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课堂的奇迹 读后感
《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室的奇迹》读后感如何教会孩子爱其他人------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在暑假期间,我又认真阅读了《中国教室的奇迹》,这次给我的感受就是如何教会孩子爱其他人。
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更要注重我们的德育教育。
现在我们的教育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本教育。
如何珍爱生命,怎样学会做人做事,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事例:初三全市统一模考,作文题目是《为你打开一扇门》,电脑阅卷的时候,全市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出现了半以上的学生出现了偏题现象,很多学生写的是母亲为自己打开一扇门,老师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门,朋友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门。
而不是---我为别人打开一扇门。
表面来看,这是作文跑题,其实质却是:很多孩子在生活中习惯于被别人爱,很少有关爱他人的习惯,紧急状况下的作文其实是平时素质的反应。
所以,与其说是偏题事件,还不如说是很多孩子缺少关爱他人的素质。
没有生活,怎么能有作文?而百合班的作文像往常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好的作文,主要是他们已经习惯了爱----爱别人。
当我看到上面的这个事例时,给我触动很深,现在的我们经常是逼迫学生把成绩提上去,而有时我们却忘记了德育,想想有很多的犯罪分子,有很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给社会带来的伤害会更2大。
所以,我们作为教师,更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把学生的德育搞起来,并且搞好,给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校怎么给孩子做好德育呢?我认为至少每月都要进行一次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
让孩子们都有一颗爱别人的心。
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感恩父母,培养爱心。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被父母宠着,不知去感恩父母,所以作为教师正是要引导学生关注父母亲,体会父母爱,理解父母亲,感悟亲情。
一个懂得感受母爱的孩子才能学会去爱他人。
我在进行教学时,也会经常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接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所以学生有时有什么动向,我就会及时地去引导。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这个暑期,通过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我认识了一位神奇的校长。
他就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
通过简介我知道了他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
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
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
我之所以说他神奇,是因为2010年他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时这所民办学校不良状况诸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学科发展失衡,更兼优秀教师后继乏人。
学校管理混乱、运行机制僵化,体制不顺,政令不畅,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偌大的一个学校,竟然没设教务处,德育处也形同虚设,致使校长管不了校部,校部管不了各个年级部,朝小野大,诸侯割据。
由此导致“教学”中心地位旁落,“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到位。
这样的一所中学随时都会垮掉。
但是就是这样一所即将倒闭的民办中学,李金池校长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对学校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博采众家之长、汲取全国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
太神了,太厉害了。
这是我给这位校长的评价。
是什么让这个平凡的校长这么不平凡。
我认为是他的敢想敢干,敢于创新。
一位学校管理者或者是教师的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多么重要啊。
重要到他可以直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
现在的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更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名创新性教师。
做创新型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
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一切都无从说起。
教师对学生要有博爱之心,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
只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爱”,才会有创新的热情,创新的动力。
《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
《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学习了《中国课堂的奇迹》,我有所收获,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思考。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策略,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二是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
1.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首先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或问题要进行自主学习或独立思考;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就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把问题解决。
所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基础,较高层次的问题就需要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这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的理解。
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遗留的问题。
因此,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结合校情来安排教学内容。
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
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学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5.新课改对复习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复习课不再是原来新授课的重复,而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建构、融合和提升的过程。
如何优化设计复习模式,改变“炒冷饭”的传统复习模式,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全面和个性化的发展,从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读书心得《中国教室奇迹》
读书心得《中国教室奇迹》
《中国教室奇迹》是一本描绘中国教育现状的书籍,作者通过深入调研和实地
考察,展现了中国教育领域的独特魅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成功经验和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
在书中,作者详细描述了中国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势,包括严格的学习氛围、
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学生在国际学术竞赛和评比中屡屡获得佳绩,展现出了中国教育的独特魅力和竞争力。
同时,书中也提到了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应试教育过于严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我深感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希望中国的教育体系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阅读《中国教室奇迹》,我对中国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教育
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希望中国的教育能够不断进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体系能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暑期里,阅读了李金池教授所著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
淡绿色的封面上,山坡上满是苍天大树,白色的云雾弥漫在山头,不禁给夏日里浮躁的心灵带来了一丝清凉。
封面上最后一行小字:“短短3年,让精英中学起死回生,成为全国课改名校”引起了我的注意。
3年的时间,李金池教授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通过简介,我认识了李金池教授:李金池,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
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
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
2010年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校长,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对学校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
李金池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首届全国中学十佳卓越校长”、“河北省十大优秀人民公仆”、“改革开放30年全国基础教育贡献30人”;先后被聘为河北师大兼职硕土生导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一些专家及一线的教育者这样评价评价李金池教授及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国,我最敬佩的校长,非李金池校长莫属,他创造了“衡水奇迹”和“精中奇迹”。
“精中奇迹”更加突显他卓尔不凡的智慧:他在精英中学推行“体用上海(育才中学)、头取江苏(洋思中学)、臂采山东(杜郎口中学)、脑借陕西(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法)、源在衡水、魂归精中的高效“6+1”课堂模式,创造了中国课堂的奇迹。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书院院长赵国忠精中教学理念先进、实用、高效;各方面管理严格、到位、精细。
学生纪律严明、精神饱满、学习效率高;学校状态好,朝气蓬勃。
任职教师认真、负责,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相信精中在先进实用的理念指导下,成绩会越来越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我们高质量教学的另一面旗帜。
——石家庄学院督导委副教授董丽一名“神人”带领一批“神将”创造一个“神话”,谱写一部“神曲”,令人惊叹、震撼!这个“神话”说明“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做,“一切皆有可能”!恳请李校长来十五中“传经送宝”!—一河南焦作十五中教务处主任许小吟听了李金池校长的讲座报告,看了课堂,看了激情飞扬的跑操,很是受益,很受启发。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大学期间读过很多教育学著作,也知晓众多教学专家,但未曾了解孙维刚,这是一个遗憾,但也是幸运。
今天通过领导赠予的《中国教学的奇迹》深入了解了孙维刚老师及他的“教学五部曲”,感受颇多。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这是孙维刚最喜欢的名言。
这样一个追求内心愉悦的人,不难看出为什么他那样热爱讲台,他想让孩子们幸福的学习。
这样的人付出的必定更多,不为自己。
记得大学时,老师问我们什么是幸福。
同学们依次回答,有人说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人说尝尽世间美食,有人说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我当时却说“内心的愉悦”。
而今,我明白了幸福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这必将是我今后的追求和目标。
哲学命题有一句“我思故我在”,作为教师的我则是我思考教学、想着学生才是我的'存在。
从简单的我到丰富的我,从个人到集体,从小家到大家,这正是成长的蜕变。
研究生期间我主要研究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从搜集资料到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积累,通过梳理文献综述来了解有效提问的进展,从而根据研究现状进行探索,挖掘创新点,进而确定自己的研究视角,完善并丰富已有的理论。
学习了孙维刚的教学经验,我知道原来的研究方向是宏观的,有它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弊端。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
现在的我是一名一线中学语文教师,我要做的不仅是理论,而且更是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量的积累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只有踏实本职工作,积极探索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灵活处理问题的方法,才能做到量的积累,并要进行理论学习,进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样的过程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孙老师的高效教学深深地吸引着我,对课堂有效提问的理论实践积累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我认为如何才能做到高效教学,首先要完成有效提问。
当然,孙老师对高效教学有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所以这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中国课堂的奇迹》。
书中提到高效“6+1”课堂高效“6+1”课堂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秩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虽然那时还没有新课改的提法,但当年我在衡水中学推进的课堂改革,和后来新课改的要求是一致的。
那么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新课堂,如何去做呢?做创新型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
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一切都无从说起。
教师对学生要有博爱之心,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
只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爱”,才会有创新的热情,创新的动力。
要有诚心。
教师之间要真诚相待,对学生也要真诚相待,如果说创新教育是一项高尚的事业,那么教师对创新教育也要真诚相待,绝不能说空话套话假话,创新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
只有真心实意,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真正增强。
要有恒心。
创新教育不是一阵风,一场雨,一道闪电。
创新教育是一个需要持久不懈的长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挫折和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恒心,坚定信心,不怕挫折,克服困难,让“创新”的旗帜,在自己的思想领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领地高高飘扬。
要有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化解许多矛盾。
学生正处于成长和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思想活跃,敢想敢做是其最大特点,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
中国的奇迹读书笔记
中国的奇迹读书笔记【篇一:《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假期是一个用来充实与提高自己的最佳时期,教育系统很细心的考虑到了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教育学书籍,比如我手中这本《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完之后真的是获益匪浅,受到很大启发!《中国课堂的奇迹》这本书是李金池老师的著作,李金池老师有着“全国优秀教师”和“卓越校长”等很多殊荣,作为河北衡水中学和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老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并参照中国已有的成功教学模式,博采众长地创造了独具个性、适合自己的“衡水奇迹”和“精中奇迹”。
尤其是“精中奇迹”,对我们现在转变教育观念,实行新课程改革有很大的指导启发意义。
先谈一下“精中奇迹”的诞生,这是一个非常激励人心的故事。
其实,在李老师刚接过精英中学校长的担子时,它并非如学校的名字一般,是个冲满了“精英”的地方,甚至可以说,这个学校已经是一所“濒临死亡”的亡灵学校,按大多数人的想法,即使不放弃,也只能一边做好自己的本分努力着,一边听天由命。
而李老师不这么认为,也正是他不这么认为,才得以创造出了让人赞叹的新型教育模式——精中奇迹。
那李金池老师是怎样做的呢?首先,他不是抱怨与放弃,而是找出学校发展困境的原因,从学生、教师到学校管理等等各个方面,一点点具体有全面的进行了分析,在众多校长抱国家对私立学校的政策不好时,李老师已经下定决心要办好一所民办学校!再然后他将与公立学校、老牌名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精英中学当时所处的阶段,对于薄弱学校来讲,求生存、求发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重中之重,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正在于——课改。
至此开始,李老师开始了全新的探索与实践,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读完这第一部分时,我的激情完全被点燃了,就想起了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那句话:不抛弃,不放弃!以前只是喊喊口号,现在觉得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李金池校长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核心内容是高效“6+1”课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6”,在课堂中进行,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谓之“用”,在课后的自习中进行。
即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流程都需要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检”、“用”。
这一课堂模式的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高效“6+1”课堂改革,其优点是: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
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采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三、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从原先的学会走向会学。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
教师也可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
四、“学案”的内容与编写原则。
“学案”是实施“导学自主”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本课题研究成败的一个关键。
“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依托新课程标准,与课本紧密相连,要体现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要关注学科的知识线、活动线、学法线和能力线,不要把“学案”编制成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五、教学模式的评价。
1.目标问题:这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有什么收获,是知识的、能力的,还是价值观方面的。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教学的奇迹》读后感读了《中国教学的奇迹》之后,我知道自己无法做到想孙维刚老师那样实验班大部分的学生送上清华北大,没有办法像他那样,古今中外,史、地、生、化、音、体、美,甚至文学、天文等都囊入数学教学中,但是我知道孙维刚老师身上有太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秉着学习的态度看完了这本书,我学到了以下几点:一、教学方面:1、在书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孙维刚老师很强调:“不搞题海战术,做到一题多节,多解归一,多题归一”,这就要求一个教师花费大量的功夫来研究教材,孙维刚老师说:“不高明的老师累学生,高明的老师累自己”,而孙维刚老师的数学练习藏书很多,他给学生出一道题目,自己要做十道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乐趣,领略数学的美。
每一次他在黑板写一道题目,要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解出答案,再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解法来解答,最后与学生一起分析不同方法的异曲同工之处,是否可以推广,以此来让学生真正地把题目吃透。
反思自己过去一年的教学,针对出题这方面真的是做的远远不够,大多时候我就是一名“不高明的老师”,随便找到题目就塞给学生,俨然就是题海战术。
在接下来的一年,我要多向孙维刚老师学习,做到多研究,多提炼,边讲边练,少讲多练,精讲多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而不是通过多做题来获取知识。
2、建构知识网络。
可以说每一学期学生接触的数学知识是零散的,但是身为老师,纵观全局,我们知道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有联系的,因为建构知识网络可以让学生形成以一个知识系统,就不会出现学了乙就忘了甲的现象。
关于这一点,我上一学年的末期复习中用到了着了方法,我引导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图,包括基础概念,公式,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相关题目,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对一步掌握。
我发现在知识导图的引导下,很多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接下来我要着想如何更大程度地利用知识网络图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3、“造就一个‘最大的头脑’”,这一个想法给我一种很强的感触。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主要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教师不仅要针对集体的特点(共性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通俗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如“一刀切”、“一锅煮”,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学校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机器的。
学校不是工厂,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一句句“规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试机器,那么,只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
当时,南开中学之所以被推为“巨擘”,正是因为她不强调考试成绩,而注重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南开之所以成为一代名校,就是因为她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叱咤风云的豪杰才俊。
我国以往的教育则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发展,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性不足。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的学生。
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他的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教育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遵,但无死框框可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教育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原则以及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
同样,教育有方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
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同样的教育方法在一种情况下是适用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完全不适用的。
照抄别人的或以往的经验,通常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创造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并经常寻求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2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
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课堂教学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大多数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吃透教材,也能够沉着、自信的去面对学生,但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没能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与方法,没能超越教材,因而,要做到高效,课前准备工作必须做好。
(一)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
比如学生多而场地小就不宜选择占用太多场地的教学内容;其次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如在上田径课时,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宜选择过长的项目,不让学生进行枯燥、单调的训练,例如在进行长跑练习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让它们进行单一的跑圈,完全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大鱼网、丛林追捕或者定向运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为相对而言,游戏更具吸引力。
(二)紧盯教学对象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因此,体育课要有明确、集中、恰当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者过低的教学目标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组织还应把握好信息差原则,信息差是指人们掌握信息的差距。
学生是抱着学习新知识技能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师生之间的学习兴趣,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要留给学生一定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的满足感。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体育课中要极力营造一种和谐、活跃的体育课堂气氛。
体育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而且相对室内环境来说,教学环境相对宽松,在体育课中尽力营造和谐的气氛,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融,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下,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第一篇: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读《中学教室的奇迹》有感华龙区四中冯焕芬读完关于孙维刚老师《中国教学的奇迹》—书,令我佩服、感慨之余,也收获很多,孙维刚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技能等,对普通老师而言都难以通过短暂的学习而达到那样的高度。
但他充满奇迹的教学生涯可以让老师明白努力的方向。
他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着阳光,学生们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环境。
他说话声音并不洪亮,但常以饱含真情的语言感染着学生。
他有时宁愿做学生的学生,学生感受到的是他博大的胸怀与谦逊的品格。
孙维刚要求学生做题时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应该举手回答,人心中没底时,一定要勇敢,迫使自己上梁山,就能把自己的勇气和能力都发展起来。
孙维刚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他说如果不运用这种方法,而只是死记硬背,数学教学就活不起来,师生之间就没有沟通与交流,没有思维的碰撞与相互启迪,就不能形成探究。
他常说,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孙维刚认为:老师给学生讲题,如果只把题目的解法过程一步一步讲清楚,哪怕再细致明白而讲不出这些解法步骤是怎么想出来的,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极作用。
他为学生开创了解题“三级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找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我把这些规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收益颇多。
在孙维刚的每堂课上,无论是学生们上讲台讲题,还是老师讲题,都有一个例行公事,那就是必须讲出自己是“怎么想出来的”。
孙维刚把舞台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当导演,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归纳、去证明、去总结、去完成。
有想法的同学会到 1讲台上来,到黑板上来讲,孙维刚则审时度势,从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和眼前的实际出发,不时地点拨,但不是提示更不要提示。
开始时课堂进步跟不上,耽误时间,但学生的能力会随着这番过程而提高,进度也将大大加快。
《中国课堂的奇迹》学习心得
《中国课堂的奇迹》学习心得体会我读了《中国课堂的奇迹》,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一位校长,立足课改,用三年时间让一所学校成为中国课改名校,这个短暂而惊人的过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李金池校长在文首就指出了现有教学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性。
学生缺乏自信,不会独立思考,不会探索创新。
读了这本书,我对“导”、“思”、“议”、“展”、“评”、“检”、“用”这一高效课堂模式有了一定的感悟。
那么,要怎样打造高效课堂呢?一、备好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
首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课前认真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认识水平,针对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其次教师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真正成为学习情景的创造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以“教”促“学”的目的,构建高效课堂。
二、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时间就是效率。
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
一堂课一般由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情况、引导自主学习、展示反馈、拓展延伸、达标训练等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的高效利用。
三、要针对各个学生的能力来教学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教学中既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又要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面把知识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假期是一个用来充实与提高自己的最佳时期,教育系统很细心的考虑到了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教育学书籍,比如我手中这本《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完之后真的是获益匪浅,受到很大启发!《中国课堂的奇迹》这本书是李金池老师的著作,李金池老师有着“全国优秀教师”和“卓越校长”等很多殊荣,作为河北衡水中学和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老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并参照中国已有的成功教学模式,博采众长地创造了独具个性、适合自己的“衡水奇迹”和“精中奇迹”。
尤其是“精中奇迹”,对我们现在转变教育观念,实行新课程改革有很大的指导启发意义。
先谈一下“精中奇迹”的诞生,这是一个非常激励人心的故事。
其实,在李老师刚接过精英中学校长的担子时,它并非如学校的名字一般,是个冲满了“精英”的地方,甚至可以说,这个学校已经是一所“濒临死亡”的亡灵学校,按大多数人的想法,即使不放弃,也只能一边做好自己的本分努力着,一边听天由命。
而李老师不这么认为,也正是他不这么认为,才得以创造出了让人赞叹的新型教育模式——精中奇迹。
那李金池老师是怎样做的呢?首先,他不是抱怨与放弃,而是找出学校发展困境的原因,从学生、教师到学校管理等等各个方面,一点点具体有全面的进行了分析,在众多校长抱国家对私立学校的政策不好时,李老师已经下定决心要办好一所民办学校!再然后他将与公立学校、老牌名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精英中学当时所处的阶段,对于薄弱学校来讲,求生存、求发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重中之重,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正在于——课改。
至此开始,李老师开始了全新的探索与实践,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读完这第一部分时,我的激情完全被点燃了,就想起了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那句话:不抛弃,不放弃!以前只是喊喊口号,现在觉得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中国教室的奇迹阅读书体会
中国教室的奇迹阅读书体会教师在班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我遇到本书之前,我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很模糊,甚至有点简单化。
因此,当我阅读陈沙自己的内心体验时,他用自己一些珍贵的教学见解证明了他的重要性。
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我从未真正了解中国的教育,甚至不知道他们在这个领域做了什么。
这份匆匆忙忙的书充满了对中国教育的独特见解和观点,让我真正了解了他们的教育体系。
首先,我被陈沙所描述的学生的决心和稳定性所震撼。
许多年轻的学生可以自愿为了他们的未来努力学习,这种态度在美国可能很稀有。
陈沙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效仿的例子。
其次,我还注意到了中国教育的重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程度。
这个领域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显而易见,而中国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个趋势。
他们通过强调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填补了全球需求和高技能领域的空缺。
此外,该书还介绍了中国教育倡导的经济机会。
通过分析学生毕业后可选择的众多行业,我看到了中国对于培养有用的工作人才的重视。
最后,陈沙还写道,教育是全球社会的重要因素,他们教育出来的年轻人将成为承担未来挑战和机遇的一代。
我认为这是中国教育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美国,教师们也在不断尝试让学生获得成功,但他们面临的挑战却与中国不同。
中国教育倡导实践和结果,美国则注重实践和探索。
两者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总的来说,陈沙在《中国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描绘了中国教育的起源和现状,深入谈论了成功的关键。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他们令人瞩目的成功,也可以使用他们的经验,改善我们自己的教育体系。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今年暑假,有幸学习了李金池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李校长提出的高效“6+1”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即将原来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舞台还给学生,充分让学生自主发挥,碰撞出更多彩的火花,更能形成思维的创新,展示学生的自我风采。
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高效。
是因为它有以下几点优势一、精炼简洁的“导”熟话说:一场好的晚会,除了精美的节目,优秀的主持之外,串台词应该说功不可没。
它不但让一台晚会高潮迭起,更让整台晚会节目有机的融为一体。
而高效“6+1”课堂环节上的时间限制,要求我们必须精炼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设计情境,抓住学生的心,让孩子们很快的进入一个知识的海洋入口。
二、提纲挈领下的“思”众所周知,学而不思则罔。
李校长退出的“课堂学习提纲”这一教学策略,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花足功夫专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将教材有机整合,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引领学生快乐学习。
这一策略,具有明确的指令信息和详细的指导方法,所以学生拿到提纲后,能积极自主的深思,从而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热烈而有序的“议”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
学知识,更要学方法,会学才是真本事。
“6+1”高效教学模式,不但有精心组织的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作为支撑,而且每位任课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他们在对学、小组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既发散了自己的思维,也可以在交流与探讨中汲取组员的智慧,完善、提高自己。
四、激情快乐的“展”“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
”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大胆的质疑,自由的抒发己见,学生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就真正的活了起来,激情展示时,一个人的发言,就变成了几个人的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激情教育”
学校开展了读书活动,并给我们准备了教育方面的系列丛书,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
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的阅读了这些书籍。
其中《中国课堂的奇迹》让我为之赞叹,受益匪浅。
这本书记录了精英中学一名“神人”带领一批“神将”,创造一个个“神话”,谱写一部部“神曲”,令人惊叹、震撼!这些“神话”说明“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用心,“一切皆有可能”!
我认真细读了这本书后,发现精英中学的成功就在于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
我感触颇深的是“激情教育”
激情,一份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的情感,一种昂扬积极的心态!这份情感一旦被唤醒,就会迸发巨大的潜能,无坚不摧,无敌不克!
激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排遣郁闷、提升自信、激发灵感、调动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够展现出生命的最大张力!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生命体的全部免疫力都会为他服务!
正如李校长所言:一个没有激情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团队,一个没有激情的青年人是没有未来的,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师的心态,培养学生的激情;打造一支富于激情的团队,让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培养大批富于激情的学子,让他们阳光自信、活力四射。
精英中学的激情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活力,具备澎湃的激情,做好激情点拨、激情备课、激情教研、激情班会。
其次,要通过活动开展、环境激励、氛围营造,对学子进行激情教育,让他们阳光自信、勇于进取,活力四射。
学生们的激情早读、激情跑操、激情远足、激情展示、激情辩论。
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究,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着他们的激情课堂。
精英中学的“激情教育”似神奇的催化剂让整个校园自上而下涌动着滚滚的激情,老师激情洋溢、学生激情澎湃、校园激情燃烧。
被称为“省会第一操”的精中激情跑操,贯长虹、曜日月、气吞山河——这已成为精英中学激情教育的“第一名片”,其功能已超越/跑操自身强身健体的锻
炼功效;跑操已演变为历练团队意识、拼搏进取精神的载体和气场,赋予其德育功能;尤其是通过跑操训练学生聚精会神的意志品质,大幅提升学生的专注品质,并使之迁移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还通过跑操中气势咄人的班训口号相互激励,让学生有机会宣泄负面压力,进行良好的心理暗示和心理疏导,更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教师。
大家都以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责任意识,在极其琐碎的教育场景中保持爱心和耐心,刻苦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效。
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
他们教学成绩的不断进步,就是最好的证明,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教育需要激情,教师更需要激情。
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样也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激情。
激情能够化困难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能够让教师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的超越。
”李校长的教育境界,为我们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虽然我们还与其相差甚远,但不能仅仅是心向往之,而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去追寻。
让我们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永葆为人师表的本色,勇担民族未来的重任。
以对事业的满腔热诚,在每一个教育教学的细小环节上,尽心尽责,以人为本,精益求精。
我们必将赢来事业的成功、学生的尊重、社会的认可,最终实现自身的职业梦想。
李校长说:“激情能够提升自信,激情能够激发灵感。
”而这份激情一旦融入课堂,必会发生天翻地覆的质变!
让我们共同分享这份激情,充满激情,用我们的激情去成就自己的事业、成就学生的前程,成就一中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