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老三论新三论
新三论与旧三论
新三论与旧三论所谓的“新三论”指的是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于1969年提出来的。
一般说来,开放系统有三种可能的存在方式:(1)热力学平衡态;(2)近平衡态;(3)远离平衡态。
好散结构论者认为,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向着有秩序、有组织、多功能的方向进化,这就是普利高津提出的“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的著名论断。
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普利高津发现,当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由于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非对称的涨落现象,当达到非线性区时,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条件下,系统将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无需混沌状态自发地转变为一种在时空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
事物的这种在非平衡状态下新的稳定有序结构就称为好散结构。
而好散结构则是探索耗散结构微观机制的关于非平衡系统行为的理论。
系统论所要寻求的也就是这种具有有序性的稳定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好散结构与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妙。
协同论是20实际70年代联邦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73年创立的。
他科学地认为自然界是由许多系统组织起来的统一体,这许多系统就称为小系统,这个统一体就是大系统。
在某个大系统中的许多小系统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它们是平衡的结构),而且由旧的结构转变为新的结构,则有一定的规律,研究本规律的科学就是协同论。
协同理论是处理复杂系统的一种策略。
协同论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用统一的观点去处理复杂系统的概念和方法。
协同论的重要贡献在于通过大量的类比和谨慎的分析,论证了各种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都是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又协调一致的结果。
它的重要价值在于即为一个学科的成果推广到另一个学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人们已知领域进入未知领域提供了有效手段。
突变理论是比利时科学家托姆在1972年创立的。
其研究重点是在拓扑学、奇点理论和稳定性数学理论上,通过描述系统在临界点上,来研究自然各种形态、结构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并通过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与系统联系起来,并对系统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突变理论通过探讨客观世界中不同层次上各类系统普遍存在这的突变式质变过程,揭示出系统突变式质变的一般方式,说明了突变在系统自组织演化的过程中的普遍意义,她突破了牛顿质点的简单性思维,揭示出物质世界客观的复杂性,,突变理论中所蕴含的科学哲学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辩证统一;渐变与突变的辩证关系,确定性与随机性的内在联系;质量互变规律深化发展。
浅析新三论
浅析新三论一、简单介绍我们所说的新三论"是指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论,它是相对于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所谓"旧三论"而言。
“旧三论”最初出现于80 年代时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而如今“新三论”的内容就不一致了,混沌学、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理论、超循环理论等都可以作为系统科学理论的新发展。
耗散结构论是系统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朝着有组织,有秩序,多功能的状态下转化。
即在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将出现不对称得涨落现象,在达到非线性区时,它不断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将有可能发生突变,向着新的平衡发展。
协同论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系统组织起来的统一体,这些系统成为小系统,而这统一体则是大系统,这些小系统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他们的平衡结构有旧系统转为新系统,这里面有一定的规律,研究这个规律的就是协同论,它是解决复杂结构的一种方法。
他的主要价值在于通过大量论比,和严谨的分析,论证了各种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演化,都是系统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结果。
他是人们由无知到有知的重要手段。
突变论通过描述系统在临界点的状态,来研究自然多种形态、结构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并通过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与系统论联系起来,并对系统论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突变理论通过探讨客观世界中不同层次上各类系统普遍存在着的突变式质变过程,揭示出系统突变式质变的一般方式.二、新三论的提出及它们的思想2.1 新三论的提出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于1969 年提出来的。
一般说来,开放系统有三种可能的存在方式:(l)热力学平衡态;(2)近平衡态;(3)远离平衡态。
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普利高津发现,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
才有可能向着有秩序、有组织、多功能的方向进化,这就是他提出的“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的著名论断。
协同论是20 世纪70 年代联邦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73 年创立的。
什么是新三论旧三论
什么是“老三论”、“新三论”一、引言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虽然它们仅有半个世纪,但在系统科学领域中已是资深望重的元老,合称“老三论”。
人们摘取了这三论的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把它们称之为SCI论。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它们虽然时间不长,却已是系统科学领域中年少有为的成员,故合称“新三论”,也称为DSC论。
二、“老三论”、“新三论”理论概述1、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
指出复杂事物功能远大于某组成因果链中各环节的简单总和,认为一切生命都处于积极运动状态,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能够保持动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获得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结果。
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控制论是著名美国数学家维纳(Wiener N)同他的合作者自觉地适应近代科学技术中不同门类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而创始的。
它摆脱了牛顿经典力学和拉普拉斯机械决定论的束缚,使用新的统计理论研究系统运动状态、行为方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可能性。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制系统的稳定,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使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的技术科学。
信息论是由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的,它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系统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信息就是指消息中所包含的新内容与新知识,是用来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老三论和新三论
非线性科学一、分形分形理论分形理论是当今世界十分风靡和活跃的新理论、新学科。
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数学家曼德布罗特(B.B.Mandelbort) 首先提出的。
1967 年他在美国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的著名论文。
海岸线作为曲线,其特征是极不规则、极不光滑的,呈现极其蜿蜒复杂的变化。
我们不能从形状和结构上区分这部分海岸与那部分海岸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这种几乎同样程度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说明海岸线在形貌上是自相似的也就是局部形态和整体态的相似。
在没有建筑物或其他东西作为参照物时,在空中拍摄的100公里长的海岸线与放大了的10公里长海岸线的两张照片,看上去会十分相似。
事实上,具有自相似性的形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连绵的山川、飘浮的云朵、岩石的断裂口、布朗粒子运动的轨迹、树冠、花菜、大脑皮层,, 曼德布罗特把这些部分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形体称为分形(fractal)。
分形(Fractal) —词,是曼德勃罗创造出来的,其原意具有不规则、支离破碎等意义,分形几何学是一门以非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
由于不规则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1975 年,他创立了分形几何学(fractalgeometry) 。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研究分形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称为分形理论。
二、分维在欧氏空间中,人们习惯把空间看成三维的,平面或球面看成二维,而把直线或曲线看成一维。
也可以梢加推广,认为点是零维的,还可以引入高维空间,但通常人们习惯于整数的维数。
分形理论把维数视为分数,这类维数是物理学家在研究混沌吸引子等理论时需要引入的重要概念。
为了定量地描述客观事物的“非规则”程度,1919 年,数学家从测度的角度引入了维数概念,将维数从整数扩大到分数,从而突破了一般拓扑集维数为整数的界限。
三、混沌1972 年12 月29 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 E.N. 洛伦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 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蝴蝶效应》的论文,提出一个貌似荒谬的论断:在巴西一只蝴蝶翅膀的拍打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产生一个龙卷风,并由此提出了天气的不可准确预报性。
传播学老三论新三论
“老三论”、“新三论”理论概述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虽然它们仅有半个世纪,但在系统科学领域中已是资深望重的元老,合称“老三论”。
人们摘取了这三论的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把它们称之为S C I论。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它们虽然时间不长,却已是系统科学领域中年少有为的成员,故合称“新三论”,也称为DSC论。
“老三论”、“新三论”理论概述1、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
指出复杂事物功能远大于某组成因果链中各环节的简单总和,认为一切生命都处于积极运动状态,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能够保持动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获得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结果。
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控制论是著名美国数学家维纳(W ienerN)同他的合作者自觉地适应近代科学技术中不同门类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而创始的。
它摆脱了牛顿经典力学和拉普拉斯机械决定论的束缚,使用新的统计理论研究系统运动状态、行为方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可能性。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制系统的稳定,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使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的技术科学。
老三论、新三论
质、原理和规律
系统论的内容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以来的若干组
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 体”。 系统论认为
– 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整 体,且又都自成系统、互为系统 – 每个系统都是在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 的交换中变化发展,并能保持动态稳定的开放 系统 – 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保持一种有序状态
教育系统论
教育系统论把教育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 这个系统是由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
育媒体、教育方法、教育设施以及教师、 学生、管理人员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返回
三论的意义
返回
系统科学理论的基本原理
反馈原理
有序原理
整体原理
反馈原理
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
部分,引起输出信息的改变,反送到输 入端时,称为反馈信息
“三论”
– 信息论 – 控制论 – 系统论
“新三论”
– 耗散结构理论 – 协同论 – 突变论
返回
信息论
香农(美国数学家)创立 狭义信息论是研究在通讯系统中普遍存
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如何 提高各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的一门通讯理论。 广义信息论被理解为使运用狭义信息论 的观点来研究一切问题的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是“三论”和“新三论” 的总
称
是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发展综合的结果
是现代科学研究共同的一般方法论
系统科学理论
“三论”和“新三论” “三论”和“新三论”的意义
三个基本原理
三个基本原理的意义
系统方法
退出
“三论”和“新三论”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超越周易二维思维方式的思维革命道德经是建立在二维(善恶、美丑、长短、高下、前后、刚柔)思维方式上的哲学观念,新旧三论给你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网络的思维方式,请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创立你新的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体系,完善你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吧。
系统论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把水看成一个体系:小体系由水分子,水生物,其它杂质构成,大体系要再加上周围的土壤、空气的外部环境。
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
水系统也是水分子按一定顺序排列,向较低方向运动的体系。
每个水分子之间有联系,他们相互吸引、排斥。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体观念,告诉我们不要去孤立地分析一个问题。
我们做事情,按系统论的方法,就是要整体设计: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
每一个行动环节丝丝入扣,密切联系。
信息论还以水为例,每一个水分子,就是一个信息,信息论就是分析研究每一个水分子是如何生成,采集、改变、传送、存储、处理、显示、识别和利用。
识别这一项,对大家都多余,假钱上的真假信息我们就不一定都能认出来了。
信息有以下性质: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专一性。
生活运用时,客观性指我们收集信息,听或看一些东西,不能有干扰,要客观,比如,了解事件,不能带情绪,不论是自己的情绪还是他人的情绪。
广泛性,就是要博采众议,而非只取一家之言。
完整性,是指信息要全,用片面的意见,就会犯错误。
专一性,一个经验只针一个特定事件,而对于新的事件,不能光评以往的经验处理。
当然,相似的事件,会有相似的经验,但没有完全一样的。
另外,信息产生价值有三个特点:有序性、选择性、共享性只有大量、广泛地、全面地收集信息,才能形成并了解完整有序的事件脉络。
也就是达成信息的有序状态(分子)。
信息要有选择,才产生价值。
信息要经过去噪处理,才清晰。
传播学三论
传播学三论
传播学三论是指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这些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以更好地理解传播现象和过程。
信息论:信息论是由香农在1948年提出的,它关注的是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香农提出了一个传播过程基本模式,为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信息论还解决了信息的量度问题,并提出了噪音和冗余等新的传播概念。
控制论:控制论是由维纳在1948年提出的,它关注的是传播过程中的反馈和调整。
维纳的反馈概念对传播学的贡献是显著的,他提出了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
正反馈会导致偏差增大,而负反馈则能减少偏差,降低熵值。
系统论:系统论是由贝塔朗菲在20世纪中叶提出的,它强调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系统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传播过程的各个层面,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理论在传播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传播现象。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超越周易二维思维方式的思维革命道德经是建立在二维(善恶、美丑、长短、高下、前后、刚柔)思维方式上的哲学观念,新旧三论给你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网络的思维方式,请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创立你新的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体系,完善你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吧。
系统论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把水看成一个体系:小体系由水分子,水生物,其它杂质构成,大体系要再加上周围的土壤、空气的外部环境。
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
水系统也是水分子按一定顺序排列,向较低方向运动的体系。
每个水分子之间有联系,他们相互吸引、排斥。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体观念,告诉我们不要去孤立地分析一个问题。
我们做事情,按系统论的方法,就是要整体设计:有目标,有计划,有动。
每一个行动环节丝丝入扣,密切联系。
信息论还以水为例,每一个水分子,就是一个信息,信息论就是分析研究每一个水分子是如何生成,采集、改变、传送、存储、处理、显示、识别和利用。
识别这一项,对大家都多余,假钱上的真假信息我们就不一定都能认出来了。
信息有以下性质: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专一性。
生活运用时,客观性指我们收集信息,听或看一些东西,不能有干扰,要客观,比如,了解事件,不能带情绪,不论是自己的情绪还是他人的情绪。
广泛性,就是要博采众议,而非只取一家之言。
完整性,是指信息要全,用片面的意见,就会犯错误。
专一性,一个经验只针一个特定事件,而对于新的事件,不能光评以往的经验处理。
当然,相似的事件,会有相似的经验,但没有完全一样的。
另外,信息产生价值有三个特点:有序性、选择性、共享性只有大量、广泛地、全面地收集信息,才能形成并了解完整有序的事件脉络。
也就是达成信息的有序状态(分子)。
信息要有选择,才产生价值。
信息要经过去噪处理,才清晰。
这提醒人们,听与看都要过脑子思考,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才有价值,否则,就是白活。
简述“新三论”与“老三论”的关系
作者: 顾新华;顾朝林;陈岩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
出版物刊名: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页码: 71-74页
主题词: 协同论;系统论;社会科学;相互作用;远离平衡态;自组织过程;耗散结构论;新三论;基本特征;唯物辩证法
摘要: <正> 现代系统科学已经从“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发展到“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
老三论和新三论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图景的改观、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当代哲学观念的深化,特别是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互相渗透的趋势、高度综合的特点和向社会科学的扩张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对传播学理论有着重大影响的老三论
对传播学理论有着重大影响的“老三论”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的理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
印刷术的发明,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容量,也是一次重大的信息技术变革。
但真正的信息革命则是电报、电话、电视等现代通讯技术的创造与发明,正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关于现代通讯技术的理论信息论的诞生。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申农(C.E.Shannon1916——),他为解决通讯技术中的信息编码问题,突破老框框,把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提出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
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信息论可以分成两种:狭义信息论与广义信息论。
狭义信息论是关于通讯技术的理论,它是以数学方法研究通讯技术中关于信息的传输和变换规律的一门科学。
广义信息论,则超出了通讯技术的范围来研究信息问题,它以各种系统、各门科学中的信息为对象,广泛地研究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信息的取得、计量、传输、储存、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规律。
显然,广义信息论包括了狭义信息论的内容,但其研究范围却比通讯领域广泛得多,是狭义信息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因此,它的规律也更一般化,适用于各个领域,所以它是一门横断学科。
广义信息论,人们也称它为信息科学。
关于信息的本质和特点,是信息论研究的首要内容和解决其它问题的前提。
信息是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英文信息一词(Information)的含义是情报、资料、消息、报导、知识的意思。
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就把信息看作是消息的同义语,简单地把信息定义为能够带来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
但是后来发现信息的含义要比消息、情报的含义广泛得多,不仅消息、情报是信息,指令、代码、符号语言、文字等,一切含有内容的信号都是信息。
对传播学理论有着重大影响的老三论
对传播学理论有着重大影响的“老三论”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的理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
印刷术的发明,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容量,也是一次重大的信息技术变革。
但真正的信息革命则是电报、电话、电视等现代通讯技术的创造与发明,正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关于现代通讯技术的理论信息论的诞生。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申农(C.E.Shannon1916——),他为解决通讯技术中的信息编码问题,突破老框框,把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提出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
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信息论可以分成两种:狭义信息论与广义信息论。
狭义信息论是关于通讯技术的理论,它是以数学方法研究通讯技术中关于信息的传输和变换规律的一门科学。
广义信息论,则超出了通讯技术的范围来研究信息问题,它以各种系统、各门科学中的信息为对象,广泛地研究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信息的取得、计量、传输、储存、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规律。
显然,广义信息论包括了狭义信息论的内容,但其研究范围却比通讯领域广泛得多,是狭义信息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因此,它的规律也更一般化,适用于各个领域,所以它是一门横断学科。
广义信息论,人们也称它为信息科学。
关于信息的本质和特点,是信息论研究的首要内容和解决其它问题的前提。
信息是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英文信息一词(Information)的含义是情报、资料、消息、报导、知识的意思。
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就把信息看作是消息的同义语,简单地把信息定义为能够带来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
但是后来发现信息的含义要比消息、情报的含义广泛得多,不仅消息、情报是信息,指令、代码、符号语言、文字等,一切含有内容的信号都是信息。
老三论_新三论
6
.
《 定 》 定 了 中央 和 地 方 政府 的 教 育 拨款 决 规
、
要逐
注 意发 挥 人 民 群 众 的 集体作 用
,
,
调 动 各级 政 府
,
广大师 生 员 工 和 社 会 各 方 而 的 积 极
,
性
,
团 结一 致
7
.
同 心 同德
。
,
共 同效力
。
强 调 尊重教 师
突 变 论 研 究 自然 界 各种 形 态 结构
102
, ,
“
”
,
“
积极 进 行 教 学 改革 的 各
,
例如 改 变专 业 过 于 狭 窄 的 状 况
,
。
增加 实 践 环 节
,
减 少 必 修
课
,
增加 选 修课
实 行 学分 制 和 双 学位 制
” “
、
增加 自学时 间 和 课 外 学 习 活 动
” 。
有 指导 的 开 展勤
工 俭 学 活 动 等等
4
.
又 同 时《 定 》 规 定 了 要 坚 持 用 马 克 思 主 义 教 育广 大 师 生 激 励 他 们 立 志 为 决
验
,
它 为 我们 端 正 教 育 思 想
,
,
明 确教 改方 向
,
,
指 明 了 道路
。
如果 我 们 把 括 应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
,
教 育 的思 想
1
.
称 为 当 代 中国 的教 育 思 想 的话
,
那 可 以 概括 为 如 下 几 点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
新三论与老三论的通俗解读——超越周易二维思维方式的思维革命道德经是建立在二维(善恶、美丑、长短、高下、前后、刚柔)思维方式上的哲学观念,新旧三论给你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网络的思维方式,请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创立你新的中国人的生命哲学体系,完善你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吧。
系统论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把水看成一个体系:小体系由水分子,水生物,其它杂质构成,大体系要再加上周围的土壤、空气的外部环境。
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
水系统也是水分子按一定顺序排列,向较低方向运动的体系。
每个水分子之间有联系,他们相互吸引、排斥。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整体观念,告诉我们不要去孤立地分析一个问题。
我们做事情,按系统论的方法,就是要整体设计:有目标,有计划,有动。
每一个行动环节丝丝入扣,密切联系。
信息论还以水为例,每一个水分子,就是一个信息,信息论就是分析研究每一个水分子是如何生成,采集、改变、传送、存储、处理、显示、识别和利用。
识别这一项,对大家都多余,假钱上的真假信息我们就不一定都能认出来了。
信息有以下性质: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专一性。
生活运用时,客观性指我们收集信息,听或看一些东西,不能有干扰,要客观,比如,了解事件,不能带情绪,不论是自己的情绪还是他人的情绪。
广泛性,就是要博采众议,而非只取一家之言。
完整性,是指信息要全,用片面的意见,就会犯错误。
专一性,一个经验只针一个特定事件,而对于新的事件,不能光评以往的经验处理。
当然,相似的事件,会有相似的经验,但没有完全一样的。
另外,信息产生价值有三个特点:有序性、选择性、共享性只有大量、广泛地、全面地收集信息,才能形成并了解完整有序的事件脉络。
也就是达成信息的有序状态(分子)。
信息要有选择,才产生价值。
信息要经过去噪处理,才清晰。
这提醒人们,听与看都要过脑子思考,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才有价值,否则,就是白活。
“新三论”简介
作者: 何杏清
出版物刊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页码: 34-36页
主题词: 三论;耗散结构;协同论;管理理论;普利高津;认识体系;涨落回归;突变理论;影响因素;
最优化
摘要:<正> 一、什么是新三论近几十年来,国外出现了一套新的管理理论,人们称谓'老三论',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新三论',指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
'新三论'由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的普利高津和西德的哈根等人所创立。
这些理论不仅对整个人类思想认识体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指导宏观和微观的管理工。
旧三论与新三论
“旧三论”与“新三论”所谓的“旧三论”指的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
指出复杂事物功能远大于某组成因果链中各环节的简单总和,认为一切生命都处于积极运动状态,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能够保持动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获得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结果。
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控制论是著名美国数学家维纳(Wiener N)同他的合作者自觉地适应近代科学技术中不同门类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而创始的。
它摆脱了牛顿经典力学和拉普拉斯机械决定论的束缚,使用新的统计理论研究系统运动状态、行为方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可能性。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制系统的稳定,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使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的技术科学。
信息论是由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的,它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系统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信息就是指消息中所包含的新内容与新知识,是用来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信息是一切系统保持一定结构、实现其功能的基础。
狭义信息论是研究在通讯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如何提高各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一门通讯理论。
广义信息论被理解为使运用狭义信息论的观点来研究一切问题的理论。
信息论认为,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
信息论能够揭示人类认识活动产生飞跃的实质,有助于探索与研究人们的思维规律和推动与进化人们的思维活动。
浅谈新三论、老三论、复杂性研究以及非线性科学
浅谈新三论、老三论、复杂性研究以及非线性科学老三论包含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维纳的控制论以及香农的信息论:系统论是一门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
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它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控制论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也就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
控制论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言和技术,使我们有效地研究一般的控制和通讯问题,同时也寻找一套恰当的思想和技术,以便通讯和控制问题的各种特殊表现,以及为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一套思想和技术。
如经济控制论强调用整体的、动态的、相互联系和协调发展的观点来研究经济系统,它在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中都已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信息论是应用数学和其他有关科学方法研究一切现实系统中信息传递和处理、信息识别和利用的共同规律的科学,即研究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科学,它发端于通信工程。
狭义的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论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形成了如今的信息科学。
信息论事控制论的基础,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而任何控制又都依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
广义的信息论已渗透到各个不同学科领域,与能量科学、材料科学鼎足而立,它必将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新三论包含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的协同论以及托姆的突变论:耗散结构是相对于平衡结构的概念提出来的,它指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达到一定阀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就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
何谓“老三论”和“新三论”?其意义是什么?
这种由渐变、量变进展为突变、质变的进程,确实是突变现象,微积分是不能描述的。以前科学家在研究这种突变象时碰到了各式各样的困难,其中要紧困难确实是缺 乏适当的数学工具来提供描述它们的数学模型。那么,有无可能成立一种关于突变现象的一样性数学理论来描述各类飞跃和不持续进程呢?这迫使数学家进一步研 究描述突变理论的飞跃进程,研究不持续性现象的数学理论。
黄金分割法的搜索进程是:
1)给出初始搜索区间[a,b]及收敛精度ε,将λ赋以。
2)按坐标点计算公式计算α1和α2,并计算其对应的函数值f(α1),f(α2)。
3)依照区间消去法原理缩短搜索区间。为了能用原先的坐标点计算公式,需进行区间名称的代换,并在保留区间中计算一个新的实验点及其函数值。
新三论是指: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
1,突变论
是法国数学家托姆创建的。突变论是通过对事物结构稳固性的研究,来揭露事物质变规律的学问。一个一般系统的质变,不单单是通过渐变,突变方式也能实现质变。突 变理论告知人们,不是所有的自然、社会、思维状态都能够被操纵者随意操纵的,而是只有那些在操纵因素尚未抵达临界值之前的状态是可控的,若是操纵因素一旦 达到某一临界值,那么操纵为随机的,乃至会变成无法操纵的突变进程。突变理论告知人们,事物的质变方式除渐变方式之外,还有一种突变方式,如何把握突变方式 问题,是一个科思维问题。而由突变方式引发的质变自然时效要高。制造者如何求得这种时效,关键在于树立突变观念和把握突变思维的方式与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三论”、“新三论”理论概述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虽然它们仅有半个世纪,但在系统科学领域中已是资深望重的元老,合称“老三论”。
人们摘取了这三论的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把它们称之为SCI论。
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确立并获得极快进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它们虽然时间不长,却已是系统科学领域中年少有为的成员,故合称“新三论”,也称为DSC 论。
“老三论”、“新三论”理论概述1、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
指出复杂事物功能远大于某组成因果链中各环节的简单总和,认为一切生命都处于积极运动状态,有机体作为一个系统能够保持动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获得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结果。
系统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
控制论是著名美国数学家维纳(WienerN)同他的合作者自觉地适应近代科学技术中不同门类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而创始的。
它摆脱了牛顿经典力学和拉普拉斯机械决定论的束缚,使用新的统计理论研究系统运动状态、行为方式和变化趋势的各种可能性。
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制系统的稳定,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使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的技术科学。
信息论是由美国数学家香农创立的,它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系统的信息如何获取、加工、处理、传输和控制的一门科学。
信息就是指消息中所包含的新内容与新知识,是用来减少和消除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信息是一切系统保持一定结构、实现其功能的基础。
狭义信息论是研究在通讯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的信息传递的共同规律、以及如何提高各信息传输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一门通讯理论。
广义信息论被理解为使运用狭义信息论的观点来研究一切问题的理论。
信息论认为,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
信息论能够揭示人类认识活动产生飞跃的实质,有助于探索与研究人们的思维规律和推动与进化人们的思维活动。
2、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是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于1969年提出来的。
一般说来,开放系统有三种可能的存在方式:(l)热力学平衡态;(2)近平衡态;(3)远离平衡态。
耗散结构论者认为,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
才有可能向着有秩序、有组织、多功能的方向进化,这就是普利高津提出的“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的著名论断。
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普利高津发现,当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由于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非对称的涨落现象,当达到非线性区时,在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条件下,系统将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无序混沌状态自发地转变为一种在时空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
事物的这种在非平衡状态下新的稳定有序结构就称为耗散结构。
而耗散结构论则是探索耗散结构微观机制的关于非平衡系统行为的理论。
系统论所要寻求的也就是这种具有有序性的稳定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耗散结构论与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妙。
协同论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1973年创立的。
他科学地认为自然界是由许多系统组织起来的统一体,这许多系统就称为小系统,这个统一体就是大系统。
在某个大系统中的许多小系统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它们的平衡结构,而且由旧的结构转变为新的结构,则有一定的规律,研究本规律的科学就是协同论。
协同学理论是处理复杂系统的一种策略。
协同学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用统一的观点去处理复杂系统的概念和方法。
协同论的重要贡献在于通过大量的类比和严谨的分析,论证了各种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都是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相互影响又协调一致的结果。
它的重要价值在于既为一个学科的成果推广到另一个学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人们从已知领域进入未知领域提供了有效手段。
突变理论是比利时科学家托姆在1972年创立的。
其研究重点是在拓扑学、奇点理论和稳定性数学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描述系统在临界点的状态,来研究自然多种形态、结构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并通过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与系统论联系起来,并对系统论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突变理论通过探讨客观世界中不同层次上各类系统普遍存在着的突变式质变过程,揭示出系统突变式质变的一般方式,说明了突变在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的普遍意义;它突破了牛顿单质点的简单性思维,揭示出物质世界客观的复杂性。
突变理论中所蕴含着的科学哲学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内部因素与外部相关因素的辩证统一;渐变与突变的辩证关系;确定性与随机性的内在联系;质量互变规律的深化发展。
通过下面的文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新三论和老三论的特点。
自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之后,出现了形而上学领域广泛探讨系统哲学的局面。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由欧文•拉兹洛先生的系统哲学。
系统哲学的世界观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图景:从宇宙基本构件到可经验的有形自然实体,从有形自然实体到有机生物、人,再从人到大尺度的宇宙星体,一切存在都是相互联系的,但是万物的相互作用不是无序的一团乱麻,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它们都具有同一或者说不变的构型,这种构型叫做系统,在我们存在的光锥内,这些系统从最基本的能量波产生出来,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纽结、超纽结,在各种由相互作用构成的条件中,纽结逐步演化出一个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个透明的、具有高度有序性的系统世界。
在每个等级上,系统都是其下层组分的整体,同时又是上层系统的参加者。
在系统等级体系内,每一个等级结构都是协调其下层组分在整体意义上发挥由上层系统决定其配定位置的效能的分界面。
由系统为基本构型的存在具有不可还原性,任何一个系统如果拆成其组分后都不可能具有作为整体上存在的系统的特性和功能,这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在由系统构成的世界中,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从最基本的能量流向日趋复杂化的系统构型发展。
这就是说系统的世界具有单一的时间之矢。
系统一旦成形,它具有自我稳定特性,这种特性能够使它成为能在各种扰动环境中能够抵抗熵的宇宙的构件(构件的意义就是自稳定),任何一个系统解体都不会完全瓦解到宇宙史开端,同时任何一个系统解体而贡献出来的宇宙要素都能够在现在这个有序的世界中找到一个合乎现有秩序的容身之地。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都是研究系统演化的理论,都是试图找到一个能对系统结构的自发形成起支配作用的原理。
它们从二个不同的方面,互相补充地说明了系统的演化原理。
耗散结构理论是物理化学家普利高津创立的,它对远离平衡态的系统演化提出方案。
该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一旦系统的某个参量达到一定的阈值,通过涨落,系统就可以产生转变,由原来混沌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他把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命名为“耗散结构”。
一个系统由混沌向有序转化形成耗散结构,至少需要4个条件:①必须是开放系统;②必须远离平衡态;③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④涨落导致有序。
协同学是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形成于70年代初。
它对非远离平衡态系统实现的系统演化提出了方案。
哈肯在研究中发现有序结构的出现不一定要远离平衡,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协同动作也能够导致系统演化(内因对于系统演化的价值和途径)。
他认识到熵概念的局限性,提出了序参量的概念。
序参量是系统通过各要素的协同作用而形成,同时它又支配着各个子系统的行为。
序参量是系统从无序到有序变化发展的主导因素,它决定着系统的自组织行为。
当系统处于混乱的状态时,其序参量为零;当系统开始出现有序时,序参量为非零值,并且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善和系统有序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当接近临界点时,序参量急剧增大,最终在临界域突变到最大值,导致系统不稳定而发生突变。
序参量的突变意味着宏观新结构出现。
突变论吸收了系统结构稳定性理论、拓扑学和奇点理论的思想,发展出一套研究不连续现象的数学方法。
突变论认为,系统的相变,即由一种稳定态演化到另一种不同质的稳定态,可以通过非连续的突变,也可以通过连续的渐变来实现,相变的方式依赖于相变条件。
如果相变的中间过渡态是不稳定态,相变过程就是突变;如果中间过渡态是稳定态,相变过程就是渐变。
原则上可以通过控制条件的变化控制系统的相变方式.协同学(1)—哈肯传记作者: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说明》:文章来源:《世界科技英才录—科学方法卷》,作者:陈敬全,文章题目:《从“普遍现象”中找到共同原理的协同学创始人——哈肯》哈肯(HermannHaken,1927~),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协同学的创始人。
1951年在德国爱尔朗根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1956年成为该校理论物理学讲师。
1959年和1960年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后到贝尔电话实验室任顾问,参与激光器的试制工作。
自1960年起一直担任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67年起成为霍思海姆大学的荣誉教授。
他还担任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种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
哈肯在群论、固态物理学、激光物理学、非线性光学、统计物理学、化学反应模型以及形态形成理论等方面均有杰出贡献。
他是新兴的横断学科——协同学的创始人,哈肯的名字始终与协同学联系在一起。
1976年,英国物理研究院和德意志物理研究学会授予他马克思•玻恩奖金和奖章。
1981年美国富兰克林研究院授予他米切尔森奖章。
1984年又被授予德国功勋科学家称号。
主要著作有《激光理论》、《协同学导论》、《高等协同学》、《信息与自组织》等。
一激光器——与普通光源迥然不同的新光源1960年,一种奇妙的新光源——激光器问世。
它所产生的光具有普通光源所不具有的性质,如亮度高,方向性、单色性和相干性都好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
激光为什么会与普通灯光有如此大的区别?它产生的机理是什么?这些问题亟待从理论上加以解决。
尽管美国物理学家汤斯和肖洛早在1958年就已经提出了关于激光器的基本原理,但他们认为其原理与微波放大器的原理一样,只不过是微波放大器推广到光波段而已,况且他们在当时对于激光器的构造还没有太多的了解。
激光器发明出来以后,许多物理学家都致力于激光内在过程的研究。
年轻的德国物理学家哈肯也不甘落后。
1960年,他在美国贝尔电话公司任顾问,当时公司里的研究人员正在积极研制这种新光源,这自然也引起了哈肯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