/20
王战江 授课 1
2. 弹性半平面问题
问题描述
王战江 授课 2
接触力学
西南交通大学 王战江
当接触物体的尺寸远小于接触面积 时候我们可以用弹性半空间假设建 立模型。这样边界条件简单,容易 找到解析解
压力p(x)、切向力q(x)作用在弹性半平面
2. 弹性半平面问题
平衡方程
x xz 0 x z z xz 0 z x
q( s )( x s ) ds z2
2
2(1 2 ) a p( s ) ln x s ds E b a (1 2 )(1 ) x b q( s)ds x q( s)ds C2 2E


由参考点决定
表面位移梯度 u x (1 2 )(1 ) 2(1 2 ) a q( s ) p( x ) ds x E E b x s u z 2(1 2 ) a p ( s ) (1 2 )(1 ) ds q( x ) x E b x s E

半角模型专题

半角模型专题

半角模型半角模型是指:从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夹角为45°的两条射线,并连结它们与该顶点的两对边的交点构成的基本平面几何模型。

由于两射线的夹角是正方形一个内角的一半,故名半角模型,又称“角含半角模型”。

其中,将45°角的两边及其对边围成的三角形称为“半角三角形”(即图中的△AEF)半角模型的条件:共顶点、等线段,一个小角等于大角的一半,对角互补的四边形。

半角模型的结论:1.半角模型中射线与端点对边交点的连线长等于端点两相邻点到各自最近交点的距离和。

即:如图中,EF=BE+DF。

2.∠BEA=∠FEA ,∠DFA=∠EFA3.射线截端点两对边所得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相等时,其斜边长取到最小值,其面积取到最大值。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边BC上的一点,点F在边CD的延长线上,且BE=DF,连接EF交边AD于点G.过点A作AN⊥EF,垂足为点M,交边CD于点N.若BE=5,CN=8,则线段AN的长为.2.如图,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CD,BC上,且∠EAF=45°,将△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连接BD交AF于点M,DE=2,BF=3,则GM=.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B=90°,DE⊥AB,垂足为E,且DE=EB=5,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4.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将△AD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CDM.若AE=1,则MF的长为.5.在正方形ABCD中,∠MAN=45°,该角可以绕点A转动,∠MAN的两边分别交射线CB,DC于点M,N.(1)当点M,N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和DC上时(如图1),线段BM,DN,MN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你的猜想是:,并加以证明.(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如果△CMNF的周长为2.求∠MAN的度数(3)当点M,N分别在正方形的边CB和D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线段BM,DN,MN 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发生变化吗?证明你的结论.6.(2019春•瑶海区期末)通过类比联想、引申拓展研究典型题目,可达到解一题知一类的目的.下面是一个案例,先阅读再解决后面的问题:原题:如图1,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EAF=45°,连接EF,求证:EF=BE+DF.解题分析:由于AB=AD,我们可以延长CD到点G,使DG=BE,易得∠ABE=∠ADG=90°,可证△ABE≌△ADG再证明△AFG≌△AFE,得EF=FG=DG+FD=BE+DF问题(1):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BAD.求证:EF=BE+FD;问题(2):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B=∠D=90°,∠BAD=120°,AB=AD=1,点E、F分别在四边形ABCD的边BC、CD上,且∠EAF=60°,求此时△CEF的周长.7.(2018•开江县二模)阅读材料并解答问题:探究: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正方形ABCD,点E、F分别为BC、CD边上的点,且∠EAF=45°,求证:BE+DF=EF.小明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将这些分散的线段集中到同一条线段上.他先后尝试了平移、翻折、旋转的方法,发现通过旋转可以解决此问题.他的方法是将△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1),此时GE即是BE+DF.请回答:在图1中,∠GAF的度数是.理解:如图2,已知Rt△ABC中,∠ACB=90°,AC=BC,点D、E在斜边AB上,且∠DCE=45°,请写出AD、DE、BE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应用:如图3,正方形ABCD中,△AMN的顶点M、N分别在BC、CD边上,AH⊥MN,且AH =AB,连接BD分别交AM、AN于点E,若MH=2,NH=3,DF=2,求AH、EF的长.8.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1,点A(a,b),AB⊥x轴于点B,并且满足.(1)试判断△AOB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点C为线段AB的中点,连OC并作OD⊥OC,且OD=OC,连AD交x轴于点E,试求点E的坐标.(3)如图3,若点M为点B的左边x轴负半轴上一动点,以AM为一边作∠MAN=45°交y 轴负半轴于点N,连MN,在点M运动过程中,试猜想式子OM+MN﹣O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这个不变的值;若发生变化,试求它变化的范围.9.(2015秋•和平区校级期中)在等边△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D 为△ABC为外一点,且∠MDN=60°,∠BDC=120°,BD=DC.探究:当M、N分别在直线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的周长Q与等边△ABC的周长L的关系.(1)如图1,当点M、N分别在边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此时=(直接写出结果);(2)如图2,点M、N边分别在AB、AC上,且当DM≠DN时,猜想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如图3,当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猜想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4)在(3)问的条件下,若此时AN=x,则Q=(用x、L表示,直接写出结果).10.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探索延伸: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实际应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8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5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11.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AH⊥MN于点H.(1)如图①,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请你直接写出AH与AB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1)中发现的AH与AB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写出理由,如果成立请证明;(3)如图③,已知∠MAN=45°,AH⊥MN于点H,且MH=2,AH=6,求NH的长.(可利用(2)得到的结论)1.【解答】解:如图,连接AE,AF,EN,∵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AD,BC=CD,∠ABE=∠BCD=∠ADF=90°,∵BE=DF,∴△ABE≌△ADF(SAS),∴∠BAE=∠DAF,AE=AF,∴∠EAF=90°,∴△EA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N⊥EF,∴EM=FM,∠EAM=∠FAM=45°,∴△AEM≌△AFM(SAS),△EMN≌△FMN(SAS),∴EN=FN,设DN=x,∵BE=DF=5,CN=8,∴CD=CN+DN=x+8,∴EN=FN=DN+DF=x+5,CE=BC﹣BE=CD﹣BE=x+8﹣5=x+3,在Rt△ECN中,由勾股定理可得:CN2+CE2=EN2,即82+(x+3)2=(x+5)2,解得:x=12,∴DN=12,AD=BC=BE+CE=5+x+3=20,∴AN===4,故答案为:4.2.【解答】解:连接GE交AF于点O,∵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AD=∠ABF=∠ADE=∠C=90°,AB=AD=BC=DC,AD∥BC,∵∠EAF=45°,∴∠BAF+∠DAE=∠BAD﹣∠EAF=90°﹣45°=45°,由旋转得:AE=AG,∠ABF=∠ADE=90°,BG=DE=2,∠BAG=∠DAE,∴∠BAG+∠BAF=45°,∵∠ABF=∠ABG=90°,∴∠GBC=∠ABG+∠ABF=180°,∴点G、B、F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BF=3,∴FG=BG+BF=2+3=5,∴△GAF≌△EAF(SAS),∴FG=FE=5,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x,∴CF=x﹣3,CE=x﹣2,在Rt△ECF中,FC2+EC2=EF2,∴(x﹣3)2+(x﹣2)2=52,∴x=6或x=﹣1(舍去),∴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在Rt△ABF中,AF===3,∵AD∥BC,∴∠DAM=∠MFB,∠ADM=∠MBF,∴△ADM∽△FBM,∴===2,∴AM=AF=2,在Rt△ADE中,AE===2,∵AG=AE,FG=FE,∴AF是EG的垂直平分线,∴∠AOE=90°,∵∠EAF=45°,∴AE=AO,∴AO=2,∴点M与点O重合,∴EG=2GM,在Rt△ECG中,EC=DC﹣DE=6﹣2=4,GC=BC+GB=6+2=8,∴EG===4,∴GM=2,故答案为:2.3.【解答】解:把Rt△DEA以绕D按逆时针旋转90°,如图:∵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A与C重合,∠A=∠DCE′,∠E′=∠AED=90°.∵在四边形ABCD中,∠ADC=∠B=90°,∴∠A+∠DCB=180°,∴∠DCE′+∠DCB=180°,即点B、C、E′在同一直线上,∵∠DEB=∠E′=∠B=90°,∴S矩形DEBE′=DE×BE=5×5=25,∵S矩形DEBE′=S四边形DEBC+S△DCE,∵S四边形ABCD=S四边形DEBC+S△ADE=S四边形DEBC+S△DCE,∴S四边形ABCD=S矩形DEBE=25.故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5.故答案为:25.4.【解答】解:∵△ADE逆时针旋转90°得到△CDM,∴∠A=∠DCM=90°,DE=DM,∴∠FCM=∠FCD+∠DCM=180°,∴F、C、M三点共线,∵∠EDM=∠EDC+∠CDM=∠EDC+∠ADE=90°,∴∠EDF+∠FDM=90°,∵∠EDF=45°,∴∠FDM=∠EDF=45°,在△DEF和△DMF中,,∴△DEF≌△DMF(SAS),∴EF=MF,设EF=MF=x,∵AE=CM=1,且BC=3,∴BM=BC+CM=3+1=4,∴BF=BM﹣MF=BM﹣EF=4﹣x,∵EB=AB﹣AE=3﹣1=2,在Rt△EBF中,由勾股定理得EB2+BF2=EF2,即22+(4﹣x)2=x2,解得:x=,∴MF=.故答案为:.5.【解答】证明:(1)猜想:BM+DN=MN,证明如下:如图1,在MB的延长线上,截取BE=DN,连接AE,在△ABE和△ADN中,∴△ABE≌△ADN(SAS),∴AE=AN,∠EAB=∠NAD,∵∠BAD=90°,∠MAN=45°,∴∠BAM+∠DAN=45°,∴∠EAB+∠BAM=45°,∴∠EAM=∠NAM,在△AEM和△ANM中,∴△AEM≌△ANM(SAS),∴ME=MN,又ME=BE+BM=BM+DN,∴BM+DN=MN;故答案为:BM+DN=MN;(3)延长CD至E'使DE'=BE,连接AE',由(1)知,△ADE'≌△ABE(SAS),∴AE'=AE,∠DAE'=BAE,设BE=x,DF=y,∵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E=1﹣x,CF=1﹣y,∵△CEF的周长为2,∴CE+CF+EF=2,∴1﹣x+1﹣y+EF=2,∴EF=x+y=BE+DF=DE'+DF=E'F,在△E'AF和△EAF中,,∴△E'AF≌△EAF(SSS),∴∠E'AF=∠EAF,∴∠DAE'+∠DAF=∠BAE+∠DAF=∠EAF,∵∠DAF+∠EAF+∠BAE=90°,∴∠MAN=45°(2)DN﹣BM=MN.证明如下:如图2,在DC上截取DF=BM,连接AF,△ABM和△ADF中,∴△ABM≌△ADF(SAS),∴AM=AF,∠BAM=∠DAF,∴∠BAM+∠BAF=∠BAF+∠DAF=90°,即MAF=∠BAD=90°,∵∠MAN=45°,∴∠MAN=∠FAN=45°,在△MAN和△FAN中,∴△MAN≌△FAN(SAS),∴MN=NF,∴MN=DN﹣DF=DN﹣BM,∴DN﹣BM=MN.6.【解答】证明:(1)在CD的延长线上截取DG=BE,连接AG,如图2,∵∠ADF=90°,∠ADF+∠ADG=180°,∴∠ADG=90°,∵∠B=90°,∴∠B=∠ADG=90°,∵BE=DG,AB=AD,∴△ABE≌△ADG(SAS),∴∠BAE=∠DAG,AG=AE,∴∠EAG=∠EAD+∠DAG=∠EAD+∠ABE=∠BAD,∵∠EAF=∠BAD,∵∠EAG=∠EAG=(∠EAF+∠FAG),∴∠EAF=∠FAG,又∵AF=AF,AE=AG,∴△AEF≌△AFG(SAS),∴EF=FG=DF+DG=EB+DF;(2)解:连接AC,如图3,∵AB=AD,BC=CD,AC=AC,∴△ABC≌△ADC(SSS).∴∠DAC=∠BAC,∴∠BAC=∠BAD=60°,∵∠B=90°,AB=1,∴在Rt△ABC中,AC=2,BC===,由(1)得EF=BE+DF,∴△CEF的周长=CE+CF+EF=2BC=2.7.【解答】解:探究:延长CB至G,使BG=D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G=∠D=90°,AB=AD,∴△ABG≌△ADF(SAS),∴∠BAG=∠DAF,∴∠FAG=∠BAG+∠ABE+∠EAF=∠DAF+∠BAE+∠EAF=90°,∵∠EAG=∠BAG+∠BAE=∠DAF+∠ABE=∠BAD﹣∠EAF=45°=∠EAF,∵AE=AE,∴△AEG≌△AEF(SAS),∴EF=EG=BE+BG=BE+DF,故答案为90°;理解:如图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B=45°,AC=BC逆时针旋转△BCE至△ACF,∴△BCE≌△ACF,∴AF=BE,∠CAF=∠B=45°,∴∠DAF=∠CAF+∠BAC=90°,连接DF,根据勾股定理得,DF2=AF2+AD2=BE2+AD2,∵△CAF≌△CBE,∴CF=CF,∠ACF=∠BCE,∴∠DCF=∠ACF+∠ACD=∠ACD+∠BCE=90°﹣∠DCE=45°=∠DCE,∵CD=CD,∴△CDF≌△CDE,∴DE=DF,∴DE2=BE2+AD2;应用: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B=∠D=90°,∵AH⊥MN,∴∠AHE=∠B=90°,在Rt△AMB和Rt△AMH中,,∴Rt△AMB≌Rt△AMH,∴∠MAB=∠MAH,BM=MH=2,同理可证Rt△AND≌Rt△ANH,∴∠NAD=∠NAH,DN=NH=3∴2∠MAH+2∠NAH=90°,∴∠MAH+∠NAH=45°,∴∠MAN=45°.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CM=a﹣2,CN=a﹣3,根据勾股定理得,(a﹣2)2+(a﹣3)2=25,∴a=﹣1(舍)或a=6∴BC=6,∴BD=6,由(1)可知∠EAF=45°,∵AB=AD,∠BAD=90°,由探究发现得BE2+DF2=EF2,设EF=x,∵BD=6,DF=2.∴BE=6﹣2﹣x=4﹣x,∴(4﹣x)2+(2)2=x2,解得x=,∴EF=.8.【解答】解:(1)△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2a+b+6=0,a﹣b+12=0,∴a=﹣6,b=6,∴点A(﹣6,6),∵AB⊥x轴,∴AB=BO=6,∠ABO=90°,∴△AB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2,过点D作DH⊥OB于H,∴∠DHO=∠CBO=90°,∴∠BCO+∠BOC=∠DOH+∠COB,∴∠DOH=∠BCO,又∵CO=DO,∠DHO=∠CBO=90°,∴△BCO≌△HOD(AAS),∴DH=BO,BC=OH,∵点C是AB的中点,∴AC=BC=3,∴OH=3,BH=BO﹣OH=3,∵AB=DH,∠AEB=∠DEH,∠ABE=∠DHE=90°,∴△ABE≌△DHE(AAS),∴BE=EH=,∴OE=OH+EH=,∴点E(﹣,0);(3)OM+MN﹣ON的值不变,理由如下:过点A作AP⊥MO于P,AQ⊥y轴于Q,AG⊥AM交y轴G,∴AP=AQ=6,∠PAQ=90°=∠MAG,∴∠PAM=∠GAQ,又∵∠APM=∠AQG=90°,∴△APM≌△AQG(ASA),∴AM=AG,MP=QG,∵∠MAN=45°,∴∠MAN=∠GAN=45°,又∵AN=AN,∴△ANM≌△ANG(SAS),∴MN=GN,∴OM+MN﹣ON=OP+MP+GN﹣ON=6+MP+ON+OG﹣ON=6+QG+OG=6+6=12.9.【解答】解:(1)如图1,猜想:MN=BM+NC,理由是:∵DM=DN,∠MDN=60°,∴△MDN是等边三角形,∴MN=DM=DN,∵∠BDC=120°,BD=DC,∴∠DBC=∠DCB=30°,∵△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DBM=∠DCN=90°,∵BD=CD,DM=DN,∴Rt△DBM≌Rt△DCN,∴∠BDM=∠CDN=30°,BM=CN,∴DM=2BM,∴DM=MN=2BM=BM+NC,∵AB=AC,BM=CN,∴AM=AN,∵∠A=60°,∴△AMN是等边三角形,∴△AMN的周长Q=3MN=6BM,等边△4BC的周长L=3AB=3(AM+BM)=9BM,∴=,故答案为:MN=BM+NC,;(2)MN=BM+CN,如图2,延长AC到E,使CE=BM,连接DE,∵△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BD=CD,∠BDC=120°,∴∠DBC=∠DCB=30°,∴∠ABC+∠DBC=∠ACB+∠DCB,即∠ABD=∠ACD=90°,∴∠DCE=180°﹣∠ACD=180°﹣90°=90°,在Rt△DBM和Rt△DCE中,∵,∴△DBM≌△DCE(HL),∴DM=DE,∠BDM=∠CDE,∵∠BDC=120°,∠MDN=60°,∴∠BDM+∠CDN=120°﹣60°=60°,即∠CDE+∠CDN=60°,∴∠NDE=60°,在△MDN和△EDN中,∵,∴△MDN≌△EDN(SAS),∴MN=NE,∵NE=CN+CE,CE=BM,∴MN=BM+CN;(3)CN=BM+MN;在NC上截取CF=BM,连接DF,由(2)知:∠ABD=∠ACD=90°,∴∠MBD=180°﹣90°=90°,在△DBM和△DCF中,∵,∴△DBM≌△DCF(SAS),∴∠BDM=∠CDF,DM=DF,∵∠MDN=∠BDM+∠BDN=∠CDF+∠BDN=60°∵∠BDC=120°,∴∠NDF=60°,在△MDN和△FDN中,∵,∴△MDN≌△FDN(SAS),∴MN=NF,∵CN=NF+CF,CF=BM,∴CN=MN+BM;(4)如图3,∵等边△ABC的周长为L,∴AB=,△AMN的周长Q=MN+AN+AM,=FN+AN+AB+BM,=AN+AF+AN+AB+CF,=2x+2AB,=2x+L,故答案为:2x+L.10.【解答】解:(1)EF=BE+DF,证明如下: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故答案为EF=BE+DF.(2)结论EF=BE+DF仍然成立;理由: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如图②,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3)如图③,连接EF,延长AE、BF相交于点C,∵∠AOB=30°+90°+(90°﹣70°)=140°,∠EOF=70°,∴∠EOF=∠AOB,又∵OA=OB,∠OAC+∠OBC=(90°﹣30°)+(70°+50°)=180°,∴符合探索延伸中的条件,∴结论EF=AE+BF成立,即EF=1.5×(60+80)=210海里.答: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是210海里11.【解答】解:(1)∵正方形ABCD,∴AB=AD,∠B=∠D=∠BAD=90°,在Rt△ABM和Rt△ADN中,,∴Rt△ABM≌Rt△ADN(SAS),∴∠BAM=∠DAN,AM=AN,∵∠MAN=45°,∴∠BAM+∠DAN=45°,∴∠BAM=∠DAN=22.5°,∵∠MAN=45°,AM=AN,AH⊥MN∴∠MAH=∠NAH=22.5°,∴∠BAM=∠MAH,在Rt△ABM和Rt△AHM中,,∴Rt△ABM≌Rt△AHM(AAS),∴AB=AH,故答案为:AB=AH;(2)AB=AH成立,理由如下:延长CB至E,使BE=DN,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D=∠ABE=90°,∴Rt△AEB≌Rt△AND(SAS),∴AE=AN,∠EAB=∠NAD,∵∠DAN+∠BAM=45°,∴∠EAB+∠BAM=45°,∴∠EAM=45°,∴∠EAM=∠NAM=45°,又AM=AM,∴△AEM≌△ANM(SAS),∵AB,AH是△AEM和△ANM对应边上的高,∴AB=AH.(3)分别沿AM,AN翻折△AMH和△ANH,得到△ABM和△AND,分别延长BM和DN交于点C,如图:∵沿AM,AN翻折△AMH和△ANH,得到△ABM和△AND,∴AB=AH=AD=6,∠BAD=2∠MAN=90°,∠B=∠AHM=90°=∠AHN=∠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H=AB=BC=CD=AD=6.由(2)可知,设NH=x,则MC=BC﹣BM=BC﹣HM=4,NC=CD﹣DN=CD﹣NH=6﹣x,在Rt△MCN中,由勾股定理,得MN2=MC2+NC2,∴(2+x)2=42+(6﹣x)2,解得x=3,∴NH=3.。

计算几何教程

计算几何教程
教程后面的多边形一般指简单多边形,即边不相交 的多边形。
多边形的记录一般以顺次记录其顶点的方式完成, 即顺次记录组成多边形的线段。方向一般为逆时针。
判断点在多边形内外
以要判断的点为起点任作一射线,计算该射线与多边 形的交点数目。
若有偶数个交点则在形外,否则在形内。 若与线段在端点处相交或重合,则要进行复杂的判断。
Graham 扫描的时间复杂度
这太傻缺了。算法的瓶颈在排序,所以时间复杂度
是 O(N log N)。
若坐标均为整数,可以用基数排序将复杂度优化到
O(N)。
旋转卡壳算法
如何计算 N 个点中,距离最大的两个点的距离? 要求 O(N log N) 的算法。
容易证明距离最大的两个点一定是凸包上的两个点, 很明显是先求凸包然后做文章啦。
每次顺次枚举多边形的边,与半平面求交,并将交 的部分加入新多边形。
在得到半平面边界与凸多边形所交形成的边时,立 即将其加入新多边形。
算法演示
值得注意的边界情况 1
值得注意的边界情况 2
值得注意的边界情况 3
合计 O(NlogN) 的算法
这是朱泽园在其国家集训队论文《半平面交的新算 法及其实用价值》中提出的算法。
注意不只有“点 – 点”的情况,还有“点 – 边”和 “边 – 边”的情况。这些情况下要枚举所有的点对。
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写起来还是要颇费一番周 折的。
旋转卡壳练习题
POJ 2178 求点集中最远点 POJ 3608 求两凸包间的最近点 POJ 2079 求以点集中的点为顶点组成的三角形的
矢量的表示

点积

夹角

矢量的垂直

面面交线问题总结

面面交线问题总结

面面交线问题总结1. 引言面面交线是在三维空间中两个面相交而形成的交线,它在计算机图形学、工程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面面交线的求解有助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比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器人路径规划等。

本文将对面面交线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求解方法。

2. 问题描述假设我们有两个平面A和B,平面A由一个法向量n1和一个点P1决定,平面B由一个法向量n2和一个点P2决定。

我们的目标是求解平面A和B的交线,即面面交线。

面面交线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多条曲线。

3. 求解方法3.1. 直接求交直接求解面面交线的方法是将两个平面的方程联立起来,并求解得到交线的方程。

具体步骤如下:1.使用平面A的法向量n1和平面A上的一个点P1,得到平面A的方程。

2.使用平面B的法向量n2和平面B上的一个点P2,得到平面B的方程。

3.将两个平面的方程联立起来,消去未知数,得到交线的方程。

3.2. 参数化表示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参数化表示来求解面面交线。

具体步骤如下:1.使用平面A的法向量n1和平面A上的一个点P1,得到平面A的方程。

2.使用平面B的法向量n2和平面B上的一个点P2,得到平面B的方程。

3.将两个平面的方程联立起来,得到一个参数方程表示的曲线。

4.可以选择适当的参数,将曲线简化为一条直线的参数方程。

4. 应用案例4.1.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面面交线问题经常出现。

例如,当我们需要在三维空间中绘制一个平面和一个曲面的交线时,就涉及到面面交线的求解。

通过求解面面交线,可以有效地绘制出精确的三维图形。

4.2. 机器人路径规划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我们需要计算机器人在三维空间中的路径。

面面交线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通过求解面面交线,可以得到机器人在空间中的路径,并进行路径规划。

5. 总结面面交线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计算机图形学和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面面交线问题的求解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应用案例。

几何问题c++算法

几何问题c++算法

计算几何入门题(转)原来在文章里转的,现在放到计算几何专题中来:计算几何题的特点与做题要领:1.大部分不会很难,少部分题目思路很巧妙2.做计算几何题目,模板很重要,模板必须高度可靠。

3.要注意代码的组织,因为计算几何的题目很容易上两百行代码,里面大部分是模板。

如果代码一片混乱,那么会严重影响做题正确率。

4.注意精度控制。

5.能用整数的地方尽量用整数,要想到扩大数据的方法(扩大一倍,或扩大sqrt2)。

因为整数不用考虑浮点误差,而且运算比浮点快。

一。

点,线,面,形基本关系,点积叉积的理解POJ 2318 TOYS(推荐)/JudgeOnline/problem?id=2318POJ 2398 Toy Storage(推荐)/JudgeOnline/problem?id=2398一个矩形,有被若干直线分成N个格子,给出一个点的坐标,问你该点位于哪个点中。

知识点:其实就是点在凸四边形内的判断,若利用叉积的性质,可以二分求解。

POJ 3304 Segments/JudgeOnline/problem?id=3304知识点:线段与直线相交,注意枚举时重合点的处理POJ 1269 Intersecting Lines/JudgeOnline/problem?id=1269知识点:直线相交判断,求相交交点POJ 1556 The Doors (推荐)/JudgeOnline/problem?id=1556知识点:简单图论+简单计算几何,先求线段相交,然后再用Dij求最短路。

POJ 2653 Pick-up sticks/JudgeOnline/problem?id=2653知识点:还是线段相交判断POJ 1066 Treasure Hunt/JudgeOnline/problem?id=1066知识点:线段相交判断,不过必须先理解“走最少的门”是怎么一回事。

POJ 1410 Intersection/JudgeOnline/problem?id=1410知识点:线段与矩形相交。

CCF中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评级信息学奥赛NOIP计算几何基础

CCF中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评级信息学奥赛NOIP计算几何基础

清华集训 2011 集合的面积
AB
A
+
给出两个点集 B = {a + b|a ∈
, A,

b,∈定B}义,点求集点集
A
+
B
的凸包的面积。
|A|, |B| ≤ 105,坐标的绝对值不超过 108。
计算几何基础
基本操作 凸包 旋转卡壳 半平面交 扫描线
清华集训 2011 集合的面积
先分别求出点集 A 和点集 B 的凸包。记 a , b 分别表示
给 n 个红点和 m 个蓝点,问有多少个蓝点至少在一个 由红点构成的三角形内(在边界上也算)。
题目相当于问有多少个蓝点在红点的凸包内。对每个蓝 点,我们二分出其在上、下凸包中的位置,判一下是否在下 凸包的上方以及上凸包的下方即可。也可以先对蓝点进行排 序,后面就不需要二分了。
计算几何基础
基本操作 凸包 旋转卡壳 半平面交 扫描线
动态凸包

O n log n)(一个小技巧:把
只坐有标插取入负:之用后平再衡维树护维一护个。下凸(包就不用写两遍了)
• 要求插入和删除,离线:把每个点视为在时间 [l ,r ] 内有 效,然后外面套一个线段树分治。O(n log2 n)
• 要求插入和删除,在线:平衡树套可持久化平衡树维护, 详见《可持久化数据结构研究》。O(n log2 n)
计算几何基础
基本操作 凸包 旋转卡壳 半平面交 扫描线
清华集训 2012 共点圆
要求完成 n 次在二维平面上的操作:

xy
• 加询问入点一个(x以, y)(是, 否) 在为所圆有心已且加过入原的点圆的的圆内。部(含圆周)。
n ≤ 5 ∗ 105。

凸锥和半平面的关系

凸锥和半平面的关系

凸锥和半平面的关系一、引言凸锥和半平面是几何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数学和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凸锥和半平面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凸锥的定义与性质凸锥是指在欧几里得空间中的一个凸集,且对于任意两点A、B属于凸锥,连接A和B的线段也属于凸锥。

换句话说,凸锥中的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都完全包含在凸锥内部。

凸锥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其封闭性。

即凸锥中的任意一点与凸锥的顶点之间的线段也完全包含在凸锥内部。

这意味着凸锥中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由凸锥的顶点和凸锥的边界上的点通过线段连接而得到。

三、半平面的定义与性质半平面是指平面上的一个区域,该区域中的任意一点与平面上的某一直线之间的有向距离都大于等于零。

换句话说,半平面是平面上的一个开集,且平面上的某一直线将平面分成了两个半平面。

半平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其封闭性。

即半平面中的任意一点与半平面的边界上的点之间的有向距离都大于等于零。

这意味着半平面中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由半平面的边界上的点通过线段连接而得到。

四、凸锥与半平面的关系凸锥和半平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而言,凸锥可以通过半平面的交集来表示。

考虑一个平面上的凸锥C,假设它的顶点为O。

我们可以通过从顶点O出发,以各个边界上的点为方向向量,构造半平面H。

这样,凸锥C中的任意一点都位于半平面H的内部。

反过来,如果我们给定一个平面上的半平面H,以及其边界上的一点O作为顶点,我们可以通过从顶点O出发,以边界上的点为方向向量,构造凸锥C。

这样,半平面H中的任意一点都位于凸锥C的内部。

凸锥和半平面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每个凸锥都可以由若干个半平面的交集构成,而每个半平面也可以构造出一个唯一的凸锥。

五、应用领域凸锥和半平面在数学和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优化问题中,凸锥被用来描述约束条件;在凸优化中,凸锥被用来定义凸集和凸函数;在力学中,凸锥被用来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

半平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计算几何中,半平面被用来解决点与多边形的位置关系问题;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半平面被用来裁剪线段和多边形等图形。

浅析平面Voronoi图的构造及应用

浅析平面Voronoi图的构造及应用

Pj
位于多边形V(pi)内的任意
一个点P满足|PPi|<|PPj|(i<>j)
p
pi
完整版pt
n=6时的一种V(pi)
4
Voronoi图的定义
对于S中的每个点都可以
作一个Voronoi多边形,这样 n个Voronoi多边形组成的图 称为Voronoi图,记为Vor(S)。
n=6时的Vor(S)
完整版pt
相交的边
A3
A5
直线L14
A2
新确定的正切线
A6
A1
A4
完整版pt
8
Voronoi图的构造
重复上述步骤,我们就能合并两个点集的角最优三角剖分。 这样,依照该方案,我们就能构造出来点集S的角最优三角剖 分了。 这个三角剖分的直线对偶图就是点集S的Voronoi图。
A3 A5
A2 A1
A4
完整版pt
A6
9
Voronoi图的构造
T(N)=2T(N/2)+O(N)
求解含有n个点 的点集的角最 优三角剖分
求解含有n/2个 点的点集的角 最优三角剖分
合并两个点集 的角最优三角 剖分
完整版pt
10
Voronoi图的在信息学中的应用
例1.Run Away 例2.Voronoi图与平面MST问题 例3.Fat Man
完整版pt
2
Voronoi图的定义
设P1,P2是平面上的两个 点,L是的它们的中垂线,
平面L1
L将平面分成两部分半平
面L1和半平面L2,在L1
P1
内的点P具有特性
|PP1|<|PP2|,即位于Ll内 的点比平面中其他点更

半平面交的新算法及其实用价值

半平面交的新算法及其实用价值

半平面交的新算法及其实用价值Keywords: Half-plane, Intersection, Feasible Region, Algorithm, Polygon, Practical Abstract主旨:半平面的交是当今学术界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介绍一个全新的O(nlogn)半平面交算法,强调它在实际运用中的价值,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将复杂度下降至O(n)线性。

最重要的是,我将介绍的算法非常便于实现.§1 introduces what half-plane intersection is. §2 prepares a linear algorithm for convex polygon intersection (abbr. CPI). Equipped with such knowledge, a common solution for HPI is briefly discussed in §3. Then, my new algorithm emerges in §4 detailedly. Not only as a conclusion of the whole paper, §5 also discuss its further usage practically and compares it with the older algorithm described in §3.§1什么是半平面交. §2凸多边形交预备知识. §3简要介绍旧D&C算法. §4揭开我的新算法S&I神秘面纱. §5总结和实际运用.Timestamps: Came up with it in April 2005; implemented partly in June 20051; problem set in July 20052; publicized as a post in USENET, November 6, 20053.1 The sub-problem of HPI appeared in USA Invitational Computing Olympiad contest.1.IntroductionA line in plane is usually represented as ax+by=c. Similarly, its inequality form ax+by≤c represents a half-plane (also named h-plane for short) as one side of this line. Notice that ax+by≤c and -ax-by≤-c show opposite h-planes unlike ax+by=c and -ax-by=-c. Half-Plane Intersection (abbr. HPI) considers the following problem:众所周知,直线常用ax+by=c表示,类似地半平面以ax+by≤(≥)c为定义。

国家集训队论文分类

国家集训队论文分类
2002 - 金恺:《浅谈网络流算法的应用》
2007 - 胡伯涛:《最小割模型在信息学竞赛中的应用》
2007 - 王欣上:《浅谈基于分层思想的网络流算法》
2008 - 周冬《两极相通——浅析最大—最小定理在信息学竞赛中的应用》
最短路
2006 - 余远铭:《最短路算法及其应用》
2008 - 吕子鉷《浅谈最短径路问题中的分层思想》
2009 - 刘聪《浅谈数位类统计问题》
动态统计
2004 - 薛矛:《解决动态统计问题的两把利刃》
2007 - 余江伟:《如何解决动态统计问题》
博弈
2002 - 张一飞:《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透析一类搏弈游戏的解答过程》
2007 - 王晓珂:《解析一类组合游戏》
2009 - 曹钦翔《从“k倍动态减法游戏”出发探究一类组合游戏问题》
国家集训队论文分类
组合数学
计数与统计
2001 - 符文杰:《Pólya原理及其应用》
2003 - 许智磊:《浅谈补集转化思想在统计问题中的应用》
2007 - 周冬:《生成树的计数及其应用》
2008 - 陈瑜希《Pólya计数法的应用》
数位问题
2009 - 高逸涵《数位计数问题解法研究》
置换群
2005 - 潘震皓: - 高正宇:《答案只有一个——浅谈问答式交互问题》
猜数问题
2003 - 张宁:《猜数问题的研究:<聪明的学生>一题的推广》
2006 - 龙凡:《一类猜数问题的研究》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
2005 - 何林:《数据关系的简化》
最小生成树
2004 - 吴景岳:《最小生成树算法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SC98) 已知一个多边形P(不一定是凸的)问在P 中是否存在点Q,在Q点能观察到整个多边形 区域。
问题3分析:
• 若多边形的顶点按逆时针顺序给出V0V1V2…Vn , V0=Vn。则能够观察到边ViVi+1的点Qi一定满足
Q iV i * Q iV j 0 , i 0 ... n 1
小结
•问题1是用几个半平面顺次求交,并且每 次都要输出面积。显然采用联机算法合 适。 •问 题 2 如 果 用 联 机 算 法 , 复 杂 度 为 O[C(n,k)*n] ,且便于在搜索的过程中剪 枝。如果用脱机的分治算法,复杂度为 O[C(n,k)*(n+k*log(k))]。
问题3:
Video
算法的复杂度
• 步1:由于A、B的上下界x坐标分别有序, 可采用归并排序。复杂度O(m+n) • 步4:由于是按照x递增的顺序扫描这些区 域,每条边界上的指针在整个过程中始终 向右移动。两个多边形的每个顶点至多扫 描一次。复杂度为O(m+n)。 • 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n)。
问题1
Hotter and Colder
凸多边形交的算法2:
4.依次处理区域(xi,xi+1],i=1…p-1。
A A’ D’ D
B’ B(E)
C(F)
C’
4.1 计算两个多边形在此区域里截得的梯形(可能退化) :ABCD和A’B’C’D’。 4.2 求交点AB∩A’B’、AB∩C’D’、CD∩A’B’,将存在的点 按x坐标排序,删除重复,添加到C的上界中。 4.3 用类似的方法求C的下界 4.4 计算此区域的右侧边界(线段的交):EF=BC∩B’C’ 。将E、F分别加入到C的上界和下界中。
(Waterloo local contest)
A和B在10*10的棋盘上进行一个游戏。 A确定一个点P,B每回合移动一次。每次 A都会告诉B,他当前所处的位置是离P更 近了(Hot)还是更远了(Cold)。(原题还要 考虑距离不变的情况。) 请在A每次回答后,确定P点可能存在 的区域的面积。
问题1分析:
复杂度O(n*n),联机算法。
半平面交的分治算法
假设可以在O(m+n)的时间内将m个半平面的交 和n个半平面的交合并,则可以有一种O(n*log(n))的 分治算法求半平面的交。
Procedure intersection of half-plane (D&C)
输入:n个半平面H1,H2,…Hn 输出:H1∩H2∩…∩Hn 将H1…Hn分成两个大小近似相等的集合 在每个子问题中递归地计算半平面的交 合并两个凸多边形区域形成H1∩H2∩…∩Hn
凸多边形交的算法1:
procedure intersection of convex polygon 输入:两个凸多边形区域A、B 输出:C=A∩B 1.将两个凸多边形的顶点x坐标分类,得到序 列xi,i=1…p 2.初始化区域C为空。 3.处理{x1} 4.依次处理区域(xi,xi+1],i=1…p-1。 5.输出C
问题2
Nice Milk
(OOPC1)
SRbGa有一块凸n边形面包,和一盆面 积足够大但深度仅为h的牛奶。他想仅蘸k次 (每次都保证面包垂直于盆底),使得面包 蘸上牛奶的部分面积最大。
问题2分析:
• 由于本题规模不大,考虑使用深度优先搜索。 • 蘸每条边都对应剩下的一个半平面,某种蘸k条边 E1…Ek的方法,剩下的部分就对应于这k个半平面 和原多边形的交。 • 考察C(n,k)种蘸法,选其中剩下面积最基本概念 •算法 •半平面交的联机算法 •半平面交的分治算法 •应用 •问题1:Hotter and Colder •问题2:Milk •小结 •问题3:Video •问题4:Triathlon •小结 •问题5:Run away •Voronoi图
• 本题就转化为求这n-1个不等式对应的半平面的交, 并判断其面积是否大于0(即排除空集、点、线的情 况)。
小结
•问题3和问题4,最终都转化为二元不等 式组解的存在性问题。可以用半平面交 的分治算法有效地解决。 •但两个问题又略有不同,一个是=0、一 个是>=0。也就是说对多边形的边界处理 不同。>=0的不等式要考虑退化为点、线 的情况,稍微复杂一点。


问题5分析2:
• 半平面的交采用分治算法,每个点的复杂度为 O(n*log(n))。 • 对应于Pi 的多边形最多有O(n)个顶点,因此求 Qi中的最远点复杂度为O(n)。 • 总的复杂度为O(n*n*log(n))。
Voronoi图
• 实际上,由以上方法定义的n个多边形区域Q1…Qn 就组成了一个Voronoi图。 • Voronoi图是计算几何中仅次于凸包的几何对象, 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 利用半平面的交求Voronoi图的算法不是最优的。 • 分治法、平面扫描法等许多算法都能达到 O(n*log(n))的复杂度,这才是最优的。但这些算 法都过于复杂,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O(m+n)的时间里求两 个凸多边形的交。
• 将两个凸多边形沿顶点 切割成至多O(m+n) 个 平 行于y轴的梯形区域 • 每两个梯形区域的交可 以在O(1)时间内解决
描述凸多边形的方法
• 凸多边形上方和下方的顶点分 别构成一个x坐标递增序列。 • 将这两个序列中的顶点分别作 为一个链表存储,得到确定凸多 边形区域的上界和下界。
半平面交的算法及其应用
北京四中 李澎煦
基本概念
• 半平面:平面上的直线及其一侧的部分。 • 半平面可由不等式ax+by+c>=0确定。 • 在一个有界区域里半平面或半平面的交是 一个凸多边形区域。 • n个半平面的交是一个至多n条边的凸多边 形。
半平面交的联机算法
procedure intersection of half-planes 输入:n个半平面H1,H2,…Hn 输出:H1∩H2∩…∩Hn 初始化区域A为整个平面 依次用直线aix+biy+ci=0,i=1,2,…n切割A, 保留使不等式aix+biy+ci>=0成立的部分 输出 A
问题5:
Run away
(CERC99)
在一个矩形R中有n个点P1…Pn,请找出 一个点Q∈R使 min(|QPi|)最大。
问题5分析1:
• 将R分成n个区域,Q1…Qn,Qi是R里离Pi点的距离比离 其它点都小的点的集合:
Q i Q QP i QP j , i j R
• Qi可通过在PiPj的中垂线Pi一侧的半平面的交求得。Qi 为一个凸多边形。 • 在Qi 里,离Pi 最远的点只能出现在Qi 的顶点上。求其 中最远的点即可。
问题4分析:
• 假设三个赛段的长度分别为x 、y、z,则选手i获胜的 充要条件就是:
x ui y vi z wi x uj y vj z wj
• 这是一个三元齐次不等式组,由于z>0,所以不妨将 每个不等式两侧都除以z,并令X=x/z,Y=y/z,就得到
1 u 1 u X 1 v 1 v Y 1 w 1 w 0 j i j i j i
• 能观察到所有边的点一定能够观察到整个多边形区 域。 • 如果用坐标进行叉积运算,则每个约束条件都对应 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也对应于一个半平面)。本 题就转化为求这n个半平面的交是否不为空。
问题4:
Triathlon
(NEERC2000) n名选手参加铁人三项赛,比赛按照选手 在三个赛段中所用的总时间排定名次。已知每 名选手在三个项目中的速度Ui、Vi、Wi。 问对于选手i,能否通过适当的安排三个赛 段的长度(但每个赛段的长度都不能为0), 来保证他获胜。
• 假设B从C ( x1,y1 ) 移动到了D(x2,y2),A回答Hot。那么 P(x,y)所处的位置就满足 |CP|>|DP|,即:
2(x2-x1)x+2(y2-y1)y+x12+y12-x22-y22>0
• 类似地,回答Cold对应于另一个不等式。 • 初始时可能的区域是[0,10]*[0,10]。每回合后都用相应 的不等式对应的半平面与当前区域求交。并输出交的面 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