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公关)作业 公关心理分析方法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公众心理往往由公众的某些心理偏好所主宰,进而影 响到整个公众的群体特征,这种在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 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就是 “个体(个性)心理特征”, 具体包括人的能力、性格和气质。 (一)气质 指某些心理活动(认识、情感)发生时力量的强弱、 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心理学家 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在动力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感受性、耐 受性、反应灵敏性、情绪兴奋性、内向或外向性、可塑性 等)的不同程度的结合,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不可压 制型)、多血质(活泼型)、粘液质(安静型)和抑郁质 (弱型)。 气质并无好坏之分,任何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 有其消极的一面。气质的特点一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交往显示出来。气质对于人的实践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1.非公众 指那些对组织不感兴趣,也不会对组织产生任何影响 的公众。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无关公众。 2.潜在公众 指那些由于潜在问题引起的将来有可能与组织发生直 接利益关系的公众。这类公众暂时未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目前不会对企业产生威胁和压力。但潜在公众可以转化, 组织应对可能产生正效应的潜在公众加以引导、催化;对 有可能产生负效应的潜在公众充分关注,防患于未然。 3.知晓公众 是潜在公众的现实表现,指那些已经明确知道自己所 面临的问题与某个组织有关,并开始搜集信息,准备向责 任组织提出相关权益要求的公众。组织应积极沟通,满足 其要求,控制公众舆论态势。 4.行动公众 由知晓公众演变而来的,指那些不仅意识到问题的存
1.共同问题是公众形成的关键 在社会活动中,群体遇到的共同的问题使他们面临共 同的利益,有了共同的目标,而集合起来成了社会组织公 关活动的对象,即公众。共同的利益关系是维系这类群体 的纽带,共同的问题则成为公众形成的关键。 2.公众是相对于特定组织而存在的 公众的“共同问题”因社会组织而产生的;公众对社 会组织的决策与行为的反应将影响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3.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以及传播技巧和手段的运 用,信息接收方由最初的个体逐渐扩展到群体,成为一个 集合。 (二)相关概念 1.公民和人民 公民是具有一定国家的国籍,依据法律规定享有政治 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公众心理与分析
公众心理与分析公关是社会组织以现代传播沟通为手段,以建立互利合作的公众关系为重点,以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为目标的管理科学与经营艺术。
从其定义可看出,它以公众为客体对象,要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必须了解公众的需要,掌握公众的心理。
所以说,对公众了解程度,对公众心理规律的掌握程度都直接关系到公关活动的成败,公关界无数实例也无不证明“公关战”即“心理战”。
一、公众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在长期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
这些心理现象在以脑的活动过程表现出来时,就是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它们体现着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性。
但是,人的现实的心理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个体身上发生的,个体的心理活动既体现着一般规律,又具有个别特点。
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当以某种机能系统或结构的形式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时,就使其带有经常、稳定的性质。
这种在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就是个性心理特征。
因此,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整体特性。
具体来讲,它包括人的能力、性格和气质。
1、能力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或者是完成一项活动的本领。
能力总是存在于人的具体活动之中,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但是,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单凭某一方面的能力是不够的,只有多种能力的综合才能完成。
人们把在活动中多种能力的结合叫才能。
能力对人的活动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有才能者其活动激烈而准确、敏捷而深入;低能者其活动迟钝而贫乏、无力而肤浅。
2、性格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
也就是说,性格是表现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如果断、耐心等。
对于从属品质的评价,通常要看它依从于哪些核心品质而定。
其次,性格包含许多具体内容,是多侧面的复合体。
具体来说:(1)性格具有态度特征。
表现在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方,有爱集体、正直、诚实、有同情心、礼貌、善交际;或者相反,对集体漠不关心、阿谀奉承、弄虚作假、没有同情心、傲慢、孤僻等。
公关心理学
公关心理学学习笔记一绪论一、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特征:人与人之间关系,公关主体为自身根本或特定利益而追求沟通、理解和支持的建立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的过程,主客体双方进行的活动,主客体间有个人私下的交往。
定义:特定人与人之间在特定利益支配下发生关系过程的心理学,研究公共关系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应用于公共关系领域的心理学,从心理角度来研究公共关系。
3.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含义为和公共关系行为及公共关系活动相关的心理现象。
特点为可知性,正确认知和把握公众心理,有意识的调整改善自身心理。
情感性,公关活动的情感决定性。
自利性,主客体双方维护自身利要求。
广泛性,以行为涉及领域即公共关系领域作为划为依据。
4.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客体:公众的心理,公关中客体地位的人和人群,含意识客体和未意识客体。
过程: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心理,分把握动态、制定计划、开展传播、总结经验四环节,有主体主动开展活动,受外界环境制约,主客体相互依存、影响、沟通、斗争。
主体:组织团体的心理,组织团体以形象、利益、手段施加影响,团体成员也可因私人利益而成为个人主体。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理论:公共关系心理学理论。
实践:公关条件、活动的依据和方法)1.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2.提高公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实践的学习。
3.推动公关活动的有效开展4.创建完善我国公共关系心理学:改革开放助于解放思想,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丰富的研究成果可以借鉴运用。
创造性实践是活动的源头。
三、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1.立足于公共关系实践的原则:不照搬照抄研究成果,脱离实际。
实践第一不是实践唯一。
2.着眼于影响公众态度的原则:公关活动目的为影响公众态度,不迎合部分公众心理要求,不用强制手段改变公众态度。
3.环绕于公共关系心理的原则:根本特征为揭示公关活动中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公关心理学公众的心理定势
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心理,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公关
策略。
公众心理定势的形成因素
文化背景
社会环境
文化背景是公众心理定势形成的重要因素 之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公众心理定势存 在差异。
社会环境对公众心理定势的形成具有重要 影响,如社会经济状况、政治氛围等都会 对公众心理定势产生影响。
历史事件
公关心理学公众的心理定势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公众心理定势概述 • 公众心理定势在公关中的应用 • 公众心理定势的识别与分类 • 公众心理定势的突破与应对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公众心理定势概 述
定义与特点
要点一
定义
公众心理定势是指公众在面对某一特定群体或事件时,形 成的相对稳定和一致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公众心理定势在公关心理学中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确认。研究表明,了解公众的心 理定势对于有效地进行公共关系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公众心理定势的研究,发现公众的心理定势是复杂的,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包括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
通过对公众心理定势的研究,可以对公众的态度和行为进行更准确的预测,从而更 有效地调整公共关系策略。
案例三:某公司对员工形象的塑造与维护
总结词
该公司在员工形象塑造和维护方面采取 了积极的措施,成功地树立了良好的企 业形象。
VS
详细描述
该公司重视员工形象塑造和维护,通过制 定员工行为规范、提供培训课程和奖励机 制等措施,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 为习惯。此外,公司还通过各种渠道积极 宣传企业文化和员工风采,提升企业的知 名度和美誉度。这些措施有效地树立了企 业形象,增强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心理学在公共关系岗位的应用如何处理危机公关
心理学在公共关系岗位的应用如何处理危机公关危机公关是指企业或组织面临负面事件或危机时,通过妥善的公共关系处理来维护声誉、管理影响、减少损失和恢复信誉的过程。
而心理学在公共关系岗位的应用可以为危机公关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公共关系岗位中处理危机公关的应用方法。
一、了解与应对相关心理反应处理危机公关时,了解与应对相关心理反应是十分重要的。
在危机发生时,公众常常会表现出诸如恐惧、愤怒、焦虑等负面情绪。
公共关系人员需要借助心理学的知识,辨识并理解这些情绪反应,以更好地应对公众情绪。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专业的危机干预小组,提供情绪安抚、心理辅导等服务,减轻公众负面情绪。
二、建立诚信和信任危机公关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诚信和信任。
通过心理学的应用,公共关系人员可以利用有效的沟通技巧来建立并维护与公众的信任关系。
首先,要提供真实、准确、透明的信息,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
其次,采用情感沟通,表达对公众的关心和关怀,积极回应公众情绪,使公众更加容易相信和理解组织的行为。
三、运用危机心理学原理危机心理学原理在危机公关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公共关系人员可以通过危机心理学原理了解人们在不同类型的危机中的心理反应,从而更好地应对危机。
例如,人们在危机中往往会表现出恐慌和轻信传言的特征,公共关系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危机热线、发布权威信息等方式来减轻公众的恐慌情绪,以及及时纠正谣言。
四、关注群体差异和个体需求在危机公关中,不同群体和个体对危机的反应和需求可能存在差异。
公共关系人员应根据群体和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沟通和处理。
心理学提供了了解群体和个体需求的有力工具和理论,例如,通过市场细分理论来判断不同群体的需求,借助人格心理学理论来推测个体的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五、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注重人类的个体素质与幸福感提升。
在危机公关中,公共关系人员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通过积极乐观的情绪引导和正向沟通方式,增强公众的积极心态和抗压能力。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研究
面:喜欢与否、需要与否、值得与否、能够与否、
实行与否。而这五方面与下列五种心理倾向有密切 的联系。
一、 公众的心理倾向
1. 公众的兴趣 2. 公众的需要 3. 公众的价值观 4. 公众的自我倾向 5. 公众的决策倾向
二、 公众的心理定势
1. 首因效应
4. 社会刻板印象
2. 近因效应
5. 定型效应
地进行,被称为“金环庆典”。在庆典中,IBM公司的
最高层管理人员始终在场,并主持盛大、庄重的颁奖 酒宴,然后放映由公司自己制作的表现那些做出了突 出贡献的销售人员的工作情况、家庭生活,乃至业余 爱好的影片。在被邀请参加庆典的人中,不仅有股东 代表、社会名流,还有那些做出了突出贡献的销售人
IBM公司的“金环庆典”活动
典 型 案 例
员的家属和亲友。整个庆典活动,自始至终都被录制成电视 (或电影)片,然后被拿到IBM公司的每一个单位去放映。 在这种庆典活动中,公司的主管同那些常年忙碌、难得一见
的销售人员聚集在一起,彼此毫无拘束地谈天说地,在交流
中,无形地加深了心灵的沟通,尤其是公司主管的那些表示 关心的语言,常常能使那些在第一线工作的销售人员“受宠 若惊”。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销售人员增强了对企业的“亲 密感”和责任感。 IBM公司的“金环庆典”活动起到了“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的作用。
一、公众的含义
公共关系中的公众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 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对其生存和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 织的总和,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公众”一词并不是公共关系理论研究中的专有术语,在其他学科 和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常见,但是其含义却有较大的差异。例如,在日 常生活中,公众指的普通百姓、广大群众;而在社会学中,公众指的
第三节 公关公众的心理沟通_公共关系学_[共5页]
第五章 公关公众心理分析 77制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舆论氛围。
因此,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来讲,首先要尊重舆论。
其次要倾听舆论。
再次要顺应舆论。
最后要劝导舆论。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要及时引导公众的舆论,通过宣传、解释、劝导,帮助公众作出抉择,与社会组织采取合作的态度。
当然达到这个效果的前提是尊重客观事实,社会组织应该站在公众的立场,反映广大公众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社会组织真正的良好形象。
流言与舆论相似,但是流言更多的是指在公众中流传的、不确切的、带有煽动性的消息。
如果流言传向军队群体的话会动摇军心,在经济领域内流言会引起抢购和倒闭,在政治领域中的流言可以引起政治风暴,所以流言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社会组织经常会遇到“流言”对社会组织不利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社会组织采取的方法应是拿出事实依据,通过传播媒体向公众澄清事实。
3.骚乱与公众行为。
骚乱是在某一种特定场合或局部范围发生的,扰乱和冲击社会正常秩序的群体行为,是一种暂时的无政府状态。
如在体育场、车站、影院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因为一些自然原因或偶然事件引起人群的激烈互动,造成了公物被破坏、交通阻塞、人员伤亡等混乱的现象。
这种现象就是骚乱。
骚乱一般没有预谋,是突发的群体行动。
骚乱中,人们的言行和感情是发泄性的,并且互相模仿和感染,他们带着“法不责众”的自我欺骗的心理,或起哄,或狂呼,或跺脚,或推挤,或进行破坏活动,毫无理智。
当激情发泄完,心理恢复平静之后,骚乱也就自然平息了。
社会组织有时也会遇到骚乱对社会组织的不利情况,面对这种情况,社会组织采取的方法应是沉着冷静,要认识到防止及平息骚乱,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组织的责任。
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现实中可能存在着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公众内心积存着一定的躁动能量,公关主体如果无视这一社会现实,就可能引发骚乱,或者成为公众发泄心理能量的替罪羊。
公关策划与公关活动心理
公关策划与公关活动心理第一节公关策划与公关活动概述一、公关策划:公关人员根据组织形象的现状和目标要求,以科学和智慧的手段,对公关关系的总体方针、专门活动和具体操作进行谋划,以设计出最佳方案的过程。
二、主要内容:分析预测、消除公众误解、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企业形象、建立信息网络、处理公共关系。
三、意义:1. 树立公关工作的目标,增强组织形象管理的目的性;2. 增强组织形象管理的有效性;3. 增强组织形象管理的计划性;4. 增强公关人员的公关意识,增强其自身素质。
四、公关活动:新闻发布会、公益与赞助活动、危机公关、展会庆典。
第二节公关策划心理一、公关策划心理:指示公关策划这一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它表现为公关策划人员针对社会组织的公关状态,通过双向信息传播,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运筹谋划过程的心理状态,以及这种心理状态对公关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二、公关策划的心理原则1.公众利益优先原则(首要原则)2.尊重客观事实的原则3.目标针对性原则4.灵活创新原则5.目标导向原则三、公关策划的心理策略1. 善于运势:蓄势、融势、借势、造势、导势。
2. 出奇制胜:敢为天下先、想旁人不敢想、反其道而行之。
3. 灵活应变4. 合理组合四、公关策划与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特征:新颖性和独创性、创造想象的参与、灵感状态五、激发和培养:1.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3.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4.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技巧5.培养与创造性相关的人格因素六、策划与创造性思维1. 创新意识是公关策划的先导2. 发散思维是公关策划的工具3. 创造想象是公关策划的动力4. 公关策划的创新思路:强迫联想、逆向思维、纵向思维、发挥自身优势第三节一、开好新闻发布会的心理策略1.“制造新闻”的心理效应(制造的新闻不是自发的,偶然发生的,而是经过公关人员精心策划、安排挖掘出来的。
《第五章 公众心理分析(一)》
第五章公众心理分析公共关系是由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的,公众心理是在此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在公关过程中应该了解公众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才能使社会组织的公关活动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影响和改变公众心理,从而使两者之间的关系向有利于社会组织的方向发展。
第一节公众的需要和动机公众是由众多的个体组成的,公众心理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体心理现象组成的,所以相当复杂。
分析公众心理必须从个体心理入手,研究它们的转化及发展,从而理解公众的态度取向。
一、需要1.需要的概念和特点(1)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时(这种东西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在内在心理上从产生的一种紧张感的主观状态。
需要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个体感到某方面的缺乏;二是个体对此缺乏期望获得满足。
一般来说,当人们由于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刺激而引起某种需要时,机体内部便出现不平衡现象,表现为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时的心理活动便自然指向满足需要的具体目标。
当目标找到后,就开始有满足需要的活动,在此活动中,需要逐渐减弱;当需要得到满足、行为结束,人的紧张心理便得到消除;之后又将有新的需要发生,再引起第二个行为。
可以说,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动力基础和源泉。
(2)人的需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首先,需要具有对象性。
人的需要总是对某种客观对象的需求,这种对象可以是某种物质产品,也可以是某种精神产品;可以是有形的、具体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抽象的。
对某一种需要而言,对象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样的。
例如,某人需要一杯水,那此杯水就是此时需要的对象,对象是单一的;而对于一个处于饥饿状态的人来说,米饭、馒头、烧饼、面包、水饺等等都是可以用作充饥,都是可以作为满足的对象的。
其次,需要具有现实性与发展性。
人的需要总是出于一定历史条件下,诱发需要的实际内容及其满足的方式都是该条件所决定的,地理环境、社会地位、阶级立场、职业身份、风俗习惯乃至个人经历、知识修养等诸多因素构成了复杂的综合体,决定着主体对需要的选择。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第40页
攀比心理
人们往往经过与他人比较来选择、确定 自己行为和观念,这显示了人们追求高层 需求愿望。与自己相当人攀比,会产生满 足感;与自己理想中人攀比会让人感受到 差距,产生努力冲动。这就要求公共关系 人员在开展公共关
系工作时注意将公众往组织需要
理念上引导。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公众一词起源于英文“Public”,指(特定)人 群,又称为“公关公众”。 公共关系中公众
公众是指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并与社会 组织运行发生一定关系个人、组织或社会群体, 是公共关系主体传输沟通对象总称。公关公众与 特定组织职能和任务相关。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第3页
第一节 公共关系对象—公众
第31页
一、公关公众个体心理
性格
气质
个体心理 特征
能力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第32页
气质 指一些心理活动(认识、情感)发生
时力量强弱、改变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动力特 征。
心理学家依据人心理活动在动力方面表现出特点 (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灵敏性、情绪兴奋性、 内向或外向性、可塑性等)不一样程度结合,把 人气质分为胆汁质(不可压制型)、多血质(活 泼型)、粘液质(平静型)和抑郁质(弱型)。
气质并无好坏之分,任何气质都有其主动一面 ,也有其消极一面。气质特点普通经过人与人之 间相互交往显示出来。气质对于人实践行为有一 定影响。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第33页
公共关系的公众及其心理
第34页
性格
指人对现实一个稳定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 它表达了个人全部品质和特点,包含怎样影响他 人、怎样对待自己以及个人可被认识内在和外显 品质全貌。性格是由后天生活以及个人实践长久 塑造而成。已形成性格含有相对稳定性。性格和 公众关系及其亲密,它不但能够用来解释公众现 在行为,还能够预测公众未来行动。性格又含有 可变性,客观环境改变和主观调整也会使其产生 改变。
公关心理学和公众心理的沟通
06
总结与展望
公关心理学与公众心理沟通的未来发展
公众心理的深度理解
随着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对公众 心理的理解将更加深入,这将有助于更有效 地与公众进行心理沟通。
公关心理学的广泛应用
随着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对公共关系重视程度 的提高,公关心理学将在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跨文化沟通的研究
公众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广泛性,即公众群体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如性别、 年龄、职业、地域等;复杂性,即公众群体的需求、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大的差异,难以用单一的模型 来描述;变动性,即公众群体的构成和需求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公众的心理特点
公众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易受影响,即公众的情绪和行为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广告、新闻、口碑等 ;寻求归属感,即公众渴望成为某个群体的一部分,并寻求与该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需求多样性,即公众的需求是多种多 样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公众群体制定总结词
分析失败的案例,可以发现失败的公关活动通常缺乏 目标、策划混乱、沟通不畅、缺乏灵活性和不诚信。 这些缺点不仅影响了公关活动的成功,还可能对品牌 形象和业务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例如,某公司曾因为策划混乱、沟通不畅和不诚信而 遭受公关危机。这个失败的案例中,公司缺乏明确的 目标和周密的策划,导致活动进行混乱。同时,公司 内部的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和不准确。此 外,公司的不诚信行为也导致了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公关活动的失败,对公司的品牌形 象和业务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及时回应与调整
根据公众的反馈及时调整 策略和行动计划,以改进 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公 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公共关系概念的延伸
公共关系是
一种状态,一个活动,一种观念, 是文化,是艺术,是方法,是技巧,是 职业,行业,学科,管理……
“白公关”VS“黑公关” (1)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组织关系
人际关系
公共关系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伴随人类的历史产生,发展, 壮大,由于历史短,学科建树晚正。
我看公共关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退出本系统 返回 背景音乐
公关小姐?公关先生? 临时?危机? 攻关?攻官? 推销?广告?灵丹妙药? 拍马屁?老好人?
“白公关”VS“黑公关”(2)
学术界中的“白公关”与“黑公关”之争
白公关
黑公关
-“白公关”是指符合伦理道 德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 它代表了西方伦理的公共关系, 这主要源于格鲁尼格等人开展 的卓越公共关系研究项目。
– “黑公关”主要与操纵术有关, 在政治公共关系领域,特别是在 西方总统选举活动中,操纵术使
丰田拖延召回事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著名的林肯络腮胡
在186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竞选前数周, 亚林肯收到来自一个11岁小女孩格雷斯·贝德 尔的信,信中称:“如果你留一脸络腮胡子, 你看上去会更棒,因为你的脸太瘦了。所有 女士都喜欢留络腮胡子的男人,而她们会要 求她们的丈夫也投你的票,然后你就可以顺 利当总统了。”
你能告诉我,对于什么是公共关系而言。你的答案是什么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公共关系学公众心理分析
公关关系学上所说的公众心理主要包括:知觉、 需要、态度、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等。这些心理 因素会影响到公众的具体行为,而对我们的公关 活动产生影响。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公众心理和公众 行为之间的关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公众行为关系
比较密切的几种公众心理现象,包括知觉、 需要、态度、流行、流言、舆论、从众心 理、逆反心理等等,通过学习要把握一般 的公众心理和行为特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公众心理 P127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是公众心理分析,那么我想 请问一下,大家觉得公众心理到底是什么?
性格如何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
——自尊心强的人和很谦和的人在被批评后的不同反应 ——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在中一亿的大奖以后的反应。
比如说,我们面前有三件外套,两条裤子, 或者还有两双袜子放在一起了,我们的知觉会对 这些对象进行组合,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我们 第一感觉应该是,这里有一堆衣物!而不是我们 的面前有:三件外套,两条裤子,还有两双袜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大家理解了对象组合这个因素了吗? 那么我们在公共关系学中应该怎样利用对象
那么兴趣怎样影响人这个主体的知觉选择 性呢 ? 大家想想看。
例子:小李是个猴迷,小张出奇的喜欢吃 香蕉。那么当他俩同时看到一只可爱的猴 子,拿着一大串香蕉的时候。他们的反应 会不会有什么样的差异啊?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 情绪、自尊心、对人态度等方面的特征影响着知觉的选择 性。
公关心理学工科
公关心理学第一章绪论公共关系心理学研究的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心理互动,即二者寻求沟通、理解与合作的心理发生现象及其规律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公关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分析、动态研究、比较研究2、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第二章组织的心理氛围组织心理氛围是指组织内部环境的心理气氛,是组织员工对组织整体状况以及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感受的综合反映。
(特点)是弥散性和相对稳定性。
(核心)是组织凝聚力和士气,以及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生成的集体意识和主人意识组织心理氛围的内涵:1、组织的心理氛围表现了组织的意识状态2、组织的心理氛围是组织情感的反映3、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着组织中的相互关系4、组织的心理氛围反映了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影响组织凝聚力的高低的因素:1、组织的目标2、组织的利益3、组织领导人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4、组织成员心理满足程度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5、组织内部冲突的解决状况对组织凝聚力的影响士气高昂的组织具有的七种特征:1、组织的团结是来自内部的凝聚力,而不是来自外部的压力2、组织内部没有分裂成互相对立的小团体的倾向3、组织内部具有处理内部冲突和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4、组织成员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组织成员都了解组织奋斗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6、组织成员对组织的领导人抱肯定和支持的态度7、组织成员承认组织存在的意义,并有维护组织,推动组织继续发展的愿望影响组织士气的八点因素:1、对所在组织的满意程度2、组织目标得到成员赞同的程度3、领导者的素质及领导方式4、对工作的满足感5、经济报酬是否合理6、成员关系是否和谐7、奖励方式是否适当8、员工的身心是否健康集体意识是与归属感和认同感相联系的一种现代组织意识,指的是成员对集体的正确态度。
(包括两个层次):组织内个别成员的集体意识和组织成员群体的集体意识。
(其发展过程为):前者是后者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进一步培养和升华的结果个别成员的集体意识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承认集体利益的价值2、遵守集体的规范3、能和集体其他成员友好相处集体的群体意识的特点:1、集体成员对集体有认同感、归属感,能够服从组织决定,遵守组织章程2、集体成员对集体有责任感,必要时肯为集体作出牺牲3、集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集体荣誉感主人意识是在组织成员头脑中形成的、在所处组织中当家作主的意识主人意识的特点:1、相互平等的特点2、权利和义务统一的特点3、和集体意识相一致的特点如何克服“责任分散”的心理倾向?通过组织成员的个别的主人意识来体现集体的主人意识。
公共关系客体之公众及公众心理分析
公共关系客体之公众及公众心理分析公共关系是指组织或个人与公众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和协调的活动。
作为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是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影响因素。
公众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对于公共关系的发展和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从公众的定义、公众的形成、公众心理等方面对公众及公众心理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公众是指对于某个组织、事件或议题有一定认知和兴趣,对其有可能产生影响或受其影响的人群。
公众可以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种类型。
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的员工、管理者以及其他与组织有直接关系的人群;外部公众则包括消费者、投资者、政府、媒体、社会团体等与组织有间接关系的人群。
公众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公众会因为其不同的利益、需求和态度而对组织产生不同的反应和行为。
其次,公众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公众是由一群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在特定的背景、环境和议题下形成共同的认知和兴趣。
公众形成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社会化、经验和信息获取等。
公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信息的更新,公众的构成和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公共关系管理者需要及时了解公众的动态变化,以便灵活地应对公众的需求和反应。
公众心理是指公众对于组织或事件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心理状态。
公众心理的分析对于公共关系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对于公众心理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信任与不信任: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度直接影响着公共关系的发展和维护。
公众在与组织进行交互和沟通的过程中,会根据组织的行为和言论进行评估和判断。
如果公众感到组织的行为不诚信、言行不一致,就会对组织产生不信任的情绪。
相反,如果组织能够建立良好的声誉和信誉,公众会对组织产生信任感,增强与组织的合作和支持意愿。
2. 感知与认知: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和感知直接影响着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和行为。
公众对组织的认知可以通过媒体报道、口碑传播、个人经验等途径获得。
公众的感知则与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有关。
[说明]公共关系学四步工作法
美国公共关系学的权威著作《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提出了公共关系的四步工作法,将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概括成四个基本步骤: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和公共关系评估。
1.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调查是指社会组织通过运用科学方法,搜集公众对组织主体的评价资料,进而对主体公共关系状态进行客观分析的一种公共关系实务活动。
公关调查作为公关工作程序的基础步骤和首要环节,对组织的整个公关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公关调查的内容。
主要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公众调查和组织形象调查。
①社会环境调查。
对社会环境进行调查,主要是为了分析、把握与本组织有关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一切动态。
②公众调查。
公众是公关部门工作的主要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讲,公众也就是公关部门所面对的具体环境。
公众是一个经常变化的群体,不断因问题的发展而变迁。
因此公众调查应经常进行,公众调研要掌握的材料包括:公众构成、公众态度、公众需求、意见领袖。
③组织形象调查。
组织形象就是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印象。
换言之,组织形象也就是公众对组织的看法和评价。
组织形象调查可分成两个方面:一是组织自我期待形象的调查;二是组织实际社会形象的分析。
自我期待形象与实际社会形象之间的差距,就是公关工作的目标。
公关部门可以通过民意测验、舆论监督、与领导面谈等方法,获得自身的实际社会形象。
组织的实际社会形象调查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组织形象地位图。
一个组织实际的社会形象,需要用公众对该组织的认识、看法和评价来反映,这些指标又可概括成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两个综合指标。
知名度是公众对组织知晓和了解程度,是反映组织社会名气大小的客观指标。
其具体内容包括:公众是否知道本组织的名称、标志、产品、服务、领导人、成立时间等等方面。
美誉度则是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赞许程度,是组织社会名誉好坏的客观指标。
其具体内容包括:是否喜欢本企业的产品、服务和销售方式,对本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工作效率的评价如何,本组织的经营方针是否正确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课堂活动心理分析及影响方法一、运用公众含义及其分类知识指明在学校中“学生”所处的角色和地位:显而易见在学校中,广义上讲学校的教职工、领导是组织,而学生就是公众。
这一点在书上也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从公众关系学的一般意义上说,公众即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
“公众”这个概念涵盖了公共关系的所有对象,凡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的对象都可称之为公众。
因此公众是公共对象的总成。
对于“学生”公众身份的更近一级划分:根据公众的分类依次分类。
第一,根据组织公关活动内外的对象分类:学生作为学校的消费者,交纳学费在学校学习知识,虽然不涉及学校教学工作等问题,但学生公众所进行的活动与“学校”这个组织所进行的工作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应化为内部公众。
第二,根据关系的重要程度分类:学校主要以教学为主,而教学的对象为学生,所以根据重要程度,学生应该化为首要公众。
第三,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分类:因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会只有仅仅一到两年,至少会是三年的时间,但每年又会有新生入校,并且综合实际每年的教育政策又有所改动。
所以根据“事先制定公关计划,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处理”这个概念,学生应被归类为周期公众。
第四,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学生因被化为顺义公众,课本上对该项分类的定义标准是“对组织的政策、行为和产品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把定义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指的是学生对学校的校规、教学(或管理)方式和教学质量持赞成意向和支持态度的学生,但这样定义未免有些绝对,因为在所有学生中不可能会全部是“顺意公众”的身份,会有一小部分学生因为个人原因对学校有个人的意见,所以这部分人我认为应该划为“边缘公众”或“逆意公众”。
第五,根据组织的价值取向划分:对于学校这个组织,学生公众是完全迎合组织的需要的,而且会主动表示对学校的沟通意向,所以学生公众在这点上应该被划分为“受欢迎的公众”。
第六,根据公众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在这点上,对于学生公众在校学习期间,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对未来的计划,针对自身有所意识,所以会迫切需要进一步了解与自身问题有关的所有问题,并开始向学校组织提出有关权益的需求(例如高职院校的专升本等)。
因此学生公众应被划分为“知晓公众”。
二、运用公众心理分析技术,分析“学生”公众的课堂心理特征:对于该问题,因为作为公众群体的学生有形形色色的人组成,所以需要分析的要素就不只是单一的一种类型,对于该问题的分析应保持相对大众化并涉及相对较为普遍的的小因素。
所以对于该问题的分析,应该划分为:学生公众个性心理特征、学生公众心理倾向、学生公众群体心理与行为和学生公众心理定势,这四项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①学生公众个性心理特征:首先在单方面分析该问题之前,应该先明确何为“个性心理特征”?简单的来说,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个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整体特性。
具体来讲,它包括人的能力、性格和气质。
而正因为这点才难以对“公众心理”进行统一的分析,因此众口难调,想要让所有公众都对组织的决定和行动表示赞同是不可能的,做好的程度也只是让大部分公众满意而已,而这也是公众心理分析的关键所在。
(1)能力: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或是完成一项活动的本领。
针对学生公众的个体——学生本人。
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等其他能力,有因为个人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影响学生个人在环境中发挥的表现。
而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有才能者其活动激烈而准确、敏捷热深入;低能者其活动迟钝而贫乏、无力而肤浅。
(2)性格: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
也就是说,性格是表现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果断、寡断和耐心等。
学生的性格也与学校组织的工作、政策和计划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一个学生的性格时时刻刻会左右他的知识理解、为人处事、应急处理等要素,也会关系到在班级中的形象。
身为组织的学校如果能对所有的公众进行管理或教育的同时,并适应大多数公众的性格因素,可以说身为组织的学校所采取的方式是十分得体的。
总之性格对于动机、行为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因为人的性格和他的思想观点、理想信念以及世界观有着密切的关系,思想观点制约着一个人的性格,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习惯和意向。
(3)气质;气质是人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学特点。
它主要变现为人的情绪体验的反应速度(快慢)、强度(强弱)和表露的隐显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动作的灵敏或迟钝等方面。
同样在学生公众当中,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气质不一样,这也考验着学校组织管理的能力。
气质与性格不同,性格更隐匿,社会组织长时间的接触才能明确单一公众的性格,而且每个人因为性格的不同而间接显现出的不同方面主要表现在行动上,如学习;而气质不同,气质比较明显,社会组织也许在第一次接触公众时,就会感受到公众的气质,形象的说不如说气质是散发出来的,而人与人气质的不同也间接性表现在沟通和行为习惯上。
总之,个性与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组织管理和公关活动中,对人的个性的了解,不仅可以说明他的现实的行为,也有助于预测他的未来行为指向。
综上所述,在公众个性心理特征中,能力、性格和气质由于每个人个人因素的影响而形形色色,所以组织对于自身将要进行的下一步行动会做更多的计划可考虑,反映到本次根本的问题上,学校身为组织要为身为公众的学生顾及以上三种心理特征。
②公众心理倾向:公众的心理倾向分为四项:公众需要倾向、公众的动机、公众的兴趣倾向和公众的价值取向。
(1)公众需要倾向:公众需要是指公众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他们的状态。
反映到学生身上,身为学生身份的本质,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对知识的学习,这也是学生最根本的需要。
(2)公众的动机:动机被视为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
一般认为,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作为公众的学生(此处指绝大多数高中生、高职生、大学生等青年阶段在校学生),结合“需要倾向”——对知识的学习。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动机在于完成学业。
课堂上学习知识、认真完成作业、考试积极复习等行为都是为了为了“修成学业”这个动机。
但引起动机的的内外两类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引诱,之前所说的“课堂上学习知识、认真完成作业”等属于外在条件,而“修成学业”属于内在动机。
③公众的兴趣倾向:兴趣是指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
当一个人经常主动地观察某种事物时,我们会说他对这一事物产生了兴趣。
所以说,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是如此。
比如一个学生接触了一门新的学科,并且他在学习后对这门学科有了想对这门学科深入学习的意向,这就是之前所说的“探索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也验证后面的一句话——“兴趣不是天生的”,对学科的兴趣是在学习中产生的。
另外,组织充分利用兴趣能在公关活动中取得比较实际的成效,具体为以下三个作用:1.兴趣对公关目标发挥导向作用;2.兴趣对公关过程发挥能动作用;3.兴趣对公关主体发挥启迪和诱导作用;对于这三个作用的阐述,还是使用学生是公众,学校是组织这个设定。
公关目标即是学生,公关过程即是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行动,公关主体即是学校。
首先,关于“兴趣对公关目标发挥导向作用”。
这一点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学生想对这门学科深入学习的意向是学生有了对这门科目学习的兴趣,间接的对公关目标的制定产生影响,从而发挥事实上的导向作用。
其次,关于“兴趣对公关过程发挥能动作用”。
公关过程就是设定中所产生的教学过程,其最终是要达成学校所要求的教学目的,而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能动作用,也就是学习兴趣通过学校的教学过程,促使或有益于学校(组织)完成教学工作,起到能动作用。
最后,关于“兴趣对公关主体发挥启迪和诱导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产生了兴趣,而身为组织的学校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对教学过程进行一些必要的改进,作为公关主体的学校和作为公关目标的学生都会有很好的影响。
组织会得到群众的认同,而群众也会因此受益。
④公众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指的是在一定价值评价体系的推动下,行为、活动指向主要价值目标的行为类型。
主要分为反应型、依赖型、自私型、固执型、权术型、社交型和现实型七种。
正因为公众中的每个人有不同的行为类型,这也使得作为组织的团体在做公关工作时大大增加了难度。
有以上两大对公众心理和对其分支项目的分析,可见公众的心理是复杂多样的,想要做好公众的心理工作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而作为“学生”这个公众载体,又处于一个心理和生理正在发育的阶段,公关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在之前的分析中,都是一个人为单位在心理方面进行分析。
但是,既然被称作公众,那么公关主体所需要做的工作就不仅仅是针对一个人去做工作,而是以一个群体进行心理的分析。
三、公众群体心理与行为:公众群体由于分类与功能的不同,其心理特征也就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
根据公共关系活动的特点,群体的心理特征可从群体的一般心理特征和特殊角色群体的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不同性别角色的心理特征:公众性别只有男性、女性两类。
男性和女性,首先在生理上有着重大区别。
除此之外,文化因素对其心理特征也有重要影响。
在学生公众当中,男生和女生的思考方式也不同,男生的思考方式比较理性,女生的思考方式比较感性,所以仅仅是在男性和女性这两大公众当中的心理分析也有很大区别。
②年龄角色心理特征:个体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逐渐成熟和变化的,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生理发育状况会制约心理的发展。
学生公众当中所有人都处于青年期,这是一个心理发展十分迅速、趋于全面成熟的阶段。
在青年期,智力机能达到了最高水平。
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已经踏足社会阶层,同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
他们的心理特征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2.开放性和求异性;3.情感性和冲动性。
身为年轻人,作为学生公众的他们是年轻的,所以他们有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前面提到的“兴趣”有着深刻的联系;因为受到新文化和这个时代改革开放的影响,他们没有老旧的旧思想,所以他们的开放性和求异性完全不会受到约束;最后,因为生理和心理上还未发育成熟的影响,在情感性和冲动性上,他们往往还不能很好的管理自身。
综上所述,回到第二个大问题“运用公众心理分析技术,分析“学生”公众的课堂心理特征”。
首先,因为学生公众当中个体与个体“个性心理特征”即个体的性格、性格以及气质和“心理倾向”即动机、兴趣和价值取向的不同,想要逐个进行心理分析是绝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只能通过扩大分析对象,讲目标从“个体”转向“群体”,而群体只由男性和女性组成,而且都处于青年期,那么在这里要进行“课堂的心理分析”,只能再做假设,如果在一个学生公众团体当中,忽略男女比例,做最好的打算,该公众团体中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基本类似,那么就可以进行“课堂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