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笛曲《幽兰逢春》演奏技巧及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浅析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

浅析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课题论证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国内研究动态:赵松庭是南派竹笛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吴樟华和周立波写的文章《赵松庭笛艺研究六十年》整理了各个时期对赵松庭笛艺的研究,他们通过对各个时期对赵松庭笛艺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笛曲创作、演奏风格、笛艺教学、笛子制作等角度来对赵松庭笛艺进行探讨的,取得了丰硕而显著的成果。

还有一些文章通过对赵松庭笛曲的研究来分析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1995年2月文音的《赵松龄赵松庭在<声学学报)发表论文分析同管双笛本征频率》,2002年3月耿涛的《论中国竹笛名曲(鹤鸽飞>的艺术表现特征》,2004年3月张帆的《笛曲<三五七>的娶剧音乐渊源》,2005年1月陈正声的《赵松庭制笛公式评析》,2009年缪仪琳的《赵松庭的笛乐艺术一笛乐的创作理论与教学》,还有2009年8月陈明将陆春玲先生的同名作品对比研究的:《陆春龄与赵松庭竹笛音乐风格之比较一以<鹤鸽飞>为例》,2011年2月陈晓光的《从<二凡)、<三五七>看赵松庭先生的演奏风格》,2011年4月侯升平、高春华的《同为“鹤鸽”曲境异一论<鹤鸽飞)的艺术魅力》,2013年7月黄涌国的《应用频率计算制作笛子的几个问题一纪念赵松庭先生(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发表四周年》,2014年陶冶的《赵派宗师赵松庭笛子艺术教学研究》等。

国外研究动态:竹笛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曲,民族特色鲜明,国外对本选题暂无研究。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选题依据:(1)经过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对《幽兰逢春》和《姑苏行》有一定的了解个人也很喜欢南派竹笛的风格。

(2)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大流派,南派竹笛在竹笛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幽兰逢春》和《姑苏行》是竹笛经典曲目,在南派竹笛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意义:通过该两首曲笛的研究归纳总结出竹笛南派的艺术特色,加深了我对南派以艺术特色的理解;有利于今后更好的演奏南派竹笛曲。

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

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

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作者:吴瑷同来源:《当代音乐》2019年第01期[摘要]《幽兰逢春》创作于1979年,赵松庭先生为了缅怀周总理,抒发自己的感情,以昆曲“二郎神”为原型,将江南传统笛曲与昆曲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了这首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

本文从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等方面,细致地分析了昆曲“二郎神”对于笛曲《幽兰逢春》的创新意义。

赵松庭作为南派笛曲的代表人之一,以传统指法技巧为基础,灵活地运用了循环换气的技巧,在旋律中加入大量的昆曲音乐元素,使传统音乐更加贴近人民生活。

笔者希望从此曲的背景及作者的艺术生涯的角度,了解此曲的创作意义,通过对技巧和风格的分析,探究如何才能在保护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把文化传承、发展下去。

[关键词]独奏曲;昆曲;竹笛[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1-0068-03一、笛曲《幽兰逢春》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1.《幽兰逢春》创作背景笛曲《幽兰逢春》创作于1979年,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作者赵松庭和曹星以昆曲曲牌和唱腔为原型,借兰花重逢新春的喜悦,来缅怀周总理。

1956年,赵松庭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与众多文艺界的知名艺术家到总理家做客,聚会期间所演奏的笛曲《早晨》给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7年,赵松庭得到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机会,此次活动在莫斯科举办,而在赵松庭回国后却被冠上“以笛子指挥党”的莫须有的罪名,被下放到乡下劳动。

1962年,周总理在来杭州视察时,问及赵松庭的情况,得知当时的赵松庭已经被打为右派在乡下劳动,于是下达指示召回赵松庭,参加欢迎俄罗斯领导人的演出晚会,正因有此机会,赵松庭又可以重新回到他所熟悉的浙江歌舞团。

也正因为这件事,让赵松庭对周总理一直怀有感激之情。

周总理曾说“昆曲是朵兰花”,兰花象征着美好、高洁,又有“花中君子”的美称,于是赵松庭便以兰花逢春命名,又以昆曲元素作为此曲的创作素材,借此表达他对周总理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之情,同时借兰花重逢新春,重放生机,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论南派竹笛音乐的演奏风格

论南派竹笛音乐的演奏风格

11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01论南派竹笛音乐的演奏风格罗 丹摘 要:笛是中国自古就有的民族吹奏乐器之一,在长久以来的发展历程和艺术实践中,我国竹笛的演奏风格自然而然地分为南北两派。

竹笛的演奏风格根植于历史文化、民族地域文化和丰富的实践之中,因为流派是历史文化、民族地域文化和群众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竹笛的发展史上,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流派是北方流派和南方流派。

本文以南派竹笛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南派竹笛代表人物的演奏、南派竹笛的创作素材和南派竹笛的演奏技巧,从而总结了南派竹笛的演奏风格。

关键词:竹笛派别;南派竹笛;演奏技巧;演奏风格中图分类号:J632.1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罗丹(1997-),女,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相传笛起源于黄帝时期,距今约4000多年,《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

因为使用天然材料竹子制作而成,所以也被称作竹笛,音色动听婉转。

古人谓之有“荡涤之声”,意为洗净灵魂之音,所以笛也作“涤”,它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之一。

在汉代以前,笛一般指的是竖吹笛,秦汉以来,笛逐渐成为了横吹的笛和竖吹的箫的共同名称,并持续了很长一段时期。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工具的不断更新完备,竹笛普遍流传并且有所发展,在形制上有较大的变化,这种乐器经过许多民间艺术家的长期改造和创新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完善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既能为其他乐器伴奏,又能独奏的乐器,是江南丝竹、潮州笛套锣鼓、苏南吹打等地方性音乐和昆曲等曲艺音乐中独居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受到地域环境和生活民俗等因素的影响,竹笛在长久的发展中自然而然地被分为两大流派:即南派竹笛和北派竹笛。

竹笛流派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必须要有一个先行者,无论是在风格创新、技巧的革新上还是曲目的创新方面,都要具有特色和新意,并且为行家所认可;二是要有一批后学者真诚地跟着学习,才能使该流派发扬光大;第三,要有得力的后人来继承和发展该流派的成果。

笛曲《幽兰逢春》中昆曲音乐元素运用

笛曲《幽兰逢春》中昆曲音乐元素运用

笛曲《幽兰逢春》中昆曲音乐元素运用作者:盖广胜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0期【摘要】浙派众多的笛子大师之一赵松庭先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品,就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幽兰逢春》,演奏学习这首作品的人特别多。

作者的灵感从何处而来呢?就是因为当初周恩来总理赞美昆曲,总理的一句话使作曲家联想到了自己,回想了自己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艺术生涯和生活经历,顾名思义,赵松庭先生以兰花逢春的比喻来抒发自己对周总理的怀念和想念。

不过还有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这部感人的作品运用了昆曲曲牌《二郎神》,这部作品感人至深,是笛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关键词】笛曲;幽兰逢春;音乐艺术;赵松庭【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识码】A一、赵松庭和他的《幽兰逢春》赵松庭,1924年出生于浙江东阳,2001年在浙江杭州逝世。

享年77岁。

赵松庭先生是南方曲笛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笛子研究教学的先驱之一,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笛曲,比如《早晨》、《鹤鸽飞》、《幽兰逢春》等,这些都为我国笛子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并且有很多都已被列入中国笛子的经典之作的行列。

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他撰写的《中国竹笛源流》、《中国笛子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等多篇优秀论文极具学术价值,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幽兰逢春》创作于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召开后,赵松庭先生想到了周总理的话,对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是有很多的感悟和反思,灵感涌现,在自己多年学习的音乐基础上创作了这首笛曲。

兰花,是一种形态优美清新,寓意高洁、典雅。

素有花中“君子”之称,他以兰花自寓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他的创作从早期的《早晨》到《幽兰逢春》跨度三十年的时间,此时的音乐创作无论是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最成熟的时期,他的作品是他人生感悟的积淀。

二、《幽兰逢春》中昆曲音乐元素运用昆曲是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吸收多地的音乐风格的优秀因素,对原来的昆山腔调进行加工改良之后的杰作。

清代中叶以后,昆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竹笛独奏曲中对戏曲音乐的运用研究

竹笛独奏曲中对戏曲音乐的运用研究

竹笛独奏曲中对戏曲音乐的运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04-30T14:34:49.53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月第3期作者:姚广周露[导读] 竹笛独奏大多以线性的旋律为主姚广周露(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摘要:竹笛独奏大多以线性的旋律为主,而戏曲音乐体现出的兼容性特点就对竹笛的演奏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以前竹笛只在戏曲伴奏中起到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有一些技术很好的笛师对戏曲音乐进行改编,也将戏曲音乐作为素材创作出了竹笛独奏曲,这时竹笛正式成为了独立的艺术门类登上独奏舞台。

戏曲文化或戏曲元素则能够使竹笛独奏曲更具备生命力。

正是基于二者相互兼容发展的特征,在竹笛独奏曲中应用传统戏曲音乐能够进一步使不同经典的竹笛独奏曲得以创造性优化和发展,最终使音乐化市场中涌现越来越多通俗易懂且易被群众接受的作品。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竹笛独奏曲中对戏曲音乐的运用研究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竹笛独奏曲;戏曲音乐;运用研究引言一、戏曲音乐的特点在竹笛还没有专门的独奏曲之前竹笛主要用于伴奏,南方的曲笛是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北方的梆笛是北方二人台的主要伴奏乐器,突出了旋律线作为单声部乐器的高雅和高度优势,通常用来烘托气氛,抒发感情。

戏曲音乐中,声腔离不开地域,歌词是按照地域方言填的。

二、发展历程(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竹笛音乐的发展随着北方和南方风格作品的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北派”和“南派”两个风格迥异的艺术流派。

这段时期,北派的代表人物冯子存、刘管乐和南派的代表人物陆春龄、赵松庭等均创编并演奏了多首优秀的独奏曲。

作为当代竹笛音乐中的两大主要流派,南派与北派风格的确立,对中国竹笛之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中国竹笛在后续发展中的两条重要路线。

(二)20世纪60-70年代竹笛音乐的发展反映时代风貌的乐曲产量巨大,多种少数民族风格的乐曲层出不穷,还出现了一个新兴的艺术流派“新派”。

南北交融才成为一种趋势。

笛曲《幽兰逢春》

笛曲《幽兰逢春》

浅析笛曲《幽兰逢春》的音乐艺术特征及其演奏技巧笛,古称横吹、横笛,原流行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相传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被传入当时的首都长安①,后逐渐在中原广泛流传,成为民间常用的乐器之一。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的笛类乐器(公元前119年)和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七千多年前“骨哨”、“骨笛”以及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八千年前的骨笛等这些乐器都是中国笛子鼻祖有力的见证,从而推翻了原史料中记载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笛子传入中国的说法,同时也可以说明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约半个世纪,笛类乐器就已在我国中原一带流传。

笛子这一古老的乐器,在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器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笛子独奏曲,内容大多数以表现人民生活的风俗情趣或描绘自然情景等为主;既有幽雅的古曲,又有从民间歌曲或民间乐曲衍变而成的笛曲。

正如赵松庭先生创作的《幽兰逢春》就是由戏曲曲牌音乐衍变而成的一首著名笛曲。

中国笛子的代表人物之一赵松庭(1924-2001)是浙派笛子艺术的创始人,并享有“江南笛王”之誉。

赵松庭的的笛子演奏艺术的建立与发展,与他自幼爱好广泛的戏曲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少年时期,他不仅学习和掌握了昆曲、乱弹、高腔等多种戏曲艺术精华,而且通过参加当地的锣鼓班演出,熟练地掌握了多种民族器乐地演奏。

这些经历为赵松庭后来的笛曲创作和演奏风格奠定了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

如其演奏风格不仅具有昆曲典雅秀丽的特点,又有乱弹、高腔粗犷活泼流利的气派。

赵松庭在长期的笛子艺术实践中,不但继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精华,而且为笛子艺术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许多重要贡献,诸如首创吹笛循环换气法,名扬九州;首创并使用了排笛、L型倍低音大笛等;同时还亲手设计制作出古代笛类吹奏乐器“篪”(chi)。

此外,在理论实践方面,赵松庭首创横笛频率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发表的《竹笛源流》、《横笛频率计算和应用》、《温度与乐器音准问题》、《低音笛及L型笛》、《中国笛子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同管双笛》等数篇论文极大地推动了笛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写意”手法及昆曲素材在笛曲《幽兰逢春》中的运用

“写意”手法及昆曲素材在笛曲《幽兰逢春》中的运用

“写意”手法及昆曲素材在笛曲《幽兰逢春》中的运用作者:朱清泉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2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笛曲《幽兰逢春》的创作特点以及主题音调的分析,并和昆曲曲牌相对照,探讨这首笛曲中昆曲音乐素材及“写意”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幽兰逢春》;昆曲;写意中图分类号:J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58-01笛曲《幽兰逢春》是已故竹笛演奏大师赵松庭先生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

在创作过程中,赵松庭先生继承并发展了昆曲伴奏中的一些音乐要素,使这首乐曲具备了昆曲唱腔优美婉转的特点。

《幽兰逢春》全曲篇幅并不长,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更重要的是该作品大胆运用了特殊的演奏技法(如循环换气)和中国戏曲中常用的“写意”手法。

一、昆曲音乐对“写意”手法的借用早在戏曲产生之初人们就已经开始有了对“形”与“神”的认识,道家的老子曾经说过“重道轻器”,意思就是重神轻形;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也曾说过“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从古至今,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着“神”的重要性,“形”则居于次要地位。

这种重神轻形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的戏曲艺术有着很大的影响。

中国戏曲的写意性在昆曲音乐中表现得极为鲜明,昆曲的伴奏乐器以笛子为主,演奏者通过对气息的控制来演奏不同的腔调,做到连中有断,断中有连,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加上旋律的强弱变化规律以及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欲进先退、欲扬先抑的流动性,能够更好地引人入戏。

昆曲音乐对写意手法的这种借用不仅使戏曲艺术有了更好的发展,而且更能使观众心领神会,充分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

《幽兰逢春》这首笛子独奏曲就是由赵松庭老师根据昆曲曲牌《二郎神》改编而来的,其间大量运用了写意手法来表达深谷中的兰花重放幽香的意境,并借此抒发了昆曲这门艺术由无人问津到受到广泛关注的命运转折。

二、昆曲音乐素材与《幽兰逢春》《幽兰逢春》由小调开始,通过对强弱音的控制以及各种装饰性技巧的运用,使乐曲处于缓慢的情绪酝酿之中,后经几个不同情感、不同速度的乐段,使情绪逐渐高涨,然后转入同主音大调,使色彩逐渐走向明朗,并过渡到高潮部分,隐喻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幽兰逢春》赏析

《幽兰逢春》赏析

《幽兰逢春》赏析
摘要:
一、背景介绍
二、乐曲创作
三、乐曲赏析
四、结论
正文: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笛子独奏曲《幽兰逢春》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

这首乐曲创作于1979年,由我国著名竹笛演奏家赵松庭和曹星共同完成。

其中,赵松庭负责快板、引子和尾声部分,而曹星则负责慢板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部充满诗意的佳作,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幽兰逢春》这首乐曲的灵感来源于昆曲音调,以兰花为主题,展现了幽静山谷中兰花盼望春天的美好景象。

在乐曲引子部分,节奏自由、幽静而富有激情,巧妙地描绘了幽谷之中兰花带着淡淡的哀怨,急切地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微妙的兰花香味仿佛飘逸在空气中,让人感受到“幽谷无人兰之芳”的意境。

慢板部分的第一主题旋律典雅深沉,如怨如慕,低回婉转。

这一部分表现了作者诉说自己的坎坷遭遇,倾诉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而在一段陈述之后,乐曲突然从低音区直冲高音区,形成波浪式的翻滚,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

委婉中蕴含着期待,深情中透露出急切,仿佛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幽兰即将重放幽香。

总之,《幽兰逢春》这首乐曲通过竹笛独特的音色和优美的旋律,展现了兰花在春天来临之际的生机与活力。

它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寓意着在逆境中坚持信念,终将迎来美好时光。

幽兰逢春笛子简谱

幽兰逢春笛子简谱

幽兰逢春笛子简谱
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春风拂面,让人心情愉悦;绿叶芬芳,太阳洒满温暖,这是春天最美好的时光。

当春风拂面,太阳洒满温暖时,一曲悠扬的《幽兰逢春笛子简谱》就响起,令人耳起泡沫,脑海里涌出清新的春天气息。

《幽兰逢春笛子简谱》是一曲令人耳起泡沫的曲子,它演奏出的是轻快欢快的春天的气息。

这首歌的旋律悠扬、轻松、活泼,节奏大气,像一阵春风般轻柔、清新,融合了浓浓的春意和优雅的灵动,森立的行走在春的路上,让人在春的音乐里花开,展示出春的美丽。

“幽兰逢春笛子简谱”由赵文华创作,由陈晓静编排,采用笛子、钢琴、低音琴等乐器组成。

这首歌采用中国传统的笛音演奏,夹杂着小提琴、钢琴、低音琴等乐器的演奏,使之更加缤纷多彩、动听动人,更象一朵隐约的春之花,散发出清新芬芳,洋溢着春的活力。

《幽兰逢春笛子简谱》更像一条活泼的流水,如冬去春来,一种春意从中流淌而出,祥和漫步在春风里,晨曦里,仿佛在春日里漫步,怀旧着春之韵,把春雨清润又和谐的春之气息唤起。

《幽兰逢春笛子简谱》将这种独特的春之韵演绎得淋漓尽致,充满了对春天的憧憬和思念,在陌路入梦中,把春色洒满心田,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即便是微凉的清风也能唤起春的气息,使人有一种温暖的心情,仿佛春雨洒满大地。

《幽兰逢春笛子简谱》不仅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曲子,而且也成为一种文化传承。

它带给人们关于春天的梦想,把春天的活力展示给大
家,让我们一起迎接春天的美好,体验春天的温暖,用音乐感受春的气息,让春的气息温暖每个人的心房。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特点及把握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特点及把握

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特点及把握作者:高松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05期摘要:竹笛,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乐器,其音色清脆、明亮,悦耳,深受人们的喜爱。

好的竹笛音色是许多竹笛演奏者所追求的。

本文重点论述演奏者对竹笛音色的把握程度,从而较全面的论述竹笛演奏中音色的处理把握,从而达到竹笛演奏优美动听。

关键词:竹笛;教学;演奏;音色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4-0144-02一、竹笛音色特点音色的纯正是衡量一个笛子好与不好的关键。

竹笛有两种,一个是曲笛,另一个是梆笛。

一个出色的演奏家,不仅仅要会演奏其中一种,而且还要两者都要会演奏下面把它们归纳为两大类来进行分析其特点。

我们先来看曲笛类。

传统意义上的曲笛,特指第三孔所发最低音高为小字二组d的D调笛子,因其常为昆曲伴奏而得名,而笔者所介绍的曲笛类,即以传统意义上的曲笛为界,向下扩展至比D调笛子低大二度的C调、小三度的降B调、纯四度的A调以及纯五度的G调大笛。

曲笛类的笛子,演奏者喜欢称之低音笛或大笛,因为其管径较大,笛身偏长。

曲笛的乐曲大部分来自改编江南丝竹的曲牌以及昆曲的曲牌或者是二度创作而成的。

低音笛比普通的曲笛要大一点,其音色饱满、委婉,演奏时会给人一种进入仙境的感觉,悠扬委婉。

再来看梆笛。

传统的梆笛特指第三孔所发最低音高为小字二组g的G调笛子,因其常为北方梆子戏伴奏而得名。

除了传统的G调小笛外,还有A调、E调、F调小笛都是梆笛类的竹笛。

梆笛类的竹笛,也被称为小笛,笛子的管径较小、笛身偏短。

梆笛的音色高亢明亮,具有较强的穿透力。

梆笛乐曲的旋律多以豪放为主,再加上梆笛常用的技巧,如:历音、剁音、花舌、飞指等,更为乐曲增加色彩。

总的来说,曲笛和梆笛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各有各的特点,但在演奏乐曲时,竹笛音色的变化还是要靠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和审美取向来决定的。

二、竹笛独奏和合奏中音色的把握(一)竹笛在独奏中音色的把握。

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以《幽兰逢春》为例

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以《幽兰逢春》为例

当代音乐2019年第1期MODERN MUSIC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以‘幽兰逢春“为例吴瑷同[摘 要]‘幽兰逢春“创作于1979年,赵松庭先生为了缅怀周总理,抒发自己的感情,以昆曲 二郎神”为原型,将江南传统笛曲与昆曲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了这首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㊂本文从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等方面,细致地分析了昆曲 二郎神”对于笛曲‘幽兰逢春“的创新意义㊂赵松庭作为南派笛曲的代表人之一,以传统指法技巧为基础,灵活地运用了循环换气的技巧,在旋律中加入大量的昆曲音乐元素,使传统音乐更加贴近人民生活㊂笔者希望从此曲的背景及作者的艺术生涯的角度,了解此曲的创作意义,通过对技巧和风格的分析,探究如何才能在保护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把文化传承㊁发展下去㊂[关键词]独奏曲;昆曲;竹笛[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1-0068-03[收稿日期]2018-09-26[作者简介]吴瑷同(1996 ),女,吉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㊂(长春 130012)一㊁笛曲‘幽兰逢春“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1.‘幽兰逢春“创作背景笛曲‘幽兰逢春“创作于1979年,当时正值 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作者赵松庭和曹星以昆曲曲牌和唱腔为原型,借兰花重逢新春的喜悦,来缅怀周总理㊂1956年,赵松庭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与众多文艺界的知名艺术家到总理家做客,聚会期间所演奏的笛曲‘早晨“给总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㊂1957年,赵松庭得到参加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机会,此次活动在莫斯科举办,而在赵松庭回国后却被冠上 以笛子指挥党”的莫须有的罪名,被下放到乡下劳动㊂1962年,周总理在来杭州视察时,问及赵松庭的情况,得知当时的赵松庭已经被打为右派在乡下劳动,于是下达指示召回赵松庭,参加欢迎俄罗斯领导人的演出晚会,正因有此机会,赵松庭又可以重新回到他所熟悉的浙江歌舞团㊂也正因为这件事,让赵松庭对周总理一直怀有感激之情㊂周总理曾说 昆曲是朵兰花”,兰花象征着美好㊁高洁,又有 花中君子”的美称,于是赵松庭便以兰花逢春命名,又以昆曲元素作为此曲的创作素材,借此表达他对周总理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之情,同时借兰花重逢新春,重放生机,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㊂笛曲‘幽兰逢春“借鉴了许多昆曲中的音乐元素,这是这首笛曲的特色所在㊂昆曲作为我国众多剧种中的代表,以委婉细腻为特点㊂由于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为竹笛,加之箫㊁琵琶等乐器辅奏,这些辅奏乐器的演奏音色多舒缓㊁优雅,也就因此造就了昆曲清雅的音乐特点㊂笛子独奏曲‘幽兰逢春“中多运用连线和叠音等技巧,在我们熟悉的昆曲唱腔中也多用连线来表现曲子的清幽雅致㊂就像周总理曾用兰花来形容昆曲一样,正因为有昆曲的存在,才能有像‘幽兰逢春“这样优雅的乐曲问世㊂‘幽兰逢春“没有860过于繁杂的演奏技巧,乐曲素雅又宁静,以此表现兰花的 君子气概”,对春天兰花重生的喜悦,并借此隐喻总理的君子之风以及对充满希望的春天即将到来的憧憬之情㊂ 2.赵松庭的艺术生涯赵松庭9岁就受到了父亲和学校的启蒙开始学习竹笛, 16岁便能担任民间婺剧团的正吹,后又参加昆曲坐唱班,受到了戏曲音乐的熏陶,并在剧团演出过程中,学会了唢呐㊁长号㊁板胡等多种器乐的演奏,这也为他日后的笛子独奏曲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㊂他17岁师从叶小苟学习昆曲的吹奏,于1949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部队文工团进行表演㊂1956年的赵松庭先后加入浙江省民间歌舞团㊁音乐家协会,此时的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创作改编了数十首笛曲,并将南北风格融合,创作出了笛曲‘早晨“,是我国第一首将南派风格与北派风格相融合的传统笛曲,并为周恩来总理演奏‘早晨“㊂他于1957年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把我国的传统乐器带到世界舞台,可回国后,正值 文化大革命”,赵松庭被错划为右派,送到乡下劳动,在劳动之余,他也没有放弃对竹笛演奏技法的练习和创作,同时仔细地研究了横笛频率的问题,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他通过精准的计算和无数次的实验,制作了近2000支笛子,并发表论文,对笛子的制作有着重要影响㊂1962年在周总理等领导的关怀下重新回到了浙江歌舞团, 1973年又被打成 文革”的右派翻案分子,他在劳动的同时,为了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培养了一代青年笛子演奏家㊂赵松庭在1976年被调到艺术学院任教后,专注于竹笛的教育工作,奔波在全国各地讲学㊂后于1979年缅怀周总理,他与曹星一起创作了他的最后一首笛曲‘幽兰逢春“㊂二㊁笛曲‘幽兰逢春“中的昆曲音乐元素1.昆曲音乐元素在曲笛演奏技巧中的体现昆曲音乐历史悠久,以其轻柔婉折的腔调和典雅细腻的曲词,被誉为 百戏之祖”,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㊂曲笛作为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为了伴奏唱腔而用,曲笛的音调与昆曲的唱腔音调最为接近,而它圆润悠长㊁清丽典雅的音色也恰好能完美地表达出昆曲的风格韵味㊂曲笛为了在昆曲伴奏中能够完美地衬托出声腔的起伏,表达昆曲意境,必须要做到手指技巧和气息的相互配合㊂‘幽兰逢春“一曲中,多采用 打音” 叠音”和 腹震音”相结合,使其更具有昆曲特色,而在华彩片段中更是采用了快速的手指技巧和绵长的气息与 循环换气”技巧的完美融合,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㊂在演奏江南风格乐曲时,叠音是突出乐曲韵味的主要演奏技巧㊂而曲笛作为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为了更好地配合唱腔,也大量地使用了叠音的技巧,而在笛曲‘幽兰逢春“中,赵松庭大量地采用叠音等技巧,更是突出了此曲中浓厚的昆曲韵味㊂谱例1:笛曲‘幽兰逢春“片段:而在谱例1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叠音㊁双倚音等技巧来突出乐曲的演奏风格,这既是传统江南风格乐曲的典型演奏技法,又是竹笛在作为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中,为了演绎唱腔起伏,突出昆曲特色的主要演奏技巧㊂适当地运用这种技巧,能够使笛曲在表达江南风格的同时,又不乏昆曲的音乐元素㊂2.昆曲音乐元素在演奏风格中的体现‘幽兰逢春“是一首以物喻人的作品,作品主要分为四部分㊂开始为引子部分,采用散板,音乐幽静而又富有激情,表现出一朵兰花生长在幽谷之内的生动画面,又寓意着内心情感的幽怨,利用竹笛自身的演奏技法将听众带入到慢板主题㊂在谱例2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大多使用低音 mi”㊁低音 so”㊁低音 la”等,幽兰逢春的散板片段主要是通过浑厚而悠远的低音音色来表达幽静典雅的氛围,而竹笛作为伴奏昆曲唱腔的主要乐器,也要求演奏者运用深邃丰满的音色来表达韵味㊂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本曲在演奏风格上,与昆曲的伴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㊂960吴瑷同:竹笛独奏曲对昆曲音乐元素的吸收 以‘幽兰逢春“为例 谱例2:‘幽兰逢春“引子片段:昆曲的行腔多有起伏,与其委婉波折不同的是,江南风格的笛曲大多平缓优美,而从谱例1中散板的最后由低音 mi”到 si”快速的9个32分音符正体现了由低到高波折的乐曲风格,由此更能表现出空谷幽兰渴望绽放的哀怨和期待,为后来的慢板和华彩片段做铺垫,也明显地突出了本曲中的昆曲音乐元素㊂将‘幽兰逢春“的节选谱例2与昆曲曲牌 二郎神”的主腔对比,并结合‘幽兰逢春“的创作背景进行分析,如谱例3:谱例3:昆曲曲牌 二郎神”节选:二郎神”是我国典型的昆曲曲牌,由二者的旋律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笛曲‘幽兰逢春“与昆曲之间联系紧密,二者旋律的主要走向相同,此曲听起来也比普通的江南风格笛曲多了浓厚的昆曲韵味,但作者在借鉴的过程中,亦有创新㊂三㊁笛曲‘幽兰逢春“中对昆曲元素的继承和创新我国的笛曲大多是单一风格的传统曲目,如江南风格㊁东北风格等,而赵松庭在笛曲创作中加入昆曲音乐元素,无疑是一种创新,推进了笛曲与昆曲文化的融合,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拓宽了传统民族器乐作品创作的发展道路,使音乐更加贴近人民,贴近生活㊂比起单一的戏曲文化发展和单一的传统风格笛曲的发展,经过了戏曲元素与笛曲相融合的音乐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也更广㊂这在当今这个发展速度飞快,人们对于精神需求也更高的社会,这种创新型音乐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我们传统音乐文化,而且将二者进行了有机结合,赋予了其新的内涵㊂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精神上的文化需求对于现在处于发展飞速的社会的人们尤为重要,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越来越重要㊂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以它独特的韵律和多变的风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占有很大比重,而昆曲以它低沉婉转㊁清新优雅的特点作为 百戏之祖”对我国的民族音乐发展意义重大,但是继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如何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㊁在发扬中创新成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中的一个大难题㊂昆曲的取材来源于生活,它歌颂赞扬的故事贴近生活,而经过数百年的文化发展变迁使戏曲又高于生活,但唯有一点不变,那就是它一定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普遍审美的㊂笛子大师赵松庭自小就受到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熏陶,多年的演奏经验令他对于江南风格笛曲的演奏技巧有了很深的了解,他年轻时便参加昆曲坐唱班的经历也为他以后的笛曲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㊂他创作的笛曲‘幽兰逢春“在继承了江南风格的曲笛音乐演奏技巧的同时,又在笛曲旋律中融入了昆曲的音乐元素,使笛曲作品更加新颖完善,也更加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审美㊂此举开阔了我国民族音乐作品创作的视野,在保护昆曲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价值㊂结 语赵松庭先生创作的‘幽兰逢春“一曲在传统的江南风格笛曲中加入了昆曲音乐元素,本文从乐曲的创作背景㊁作者生平㊁演奏风格及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究㊂本曲的创作提高了竹笛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为我国民族器乐创作引领了新的方向㊂这种戏曲音乐与笛曲相结合的创新大大提高了传统音乐的传播速度,同时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重大㊂(责任编辑:崔晓光)070当代音乐㊃2019年第1期。

乐曲与乐谱之辩证关系浅析——以竹笛曲《幽兰逢春》为例

乐曲与乐谱之辩证关系浅析——以竹笛曲《幽兰逢春》为例

乐曲与乐谱之辩证关系浅析——以竹笛曲《幽兰逢春》为例乐曲和乐谱是音乐两个重要的元素,二者辩证关系在音乐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乐曲是音乐的实质,是音乐创作的产物;而乐谱则是乐曲的标志,是乐曲整体构思、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的集合表示。

在音乐艺术创作中,乐曲和乐谱的关系密不可分。

以竹笛曲《幽兰逢春》为例,从乐曲和乐谱两个方面来分析辩证关系。

一、乐曲与乐谱辩证统一的意义竹笛曲《幽兰逢春》是一首典型的中国民间乐曲,它沉静典雅,气韵高远,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乐曲的优美旋律和音乐节奏,使得作曲家能够为听众们创造一种唯美的审美享受。

乐谱记录了乐曲的音乐基本属性,例如旋律、节奏、音高和音色等。

在竹笛演奏中,一定要以标准乐谱为依据,演奏者按照乐谱的要求进行演奏,演奏得当才能真正发挥出乐曲的美妙。

因此,乐曲和乐谱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乐谱是为了记录乐曲所包含的音乐元素,而乐曲则是由乐谱编排的、体现了优美旋律和节奏的音乐作品。

乐曲和乐谱的两个元素相辅相成,构成了音乐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

二、乐曲与乐谱在音乐创作中的辩证关系在音乐创作中,乐曲和乐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乐曲通常是由作曲家根据自身的创意和灵感进行创作的。

同时,在录制乐曲的过程中,乐谱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记录下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音乐元素,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乐曲,并能够重复演奏出这首乐曲。

但是,在乐曲和乐谱生成的过程中,二者之间亦有着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一般来说,作曲家在创作乐曲的时候,会考虑到乐谱的要求,并将乐谱所提供的音乐元素引入到乐曲中,以创造更好的音乐作品。

反过来,乐谱也能够影响到作曲家的创作。

一些乐谱所标记的有关音乐元素可能会给作曲家带来灵感,在创作新的乐曲时加以应用。

因此,乐曲和乐谱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双向过程。

这种辩证关系不仅是音乐学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同时也是音乐艺术创作和表演的基本方面。

结论乐曲和乐谱是音乐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元素,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幽兰逢春笛子曲谱

幽兰逢春笛子曲谱

幽兰逢春笛子曲谱《幽兰逢春》创作背景该曲创作于1979年,当时正逢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作者借以此曲缅怀最受人敬爱的周总理。

兰花常常生长在多荫的幽谷,象征着飘逸的美,赵松庭先生有感于此,和曹星一起创作了《幽兰逢春》这首笛曲,以倾诉自己的衷肠。

该曲的题记中写道:“周总理曾说昆曲是朵兰花。

今天,兰花逢春,重放幽香。

缅怀总理,仿昆曲情趣,作此曲。

赵松庭先生对周总理有着深切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1956年,赵松庭作为浙江省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首届全国音乐周的调演活动,一曲《早晨》赢得满堂喝彩,表演结束后周总理在后台对其进行了接见。

1962年,周总理陪同俄罗斯领导人到杭州参观时问起浙江省委负责同志:“你们那个吹笛子的赵松庭到哪去了? 有人告诉总理,赵松庭是摘帽右派,下放劳动去了。

总理便指示要把他叫回来,参加欢迎伏洛希罗夫的演出。

在总理的关心下,赵松庭又回到了浙江歌舞团。

周总理喜欢昆曲,借兰花比喻昆曲,赵松庭借昆曲怀念总理,又以兰花逢春,重放幽香来表达自己对新社会,新气象的向往之情。

《幽兰逢春》演奏技巧曲笛这样音色淳厚悠长而圆润,气息讲究运气的绵长和细致的力度变化,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曲调演奏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的演奏风格非常适合用来演奏由昆曲改编而来的乐曲《幽兰逢春》。

赵松庭在《幽兰逢春》创作中融合南北传统笛曲的各种指法及演奏特点进行新的创造,根据旋律特点和各段情绪意境的要求,应用多种指法变换演奏(有时调换乐器),以求得旋律调式、调性和性格特点的变化,丰富笛曲的表现力。

正如笛曲《幽兰逢春》的第一段,以筒音mi为c调指法演奏,且c调笛子也正符合昆曲唱腔的音域宽,音区低的特点。

主调旋律典雅、深沉,音乐语言的陈述更是情深意切。

这一部分对演奏气息的控制要求很高,演奏者要能够自如的运用口风、气息,使强音充分表现情绪的宣泄、弱音则细若游丝,将怀才不遇的“悲和“愤表达得淋漓尽致。

乐曲慢板的第一主题旋律典雅深沉的倾诉,如怨如慕,低回而婉转,音色的低沉浑厚,表现了作者诉说自己的坎坷遭遇。

笛曲《幽兰逢春》的文化学思考

笛曲《幽兰逢春》的文化学思考
具有 生命 力和 感染 力 。 关 键词 : 笛曲 幽 兰逢 春 创 作 背景 音乐 艺术 特征 演奏 技巧
作 为中 国笛 曲的代表作 之一 的《 幽 兰逢春 》 , 是笛子 演奏家
赵松庭 先生用笛 子表现 中国传统音乐 风格 和民族气质 的载体 ,
具有鲜 明的民族特色 和较高的艺术 品位 ,成 为中国 民族器乐作
乐 曲引子部分节奏 自由 , 幽静而 富有 激情 , 描绘 出了幽静 的
空谷之 中, 一 朵 兰 花 带 着 淡 淡 的哀 怨 , 急 切 地 盼望 着 春 天 到 来 的
烈 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赵松庭创作 的《 早晨 》 取材于昆曲曲牌《 点
绛 唇》 、 创作 的《 三五七》 取材于婺剧音乐 而改编等十余首笛子 独 奏 曲 ,都充分展示赵松庭在创作 中广泛 吸取戏 曲音乐素材 和表 现 手法 的创 作风格 , 这些作 品不 仅广泛的流传 至今 , 而且被称 为 中国乐坛艺术宝库 中的瑰宝。 《 幽 兰逢 春》 是赵松庭 艺术成 熟时期 的代表作 品之一 , 创 作
例如赵松庭创作的早晨取材于昆曲曲牌点绛唇创作的三五七取材于婺剧音乐而改编等十余首笛子独奏曲都充分展示赵松庭在创作中广泛吸取戏曲音乐素材和表现手法的创作风格这些作品不仅广泛的流传至今而且被称为中国乐坛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笛 曲《 幽兰逢春》 的文化学思考
圃 王 莹

要: 著 名 笛子演 奏家 赵松 庭创 作的 笛 曲《 幽兰 逢春 》 是 2 0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纪 中 国 笛 曲 作 品 经 典 作 品 之 一 。 本文 以笛
春》 这首笛 曲 , 以倾诉 自己的衷肠 。作者 在题记 中写道 : “ 周 总理
曾说 昆 曲是 朵 兰 花 。今 天 , 兰花逢春 , 重放幽香。缅怀总理 , 仿 昆

论笛曲幽兰逢春的演奏技巧及艺术特点

论笛曲幽兰逢春的演奏技巧及艺术特点

论笛曲幽兰逢春的演奏技巧及艺术
特点
笛曲幽兰逢春是中国传统民乐中的一首代表之作,其舒缓平和的节奏和流畅优美的旋律让人如同置身在春日的花海中,令人心情愉悦。

笛子演奏的艺术特点和演奏技巧也是这首曲子能够产生如此美妙效果的重要原因。

笛曲幽兰逢春的舞曲规格为四段式,旋律简洁明快。

其主题突出了春天的气氛,表现的是希望与喜悦。

据了解,笛曲幽兰逢春最早出现于明朝宫廷音乐中,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如今已成为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族音乐。

笛曲幽兰逢春的演奏有着独特的技巧,环绕着传统笛子演奏中的吹奏技巧和音乐元素。

首先,该曲的演奏需要笛子吹奏者“抖音”技巧的使用,即先快后慢、再快再慢的吹奏顺序,让音乐更具有层次感和变化。

其次,笛曲幽兰逢春音域宽广,演奏难度较高,需要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音乐修养。

最后,该曲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非常重要,演奏者需要在演奏过程中,通过音乐来表达乐曲中所代表的意境和情感。

在艺术特点方面,笛曲幽兰逢春独具特色。

其主旋律流畅优美,音乐时而静谧缓慢,时而明快奔放,沉浸其中,令人如同置身于春天的世界之中。

此外,该曲的音乐节奏十分自然平和,能够调节人们情绪,给人带来放松舒适的感受。

笛曲幽兰逢春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点不仅是这首曲子能够产生如此美妙效果的原因之一,也是传统笛子演奏中的精华之一。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深入理解曲子所代表的意境,紧密掌握演奏技巧,感性表达音乐情感,才能呈现出完美的演奏效果。

在演奏传统笛子曲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不断开拓自己的艺术视野,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水平,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幽兰逢春》赏析

《幽兰逢春》赏析

《幽兰逢春》赏析
台湾琴园国乐团
《幽兰逢春》是赵松庭、曹星创作于1979年的一首笛子曲。

赵松庭先生创作了该曲的初稿,负责快板和尾声,引子和慢板部分由曹星先生负责。

乐曲采自昆曲音调,慢板主题取材于昆曲《二郎神》,快板取材于昆曲过场音乐。

优扬雅致,委婉抒情,从压抑到舒展,赞美了兰花的清雅幽馨,以幽兰之逢春来表现人在困境中哀而不怨,悲而不伤的心境。

该曲是赵松庭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首曲子,是其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幽兰逢春《幽兰逢春》,赵松庭、曹星创作于1979年。

兰花历来被中国人尊为花之极品,作曲家仿昆曲写此曲,以幽兰之逢春来表现人在困境中哀而不怨,悲而不伤的心境。

乐曲从压抑到舒展,中间带有一个华彩的快板段。

乐曲采自昆曲音调,慢板主题取材于昆曲“二郎神”,快板取材于昆曲过场音乐。

优扬雅致,委婉抒情,赞美了兰花的清雅幽馨。

这首乐曲是赵松庭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曲谱献上
点击连接欣赏,
笛子独奏曲《挂红灯》赏析
笛子循环换气法介绍讲解
笛子独奏曲《小战士勇闯封锁线》赏析赏析笛子独奏曲《春到湘江》。

中国笛子十大名曲

中国笛子十大名曲

中国笛子十大名曲是指在中国笛子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十首名曲,它们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对这些名曲的简要介绍:1. **《小河淌水》**:这首乐曲以哀怨缠绵的抒情色彩为主,将优美宁静的画面描绘得十分传神,表现了少女幸福生活的片段。

这首名曲曾多次被改编为笛子独奏曲,在笛子演奏界广为流传。

2. **《姑苏行》**:这首乐曲以苏州评弹为主题,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宁静安适的生活场景。

演奏技巧高超,表现力丰富,深受笛子爱好者的喜爱。

3. **《幽兰逢春》**:这首乐曲以兰花为主题,表现了兰花在春寒料峭中独自绽放的景象,展现了演奏者高洁的品质和美好的心境。

这首名曲被广泛用于笛子演奏比赛和音乐会演出。

4. **《三五七》**:这首乐曲是一首欢快明朗的曲子,旋律流畅悠扬,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名曲深受笛子爱好者的喜爱,也被广泛用于笛子演奏比赛和音乐会演出。

5. **《三五枇》**:这首乐曲是一首表现游子思乡之情的曲子,旋律深沉悠长,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名曲被广泛用于笛子演奏比赛和音乐会演出,也是笛子爱好者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

6. **《秦川情》**:这首乐曲以陕西秦川地区的民间音调为主题,表现了秦川人民勤劳朴实、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首名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深受笛子爱好者和专业演奏者的喜爱。

7. **《鹧鸪飞》**:这首乐曲以鹧鸪鸟的叫声为主题,表现了鹧鸪在春日里飞翔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这首名曲被广泛用于笛子演奏比赛和音乐会演出,也是笛子爱好者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

8. **《鹧鸪晨歌》**:这首乐曲是一首欢快明朗的曲子,表现了晨曦中鹧鸪欢快鸣叫的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

这首名曲具有浓郁的自然气息和民族风格,深受笛子爱好者和专业演奏者的喜爱。

9. **《扬鞭催马》**:这首乐曲表现了骑马奔驰的快感,旋律奔放激昂,展现了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笛曲《幽兰逢春》的艺术特色与演奏要点初探

笛曲《幽兰逢春》的艺术特色与演奏要点初探

笛曲《幽兰逢春》的艺术特色与演奏要点初探
刘陈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24()3
【摘要】由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创作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的《幽兰逢春》,是我国近现代笛乐中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品不仅有着流畅的旋律和飘逸的风格,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形式和内容俱佳,充分展示出了竹笛特有的音乐表现力。

基于此,本文从赵松庭创作这首作品的背景谈起,通过音乐分析总结了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就该曲的演奏要点提出了个人看法和建议,希望可以起到相应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使这首佳作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与认可。

【总页数】4页(P112-115)
【作者】刘陈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32.11
【相关文献】
1.笛曲《幽兰逢春》中昆曲音乐元素运用
2.“写意”手法及昆曲素材在笛曲《幽兰逢春》中的运用
3.笛曲《幽兰逢春》的文化学思考
4.从赵松庭笛乐艺术看《幽兰逢春》的创作
5.笛曲《幽兰逢春》两个演奏版本差异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幽兰逢春听后感

幽兰逢春听后感

幽兰逢春听后感
《幽兰逢春》是一首由古琴演奏的音乐曲目,它描绘了春天来临时幽兰的盛开场景。

在听完这首曲目后,我有以下的感受和体会:首先,这首曲目非常优美,缓慢的节奏和温柔的旋律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和放松。

听着这首曲目,可以让人感到心情平静,沉浸在一种宁静的氛围中。

其次,曲目的名称“幽兰逢春”表达了一种生命力和希望,正如春天带来新生命一样,幽兰也在寒冷的冬季后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这种乐观向上的情绪也可以激励我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最后,这首曲目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它通过古琴这种传统乐器的演奏方式,传承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精髓和智慧。

这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历史长河中的延续性。

总之,听完《幽兰逢春》这首曲目,我被它的美妙旋律所打动,并从其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生命、希望和文化传承的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笛曲《幽兰逢春》的演奏技巧及艺术特点摘要:笛曲《幽兰逢春》是我国民族器乐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以昆曲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

文章简单介绍了《幽兰逢春》的创作背景和表现意境;从循环换气的运用、南北派技巧的融合两个方面探讨该乐曲的演奏技巧;通过对比昆曲曲牌《二郎神》来分析笛曲《幽兰逢春》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昆曲;演奏技巧;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j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27-01
一、《幽兰逢春》的演奏技巧
(一)循环换气的运用
循环换气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所特有的一种具有较高难度的气息技巧。

在吹奏的过程中运用口腔中存储的气在口腔、舌、唇的合力作用下使乐器继续发音的同时,通过鼻吸气,使音乐能够连续不断的演奏。

在笛曲《幽兰逢春》中,曲子的引子部分几乎每一句都运用了循环换气的演奏技巧,似乎在描述一株刚刚出土的兰花,带着对世界的新奇和憧憬,满怀希望的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其次,在慢板临近结束时也运用到了循环换气这一技巧。

曲调婉转,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与慢板的前半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在慢板和快板之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也预示着乐曲高潮的到来。

在曲子临近结尾时的华彩部分再一次使用了循环换气的演奏技法。

此乐段一气呵成,曲调悠扬、华丽,指法极富弹性,充满着喜
悦和激动之情。

加上快速的运指和颤音等技巧,以笛子的高亢之音,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胸,给人留下一种孤傲、清高、冷艳的韵味。

循环换气在这首乐曲中的运用,不但丰富了《幽兰逢春》的演奏技巧,而且使笛曲韵味十足,给人带来更完美的视听享受。

(二)南北派技巧的融合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及文化环境的影响,使我国竹笛的演奏风格、技巧及作品自然的分成了南、北两派。

两派风格迥异,20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了南、北派相融合的趋势。

于是产生了一系列南、北派技巧相融合的竹笛曲,由赵松庭先生创作的《幽兰逢春》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幽兰逢春》全曲可分为引子、慢板、快板、华彩和尾声五个部分。

其中引子和慢板使用了典型的南派技巧及创作风格,曲调温柔婉转,委婉抒情,描绘出在幽静的空谷之中,一朵兰花带着淡淡的哀怨,急切盼望春天的到来,这里虽然不需要很多华丽的技巧,但必须有深厚的功底才能演奏出该部分的意境;快板和华彩部分则使用南、北派技巧的融合,运用了北派的吐音和南派的颤音等技巧,情绪活泼、欢快,表达了兰花逢春,内心的渴望终于实现的喜悦心情。

这一部分由于综合运用了南、北两派的演奏技巧,使得乐曲刚柔并济,不但优美动听,而且丰富了表现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对比昆曲曲牌《二郎神》分析《幽兰逢春》的艺术特点
(一)昆曲曲牌《二郎神》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它起源于明代的“昆山腔”,许
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昆曲被人们被称为“中国戏曲之母”。

昆曲的表演是一种包括歌、舞、介、白等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演唱时以笛子为主要的伴奏乐器,辅之以笙、箫、三弦、月琴、琵琶等乐器。

《二郎神》是昆曲唱腔中的一个特色性曲牌,曲调素以深情、委婉、曲折而著称。

近代戏曲理论家、教育家和诗词作曲家吴梅的《南北词简谱》中是这样介绍《二郎神》的:“此调以低腔做美,凡细腻言情之戏,皆宜倚此调。

南词最耐唱耐听也。

”笛曲《幽兰逢春》的引子和慢板悠扬雅致、委婉抒情,大体的音乐风格与昆曲曲牌《二郎神》的唱腔风格极为相似,是昆曲和笛曲完美结合的产物。

(二)《幽兰逢春》中昆曲的音乐素材
在《幽兰逢春》中,引子的主干音是在《二郎神》旋律基础上的扩展延伸,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自由加花变化。

慢板的主体部分如怨如诉,典雅、低回而深情,它似作者向人们诉说自己的坎坷遭遇。

慢板部分选用了昆曲中最常用的一板三眼的4/4拍子,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作者紧紧抓住主旋律这一根本素材进行发展创新,加上大量的颤音、叠音等技巧以及音乐起伏的强弱变化,更将昆曲所特有的韵味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此段以“小工调”的指法为主,每分钟152拍的喜悦的小快板来源于昆曲的过场音乐,是乐曲的中段旋律,它活泼、欢快,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表现春天的到来,思想得到解放的喜悦,与慢板的风格前后照应;紧接着即兴华彩的段落采用了昆曲中的“马腿”节奏,每分钟达176拍,乐句极
富弹性,一气呵成,使乐曲更富于变化,充满着喜悦、激动之情。

由于加入了昆曲曲牌《二郎神》,使得乐曲后段欢快的感觉与前段悲凉的情绪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很好的体现了昆曲的戏剧性和写意性,是竹笛与戏曲完美结合的典范。

《幽兰逢春》作为笛曲中的代表作品,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典范。

它的出现是笛乐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不仅丰富了笛子独奏的演奏曲目,更重要的是该作品所体现的开拓、创新的音乐表现手段与独特的艺术特征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刘明澜.论昆曲唱腔的艺术美.中国音乐学,1993(3).
[2]肖漪.昆曲曲牌点滴谈[j].199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