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违法宣传销售的危害
当前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当前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6a217f95f0e7cd1852536a4.png)
当前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是防病治病关系到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特殊商品,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而真实合法的广告宣传对普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上市和推广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虚假违法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的广告往往造成对消费者使用的误导,轻者使用无效,蒙受经济损失,重者延误病情,损害健康,甚至致人死亡。
因此,加强广告市场整治,净化广告领域是一个克不容缓的问题.本人就目前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市场存在的普遍问题加以归纳,仅供参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存在的主要问题1。
1公然造假,无中生有。
1。
2准备多个广告版本,套取广告批文。
1.3召开专家咨询会,把专家讲话断章取义,获取有利药品销售的证言编入广告。
1.4伪造低价假合同,对付工商部门处罚。
2、存在的原因2。
1监管责任不明,法规存在漏洞.2。
2监管体制不顺,行政交通低下。
2。
3处罚力度不够,缺乏威慑力量。
二、几点建议鉴于我国药品广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借鉴发达国家药品广告监管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改革监管体制,完善法律规章,创新监管手段,与时俱进,规范药品广告市场秩序.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改革我国现行药品广告审批权和管理权分离的体制,适时修订《广告法》等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赋予药监部门对药品广告的监管职能,明确药监部门对药品广告具有审批权和监督管理权,实现药品广告监管中的职、权、责一致,从根本上改变职能不清、责任不明造成的“漏监”、缺位的问题,建立起统一、权威、高效的药品广告监管新体制。
2、完善药监部门规章,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修改《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和《药品广告审查标准》时可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篡改经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扩大疗效宣传"的违法行为定义为“所标明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对于“药品广告中扩大疗效宣传的药品”适用《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以假药论处,则药监部门可依据《药品管理法》第七十四条规定,对发布虚假药品广告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生产、经营假药行为直接处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六种保健食品严重违法广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六种保健食品严重违法广告](https://img.taocdn.com/s3/m/120e62d3c1c708a1284a4469.png)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六种保健食品严重违法广告2010年08月27日发布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集中曝光了“厚德牌蜂胶软胶囊”等六种违法情节严重、违法发布广告频次高的保健食品广告。
目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将这些违法广告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为加大对违法发布保健食品广告的整治力度,规范广告发布秩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全国部分报纸发布的保健食品广告进行了重点监测。
在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后,集中对其中违法情节严重、违法发布广告频次高的保健食品广告进行了集中曝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公众: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患有疾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不要相信违法广告的宣传。
违法情节严重、违法发布广告频次高的六种保健食品广告具体内容如下:一、保健食品“厚德牌蜂胶软胶囊”[卫食健字(2002)第0599号],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调节血糖、调节血脂”。
广告宣称“厚德蜂胶是糖尿病专用蜂胶,添加了胰岛素辅助因子,吸收率达到惊人的99.99%,服用可以血糖平稳,胰岛被修复,并发症全面逆转……”等。
该广告宣传不规范,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并使用消费者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等内容,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二、保健食品“绿海牌复方蜂胶胶囊”(国食健字G2*******),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辅助降血糖、增强免疫力”。
广告宣称“服用当天,血糖就正常了,脚麻酸都明显变轻了……”等。
该广告宣传不规范,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并使用消费者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等内容,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三、保健食品“诺尔牌养正堂胶囊”(国食健字G2*******),其批准的保健功能为“辅助降血糖”。
广告宣称“很多糖尿病患者服用养正堂胶囊不到一周时间,以前剧烈波动的…7点血糖‟变的非常平稳,皮肤不痒了,随脚灵便了,看东西清楚了,从来没有过的舒畅感觉遍布全身……”等。
该广告宣传不规范,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并使用消费者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等内容,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最反感保健品直销“虚假宣传”
![消费者最反感保健品直销“虚假宣传”](https://img.taocdn.com/s3/m/a1ebfd3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5.png)
2018年3月56消费者最反感保健品直销“虚假宣传”产业,而越来越多的保健品厂家也从过去的药店营销模式转变为直销模式。
由于直销模式比传统的模式更容易摆脱囤货的现象,对于保健品类生产厂家来说,产品能够迅速脱销的模式必然受到欢迎。
如今,直销企业普遍感到最难的不是做市场,而是招商,也就是如何让经销商掏出腰包来入单。
于是,为了吸引经销商的目光,许多企业不再单纯地炒作产品概念而是重点对营销概念进行炒作。
于是,“系统产业化”、“直销是最大的发展趋势”、“消费致富”等概念层出不穷。
直销行业的特性决定了最基最“暴利不是靠技术和质量,而是靠营销。
”业内人士称,许多高价保健品的营销策略都与千元每克的“极草”类似。
按照国家规定,保健食品的科研经费应占其利润的3%至5%,但很多保健食品企业在科研上的投入不及利润的1%。
保健品行业利润可达100%至200%,这 已成为行业内部公开的秘密。
很多厂家自己不研发,而是采取买断经销权或外购产品的办法经营保健品,导致各路厂家更加陷入炒作式营销大战。
时下,许多直销产品炒作一个新概念就会打造一个新品牌。
稍具规模的企业大都拥有两个品牌或以上。
而随着国内直销企业不断的发展,直销行业显然是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很难从产品本身来判断其价值,它包含了产品的心理诉求的特性。
概念炒作就是将客户或消费者的需求具像到某一利益点上,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概念营销是一个产品或品牌赖以支撑的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
在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社会,概念营销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在专业产品,概念炒作的成功与否几乎左右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由于商业炒作能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而概念炒作逐渐成为了直销企业无往不利的神器。
但是,其短期行为的特性决定了概念炒Consumption observation真相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销商将保健品当做“药品”一样对外宣传呢?这主要是部分直销企业擅长概念炒作和宣传营销,它利用了大家的普遍恐癌心理,老百姓有防癌抗癌的心理需求,但又找不到可信的防癌科普,即便医生科普防癌抗癌方法,多数是持客观中立的观点,显得模棱两可,不会夸大或说得信誓旦旦。
假冒伪劣保健品危害
![假冒伪劣保健品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7a64600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e.png)
一、当前保健品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甚至违禁药品。
对于服用保健食品的人来说,它所起的保健作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
怎样才能使保健食品迅速见效呢?一些不法生产企业在保健食品中擅自添加药品,以求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疗效”。
保健食品里添加药品主要出现在减肥、调节血糖以及抗疲劳产品中。
所添加的药品也是五花八门,且大多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的处方药。
2004年5月,海口五洲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送审的33个保健食品中,其中29个违规加入枸橼酸西地那非。
2005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通报了“苦乐康”胶囊等14种保健食品因被查出含有化学药物被下令停止销售。
有的利欲熏心的生产厂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甚至添加国家命令禁止的禁药。
来我局投诉的就有一起因服用“苦乐康”胶囊一周后死亡的事例。
(二)篡改、假冒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一些保健食品将普通食品批号“卫食字”擅自改为“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有的将保健食品、保健品批号擅自改为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获得批准的三无产品直接冒充保健食品或药品,在包装上印制以上文号。
这样,它们就批着合法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让普通消费者无法辨认。
(三)擅自篡改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内容。
有的保健食品虽然经过批准,但为了扩大市场,诱使不明真相的人购买,就会超出审批部门批准的功能范围,在包装标签上肆意扩大、添加产品功能,有的甚至添加只有药品才具有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误导消费者。
(四)进行违法广告宣传。
在我市一年多的保健食品广告监测工作中,就在电视和报纸上发现并移交了20起违法保健食品广告。
保健食品如果宣传得好,卖得好,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非常丰厚的利润,一些企业就不考虑长远发展,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广告上,大赚一笔后可能就改做其他项目了。
他们虽然在包装上不夸大,但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却肆意夸大。
他们或在小报小刊上发布虚假广告,或印制宣传手册散发给晨练的老年人,或利用营销人员举办知识讲座并免费赠送礼品等欺骗群众。
浅析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法律问题.docx
![浅析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法律问题.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5d98b794028915f814dc29b.png)
浅析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法律问题1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对消费有了更高的需求,对食品的要求也从最基本的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提高到了满足健康保健的需求。
并且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民的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和养生观念不断变化,保健食品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群体消费的重要必选品之一,同时,政F对于保健食品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大,促使我国保健食品生产销售企业数量与日俱增,保健食品种类日新月异,2017年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生产企业数量2317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近600家,市场销售收入为2445.16亿元,同比增长10.92%,2018年销售收入为2911亿,同比增长19.05%,预计2019年中国保健食品产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3100亿元,2023年将上升至4300亿元。
保健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保健食品生产销售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确保竞争优势,扩大广告市场投放,加大宣传力度。
根据2017年尼尔森网联AIS全媒体广告监测数据显示,保健食品(饮品)的广告投放已成为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体的主要广告来源之一,其中,电视媒体健康食品(饮品)广告投放558.03亿元,报纸媒体健康食品(饮品)广告投放1.24亿元,杂志媒体健康食品(饮品)广告投放360.17元,电台媒体健康食品(饮品)广告投放42.62亿元。
保健食品市场不断扩大,广告宣传投入的不断增加的同时,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投诉的情况却愈加严重,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涉及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问题较为严重。
在央视315晚会曾屡次曝光保健食品的骗局,在最近几年的315晚会上,保健食品都是常客。
根据315晚会的报道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共检查生产经营厂商共87万家,全国查处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欺诈案件1.2万余件,涉案金额3.6亿元。
2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存在的问题保健食品生产销售企业为确保高速淘汰率压力下的竞争优势,广告市场投放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销售违规保健食品有哪些处罚
![销售违规保健食品有哪些处罚](https://img.taocdn.com/s3/m/a76c4fa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5.png)
一、销售违规保健食品有哪些处罚非法销售保健品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度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二、保健品诈骗怎么处罚保健品诈骗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保健食品的包装说明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并标明下列内容:(一)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二)食用方法和服用量;(三)贮藏方法;(四)功效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食品虚假宣传法律后果(3篇)
![食品虚假宣传法律后果(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5b9f6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1.png)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近年来,食品虚假宣传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为了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我国法律法规对食品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对违法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就食品虚假宣传的法律后果进行详细阐述。
一、食品虚假宣传的法律定义食品虚假宣传是指食品生产经营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等,通过虚假的、夸大的或者误导性的宣传手段,对食品的质量、性能、用途、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生产地址等信息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购买、使用食品的行为。
二、食品虚假宣传的法律后果1.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等有食品虚假宣传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2.刑事责任食品虚假宣传行为触犯刑法,可能构成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食品罪是指生产、销售伪劣食品,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食品虚假宣传行为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民事责任消费者因食品虚假宣传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生产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要求赔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消费者因食品虚假宣传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生产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要求赔偿。
生产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4.信誉损害食品虚假宣传行为一旦被查处,将会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信誉造成严重损害,影响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企业形象。
5.市场禁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有食品虚假宣传行为的,在吊销许可证的同时,可以将其列入市场禁入名单,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广告经营等活动。
食品安全形势及违法添加的危害
![食品安全形势及违法添加的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3fccb93f43323968011c924d.png)
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发生
4、上海染色馒头事件: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
犯罪嫌疑人叶维禄、徐剑明、谢维铣因涉嫌生产销 售伪劣产品罪被逮捕。 上海市宝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分管副局长刑晓金负有 领导责任,给予记大过处分;上海市宝山区食品生 产监督所副所长王兴华负有主要责任,给予撤职处 分;上海市宝山区食品生产监督所副所长姚志远和 宝山区食品生产监督所监督科科长万广亮负有日常 监管不力责任,分别给予记大过处分。联华超标公 司董事长、总经理汤琦受到警告处分和经济处罚; 联华超标公司生鲜采购部负责人徐宏瑜受到记过处 分,并被调离工作岗位。
肉类中较普遍。“硼砂”的中毒剂量因人而异,通常常人为急性中毒剂量范 围为1~3克,致死量为15g,儿童的致死量为5g,婴儿的致死量为2~3克。
通常“硼砂”的中毒症 状表现为呕吐、腹泻、 皮肤过敏、昏厥甚至休 克。
苏丹红—食品中禁用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有Ⅰ、Ⅱ、Ⅲ、Ⅳ号四种,属于非
食品添加剂具有致癌性。常用于工业方面,比如溶解剂、机油、
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
2.5mg/kg。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 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
硼砂—食品中禁用
硼砂(十水四硼酸钠、Na2B4O7· 10H2O)具有增加食物韧性、脆
度及改善食物保水性及增筋作用等功能,且具有杀菌作用。 添加到面粉和
蜡和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在食品中主要应用于辣 椒产品加工中使用。
吊白块—食品中禁用
吊白块(甲醛合次硫酸氢钠, NaHSO2· CH2O· 2H2O )常
用于工业漂白剂,还原剂等。易溶于水,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对人体的肺、肝脏和肾脏损害极大,普通人经口摄入纯吊白块 10克就会中毒致死。具有漂白、防腐、增强韧性等作用。 120℃下分解产生甲醛、二氧 化硫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吊白块一般应用于白糖、单
警惕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药物
![警惕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50da04ec581b6bd97e19ea13.png)
警惕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药物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3年第16期文冀峰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保健食品成为不少人的需求。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
保健食品在欧美各国被称为“健康食品”,在日本被称为“功能食品”。
保健食品既可以是普通食品的形态,也可以为了方便食用做成口服液、片剂或胶囊等,但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具有治疗效果。
市售的保健食品以“纯天然,效果佳,无不良反应”的宣传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某些无良企业竟在保健食品中添加处方西药成分以增加功效,牟取经济利益。
中国消费者协会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保健食品中存在非法添加现象。
具有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减肥降血脂等功能的产品,是非法添加的重灾区。
降糖类保健品中添加格列齐特;抗疲劳保健食品中添加西地那非、他达那非;改善睡眠类保健品中添加安定类药物;减肥类保健食品中添加西布曲明等。
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这样的保健品,易造成处方药过量服用,非但不能保健身体,反而会危害健康。
另外保健食品中药成分与非法添加的西药共同服用,也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标准与法规《GB 16740-1997 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涉及到保健食品的定义、功效成分及技术要求等,该标准中规定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及重金属检验方法。
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办法中对保健食品的申请和审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于申报缓解体力疲劳、减肥、改善生长发育功能的注册申请必须提供产品中兴奋剂、违禁药物等检测报告。
目前现行的国家标准针对保健食品中成药或营养物质等合法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有几十项,但是针对保健品中非法添加检测的项目非常少。
相关标准为出入境行业标准《SN 1951-2007-T进出口保健食品中伐地那非、西地那非、他达那非的检测方法》和《SN 3146-2012出口食品中苯乙双胍、格列苯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美脲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等。
广告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广告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99a6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e.png)
第1篇案例背景:某市一家知名手机品牌公司(以下简称“手机公司”)为了推广其最新款智能手机,通过其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线下实体店发布了多款广告。
这些广告内容包括产品性能、价格优惠、用户体验等。
然而,在广告发布后不久,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对广告内容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中存在虚假宣传和不实信息的嫌疑。
案例描述:1. 广告内容:- 官方网站广告:宣传该款手机具有“超长续航”、“疾速充电”、“高清摄像”等性能,并配有专业评测机构的认证报告。
- 社交媒体平台广告:通过明星代言,展示该款手机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效果,强调其时尚外观和便捷功能。
- 线下实体店广告:展示该款手机的实际使用效果,并提供限时优惠活动。
2. 消费者质疑:- 超长续航:消费者发现,手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续航时间并未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
- 疾速充电:部分消费者反映,充电速度远低于广告中所展示的速度。
- 高清摄像:有消费者表示,拍摄效果并不如广告中所展示的清晰。
3. 监管部门调查:- 监管部门对手机公司的广告内容进行了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超长续航:广告中所宣称的续航时间,未经过第三方机构认证。
- 疾速充电:广告中所展示的充电速度,未经过实际测试。
- 高清摄像:广告中所展示的摄像效果,未经过实际拍摄。
案例分析:1. 违反《广告法》的情形:- 虚假宣传:手机公司在其广告中,对产品性能进行了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 未标明出处:广告中未标明专业评测机构的名称和认证报告编号。
- 误导性宣传:广告中未明确说明产品性能的测试条件和方法。
2. 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广告法》的规定,手机公司需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责令改正:监管部门要求手机公司立即停止发布虚假广告,并对其广告内容进行整改。
- 罚款:根据《广告法》的规定,监管部门将对手机公司进行罚款,罚款金额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
- 没收违法所得:如果手机公司因虚假广告获得违法所得,监管部门将予以没收。
免费体检并赠送礼物小心这样的保健食品营销骗局盾顶保健食品骗局
![免费体检并赠送礼物小心这样的保健食品营销骗局盾顶保健食品骗局](https://img.taocdn.com/s3/m/25eb0bedcc175527072208f9.png)
免费体检并赠送礼物小心这样的保健食品营销骗局盾顶保健食品骗局“璧城街道向阳街一家保健食品店在搞虚假宣传。
”近日,璧山区消费者维权热线*****中心接到了这样一个匿名举报电话。
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现场查看。
在该店的一间大会议室内,四五十名50岁左右的市民围坐在一起,正听着商家宣传一款保健食品。
执法人员立即制止了该行为,并对现场进行了勘察。
经查,该商家主要采取集会的方式,利用其经营场所对相关保健食品进行宣传、销售,并以免费体检、赠送小礼品等形式吸引中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宣导会、推销会。
同时,该商家宣传其保健食品具有防癌抗癌等功效,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
最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该商家被处以罚款*****元的行政处罚,并被责令立即停业整顿。
据悉,去年以来,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违法会销形成严打的高压态势。
截至去年年底,共立案查处违法会销案件12件,合计罚没金额30.7万元,涉及销售保健食品、保健器械、净水器、玉石床等产品。
“在处理这些案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市民并不了解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区别。
”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保健食品是以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并不能治疗疾病。
而药品则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因此,消费者如果发现保健食品声称等同于药物治疗功效的虚假宣传表述,就要多留个心眼。
”该负责人在此提醒,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应该关注以下几方面:看销售场所资质,消费者应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
切忌通过非法传销、会议营销、电话营销等途径购买保健食品。
不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免费试用等活动。
在购买时,应仔细查看外包装标签标识相关信息,不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不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
保健食品违反广告法案例
![保健食品违反广告法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3438d8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d.png)
保健食品违反广告法案例介绍保健食品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类别,广告宣传是其销售和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缺乏监管和控制,一些保健食品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存在违法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
本文将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探讨保健食品违反广告法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保健食品广告的违法行为虚假宣传•某保健食品企业在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具有神奇的疗效,可以治愈各种慢性疾病,没有任何副作用。
•某保健食品企业宣称其产品可以提高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但没有相关科学研究依据。
超出范围宣传•某保健食品企业在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可以提高智力,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但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某保健食品企业在广告中宣称其产品可以美容护肤,延缓衰老,但广告中没有提到产品的具体成分和作用机理。
违背常识宣传•某保健食品企业宣称其产品可以瘦身减肥,每天食用即可达到理想体重,但没有提到饮食和运动的重要性。
•某保健食品企业宣称其产品可以增加性欲,提高性能力,但没有相关医学研究证明其有效性。
不准确宣传•某保健食品企业在广告中宣称其产品通过特殊配方可以补充全面的营养,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但没有提到产品中具体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和其作用。
保健食品广告违法案例的原因1.利润驱动:保健食品行业市场巨大,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违法使用夸大宣传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2.监管不力:目前,保健食品广告宣传的监管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问题,监管机构的力量和资源有限,无法做到全面监管。
3.消费者需求:一些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抱有迷信心态,希望甚至期待通过食用保健食品解决自身的健康问题,从而容易被虚假广告吸引。
解决保健食品广告违法问题的建议强化监管力度1.加强对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核和审批,及时发现和制止虚假宣传。
2.增加监管机构的人力和资源投入,提高监管效能。
3.加大对违法广告的处罚力度,加强对广告商的监管和惩罚力度。
提高消费者的知识和意识1.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健康教育,提高消费者的科学素质。
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处罚法规实例分析
![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处罚法规实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8118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5.png)
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处罚法规实例分析保健食品的市场在近年来不断扩大,消费者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
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利益,往往以虚假宣传手段来销售保健食品。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对整个行业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来规范保健食品的宣传行为,并对虚假宣传进行严厉的处罚。
本文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深入探讨目前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处罚法规。
1. 背景介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和购买意愿,一些不良商家滥用虚假宣传手段。
他们可能夸大产品功效,或者明示暗示医药作用。
这种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也使整个行业受损。
2. 虚假宣传的形式虚假宣传手段多种多样。
一些商家可能直接夸大保健食品的疗效,声称能够治愈某些疾病。
还有一些商家可能采取利用名人背书、虚构科学研究结果等方式,让消费者产生误以为是专业机构核实或认可的保健食品。
3. 虚假宣传的危害虚假宣传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严重扰乱了保健食品市场的正常秩序。
一方面,消费者购买了虚假宣传的保健食品后没有实际效果,降低了他们对保健食品的信任度。
另一方面,诚信经营的企业受到了不公平竞争的打击,市场环境也变得混乱起来。
4. 相关法规为了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法规进行约束。
其中包括《保健食品管理条例》、《广告法》、《不正当竞争行为法》等。
这些法规明确了虚假宣传行为的定义和处罚条款,并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了法律依据。
5. 虚假宣传的处罚案例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于虚假宣传行为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
例如,某公司宣传其保健食品能够治愈某种癌症,涉嫌虚假宣传。
监管部门依据相关法规,采取了罚款、责令停产等处罚措施。
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因为夸大保健食品功效、虚构科学研究等行为被处以罚款、限制广告宣传等处罚。
6. 处罚的效果和问题虽然监管部门加大了对虚假宣传的处罚力度,但一些不良商家仍然存在违规宣传的行为。
保健食品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保健食品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e961d9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7.png)
有关“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有关“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如下:
1.非法添加药物或其他成分:一些保健食品生产商为了提高产品的效果,非法添加一些
药物或其他成分,如激素、抗生素等,这些成分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2.虚假宣传:一些保健食品生产商为了销售产品,夸大产品的功效和作用,甚至做出一
些虚假的宣传,如声称产品可以治愈某些疾病等。
3.产品质量问题:由于生产工艺、原料质量、储存条件等原因,一些保健食品的质量可
能存在一定问题,如微生物超标、重金属超标等。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加强监管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力度,对非法添加药物或其
他成分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加强保健食品的质量抽检和监督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规范宣传: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法规和规范,对保健食品的宣传进行规范和管
理,禁止虚假宣传和夸大宣传,同时鼓励企业进行科学、客观的宣传。
3.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应该加强生产工艺的控制和原料质量的把关,确保产品的质量和
安全。
同时,加强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管理,防止产品变质和损坏。
4.加强消费者教育: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保健食品的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
识和识别能力,引导消费者理性选择和使用保健食品。
消费者最反感保健品直销“虚假宣传”
![消费者最反感保健品直销“虚假宣传”](https://img.taocdn.com/s3/m/babecd8af8c75fbfc67db202.png)
速 脱销的 模式 必然受到欢 迎 。
利 润 的3%至5%,但很 多保 健 食品 品牌赖 以 芰撑 的 础 ,是 、『 核心
如I令 ,直 销 企 业普 遍 感 到 最 企 、 在 科 研 上 的投 入不 及 利 润 的 竞争力的 具体表 现 。往以 消 费为导
难 的 不是 做 市场 ,而 是招 商 ,也 就 1%。保健 品 行业 利润 可 达 100% 向的经济社 会,概念 营销 显得格 外
埘 直销 企 业 经 营 中 存住 的违 法 行
为 的 调 查 中 ,排 在 前 二三位 的 依 次
为 假宣传、未 经 批准 从事 直销 活
动 、从 事传 销 活动 ,违 法行 为发 生
比例 分 圳是88.9%、50%、44.4%。
虚 假 宜传 成 为 保 健 品直 销 最 大 的
违 法 点。那 么 ,保 健 品直销 存在 哪
而是重 点对营 销概 念进 行炒 作。于 法 经营保 健 品,导 致各 路厂家 更加
由于 商业 炒 作 能 产 生 巨大 的
是 ,“系统 产业 化”、“直销 是最 大 陷入 炒作式 营销大 战 。
轰 动效 应 ,而 概念 炒作 逐渐成 为了
的 发展趋 势”、“消 费致富 ”等 概念
时下,许 多直销产 品炒 作一 个 直销企 、I 无往 不羊lj的神 器。但是 ,
sum ption observation I消费观察
消费者最反感保健品直销 “虚假宣传"
文 本 刊 记 者 申杰
_J【一 q:-i2 ̄,围家工商总局
—
—] 一 在 官 发 布 直销 企 业
==_ 分级分类监管课题调研
/ /
/
保健品直播带货法律后果(3篇)
![保健品直播带货法律后果(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0e3ea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3.png)
第1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播带货成为了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
在众多商品中,保健品因其特殊性和需求人群的广泛性,成为了直播带货的热门产品。
然而,保健品直播带货过程中存在诸多法律风险,一旦触碰法律红线,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保健品直播带货的法律后果。
一、虚假宣传的法律后果1.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误导消费者。
保健品直播带货中,若主播或商家夸大产品功效、虚构产品成分、虚假宣传治疗效果等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一旦被查处,将面临以下法律后果:(1)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2)没收违法所得;(3)处以罚款,罚款金额根据违法广告的严重程度而定;(4)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2.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保健品直播带货中,若主播或商家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将面临以下法律后果:(1)责令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2)没收违法所得;(3)处以罚款,罚款金额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4)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二、虚假交易的法律后果1.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交易、虚假评价等不正当手段,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保健品直播带货中,若主播或商家通过虚假交易、虚假评价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将面临以下法律后果:(1)责令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2)没收违法所得;(3)处以罚款,罚款金额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4)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2.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交易、虚假评价等手段,误导消费者。
保健品直播带货中,若主播或商家通过虚假交易、虚假评价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将面临以下法律后果:(1)责令停止违法行为;(2)退还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费用;(3)处以罚款,罚款金额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
保健食品宣传的法律规制
![保健食品宣传的法律规制](https://img.taocdn.com/s3/m/0d213d5a0242a8956bece4b5.png)
探索争鸣法制博览2019年08月(中)保健食品宣传的法律规制*平瑶兰愚山何家雨刘子荷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合肥230032摘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高额利润造就了保健食品行业的迅猛崛起,然而在保健食品市场内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虚假宣传现象,如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四大神药”的曹清华、莎普爱思、汇仁肾宝、鸿茅药酒。
虚假宣传现象直接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迫切呼唤法律规制的健全。
文章以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导致民众权益受损为着眼点,探究虚假广告大行其道的背后原因,结合我国社会保健食品宣传现状研究,探索对虚假宣传进行法律规制的可行道路。
只有从法律这一根本底线上杜绝虚假宣传,才能真正逐步建立起保健食品安全监督防范的保护体制,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法律规制中图分类号:D922.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3-0035-03作者简介:平瑶(1999-),女,汉族,安徽淮南人,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法学;兰愚山(1999-),男,汉族,安徽滁州人,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法学;何家雨(1999-),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法学;刘子荷(2000-),女,汉族,安徽马鞍山人,安徽医科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法学。
一、保健食品宣传法律规制的必要性(一)保健食品市场虚假宣传现象严重中国的功能性食品发展历史悠久,自古就有医食同源的理论。
但是最先类似于保健食品的概念,是1935年美国的强化食品。
步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尤其是社会中产阶级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都在疾病的边缘徘徊。
医学上把这种不属于健康但是无器质性损伤的生理状况称之为亚健康。
而随着营养专家的不断深入研究,拓宽功能性食品的范围后,我们发现改变亚健康状态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保健食品。
庞大市场的存在,加上“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中国保健食品行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健食品的相关常识及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的危害近年来,以专家健康讲座的方式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的案件在各地频频出现。
不法经销商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的行为,使得不少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深受其害。
下面我就相关常识向大家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的五大非法陷阱(一)“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以“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二)“健康讲座”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
不少老年人因为盲目信任这些所谓专家或名人的介绍,从而选购了大量假冒保健食品。
(三)“免费活动”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
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
有些活动时还会请一些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四)“权威证明”属虚构。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如“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指出,人类肠胃如果每天定植高活性、高含量的双歧杆菌,那么人类将可以与肠胃病绝缘,人类寿命有望达到140岁。
”等无法证实的虚假广告内容。
(五)“专家义诊”是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
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保健食品。
二、消费者盲目购买保健品及保健食品的典型案例华声在线曾报道,心怀长命百岁、投资增值等美好愿景,长沙老人彭美莲生前十年花光20万养老金,悉数投入保健品市场。
其中,老人最大的单笔投入是长沙东宇公司销售的一款名为“馨波尔”的玉石床垫,售价高达16800元。
销售人员卖床垫给老人时说,这款床垫是韩国最新的科研成果。
通过加热方式,使玉石内部的能量挥发出来,能使人延年益寿。
但经调查,“馨波尔”玉石床垫是用石头做的,有加热作用,冬暖夏凉,但并不具备延年益寿的神奇功能。
老人当时正是因为当时听信了销售人员的虚假宣传,于是花天价买下了该产品。
通过彭美莲老人留下的近百张单据中,记者整理出老人购买保健品的公司名单,数量多达19家。
一周以来,记者按照名单信息联系这19家公司。
让人诧异的是,这些公司要么电话已经是空号,要么公司地址已经人去楼空,能联系上的公司不到四分之一。
这就说明,彭美莲老人花高价购买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些小企业,甚至是非法企业生产的产品。
三、服用保健食品的误区(一)保健品能治病。
说保健品能够治疗甚至治愈疾病,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
保健品可以调节、增加人体的某些机能,像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选用一些保健食品辅助治疗。
而且要注意,选择保健品一定要根据身体所需,最好有医生的诊断建议。
将保健品以药品形式每天定量服用,一旦停用,往往会使服用者若有所失,造成心理的不适。
如果以保健品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影响治疗,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二)拿保健品当饭吃。
一些消费者听信广告宣传,把保健品当饭吃,认为服用了多种维生素就可以少吃蔬菜水果,吃了钙片就可以不喝牛奶豆浆……这些想法非常荒唐。
其实任何正规医院的医生或者营养专家都会告诉你,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日常的饮食。
任何营养品都不可能代替日常的食物为我们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
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您科学合理搭配食物,吃得适量,吃得均衡,就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三)过量服用保健品。
有人觉得年纪大了,应该补补身体。
于是亲朋好友送,自己买,保健品越吃越多,结果造成过量服用,不但增加胃肠负担,还引发毒性反应。
例如我们常见的人参,肯定是好东西,但并非什么体质的人都能吃。
吃得不对的话,会引起发热、上火、烦躁不安、血压升高。
对于长期酗酒的人,可能酒精已经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这时如果服用深海鱼油,就可能使肝功能受损。
部分滋补保健品应当按疗程服用,否则很容易营养过剩或产生副作用。
(四)撇开医生胡乱买。
一些老人每天要吃好几样保健品,结果吃出一身病。
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首先搞清楚自己缺什么,再确定补什么,怎么补,吃多少合适。
例如,蛋白粉适用于患严重胃肠道疾病或晚期癌症者,如果消化功能不错,能吃豆制品、肉蛋类食物,就没有必要花这个冤枉钱。
服用保健品不仅应因人而异,还要因病、因时、因地而异。
如果盲目滋补,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者,就不宜服用鹿茸类补品,否则会导致头晕、目赤、吐血、尿血;又如腹泻者如果服用六味地黄丸,只能是雪上加霜。
(五)价格越贵越好。
现在保健品行业有一句话,叫做一成成本、二成流通、三成广告、四成利润,就是说保健品的很大一部分利润都投到了广告和销售商家身上,真正在产品营养价值环节的投入少之又少。
所以价格越贵并不见得效果越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同样一种功能,一种产品包装豪华,天天做广告,价格自然奇高;另一种产品,看着不起眼,其实营养价值并不见得比前者差多少。
(六)迷信“高科技”。
现在市场上各种打着“高科技”牌子的保健品,一茬接一茬往外冒,消费者一次次掏腰包,结果仍然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例如被广告吹得神乎其神的卵磷脂,说可以使人头发变亮,精神好,食欲增加,减少关节发炎,帮助记忆力恢复。
事实上,蛋黄、大豆、玉米、棉籽、油菜籽、葵花籽及猪脑中都含有卵磷脂,一般人每天吃1~2个鸡蛋,摄取适度的胆固醇及油脂,就可以满足肌体对卵磷脂的需求。
四、保健食品的规范管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内容必须真实,符合其产品质理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愈的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六十一条第三款规定:“非药品广告不得有涉及药品的宣传。
”《湖南省药品和医疗器械流通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非药品广告不得涉及药品宣传。
非药品冒充药品销售的,由发现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查封、扣押,提请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该产品,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五、虚假宣传推销保健食品的定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六十八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根据这一规定,一些不法经销商虚假宣传保健食品行为已构成了民事欺诈。
首先,有欺诈的故意,即不法经销商明知自己宣传的产品不是药品,却告知对方有治疗功效,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并且有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其次,经销商具有欺诈的行为,其组织的专家健康讲座或免费体检,存在“夸大保健功效、渲染治病疗效、依托专家效应”等现象,这些活动事实上会加深消费者对产品的错误认识,具有较强的诱导和欺骗性。
第三,老年人陷入错误认识是基于不法经销商的欺诈,即正是因为老年人听信“专家”宣传某产品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加上求医心切,才会花大价钱购买产品,导致上当受骗。
第四,老年人因错误认识而作出了一定的意思表示,即事前并不知道是保健食品,而是听了“专家”虚假宣传后,误认为是具有治疗功效的产品才购买,这种意思行为是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
六、怎样应对虚假宣传推销保健食品行为(一)远离虚假宣传推销现场以健康讲座为幌子,保健食品推销者往往召集群众到指定地点听“专家”免费讲座,采取当场免费赠送物品、凭宣传单入场购买可享受优惠等方式进行诱骗。
大家有病了要到正规医院治疗,谨慎对待健康讲座、熟人推销、免费体验之类的活动,因为这都有可能是保健食品推销陷阱。
(二)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报告现在,保健食品推销者在农村里活动频繁,大家要提高警觉,发现情况及时向村委会、当地政府、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部门报告。
监管人员到现场来了,要积极配合调查,如实反映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将不法推销者绳之以法,并及时退还群众的被骗钱财。
但现在有些群众,受不法分子的蒙蔽,不相信监管部门和执法人员,甚至阻扰执法人员开展工作,这样只会让不法推销者有机可乘,助长其嚣张气焰。
而一旦不法推销者逃离现场,被骗群众的钱财几乎是不可能被追回的。
(三)注意区别药品和保健食品大家在购买药品时要仔细查看包装和说明书,认准药品批准文号。
药品批准文号的标准格式为:“国药准字+1个字母+8个数字”,如“国药准字Z12020440”;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标准格式为:“卫食健字+年份+编号”或“国食健字G+年份+编号”。
如“卫食健字(1997)第640号”或“国食健字G2*******”。
作为一名食药监管人员,我经常听到身边的人跟我说,现在药店里假药很多,我们经常买到。
结合日常监管,我分析,他们是将保健食品当药品买回家了,而保健食品是没有治疗作用的,使用之后肯定不会有预期的效果。
虚假宣传销售保健食品不仅以骗取消费者的钱财为目的,还可能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积极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